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长安》读后感1000字

发布者:快乐划水 2022-1-16 05:19

《弃长安》是一本由张明扬著作,四川天地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弃长安》读后感(一):安史之乱前后的内廷、诗人与政争

21年末,41岁的女演员殷桃凭借一张路透背影照被火上了热搜,大家纷纷夸赞她的身材管理和自律的生活。说起殷桃,我对她的记忆,还是她在10年的《杨贵妃秘史》中饰演的杨玉环一角。剧中,她和唐玄宗李隆基之间的爱情让我们为之动容,而结局却也不免让人唏嘘。

我们都知道杨贵妃生活在我国历史上最繁华、最强大的朝代——唐朝,而且是在唐朝最鼎盛的巅峰时期,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可就是这样一位从王妃变成贵妃,又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美女,却最后陨落在了逃亡的路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嵬坡之变。那么为何站在权利之巅的女人,会有这样的下场,我想我们可以从张明扬的《弃长安》中得到答案。

我们都知道,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不过,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盛唐的衰败也不是仅仅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导致的,这个结果早就在冥冥之中注定了,只是那些隐患没有被发现,没有被重视,才让这个曾经万邦来朝的伟大帝国一步一步走向没落,最终灭亡。

而《弃长安》这本书就是着重讲述了在安史之乱时期,由那些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弃长安”经历为线索,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以乱离亲历之人的经历解释变乱何以爆发与盛世何以崩陷,以此重新刻画安史之乱时期的完整历史图景。

安禄山起兵之后,气势如虹,用了短短四十几天时间,就攻破了当时唐朝的第二重要的都城洛阳,并且在洛阳自立为帝。而玄宗等人在一开始的盲目乐观之后,在潼关被破后,迅速放弃了长安,在右相杨国忠的建议之下逃往蜀地。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迫于安禄山的恢宏士气,一路上的官员早已逃的逃,跑的跑,根本没有预想中的接驾,连玄宗的吃食都是杨国忠去街上买的胡饼。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发生了兵变,也就是著名的“马嵬坡之变”。禁军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要求处死杨国忠以及杨贵妃,而玄宗在高力士的劝说下,也舍弃了他宠爱多年的贵妃杨玉环 。

就在唐军降的降,败的败的时候,有那么一个人,他挺身而出,振臂一呼,为唐军后来的平叛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颜杲卿本是安禄山部下,在安史之乱中,他和颜真卿携手合作,让安禄山的河北本部遭受重创,给唐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惜,最后不幸被俘,却仍然不屈不挠地辱骂安禄山,因此被割了舌头。更可恶的是恼羞成怒的安禄山命人将其zhi解并分而啖之。

作为一名理科生,当时上学的时候对于这些著名的历史事件以及人物关系非常地头疼,死记硬背还是记不住。可是这本《弃长安》不同于其他冰冷的历史书籍,它本着严谨的历史态度,用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娓娓道来,读来通俗易懂,让人欲罢不能,却一下子就能让你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如果,你也是一个历史困难户,那不妨多关注一下张明扬老师的书籍,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弃长安》读后感(二):一面盛世,一面乱世

楔 子 出长安记(756 年六月十三)//001王维被困长安,投降安禄山,大诗人也有“黑历史”,后来唐肃宗平定叛乱以后,王维得罪入狱,他的兄弟王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兄弟)用战功替他赎罪。

开元盛世从713年到741年共29年,姚崇宋璟当了?年,张九龄?年,李林甫当了19年,抛却个人品行问题,李林甫对开元盛世的贡献非常大。

752年,杜甫、高适、薛据、岑参、储光羲登大雁塔,每人赋诗一首,文坛巨匠齐聚长安,一起见证开元盛世最后的荣光。

盛世的诗仙和诗圣。李白出蜀入长安,为翰林学士。他先后娶了四位夫人,第一位和第四位都出自宰相之家,反应的是门阀观念下想通过联姻改变社会地位的想法。

诗仙和诗圣的三次会面。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当时正蹭蹬不遇的杜甫。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终于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人人赞誉;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11岁,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一见如故,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亲如兄弟。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和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两人如约到了梁宋。这是他们的第二次见面。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著名边塞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年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

