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亚洲腹地(上卷)》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者:倪天 2022-1-2 05:19

《穿越亚洲腹地(上卷)》是一本由[瑞典] 斯文·赫定著作,后浪丨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0.00,页数:5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穿越亚洲腹地(上卷)》读后感(一):西域虫谷、沙漠风暴、巨型冰河,险境与惊喜并存的楼兰发现之旅

1893年到1897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穿越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喀喇昆仑湖和博斯腾湖,开始着手研究西藏北部。这是他的第三次探险之旅,也是第一次远征中亚,这次旅行,他带队行进了26,000㎞,绘制了其中10,498㎞的地图。虽然收获颇丰,但由于穿越沙漠时备水不足,折损了大批随行人员,斯文·赫定自己也差点死于缺水。

有了第三次探险队经历,斯文·赫定于1899年重新开拔中亚。这次,他的目的地是拉萨。尽管最终未能前往拉萨,但赫定在探险途中发现了楼兰古国,并发现了罗布泊移动的秘密,此外,这次旅行还造就了1,149页的地图,斯文赫定首次在地图中对罗布沙滩的雅丹进行了描述。

后浪年末压轴的这套《穿越亚洲腹地》,就来自斯文·赫定第三次探险中深入中亚的旅行手记,险象环生的刺激与自然风景的静谧,仿佛跟着斯文·赫定一起经历了这次楼兰发现之旅。

从斯德哥尔摩到东方藏区的路上,有沙漠,有冰川,有山峦,有湖沼,一步不慎,就可能连人带装备一起消失。

斯德哥尔摩出发,斯文·赫定一行沿着塔里木河的水路行进。季节变化,一夜之间水量就可能大幅攀升,先前温柔的浅水,会变成喜怒无常的激流,水下的深坑难以探测,涉水过河时,一不小心,就会踩进深坑,轻则弄湿装备,重则被波涛卷走,冲向塔里木河未知的下游。

怎么办?

只能把重要装备分配到不同马匹身上,三人跟着一匹马,人跟马走,一旦马匹摔倒,3个成年人足以第一时间施以援手。就这样,连滚带爬的,一行人与设备才勉强横渡了塔里木河上游的叶尔羌河。

探险,意味着人会主动与危险交锋。

入冬后的漂流,每天都是与时间赛跑。昼夜温差越来越大,前一天还畅通无阻的河道,一夜之后就可能冻成厚厚的冰面。船只无法前行,随行的队员就破冰开路。

但不是所有困难都能靠努力克服,探险的魅力或许也在于,无常的意外与有惊无险的好运。

依旧是浮冰不时与船只不期而遇的冬季,弯曲的河道和白天湍急的河水常易形成漩涡。斯文·赫定所在的大船正在塔里木河顺流而下时,河水忽然就带着船只往胡杨树冲撞过去。千钧一发的时刻,船夫成功地把船只甩离了漩涡,斯文·赫定和他的笔记这才逃过一劫。

冬天有冬天的难处,夏天也有夏天的苦恼。

进入罗布泊后,气温升高,蚊蚋数量也大幅攀升。蠓虫密密麻麻地扑面而来,蚊子不分昼夜地在耳边嗡嗡,钻进帐篷也只是短暂的逃避,只要行驶在温湿的河流中,就要面对扰人的虫子。

终于到了藏区,高反成了阻止探险队前行的最大困扰。用于运输的动物难以迅速适应高原的重负荷,有的队员也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从头疼流鼻血,发展到头与心脏的剧痛和双脚变黑坏死,短暂的休息也无法拯救队员的离去,高原之上,尽管已经尽可能做了各种准备,斯文·赫定的探险队依旧再次经历了队员的死亡。

这不是斯文·赫定第一次面对死亡,早在第三次探险中他就经历过损兵折将,手记里,斯文·赫定对每个失去的伙伴(人或动物)都无比惋惜和感激。但对还要面对许多险境的探险家来说,或许唯有看见困境后的美好,才能支撑着他在一次次的迷途中坚持下去。

