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睡在哪里:童诗走进大自然》是一本由韦苇/著•译 查璇/绘著作,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鱼儿睡在哪里:童诗走进大自然》读后感(一):《鱼儿睡在哪里》:当童诗走进大自然!
最近读了这本《鱼儿睡在哪里:童诗走进大自然》,之所以会读这本书,是因为它的封面特别的有意思,除了封面大部分由植物组成,比如树和各种各样的花朵,在远处还有一座小屋,自行车、船和山风,以及一些小动物,配色也很漂亮。 因为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看简介,以为是一个简单的绘本故事,等收到了之后,我看到副标题后,才知道这是一本诗歌类的书籍,而整本书集分为两部分,第以部分是作者自己写的诗歌,第二部分是由国外文学翻译而来的诗歌。 而书名中的《鱼儿睡在哪里》正是整本诗歌中的其中一篇。这个时候的你可能会疑惑,我的宝宝已经在学唐诗了,为什么还要读童诗?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我个人觉得唐诗的话,它是有意境美的,或者有些唐诗是在抒发个人的感情,帮助宝宝了解不同人在不同环境下的情绪。 而这本《鱼儿睡在哪里》,则是通过描绘大自然,来让宝宝们对自然,有更加细致的了解 ,让大自然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清晰的动植物们。 当然,对于学习写作的小朋友而言,他们还会在这些书中学到新的表达手法,在第一篇童诗《春》中通过对草芽、蝌蚪、燕子的细致的动态描写,来表达春,而不是对一些花花草草简单的一笔带过。 在读童诗的同时,还能学会比喻,比如在牛背白鹭中,作者把白鹭站在牛背上,比喻成了穿白衬衫的小妮儿站在爸爸的肩膀上,又把白鹭比喻成了黑色大墙上的白点,还有浪尖上的白帆,岩壁上的小羚羊,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比喻,在激发宝宝的想象力的同时,还能让他学会这种描写方法。 在这本童诗《我们是红莓果》中,作者大胆的运用了拟人,通过红梅果对自己的形容:红红的大水珠,来让宝宝对红梅果有一个细致的了解。 而整本书在《小松鼠告诉我》之后,到翻译的诗歌之前,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可以当做亲子读物,在晚上由家长读给小朋友听。 因为在书里,童诗描写的大自然中的植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如雨、花、鸟、桂花、鱼,或者说小蝌蚪、南瓜。到了周末,家长们可以带着自己家的宝宝去周围的公园,去仔细观察这些植物,然后让孩子学着描述,再和这本书的内容相比较,让孩子了解到人与人之间观察点的不同。
当然种本书的插画也是看点之一,所有的插画用色鲜艳丰富,而且这些插画都不是胡乱画的,而是根据每一个诗歌专门配的特定插画,当然如果小伙伴们想要练习插画的话,也可以用这些书里的图画作为素材,每天进行练习。 整本书的内容不算太厚,薄薄的一本,书里也没有太复杂的文字,很适合识字的宝宝,自己阅读这本书,也很适合作为晚间亲子读物,让父母讲给宝宝们听,喜欢这本《鱼儿睡在哪里》的小伙伴,建议自己找书来读一读。
《鱼儿睡在哪里:童诗走进大自然》读后感(二):走进童诗的世界
《鱼儿睡在哪里》。 诗画俱佳,看得人童心萌动。 当初一看这个封面,就决定入手。儿童文学嘛,一定要有童趣,书的命名、设计就是第一块验金石,第一印象就决定了你要不要入手这本书。 这本书封面给人的感觉非常好,题目中的鱼儿的“鱼”字,就是一条小鱼的形状,欢快活泼的感觉,顿时就出来了。再加上封皮儿以绿色为底,所画的植物和动物都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比例和模样,胖嘟嘟的鸟,圆团团的蒲公英,咧着嘴笑的花心儿,十指张开的花瓣儿,悄悄躲起来的小熊,安静的小船,深眠的孩童和猫,童话般的境界呀,鱼儿睡在哪里我不知道,我知道我已经迷失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书里面的插图全都是这种风格,非常有童趣。