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与人类文明读后感1000字

发布者:虹云 2021-12-26 05:12

《元素与人类文明》是一本由孙亚飞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元素与人类文明》读后感(一):责编手记

研究生毕业加入出版行业十年,我一直有遗憾,那就是没有机会做一本国内原创的化学科普书。我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学了七年化学,太熟悉国内外各种化学教材、教辅、参考书、期刊和文献,但是普及类的读物寥寥无几。毕业后加入出版社成为一名科普图书编辑,发现国内科普图书市场学科方向十分固定,天文类和物理类占领科普领域半壁江山,当然这不足为奇,深邃的星空具有天然的审美吸引力,量子纠缠和引力波时长占据各大媒体头条。化学类新书品种极少,几乎均为国外引进翻译图书,而且读者对象多为儿童。我深知化学背后不仅仅是枯燥的方程式和背不完的元素周期表,它的魅力被严重低估,它与人类文化历史之间的关联被严重低估,它对人类的贡献更是被不少不负责任的商家通过言过其实的广告所抹杀殆尽。化学领域需要一位代言人、一本为其正名的科普书,让读者真正感受化学的魅力和价值。

感谢亚飞的那一篇《硅的记忆》出现在我面前,我好像隐隐约约看到自己的愿望有机会实现。读罢样章后,我们在办公室面对面聊了很久,关于元素的选择,关于故事的讲述,关于未来要做一个系列的好书,逐一讲述元素背后的秘密。之后便是顺利的立项、签约、交稿、出版。经过亚飞的认同,我将书名从最初的《元素的秘密》改为《元素与人类文明》,还将书中的五种元素金、铜、硅、碳、钛悄悄藏在封面设计之中:寻金猎人的远征船里藏着金的化学符号“Au”,书脊的铜鼎里藏着铜的元素符号“Cu”,海面漂浮着的陶罐里藏着硅的元素符号“Si”,右上角飞机尾气里藏着化学元素碳“C”,飞机的制造材料里则藏着钛“Ti”。依然记得第一次拿到样书,摩梭着精致的封面,翻阅着细腻的文字,愿望成真的那份喜悦依旧让人泪目。

亚飞是化学系学生里少有的讲故事的高手,他的阅读积累颇深,文字功底了得,化学专业知识更加毋庸置疑,但最为可贵的是,他对做化学科普的那一份信仰和投入。我们曾经笑着说,国内化学史的传播已经断了三十年,我们这一代人中很多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我们可以读枯燥难懂的paper却无法讲述自己学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完成复杂精细的实验却无法把化学真正的价值娓娓道来。我不要我们的下一代这样狭隘地面对化学这个广博的学科,我们化学人自身任重道远,惟愿这本《元素与人类文明》能为读者展示化学瑰丽宏伟蓝图中小小的一瞥,重新建立化学学科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元素与人类文明》读后感(二):五年的等待,一切都值得

2021年11月3日,凌晨3点。

我不觉已经在灯下坐了6个小时,翻看这本由我自己写作的《元素与人类文明》。书是新鲜出炉的样书,我作为作者,拿到手也才整整12个小时而已。

此时,我已经读到书的最后一章——文字内容虽然早已熟悉,但是翻开纸张的感觉,却还是有些陌生。

卧室里突然响起脚步声,几秒后传来一句问话:几点了,怎么还不睡?

是我夫人,也是这本作品的合作者。

我突然浑身起了鸡皮疙瘩,紧接着才注意到,腿已经被冻麻了。十一月初,正是北京室内最难熬的一段日子,夜里阴寒,暖气却还没有开始供热。

而我,洗完澡后就这么光着腿坐了几个小时之久。

我入神,并不全然因为这是我自己的文字,也是因为重温书中的那些情节时,总是会有热血涌上发梢的感觉,尤其当我看到十九到二十世纪之间,无数学者为元素周期律贡献力量的时候。