初入塔里木河时,千篇一律的风景和日复一日的测绘,即使有了不时找茬的险境,大概常人也会觉得无聊。可这种重复的生活,只让斯文·赫定觉得安逸。

不需要迁就任何人,天气热了,只管脱掉上衣,不用管是不是符合绅士礼仪;胡杨树的香气充斥于每口呼吸中,大部分时候,塔里木河流速温和且小船行驶平稳,他可以安静地阅读和绘图,享受难得的宁谧。

入冬后,尽管塔里木河为行程带来诸多不便,但依旧不可忽视其童话世界般的纯净美好。分支的小河整个河面都凝结成冰,如巨型水晶般的冰面下,水藻不再袅娜,大鱼缓慢浮沉,冰面之下的世界像个不被尘世打扰到水族馆,任由外界如何匆忙,水下的生物只管慢悠悠地生活。

1899年的圣诞节,斯文·赫定正在穿越沙漠。平安夜的前一天才刚经历了黑沙暴,难走的沙路,被尘雾遮挡的远处,怎么看,即将到来的平安夜都难以平安。

可或许是天公作美,到了24日深夜,沙暴平息下来。月色笼罩沙漠,旅人的心也随月光飞回遥远的北欧,接受自然给予的平安夜馈赠。

同样,跋涉于高原时,世界屋脊的壮美或许能短暂舒缓高反的不适。藏北的无人区里,除了斯文·赫定的探险队,只有零星藏羚羊与牦牛的蹄印。冰山巍峨连成雪海,夜幕降临时,冷白的月光更为高原覆上霜衣,当队友纷纷入睡,只自己面对这铺天盖地的静谧时,或许斯文·赫定也拥有过古人“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的感悟,他说,“这一天,这里就是我的王国”。

探险或许是“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的固执,但涉险本身不是目的,斯文·赫定此行发现了神秘的楼兰古国。

其实,早在斯文·赫定之前,中国的地理学家就知道楼兰古国的存在。这种“知道”仅限于了解楼兰的大致方位,却一直没人在危机四伏的荒原中定位到楼兰的具体坐标。在今天,找到一座地面上的遗址或许不是难事,但在100多年前,探险家们只有靠两条腿一步步探测古老遗址的踪迹,且不能放过一星一点的细节。

一间看起来像马厩的土胚房,或许前人也曾在沙漠中偶遇过,可斯文·赫定带着队员挖掘了它。60厘米的沙尘之下,有个埋藏了地毯碎片、鞋履碎皮、羊骨头、鱼骨头、碎纸条和木简。

现在看来,书写着文字的纸条一定是最贵重的东西,可地处沙漠的鱼骨头,也从侧面证明楼兰人生活的时代,现在的沙漠在当时应是水草丰美的绿洲。

纸条上也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公元3世纪中期到4世纪前期,一位中国商人向往来商人提供马车租赁服务,同时,也为当时的沙洲寄送邮件。

联系了老友汉学家乔治·麦卡特尼后,斯文·赫定确定,这片废墟就是曾经的楼兰。

约公元四世纪后,中国西域边陲小国楼兰因水患被迫搬迁,幸存者们在不远处又建了一座叫作“龙城”的小镇,可是建城不久后,龙城也被暴风与洪水摧毁。从此,楼兰的故事在历史中销声匿迹。直到几百年后,斯文·赫定挖掘了一座破旧的马厩,才让这座神秘的城池重现。

斯文·赫定此行的目的是拉萨,但最终他也没能到达拉萨。100多年后的某个午后,当我们翻阅着那位宣称“已经和中国结婚”的探险家的手记时,或许也能透过文字,体验他一往无前的探险之心。