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童诗走进大自然》,整本书读下来那种身处大自然的感觉真的非常的浓重。 现今的孩子天天都是在电子产品中打转,这种纯天然无污染的大自然,是他们最最缺少的天然营养品。以我的小侄子为例,他能把电子竞技中每一个英雄所使用的武器都背得滚瓜烂熟,可是和我一起到山上的时候,他却不能欣赏一朵花的开放,一棵草的成长。这真的是让人很遗憾的事情。我也很想让这小家伙来和我一起感受着这童诗的美丽,可是给这小家伙读了几首之后,这小家伙却无法去感触这其中的美好,反而是他的爸爸听了之后很欢喜。 觉得有点遗憾,也觉得对小家伙的教育有一点缺失。于是就拿着这本书,把小家伙带到了山里,没收了他的手机,在这本书里精心选择了一首最适合他的诗《鸟家》。
借着诗里面的意思,带着小家伙寻找鸟窝,猜鸟窝里是什么样的鸟,猜鸟窝里有多少只鸟,带着小家伙数树叶子,小家伙感慨,树叶子怎么数也数不完,趁机引导他去想小鸟唱的歌,他居然福至心灵:“小鸟的歌和树叶子一样多。”太棒了,我终于把小家伙带进了诗的世界。 这个时候再和小家伙一起,读诗人的这首《鸟家》,小家伙一会儿就把这首诗背下来了。小家伙背了几遍之后,还把这首诗的特点给总结出来了:“姑妈,你有没有发现这两段的内容差不多?都是不直接说要说的那样东西,想说小鸟,他就先说鸟窝,想说鸟歌,他就先说树叶子。”我就引导他继续思考,为什么要先说鸟窝?为什么要先说树叶子?小家伙围着树转了好几圈儿,最后很兴奋地给出了答案:“姑妈,因为鸟窝和树叶子是不动的,一眼都能看到的,小鸟和小鸟的歌声都是会动的,一个不容易看到,一个根本看不到,只能听到……” 看看看,这首诗居然启迪了一个小家伙的诗思。小家伙完全说出了这首诗的妙处。作者写的这首诗是多么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认知习惯啊。点赞点赞。 想着这本书后面还有翻译的作品,就随手翻开也给小朋友看。小朋友拿着就哇哩哇啦读了起来,听起来完全没有翻译作品的隔膜感,据说当年白居易写诗的时候,总会找一位老太太来当自己的检验官,好的童诗翻译就应该找小朋友来当检验官,小朋友读起来朗朗上口,我在旁边听着,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孩童。
《鱼儿睡在哪里:童诗走进大自然》读后感(三):鱼儿会睡觉吗?会睡在哪里呢?从这里打开与大自然的对话
偶然机会读到这本书《鱼儿睡在哪里》,立即被它奇异的书名吸引住了,是啊,我们见惯鱼儿在水里游,那么鱼儿会睡觉吗?会睡在哪里呢?还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漂亮的绿色作底封面瞬间映入眼帘。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一颗参天大树旁,围着一圈黄色吐露芬芳的小花以及绿的逼眼的灌木丛,鸟儿在枝头幸福地鸣叫,仿佛我们自己真的走进了大氧吧的森林里,贪婪地吮吸着清新空气。在林子里的某个角落里有个精致小屋,一个小朋友正在安睡,梦中的他是否也走在这静谧的森林里呢?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祥和的画卷啊。
翻开封面,编者点击了这本书的主题--这是一本记载童诗的书。
作者韦苇先生创作和翻译童诗的记载。
他想让孩子们通过美妙的诗歌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小朋友们走进大自然。诗是短的故事或者简短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本书中,以让小朋友们了解山川湖海、风花雪月、鸟兽虫鱼、林卉草树为主题,唤醒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唤起小朋友们对生命的至情与关爱。