翌年即天宝四年(745)秋,李白与杜甫在东鲁(齐州或兖州)第三次会见。此次李白是从任城赶过去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同行共眠,互相酬唱,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而杜甫则返回京城长安。

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渔阳是今北京密云地区,属于安禄山的势力范围,鼙鼓为战鼓。渔阳鼙鼓是安禄山敲响战鼓反叛大唐。

安禄山的叛乱背景:

1、兵强马壮,实力超一流。全国军队40多万,安禄山的部队就有18万;且河北区域一直是唐帝国忠心程度较为弱的地方,靠近北方胡人很多。

2、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合,杨国忠时常在长安朝廷说安禄山必反,唐玄宗起了防范之心;有观点认为,杨国忠不能像李林甫一样,对安禄山既拉、又打,恩威并用,只知道一味靠强力相逼关系很大。

3、安禄山与太子不合。当年安禄山拍唐玄宗马屁,说眼里只有皇帝没有太子,和太子有了间隙。在太子李亨势力逐渐做大,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安禄山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形势。

文天祥在他的《正气歌》里写道: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这两人都在安史之乱战死,浩然正气,长存世间。 颜杲卿安史之乱开始时驻守常山(河北石家庄正定),后投降安禄山,但忠心义胆,杀安禄山将领,后被俘。他瞋目怒骂安禄山,最终遇害。

《弃长安》读后感(三):《弃长安》:唐玄宗的权术,安禄山的反噬,李白的悲剧

《弃长安》:张明扬 / 四川天地出版社 / 2021-12 /

文丨云海

弃长安是安史之乱中与马魁坡之变同等知名的标志性事件。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三日,距离安禄山起兵七个多月,面对已杀入关中即将兵临城下的叛军,唐玄宗李隆基在数千禁军的护卫下仓皇离开长安,开始了前往蜀地的逃亡之路。自此以后,盛世国都长安再也没有重回过世界之都的地位。

遥想当年,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将大唐帝国带入全盛时期,中华文学史也进入了盛唐时期,王昌龄、李白、杜甫、王维、王之涣、高适、岑参群星荟萃,盛况空前。然而,同样是在玄宗一朝,却也酿成了安史之乱,盛世不再,唐王朝的由盛转衰来的那么猝不及防。

变乱为什么会爆发?历史作家张明扬在《弃长安》一书中,试图在重现安史之乱这段历史的过程中,解开“盛世何以崩陷”的谜题。

『1』

唐玄宗的帝王心术

在李隆基的政治认知里,对皇权威胁最大的始终是太子。从唐太宗的宣武门之变,到李隆基自己的逼宫上位,唐朝自开国以来始终笼罩在宫廷政变的阴影之下,所以,早在开元二十五年(737),李隆基就导演了“一日杀三子”的人伦惨剧,而随着年纪的增大,李隆基对太子李亨的疑虑也与日俱增,从天宝五载开始,利用宰相李林甫发动“天宝三大案”,反复摧毁太子集团的政治势力,消弭太子对皇权的现实威胁。在李隆基看来,一个没有军权支撑,与宰相时时争斗的弱势太子,才不致于效仿唐太宗发动宫廷政变。至于李林甫,虽然权倾朝野,但随着门阀政治的退场,宰相或贬或杀全在皇帝一念之间,已构成不了重大威胁。

到了天宝年间,已经60多岁的李隆基,沉醉于与杨贵妃的爱情之中,日益厌倦了日常的政治事务,甚至打算放权给宠臣李林甫。到了天宝后期,为了在超脱于日常政治与掌控核心权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李隆基甚至精心设计出一个“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的政治架构。

在这一政治架构下,边将安禄山、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成为天宝末期的政治三巨头。三巨头之间两两为敌,相互对抗,但也彼此牵制。李隆基理论上可以坐收制衡之利,却不料三角关系最终走向了全面失控。两大宠臣杨国忠和安禄山在天宝后期斗的你死我活,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触因之一,这是李隆基始料未及的。