《穿越亚洲腹地(上卷)》读后感(二):【转】赵光锐:斯文·赫定——游走在德英俄之间的探险者

【作者简介】赵光锐,1979年11月生。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2006年至201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国际政治专业博士学位,期间获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东方毅奖学金、日本卡乐B基金奖。2008年9月-2010年9月作为博士生就读于德国图宾根大学政治学研究所(Institut für Politikwissenschaft der Universität Tübingen),柏林自由大学访问学者(2019-2021),曾到汉堡大学、巴伐利亚科学院、慕尼黑大学、维也纳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感兴趣的领域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外交、欧洲一体化、德国历史与政治、民族与民族主义等。

斯文·赫定

1903年德文版原版斯文·赫定题签本《亚洲腹地探险记》(Im Herzen von Asien)

《穿越亚洲腹地(上卷)》读后感(三):踏上旅途:征服、较量和冒险

一个世纪之前,一个外国人,第四次踏上中国的国土,他巡游塔里木河、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掘楼兰古城,考察古罗布泊风貌,历险青藏高原。那时的中国正经历着义和团运动的血与火,而这个洋人却在异国他乡的蛮荒之地与大自然搏斗。《穿越亚洲腹地》一书,不仅让我们认识了斯文·赫定这个人,也对祖国遥远的西域疆土的人文地理在百年多前的风貌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斯文·赫定,这个瑞典探险家、地理学家,数度到亚洲探险考察,有长达八年的中国探险经历。本书描绘的是其于1899年至1901年间在我国西域的一次探险历程,斯文·赫定用他文学家般的妙笔,记述了优美动人湖光山色、忠厚善良的人民、可爱的动物和艰辛困苦的历程,他的描写极其生动,仿佛呈现的是一幕幕电影画面,有极强的代入感,犹如身临其境。而且这些平易、通俗的文字还充满着感情色彩,读之,会沉浸在那些悲欢离合之中,久久不能释怀。当然,斯文·赫定的探险绝非一般的旅游观光,他还以科学的态度,对旅途中的河流、沙漠、湖泊、群山进行水文地理及天文勘测,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将陌生的土地置于人类知识的范围之内。从此意义上来说,这部书不但充满着人文色彩,还传达着一种科学理念,更可贵的是,它张扬着一种男子汉的气概,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还是让我们跟随斯文·赫定一同踏上神秘腹地的探险之旅,在他散文般优美的文字中,去亲身感受百年前的西域吧。

一路多艰险

斯文·赫定告诉我们,他这是第四次踏上亚洲腹地。第一段行程是美妙的塔里木河漂流,历时近3个月到达罗布泊。此次沿塔里木河顺流而下,依靠的是一艘精心打造的大木船。斯文·赫定为自己涉及改造的船上,有卧室、帐篷、冲洗照片的暗房、厨房和手下人的住处,而他的团队(驼队)则沿河随行。一路上虽然有激流险滩,后期还遇天气转冬的冰封,但也阅尽风光无数,“所有这些辉煌的色彩,所有这些大自然的宁静和谐的音符,都倒映在这条平滑的河流那一英里又一英里的柔和水面上。真是让我永远也欣赏不够。”塔里木河之旅,虽然充满了各种体验和惊险,但对斯文·赫定来说,是一次童话之旅,是漫长与幸福的日子,水色天光引发了作者无限感慨,也成为他的思想之旅。接下来的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之旅,让斯文·赫定在大漠中迎来了1900新纪年。他的记述让我们体会了刺骨的寒冷、狂风暴雪,进入罗布泊后的沙尘暴,但未经历干渴,因为发现了湖泊和河流,虽然水是咸的。接下来最艰辛的就属进入青藏高原之旅了,用作者的话就是“出发去西藏”。这段长达六个多月的旅程,让斯文·赫定和他的团队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除了路况、地形、气候及高原反应等方面的艰难困苦外,还有不同种族和不同宗教的纷争,至使他们最终来到拉萨的大门口也未能进入。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但让随行负重的牲畜大量死亡,而且还付出了随行人员的生命。“那次穿越西藏的旅行对牲口和人来说都是无穷无尽的苦难。我们每走一步都有艰辛相随。看着这些苦难而又无法阻止它这本身就足以让人心如刀绞了。”“在那个地方旅行绝非如某些人想象的那么容易;也没有任何愉快的感觉。你走过的里程是用人、马、骆驼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从中,我们相信任何一位读者都会深切感受到这种艰辛痛苦,连作者自己也承认,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苦难不过持续了几个星期,而在西藏的苦难则是多少个星期中每天的常态。他宁愿穿越戈壁荒漠十次,也不愿再像这次一样穿过西藏一次——“那是一条地地道道的苦路”。

