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温和养育》读后感100字

发布者:胡冬儿默 2021-12-25 05:22

《读懂孩子,温和养育》是一本由[英] 萨拉·奥克威尔-史密斯著作,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懂孩子,温和养育》读后感(一):放下控制,养育身心健康的宝宝

4岁的梓豪特别安静胆小,幼儿园的活动课上,他不敢滑滑梯,不敢爬猴子架。当有小朋友从他身边奔跑而过,他都会吓得大哭。究其原因,是怕被撞倒怕摔。他还很怕猫狗,一些凶猛动物的塑料玩具他都不敢摸。他的焦虑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同龄孩子。当老师耐心询问,他并没有被撞倒摔跤或被猫狗咬抓的记忆。 原来,梓豪是家里三代单传的二胎儿子,妈妈生他时他姐姐都20岁了。父母对他呵护备至,生怕他磕着碰着。他们对各种潜在危险的焦虑和担忧一点一滴地影响着他,渐渐地,他成为一个严重焦虑的孩子。 宝宝0~5岁的婴幼儿阶段,尤其3岁前,需要父母24小时的照护,当宝贝不肯好好吃、快快睡,充满好奇地爬高上低,与“不听话”的娃斗智斗勇是父母每天的功课,过于胆小的梓豪让我们看到,父母的养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怎样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宝宝? 英国育儿专家萨拉•奥克维尔--史密斯的《读懂孩子,温和养育》介绍了宝宝的大脑发育特点,让父母了解到哪些情况对孩子而言是正常的现象,面对麻烦时不再满心忧虑;分析常用的幼儿行为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理解孩子,应对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考验时的七大策略:掌控(Control)、节奏(Rhythm)、理解(Understanding)、沟通(Communication)、个体(Individual)、回避(Avoidance)和爱(Love)。 一、为什么幼儿不是“小大人”? 当孩子一次次将抽屉里的东西扔到地上;当他在超市里大喊大叫;当他不肯分享玩具,哪怕小伙伴正大哭不止……面对父母的尴尬和抓狂,为什么孩子却无动于衷?因为幼儿的大脑与成年人的不同,他们思考和感觉的方式也和成年人不一样。 美国神经科学家保罗•麦克凯恩的三重脑理论,解释了大脑的功能及发育。简单地说:大脑有三个彼此互相作用的主要部分,分别是爬行动物脑(脑干和小脑)、哺乳动物脑(杏仁核和海马体)、人类脑(新皮层)。爬行动物脑控制我们的基本身体机能,如呼吸、消化和温度调节。哺乳动物脑控制情感活动,赋予我们感受和给予爱的能力。新皮层是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场所,诸如移情、自我意识、控制冲动等社会性表现都是新皮层的功能。幼儿大约四岁开始发育新皮层。 多数学龄前儿童由于大脑发育的限制,不具备理解逻辑和推理所需的大脑神经联结。对幼儿来说任性、情绪化和自我中心是正常的。

