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天才》是一本由柴桑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另一种天才》读后感(一):找到另一种可能
彷徨的时候需要一点指引。尤其是在年青的岁月,无知的困惑、情绪的纠葛无不让人深陷其中。那时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的大脑如何运作,也不知道人生命运本来的样子。在人生无尽的循环往复中,犹豫徘徊,裹足不前。有许多绝望,也有许多悲观,想要挣脱,却无力挣脱。没有尽头的无聊,和永不能企及的欲望,双双堕入地底。
不能成为自己的焦虑是恐怖的,撕扯剩下的一点快乐。想要快乐吗?那是奢侈的,和不可能的。
你需要找到另一种可能。
不要慌,人生还长。头脑里该走的路一步也省不得,一旦懒惰代替了步伐,一切可能都淹没了。《另一种天才:找到你不平凡的隐藏天赋》(以下简称《另一种天才》)为你打开了一种你可能想拥有的可能。
如何认知大脑固有的认知缺陷?深度剖析关于鸡汤、商业消费、大数据控制等不为人知的B面认知,只为给大脑的天然“漏洞”打上补丁,能够独立思考。
思维如何强化升级?学会高一个维度的思考方法论,方能拯救普遍存在的间歇性堕落倾向。
为什么越学习会越退步?可能反常识、颠覆价值观的东西,却能破解一直无解的谜团。进步和退步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既是一体,当然相伴而生。因此越学习越会退步是一个自然规律作用的过程,本身无可厚非。
如何拥抱“不确定性”?应对未知的底层逻辑无非就是强大自己。在压力下用反转视角,成功逆袭,汲取人生至暗时刻的黑色生命力,人才能走得更远。
最后,如何跳出时代的“有限之脑”,不被AI替代?成为创作者,你就是AI无法替代的人。人区别于机器的根本是灵魂。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灵魂是最最宝贵的,活出没有人比之更加独特的自我人设,这才是人来此一世的根本任务。
在《另一种天才》中,作者无比清醒地面对商业社会被绑架了的消费观,以冷静观察,拆穿现实里的虚妄。
没有一拥而上的热情浪费,也不满足于迎合流量的低级趣味,作者以客观立场,善于分析、论证,对生活和幸福给出了令人满意的解答。
拨开认知迷雾,找回真相,《另一种天才》志在让每一个人成为自己世界里的唯一的天才,打开隐藏天赋,活出真实的自己。
《另一种天才》读后感(二):《另一种天才》——提升认知,走向未来
《另一种天才》是知乎50万人关注的成长领域KOL柴桑的首部作品,作者通过指引我们提升认知,帮助我们解开生命中的困惑,带领我们跳出固有思维的限制,走向未来,走向全新的自己。 不得不说,“成为另一种天才”这个标题真的让人耳目一新,我想,光是这个标题的设定就足以看出作者的用心良苦,另一种天才,并不是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神一样的存在,而是希望我们在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中,审视自己,清楚地知道,我们是谁?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以及,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另一种天才,实际上,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获得自身的成长。
“改变固化思维,找到认知误区”。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不断的热点、不停的大数据推送让我们应接不暇,可是,当我们静下来,不再让眼睛投入于这些纷乱的信息,而是用心去思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只有把碎片化的信息整理、重构为连续的认知,我们才能窥见世界的真实面貌。同时,我们也会清醒地认识到,大数据呈现出的外围世界固然精彩纷呈,但我们却更应该回归自我,给予自身更过的关注,将精力投注于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人和事,去创造出自己的精彩。
认知升级,去探索更多的未知。充实自己,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而最终目的都是自身的提高。我和作者有一个相同的阅读习惯就是读一本书的时候会从头到尾地读完,不论引言还是结论、甚至连书中的附录包括引用的资料也都会看。这样的阅读习惯,可能有很多人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没有太多的价值。而我却从中找到不一样的乐趣,就拿引言和结论来说,这两部分都不是无意义的,它们包含了作者的写作的初衷、写作时的感受以及作品对作者的影响,这些东西往往正是我们去了解这本书深刻内涵的切入点。所以那些看似没有用的东西未必真的没有用,而你收获的知识和感悟却永远都是你的。是的,我们所获得的知识和感悟会延伸我们的知识边界、丰富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表达更生动,这些都是知识的力量。
认知升级,我们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会走向更加精彩的未来。
《另一种天才》读后感(三):天才与平凡就在一线间,猜猜看,你是不是隐藏的天才?
