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的世界》是一本由[英] 克里斯托夫·普瑞斯特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颠倒的世界》读后感(一):双曲面宇宙中废土文明的未来
当年看《致命魔术》电影的时候,真感觉太惊艳了,然而看原著的时候少许多激情——因为原著进入故事状态有点慢。但不管怎么说,《致命魔术》核心的故事以及科幻元素,都非常棒,而且克里斯托夫·普瑞斯特总有办法让你跟着他的悬念,看故事一步一步展开。
《颠倒的世界》比《致命魔术》更好的地方在于,普瑞斯特从一开始就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为什么人们会以距离来计算时间呢?
跟随作者深入赫伍德的世界越多,心里的疑问也越来越大。为什么城市要一直向前?为什么赫伍德看到的太阳与我们的认知不一样?为什么这个地方几乎只生男孩?为什么往下走的南方一切变了形状?……
所有的一切都在颠覆我们正常的认知,直到看到了那个双曲线的宇宙概念,我才发现,赫伍德的世界与我们日常认知的球形宇宙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是,我当年函数没有学好,怎么也构想不出来双曲线如何旋转,而书中旋转而来的双曲面立体宇宙又是否与我认知的双曲面模型一致。
正当我在思考,城市到底是以怎样的理由由地球行星而来到这个双曲面宇宙时,作者以伊丽莎白之口给了我一记暴击——“这里是葡萄牙”。
虽然,整个故事从逻辑上来说,并不算特别完美。比如说,如果只是赫伍德的感观不同,那为什么南下的三个女人的制服会发生变化。而且作者最后的结局方式也太硌应人——不由分说地就开放式了,没有一点点防备……
但是这一点瑕疵不影响《颠倒的世界》成为我心目中的神作之一。
首先是作者的构建的世界观。
由于场的扭曲而形成的一个小小的双曲面宇宙,时空在赫伍德眼中的扭曲,其壮观与震撼,并不亚于我们读一次太空旅行或者时间穿越。还有在轨道上一直前进的城市,既有末日余生的废土感,又带着诡异的异空间情怀。
不管是改编游戏还是影视,《颠倒的世界》都是非常好的IP。
然后是最具冲击的“这里是葡萄牙“。
带着故事前半部分的疑问,我始终在找城市的具体位置,设想它会在宇宙的哪一方角落,是否通过了黑洞,还是星际间的流浪,唯独没想过城市从未离开过行星地球。从这一点说,普瑞斯特不愧为“魔术师”。
PS:城市里大概率生男孩,这是挺多中国人梦想的天堂,我不知道城市从中国启程是否是一种巧合。但普瑞斯特绝不会想到他1970年代的作品,能写出21世纪中国人口困境的夸张版本吧。
《颠倒的世界》读后感(二):正确的世界,颠倒的感官
一座永远在移动中的城市,逢山开路,遇水填桥,一切的资源都被投入到永不停歇地前进之中,他们究竟在逃避些什么?他们所寻觅的终点又在何方?《颠倒的世界》是一部兼具了硬核科学背景和丰富寓言色彩的科幻作品,读者既能在书中找到设定严谨,光怪陆离的奇特世界观;亦能在书中读到反乌托邦隐喻和强烈的人文反思。可谓软硬兼顾,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
本书的写作手法和节奏把控堪称教科书级别,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本作的人称设置并不是统一的,例如第一章是第一人称,而第五章却是第三人称,与此同时,视角也发生了变化。这些设计我个人认为都是作者有意而为之,且和本书的悬念设置密不可分。前几章采用的第一人称,让读者们自然而然地代入到了一个刚刚成年即将去往城外工作的青年角色中,读者和主角一样对于这个疑窦丛生的城市感到畏惧而好奇,试图深入了解谜团背后的真相却受制于青年本身有限的信息以及堪称保密主义的公会誓言的制约,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悬念张力。随着剧情的步步深入,公会成员逐渐提供的碎片信息一点点将拼图补全,但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无法看清事态的全貌。当读者跟随青年的脚步远离城市执行任务时,震撼人心的真相浮出水面,同时剧情也开始险象环生,高潮迭起,并在最大的高潮处戛然而止,留给人无限回味。而第五章开始,前面的主角突然以第三人称闯入者的方式现身,此时,读者才会蓦然惊觉,前面第一人称所代入的不过是片面的信息,世界真正的面貌才正要呈现。人称的转换既实现了叙诡的欺骗,也完美铺陈了剧情戏剧化的推进。