二、常用奖惩措施的负面影响 养育孩子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良好习惯和品质的过程,为了让孩子的言行符合期待,许多时候不得不采取奖惩措施,可只顾眼前缺乏深思的赏罚,不仅难以凑效,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书的第五章,作者讲了儿子9岁时的一件事。有次,她让儿子帮忙摆餐桌,儿子问,如果这样做我能拿到什么?我可以拿2英镑吗? 那些为鼓励孩子整理、刷牙和吃蔬菜而贴满奖励图表的贴纸,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孩子的行为动机。“如果…就…”的外部激励方式,孩子学到的不是“是非”,是为得到奖励才约束自己。 今天是2英镑,明天是3英镑,十年后会是什么?作者写道。 当幼儿犯错,不听劝阻非要做某件事,父母急恼之下对他大声斥责,或把他独自关在房间里,其实是在勉强孩子独自面对恐惧和自己的强烈情绪。感受不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使孩子不得不压抑和隐藏强烈情感,这些埋在心底的伤,影响着少年或成年后的心理健康。 胡萝卜加大棒的管教方式,目标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却没有充分重视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三、读懂孩子,温和养育的策略 幼小的孩子经常会感到受伤、生气或害怕,制造麻烦,其实是他们遇到了困难在寻求支持和帮助。作者提出的CRUCIAL育儿策略,帮助父母们找到更好的适合自己孩子的应对方式。 如果你的孩子咬人或打人。CRUCIAL指导下的处理策略是: 1、掌控 孩子咬人或打人的行为,通常是出于沮丧,并且与生活的变动有关,如新生儿出生或刚开始上幼儿园,新情况让孩子感到失控。 每天与孩子花10分钟玩一对一的游戏,由孩子决定玩什么、如何玩,你完全配合他并给予百分之百的关注。游戏结束时告诉他,明天还会有“特殊游戏时间”。 2、节奏 节奏的意义是可预测。如果孩子对他们的一天有可控感并了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感觉更安全舒适。因此要尽可能让孩子的日常生活保持可预测的节奏。 当孩子打人或咬人,告诉他们“那会很疼,会让别人疼哭的”,然后提供替代方案,如打靠垫或咬磨牙棒等。让孩子自己选择生气时的“出气对象”可以帮助他们提升掌控感,生气时有确定的发泄物品也能给他们安全感。 3、理解 孩子咬人或打人的可能原因有很多,或许是缓解出牙的不适,或许是觉得有趣,也可能为博得关注,无论怎样,相信孩子没有恶意,也不是故意惹恼你。 4、沟通 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幼儿沟通可以借助手势、描述不同情绪的卡片或玩具,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父母要注意的是,说出你看到的:“我看到一个小孩很生气,因为他的玩具被拿走了,但咬人会伤害别人。如果你想咬,可以咬磨牙棒。”另外,要始终坚持一致的沟通方式。 5、个性化 不同的孩子可能有相同的行为,却不会出于同样的原因。所以父母需要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及对孩子的了解做出反应。并没有适合所有孩子的方法。 6、回避 如果孩子是在公共场合或游戏活动中咬人或打人,暂时将他带离,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平静的时间。当孩子在与小朋友们玩耍时变得明显焦虑,也可以提前结束活动,这向孩子表明他的需求能够被满足。 7、爱 身为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的基础是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压力焦虑,养出“惹祸精”未必是你做错了什么,给自己和孩子一点时间,平和才更有力量。 当孩子挑食、哭闹或其它有挑战的情况,都可以使用CRUCIAL育儿策略,它的基础是尊重平等和耐心。 对父母而言,孩子是天赐的宝贝,养育孩子,同时也是重温成长的过程,《读懂孩子,温和养育》使得亲子间的陪伴更温暖幸福。

《读懂孩子,温和养育》读后感(二):回归育儿的“常识”,享受育儿的过程,而不是在焦虑中自我怀疑

当你的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控制不住地发脾气,你是否会觉得自己非常丢脸,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不懂礼貌和规矩的孩子? 当你的孩子不将自己的东西和小伙伴进行分享,在对方嚎啕大哭的时候,也一点都不为所动。你会不会非常沮丧自己怎么会生出这样一个冷血且自私的孩子?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作为父母的我们,面临的育儿焦虑真是无处不在。 但小孩真的是我们所担心的这样无可救药,令人糟心吗?还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行为特征,导致我们“误解了”自己的孩子,从而让自己和孩子双方都两败俱伤? 阅读《读懂孩子,温和养育》的过程中,有太多令我忍不住击节叫好的事例和文字。但是所有这些,看似是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其实他们只不过是育儿过程中应该被大众知道的“常识”。 但是显然这些“常识”还并不为人们广泛知晓,所以才会让无数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经常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的困顿之中。 育儿的过程中到底有哪些“常识”被我们误读了呢?孩子们又有哪些行为特征,在他所处的阶段原本是正常的,却总是令我们感到沮丧和担忧呢? 想要回归“常识“、轻松养育,首先我们得了解孩子大脑的发育特征。