其实,我认为这本书不光适合小朋友读,也适合大人阅读,大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静心感受大自然生灵灵动之时,也让自己在嘈杂的世界留下重新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这里记载了作者创作的童诗,大多山水鸟兽拟人化描写,更适合小朋友们情趣,小朋友们通过它们来了解外部世界。譬如这首诗《惊喜》:蘑菇们在地下,一定开过会,共同商量好:等到星期六,或是星期天,那个嘴边凹着酒窝的小姑娘,一走进林子来,咱们就一、二、三,一齐冲出地面,白生生的一片,白生生的一片,呵,白生生的一片,给她大大的一个大惊喜!。读完这首诗,一部活生生地伙伴们齐心拔萝卜的场面跃然纸上。小朋友们从而知道了蘑菇如何长成,并且知道了集体的力量:原来单独的小蘑菇是一个小伞,而兄弟姐妹们一二三冲出地面就是白生生的一片,多么壮观的场面。原来集体的力量是这么巨大,只要齐心,只要努力,就可以有奇迹。现在很多家庭生了二宝,妈妈有时会忙碌照顾二宝忽略大宝,大宝对这种感情失重难免会有小情绪,如果让大宝读读这些书,让大宝感受亲情的可贵和力量,相信他一定会理解妈妈,也许会帮妈妈一起照顾弟弟或妹妹呢。
此书多以大自然为题而做的诗,而我们读它就好象亲近了大自然。在成人世界,我们会每天生计或者和个人价值得以实现而忙碌着,奔波着,当我们穿梭于钢筋水泥的写字楼间,或者奔波于开发客户路上,如果留有余暇来亲近大自然,用大自然散发生命的力量来帮助我们找寻内心自我,会让我们更加容易的放下焦虑和疲惫,轻装前进,打通任督二脉,更清晰地找回内心的自我所需,从而以更为正面积极的状态,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打拼。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忙碌了一周,周末来到山水之间会瞬间放下疲惫,重新找回力量,迎接周一的清晨。譬如书中有这么一首诗,非常让人身心愉悦。《听梦》:荷花苞蕾的嘴尖儿上,一只蜻蜓静静停在那里,它一准是偷听到荷花的梦了。荷花梦的清香里,咯咯咯的,是荷花仙子的笑声吧?看得出蜻蜓是让梦香给缠住了,压根儿动弹不得了--你瞅它那着迷的样子!你瞅它那发痴的样子!你瞅它那呆愣的样子!身子翘得高高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翅膀展得挺挺的。读完这首诗,一幅蜻蜓嬉戏荷花的图画跃然纸上!哪怕这时我们坐在办公桌前冥思苦想着老板布置的文案如何完成,哪怕周围客户电话的声音不时想起,也不妨小憩一下,读下这首诗,让自己静静处于这幅图画中,倾听荷花仙子的笑声,吮吸着清甜的荷花香气,和她一起做梦,这种清静这种自然,比起巨资直飞三亚去感受大海壮阔,有异曲同工之效吧。我们的疲惫放下,纷繁的大脑得到放松,所有之前不能想起的文案设想是不是此刻会有灵感了?那是因为负面情绪已经放下,才能直面内心平静,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思路。
《鱼儿睡在哪里:童诗走进大自然》读后感(四):沉浸在童诗里的孩子,有想象的快乐,有自由表达的快乐
周作人曾这样描述有趣的生活:人生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说明我们人的一生,要在生活的烟火气里,寻找一些让我们觉得有乐趣、能享受的快乐。
对孩子来说,童诗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他们的语言表达并不完善,但这些有意思的表达,总能让他们发现另一个有趣的世界。童诗可能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对他们想象力的滋养,面对世界的眼光,有着大有裨益的影响。
《鱼儿睡在哪里:童诗走进大自然》就是一本充满趣味的童诗书,由韦苇自写和翻译的多首童诗,给孩子打开一扇充满灵气和韵律的窗子,让他们跟着童诗走进大自然。
韦苇在1950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并在此校任教,数十年如一日地对儿童文学进行推广,包括翻译各国童诗,创作童诗等等,是一位中外文学史家、作家、译家。他的多部作品和翻译的作品被收入义务教育课本中,用童诗陪伴孩子的成长。
《鱼儿睡在哪里》是一首有意思的俄罗斯童诗,由伊·托克玛科娃创作,将孩子的同理心展现了出来。
我家2岁多的男宝就特别喜欢看水里游来游去的鱼,就让他静静看,可能能看半小时。他是不是也会在黑夜里想,鱼儿会躲在哪里呢?去哪里躲避这些黑暗呢?