《另一种天才:找到你不平凡的隐藏天赋》作者是柴桑,一个知名的自媒体人,她全网拥有80万粉丝+,产出多个限量级爆款,是个优质的内容创作者。
这是我读的第二本知乎大V的书。第一本是采铜老师的《精进1: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巧合的是,这两本书在封面都有一只简笔画的鸟,而且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词“精进”。为什么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说,原因在于,我想作者们想表达的无外乎就是一个意思,不在乎外人的期待和关注,慢慢精进为一个独立思考且有趣的自己。
书中所说的天才,就如柴桑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所写,“我想做一个有灵魂的人。做少数人热爱的英雄,而不是多数人不讨厌的偶像。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能首先意识到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别人的需求。”
在这个混沌的时代里,清醒地活着,就是一种天才。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TA所想所做,和平凡的人不一样。这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而是有自己清晰的认知和是非观,不会为了流量低头,也不会为了数据屈服。
在自媒体时代,成为一个天才太难了。
TA可能写得不是鸡汤,不能时时引起共鸣,讲述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告诉你人生永远都有时间和机会。
TA可能不会去追热点,在情绪共鸣和强凹价值观中,去替你思考,替你表达。
TA可能让你痛苦,让你知道做起来好难,但只要开始做,就距离成功进一步。
人到底需不需要鸡汤?柴桑在她的书中,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鸡汤就是止痛药,必不可少。就像罗永浩在北京的出租房里,发臭的席梦思床上,日夜苦背英语,生生把自己从英语小白,磨成新东方词汇教师。
陪伴他背后的是100多本鸡汤成功学,鸡汤是生活的止痛药,不可以解决问题,却可以带来安慰。真正让人成长和清醒的是,一定是痛苦。是在读书中获得一次次自愧不如和不怕失败的觉悟。
那到底怎么成为清醒的天才?柴桑在她的书里,给出了详细的方法论。书中讲述了一套演化的工具箱,6个天才进化论,还有13种高手炼成术。
在信息横流的时代,就连天才仿佛都是一种速成的产物。XX天成为PPT高手,XX天成功掌握XXX。
柴桑说,从平凡到高手其实分为三个区域,A完全不会;B能做但费劲;C精通并内化。
针对A区,我们要先构建一个知识地图。先去搜寻这个领域相关的3-5本经典教材,然后把这些书的目录看一遍,对这个领域的知识有个大概认知,应用什么理论,要学习哪些技能等。
然后开始B区。通过刻意练习去精通一个很小的技能。这一区的学习,需要掌握一个非常重要的拆解技能,就是将一个大的子技能,拆解成一个个更小且不能拆分的小技能,然后一次专注一项,把他们练习到精通,获得正反馈。
最后的C区,重点是大脑需要足够多,足够高质量、足够多样性的案例,这样才能在个性中找到不变的共性规律。
由A到C是探寻本质的过程,也是小步慢跑、不断迭代的过程。只有足够的输入,经过思考,才能触发深刻的输出。
这应该是任何一种技能练就的不二法则。同理也可以应用到人生中。就如柴桑说,不在乎主流标准答案,走出一条自己喜欢的路,成为另一种天才。
“人的天赋与好奇心是无限的。从在山洞中敲燧石,到在实验室撞击釉原子,你见证着各类天才的力量,你潜力无穷。”
我是青颜,关注我,陪你读书,看世界。
《另一种天才》读后感(四):拨开混沌的思维,清醒地活着,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书籍封面
2021年,我参加了两次写作训练营,开始学写“鸡汤文”。
为期2个多月的学习,让我的写作水平提升不少,但在我的内心深处,隐隐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呐喊着:“亲爱的,这绝对不是你今后想要学习和发展的写作方向,请停下脚步,重新起航!”
柴桑的《另一种天才》这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我身边的。
另一种天才?
不,我并不想成为任何一种天才,我只想成为我自己。
难道这又是一本“鸡汤文”成长励志书?
起初,我这样想。
翻开这本书后,我却越读越上头,越读越上瘾。
那些困扰我的迷雾通过阅读本书逐渐消失,我开始明白内心深处的呐喊确有其事,不盲目跟从才是清醒地活着的人的正确选择。
柴桑在自序中提到:只有痛觉才能让人真正地清醒与成长。这是多么震耳欲聋、发人深省的呐喊啊!