关于人的大脑,美国神经科学家保罗麦克莱恩提出了有名的三重脑理论。 大脑由三个组成部分,各部分彼此互相作用,它们分别是爬行动物,哺乳动物脑和人类脑。 爬行动物脑是由脑干和小脑组成,它控制这我们的基本身体机能,是自动控制的,主要是用于处于危险时的应激反应,这部分在出生的时候就很发达。 哺乳动物脑是包含杏仁核和海马体,是控制情感活动的,使我们有感受和爱的能力。这部分在出生时也开始发育了。 大脑新皮层约占成人大脑的5/6,新皮层是分析、逻辑和理性思维的场所,大孩子大约是在4岁时才开始发展大脑新皮层。 通过大脑发育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诸如共情、自我意识、他人互动的能力的社会性表现,就是新皮层的功能。幼儿无法控制他们的冲动和情绪,是因为他们的大脑新皮层还没有开始发育,这就是他们发脾气的原因。 他们并不是故意惹我们生气,而是真的“情不自禁”。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可以控制情绪,以及理解行为会导致的后果的程度。 为什么我们对幼儿会有如此不合理的期待呢?当他们不分享自己的玩具,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还在超市大喊大叫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生气呢? 如果我们了解一些基本的神经心理学,就会明白这些行为对幼儿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当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出各种“行为失常”的时候,身边的人会用异样地眼光告诉你“你家孩子怎么这样,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孩子太没有教养了吧?”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能,而是出于公共场合的“面子”问题,忍不住出口严厉地「教育」孩子。 为什么大家会用“异样”地眼光来回应孩子的这些行为呢?很显然,是因为大多数人乃至整个社会都根本不知道孩子的这些行为是正常的。 大家不知道孩子在3个月吃手,是口欲期的表现,是一个非常正常且聪明的举动。他们会告诉新手爸妈,孩子吃手不卫生,应该制止。 很多人也不知道2岁的孩子和别人争抢玩具是因为自我意识的萌芽,也不知道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因为大脑还没有发育完成。他们只会给孩子贴上“自私”、“顽皮”的标签。 不仅仅是父母,而是我们所处的社会,都需要回归到育儿的“常识”,这样我们才能在家庭和在社会中达成一种轻松养育的氛围。 如果大家都更加懂得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特征,那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来的大吼大叫,以及不受控制地哭闹,会得到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家长也不用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出言训斥无助且无措的孩子。

当我们给幼儿贴上“顽皮” “霸道” “自私”的标签,并且对他们的这些行为做出惩罚时,我们不仅看不到真正的问题,而且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孩子的真实需要和感受。 孩子还不具备成年人所具备的理性和逻辑思维,他们不会在受到惩罚的时候去思考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因为尚未发展完善的新皮层,没有赋予他们这样一种能力。 一个小孩被罚站或者是被罚不能吃东西,他们学会的不是“反思的能力”,而是会在父母面前掩饰自己的感受。 让一个小孩安静地面壁思过,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有强烈的情绪。他们的皮质醇水平仍然很高,他们的身体会因为焦虑而紧张,只是没有表现出外在的症状。这种表现被称心理学家称为「习得性无助」。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陷入习得性无助,那他会习惯性地掩饰自己的情绪,也很难去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当她感到无助和困惑的时候,也很难向父母和朋友寻求帮助。 如果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是这样一种状态,我们是否会感到很难过?

当孩子“不听话”、“情绪失控” “各种尖叫”的时候,不要认为孩子是在给我们出难题,而应该考虑他们正在面临的困难。 当我们和孩子在逛商场时,遇到一个冰淇淋店,突然孩子吵闹着说想吃冰淇淋。但是她的肠胃并不好,你拒绝了她的需求。她为此开始情绪失控,大吼大叫,你应该怎么做呢? 是在她的哭闹下妥协,还是针对她的哭闹,给予她相应地“惩罚”? 面对孩子的需求,我们不能一味纵容,也最好不要进行惩罚,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作者在书中提到,对孩子说“不”是可以的,但是说了“不”之后,我们不应该在他发脾气时惩罚他们。而是需要在孩子感到生气或悲伤时表示理解和共情。或许我们可以说:“宝贝你真的是想吃那个冰淇淋是吗?妈妈不允许你吃,你一定很难过,我感到很抱歉。” 当我们看到并理解了孩子的情感和需求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大多能从失控的情绪中慢慢安静下来。当孩子的情绪得到很好的接纳时,我们更容易和孩子一起找到一个温和的解决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多花一些时间来理解孩子的行为,对我们来说,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会变得轻松很多。 我们将不再陷入到“是非对错” “非此即彼”的教育原则之中,也就不会让自己和孩子因为这样的养育原则而搞得两败俱伤。 我们能更好地看见孩子,接纳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正常行为”,养育将不再是在焦虑中自我怀疑,而是和孩子一起享受这一独特的生命旅程。