上一次这么读书的时候,应该还是考博的前一天晚上。因为我是按同等学力方式报考,临时被要求加试《自然辩证法》,于是整整备战了一宿。

《元素与人类文明》并不是我第一部成书的原创作品,却是我构思并动笔的处女作。创作的动机多少有些离奇,我也把它完整地记载于书的后记之中了。

好在是,慢工出细活。我写得慢,编辑也不怎么催,因此有时间翻看各类资料,从前沿化学的科学文献,到那些故纸堆里的稗官野史,均有涉猎。经常看着新闻节目的时候,我会突然觉得,这个内容应该可以写到书里面,可是真正写的时候,又发现拔起萝卜带出泥,需要为它铺垫很长的背景。就这样,一次次地取舍,筛选出一些故事与自身的经历,直到书稿的文字量超出约定,我才就此休笔。

商务印书馆编辑的风格与我倒是契合,也是不慌不忙,从交稿到定稿,花了近两年的时间。直到出版的这一天,距离我最初的创意,已经过去了五年有余。

但是为了这本书,我们都等得起。

阐述化学与人类文明史的关系,中文原创图书市场上已经等了不知道几个五年。在这些年里,我们偶尔可以看到一些译作,其中包括我自己翻译的《锈蚀》。在我自己的这本《元素与人类文明》中,有关自由女神的故事,便有一些细节内容取自于《锈蚀》。然而,即使是把译作都算上,以化学视角来看人类文明的作品,仍然屈指可数。

这似乎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因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每一个节点,几乎都和化学有关——对火的使用、陶器加工、青铜铸造、百炼成钢、工业革命、气候变暖……无不如此。

然而这又是一个可以预期的结果。

走遍全国,几乎已经没有一所大学的化学系还设有化学史专业,这方面的人才大都已退休或作古,年富力强的教师们则在为了自然科学基金挠破头皮。

诚然,科学研究就应该向前看,但这不代表回溯历史就没有必要。我愿意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比作一叶扁舟,茫茫水面上,我们也不知道何去何从。前方的灯塔,固然可以指引我们,然而在看不到灯塔时,我们就只能根据已经划过的路线去校正纠偏。

数千年来,数十种化学元素共同起舞,让人类文明异彩纷呈。我希望有一天,把它们的故事全都讲述出来,却只恨白驹过隙,虽千言万语也难说尽。在落笔之时,我选定了金、铜、硅、碳、钛这五种元素,它们虽不能展现人类文明的全貌,却可以和最后一章的元素周期律共同构成一副骨架。设计封面的画师,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在人类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几个物件中,而印刷时所用的特种纸,又让文明的质感变得更加细腻。

这一切都让我充满着使命感,想把这个主题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完成。

新一部《元素与人类文明》,我已经开始构思。我不担心文思会枯竭,毕竟元素的世界已经足够精彩,如果它们书写的历史是一座花园,我也不过是那个盘旋其间的小蜜蜂而已,一头扎进花丛总不会劳而无获。

但愿我所采集的花蜜,可以让每一位品尝的人都能感知到山花烂漫。

《元素与人类文明》读后感(三):“氢氦锂铍硼……”竟然关系着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元素——我以我名证我在

说起人类文明,大多数人会想到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的起源、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历次的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等等。很少会有人把它和元素联系到一起吧!化学元素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也是这本《元素与人类文明》吸睛的第一要素,书名就勾起人无限遐思。 作者孙亚飞在书中以金、铜、硅、碳、钛五种重要的化学元素为主线,结合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讲述了它们对人类文明发展传递起到的重要功绩。

过去或已熟知、未来仍需探索

一、熟知的故事背后那些未曾深思的元素知识 淘金热、炼金术、为何说“货币天然是金银”、合金的光环等等,作者结合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和身边案例,从金这种化学元素的特性讲起,让读者从一个崭新的科学的角度重新理解了历史过往。

淘金热——航海家的动力、印第安人的灾难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说书般的讲解,很好地打开了读者的思路,令人读完书也不由得回顾一些之前听过、看过的事件,想要重新佐证一下其中有哪些是和化学元素有关的。

仅次于金银的存在

比如,氧化反应对于文化遗产的破坏。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学家们在距今几千年前的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一些色泽鲜艳、样式精美的竹简。可是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做好防护措施,竹简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肉眼可见地由黄转黑,转瞬消失在了大家面前。 又如,西安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原本也是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可是秦俑也是在接触到空气后15秒内就被氧化,4分钟内就全部褪色。这就是为何我们今天看到的秦俑都是黑灰色的原因。

玻璃的光影效果,你知道它的元素吗?

