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特加政治读后感摘抄

发布者:北风客 2021-12-27 05:11

《伏特加政治》是一本由[美]马克·劳伦斯·希拉德(Mark Lawrence Schr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58.00元,页数:6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伏特加政治》读后感(一):只是一点点小瑕疵

以vodka作为切入点,全面回顾了俄国自伊凡雷帝以来的历史,作为传统政治、经济史学的补充,作者在深入剖析俄国历史的基础上,发明“伏特加政治”这一词汇,有社会史的影子,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史,可以算的上二十一世纪至今,史学逐渐脱离传统叙事之外的一种很好地尝试。你可以说它是酒类文化史,但作者恰恰并非叙述伏特加的历史,而是反复剖析它在不同时代,深深嵌入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肌体,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作者认为伏特加政治是与俄国专制政体相辅相成,且彼此互为表里,特别是历代统治者,几乎都利用了伏特加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列宁虽说是个例外,但其通过坚决表达的禁酒倾向,亦有保持党纯洁性的考量,姑且其实也算是政治目的),初读时虽觉牵强,慢慢读到后面,也颇觉可自圆其说。特别是提到伏特加在一战、斯大林乃至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角色,令人在大呼过瘾的同时,也对俄国人生活中处处可见的伏特加感到恶心,怼俄人被此酒毁掉的生活感到震惊。

书里的许多内容,许多是作为普通读者的我过去不曾了解的细节,每一重要历史关头伏特加的身影,令人仿佛在看蒙太奇式的镜头语言,一次次引人入胜,十分过瘾。 但本书也有一些小瑕疵,如叙述一些历史时期的史实时,稍稍有啰嗦、凑字之嫌,有些内容几本不用列的其实。当然也有可能是考虑到作为普通社科读物,基本史实还是写清楚。另外,作者写了半天,到最后,回到对俄国政体的批判上,但其着力点仍然是典型西方式的傲慢倨傲和想当然,其观点老掉牙到已经懒得批驳了。俄国人将来的路怎么走,谁知道呢?

当然,瑕不掩瑜,本书作为一种全景式的伏特加政治尝试,的确新颖,史料档案堆的也很翔实。

《伏特加政治》读后感(二):“看不见的手”------“看的见的酒杯”

初听书名,以为书名取得太大,纵然伏特加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其与政治联系起来似乎有标题党之嫌,类似于“快餐美国”“fish and chips英格兰”的牵强。但是读完合上书,不得不承认,伏特加的确与这个国家与民族有着太深的联系。

伏特加(俄语:водка [ˈvotkə])是一种经蒸馏处理的酒精饮料,正因为蒸馏得来,他比其他种类的酒精饮料更加“纯净”。作者考据了伏特加的起源与发展,质疑了伏特加起源方面的权威波赫列布金的说法,也许是从波兰或者地中海随着东正教引入了俄罗斯。

然而相比于起源的争议,伏特加作为俄罗斯的国家标志这点却毋庸置疑。随着技术的改进,农作物的高产,多余的粮食用来酿酒有着易于存储,携带,便于分割交易的优点,而巨额的售酒利润也让其成为了国家财政的支柱,谁能想象伏特加曾经占据了高达25%以上的财政收入。从彼得大帝,俄国女皇,沙皇到近代的列宁,斯大林以及之后领导人,面对伏特加都有着各种不同的态度。放纵的政策导致犯罪率的上升,社会的混乱,粮食的缺乏甚至人口寿命的下降。而严苛的禁酒政策又将带来国家财政的危机,甚至缺少麻痹的人民可能觉醒带来的“革命“。这样的悖论让伏特加成为了历任领导人/政府必须面对的难题。从一战到十月革命,从苏俄国内战争到二战,从改革到苏联解体,近代史上每一次苏俄的大事件中,或多或少都有着伏特加这只“看不见的手“”看的见的杯子“在其中发挥着作用。最让我震惊的实在俄罗斯的逆现代化过程中,人均收入和平均寿命的双降。