《读懂孩子,温和养育》读后感(三):养育孩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行

最近老母亲经历了令人闻风丧胆的“terrible two”,也就是传说中啥啥都讲不通的“可怕的两岁”。于是,本人,作为一名熟读育儿书籍的妈妈,不由自主进入咆哮状态。

我以前一直以为新闻里被孩子气得晕厥过去的家长有点夸张,孩子那么可爱,怎么会让家长抓狂呢?

但是,当你看到刚整理好的玩具被她一把全撒在地上,不愿意吃的饭菜倒在桌子上,以及毫无来由无休止的哭闹,你会怎么样?

当下,我只想到一种方式:打一顿。

可是打完之后呢?

我后悔了,我只能跟着孩子一起哭,我懊恼为什么不能给孩子更多一点耐心,为什么要这样暴力对待自己的孩子。

但是,温和养育孩子,到底要怎么做?

萨拉·奥克威尔-史密斯写了一本育儿书,叫做《读懂孩子,温和养育》。

萨拉·奥克威尔-史密斯(Sarah Ockwell-Smith)是一位著名的英国育儿专家,她在大学学习心理学,之后在药物研究和开发方面工作,2001年萨拉开始做顺势疗法和免药物无痛分娩培训师和陪产师。从那以后,萨拉通过产前课程、分娩和产后陪护,顺势疗法咨询和研 讨会以及BabyCalmTM小组等形式帮助新生儿父母为新家庭做好准备。她以其温和、科学、易于阅读的图书而闻名,她的作品已被全球数以万计的家长和专业人士阅读和推荐。

但是萨拉·奥克威尔-史密斯告诉大家,养育孩子没有唯一的正确方式,但是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没有家长能够成为养育专家,我们都是陪着孩子共同成长的。

在成为父母的时候,你是否也期待过孩子将来的模样?

希望他或者她能考上知名学府,学有所成?还是将来是个大富翁?

当然,我们最深切的期望则是,希望孩子身体健康,一生顺遂。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经常用谴责的方式教导孩子应该怎么做,例如“你不可以这样”,或者“这样是不好的”。当我们要求孩子换位思考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想过,我们是否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了。

二、“胡萝卜加大棒”与赞美的哲学

什么是“胡萝卜加大棒”?

“胡萝卜”就是指奖励,而“大棒”当然就是惩罚了。胡萝卜加大棒通常指的是一种奖励与惩罚并存的激励政策;是指运用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以诱发人们所要求的行为。它来源于一则古老的故事"要使驴子前进"就在它前面放一个胡萝卜或者用一根棒子在后面赶它。

但是本书作者萨拉·奥克威尔-史密斯并不认为这个方法能够奏效。育儿作家劳拉·戴维斯 说过:“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是一种冲动,或者是应该被支持的想要沟通的尝试。即使是‘敌对’的动作,也可能出于沟通的愿望。”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拒绝配合,或者故意使坏,我们是不是先不要去惩罚这些“小坏蛋”,而是先去问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受到惩罚,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感到尴尬、羞愧、沮丧、悲伤、愤怒、被误解和不被爱。这样的感受同样会出现在被惩罚的孩子身上。

萨拉·奥克威尔-史密斯认为赞美不代表一味的好评,那么到底要怎么去赞美呢?

1. 说出你看到的

2. 向你的孩子提问

3. 做自我赞美的表率

4. 表达赞美要清楚明白

5. 不要混淆了赞美和责备

6. 永远不要在吃的方面表达赞美

三、无条件的爱至关重要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我只喜欢乖孩子哦!”

