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沉思》是一本由郭绍敏著作,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九次沉思》读后感(一):b
一本好书能带给人很多,这本书即是如此。我是在阅读作者另一本书《三体的思想世界》后被吸引来的,因为我本人很喜欢《三体》,这是中国科幻史无前例的高光。《三体的思想世界》深深地抓住了我,让人想要一口气读完。因此我也寻觅作者的其他作品,也就读到了这本书,作为一名法学生,在阅读这本书时,确实感受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独特思路,并且深受启发。不得不说,作者一如既往的优秀,令人钦佩。强烈推荐大家也来读!
《第九次沉思》读后感(二):诗人?哲人?贤者
更高处的哲人独处着,因为他思想的深度和高度已经超越了所在历史维度的大部分人!很显然,《第九次的沉思》所摄涵思域的广度和深度是值得让我用大部分闲余的时光去探索的!回首萧瑟处,风雨晴归时是诗人更是独立沉思的哲贤!这是一本习惯于噪杂与浮华环境生活下的人很难去真正理解的书。我捧起又放下,放下又捧起来,有时又停下来回顾郭老师之前的作品......总之,这是一本不会让你失望的书,能读懂的你也是不会让这本书失望的作者!
《第九次沉思》读后感(三):大师之作
看过很多人的文章,都觉得无味。有时候,隔行如隔山,术业有专攻。对于某个问题的理解或许会深而又深,但这并不是读者友好型。直到今日,读《第九次沉思》这本书,才发觉书原来可以这样写啊! 作者本人的才华通过一页页的纸被慢慢呈现,令人咋舌,不由地想向别人分享。跨学科的思考,跳出了某个领域的限制,穿梭历史、法律与哲学,作者独到的见解令人不由得心头一颤。读的时候,不觉得是我对着一本书,而是有一种作者在你面前娓娓道来,甚至连神情、动作都兼备。是沉思,也是拨开繁杂表象直击真理的佳作,有些人看卢梭,往往只见树木,而这本书却是惊鸿一瞥看到了整个森林;不杂冗,像诗集又像随笔,却又清晰而不散漫,第一次感受到学术与诗集结合在一起原来可以那么地自然。这就是所谓的大师之作吧!
《第九次沉思》读后感(四):题词(郭绍敏)
题词
人们往往把不再从事的爱好弃若敝屣。比如我,自从爱上写诗后,就开始蔑视一度矢志不渝的韦伯式学术理想。这显然是不对的。我充满偏见,看不到学术的多元;我忘本负义,遗忘了学术对我的滋养。尽管很难成为一位大诗人,也无法像摆弄心爱女人的头发似的亵玩语词,但我在欢乐和痛苦之余逐渐体味到学术与艺术的相通处,认识到重新阐释卢梭和重新解释法国大革命一样必要,发现了空间的奥秘和城市伟大至尊之因由,从而距帕特农的神谕、苏格拉底之问和古典的立法诗又近了一步。
这本书属于你,神秘莫测的艾莎小姐。这个题词包含有斯卡布罗市集的迷迭香、许都的晨曦与晚霞、黑天鹅的呻吟、兰亭的曲水流觞、共同到过的江心洲、淮南的老汤、恩雅的花园、新西兰峡谷的蓝天、曹孟德佩戴过的剑、哈德良长城的冰与火之歌、折磨心灵的无谓往事、金庸的初次亡故、发生在襄阳的一次与争夺天下无关的战争、淹死白蛇的西湖水、列文用来自杀的皮带和猎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罪、折翼的使女、迷失的麋鹿、叶芝的梦、关于数学的记忆、隐形的福尔摩斯、帝国的冲突、高密红萝卜的隐喻、法与人工智能的一次比武、书籍、画册、铁塔和博雅塔的召唤,这一切,需要我笨拙地一一列举吗?
我只能给予你已经给予了的东西,而你,除了能给予我已经给予了的东西,还有更多即将给予我、需要我用一生去承纳的东西。生命有不能承受之轻,亦有能承受之重。我在轻与重之间等你。我愿同你分享断章取义的乐趣。
《第九次沉思》读后感(五):后记(郭绍敏)
后记
这本书缘起于我参加的一次学术会议——第二届“法律、社会与历史”学术研讨会(2019年6月,上海财经大学)。为能结识群贤,“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我不得不提交一篇“够格”或者说“像样”的文字。但我不写论文久矣。自从2013年夏夜邂逅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抽疯似地决定放弃学术研究、走向文学创作以来,我已经剑走偏锋越走越远了。我蓦地发现,自己已经不会写论文了。尼采当年也曾遭遇类似的窘境吗?怎么办?我可是很想赴沪参加这次“少长咸集”的盛会的呀!
能否像尼采那样,撰写一篇哲学随笔呢(但要与法律沾点边)?
灵感一来,说干就干。于是有了本书的第一篇文字或曰第一次沉思:《跨学科》。灵感犹如天上奔马,一旦奔起、飞起,不是一下子就能刹住闸的。接下来,顺理成章地诞生了第二次、第三次……第九次沉思,沉思的对象也扩展至华夏法律家、空间的诗学、卢梭、卡夫卡、物理学、大地法、利维坦、西方的没落等议题。篇幅长的极长、短的极短(最短的甚至只有一页),我是故意为之,只为增加一点微不足道的起伏感、韵律感。文字恰如人生,有了波澜和起伏,才显得丰盈。
为何到第九次沉思就戛然而止了?其实是才尽了。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对“九”这个数字有着神秘的偏爱。“乾元用九,乃见天则”(《易·乾》)。“登九天兮抚彗星”(《楚辞·九歌·少司命》)。“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离骚》)。“天有九星,以正机衡;地有九州,以成万邦;人有九窍,以通精明”(王逸《九辩章句》)。“玄生万物,九九归一”(扬雄《太玄经》)。古人已道尽我所欲言。有人说“零”和“一”比“九”更神秘(如莱布尼茨、李耳和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香农),但我就是偏爱“九”,不可救药。
感谢哲人王奥勒留和尼采,是他们让我觉得哲学沉思并非毫无意义。
感谢章永乐(北京大学)、魏磊杰(厦门大学)、李飞(全国人大)、于涵(许昌消防支队),是他们让我觉得宇宙中有人。在宇宙中,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孤独的。
感谢沪上的骄阳、煊赫的大梁城和一个夏夜的梦。
感谢所有爱我和我爱的人。正是他(她)们,让我觉得人生是值得活的。
2021年11月11日
于逍遥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