某些化学元素稳定的特性帮助人类保留了古代的文化财产,刻下了某些技术曾经存在的痕迹,印证了人类文明变迁的过程。但若我们不够了解元素的特性,贸然让它们展现在世人面前,无情的科学便会秉公处理,令一切烟消云散。

二、单凭经验和技术创造奇迹的古代匠人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宴会上,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独自用铝制的刀叉,而其他人都用银制的餐具。这是为什么?是拿破仑平易近人、礼贤下士么?其实不是。因为那个时候刚刚研究出提炼铝元素的法门,可谓“银器易得、一铝难求。”拿破仑独享“铝具”恰恰是要彰显他的尊贵地位。 古代的匠人尚未掌握关于化学的理论知识,更别提理解原子离子电子的运转和化学反应的奥妙。他们隐隐地觉得在某种情况下什么东西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们硬是靠着过人的直觉、熟练的技艺制成了诸如青铜器、鱼肠剑、青花瓷、唐三彩等流芳百世的古董,不得不令人佩服。

三、在过度开发和合理利用间的转变 随着对化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在创造更加舒适生活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比如:过度开采不可再生资源、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等等。人们已经意识到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迫在眉睫,而且必须要各国齐心协力才有效果。 另一方面,人类文明持续不断地发展,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也从未停止。随着对化学元素的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能源和技术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利用。书中通过汽车能源开发和尾气排放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告诉我们,事情往往不是单一的。表面上看似解决了某个问题、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发明,常常潜伏着尚未了解的隐患。我们只有谨慎地、客观地看待问题,不断探索、不断求证,利用科学数据分析问题,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造福后代。

阿姆斯特丹迈出的一小步

<写在最后>

书中整体按照金、铜、硅、碳、钛五大重要元素分类解说,人类文明也基本按照这个顺序在不断发展。再加上作者构思奇特、文笔清新,讲解通俗易懂,严谨中透露着一丝幽默,偶尔还会运用一些谐音梗。令读者刚刚觉得专业知识有些枯燥的时候,又被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吸引着继续看下去。 比如,炼金术士欺骗妄图追求长生不老的皇帝;哈利波特中那颗可以获得重生的魔法石其实是什么成分。再比如,俗话说“先礼后兵”,我们讲完了青铜作为“礼”的部分,再来看看它作为“兵”的用处;第五章“钛”平盛世,等等。

本书作为化学元素的科普文或历史故事的拓展读物都可以,适合有一些基础的初高中生以上的人阅读。 不过在读的过程中,感觉每种元素中举的例子和话题有些分散跳跃,若这只是教授讲的一堂公开课,读者只需跟着讲解者的思路走就好,若是作为一本书,一本留存并能让读者事后查询的书的话,每一章的内在再遵循些逻辑就更好了。

越王勾践剑,你不是青铜,你是王者!

最后,期待作者今后能写出更吸引人的元素故事,毕竟周期表上还有113个小伙伴在等着呢!

对于阅读书架来说,刚刚好的厚度

和豆瓣喵座布团来张合影吧!

元素与人类文明

8.2

孙亚飞 / 2021 / 商务印书馆

《元素与人类文明》读后感(四):谁说只有文科生可以谈文明?理科生一样行!