当然作者作为美籍,对着苏俄的有一些立场上的“偏见”,或者说对于自由派有着过分的美化均可理解,涉及到所谓的秘史部分,笑着看过即可。但不论如何,对于对苏俄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而言,本书是一部不可错过的佳作。

《伏特加政治》读后感(三):让人欲罢不能的上头之作

《伏特加政治》读完了。读得很慢很累,但它所带给我的阅读感受就像是喝了二两伏特加一般上头,充满了眩晕感,无力感,挫败感,密集的信息轰炸让头脑感到一阵阵的生疼,今年最辛辣,最生猛读物当之无愧!本书堪称伏特加版俄国史,是一本带着浓烈酒精味道的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人口统计学,甚至还有军事学的著作!这种无色透明的饮料让无数俄国人折腰,上至沙皇,下至农民,从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到高尔基索尔仁尼琴他们谈论着伏特加,饮用着伏特加,感受着它令人目眩神迷的魔力,也经受着它带来的痛苦和贫困,五百年来,它已经成为流淌在俄罗斯人血液中的“权力,慰藉,希望”的魔力之水。 伏特加之所以能形成“政治”离不开这片土地数百年来特殊的发展道路,离不开从沙皇,贵族,教会,税务官,酒馆老板,乡村会社,军队等广泛社会阶层的共谋和参与。起初,伏特加的生产规模的壮大是伴随着酿酒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蒸馏技术从西欧等地的引进而走入快车道的,而随之而来的农业大丰收则使得酿酒的原料有了充足保障,而当时的莫斯科大公发现了蕴含其中的巨大经济利益,在15世纪伊凡雷帝推出了沙皇酒馆,从而垄断了酒类销售,而酒馆老板,农村自治组织,伏特加酒税务外包员这些制度的参与进一步巩固了伏特加的巨大影响力,它甚至成为了某种货币,用以充当支付物,抵押品,甚至是战时战略物资!伏特加政治已然渗入到俄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中国人说“大酒伤身,小酒怡情”,过量饮酒有害健康是公认事实。不过,在俄国那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外部环境,使得他们似乎更加鼓励大家多喝酒,以获得更多税收。从这里开始,伏特加政治就进入到一个死循环之中:酗酒—禁酒—财政亏空—私酿酒—重新接手。这种反复的循环,前进和倒退在几百年里不曾中断,从大公国,帝国到20世纪,伏特加政治简直像幽灵一样徘徊在历史上空。其间因伏特加造成了无数个人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以至于国家层面的悲剧,细节之丰富,数据之详实,境遇之惨烈,引发范围之广泛,就像喝了二两伏特加一样让人头皮生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口统计学家卡拉巴赫关于苏联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研究对于理解伏特加政治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卡拉巴赫反推出苏联在经济,教育,文化等层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而预测出影响其未来几十年发展的判断,这不禁让人对伏特加政治可怕的负面作用心生恐惧。伏特加已经从一种普通的酒精类饮料成为深深嵌入到这片土地每个角落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助推器,每当它发动之时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伏特加政治》读后感(四):泡在酒里的熊

这本书是一位美国学者写的近几百年来伏特加对俄罗斯的影响。从15世纪伏特加这种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烈酒被发明以来,作者的笔下,它出现在每一个重大的俄罗斯历史转折点:伊凡雷帝、彼得大帝、一战、沙皇被废、苏联成立及解体、叶利钦的失败统治、普京的强权。

在作者眼中,伏特加是沙皇时代上层为统治寒冷帝国强力推广的统治工具、一方面让老百姓失去反抗意志,整日沉迷,举世皆醉,一方面又通过国家垄断供应及酒馆,确保所有收入全入国家财政。据书中介绍,伏特加曾一度占到全国国家收入的1/3.

