《自信而高效的沟通》是一本由[美] 莱斯·吉卜林著作,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信而高效的沟通》读后感(一):针对于这样的工具书我发现两个特别有趣的事情
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强烈推荐给所有人。
书本不厚,翻译清晰准确,也总结出那些我们感受到了却一直未明白其原因的事情。
原本只是在书店逛一逛随手拿本书翻看一下,没想到一口气看了一半,因为别的事耽搁便把书放回了书架,但却一直念着要把它快点看完。于是第二天立马再去读完了,并进行笔记摘抄(一般情况下我会变读边写,但这次是碍于书店没座位)和总结。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两个有趣的事情。
第一个,对于一本工具书或是说教科书来说,书中的内容是食物,书内的思考问题大概就是餐具。你得用餐具去品尝食物,这样才能使食物真正被你消化,同时思考问题几乎也是概括了所有的重点。当我看完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非常有益,可我回忆不出究竟是哪里好。看了内容后我的确是开阔了,但当认真回答并写下思考问题后,我才发现我真的清晰了。这时候也明白了作为“思考问题”的重要性。过去常常因为追求“积累量”而忽视这些需要停下思考的部分,在读完后半个月左右就几乎忘记书中内容,便“白读”了一本好书。
第二个,工具书是一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书籍。看完这本书的大概第十天,我想起自己还没有写读书心得,于是准备回忆动笔,但脑海中却感觉“忘的差不多了”,我差点以为自己又白读了一本。但当我打开我的读书笔记,我发现这些怎么跟我自己的想法撞了?噢!原来书上我认同的部分内容已经转化为我自己的思维与态度,每天都在指引着我待人处事。
《自信而高效的沟通》读后感(二):《自信而高效的沟通》:助你成为真正的职场达人
中国有句古话说:“三句好话可当银钱使唤”,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和人在语言上进行沟通,拥有良好的说话技巧,有时候得体的几句话可以起到金钱的作用。 由此可见,良好的沟通技巧在我们的人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信而高效的沟通》这本书是美国传奇销售、人际关系培训及演讲专家莱斯•吉卜林写给每一个职场人沟通实战宝典,它涵盖了职场、家庭、社交多场景的沟通指南。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每时每刻你都绕不开一个最基本的关系,那就是与他人的关系,想要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你首先得学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如果你还是一个初入职场的小白,还不懂如何在职场中给同事、给上司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自信而高效的沟通》这本书将手把手教你。 打开书的目录,你可以看到,作者针对职场中重要的沟通场景,直接给出了具体的沟通方法。 如果你想要在初入职场时就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你不防参考一下本书中的”三步法“来为你打造完美的第一印象。 1为什么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呢? 因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很多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会成为永久印象,而且第一次见面往往就形成了第一印象的定式。 比如一个职业学校的书法老师小陈,刚到单位报到时,他一个男同志,居然留着齐腰的长发,而且头发还乱糟糟的。当时,上至领导下到普通教员,对他的印象都是,这小伙子肯定不学无术、做事不靠谱。 正是这个不好的第一印象,导致小秦好几年在工作上都得不到领导的认可。直到去年,他辅导学生参加省级技能大赛,获得了一等奖。人们对他的印象才有了改观。 既然第一印象如此重要,那我们该如何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这个问题我们就运用我们的“三步法”来解决。 2巧用“三步法”,为你打造完美的第一印象 那么如何快速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下面我就将书中的“三步法”分享给大家。 1、第一步:只有对自己做出准确的定位,才能让别人接受你。 我们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担心,别人会如何看待自己,却很少有人认识到,其实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如果,连你都不能看重自己,不能尊重自己,又怎么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呢? 小玉在弟弟这位电脑高手的帮助下,出色的完成了公司的一份企划案。领导因为这份高质量的企划案要给小玉升职,可小玉心里清楚,要不是弟弟的帮忙,凭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顺利完成这么高质量的企划案。 于是,她果断拒绝了这次升职机会,并向领导坦诚了做这个企划案的全过程。小玉的做法看似有点傻,但她却因为这份坦诚和无私而获得了带薪升造的机会。 