文|驿路奇奇

今年读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课》时,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当年看《文化苦旅》时的那种冲击,果然“文史不分家”,要论及文化,甚至是文明,脑子里没有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恐怕这件事做起来将会难上加难。

彼时,我并未意识到,其实看起来离文明两个字有点远的“理科世界”也藏在古往今来的点滴中,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更没有想到,平日里需要大量数据、实验支撑的化学,原来也可以和人类文明这样自然而然地无缝衔接。

遇见《元素与人类文明》,算是一种缘分,他让我相信,元素不仅仅是单一的个体,它们不仅彼此间存在内在关联,也在潜移默化中左右着人类文明的某些走向,站在当下的视角看,我们确实可以说:化学元素的变迁,以特有的方式向宇宙证明着我们人类的足迹,它们宣告着一件事“我们来过”,而这宣告的组成是那些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过往,不一定都是艰深,也可以很接地气。

这本书的每一章都会在最开始的部分有一句提纲挈领的引用,初看可能会有些摸不着头脑,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正是那句话里包含的思想在章节中贯穿始终,它是核心,是现象背后的本质。

比如,第一章引用了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恩格斯在谈到新航路的开辟时,对黄金作用的精辟概括:“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第二章则用李世民在褒奖魏征这名谏官时谈到的“镜子”理论作为开篇。后面几章还陆续引用了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名句,大文豪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千古名句,等等。

不过光有提纲挈领显然不够,作者孙亚飞最厉害应该是他说故事的本领,而且采用的是“大历史小聚焦”的写法。也就是说,他擅长把真实的历史故事说得引人入胜,让你不知不觉地发现这里面不光有人文历史,还有化学元素的历史,而且化学元素在其中的作用还不小。

依旧以第一张为例,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些事其实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但是更具体的人和事就未必人人都知道的了。

作者当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说:这个时期,有一个叫巴尔博亚的人,一心想暴富、想改变底下的地位,实现命运的逆风翻盘,但总也得不到重用。有一次好不容易得到了皇室的信任,带领众人去寻找黄金,结果还有派了个身份比他尊贵的老头佩德拉里亚斯凌驾于他之上,不满当然由此产生。老头本来有勇有谋,但岁数大了,不适宜正面硬刚,就骗他说要把女儿嫁给他,结果后来不但没嫁,还派人把巴尔博亚给杀了。

这故事作者说的很细致,难得的是还夹叙夹议半调侃,在口头缔结婚约的时候,他适时来了句:别说这种名义上的父子了,就算是亲父子又能如何?那饿死在沙丘宫的赵武是干若在天有灵,一定会觉得佩德拉利亚斯这是在玩火。

关于这个故事的部分描述,作者还用了“看官”这样说书式的口吻

这样的表达让人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当然也印象深刻,自然也就由此记住了一些细节,把整个过程串成了一条线:人们当时对黄金是何等的狂热,以至后来想方设法在里面掺假,但因为它本身是惰性的,不容易跟其他物质相融,于是成了货币的最优解,也就有了那句“金银天然是货币”。

不过,你可别以为顾着说故事的作者慢慢偏离了初衷,他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每个章节、每个小节也都会有总结性的语句,既是伏笔,也阅读本身更加畅快。

第一章第一节收束,这个诗很有才华,也是说书的感觉

第一章结束,承接第二章

搞学术研究严谨是第一要务,但是出书就需要兼顾大众的口味的,二者的调和是个难题。讲故事算是突破了阅读的门槛,把条件放宽,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输出知识的,毕竟,这本书的最初灵感来源于《中国化学史论文集》。

但化学元素那么多,第一步就是选题。作为第一批被列入书籍的五种元素,金、铜、硅、碳、钛未必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作者最先想到了更多与它们有关的素材,认为他们与我们的生活,或者说与我们认知中的人类文明关联性更强。

金当然不必说,铜其实也能理解,毕竟我们经历了青铜器时代,留下了那么多文物,至于硅、碳、钛按照作者的说法,其实是越来越接近现代化的感觉,这样一分析,就会让人觉得这个谋篇布局不突兀,是按照人类文明演进的顺序,是有历史感的。

布局严谨,而且标题都很简洁

从内容来说,每个章节下小的选题也都没有让人失望,比如:铜这一章专门谈到了自由女神像的蜕变。它起初是黄色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种人”慢慢氧化成了铜绿,反而更加受到民众的吹捧,即使残破修复,大家有都不想恢复成原来的黄色。

硅这一章,是谈了一些我们熟悉却可能被忽略的内容,比如:岩画、钟表、玻璃、瓷器等等,当然还有导体。印象最深刻的是,是作者携夫人亲自去探访了岩画,不仅是翻阅文献,还做到了实地走访。而关于青瓷的”青色“生成的过程,也让人深感锤炼之外的奥秘,看起来是经验,其实是元素中相互作用的奇妙反应。