伏特加这种魔鬼的毒品统治下的俄罗斯人民生活是很悲惨的,今天俄罗斯每人每年喝18升伏特加,平均寿命缩短,健康大受影响,各种恶性交通事故、犯罪激增。蒙古王族的后裔也是短命的下场。

书中最后提到,瑞典和加拿大的本地酒精贩卖自治制度更为成功,由当地省政府直接管理,18岁以下禁售,所得利润大部分用来支持本地社会事业。的确,在加拿大这种同样寒冷的国家,人均寿命要高的多。

杯中物的好处

虽然说书中写的伏特加烈酒一旦沾上就离不开,正如毒品让人自甘堕落、沉沦,但酒让人做出对他人有利的事,所以酒是一种利他性饮料。用伏特加把来宾(外交人员)灌醉,让他们口吐真言,古已有之。酒能乱性,增加亲热的机会,可能也是因此,山东女人都喜欢让自己的男人喝酒。

酒也能忘忧,至少是暂时性的,因此,能一直不必喝酒的人,其实是非常幸福的。

书里也提到,伏特加是俄罗斯人的上帝,历任统治者,只要实行严厉的禁酒措施,几乎都会垮台。最后的沙皇就是禁酒搞垮了帝国,戈尔巴乔夫同样。让俄罗斯完蛋,只要让这国人禁酒就可以了。

山东人,别再喝了!

满书都是对一些醉酒的描写,我仍然成功做到了看此书期间只喝了一杯冰箱里的Stolichnaya。

山东人乃至中国北方人都比较喜欢喝烈酒。每年回到故乡都听说有人因醉酒丧命。真是浪费!

本书立意独特,数据翔实,配有多幅插图,写作水平很高,翻译的也不错,看这书也让我对俄罗斯这个野蛮的国家有了更多的了解。

加拿大读书会微信号:careaders

《伏特加政治》读后感(五):“不喝酒我们活不下去” ——《伏特加政治》书评

俄历1917年10月25日晚,圣彼得堡。

就像这座早厌倦了各种冲突的城市的其他任何一个晚上一样。此时,Bu Er Shi Wei Ke Dang人已安静地控制了几乎所有具有意义的地点:政府办公室、火车站,还有主要的报社。下一步,年轻的Bu Er Shi Wei Ke Dang人军容严整,旁若无人地向冬宫进军,曾亲手终结罗曼诺夫皇朝的临时政府首脑亚历山大·克伦斯基落荒而逃——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与其说是对真实情况的反映,不如说是谢尔盖·爱森斯坦那部史诗电影《十月》的产物。

《十月》是苏联1927年,为纪念十月Ge Ming十周年而拍摄的纪录风格影片

事实上,攻占冬宫的是一群数量稀少、组织混乱的Ge Ming党人——在冲击冬宫时,绝大多数人无视历代沙皇视若瑰宝的艺术作品和其他皇室珍宝,转而直趋皇室专属酒窖,一时间争先恐后,进展速度一度超过进攻冬宫——在那一刻,似乎之前的爱国行为仅仅是基于他们所得到的的伏特加酒。

如此关键的时刻,竟然出现这等事情。如果不是Bu Er Shi Wei Ke Dang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力,那晚的情形就会演变成又一幕战争期间俄国频繁出现的动荡场面。

对于俄罗斯而言,政变已从节日转为日常。仅仅在8个月前,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在此处面对效忠自己的人民与士兵,以及双膝跪地恳求他退位的大公尼古拉沙,被迫宣布退位——统治俄罗斯长达三百年的罗曼诺夫皇朝就此终结。而仅仅8个月后,北国万里江山又换了新主人。

当临时政府逃散后,欢呼雀跃的士兵与船员已经喝得不省人事了。“在最先被破坏的冬宫葡萄酒窖里,许多不幸的人已经因为饮酒过度死去了,Lie Ning的战友布鲁耶维奇这样写道:“一箱箱的葡萄酒被扔进结冰河流的洞孔里,但发疯的人追着跳进河里,并因为试图抓住这一被诅咒的毒药而溺死在涅瓦河里,一场酗酒导致的大屠杀就这么爆发了;在汹涌狂暴的喜悦驱动下,喝醉发疯的人群冲进了城市各地的私人寓所。”