这首诗完全体现了孩子们对生命的好奇,对动物的关爱。
书中的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当我读到《听梦》时,都能想象到作者韦苇有一颗孩童之心的快乐。
蜻蜓停留在未开的荷花花苞上,在偷听荷花的梦,多美妙的形容啊~荷花那么美,那么香,荷花的梦一定是清香的,连带着我和阅读的孩子,都仿佛能闻到荷花清泠的味道了。
原来到处都是美景,到处都是童诗,到处都是童趣。
每首诗都像嘴巴里蹦出的美妙音符,读起来畅快淋漓。
而随诗配的画,更是充满情趣。就像孩子的涂鸦,但又将孩子的想象力画了出来。流星会从天空落下,落在五颜六色的海面上;红彤彤的柿子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就像一盏盏灯笼……
韦苇就说过:古今中外,从山川湖海、风花雪月、鸟兽虫鱼、林卉草树,即从大自然母亲、大地母亲怀抱里感受得来的种种好诗流传得比较广泛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书里的诗抬头是诗意,低头是美景。
被童诗滋养大的孩子,怎能不热爱这个世界,热爱我们的大自然?
童诗,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审美的存在,对他们的表达能力的提高会很有帮助。童诗,赋予儿童更多童真,更多温暖,更多诗意。
《鱼儿睡在哪里:童诗走进大自然》读后感(五):为孩子写诗,让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首关于大自然的诗
诗歌就像一粒种子,洒进每个儿童的心中,成长为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参天大树。 诗歌是讲究韵律、和谐和美感的,孩子读诗可以很好锻炼语感,掌握表达的重点,锻炼说话的逻辑、提升观察和思考、提高审美能力。
今天,青颜带你读《鱼儿睡在哪里》。这是一本诗歌绘本,由韦苇先生编制而成。这本诗歌绘本收录了51首他的原创诗歌,29首国外经典的诗歌。 其中,一些作品还被选进中国小学语文课本。可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童趣、韵律、权威的诗歌绘本。 《鱼儿睡在哪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创作篇。
映入眼帘的是诗歌《春》。 草芽儿, 细细的,尖尖的, 它是从泥土里钻出来的一个春。 蝌蚪儿, 黑黑的,扭扭的, 它是从池塘里游过来的一个春。 燕子儿, 轻轻的,闪闪的, 它是从屋檐下飞出来的一个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作为整个绘本的开篇,也是颇具深意。 通过草芽儿、蝌蚪儿、燕子儿三个事物,采用“钻出来、游过来、飞出来”三个动词,形象生动描绘出春天的到来。 那些“细细的,尖尖的,黑黑的,扭扭的,轻轻的,闪闪的”来描述草芽儿、蝌蚪儿、燕子儿的姿态,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诗是最短的故事,也是最具有画面感的故事,简单的诗歌,蕴藏着世间万物对春的期盼与喜爱。
此外,作者还写了仙鹤、鸟儿、白鹭、蝌蚪、青蛙、花杯、荷叶、红莓果、荷花、柿子、南瓜、蘑菇、松鼠、鸟巢、大雁、冬天、大海、海浪、母鹿、鹰、蝙蝠、蝴蝶、太阳等等。
其中,我很喜欢这首《我走进树林》。 我走进树林, 小鸟就来为我唱歌, 小溪就来为我弹琴。 歌声是绿色的, 琴声是绿色的, 种树就是种音乐, 种树就是种歌声。 种一片树, 造一个音乐厅。
诗歌是留白的,也是纯粹的。在错综复杂的世界,给我们留下了一片娴静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的宁静与清澈。 还有那一首《如果我是一只蝴蝶》,我也非常喜欢。 如果我是一只蝴蝶, 我就不在花丛里飞, 花没有蝴蝶, 一样很美丽。 如果我是一只蝴蝶, 我就飞上一根枯枝, 枯枝会很喜欢我, 去做它的一朵花儿。 如果我是一只蝴蝶, 我就飞上一块岩壁, 石头上来一朵花儿, 那才叫了不起!