那些人和动物

即便如此,如果没有一定的帮助和资财支撑,这样的探险绝不可能实现。在书中,斯文·赫定告诉我们,瑞典和挪威国王奥斯卡给予其协助和可观的资金支持;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为其派遣四位哥萨克士兵全程护送和服务;还有众多的新疆随从。最先让读者认识的是斯文·赫定旅队的领头人依斯拉木·巴依。整个旅程中,依斯拉木·巴依被表述为是一个忠实可信赖之人,负责照料斯文·赫定的一切,为旅队采购所需的一切装备和辎重。但在即将进藏之时,依斯拉木·巴依却选择告辞。后来得知,这个所谓的忠诚的人不但骗取周围人的钱财,还贪污了大量团队的资金。其结局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再来说说沙皇给旅行家派来的四个哥萨克士兵,他们被作者高度赞誉。在作者的描述中,他们不但是善良忠实的随从,可以忠实和自觉地完成旅行家交办的各种任务,而且英勇果敢,是男人的典范。从他们狩猎、探路、守卫等故事中,其作为可见一斑。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一位年轻的喇嘛。他因给旅行家(欧洲人)带路进藏而被西藏官方视为叛逆,下令他永世不得再进入拉萨。斯文·赫定对这个喇嘛的描写几近小说化,他的性格特征、衣着打扮、言谈举止、面目表情和情绪变化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关于动物方面,斯文·赫定的描写极为生动、有趣并充满感情。这不但包括旅队中的马匹、骆驼,对它们在旅途中付出和死亡,作者不止一次地流露出哀叹。还有途中遇到的一些野生动物,尽管大多用来狩猎食用,但其描写也会让人感伤,如在“六十泉”狩猎野骆驼,身中两枪的一头骆驼,“屈膝卧在地上,嘴里还嚼着芦苇。它支起后腿企图站起来,但前腿支撑不住,朝侧面倒下。它表情镇定地接受了命运,没有一丝惊讶和恐惧……”。还有旅行家一路带着的狗——尤达什,在过去的两年半与旅行家共处的时光中,形影不离,晚上就睡在旅行家的身边。但经过了千难万险之后即将到达印度之时,它因为在来时的路上结交了母犬,便舍弃了主人的照顾和关爱,逃走了。跑上30多英里的回头路去寻找自己的女朋友了。

探险的意义

阅读中,我一再反思这样的冒险是值得的吗?有意义吗?是什么在支撑着斯文·赫定在荒无人烟的陌生之地、异国他乡遭受苦难?在他著作的字里行间我渐渐找到了答案。首先,是在知识指导下探索未知之地。从资料上了解到,斯文·赫定所处的时代,是19世纪地理大发现的热浪吞没的时代,西方地理学界已向地图中的空白点宣战。斯文·赫定回忆,年少时他一直怀揣北极探险的梦想。1885年夏天中学毕业后,他得到一个出远门旅行的机会后,随后决定将亚洲探险作为终其一生的唯一目标。书中记述的此次探险他竟然带着近一吨重的行李,这其中大多为勘察测绘仪器。每到一地,他都要勘测天气温度、河湖水深和流量,以及地形地貌和距离;对历史遗迹进行考古发掘;收存动植物标本等。对这些都作详细记录和绘制地图,并拍摄大量照片。“每天我都感受它的脉搏,用英尺和英寸测量它的生命之血”,“可以说我就是塔里木河的档案,它那鲜活的历史通过文字、图片和地图都储存起来”。其次,是挑战自我。斯文·赫定提到,他迷恋着一种想法:将自己置身于如此困难的处境,它将迫使我拿出自己所有的男子汉气概才能全身而退。实际上,我希望与自己的命运做一番较量。我希望用我的机警、我的勇气、我的能力和我的果决来对抗强有力的命运之手。一句话,我所追求的,远不是抵达本身,而是冒险。再有,也是最重要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只有我们旅途所经过的地区为我们提供永无休止的变化与多样性。使我们不至于兴趣索然。”书中,自始至终充满着对大自然的赞美、感慨,他用大量诗一般的文字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挚爱。正像后序中所言,读它,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不管是旅行也好,还是探险也罢,从斯文·赫定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文明的传播、一种文化的交融,以及一种人文情怀。这种尊重科学、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情怀,也定义了他冒险意义:在旅途上探索新知,在冒险中认识自己。