『2』

盛世宰相的盘算

为了李隆基稳固皇权的内在需求,善于揣摩圣意、甘为鹰犬的李林甫不得不配合皇帝倾轧储君,由此得罪了太多的人。而为了保住权位,李林甫不遗余力地打击潜在的政敌。其中,最为后世诟病不已的一件事情就是:重用“寒族蕃将”。李林甫深知李隆基热衷于从边将节度使中选拔宰相,为了堵住汉族官员“出将入相”的道路,李林甫便极力怂恿李隆基重用蕃将,实际看重的是蕃将“不识文字,无入相由”,由此造成了安禄山军事集团的崛起。所以,《资治通鉴》评价李林甫“养成天才之乱”。

与此同时,在司马光眼中,与李林甫的“养乱”要负同等责任的是,杨国忠“终成其乱”。天宝末年,安禄山的东北边防军已成唐帝国最大军事集团。在热衷于开边大业的李隆基眼里,安禄山是可以大力笼络的对象,加上安禄山为了迎合李隆基对于忠诚的渴望,见太子不拜,还自称“只知陛下,不知太子”,与太子李亨势同水火,李隆基更是给予了安禄山接近无条件信任的宠幸。这就造成了时任宰相的杨国忠的不安全感,时刻警惕安禄山对他相位的威胁。

为了阻断安禄山的入相之路,杨国忠祭出了几个大招:从天宝十二载(753)开始就在李隆基面前反复预言安禄山必反;联手坐拥西北边防军的哥舒翰反制安禄山;经营剑南(蜀地)大本营,并为了在剑南建立军功以增强自己的军政地位,先后两次“穷兵黩武”地策动了征伐南诏之战。可以说,杨国忠的政治倾轧,最终“逼反”了安禄山,加快了安禄山起兵的速度。而此前两征南诏的惨败,损兵折将高达十几万人,耗尽了盛唐扑灭叛军的最后元气,也成为杨国忠最大的误国乱政之一。

『3』

危局下诗人的突围

在安史之乱时期的帝王权术与宫廷权谋之下,《弃长安》还穿插讲述了危局之中盛唐诗人们的不同境遇,读来让人无限唏嘘。盛唐诗人大多仕途坎坷,李白可以说就是典型的代表。

弃长安的当年,李隆基在逃亡途中分封永王李璘,意图制衡自立门户的太子李亨。权欲熏心的永王如获至宝,为了与皇兄李亨争夺皇位,于是到江南起兵,却不堪一击,很快就兵败身亡。

在永王之乱这场皇室内争中,李白、杜甫、高适三人的命运都被深刻改变,或流放,或贬斥,或显达。一生热衷于仕途却屡不得志的李白,竟然稀里糊涂地接受了永王的招揽,却没想到永王不成事,才一个月时间,就因追随永王起兵身陷囹圄,差点命都丢了,可见“李白的政治认知是何等之幼稚,宦途追求是何等之热切”。而与李白相交最深的高适,则因为参与平定永王之乱乘风而上,官至节度使。当然,高适也付出了代价,那就是在李白案中,高适为保仕途而不救李白,可能自绝于“诗人共同体”之外,这也就难怪李白在诗中抱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了。

《弃长安》的精彩,在于安史之乱的历史叙事,也在于盛世危局下众多著名人物的抉择与命运,宫廷的殊死争斗,战场的风云激荡,家国的命运起伏,读来都让人欲罢不能。诚如郭建龙所言,“这本书必须和着酒来读。”

《弃长安》读后感(四):讲述真实的大唐名人:李林甫的无可奈何,李白的求仕心切

文/辣妈Abigale 幼时学诗,常常困惑,为什么这么多大诗人诗才传千年却都怀才不遇事业不顺呢? 稍大点看剧,常常不解,奸臣那么坏,雄才伟略的明君都看不出来吗? 前几年看《沧浪之水》,看完一度郁闷。“为人民服务”的父母官,必须是要为我辈所不齿、熟练掌握厚黑学、拍马学的“大师”不可吗? 最近几年读史,渐有所悟:存在即是合理。

比如何谓忠诚? 唐玄宗弃长安,臣民死守长安,才是忠诚?实际上,玄宗逃走(注意,不是战略性撤退)后,臣民各自逃生,归附安禄山者数众。 表面上看,是臣民不够忠诚。但实际上呢?是李唐君主率先背弃了君臣之间的契约,臣民自寻出路,无可厚非。 就像今天,我们提倡对公司有忠诚度的品德,但前提是公司“以人为本”,一个对员工离心离德的公司,要求员工忠诚就是空谈。 类似的道理,比如善良。 再贴近生活一点,我们教育孩子不能打人,但若是别人打我呢?现在不少家长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让孩子“打回去”。

