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政治》是一本由[美] 弗朗西斯·福山著作,理想国|中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身份政治》读后感(一):思路不错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身份政治:对尊严与认同的渴求,从人类灵魂的欲望部分、尊严部分,到个人生活体验与身份,多重身份在一个社会体中寻求承认。而且还是被承认人的承认。也谈了民族的形成,及多元文化的同化。只能说这本书是各种话题开了个头,留给你探索吧。准备按图索骥看下作者指向的书。
《身份政治》读后感(二):身份政治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1/12/22/%e8%ba%ab%e4%bb%bd%e6%94%bf%e6%b2%bb/
身份政治:对尊严与认同的渴求 [美] 弗朗西斯·福山 / 刘芳 / 理想国|中译出版社 / 2021-10
子扉我 2021年冬至 申城西楼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21年12月21日
《身份政治》读后感(三):身份的政治,迟到的觉悟
在读《身份政治》,五味杂成。三十多年前,弗•福山在提出他的“历史终结论”之际,他的“哎呀老师”——塞缪尔•亨廷顿就提出“谁是美国人/我们是谁”的身份认同担忧(《谁是美国人?》),但在当时欧美社会欢愉于取得对社会主义的较量胜利大环境下,亨廷顿只能被讥笑是“晚年保守化”的白人老头,而福山及其理论立场也与亨廷顿渐行渐远。然而,三十多年过去了,时过境迁,亨廷顿的“担忧”已经演化成“危机”,“秩序—衰败”取代“历史—终结”成为福山思考自由民主的基本进路。黑格尔的神秘历史观色彩几乎从福山后来的基本著作(包括《身份政治》)潜隐而去,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左翼一直鄙夷的有着浓厚的保守派色彩的现实主义思考进路。在此书中,福山开出了治疗美国乃至整个西方身份政治危机的“药方”,与惜爱“多元—差异”的自由左翼不同,福山主张“超越我们的差异”和构建社会共和主义的公共利益基础。在此,福山进一步将自己的政治光谱复杂化。这是一本思考上是半成品的作品,因为它留下了许多疑问,我姑且认为这或许是福山给我们的思考空间吧。
《身份政治》读后感(四):评福山《身份政治》:失于科技对身份泛滥影响的分析
这个时代每个个人最本真的命题,是个人的在场甚或存在本身必以被看见而证成,并以他人所期待的方式才得荣享被看见,且存在的真实让位于光学影像及数据流,肉身及日常的存在与被看见反而逐渐被编码为模煳与虚拟。
福山此书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为何自由与平等的内生矛盾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中无法得到根除,导致了近三十年全球不平等现象的加剧,这件事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没有唤醒人们的阶级意识,反而错误地传递给了民族、政治化宗教、少数群体等身份议题。
可惜的是,福山虽然切中要害地点出,经济上的弃民在统计学与传播学意义上不存在,于是在社会学意义上也不存在,穷人自觉不被看见而感到的不尊重比缺乏资源更糟糕,所以人们在寻求重获资源前,需要先获得被看见的权利。但福山却没有回答不被看见的现象为何在这个十年急速加剧的问题。
另一可惜之处在于福山的理论建构有西方中心论的影子,在指出身份政治成为全球现象的同时,几乎又全以西方政治案例及西方观念变革作为论据。如果身份政治确是一种全球政治趋势,那就应该有一股全球性的力量在推波助澜。
那首先我想承认中国也身处身份政治的潮流之中,其次这两个问题都关係到对席捲全球的新生传播技术发展及网络生态变迁的分析,作为福山 2018 年出版的最新的书,不将此纳入考量实在可惜。
在本科毕业论文中,我将来福在端传媒文章中指出的『中国大陆年青一代“是否被看得起”的诉求愈发成为崛起的网络民族主义最重要的政治议题』这一观点,发展为全文归结的中心,即粉丝民族主义的核心成为自我权力的崇拜及向既得尊严者诉求得到权力确认,而我所讲的权力确认,实际上就是福山所言的尊严承认或身份承认。更简单来说,要让自己被看见,不是如空气般存在。
不久前在评论当代摄影滤镜及旅行打卡现象时,我也几乎言简意赅地说过,这个时代每个个人最本真的命题,是个人的在场甚或存在本身必以被看见而证成,并以他人所期待的方式才得荣享被看见,且存在的真实让位于光学影像及数据流,肉身及日常的存在与被看见反而逐渐被编码为模煳与虚拟。
新生的传播技术让尊严的民主化更大程度地得到拓展,科技拜物教让每个人获得轻易被看到的资格,却带来了每个人企图被看见的幻想。如果看到即看见,那么我们不会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说法。新媒体与网络带来本身注定绝望的希望,全体人类被科技幻梦深深欺骗,而最终却将矛头指向人类的手足相残,只有技术本身渔翁得利。这也是我近几年一直强调的观点,工具从不中立,工具会发展自己的精神与意志,互联网的原罪性是值得警惕的,那些对网络仍保持乐观,相信它能无条件创造乌托邦的学者及大众,在我看来一个比一个幼稚。
2018 年我到广东美术馆参观新媒体艺术三年展时,就被一件作品深深吸引,那是徐冰学生张永基先生的《时代在召唤》。他拼贴和并置了大量以娱乐为目的的抖音式短视频,配上节奏强劲的病毒式音乐,最后成为一个洗脑式的作品。单看每一个视频都充满了娱乐精神,彰显着个性,但当以一个宏观的视角观察时,强烈的统一性和集体意识,就像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那样凸显出来。在这样一场带有社会主义特徵的集体狂欢中,是充满个性的,还是毫无个性的?是在狂欢的,还是在被控制的?人是被看见的,还是根本没有任何东西被看见?
由于福山失于科技对身份泛滥影响的分析,福山最后为身份政治开出的药方,是毫无新意的重建美国式的信条式民族身份,这亦是其西方中心观念及历史终结论的老调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