或许,每个人都应有一次这样的冒险。

《穿越亚洲腹地(上卷)》读后感(四):英国探险家挑战生命禁区,徒步从新疆走到西藏,终成西域探险之父

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该国于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到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诸多未解之谜!

可以说,“楼兰”二字,始终蒙着一层说不清、看不透的神秘面纱,关于它的神秘传说,甚至不亚于恐怖的百慕大三角区。而它留给后人的文化历史遗产,则像一杯最为醇厚的葡萄美酒,始终滋养和哺育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

时至今日,楼兰古国早已成为一处历史古迹,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而它能够重见天日,则要归功于一位来自瑞典的旅行家——斯文·赫定。

1899年仲夏,斯文·赫定开启了他的第四次亚洲探险,这次探险的目的地是神秘的东方圣域——拉萨。然而,这次旅行并不顺利,一路惊险连连,由于从藏北进入拉萨的尝试宣告失败,他和旅队不得不穿过大片未知的土地,回到罗布荒原,为再次进藏做准备。

整夜的大风暴过后,一座消失已久的古城——楼兰出现在赫定博士面前!楼兰古城的发现,不仅为这支备受打击的旅队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也在新疆现代考古史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终,赫定博士未能成功抵达拉萨,但发现楼兰古城、重新界定罗布泊位置等成果,仍让这次亚洲之旅成为传奇。此后,斯文·赫定博士在西方历史学界奠定了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其声望甚至可以与诺贝尔齐名,被后人誉为“西域探险之父”。

在斯文·赫定所处的那个年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还没有全部完成,“征服地球”依旧是人类追求的目标。而他则是揭开中国西部神秘面纱的第一人。

斯文·赫定一生中曾四次到访中国,多次冒着生命危险,穿越荒芜的中亚高原、雪山和沙漠,历经九死一生,先后发现了丹丹乌里克遗址、楼兰古城遗址,以及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

对罗布泊的第一次科学勘查、在塔里木河上的处女航、发现楼兰古城、进入神秘的雪域净土……这些伟大的探险成就,就算放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也显得颇为不易,更别说是在兵荒马乱的19世纪末了。

可以说,斯文·赫定用自己毕生的探险经历,向我们描绘了一副人类如何勇敢地挑战自然,探索未知区域的壮美画卷,他的探险经历和探索精神,即便是在人类立足地球、放眼太空的今天,依旧值得世人回味。

由后浪出版的《穿越亚洲腹地》(上下卷)一书,是对斯文·赫定,这位“西域探险之父”第四次亚洲探险的全记录,完整地展现了斯文·赫定探险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三年时光。

全书用类似日记的形式,重现了赫定博士在西域那凄凉孤寂的荒野中度过的每一天,详细记录了他沿途三年间6000多英里路程的波澜壮阔: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沉睡的楼兰古城、考察古罗布泊风貌、再次踏足西藏高原、向着神圣的拉萨一路前行……

这是一次再美妙不过的旅行,正如在穿越塔里木河的时候,赫定所感慨的那样:

没有人给我做伴,只有嘶嘶作响的波浪、黄色的树林、风的怒吼。我浸透在一种极度惬意的感觉中。我觉得那无边的沙漠似乎都属于我,似乎我才是能够随心所欲支配一切的人。风对我的耳朵悄悄地说:这条势不可挡的大河流淌了几千年,一个又一个世纪,就等着你来挖出它最深的秘密……

还有一次,赫定和他的同伴途径阿克萨特玛地区,在那个静谧的夜晚,赫定拿出珍藏的八音盒,为伙伴们奏响了《乡村骑士》《卡门》等美国民歌,让动人的曲调在那些沉睡的角落里回荡。赫定在日记里写道:

我们这只不起眼的渡船在想象中就变成一条凯旋的大平底船,在小号的喧嚣声和军乐的锵锵声中庄严地驶进某个沙漠都城。那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夜晚,迷人而静谧。空气中弥漫着森林的气味和草地与芦苇滩的香味。而一种深不可测的寂静,犹如在一个圣殿中那样,笼罩着整个河流、森林、草地和原野……

然而,这又是一次荆棘丛生、九死一生的旅行,就连赫定这样的资深探险家,也经历了无数次生死危机。

赫定的旅程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开始,一路向东,经传奥什,翻越群山,抵达喀什,并试图从新疆境内进入西藏。在缺少足够资料的情况下,斯文·赫定同他的旅队一起在中国西域的广阔土地上缓慢前行,搭乘简陋的船只在塔里木河漂流前行,挑战“死亡之地”塔克拉玛干的沙海和酷寒,误打误撞进入罗布泊,学习当地歌谣……整整花了一年时间,赫定才终于踏上了藏北的土地。

可以说,这是一场非凡的发现之旅,也是一次动魄的阅读体验。阅读此书的最大乐趣之一就是,在地图上查找和标准斯文·赫定当年探险时所行走的路线,这虽然有点繁琐,但也不啻一场有趣的“纸上卧游”,可以加深你对新疆、西藏和青海等地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记忆。

是寒冬将近的塔里木河、是倒在旅队附近的野骆驼、是风暴后重现的千年古城、是藏在云间的泥泞山口、是吟唱诗歌的罗布人……是所有这一切成就了这次世界瞩目的探险之旅。

让我们随着斯文·赫定的旅队一起,穿过无际的沙漠、无人涉足的群山,缓慢地向着古老而又神圣的目的地一路前行……

《穿越亚洲腹地(上卷)》读后感(五):亚洲探险

瑞典探险家赫定先生,一生献身亚洲探险,他往往选择人迹罕至的地区。在中国的四次探险考察中,先后发现了丹丹乌里克遗址、楼兰古城遗址和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其不仅是考察团的组织者,同时从事着绘图、采集岩石和动植物样品的工作,还与伙伴一起进行天文观测、气象调查和海拔测量,以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道路等信息。并用摄影和速写纪录沿途的地貌、庙宇、民俗等等。

此书讲述了赫定先生1899年至1902年的探险之旅。先是沙漠之旅,之后是藏北之行。对于藏北的无人区之行,路途艰辛,有大量的骆驼和马匹在半路中死去,随同前往的伙伴,有些因产生高原反应最终无法抵达目的地。如果将这些尸体标识在地图之上,那就是作者的路途地图!神奇的是,环境的艰难,对作者并没能造成太多的伤害。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有石堆的存在,作为标志,如同《绞河镇的最后一夜》里提到的因扭特石堆,告知后来者绿洲的存在和前行的方向。人们自然也会感激前人的善意提醒,不由自主地对石堆加以维护。路途之中,不可避免会打猎,如鱼、藏羚羊等等,熊和老虎的出现,对猎人来说是种“兴奋”。这些凶猛的动物,如老虎在抓住食物后,因没有吃完会到储藏点再次品食,而这个习惯成为了它的弱点。猎人只要在它前来的路上设下机关,它就可能无法逃脱。

一、塔里木河(9月17日-12月7日)