话题继续回到安史之乱前后的长安。 关于长安的故事,或雄奇壮阔,或旖旎浪漫,每一个,都为这座千年古城添上了一笔瑰丽的注脚,但又不能撼动她分毫。 我们今天要讲的大唐名人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01 绕不开的一代权相李林甫 大家熟知的李林甫是一代权相、奸相的代名词。然而,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共任用宰相26人。 几乎成为开元盛世代言人的姚崇和宋璟这两位拜相时间加起来也不过6年3个月,还不到开元盛世总计29年的四分之一。 而李林甫为相近19年,其中居首辅之位长达16年(与李林甫同获奸相之称的杨国忠只当了3年8个月宰相)之久。我们不得不思考,李林甫是否也有他的为官智慧。

事实上,李林甫虽然政治品格不高,但行政能力的确超强,为玄宗盛世的巩固与延续做了不少实事。比如: 推动大唐财政逐步开始从按人头征税向按土地征税的过渡;完成了帝国兵制从征兵制到募兵制的重大改革;主持修订了《唐六典》。 就连对他评价很低的《旧唐书》都说:宰相用事之盛,开元以来,未有其比。 另一个说明李林甫气场强大的故事是,据说李林甫是大唐唯一有足够威势遏抑安禄山野心之人。 安禄山每每拜见李林甫,他还未及说出的小心思总能被李林甫预先言中。安禄山因此将李林甫奉若神明,但有见面,即使是数九寒天也紧张得汗流浃背。 用现在的话说,当领导到这个份上,绝对有几把你寻常看不到的刷子。

曾经励精图治的李隆基,对李林甫宠信不衰,除了李林甫确有其才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李林甫虽权倾朝野,但始终无野心去威胁皇权,在贯彻帝王的政治意志上不遗余力,甚至有些家奴的做派。 这使得李隆基可以自琐碎政治事务中脱身的同时,保持对朝中大事的掌控。 第二点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李林甫主动承担了某些李隆基不仅不方便干,可能连公开说都有忌讳的“脏活儿”。 在李隆基的政治认知中,对皇权威胁最大的一贯是太子。李林甫配合着对太子发动了连续三次几近致命的打击,史称“天宝三大案”。 讨好现任领导而得罪下任领导,李林甫早就知道自己的命运终局。

但如果拒绝配合皇权倾轧东宫呢?他根本就不可能坐稳16年的右相,甚至连能否当上右相都在两可之间。这不就是张九龄失势的政治逻辑之一吗? 李林甫之子李岫一直担心父亲会未权势所反噬。一次随父游园时看到一个苦力拉着大车走过,趁机跪倒在地,哭着对父亲说:“父亲久居相位,怨仇满天下,一旦大祸临头,恐怕想跟这个苦力一样都不可得。” 李林甫默然良久,喟叹道:“已经是这样了,能怎么办呢?” 是啊,能怎么办呢?这不也是我们当下很多人的现实困惑吗?关于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妥协,清高与世俗,诤言与逢迎,贫穷高贵与富有粗鄙……您作何选择呢?

02 名满天下却求仕不得的诗仙李白 我们熟知的“谪仙人”李白曾经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超脱诗句。 他的迷弟杜甫也为他写过“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瑰丽诗篇。 但他一生的“长相思,在长安”。 李白曾在42岁时奉召入长安,做了不到两年翰林。之后终其一生都将这段伴在李隆基身边的日子视作无上的荣耀,反复地咀嚼回忆,“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李白的两次婚姻皆联姻相府,虽然是失势的相府,但也满足了他对门第观念的认同和向往。 在当时的文人观念中,门第仍然保有其重要地位。同时代的王维出身河东王氏,杜甫出身京兆杜氏,崔颢出身博陵崔氏,王之涣归宗太原王氏,都是根基深厚的望族。 李白虽生性豁达潇洒,也始终勘不透“门第”这一关。李白的这种婚姻偏好,并非攀附权贵,很可能是心理补偿大于功利考虑。