本书另一大为人称道之处便是新奇的世界观构建和严谨的理论支撑。熟悉日系科幻大师小林泰三的读者们一定会在本书中感受到强烈的熟悉感。本作的第一重世界观的设计和小林老师名作《看海的人》的第一个短篇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异于地球的世界构造,同样有着不同于地球的引力方向。我们惊讶于只是星体形状的改变或是几个物理参数的调整,人类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以及人类的生存方式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看似奇形怪状的世界在数学上是有其存在的可能性的,也许就在茫茫宇宙的某一个角落真的存在着一个这样的世界观,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作家的胡思乱想中。而上面的居民们也许真的过着如此艰难的生活。而全书的第二重世界观又和小林老师的另一部神作《醉步男》颇有几分神似,人的大脑和宇宙一样无限而神奇,感官不仅能影响时间,还能变换空间。本书成书于上世纪70年代,正是大量反乌托邦作品和末日废土作品兴盛的时期。因此,本作也有很强烈的反乌托邦色彩和末日废土情调。永远不会停止移动的城市,大崩坏的后末日未来,女性失去生存权沦为生育机器。太多熟悉的元素给人一种复古科幻老电影的质感。本作利用设定和隐喻探讨了很多人类社会潜在的问题,不同理念的冲突,存在的意义的探索都进一步拓宽了本书的边界,丰富了本书的内涵。
虽然成书于上个世纪,但本作显然具有了超越时代背景的价值。新奇的世界观,深刻的意义探讨即使在现在的读者看来仍然是魅力十足,也颇具现实意义。
《颠倒的世界》读后感(三):《颠倒的世界》:只要活着就必须永远前进吗
设想一下,如果每个人的年纪都是以英里计算的,现在的你会是多少英里?
如果你眼见的世界和太阳均是细长的圆碟形,你会不会产生身处异时空的错觉?
再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居住的城市被架设在轨道之上,如列车般需要动力才能够前行,一旦停下,城市身后破碎扭曲的引力场就会将一切撕成粉碎……将会怎样?
最近,读了英国当代科幻大师克里斯托夫•普瑞斯特于1974年创作的作品《颠倒的世界》。在这部作品中,普瑞斯特构建了一座架设在轨道上的、迷人又诡异的城市。
这座城市需要不停地前进,前进是它的生命线!
这座城市的运作由各个分工不同的公会协力完成——负责牵引公会、铺设轨道公会、造桥公会等等,总共有六个至上公会。
这座城市有严格的公会制度,公会的职责关乎整座城的管理与存续,故事的主人公赫伍德申请并加入的是未来测绘师公会。
故事从主人公赫伍德刚满650英里时讲起。开篇“我那时岁数刚满六百五十英里”实在是玄妙,让我不由自主停顿数秒才继续阅读。650英里相当于我们多大年纪?我无从得知,不过从赫伍德将被收作公会学徒、同时被安排好了婚事来看,彼时的赫伍德正在步入成年人的行列。
与维多利亚完婚时,赫伍德六百五十二英里。虽然并非自由恋爱,但是两人婚后生活甜蜜,很快就开始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只是,维多利亚怀孕十八英里的时候,赫伍德被公会安排出城。
聚落妇女是这部作品一个比较独特的构想。在赫伍德生活的城市中,新生儿出生率很低,同时,新生儿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为了保持人口增长,或者说,为了增加女性新生儿,城市将许多城外的女性带进城里,对她们进行一系列的检查。通过检查的妇女会与城里的男人通婚,待妇女生下的孩子后就会被送出城外。赫伍德的母亲就是一位来自城外聚落的妇女。
赫伍德出城的任务是护送三名妇女返回聚落。
原本,赫伍德认为自己会在短时间内返回城里,同维多利亚一起迎接孩子的到来。然而,随着距离城市越来越远,事实开始朝着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我们越往南走,她们的身体变形得越明显。
坦白说,读到这里,我有些迷惑。因为这一段内容运用了大量物理学的知识,虽然说几乎将简单的物理知识也忘得一干二净的我,最终也粗略地疏离出了城外南北方向的不同,但是这一部分内容着实需要点时间才能够理顺。
故事发展到这里进入了高潮,赫伍德不仅发现城外南北方向对人身形的影响,也猛然注意到了城里与城外存在着时间差。他开始意识到在北方度过一天即是一天,度过五十天却只相当于城市里的五英里,而城里的人只老了四天。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现,这座城市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赫伍德的妻子维多利亚也离开赫伍德,并站在了赫伍德的对立面。然而,赫伍德依然坚定地认为城市必须前进,永远不能停下来……
要继续前进还是停下来,普瑞斯特留了一个开放的结尾。伊丽莎白的出现,以及她对这座城市的解读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件神奇的外衣,让人不禁惊叹——原来竟是如此啊!
