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一》读后感精选

发布者:齐州胡子 2021-12-22 05:18

《小于一》是一本由[美] 约瑟夫·布罗茨基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6,页数:4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于一》读后感(一):唯一让我自觉慢下来慢下来享受的一本好书

美藉苏联人、诗人布罗茨基的随笔《小于一》是我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本越看越愿意慢下来读的书,实在精彩!布罗茨基表现出杰出的批论家本色。若有一定基础,听他的讲课,绝对是一种享受!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不能系统地读外国诗了。每次翻阅外国诗集,总因干巴巴、不明白而放弃,这感觉是对的!诗是语言的最高形态,含有大量的暗喻、指代,诗文背后有大量的文化信息,不下功夫不可能欣赏得了;翻译不得不丢掉了韵律、诗的音乐属性,自然读起来干巴巴的!

罗布茨基对诗、诗人的分析不能简单地归入入木三分之说,他的分析是那样的专业、细微、通透,直指人心、诗心,读后只能拍案叫好:原来诗是这样子的,原来诗应该这样解读欣赏!所以,不论对诗、还是本书,不慢下来是不可能读进去的,这也是欣赏的起码要求。

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对诗人阿赫玛托娃、卡瓦菲斯、蒙塔莱、曼德尔施塔姆、沃尔科特、茨维塔耶娃、普拉东诺夫、尤其奥登进行了入纹入理的文学评论分析,力透纸背,精彩绝伦!我想说,作为外行,以后知道如何欣赏外国诗了。

此外,本书有几章记录作者自己、父母以及生长地彼得堡,也算一部简单自传了,更多的是透露了在苏联那特殊年代下的特殊记忆。一声叹息!

《小于一》读后感(二):比起明天,昨天可怕多了

《小于一》是俄裔美国诗人、散文家布罗茨基的作品集。布罗茨基197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1977年加入美国籍,198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很多中国读者来说,他是位小众作者。

《小于一》的书名听起来也难辨其意。用布罗茨基的原话表述是:

一个孩子对父母控制他感到不满,与一个成年人面对责任时的恐慌,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你不是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你也许是小于“一”个。

书里有对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奥登等人作品的极为精细的评述,更有对独裁者罪行的揭露和讽刺。虽然读起来有些吃力,但时时有被布罗茨基的智慧光芒点亮的感觉。正如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辞所说:“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及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并称其为“俄语诗人与英语散文家的愉快结合。”

美国艺评家苏珊·桑塔格说:他像一枚从一个帝国射来的导弹,承载着的不仅是他的天才,还有他那来自俄国文学里崇高而严苛的诗人威严感。

而我读完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布罗茨基对历史和未来的颠覆性洞见。

这里说的历史,除了如《一座改名城市的指南》中提到的苏联的大的历史环境,也包括他不断提及的个人成长中不断生成和追溯的微小回忆。在他看来,昨天远比明天更有吸引力,也更接近死亡。因为“过去不像未来那样辐射如此巨大的单调。未来因为其大量,所以是宣传。杂草亦然。”也因为“记忆,我想,是一个替代物,替代我们在愉快的进化过程中永远失去的那条尾巴。”

在文学创作中,历史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阴影的存在。《在但丁的阴影下》一篇中,他写道:

与人生不同,一件艺术作品从来不是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它永远被置于与其前辈和先行者的比较之下审视。伟大艺术作品的阴魂在诗歌中尤为明显,因为诗歌的词语远不如它们代表的观念那样易变。……“经典”施加如此大的压力,有时候会造成言辞瘫痪。……未来的难以承受要比现在的难以承受容易面对,原因之一是人类的深谋远虑要比未来可以带来的任何东西都更具毁灭性。

遗憾的是,这位伟大的无惧未来的散文家,没能见证高歌“未来已来”的今天,1996年,布罗茨基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55岁。