而在《旧金山公告》(San Francisco Bulletin)战地记者贝茜·贝蒂笔下,洗劫葡萄酒窖远比这场Ge Ming更富戏剧性:“我们以为所有的民众都要被杀掉了;但后来发现,我们当作枪声的声音不是别的,而是最不详的软木塞发出的砰砰声,而躺在白色雪地的士兵也并未去世,只是烂醉如泥。”

在政权更替,命悬一线的时刻,军队中竟然出现这样的事件,不禁让人有啼笑皆非之感。

但这一切并非意外。

一个国家的基础构造模块甚至可以超越最具Ge Ming性的政治变革的影响,而在俄罗斯,伏特加政治就是这样一个基础构造模块。

对于年轻的Bu Er Shi Wei Ke Dang人来说,扫荡旧的体制道路上,最稀缺的是纪律性。而他们很清楚最能威胁到纪律性的就是伏特加酒。

后来的故事证明了这一判断:伏特加在俄国的政治势力,远超布尔什维克人此前遭遇的所有对手。

一.饮酒与宗教

历史上,伏特加酒不仅给饱受欺压和蹂躏的人民带去了慰藉,也加深了他们的贫穷和羸弱状态。

基于气候决定论,俄罗斯人、斯堪的那维利亚人和其他生活在北欧地区的人之所以天生爱喝烈酒,是因为这些酒可以在极寒天气下促进他们的血液流动。

但事实极有可能并非如此,根据“地理酒徒”的的研究欧洲酒类饮用人群分布图。柏林与塔林气候差异极小——但在19世纪,前者是德意志帝国首都,后者则归属俄罗斯。另外,伏特加酒覆盖范围一度超过越过现今俄罗斯边界,将波兰一分为二,这一边界恰好与俄罗斯帝国时代边界重合。因此,在塑造区域饮酒文化的过程中,政治因素所发挥的作用或许与气候因素一样重要。

最初的政治来自宗教。

当伏特加酒还未主宰这片土地时,蜂蜜酒与格瓦斯酒(一种由黑面包或黑麦制成的低度酒精饮料)已经牢牢抓住历史。那时,俄罗斯可称为基辅罗斯。

基辅不仅是斯拉夫民族的文化首都,也是9-13世纪欧洲东部的一个地区强国。正在基辅时期,俄罗斯起源的传奇故事被编入了《原初编年史》中,这本书还描述了俄罗斯如何从异教信仰国家转为基督教信仰国家。

986年,出于政治考量,基辅罗斯大公需要一种能凝聚共识、普世性的宗教。消息传出,在基辅,迎来了众多一神教教派国家的派来的大使,他们都是前来尝试说服大公相信,他及他的臣民应该改新自己国家的信仰。

最后一个到来的使者来自顿河下游大草原的保加利亚。

当这名使者到达后告知大公,在伊斯兰所信仰的来世里,信徒所有的肉欲都能神奇地得到满足。据《原初编年史》记载,“大公认真地听着保加利亚人的讲述,因为他对其中关于美女与纵欲部分很感兴趣,并很喜欢听与之相关的东西”。气氛渐入佳境之时,这位穆斯林接着陈述了伊斯兰教的割礼盒必须禁食猪肉和酒类的习俗。听到这些之后,大公面露难色,良久不语,而他接下来所说得话注定将流传千古。“喝酒,”“是罗斯人的乐趣,不喝酒我们活不下去。”

第二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及其臣民在第聂伯河的河水中受洗,并加入了君士坦丁堡教廷;从此以后,俄罗斯人就一直信仰东正教。