“你要考一百分,我才能给你买这个礼物。”

这些话语,传达到孩子的心里,其实就是来自父母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如果我不乖,那么父母就不会爱我。如果我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那我就得不到他们的爱。

你想想看,当你的孩子明白这些,他会多么的难过。

《读懂孩子,温和养育》告诉各位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孩子,笑也是你的权利,哭也是,和你的强弱没关系的。就像父母对你的爱,无论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都爱你。无论你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你都要坚信,父母对你的爱都是存在的。

作为父母,我们轻易选择用谴责或者暴力的方式去教导孩子,却没想到这是来自成年人对幼儿碾压式的欺凌。

正如《读懂孩子,温和养育》书名说的,我们想要避免暴力式育儿,就必须想要去懂孩子,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他们的调皮背后,正是他们没有说明白的需求,可能只是需要你的一个拥抱。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除非你钻进他的皮肤里, 像他一样行走。 ( 引自阿提克斯·芬奇《 杀死一只知更鸟》 )

《读懂孩子,温和养育》读后感(四):对孩子的共情并非溺爱,尊重的养育并非纵容

亲爱的佳坤:

今天阅读的是《读懂孩子,温和养育》,原本对于这本书并没有抱多大的期待,但是当我开始读第一章节的时候,忍不住对每一句话都击节叫好。

书中提到的育儿理念,和我想要践行的育儿理念是如此一致,每句话都写到我的心坎里。尤其是这句「最有意义的育儿方法,其实就是情感的共鸣」。

果子出生之后,作为妈妈,我开心着她的开心,悲伤着她的悲伤。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牺牲了自己,而把她当做我的全部。我依然有些我热爱和喜欢的事情,只不过当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会理解并共情她的需求。

当她想要翻箱倒柜不断探索的时候就陪她一起翻箱倒柜去探索。当她想要不断地来来回回爬楼梯的时候,就默默保护她来来回回爬楼梯。

当她哭的时候,会将她温柔地抱在怀里,给她唱各种儿歌,并告诉她“妈妈会一直在身边,妈妈会陪着你。”

每次果子哭的时候,我都第一时间急匆匆地跑过去安抚她。遇到这样的情况,你都会劝导我:“小孩子哭一下有什么嘛,不用过于担心。” 我知道你担心我太溺爱女儿。

有一次果子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大哭着醒来,经过咱两轮番安抚,终于躺在床上睡着了。看着睡梦中的女儿,你轻声问我:“老婆,果子哭的时候你到底是什么感觉”。

我说:“就是觉得她应该很难受,所以才哭的。所以需要用心地安抚她,告诉她妈妈在,不要怕”。我反问:“老公,你是什么感觉呢?” 你笑着回应:“如果是反复哄不好的时候,还真是想打她。”

我知道你是开玩笑的,如此宠女儿的你怎么会舍得打她呢。但是我知道,有时候她哭闹不止的时候,确实是会让原本脾气非常好的你感到不耐烦。

很奇怪的是,平常很没有耐心的我,在果子哭闹不止的时候竟然很少感到厌烦,而是静静地将她抱在怀里安抚,告诉她妈妈一直都在。

没生孩子之前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宝宝,怎么可能照顾好一个小宝宝呢。生孩子之后,发现所有这些几乎都是身体的本能。

针对我是否会溺爱孩子时,我反复和你提到过:我深知父母子女一场,就是看着她的背影渐行渐远。我希望她在自己的旅途中能够独立且自信,所以我不会去溺爱她。但是我相信儿童时期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将助力她在成年之后走得更为笃定、踏实且温暖。

正如作者所说:最有意义的育儿方法,其实就是情感的共鸣。

「如果我们作为父母不设身处地的替孩子着想,我们怎么能期望他去理解体谅别人呢?

理解并与孩子产生共情,不仅是顺利度过幼儿期的关键,也是我们自身,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切实享受这段时光的关键。

鼓励我们的孩子善解人意,善良体贴,温厚待人的最好方法是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这意味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他们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感受。

当他们感到痛苦的时候,我们能抚慰他们,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并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这又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成都一高中男子跳楼的事件,当我们在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都为之感到心痛。最令我们感到叹息的是,他在跳楼之前,回家和父母吃饭的时候,并未表现出有任何情绪低落的迹象。

当时我们就在思考,作为父母,在果子难受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她对我们敞开心扉呢?