碳的部分可以说的点最多,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但作者的命题是”高碳生活“,似乎与我们现在普遍的说法背道而驰,实际上是说这个元素的存在感高,无处不在。

衣,的确良被疯抢是聚酯纤维的雏形。食,糖的发现竟然是实验的误操作。住,这一部分大咖超多,因为有伦敦,搬出了狄更斯,还有莫奈的画,就连老舍对雾都的印象也上榜了。行,那就无处不在了,各种出行工具都会用上。

莫奈的画

碳这一章的总结

另外,必须要说,作者阅读的领域还是挺宽的,参考文献不仅仅是报刊、杂志,还有各领域的书籍,比如:《人类群星闪耀时》《看不见的城市》《天工开物》等等。而且,作者应该是卡维维诺的铁粉,第三张不仅用到了《看不见的城市》中关于马可波罗与忽必烈之间的两则故事,还引用了书中的一段话,这绝对是真爱。

作为一个有温度、有血有肉的理科生,作者的爱绝对不限于书本和自然,当然也会回归现实。

他爱妻子,所以在扉页上写下这本书献给他的爱人。但更重要的是,二人同样做学术研究,在成书过程中,妻子从科学技术史领域给予了亚飞先生很多研究方法上的建议,这样的双重进步是有益的。因此,这个扉页与普通的献给爱人不同,是爱的表达,更是学术上的肯定,这样的表白不仅有创意,而且更高级。

在看最后一章时,我斗胆猜想,孙老师应该也爱音乐和话剧吧。元素周期律的发掘史在他的笔下完全成了自带和旋的几大乐章,虽然仍旧是书写历史,但形式显然更加活泼,结尾处的演职人员释放,更像是一场话剧的落幕,让人不舍、深思,同时也在憧憬未来。

除了这些,我这文科生还看出孙亚飞先生对文字本身的热爱,除了调侃式的幽默写法,之前提到尽量做到标题简化之外,我还很佩服他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比如:硅的记忆,简简单单四个字就特别有穿透力,感觉这元素是流动的,立体的,不是冷冰冰的化学符号。再比如:钛平盛世一章,很显然用了谐音梗,钛和太同音不同义,但是在这里,似乎也可以通用,就是因为用了这种轻型金属,我们在上天入海和建筑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它在某种程度上守护着我们的生活。

关于“钛”的部分应用:宇宙飞船、建筑外表

这本书我是一章一章看完并做了笔记的,最初被介绍吸引,是感觉这本书应该是用有趣的事件性故事串联起元素,让看似无生命的元素活起来,变得立体,只是觉得它有趣。看的时候慢慢发现,你可以从中学到知识、也可以学习他的写作手法,还能获得一种发现问题的新视角,它其实是一个引子,每一章就是一扇窗,作者抛砖引玉之后,我们可以自行延伸思考,就会通透很多。

PS:一不小心写了近3000字,真心推荐,最后放个作者孙亚飞的介绍,出于好奇去搜索了下,他至今还在某乎活跃着,而且被称赞“专业”,如果感兴趣,大家可以去看看哇。

推荐阅读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作者 东方春晓​ 无论快乐或不开心的日子,时间都如流沙,在指缝间“哗啦”流失。当暮春的秀手,叩开夏日的门楣,亦将逝去的五月,演绎相逢或告别的剧情,浅浅喜,淡淡愁。

    07-03

  • 缘分的秘密 !(美文)

    缘分的秘密 !(美文)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悲欢。缘分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有的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

    07-03

  • 精选每日晨读,美文100篇‼️
  •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奇妙的缘分。我们或许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与某个人擦肩而过,然后彼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但有时候,这些相遇却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

    05-16

  •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靡靡之香,穿过弄堂,绕过亭长,在城中漫溢......车窗,划过玲珑紫粉,偶有留白,丰富了五月的层次。是丁香,结成花海,分列长街,随风涟漪。浅夏,登场。取之不尽的暖意。

    05-15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