宗教让酒精迅速深入所有节庆盛宴。从圣诞节到主显节这段时间,这片土地上的人将饮酒视为与主沟通。酗酒行为从迅速个例扩大至群体。从宗教行为成为社会行为,其中扩张速度令时人咋舌。

尤其是16世纪,俄国开展农业Ge Ming后,在谷物轮作上采用三田制,极大地提高了谷物产量。这些新增谷物送往市场利润太低,更好的选择是使用蒸馏法造酒。更为美妙的是,相比发酵的啤酒或蜂蜜酒,这种蒸馏酒永远不会腐烂变质,因此它的价值是可以被永久储存——而且这种价值很容易被衡量为衡量、细分及按量出售。

这种酒被称为“伏特加”,传说诞生于丘多夫修道院(下文还会提到)。当它被郑重命名时,一度覆盖了曾经的东正教范围。甚至让国民相信,这一美酒与俄罗斯民族自古以来就未分割过。

“以前,当人们祝福彼此身体健康时,他们会为你祈祷——现在,他们会向你祝酒。”甚至发展到东正教教会不得不公开谴责这一行为,“饮酒应点到为止。以愉悦为目的,而不是狂欢作乐。”

酒类历史学家鲍里斯·西格尔说“东正教会刻意将饮酒加进宗教庆典中,以便更好地让农民放弃他们的异教传统。”

而在异教传统中,饮酒同样扮演一个凝聚集体的角色。

但不管是信仰异教还是东正教,饮酒的人往往都不是形单影只,而是成群结队,或者在家和朋友一起,或者和自己所属的集体一起。这和后来出现的饮酒屋中人们独自饮酒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从伏特加诞生以来,就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社会和政治。

二.酒馆政治。

酒馆在北大西洋地区的许多国家,酒馆多是一个喧闹的避难所,人们借用酒馆来躲避政府当局的窥视;与此不同的是,传统俄罗斯酒类贸易是由国家垄断的,因此酒馆和酒类批发商店都是国家的耳目。深入底层民众的生活。

它强烈的酒劲确保了人民对其需求的稳定性。最初意识到这一价值的是伊凡雷帝。他的做法是将蒸馏法制酒收归国家并制定法律禁止私人蒸馏酒销售。但他深知政府力量极其有限,针对酒精的专营权发放问题,着手建立税务外包官制度。外包官在向国家缴纳款项后就可以在所在区域合法售酒。毫无疑问,外包官在诞生那一天足够卑微。但这一制度的建立,让饮酒多了几分计划内的优容。

外包官宣扬酗酒,并从这一给农民带来不幸的行为中获利,通过外包员进而将那些分布泛散乃至各自孤立的村庄都纳入整个国家的专制体系里。因此,全俄罗斯酒馆老板在意识到这个国家前,已经知晓了他们的上司是谁——每一位衣着华贵的外包员。

沙皇——税务外包官——税务外包员——酒馆——酒客。

这样的制度安排,是俄罗斯文官制度的在伏特加中的制度探索(非揶揄)。其程度之深,覆盖之广,信息之准,一度超过了沙皇陛下的所有臣子。

后来的证据表明,在各地的沙皇酒馆里,酒馆老板们违法地耍弄着各种伎俩: “在沙皇酒馆里,酒馆老板就是一个独裁者。他只认可一种人的权威——税务外包员的权威;只认可一种法律,税务外包员制定的法律:只记住一个目标——用尽所有可能的方法不断剥削人们。在他的酒馆里,人们会发现缺斤少两、克扣零钱、衣服被偷、小偷小摸等。酒馆为人们提供的配菜本来就是设计加重人们口渴的感觉,以使他们想要继续喝下去。酒馆里还聚集着乐伎、各种小偷、强盗和传谣诽谤之流,以及犯罪策划者。酒馆老板绞尽脑汁将这些人都吸引到酒馆里,从他们身上压榨出的钱源源不断地流入税务外包官口袋。对这些俄国社会渣滓的压榨行为为俄国财政提供了一笔无法衡量的财富。”