塔里木河由发源于天山山脉的阿克苏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以及和田河汇流而成,还从没有探险家从水道勘察过此河。在瑞典国王的资助下,1999年赫定来到新疆试图绘制塔里木河的地图,并完成老师李希霍芬曾布置给他的“作业”:找出塔里木河尽头移动的湖泊——罗布泊的准确位置。

河道时而直线,时而蜿蜒,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拐弯、急弯,浅滩,搁浅,这就是河道的脾气。两岸的胡杨树、灌木、芦苇,沙漠、高山、瀑布、大雁、牧羊人等等不时伴随着船的漂动。周围单调的风景、荒凉的景观,对于作者来说并不显得多么的枯燥,没到晚上需要进行地图的绘制工作。

塔里木河的考察之行,看起来很暇意,不过冬天经受严寒,夏天则是蚊虫。这儿的蚊虫不仅仅是对动物,对人类同意也会带来深重的麻烦,如骆驼常因叮咬受伤而无法行走。

冬天的到来,水中的冰块在阳光中照耀着仿佛是金刚钻似的,它们"叮当"的声音好似打破瓷器,摩擦的声音好似圆锯切糖块。不久岸边便结起整块的冰,一天比一天大起来。12月7日来到卡拉乌尔,下游河床完全被冰冻,水上探险之旅宣告结束。从9月17日喀什的拉吉里克起航,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航向向东不过路途中转弯不断,直至终点处。河流由此将向南,深入塔里木沙漠。

二、沙漠之行(12月20日-1月8日)

赫定先生计划向西南方向,沿着巴伊尔穿越沙漠腹地。巴伊尔,它们曾经是一个个湖泊,在沙漠的侵蚀下,慢慢的干化。即便是目前所看到的湖,若水源缺少,它们同样也会成为现在所见到的巴伊尔。作者甚至想象,塔里木沙漠和藏地一样,曾经是个很大的湖泊,目前就是在湖的底部穿行。

位于沙漠深处,有些地区还存有绿洲,同时能看到大雪,甚至能见到狐狸等动物。当众人从库尔勒地区,最终来到车尔臣河边的且末镇,不得不佩服赫定的旅行计划,以及准确的方位。且末古城,《汉书》曾有记载,其位于精绝国以东2000里,鄯善国以西720里的所属领域。1957年一座古城池曾在且末县境内被发现,可能就是传闻中的且末,但没等到继续探索,古城就不见了。

三、罗布泊之行(2月13日)

十几个世纪以来,罗布泊因水资源的分布,“游移”在罗布荒原,“阿不旦”也在荒原一次次改变位置。阿不旦在罗布人的方言中是 “水草丰美、适合人居住的好地方”的意思,它位于喀拉库顺湖的岸边。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说,阿不旦是一个 “与塔里木社会脱节”的社会,一个远古时期的“活化石”。

作者认为普尔热瓦尔斯基去的湖盆只是喀拉库顺湖,喀拉库顺湖以北的湖盆才是罗布泊。在罗布荒原这两个湖盆中,湖水定期会交互移动,主宰着荒原的环境变迁。赫定“游移湖”理论的依据是河沙的沉积,其使罗布泊或喀拉库顺湖盆抬高或降低,因而造成了湖水的南北移动。该理论让赫定预言道:塔里木河一定会回到向东的旧河道中去。

2月13日,赫定先生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交汇点。这两条河的存在,让罗布荒原有了生命与活力,河流流经之地,无疑都有着人们向往的绿洲。六十泉位于罗布荒原的东边,由一组淡水泉组成。自古丝路行旅,都以其为支撑才能穿越罗布泊北部,它也是寻找楼兰古城的出发之处。

来年3月赫定先生特意对楼兰遗址进行古城发掘,采集到大量文物,其中有弓箭、玻璃杯、狮头纹碗碟、丝织品、毛织物、钱币等,只是赫定先生最为迫切的是想寻找到文字的存在。最终在厚沙中寻找到一个垃圾堆,里面埋有大量写有文字的字条和木简,解读后,丢失的楼兰古国浮现在众人面前。从已出土的各类文物,再结合周边的古城遗址,可推断出当年的楼兰相当繁荣。考古者探寻出城里有一家客栈、一家医院、一栋主管邮递事务的建筑、一间寺庙和无数的私人住宅。