在这首诗歌中,我看到了一只不走寻常路,敢于冲破世俗的枷锁,勇敢做自己的灵魂。 诗歌就像是一面镜子,在它的映射下,我们找寻到内心最深的渴望;诗歌又像是一扇窗户,推开它,我们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
在这本《鱼儿睡在哪里》的第二部分,翻译篇。 在这部分,收录了29首国外优秀的诗歌。它的开篇是《海鸥》,描绘出一只抓紧捕鱼,专心捕食,在狂涛中飞掠的海鸥。它忽略了孩子们的兴奋与喜悦,也无视孩子们的交友心切。 短短几段诗,却道出了朴素且具有哲理的内涵。每个人、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使命。享乐之心应该排在责任感之后。
此外,这本诗歌绘本还收录了德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优秀诗歌。 这本书大大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了解了国内外大自然的丰富知识,又欣赏到精美绝伦的插图。整本书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充满童真童趣,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美感,养成了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好品格。
腹中有诗气自华,读诗是最低成本的高贵。这是一本专门写给孩子的诗歌,让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首关于大自然的诗。 愿每个孩子都能读到这本诗歌,拥有一双发现爱、传播爱、表达爱的眼睛。 我是青颜,关注我,陪你读书看世界。
《鱼儿睡在哪里:童诗走进大自然》读后感(六):你猜,鱼儿睡在哪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嘿!这两句话你觉得熟悉吗?这是一首诗哦,是林焕彰老先生创作的《影子》,我们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上就已经见过它了,现在读来,依旧是有趣的!
这是一首童诗,一首好诗,“始于愉悦,终于智慧”,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读这本《鱼儿睡在哪里:童诗走进大自然》
为什么是“鱼儿睡在哪里”来引出童诗走进大自然,韦苇老师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道:这首诗是由伊·托克马科娃创作:
始于愉悦:天黑了,河边静悄悄的,有一个调皮的小孩子还没回家,看到了河中的一条小鱼,他不禁蹲了下来,看着鱼儿,又看着黑咕隆咚的天空和河水,他想着,自己是不是该回家了?又看着这条小鱼,不仅又在想,咦,小鱼儿也要回家了吧?那它的家在哪里?天黑了呀,它应该也要准备回家吃饭饭睡觉觉了吧?可是,它睡在哪里呀?突然,这个小孩儿听到了妈妈叫他的声音,他站起来了,跑到妈妈身边,妈妈,妈妈,小鱼儿晚上也要回家了吗?那它的家在哪里呀?它晚上也会睡在床上吗?
终于智慧:妈妈牵着他的小手手,假装斥责了他,为什么这么晚还不回家?他说他在想小鱼儿为什么还不回家?然后妈妈就对他说,鱼儿当然要回家呀,每一个小动物,都和我们一样是一个小生命,和你一样,是个小朋友,到了晚上都是会回家的,因为它们也都不想让妈妈担心,我们生活在大地上,所以我们的家就在大地上,小鱼儿生活在河水里,所以它的家也在河里呀!我们睡在床上,它们也会有自己的床,不过和我们的不太一样哦,它们睡在小河最底下的沙子里面。
小朋友看到了水中的鱼儿,想了解鱼儿睡在哪里?在大人看来,这也许是一个科学问题,很客观,可以调查出来;在小孩子看来,他想的也许就是小鱼儿这个朋友晚上会去哪里睡觉呀?只是他对朋友的关心,心中对生命的至情和关爱,这就是这首童诗的魅力。对于韦苇来说,这首诗,激发了他内心深处汪洋似的情和爱,激发了,他对童诗的热爱;对于小朋友来说,如果小朋友没有见过河里的鱼儿,但是读着这首诗,仿佛也会进入诗中那个小朋友的境界,也会思考,鱼儿睡在哪里?这就是“始于愉悦,终于智慧”,这也是韦苇选取“鱼儿睡在哪里”的原因吧!