总体来看,国家机构的三个主要功能分别是防范叛乱、保家卫国和开发社会资源。然而,在俄罗斯,这些传统功能被赋予了独特的形式,这三种功能的实现完全离不伏特加的参与。

由于酒馆老板取得的伏特加配额极为有限。因此往酒中兑水稀释就成了降低成本的唯一手段。一个利欲熏心的酒馆老板可以若无其事地将一桶40个标准精度的伏特加酒兑水稀释成为两桶20个标准酒精度的伏特加酒。将这两桶酒按政府规定的低价出售,这样一桶酒的收益就会按照规定被税务外包员收缴并上交国库,另一桶的收入则落入酒馆老板腰包里。

当然,酒馆老板也未必能事事顺心,在以寒冷著称的冬季,顾客们可以借助天气来测试兑水程度;把自己手中的伏特加酒放在室外。因为正宗的40个标准酒精度的酒只在零下27度结冰,如果顾客们发现他们的酒结冰了。那么随之而来的报复就有可能是酒馆的骚乱,甚至是整个街区的骚乱。

不仅如此,酒精可以用来使人民保持酩酊大醉、分割分裂和消沉温顺的状态。

酒馆老板冷眼旁观下,酒场上的角力逻辑是:

谁喝赢了谁?

这一风气自下而上,由点及面。

对于高层而言,他意识到酒精可以用来搅乱核心集团的平衡:他让最亲近的战友(或者潜在的竞争对手)饮酒过度来套出他们最真实的想法,让他们暴露自己的真正意图。只要这些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目的就已经达到——他们将继续相互猜疑,也就无法协同合作来推翻当权者的统治。

——这一举动,在东方,不乏先例,孔明《将苑》中言:“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将苑·卷一·知人性》)

伊凡雷帝的密友库尔布斯基对此评价:“他并没有强迫人们给神祗献祭,而是命令人们和他一样成为魔鬼,强迫清醒戒酒的人沉溺于酗酒之中,而所有的邪恶都是从这种酗酒的状态中衍生出来的。”

He Lu Xiao Fu回忆到:“斯大林习惯这样做,他喜欢让我们处于相互敌对的状态,他会鼓励和强化(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

而酒精对于客人(在历史上,这一群体为外国使者),总显得两难:要么参与其中然后戕害自身的健康,要么逃避它们然后受到主人(甚至是沙皇)的冷遇。对于对手,这样的敬酒以便于在对手口中获得情报,或者索性用酒精摧毁他们。

对于旁边的侍从而言,他们关注的是:手中的公文如果上交时机不准,得到的批复的是酒污还是答复。

在持续的饮酒中,政治家已然习惯灌醉自己的良心。

三.文学形象与政治。

如果说俄罗斯人真的在文学作品中寻找到政治层面的暗示,那么最有影响力的作家是哪位呢?

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伊凡·屠格涅夫?令人意外的是,上述几位都不是。最具影响力的可以说是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和他的小说《怎么办?》。

“一本在西方国家很少有人听说过的书,阅读过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瑟夫弗兰克这样评价道,“现代文学作品中没有一部作品——或许《汤姆叔叔的小屋》除外——可以在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创造历史的力量上与《怎么办?》相媲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部小说煽动了最终造就俄国Ge Ming的民众情绪,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马克思的《资本论》。”

《怎么办?》讲述了一群年轻人踉踉跄跄的人生故事:富有同情心的薇拉反抗着与一个有权有势男人的包办婚姻,转而与一位年轻的医学院学生德米特里私奔了。他们一拜托传统俄国家庭的父权系“暴政”,就坚持着男女之间的平等关系。后来,薇拉爱上了德米特里最好的朋友吉尔沙洛夫。忠于自己平等原则的德米特里并未反对,甚至假装自杀以让薇拉可以嫁给吉尔沙洛夫,后来薇拉和吉尔沙洛夫两人一起创建了一个缝纫工厂;同时薇拉又秘密暗恋着甚至更显奇怪的禁欲主义者、Ge Ming分子拉赫美托夫。