《小于一》读后感(三):读布罗茨基的散文,是一种力量

“我是一名犹太人;一名俄语诗人;一名英语散文家。” 再一次采访中,布罗茨基如此介绍自己。

《小于一》是约瑟夫•布罗茨基的首部散文集,仅十八篇文章,独特的文体,使这本书拥有独特的魅力。这是一个伟大诗人的精神自传,也是一部私人回忆录。

语言是一个陷阱,一旦为了某一个语言或者哲学上的理念陷溺进去,就会把许多伟大的名字当成拼图贴在上面。

看这本书想到了茨威格。又想到了俄罗斯诗歌的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 安娜·阿赫玛托娃,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性诗人。她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普希金曾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这位俄裔美国作家、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布罗茨基。他是诗人。他的散文集《小于一》也随之誉满天下。这本书初版于2014年9月,当年横扫国内所有年度好书榜单,次年1月已获得第4次印刷。译者黄灿然先生在《后记》中写道:“任何读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很多东西,不仅可作为文学力量和人格力量的参照系,而且可作为一个高标准,来衡量自己和别人写作的斤两。至少,受到这本书的洗礼,我们就不会对那些不管是流行作家还是精英作家的文章太过在意,这可省去我们很多时间。”

书中的精彩笔画穿越了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正如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及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那个诗人的另一面,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约瑟夫·布罗茨基生于列宁格勒一个犹太家庭,15岁便退学进入社会。他先后当过火车司炉工、板金工、医院陈尸房工人、地质勘探队的杂务工等。业余时间坚持写诗,译诗。

卓异的诗才很快使他崭露头角,被称作“街头诗人”,并受到阿赫玛托娃和其他一些文化界人士的赏识。

其中的阿赫马托娃在布罗茨基罪判处5年徒刑时,非常关心他,并说服很多朋友去探望他,还与其他人一道筹款买东西送给他。其实阿赫马托娃一直很担心布罗茨基的命运,据曼德尔施塔姆遗孀娜杰日达·曼德尔施塔姆在回忆录中记载,在所有使晚年略感宽慰的青年朋友之中,布罗茨基是最严肃、诚实和无私的一位。

这位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的阿赫马托娃,实际上对布罗茨基影响很大,书中有一篇—哀泣的缪斯,笔墨中写满了对她的崇敬与欣赏。她属于那种就这么简单地“发生”的诗人,他们带着一种早就建立的措辞和他们自己的独特感受力来到世界上。她一出现就装备齐全,从来不与任何人有相似之处。

艺术不模仿生活,哪怕仅仅出于担心陈词滥调。她依然忠实于自己的措辞,忠实于私人音色,忠实于通过个人心灵的棱镜来折射生活而不是反映生活。

对一位具有阿赫玛托娃这等高度的诗人来说,这意味着被活埋,然后用一两块木板来给那坟堆做记号。她的不见天日,是多种力量的结果,主要是历史,其主要特点是粗俗,其直接代理是国家。

感谢黄灿然先生的精彩翻译,20年时间的雕琢,让我们看到了鞭策入里的文字,其实好文章不用评论,读完就明白了。我想更深入的去了解一位诗人,看看他的散文会更直接一些,也更加真实,因为随笔的散文无意中也带着他的思想,即使在文字后面也依然精彩,使我们了解那个社会,那段历史,或者某个城市。

《小于一》读后感(四):一个诗人对一个帝国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是一位跨越了英语与俄语世界的文学奇才,1940年生于列宁格勒,在苏联度过了前半生的32年,他的大部分诗歌就是在那里用俄语完成的;1972年,永别故土、定居美国的布罗茨基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进而一举成为英语世界卓越的散文大师之一。《小于一》是布罗茨基的首部散文集,以长文为主,夹以若干短文,虽则十八篇文章,但篇篇精彩,堪称一本完美之书。布罗茨基以创造性的诠释与解读,完成了他对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曼德尔施塔姆、奥登等伟大诗人的致敬,阐述了他对诗歌、艺术与文明特性的理解,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体现了他对人类价值的有力捍卫,以及对独裁者罪行的揭露和讽刺。