李白曾在友人何昌浩的触动下,险些成为安禄山的入幕之宾。恰逢安禄山入长安而错过觐见。否则,我们将看不到后来的李白。 如果说李白前三次求仕是机遇不好:第一次入长安怀才不遇,第二次当翰林不到两年为小人所害,第三次起意追随安禄山是偶然为之。 那么,最后一次他选择追随叛逆的永王李璘,并且在李璘兵败后坚持永王军为“王师”,就是真正的政治头脑糊涂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李隆基逃亡蜀地,太子李亨掌握了指挥全国平叛大业的实力和大义,永王李璘仗着拥有部分兵权妄想割据甚至夺位。 李白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了李璘阵营,之后仅仅一个月左右,永王败亡。这一个月的政治投机,换来了李白的身陷囹圄,甚至有性命之忧。 李白只是永王集团决策层之外的一介文士,但却是永王阵营中唯一的举国皆知的名士。 同期的名士萧颖士和孔巢父等人都清醒地拒绝了永王的招揽,高适还凭借追随太子平定永王之乱乘风而上,官至节度使。 这更能说明李白的政治认知之幼稚,宦途追求之热切。

他曾经写给永王的多首诗,被认为极度忘乎所以、昧大于势。自古以来,政治抱负严重超越政治才华而不自知的悲剧人物,李白必是其一。 一出长安,二出长安,附逆永王……这么多的困蹙悲泣,都无法湮灭李白的用世之心。 日暮途穷的李白只能去当涂投奔族叔李阳冰,并于62岁病逝于当涂。 李白去世一年后,一封朝廷诏书姗姗来迟,任命李白为左拾遗,即刻进京。 对于一生都求仕无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李白而言,这一迟来的官位或足以慰风尘。 愤恚权贵是真,求官心切也是真。“诗仙”仅仅存在于他想象出的诗意世界。

03 乱世长安,小人物的悲情人生 长安,对于大唐王朝,是盛世怒放之都,是乱世离散之城,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猝不及防。 长安,还是多少人的念念不忘、求之不得、心底最深处的炽烈欲望。 王维曾在这里变节陷伪,后虽官至尚书右丞,却一度梦魇当年的苟且偷生,终于自请削官换弟,懊悔早亡。 力士伴驾多年,流放遇赦归途,听闻玄宗驾崩,“北望号恸,呕血而卒”。“千古贤宦第一人”令人唏嘘动容。 布衣宰相李泌在这里出山有成,激流勇退。终归隐衡山、留名史册,似乎是这些乱世人物里最好的结局。 在大时代的丕变中,诗人、宰相、宦官……每个人都深陷于走不出的盛世困境,每个人都在寻路突围,每个人都回不到他们梦想中的长安。

读史使人明智。 一部真实好读的历史大事件,一个个精彩绝伦的人物解读,想要了解更多,不妨翻开这本《弃长安》。 ——End

推荐阅读
  • 付出,得遇上对的人 !(年度美文)

    付出,得遇上对的人 !(年度美文)

    有一个鸡蛋,非常天真的和石头在一起了,磕磕碰碰,身上伤痕累累,但鸡蛋一直坚持着,终于有一天,鸡蛋受不了了,离开石头。后来鸡蛋遇到了棉花,棉花对鸡蛋的每一个拥抱,...

    12-24

  • 生活.美文

    生活.美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溢满生活滋味,让人沉醉其中。季节终点,冬日晚风凉,斜阳渐矮只影长。 孑然一身,独吟天上月,自顾自盈缺,揉乱琵琶弦,一碗红尘一盏烟,冷暖交杯是...

    12-18

  •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在书海中徜徉,偶尔会遇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书名,但翻开之后却发现内容大失所望。这种感觉可不太好!不过,今天我要推荐的这三本书,书名可能让你感到意外,但它们绝对不...

    12-10

  •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10日,星期二。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跟生活认输,不向岁月低头,你会发现世界如此美好。——题记在这悠长的人间旅途中,我们...

    12-10

  •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5日,星期四。多做上进的事,拥有乐观的心态,人生就会变得更灿烂和美好。—《人民日报》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步履匆匆,仿佛被一只无形...

    12-05

  •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一】不要与任何一个人去争,爱你的,不用争,不爱的,争来也没用,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二】时间是种极好的东西,原谅了不可原谅的,过去了曾...

    12-05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