柴桑自己也说,这并不是一本讲如何“天才速成”的爽型干货,而是在还原“后天觉醒”的挣扎历程。
接下来,我会和大家分享从本书中收获到的三个知识点。
当然,本书的精华内容实在是不胜枚举,希望有缘人可以和我一同阅读本书,收获书中的更多精彩内容。
对“鸡汤文”写作的思考
作者在书中提到:写鸡汤是可以用模板直接复制量产的。
这也是我在写作训练营中的确深有体会的。为了吸引读者,让自己写的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我需要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学会讲故事的能力。然而这样的“鸡汤文”确实能起到打动读者的目的,却无法真正打动读者,帮助读者科学地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么,写这篇文章的意义何在?为了增加点击率吗?
我们需要“鸡汤文”,但也要看到“鸡汤文”的局限,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了解到自己真实的认知病痛不是靠几篇“鸡汤文”就能治愈的。
心理账户
我直到现在都是月光族,并且十分享受消费带来的快感。
我也曾花费好几千去所谓的名牌店买衣服。
后来,我发现别人并没有因为我穿了某个品牌的衣服就对我另眼相看。
我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是由我能给他人提供什么价值决定的。
后来,我就开始限制自己的消费,思考什么对我而言是能够给我提供持续价值的消费。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心理账户这个概念,简单地说,每个人的消费观不一样,是因为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这杆秤帮助我们衡量事物的价值,帮我们做出决策。
如果我们被媒体或者品牌的消费观影响,无法自主做出有利自己的判断,那么就会走向被他人操控的人生,将自己人生的选择权交到他人手上。
接着,我细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消费,发现这些知识上的消费一直在默默支持着我的事业,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带给我人生无限的可能。
正如作者所说:有些投资是几乎百分之百只会得到正向收益的,比如知识。
如何看待“杠精”
互联网时代造就了许多人,“杠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人。
他们通常通过抬杠获取快感,总是唱反调,争辩时故意持相反意见,让人烦不胜烦。
可我们能毫不反驳地说自己就不曾是一个杠精吗?
答案恐怕是不能。
为了呆在舒适区,我们可能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呆在能使自己保持愉悦的某些领域,将自己置身于信息茧房内,拒绝接收新的、开放的信息。
我们也可能道听途说了一个有趣的观点,然后懒于求证,渐渐把有可能是空穴来风的传说,变成了一个虚假的事实,进而影响对一个人或事件的正确判断。
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我们会一意孤行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只收集支持自己观点的案例,而对其他事实置之不理。
为了避免杠精思维,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很多有用的方法,欢迎你去书中寻找答案。
这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千变万化的时代,谁也无法预料下一秒哪一个科技会改写人类历史,我们都被时代裹挟着,渴望变得更快、更强、更好。
作者在书中提到:世上没有“速成”。
要想学习超强学习力练成术,就要打出“刻意练习+感性接触”组合拳。
作者把知识分为了三个区域,A区存储完全不会的知识,B去存储能做但费力的知识,C区存储精通并内化的知识。
当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时,先要在A区建构一个知识地图,知道要学习哪些技能,先学什么,后学什么,这样才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知识地图里面需要学习的知识实在太多了,B区无法一次性存储太多信息,否则容易罢工、死机。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刻意练习去精通一个很小的技能,把它练习到精通的程度,再开始下一项技能的学习。
就这样,知识通过不断地过滤、精简和打磨内化成了技能,让我们变得更快、更好、更强。
当我们在一个领域持续地输入、学习、输出之后,就会自动生成“感性知识”。
“感性知识”来源于对高质量知识的大量接触,进而拥有一种专家直觉,能够在不去刻意练习的情况下,条件反射地做出一个最好的选择。
当代社会充斥了大量的工具书,这些书帮助我们学到了很多硬知识,让我们拥有了职场竞争力。可是这样“功利性读书”无法带来体验感,无法提升我们认知世界的水平,让我们对生活更加从容,笑看生命的云卷云舒。
威尼斯阅读就是“慢”下来读书,去读那些经典读物,去读小说、戏剧、抒情诗类的书籍,单纯为了获得体验而读书。
杂货铺阅读则相反,在读一本书之前,要清楚地知道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带有“阅读目的”去读书。
威尼斯阅读追求体验感,杂货铺阅读追求提高效率。
通过交替使用这两种阅读法,我们才能升级自己的阅读能力,打破认知边界,清醒地活着,看见不一样的世界,成就更好的自己。
书中还有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我们挖掘,一起来找找看吧!
摘自书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