所以,只有对自己做出准确的定位,才能让别人接受你,肯定你的观点。 二、第二步:学会让人们肯定你的观点,也就是对你说“是”。 只有让人们肯定你的观点,你才能用你的观点和想法去影响他人,进而达到在人们心中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对方认为,你的出发点是为了她好,那么,她就很容易的接受你的观点。 比如,妈妈想让儿子乖乖吃早餐,就把吃早餐和他的理想联系起来,孩子的理想是做大英雄,做大英雄就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有一个好的身体,就要好好吃早餐。 就这样,从对方的需求来引导,把你的观点和对方的需求链接起来,对方就会肯定你的观点,你才能做到影响他人的行为。 2、第三步:你要学会假设对方会“听命行事”。 也就是按照你的期望去设置场景,让他人按照你的期望去行事。 要想让他人按照你的期望去行事,你一定要让对方明白,他眼下想做的事是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你之所以让他按照你的期望去做,其实是为他好。只有这样,对方才能接受按照你的期望去行事。 比如小明被老大爷告知,虽然这里没有立着不许踩踏草坪的标志,但是,来这里游玩的人,从来没有人去随意踩踏草坪。听到这里,小明收回了将要迈入草坪的脚,因为他知道,自己被期望不要去踩踏草坪。 所以说,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去影响他人,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3总结 无论是在我们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于你个人事业的发展,各种良好机遇的获得,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准确的定位自己、让别人认同自己、设法让人按照你的期望行事,三步助你快速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你快速在职场站稳脚跟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信而高效的沟通》读后感(三):人际关系里的百万富翁
在做翻译时,我时常感觉,某本书真心不错,可以推荐身边的朋友。然而,等书出版了,送给他们,很多人还是觉得“太专业了”,看不进去。
可能是有些朋友“偷懒”,不愿静下心来,下功夫读书。
当然,也可能只是我自认为它“不错”,因为翻译太苦,防止认知失调,只好认同这本书了。(这句话是不是就有点“专业”?)
没办法,心理学在很多时候,还是给人一种看不懂或不实用的感觉。能把心理学写得明明白白,像大诗人白居易那样,力求“老妪能解”,这样的作者还是不多见的。
好,说了这么多,是因为我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又产生的同样的感觉——写得真好,应该推荐给大家!但是,我怎么证明它是真的“好”呢?
虽然我没有把这本书读给老太婆听,但是,我把它读给我5岁的儿子听了!
因为我曾经翻译过一本亲子漫画书,深得儿子的喜爱,所以看到我在电脑前工作,儿子就会经常问我,在翻译什么书啊?
我告诉他,在翻译《自信而高效的沟通》。
他问,这本书讲什么的,好玩吗?
我说,好玩啊!当时,我正翻译到第13章,“如何在不冒犯的情况下批评别人”,于是,我就把这一章的“人际关系秘语”读给他听,并做了简单解释。
1.批评必须在私底下进行。(如果你做了错事,爸爸、妈妈或者老师,不能在很多人面前批评你,可以在没人的时候,告诉你哪里做错了。)
2.批评之前先说一句赞美的话。(如果你做错了事,我们要批评你,会先说你很厉害,你很棒,但是有一个地方你做得不对。)
3.批评客观一点;批评行为,而不是批评人。(你做错了一件事,我们不能说你是个笨蛋,是个小傻瓜,只能说你某件事做得不好。)
4.提供正确做法。(批评的时候,我们不能只告诉你做错了,还应该告诉你怎么做是对的。这样,你下次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
谢天谢地,儿子居然听完了,并若有所思地点头。我问他,这本书怎么样?谁知道,他竟然说:“嗯,以后你们就这样‘批评’我吧!”
所以,这次我可以放心大胆地把这本书推荐给各位朋友了。——通俗易懂,见效快!
这本书还给我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一个人的自尊很重要。
一个人拥有足够的自尊,我们可以顺畅地跟他交流,不用提防触及他的“情绪雷区”。但是一个低自尊的人,跟他交流起来,就会困难重重。
所以,作者雷斯·吉布林才会告诉我们:“低自尊意味着摩擦和麻烦(LS/MFT)。”
当一个人的自尊足够低时,几乎任何事情都可能成为威胁。
正如书中举出的例子:一个女人在听一个男人说话时睡着了,然后那个男人就把她勒死了;还有一个17岁的男孩,为了向伙伴证明“他是个男人”,竟然去抢劫一个加油站。
如果他们的自尊足够高,这种冒犯就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他们也不用急着证明自己。
特别要注意的是,那些看起来傲慢自大、盛气凌人的人,同样也遭受着低自尊的折磨。
我们身边都不缺这样的人:他的自尊很低,他隐约地知道,哪怕是一个善意的“批评”,都足以把他的自尊彻底摧毁。虽然他不知道你会不会伤害他,但他不能冒这个险。他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在缺乏防御的情况下,跟你直接地交流,因为这样做太危险。
他唯一能用的策略就是,在你贬低他之前,先去打击、挫败你,以此来抬高他自己。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跟这些低自尊的人打交道呢?