四、藏地之行

藏北无人区,地域包括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以北、阿里地区以东的部分地区,甚至囊括长江、黄河源头大片的土地。1900年赫定先生在短暂探访过藏北无人区之后,隔年沿若羌河向南前往朝圣之地拉萨。一路之上,不断地翻山越岭,跨越阿斯腾塔格山、阿尔金祁曼塔格、阿拉塔格、卡尔塔阿拉南山、阿尔卡塔格,也遇见一个个高原上的湖泊。

青藏高原的土地,与沙漠里有着迥异的差别,土壤之中充满着水份。从地质历史来看,新生代之前,青藏地区为一望无际的海洋,进入新生代始新世,古特提斯海急速退缩,大面积陆地露出水面。

如此也应该是导致,藏地的湖泊不仅仅有淡水湖,也有盐水湖。说起盐湖,自然能想到茶卡盐湖。虽然盐湖是大型水生生物的禁区,但这并不意味着盐湖并没有开发价值。盐湖之中生活着一种非常珍贵的生物资源——卤虫,有“盐湖软黄金”之称。

神奇的班公错,湖泊的形状中间水域狭窄,不利于东西湖水的交换。该湖泊的水体主要以蒸发形式排泄,盐分的积累导致湖水盐度较高。而东部有河水注入从而稀释了盐度,使得西边是盐水湖,东边则是淡水湖。

错在藏语中是湖的意思,色林错、错鄂湖、吴如错等等,众多的湖泊处在藏地,有的更是相互联系在一起。色林错就是个湖泊的王国,周围有23个卫星湖,如同翡翠项链般缭绕。这儿的湖泊,让作者又有种在塔里木河和其下游地区,乘船漂流的愉快经历,自然也少不了危险。

作者从5月17日出发,8月5日来到距离拉萨约一天的那曲附近。可惜这次去的并不是时候,因为俄国和英国对西藏的入侵,管理者担心他们是持有枪械的开路先锋,阻止他们再向拉萨前进一步。无奈这下,只得途径拉达克回国。

近三年的探险,赫定先生无论是在沙漠还是在藏地,都处在严寒和饥饿的环境之中,最终带着满满的收获,圆满结束了路途。内心也不由地感慨,宁愿在沙漠探险十次,也不愿在藏地无人区探险一次。另外,书中如果能配有作者的路线图,就更能方便读者的阅读与理解。

推荐阅读
  • 付出,得遇上对的人 !(年度美文)

    付出,得遇上对的人 !(年度美文)

    有一个鸡蛋,非常天真的和石头在一起了,磕磕碰碰,身上伤痕累累,但鸡蛋一直坚持着,终于有一天,鸡蛋受不了了,离开石头。后来鸡蛋遇到了棉花,棉花对鸡蛋的每一个拥抱,...

    12-24

  • 生活.美文

    生活.美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溢满生活滋味,让人沉醉其中。季节终点,冬日晚风凉,斜阳渐矮只影长。 孑然一身,独吟天上月,自顾自盈缺,揉乱琵琶弦,一碗红尘一盏烟,冷暖交杯是...

    12-18

  •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在书海中徜徉,偶尔会遇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书名,但翻开之后却发现内容大失所望。这种感觉可不太好!不过,今天我要推荐的这三本书,书名可能让你感到意外,但它们绝对不...

    12-10

  •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10日,星期二。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跟生活认输,不向岁月低头,你会发现世界如此美好。——题记在这悠长的人间旅途中,我们...

    12-10

  •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5日,星期四。多做上进的事,拥有乐观的心态,人生就会变得更灿烂和美好。—《人民日报》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步履匆匆,仿佛被一只无形...

    12-05

  •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一】不要与任何一个人去争,爱你的,不用争,不爱的,争来也没用,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二】时间是种极好的东西,原谅了不可原谅的,过去了曾...

    12-05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