这部小说能通过审查并获得读者青睐的原因是,书中的颠覆性思想被深藏在字里行间。如薇拉与两任丈夫之间的“理性”关系——以及对女性接受教育的鼓动——都被解读为女权主义对传统秩序的抨击。然而车尔尼雪夫斯基频繁提及酒精在旧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做法则强化了这种抨击。

在小说中,薇拉双亲都有长期的酗酒习惯。粗野的父亲为他的访客提供着各种各样的酒,甚至还称赞伏特加酒是治病良药。当然,她的父亲定位不仅是一个官僚主义者,还擅长借钱给别人,并通过高利让对方典当自己的财产,举止粗野市侩一如那些令人鄙视的酒馆老板一样。

而小说中所有英雄人物都将酗酒作为加入Ge Ming前的苦行准备。当谈及德米特里时,这个人物早年是一个典型酒鬼——“穷得没钱喝茶,没钱买鞋”,他也要喝酒的。但后来发奋戒除酒瘾后,一路再无悲苦。

而他原先被酒精所诱惑被作者归咎于体制,让这样善良的人无法忍受贫困状态而绝望。

无独有偶,小说中安娜斯塔西娅也在善良的吉尔沙洛夫帮助下,从一个酗酒的放荡女子“重生”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者。

文中大量的有趣的对比,老一辈饮酒成瘾,烂醉如泥;而理想的新人则是见识广博,饮酒有度。两者在交流处世方面相必,格局高下立判。

后来的读者,让《怎么办?》的解读成为了一门显学。在文学道路上,出现更多作品通过借助酗酒问题来抨击专制制度本身。

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名著《罪与罚》为例。作品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拉斯柯尔尼夫,以“替天行道”为名,用斧头杀害了年老执拗的当铺老板娘,但最终陷入了良知的煎熬之中。这本书告诉读者,拉斯柯尔尼夫平时几乎算不上一个酒鬼,但当他萌生了谋杀老板娘的念头时,他“就像一个喝醉酒的人”一样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并蹒跚走进了附近一家酒馆中;他需要和酒馆中的人喝几轮酒以让自己的头脑清醒一下。但就在那里,他遇到了不可救药的醉汉马尔梅拉多夫,酗酒成性的马尔梅拉多夫竟然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去卖淫赚取酒资。

更多的文学评论家指出,酗酒问题“就像一根红线般贯穿全书”,而马尔梅拉多夫的酒瘾表现更像是毒瘾患者。

托尔斯泰在随后发表的《为什么人民要麻木自己?》中更为直接地指出“醉酒,无论是怎样的形式,都是一种罪恶,这种自我放弃的做法让人们无法再与其他罪恶行为做斗争;喝得醉醺醺的人是无法与惰性、私欲、淫乱和权欲做斗争的。因此,为了与其他的罪恶行为做斗争,人们必须首先摆脱酗酒的罪恶。”

后来的Ge Ming者Lie Ning成长于这样的文学氛围中,钟爱《怎么办?》的他,终其一生,在私人生活方面管制极为严格。

在取得政权之前,相比Ge Ming而言,Lie Ning更擅长文学。

“宗教是人们的鸦片。”Lie Ning援引马克思的著名箴言这样写道。而他接下来所写或许会让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都感到骄傲:“宗教是一种精神上的劣质酒,资本的奴隶饮了这种酒就毁坏了自己的形象,不再要求多少过人一样的生活。”

四.酒精收入与改革进度

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沙皇俄国顶峰时期,酒类贸易收入占到整个国家预算份额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可以支付当时欧洲大陆上规模最庞大的军队的战时开支和日常花销,还有足够的余额为皇室在圣彼得堡修建宏阔豪华的东宫。

