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是一本由张立英 著 / 机机先生 绘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耕雲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0,页数:20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读后感(一):漫画逻辑学 快乐书中学——评《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
一说起逻辑学,不少成年人想到的是中国现代逻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金岳霖的“哲学三书”即《逻辑》《论道》《知识论》,这次我要说的是“金岳霖学术奖”获得者、中央财经大学逻辑学教授张立英携手广西师大社“神秘岛”品牌、插画师机机先生为广大青少年朋友奉上一套逻辑学通识启蒙漫画读物《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提取逻辑学中最为基础的10个关键词,让枯燥乏味的哲学逻辑学概念,如同看动漫小人书那样被轻松学习和掌握,从而在快乐中学习,提高逻辑表达力和自我认知力。
黑格尔有云:“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为什么不少家长朋友们经常抱怨孩子“才做过不久的练习题,题目稍有改变,怎么就不会了呢?”“为什么看了很多古今中外名著课外书,作文还是写不好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正反映了孩子逻辑能力不够强,还没学好举一反三,还没寻得解决问题的窍门。这套《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正得其时,家长们带着自己的宝宝仔细共读研读,可以帮助孩子们看清题目的本质与规律。例如在“与或非,到底是什么”分册中,支命题“苹果美味”、“苹果利于健康”都为真,用“并且”联结后,形成一个复合命题“苹果美味并且苹果利于健康”就为真;在“命题,到底是什么”分册中,“雪花是由水变化而来的”,这个和事实相符的命题叫作真命题,“月亮是奶酪做的”则和事实不符,是假命题,既有科学道理,又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童趣;在“悖论:到底是什么”分册中,讲到“无穷嵌套”时,举例了一个可以无穷循环下去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他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生动形象表现复杂的概念理论。
其实在欧美教育中,逻辑学早就是小学生五门必选课之一。反观国内,从小学开始学习的基础知识点、线、面等也涵盖了一些公理、法则、定理。本套书中的“公理系统,到底是什么”分册更是帮助孩子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孩子在辩论赛等中运用更为严谨、更具有说服力的推理和论证工具,取得佳绩。
让笔者更眼前一亮的是,命题、推理、蕴涵、论证、谬误、悖论、与或非、可能世界、简单命题、公理系统共10本分册都配有“互动一刻”,可以让家长朋友们实战检验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与逻辑能力。
一言以蔽之,《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值得宝妈宝爸以及对逻辑学感兴趣的朋友收入囊中!
《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读后感(二):烧脑逻辑学
逻辑学是一门跨界学科,它跟哲学、数学甚至语言学都能扯上关系。但是正因如此它也是一门复杂、烧脑的学科。这套逻辑学入门书虽然是以绘本的形式呈现,但是还是挺不容易理解的,只能作为入门了。如果说是面向青年少年的科普的话,建议再增加些故事。最近我家的小学生也在看逻辑方面的书,但是更偏向于故事性。这套书中也结合了几个小故事,比如算命先生伸出一根指头、《王戎不取道旁李》、《自相矛盾》等。但是更多的是理论方面的讲解,甚至还有符号和公式,越往后越吃力。 这套书共十册,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命题到底是什么》、《与或非到底是什么》……,讲到《公理系统到底是什么》以及《论证到底是什么》……。总体上来说前六本比较简单易懂,涉及的都是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比如命题、与或非门、蕴涵等。所谓的命题就是判断与事实是否相符的语句表达,比如书中举例的“李白是个诗人”。与或非门对应着几个关联词:并且、或者、并非。蕴涵即我们所说的充分、必要条件。看了这几本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平常所说的话都是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的。 就像我们熟知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也包含了一个逻辑推理。原文“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即假设如果路边的李子不是苦的,那么李子早被人摘光了。路边的李子没有被摘光。结论:所以路边的李子是苦的。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有效推理。所以正如这套书封底的介绍词所说的:“知识和经验有可能会骗你,只有逻辑不会”。这也呈现了最有效的一种推理方式——演绎推理。除了这种推理方式,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还经常应用类比、归纳等方式进行推理。比如哥德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的。正因如此它只能被称为猜想,因为严格的数学证明遵循的是演绎推理的规则。
逻辑学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实现莱布尼茨于17世纪提出的“建立一种普遍的、没有歧义的语言,通过这种语言,把推理转变成演算”的梦想。在现代逻辑学中,人们首先建立了人工语言,然后给出语义解释,同时建立公理系统。公理系统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因此可以由计算机操作。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悖论和谬误让人甚至难辨真假。在这套书的最后两册讲到了这两种错误论证,并且列举了许多著名例子。比如三人赴京赶考,请算命先生算卦,后者伸出一根手指头。这就是典型的语义谬误。算命先生并不立即解释算卦的结果,而是保留天机到考试成绩公布。无论三人中有一人考中、两人考中或者全部考中,算命先生都可以自圆其说。说到悖论,理发师悖论当然要数最为典型的。有个镇子规定,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就由理发师来刮胡子。那么理发师本人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如果他自己刮胡子,那么他不能找理发师,但是他本人就是理发师;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他让理发师刮胡子,但是他最后还是给自己刮了胡子。
这就是烧脑的逻辑学。虽然其中还有些真值表之类的暂时搞不太清楚,但是这套书是需要时不时拿出来温习的。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难度较大,他们可能没太有耐心看那么多枯燥的公式。但是“知识和经验有可能会骗你,只有逻辑不会”,我认为学一学逻辑学是有必要的,不但能够让人开动脑筋、保持思考,更有利于训练语言的准确性,并且对训练判断性思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读后感(三):孩子数学应用题总做错,为什么字都会,就是爱出错呢?