不过,我很喜欢书中的这一句——前进就是生命线!对一座城市也好,对一个人也好,前进的确就是生命线!
--END--
《颠倒的世界》读后感(四):距离就是时间,一个发生在光年里的颠倒世界
克里斯托夫·普瑞斯特,英国当代科幻大师,深受H·G·威尔斯的影响。他的作品,以颠覆性的反转著称,真实、记忆和虚构是贯穿他作品的主题。他于1995年出版小说《致命魔术》,被电影大师诺兰翻拍成家喻户晓的同名电影,他本人也被媒体誉为擅长揭示幻象背后真相的“魔术师”。他曾获选《格兰塔》杂志“英国二十大青年作家”之一,同年入选者还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此外,普瑞斯特曾多次获得英国科幻协会奖和提名雨果奖,并于2002年获得阿瑟·克拉克奖。
这本由文汇出版社出版的《颠倒的世界》,创作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距今近半个世纪,难以想象作者在半世纪前的创造就在今天看来也是先锋前卫,它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在今天也在散发着想象和艺术的光芒。在这本书中,作者用魔法师般的想象力,构建了一座诡异而又迷人的未来城市,以及迷失在这个城市里人们的生活。真实、记忆与虚构,颠覆式的科幻设定,很强的故事性和丰富深刻的内涵,小说以精妙的语言为读者揭示了记忆和幻象背后朴素的真理,作者关于宇宙和人类沉着冷静的思考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在天文物理学上,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经过一年时间的距离。光年虽不是时间单位,但是它在天文学通过另一个常用的距离单位(秒差距)来进行将时间和距离进行换算,比如1秒差距=3.26光年。以光年为单位来计量宇宙中天体间的距离非常方便,它是一个参考概念,光在真空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为一个光年。这些作为科普导读知识,在这里特地简略介绍,因为在这本科幻小说中,就是采用了类似光年的距离替代时间计算的设定,作者以科学为依据,这种前所未有独创让人脑洞大开,仿佛进入了未来宇宙时空中的一个奇异梦幻世界。
小说故事的就发生在一座永远在前进的城市,这里人们的年龄都按英里计算。人们坚信城市身后拥有可怕的重力场,而城市会不断后退,一旦落入重力场就会被撕成粉碎,唯一幸免的方式,就是让城市永远前进。于是他们在城市前方铺设轨道,夜以继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牵引整座城市向前移动。故事主人公赫伍德就生活在这里,故事开始时他的岁数刚满650英里,成年后他在不同公会学习不同的技能,渐渐理解了城市前进的必要性,但只要一颗怀疑的种子,就足以击碎所有信念。城中发生的种种奇异事件,让赫伍德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想:这座城市真的必须永远前进吗?只要活着就必须永远前进吗?
《颠倒的世界》作为一部屡获大奖的科幻大作,作者在带领我们体验这场奇思妙想、赏心悦目的奇旅的同时,小说突如其来的故事结尾就像一个引领我们顿悟的引擎,这个彩蛋很生猛,这个梗也是生硬,三百六十度的大回转让沉浸故事其中的读者放佛囹圄吞下一个秤砣,令人费解和恍然之中,静心反省和深思有关人生、现实、梦幻、未来等一系列平常普遍又神秘无解的哲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