在《鱼儿睡在哪里:童诗走进大自然》中,我们能看到许多的,大自然中的场景,草芽儿、蝌蚪儿、燕子儿来了,春天也就来了;小姑娘可以在林子里捡到蘑菇们;海浪哗啦哗啦,从很远的地方来;桂花落下来,就像下起了雨;雨下起来了,到处都有沙沙沙的声音……这些自然的场景,对于小朋友们来说,也许是新奇的,读读这本书中的关于这些自然现象的诗歌,小朋友们就会知道,原来,是因为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所以草芽儿、蝌蚪儿、燕子儿才会一股脑儿全来了;海浪哗啦哗啦是因为它们在向前的过程中会撞到石头;原来雨点落下来,掉到草上、大地上才会有声音……
确实,这些自然现象是可以直接将给孩子们的,但是,正如前面所言,一首诗歌,始于愉悦,终于智慧,以这样有趣又诗意的方式告诉孩子们这样的自然现象一定会更加美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鱼儿睡在哪里:童诗走进大自然》读后感(七):鱼儿睡在哪里—— 一堂在家就能学习的童诗课
鱼儿睡在哪里?
当然是睡在水里啦!
那鱼儿的床在哪儿?
在砂石上,
还是水草间,
是小贝壳上面,
还是小轮船下面?
带着这样的问题,
我们来读一读童诗,
或许在读的过程中,
你就会写了呢!
《鱼儿睡在哪里》
韦苇/著·译 查璇/绘
童诗是诗歌的一种,是以孩子的视角看待世界,并将之记录的一种歌谣。
与大人的诗歌不同,童诗是澄澈的,是童真的,是表达也是提问,是对世界的表达,也是对自己提问。
说它是歌谣,并不十分确切,有的童诗富有韵律,但童诗更多的是童心焕发的小片段,千千万万个片段连起来,就是一个童意盎然,童心烂漫的世界。
说了这么多,仍然不能说明白童诗是什么,那么我们就从《鱼儿睡在哪里》这本诗集入手,来了解什么是童诗吧。这本书由韦苇先生译著,收录了51首韦苇先生的原创诗歌,和29首国外经典的诗歌。其中,有些作品还被选进中国小学语文课本。可以说,这是一本富有童趣和权威,同时又兼具多样性的诗歌绘本。
《鱼儿睡在哪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创作篇,第二部分是翻译篇。在创作篇当中,我们可以读到仙鹤、读到白鹭、读到蝌蚪、蝴蝶,从动物到昆虫,我们读到森林、大海、山崖、乡间、树洞……柿灯、南瓜、菱角、松树,从植物到气候,我们读到雨天、晴天、春天还有秋天……有关自然的一切,在创作篇中都能读到,这也是韦苇先生编写这本书的初衷,所谓“让童诗走进大自然”,就是因为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呀!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灵动的,诗意的,接收灵性才能激发出灵性,所谓“让诗活着”,就是要珍惜、爱护大自然,也要虚心、谦卑地对待大自然。
好了,让我们开始接受大自然的教诲,来学习阅读和书写童诗吧!
第一篇 春
草芽儿,
细细的,
尖尖的,它是从泥土里钻出来的一个春。
蝌蚪儿,
黑黑的,扭扭的,
它是从池塘里游过来的一个春。
燕子儿,
轻轻的,闪闪的,
它是从屋檐下飞出来的一个春。
从细节发现春天,这不稀奇,稀奇的是,在这首诗里,春天被打碎了,它变成一个一个的,细小的春藏在各处,像一大幅拼图,我们只要凑齐了其中三两块,就可以完成一部“富春”山居图——
在这里,富是富裕的富,春天无处不在,怎能不富裕?
在这里,春是打破修辞的春,春既然无处不在,那就用小碎片的形式来表现吧!