家里有小学生的家长可能都深有体会,孩子做数学题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干扰的条件,这时候孩子就不知道怎么做这个题了。有的时候甚至因为这个干扰的条件,干脆整道大题都做错了。
每次看到测试卷的时候,其实心里面总是在想这个干扰条件,明明一下就能看清楚,为什么小朋友们就看不明白这个题目的干扰条件?一点用处都没有呢?
昨天晚上我家娃做了一道应用题,题目是这样的,
一个垃圾处理厂上周收到249吨生活垃圾,本周收到生活垃圾比上周多1/3,这个垃圾处理厂本周收到的生活垃圾有多少吨?
来这道题目比较简单,就是涉及到小学生的一个分数乘法的应用,可以让孩子直接先求出1/3是多少,然后加上249也可以直接用249×(1+1/3)
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家的小朋友就出错喽,他列的算式没有问题,最后得出的答案是252。
估计他自己都觉得这个题目没什么难度,所以连检查都没检查,就直接把作业本合上了。其实我们平时也不检查作业,刚好昨天好奇心驱使之下,想看一看他最近都学什么东西,一眼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后来我跟他讲,要不然咱们这样,你算240的1/3是多少?这样比较简单,直接就得出来80
240+80=320
所以这道题直接得出来252这个答案肯定是不对的呀。
还是会算这道题,但是做题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错误,很多家长都会归咎于孩子比较马虎。
但其中的原因真的是马虎吗?
提到逻辑学,可能大家都会觉得很深奥,最近朋友推荐了我一套漫画逻辑学的书籍。
他说,虽然逻辑学比较烧脑,但是这本书绝对可以让你了解逻辑学到底是怎么回事?
虽然知识和经验都很有用,但是可能有时候会骗你,可是逻辑学却不会。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这套绘本的内容吧。《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涉及了十个有关于逻辑学的内容,
这套书一共分为十册,告诉给孩子们论证事实需要什么步骤?其中是否包含悖论?
是与非,公理和预设,条件的充分和必要……
这些看似最常见的词语,其实都是逻辑学的基础概念范畴。
也许大人们都会觉得逻辑学是不是有一些深奥了呢?
这本书采用的是漫画的形式,孩子们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了解逻辑学所包含的内容,每本书的最后还有一个讨论的小环节,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回顾一下这本书里面的故事里涉及到的一些问题。
就比如说第一册到底什么是命题?其实很多的问题,平时我们就已经接触过了,就是我们都没有感觉到它其实是逻辑学的内容。
比如上面这个图片。复合命题是可以进一步解出其他的问题。他们可以分解出更小的命题单位,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复合命题。不妨我们也试一下,看看日常生活里边我们读到的文章里边有没有类似的这种复合命题呢?
那我们是怎么判断一个命题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其实要判断命题真假,要用到很多的知识,比如说可能就会用到日常的生活经验,也有可能会用到地理,数学,物理等各种学科的知识。比如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180度,需要怎么去论证呢?不妨和小朋友们一起画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我们测量一下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度呢?这是不是比直接告诉小朋友这个定理要有意思多了呢?