当你意识到是低自尊造成了麻烦,就不会再试图把这些人打倒,从而使事情变得更糟。他们的自尊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你想跟一个饥饿的人好好说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喂饱他的肚子。如果你再让他饿下去,他会变得更疯狂。
对付低自尊的人只有一个办法:提高他的自尊,帮助他更喜欢自己。喂饱他饥饿的自我,他就不会再对你大吼大叫。
这个办法不仅适用于低自尊者,也适用于普通人。
如果你满足了一个人的自尊——不是用虚伪的奉承,而是用真诚的赞美,那么,任何一个人都会变得更随和、更善解人意、更具合作性。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
吉布林告诉我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每个人都有一笔隐藏的资产,每个人都是百万富翁。在任何时代,人们最普遍的渴望之一就是“感到自己很重要”,渴望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你的“财富”捐献出来。
实际上,它不需要你付出任何代价,你也不用担心会把它用完。
因为,欣赏(appreciate)就意味着“增值”。
《自信而高效的沟通》读后感(四):沟通力永远是职场第一硬实力
当众演讲,紧张到说不出话来;与同事合作,总是沟通效率低下——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这些问题。
职场沟通每天都在发生,但如果真的想做到自信和高效这两点,却总能难倒很多人。
世界上最自信爆棚、信奉“自信者为王”的职场环境,可能就是华尔街了。
由“小李子”迪卡普里奥主演的好莱坞电影《华尔街之狼》,刻画了一个充斥自信到疯狂地步的金融王国。
初入华尔街“狼群”的小李子仍略显青涩,入职第一天被上司灌输了一通成功学之后,遇到了自己的“贵人”——马修·奥康纳饰演的老板。
无论是他的肢体语言,还是表情、手势和语调,这位金融猎手浑身上下无处不具有攻击性,透露出一股从骨子里散发出的自信。短短一次午餐时间的交谈,就让男主角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一个职场菜鸟坚定了走上成功巅峰的决心。
无论是对话还是一次演讲,听者一方对内容的记忆除了开头和结尾,真正能记得的可能不会超过30%,但你所“演”出来的表情、手势、语调,观众对你会记忆尤深。
在电话沟通中,即使对方无法看到你,也要保持激情,把手势、表情都用上,这样会自然地体现在你的语言中,给对方营造一种强烈的信任感。
那么沟通这门学问,到底该从何学起呢?书中给出的答案,或许能够成为切实可行的建议。
面对领导,紧张到说不出话来;与同事合作,总是沟通效率低下。如何解决职场沟通中的自信和效率问题,对于每个新人来说都是逃不开的难题。
所以可能只有在电影中,才存在自信又高效的完美实习生吧。
美国电影《实习生》中,罗伯特·德尼罗扮演了一位“史上最年长的实习生”。年近七十的老绅士本,退休之前是一家电话簿生厂商的副总裁,但他受够了乏味的退休生活,某天看到当地一家新兴线上时装公司正在招聘实习生,他就毫不犹豫地发去了一段自我介绍的视频去应聘。
尽管只是在镜头前简单自述,他还是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自信和老练。他很快得到答复,成功当上了时装公司创始人茱尔斯(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实习秘书。
尽管从年龄和资历上看,两人的地位极不相称,但本完全没有居高临下,而是十分谦逊而得体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他细致入微的完美主义风格,甚至令茱尔斯感到很不自在,因为他的情商“过于高了”。
但在与年轻的女老板沟通时,这位完美实习生也会直言不讳地纠正她的错误路线,因为他有十足的把握,相信自己一定是对的。
这样自信满满、工作高效的“实习生”,一定是职场上最具硬实力的竞争者,自然也是每一个职场新人的学习目标。
归根结底,人际交往和沟通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更准确地说,是一门关于人性的学问。
在人际关系中一切所谓的“技巧”“窍门”,本质上都只不过是对人性的剖析和利用。
在一切人性的法则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
每个人都是“自我主义者”,每个人的自我都需要得到满足。
而这也就决定了人际沟通中的根本原则:想让别人怎样对待你,就先怎样对待他。
纽约大学的两位教授巴斯和博登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7年的时间里听取了1万次真实的争吵。这可能是心理学史上对于争吵最详尽的研究了。
其中既有出租车司机与乘客的争吵,也有丈夫和妻子之间的争吵、百货公司里销售员和顾客的争吵,甚至还有联合国会议上政治家们的辩论。
他们记录下了最终的结果,以及其中一方胜利的原因,得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在让自己的观点被接受方面,各国政治家和外交官还不如走街串巷的推销员成功。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职业辩论者似乎一心要击败对手,或者让对方“出丑”,并没有满足对方的自我;而推销员是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帮助其做出购买选择的,成功的推销员总能让客户满意地消费。