酒精成瘾仅仅是一个症状,真正的病源是这个国家沉溺于伏特加所带来的巨额收入这一事实,以及俄罗斯国家机构将伏特加酒当做一种工具的传统。

腐败滋生。

腐败不仅混淆了公共权力与私人利益之间的,以及正式责任与私人人之间的界限,而且从根基上模糊了合法与非法行为之间的界限。

当酗酒成为国民风气,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接踵而至。酒精让腐败无孔不入,结果就是俄国成了一个从上到下都彻底沦陷于腐败之中的国家。而有时候,让民众无法分辨到底谁才是发号施令的那个人。

酗酒已经危急到政权的存续,戒酒势在必行,尼古拉二世的叔叔谢尔盖大公一力主张戒酒。

于是沙皇下令,禁酒令发布,全面关闭全国范围内的伏特加酒馆。一时间,随着伏特加酒馆的关闭,俄国也从酒醉中清醒过来。

1905年2月17日下午,谢尔盖最大的额担忧还是成真了:他乘坐的马车驶入克里姆林宫,经过丘多夫修道院时(即前面传说中伏特加酒诞生的神秘修道院),一名所谓的社会Ge Ming党人将一枚硝化甘油扔掉了大公的双腿之间,将他炸的粉碎。

闻讯赶来的尼古拉二世悲痛的发现,附近一栋建筑物的屋顶上找到了大公的手指,上面还戴着他的皇家戒指。

让沙皇感到讽刺的是,承受了人民起义怒火的正是自己那位戒酒的叔叔,谢尔盖大公。

尼古拉二世久久不语,怅然而去。直到他成为末代帝王时,直到去世前,再不提及禁酒令。

在这个国度,即使是皇帝,也无法让伏特加俯首。

五.结语。

伏特加政治所包括的不仅仅是操控酒类消费量的政策决策,还有酒精对政治发展的影响。伏特加酒是俄罗斯人在社交生活中检验他人的试金石,伏特加政治也是俄罗斯这个国家的中心支柱。在历史上,伏特加酒一直都是俄罗斯国家政权与民间社会间的主要沟通交流点,也是国家政权管理控制个体民众的工具。但,当一政权腐化变质后,伏特加酒将也从躲避国家的管控途径中一跃成为广播天下的民间流通货币。

伏特加酒有助于使俄罗斯人保持沉默温顺的状态,然而在俄罗斯的每一次政变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伏特加酒的身影,他让暴力显得戾气十足,横冲直撞,每每将进展推到不可预知的境地。

或许,我们只能如此总结:

伏特加之于俄罗斯人,是盐巴、鸦片、货币、工业石油及权力场。

“喝酒,”“是罗斯人的乐趣,不喝酒我们活不下去。”

口罩二年11月5日

推荐阅读
  • 生活.美文

    生活.美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溢满生活滋味,让人沉醉其中。季节终点,冬日晚风凉,斜阳渐矮只影长。 孑然一身,独吟天上月,自顾自盈缺,揉乱琵琶弦,一碗红尘一盏烟,冷暖交杯是...

    12-18

  •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在书海中徜徉,偶尔会遇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书名,但翻开之后却发现内容大失所望。这种感觉可不太好!不过,今天我要推荐的这三本书,书名可能让你感到意外,但它们绝对不...

    12-10

  •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10日,星期二。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跟生活认输,不向岁月低头,你会发现世界如此美好。——题记在这悠长的人间旅途中,我们...

    12-10

  •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5日,星期四。多做上进的事,拥有乐观的心态,人生就会变得更灿烂和美好。—《人民日报》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步履匆匆,仿佛被一只无形...

    12-05

  •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一】不要与任何一个人去争,爱你的,不用争,不爱的,争来也没用,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二】时间是种极好的东西,原谅了不可原谅的,过去了曾...

    12-05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