黑格尔说:“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
其实,做数学应用题也是一种逻辑的关系,应用题里边有时候会充满一些迷惑性的条件,有的时候会给出一些完全没有用的条件,也有像我上面说的那种孩子明明把计算的式子都列对了,但是算的时候给出的答案却完全不对,可能他自己检查的时候也检查不出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对的的时候,在检查的过程中,他也会默认这个题已经做对了。
引导孩子使用逻辑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可能有的时候我们的知识和经验都会骗我们,但是逻辑学却不会。
《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读后感(四):逻辑很有趣,逻辑更烧脑!
看到这套《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想起当初在复习公务员考试时候的推理判断题,如果P,那么Q;除非Q否则不P;P→Q的逆否为-Q→-P……被结论和真题虐待的感觉仍然想起来就会感觉压力倍增。那时的我并不明白为什么那些题里面的字明明看上去我都认识,却无法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去做,最后仍是一知半解,放弃了不少。
所以,当这套《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出现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些知识真的能够用漫画的形式给孩子们讲清楚么?这么难的东西有是否真的适合青少年们。实际看到书中的内容的时候,觉得还是很清晰的,这套书将逻辑学分出了10本小册子,包括“命题”、“推理”、“与或非”、“蕴涵”、“可能世界”、“简单命题”、“公理系统”、“论证”、“谬误”、“悖论”这十个关于逻辑学的基础问题。
那么什么是“逻辑”呢?用通俗的话来说,逻辑就是正确推理的规律。而逻辑学家门借助符号,把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一直在经历却并不那么容易被发现的规律显现出来,让我们能够便捷地使用这些规律。
书的第一册帮助我们把“命题”从日常生活中“抓”了出来。一直以为的离我们很遥远的东西,原来就藏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之中,那些能够直接判断与实施是否相符的语句表达就是我们说的“命题”,与事实相符的命题就是真命题,而不符合事实的就是假命题。而真假之外其实还有争议,不过并没有在这系列书中进行展开再讨论。
再理解了什么是“命题”之后,这本书开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当你理解了命题,理解了它们是怎么从简单到复杂的时候,复杂的复合命题也就变得没有那么难了,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将命题拆分成一个一个的最小的部分,直到它们不再包含其他命题的时候再分析“联结词”、使用真值表进行真假的判断(突然感觉公考笔试有救了)。而具体的分析方法和内容讲解则是在书的3-6册(“与或非”、“蕴涵”、“可能世界”、“简单命题”)之中,逐一进行了讲解。
在“具体”的讲解之后,这套书又逐渐升级到了宏观,比如超级有趣的“公理系统”。书中从德国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莱布尼茨的一个奇思妙想开始:“建立一种普遍的、没有歧义的语言,通过这种语言,把推理转变成演算。”也就是后来的“人工语言”,通过这些人工语言,给出语义解释,建立公理系统,再从公理出发,推出一系列的定理。
其实说到“定理”,我们就很熟悉了,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期,在不懂什么是逻辑、什么是命题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并使用“定理”了,最开始是在数学课,然后逐步扩展到其他学科。那时老师并没有给我们解释什么是“定理”,它是怎么来的,只是告诉我们,记住并且按照其中的内容去使用就可以了,直到今天,我才补上了这一课,知道了它们是怎么来的。
另外我觉得很有趣的地方就是“人工语言”。如果你对逻辑有一定的了解,就会知道在逻辑学中的语言和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并不相同,在使用的时候经常会有类似“这真的是我们说的话么?”“为什么字我都认识可是理解起来好难啊”这样的感觉。弗雷格用人眼和显微镜的关系来比喻了日常语言和髯公语言的关系: 人眼很灵活,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节,不过想要用人眼来观察细胞或原子就不太灵了。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和原子很趁手,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不过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使用显微镜,日常还是人眼最方便。
这个说法真的是又形象又清晰,“人工语言”清晰准确,用来分析问题很适用,但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依然是那些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语言,那些省略的、相似的、有趣的、内涵丰富的语言,才是最灵动的、最真实的、最生活的。“逻辑学”也是一样,当我们沉下心去研究的时候,它是最真实的,最趁手的,但是也不必担心有了“逻辑”就没了“生活”。
当然,这套书并非是为了“公考”才出的,它更多的是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去理解那些从名字来看好像离我们十分遥远,我们却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使用的学科——“逻辑学”。书后面有这样一句宣传语:“易懂且有趣,烧脑又快乐。知识和经验有可能会骗你,只有逻辑不会。”深以为然,这的确是一套快乐更烧脑的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