人人都想得到特别对待,根本目的正是为了获得自我满足的快感。
每当去一家经常光顾的餐厅吃饭时,我们都希望得到服务生的特别对待。如果当天的领班能够叫出你的名字,并说“今晚来的真巧,我们有您最爱吃的烤肉”,你的用餐体验一定大不相同。这就是人人都想当VIP的原因。
如果你想发挥一个人的最大潜力,那就先让他变得和其他人不同,他就会努力证明自己。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后来的美国31任总统赫伯特·胡佛曾主管价格监管工作。有消息传到他耳中,说中西部某个商人公然违反了价格监管条例。胡佛决定略施小计。他给这个商人发了一份电报,上面写道:
这份电报像魔法一样奏效了。从那以后,这位商人不仅严格遵守规定,而且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说服其他商人遵守规定。
胡佛在这里使用的,不过是学校里老师们常用的老把戏。他们会挑出班上最调皮的男孩,对他说:“我要离开教室几分钟,你来当班长,维持秩序,直到我回来。”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的对付“熊孩子”的道理,却折射出了人性的本质。
许多能力相对平庸的人,却比那些才能更杰出的人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仅仅是因为他们更有自信——这听起来或许有些不公平,却是屡见不鲜的现实。
被称为“世界酒店之王”的康拉德·希尔顿,一手缔造了拥有数百家豪华酒店、全球规模最大的连锁酒店——希尔顿集团。
年轻的时候,希尔顿拥有的财富并不多。事实上,当时他的全部资产就是对自己能遵守承诺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激发别人对自己也产生信心。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障碍,希尔顿总是表现得不可能失败一样。这种自信仿佛有一种魔力,能让别人也相信他真的不会失败。
希尔顿拥有的第一家豪华酒店,是用他不到5万美元的自有资金创办的。当他告诉母亲,自己正在筹建一家真正的豪华酒店。母亲的第一反应就是:“钱从哪儿来?”
当他成功筹集到大约50万美元资金,建筑师却告诉他,按照原设计方案制订的预算至少要花费100万美元。他毫不犹豫地说:“就按原方案吧。”
希尔顿胸有成竹,丝毫不顾虑钱从哪里来,巨额创业资金就来自他自己的“自信银行”。
他开始四处宣传,自己要建一座价值100万美元的豪华酒店,而且他真的开始着手设计建造,让各路投资人都相信“希尔顿真的可以做到”,最终获得了足够的投资。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接到债主催款的电话时,他会信心满满地拿出自己的支票簿,问对方:“你想要哪一种,现金还是标准石油股票?”
他胜券在握的样子足以说服任何人,最终人人都决定买他公司的股票,而且从来没有人为此感到后悔。
正如美国销售经理协会主席鲍勃·惠特尼所说:
社交沟通中的终极难题,就是如何有技巧地批评别人,而不会遭到对方的反感和怨恨。
我们每个人都最讨厌听到有人说:“不是我说你”“我说这些都是为了你好”……于是换位思考一下,这些当然不是提出批评时的好选择。
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是人人都最痛恨的。这也是人际关系中最常见的障碍之一。
批评确实是一门艺术,即使是很多成功的领导者,也曾在这上面栽过跟头,可能我们当中99%的人都不擅长批评别人。提到“批评”这个词,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负面的,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严厉的面孔、高声的吼叫、人格的羞辱。
然而,批评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把一个人打倒,而是要让他做得更好、站得更高。
不妨用一个有趣的例子来说明。世界上最直接、而又完全不会遭人记恨的批评,可能就是塔台指挥员对飞行员的批评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满足了有效批评的三个必要条件:
1. 批评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给出正确的建议。
指挥员的批评不是为了自我满足、高人一等的快感,不是“为批评而批评”,而是为了确保飞行员和航班的安全,顺利完成飞行任务。
飞行员被要求改变航线,也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心甘情愿地接受,并真正从中受益。他不会感到被冒犯,相反只会感激塔台指挥员,想请他吃一顿大餐。
2. 批评必须在私下里进行。
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别人说“我是为你好……”,这种话只适合私下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所以,指挥员的话是在飞行员的耳机里说的。
3. 对事不对人,一个错误只批评一次。
批评的是飞行动作,而不是飞行员本人。一个错误只需要批评一次,完全没有必要说两次甚至三次,否则就是单纯的唠叨、翻旧账,反而会起到负面效果。
所以,下次当你必须批评某人时,请记住塔台指挥员是如何纠正飞行员的。
毕竟,不管我们在书中读过多少精辟的分析和建议,都应记住:知识只有投入应用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