布罗茨基离开故国时的态度是忧愤决绝的,但对故土爱恨交加的怀念始终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于是,故乡圣彼得堡是那些辉煌灿烂的宫殿群门廊、廊柱、阳台上雕刻的动物与人物头像所给予他的自然与历史知识的启蒙;是少年时代下午放学后穿过冬宫桥去博物馆看望父亲,臂戴值勤官臂章、头戴海军帽的父亲向他露出的微笑;是他按照母亲的建议,在图书馆借阅的第一本书——波斯大诗人萨迪的《蔷薇园》,因为她酷爱这本书,可以说母亲的手牵引他走上了文学之路。更令他骄傲的是,自从彼得大帝建都圣彼得堡,打开了俄罗斯面向欧洲的一扇窗口,俄罗斯文学便随着圣彼得堡的崛起而风云际会,迅速登上世界舞台。从普希金、果戈理到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这些犹如群星闪耀的名字,创造了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辉煌,令世界刮目相看。然而,让布罗茨基痛苦和纠结的是,自此以后,俄罗斯散文(俄罗斯文学中,诗歌之外的非韵文文体,如小说、散文等统称为散文)便陷入了低谷。政局的动荡、知识界的饱受摧残,使得“上世纪俄罗斯伟大散文给本世纪留下的空白,似乎并未得到填补”;“不管是创新方面还是在总体世界观方面,今日俄罗斯散文都没有提供任何质量上的新东西”。只要看看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没有贡献出一个世界级的作家,便知此言不虚。当我们的阅读记忆仍然停留在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最多加上20世纪的帕斯捷尔纳克和肖洛霍夫,便不得不感叹:当代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坛已失去了存在感。

按照布罗茨基的观点,俄罗斯语言及其文学,尤其是诗歌,是那个国家拥有的最好的东西。因此,他对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三位诗人——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和茨维塔耶娃,表达了真诚的敬意。他指出阿赫玛托娃“能够比当时那些努力推动文学计划和其他计划的人更加全面地认同人民;她只要认出悲伤就够了”,因而将她称之为“哀泣的缪斯”。他高度评价曼德尔施塔姆是为文明和属于文明的诗人。他揭示出茨维塔耶娃作品的一个瞩目特性,“恰恰是她的道德评价的绝对独立性,这独立性与她那惊人地高强度的语言敏感度共存”。对于20世纪英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甚至激发自己学习英语写作的奥登,布罗茨基也不吝赞美之词:“奥登作为一位诗人的悲剧性成就,恰恰是他使他的诗歌脱去任何欺骗的水分,不管是雄辩家的水分还是诗人的水分。”

文明、语言和艺术也是布罗茨基着重探究的话题,并且不乏独到的见解。比如,关于古希腊文明终结于何时,他认为:“导致古希腊世界终结的,并不是罗马的征服,而是罗马本身落入基督教手中那一天。”布罗茨基明白文明往往拥有悠久的历史,但也深知文明的有限性,“由于文明是有限的,因此每个文明的生命中都会有中心停止维系的时刻。这些时候,使中心不至于分崩离析的,并非军团,而是语言”。这与我们中国人的认知——欲亡其国,必灭其史;欲亡其史,必灭语言,道理是相似的,都表明了语言对于维系文明和历史的极端重要性。布罗茨集还追问了俄罗斯文明的源流及特性,即来源于拜占庭的东正教,因为东罗马帝国后来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受其影响,俄罗斯文明的演变杂糅了基督教和土耳其权术,导致俄罗斯“变得愈来愈土耳其化,愈来愈不脆弱,在意识形态方面愈来愈军事化”。

布罗茨基对艺术的本质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他认为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要比其创造者更长久;艺术的特点是创新,不是追求更好的存在,而是另类的存在。布罗茨及也强调艺术作品的时代性,“一部艺术作品永远是其时代的产物,因此应以其时代的标准来判断,至少应以其世纪(尤其是如果该世纪就快结束的时候)的标准来衡量”。

布罗茨基将一个孩子对不满父母的控制,与一个成年人面对责难时的恐慌进行类比,指出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你不是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你必须小于‘一’个”。尽管如此,他在《小于一》这部诗人的精神自传,也是一部私人回忆录中,并未使用湮没个性的公共语言和措辞,而是站在“一个诗人对一个帝国”的高度。而这个高度,又源自他的一个信念:语言高于一切,甚至是时间崇拜的对象,诗歌则是语言的最高形式。

推荐阅读
  • 晨读美文100篇!背下来写作就厉害了

    晨读美文100篇!背下来写作就厉害了

    晨读美文100篇!背下来写作就厉害了

    11-12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作者 东方春晓​ 无论快乐或不开心的日子,时间都如流沙,在指缝间“哗啦”流失。当暮春的秀手,叩开夏日的门楣,亦将逝去的五月,演绎相逢或告别的剧情,浅浅喜,淡淡愁。

    07-03

  • 缘分的秘密 !(美文)

    缘分的秘密 !(美文)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悲欢。缘分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有的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

    07-03

  • 精选每日晨读,美文100篇‼️
  •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奇妙的缘分。我们或许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与某个人擦肩而过,然后彼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但有时候,这些相遇却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

    05-16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