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选集》是一本由赵树理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02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赵树理选集》读后感(一):简单而深刻的故事
想理解为什么要严厉打击平台给在校学生放消费贷,想理解现代私募股权基金进行杠杆收购(LBO)的奥秘,读《福贵》。把福贵这个人换成“福贵公司”,大约是现代私募股权基金进行杠杆收购(LBO)的低级版本。
想学习怎么不被下面人糊弄,迅速掌握一线实际情况的方法和技巧,读《李有才板话》,这就是一本给干部看的下基层指导书。
想1小时内了解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西北农村的情况,读《李家庄的变迁》,这就是一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西北农村的极简史。
另外,赵树理的人物刻画特色鲜明,不在相貌上着墨,精于行为习惯的描写。
《赵树理选集》读后感(二):【共振书评周】《赵树理选集》读后感
这本书是一本赵树理作品选集,共收录《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福贵》《田寡妇看瓜》《登记》《打到汉奸》八篇作品,除《打倒汉奸》一篇是在1936年发表,其余几篇则是在1943年到1950年间发表。作者从生活和工作中取材,以身边的人为依托塑造作品人物,其作品是为解决当时工作中的现实问题而作,反映出了动荡年代下各色人等的命运浮沉与时代变迁。虽然讲述的故事已时过境迁,但这些作品放在当今社会来看,仍然具有指导现实的意义。
赵树理作品封面、版画
赵树理是“山药蛋派”文学的开创者,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其作品地方色彩浓厚,读起来有种土生土长的味道。其作品以叙事为主,同时以丰富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刻画人物,展示人物性格。语言朴实、凝练,亲切又通俗易懂。读起来就像有人在面前给你讲故事,一边讲还一边手舞足蹈的比划,有时候还唱了起来。本书收录的作品大多人物性格鲜明,作品故事性与画面感兼具,节奏紧凑,简练又抓人。《小二黑结婚》里“老来翘”的三仙姑,凡事都要算一算的二诸葛,横行的金旺兄弟,有主意又有胆量的小二黑和小芹;《李有才板话》里能编会唱的李有才,老谋深算的阎恒元,被小恩小惠笼络的小元,老槐树底下的穷苦人;《李家庄的变迁》里认真理的铁锁,“永远不倒”的李如珍、“永远吃得开”的小喜、春喜,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特点。
小二黑结婚封面、板话
本书最后附有赵树理主要著作年谱,赵树理从1930年冬在《北平晨报》发表七言旧体诗开始,一直创作至1966年。时逢动荡年代,社会问题不断、各方矛盾突出,其作品展现出的反抗压迫,打破旧体制,破除包办婚姻、封建迷信的斗争精神,在如今看来仍然能鼓舞我们,值得我们借鉴。要认真理,不畏惧权威,不怕“纸老虎”,警惕”糖衣炮弹“的诱惑,不能只讲利益唯利益至上,坚守住初心,不要被享乐主义腐化,要善于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助纣为虐一时痛快,但终究长远不了。在如今这个讲究快速成功、奉行消费主义,流行干得好不如嫁的好,找个富婆包养我等论调的浮躁社会,重新看一看这些根植于厚土地的朴素经典,在奔波的路上才不会被乱花迷了眼,忘了为何而出发。
《赵树理选集》读后感(三):[共振书评周]继鲁迅之后刻画农民最成功的作家,他让农民“活了”
1943年,几乎同时升起了两颗代表着新文学发展新趋势的文学明星:一颗是南方沦陷区上海的张爱玲;另一颗就是北方解放区延安的赵树理。
赵树理作为“山药蛋派”的开山鼻祖,是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也是鲁迅之后刻画农民最成功的作家,他开创了一种通俗化、大众化的创作风格,在他的《三里湾》出版后,傅雷称赞赵树理“把传统小说的写法推陈出新了”。
也许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你读赵树理的小说,会觉得他的小说比较陈旧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的内容和艺术风格,却密切了新文学与农民的关系,填补了五四文学运动以来新文学在某些方面的空白,所以我们读赵树理的作品或者想明白赵树理作品背后创作的意图,就要把他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去解读才有意义。
赵树理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所以他的作品都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也有文学评论家认为赵树理的小说太滑稽,也太口语,这一点,赵树理却说得很明白“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两三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这是我的志愿。”