看完这本书之后,内心有了更为清晰的答案:倾听孩子,共情她的需求。这样当她感到痛苦难受的时候,会更愿意在第一时间和父母倾诉,并寻求我们的帮助。

对孩子的共情,并非溺爱。对孩子的共情,将会是她成长旅途中最有力量的情感支撑。

除去在孩子难过的时候表达情感的共情。那在另一方面,当面对熊孩子一些惹人讨厌的行为,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孩子将厨房的东西全部扒拉出来,半罐盐洒在了地上、将一整包压缩汤料砸碎了,洒在盐罐子里。为了让这堆混合物更有味道,还倒了大半瓶醋进去·····

面对自己的杰作,还用汤匙作画,借助杯子进行各种图案印制····

亲爱的佳坤同学,相信我们果子同学再长大一点点,这样的事情对她来说会有过之而无不及,遇到以上类型的情景,你会怎么做呢?

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作者本人身上。

面对这样的情景,作者虽然是一个育儿书作家,也不无例外地为之感到生气。但是深呼吸之后,她就开始反思:“她们做的事真的不可接受吗?她们真的做错了吗?”

她转头就提到:“她们只是充满好奇并对世界感兴趣而已;她们甚至学到了远超出一门科学课可以教给他们的知识。比如液体和固体的特性,形状和图案制作、精细动作的协调技巧,而且这些都是自发的。”

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其中有一个孩子竟然用便便作画。作者非但没有为之感到生气和羞耻,反而共情地提到:“孩子喜欢探索便便温暖、粘稠的质地,惊叹于它油彩般的属性。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是他自己「生产」的东西。”

当她意识到孩子想玩类似便便一样脏而且有色彩的东西,于是她就买来橡皮泥和油彩给孩子作画。最终“用便便画画”的行为宣告结束,作者也松了一口气。

如何将育儿中的各种“危机”事件,巧妙的转化为一次发展式养育,并让孩子在其中收获情感的愉悦和认知的升级? 这需要养育的智慧,同时也需要家长打心眼里尊重孩子的天性。

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尊重孩子的天性和特质,那估计面对探索欲极其旺盛的孩子,家里每天都要上演各种咆哮式的战斗。最后只能是家长和孩子都极其不开心,也扼杀了孩子最为宝贵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作家兼教育家约翰·霍尔特说:“孩子们天生就热切地渴望尽可能地了解周围的事物。如果我们试图掌控、操纵或中断这个探索过程,孩子本性中独立科学家的特质就会慢慢消失”。

现在的很多育儿专家,在面对孩子的各种不良行为时,都希望能够尽快消除这些不良行为,让家庭恢复安宁。但是这些“快捷”的方法,在长期看来,对家长和孩子看来都是好的选择吗?

如果我们考虑孩子的长期发展,这些熊孩子的举动,就显得无比珍贵。

最近阅读的这些书,让我在育儿的路上越来越坚定自己的理念。我相信尊重和共情,会让我和果子都会享受这趟珍贵的生命旅程。相信你也会享受陪伴孩子成长带来的双倍快乐。

原来幸福的养育并非遥不可及,但是共情和尊重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长路漫漫,我们一起温柔而坚定地践行吧。

菜菜

2021年7月20日

推荐阅读
  • 生活.美文

    生活.美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溢满生活滋味,让人沉醉其中。季节终点,冬日晚风凉,斜阳渐矮只影长。 孑然一身,独吟天上月,自顾自盈缺,揉乱琵琶弦,一碗红尘一盏烟,冷暖交杯是...

    12-18

  •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在书海中徜徉,偶尔会遇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书名,但翻开之后却发现内容大失所望。这种感觉可不太好!不过,今天我要推荐的这三本书,书名可能让你感到意外,但它们绝对不...

    12-10

  •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10日,星期二。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跟生活认输,不向岁月低头,你会发现世界如此美好。——题记在这悠长的人间旅途中,我们...

    12-10

  •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5日,星期四。多做上进的事,拥有乐观的心态,人生就会变得更灿烂和美好。—《人民日报》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步履匆匆,仿佛被一只无形...

    12-05

  •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一】不要与任何一个人去争,爱你的,不用争,不爱的,争来也没用,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二】时间是种极好的东西,原谅了不可原谅的,过去了曾...

    12-05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