这次台海出版社出版的《赵树理选集》是赵树理作品经典选集,收录了他的小说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变迁》《登记》等名篇以及剧本《打倒汉奸》,赵树理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为我们呈现了当时华北农村老百姓平凡质朴的生活日常,也让我们了解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据说当年《李有才板话》问世后,被许多地方干部当作土地政策指南念给不识字的农民听,据说效果还不错。
在《赵树理选集》创造了诸如小二黑、小芹、二诸葛、三仙姑、李有才、李春喜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经典的人物形象,短篇《小二黑结婚》讲述了小二黑与小芹两个人突破重重的阻力之后,终于修成正果,这种剧情如果放在现在大家觉得很俗套,但是在当时的封建时代下,包办婚姻才是主流,小二黑和小芹需要冲破的障碍是巨大的,而且在文章的开头,赵树理以“神仙的讽刺”为题,通过“宜栽不宜栽”、“米烂了”两个故事,就把二诸葛和三仙姑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但是你也不能说他们是恶人,本身他们也是善良的,只不过被封建思想的毒害而已,不明白自己受苦的根源,也不明白该如何去改变。
赵树理来自农村,熟悉农民、深刻了解农村,所以在《赵树理选集》中,这些农民形象才会被刻画得如此真实,从思想、感情、习性、气质、思考以及表达方式,都是符合人物本身的特质,而且语言上没有一点装腔作势,所以就算隔了几十年,你不了解那段历史背景,你读赵树理的小说都依然觉得是有趣的,是被注入灵魂的。
最重要是,学文学专业的都知道,赵树理和他的作品都是考点。
《赵树理选集》读后感(四):《赵树理选集》:这就又像个世界了
汪曾祺先生在《赵树理同志二三事》中写:赵树理同志是我见到过的最没有架子的作家,一个让人感到亲切的、妩媚的作家。读赵树理先生的作品,亲切的感觉格外强烈。
赵树理先生作品中的每一位人物形象都似生活在身边的乡里亲朋,有些巧言善辩、有些沉默寡言……出现在赵树理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众多,虽然赵树理先生对人物的外貌着墨不多,但是每一位都有着非常丰满的个性色彩。
就拿《李家庄的变迁》中的老宋来说。老宋是李家庄龙王庙的看庙人,平日无事时在庙里守着,有事时敲钟通知村委会成员开会。
李家庄的龙王庙也是村公所,村里需要调理邻里纠纷、通知下达什么的,都在这个龙王庙。赶上哪天有人来庙里乱敲钟了,那就是有人要说理了。每到这时,老宋就进村通知开会,同时再到杂货铺取二十斤白面带回庙里。
这二十斤白面由老宋烙成饼,分给来“说事”的人,白面的费用待理说清之后再分摊。
拥有这样身份背景的老宋可以说对李家庄的大事小情了如指掌,所以时常在“说事”时被要求充当证人发表一下“证言”。然而,老宋深知“说公道话”带来的后果,所以他每每推开:“咱从小是个穷人,一天只顾弄着吃,什么闲事也不留心。”
看庙人老宋高矮胖瘦、年岁几何无从知晓,只知道他是一直住在庙里,为了保住“守庙”的资格,老宋只说“可以说的话”。
没有人去责怪老宋的“审时度势”,因为比起老宋的“圆滑”,李家“一家独大”的局面在李家庄已经存在多年,庄民们虽然深受其害,却始终无法摆脱困境。所以,当故事的主人公铁锁对第一次谋面的小常说出自己的疑问时,铁锁的困惑迷茫令人心生同情。
铁锁与村长侄子李春喜是邻居。
铁锁家南墙外长着一棵小桑树,几年间两家争持不下,春喜说桑树是春喜家的,铁锁说桑树是铁锁家的。两家天天为谁摘了桑叶吵嚷,铁锁老婆终于不胜其烦将桑树给砍了。
话说李春喜本是庄里的教书先生,算是庄里少有的知识分子。但因为自己是村长的侄子,根本不把李姓之外的人看在眼里,非要在村公所与铁锁“辩一辩”。就这样,铁锁因为这棵桑树背上二百多块现洋的债,生计所迫只好外出务工。
务工期间,铁锁遇到小常先生。铁锁看出小常先生的与众不同,于是对小常先生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世界要就是这样,像我们这些正经老受苦人活着还有什么盼头?可惜的是,小常先生还没来得及为铁锁解惑就被捉走,让铁锁伴着这样的疑惑继续挣扎……
小常先生在铁锁心底种下了希望的火苗,这火苗燃烧着铁锁,让铁锁心生向往。所以,当铁锁再次与小常先生相遇时,铁锁看到了希望——一肚子高兴憋得他(铁锁)要说话……仰天大叫道:“这就又像个世界了!”
赵树理,现代小说家、“山药蛋派”创始人、人民艺术家。
提到山药蛋,想起读到过的关于赵树理先生的一件趣事。据说,赵树理先生抽烟抽得很凶。他嫌烟袋锅子抽烟不过瘾,就把山药蛋挖空,插一根小竹管,装一“蛋”烟抽。
汪曾祺先生说:“赵树理是个非常富于幽默感的人。他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聪明,精细而含蓄,不是存心逗乐,也不带尖刻伤人的芒刺,温和而有善意。”赵树理先生的作品《小二黑结婚》就充满幽默感,尤其在描写二诸葛和三仙姑时,常常令人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