说到这儿,您明白了吗?我们也可以让孩子找一找,找春天可以,找夏天同样也可以,找绿色可以,找花色照样也可以!
一幅幅“富春河流图”,“富秋公园图”呼之欲出,快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写一写吧。
第二篇 尾巴伞
夏天的傍晚,
松鼠妈妈去散步,
小松鼠们在妈妈身后
紧紧跟着,
一边走一边开心地笑。
忽然,哗的一阵暴风,
雨点立刻像石子
叭叭叭、叭叭叭,
打得小松鼠们
一个个又是哭又是叫。
“喂,孩子们,
我们随身带着伞呢!
尾巴翘起来,
盖住头,
把身子整个儿遮住!”
小松鼠们学着妈妈的样子,
雨过了,
毛绒绒的身子,
依旧是干爽爽的。
松鼠的尾巴,
就是松鼠随身携带的伞。
诗是短小的故事,故事要富有画面感,简短的诗歌也可以是大自然的片段,却蕴含着作者对万事万物的喜爱。外出散步的小松鼠跃然纸上,而“尾巴像雨伞”这个比喻经过“暴风雨”的事件,变得活灵活现起来。
既然小松鼠的尾巴像雨伞,那么母鸡的翅膀像什么呢?公鸡的尾巴像什么,小狗的尾巴像什么?老牛的尾巴又像什么?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艺术创作的基础是首先要有生活。快带孩子去观察世间万物吧,然后听他说一说,或许我们会收获一首好诗,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收获万事万物带给孩子的爱心和感动。
第三首诗
巢
“巢”字当中的那个“田”,
画成圆圈就是个碗状的鸟巢。
窝必定是搭在树木上,
上头那三拐就是一家子鸟。
……
有关汉字的一个小联想,扩展开来,变成一首有趣的诗。孩子正在学习汉字的阶段,对于象形字的种种,必然有很多疑问,很多遐思。
孩子的疑问带着天然的哲学意味,
“我是谁”?
“我从哪儿来”?
“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
诸如此类的问题,大人早已不做思考,可孩子是天然的哲学家呢!他们会主动思考,也会得出让人忍俊不禁的答案,在孩子的这个阶段,家长要适当加以引导,万事万物加一个为什么,你就会获得更多的答案,万事万物自己思考出一个答案,你将获得一首诗,又或者,把遐思记下来,扩展开,哪怕没有答案,它也是一个不错的诗意的“迷思”。
以上是创作部分的三首诗,抛砖引玉的同时,希望大家不要被我举的例子局限住,模仿仅仅是获得方式方法的手段之一,扩展也可以是反方向的跨越,在模仿和追随之后,我们再来聊一聊后半部分,翻译篇。
翻译篇里,收录了29首来自国外的优秀诗歌。有美国的,德国的,英国的,也有俄罗斯和摩尔多瓦的。每个国家的诗歌必然有这个国家的特色,但所有的童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必然是有趣的,和孩子心意相通的。
在这些诗歌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放低身段,尝试和孩子交流,就像我们和孩子说话时一样,我们蹲下来,注视着孩子的眼睛。
又或者,诗人们回到了当初的那个自己,诗人在用孩子的视角看待一切,诗人或许并没有真正长大,他心灵的一隅,至今仍住着一个纯洁的孩童。
松树
俄罗斯 伊·托克马科娃
松树们一心想要长到天上,
要把布满阴霾的天空打扫干净,
让它一年到头
都清清朗朗。
童诗中最常见的就是拟人,这首诗亦是如此。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松树们最想做的事,笔直向天的松树和雾霭漫天的天空映入脑海。所谓意境,就是这样来的,诗人在没有过多表露的同时,我们所读到的,是一股志气,和来自童年的一种淡淡的不能得其所愿的轻愁。
所以,快快长大吧,我的小松树们,亲爱的孩子们。
有的诗歌流露出对生命的哲思,比如《蜗牛》这首:
“有人说‘这也叫过日子吗……’
让我换一种活法。
我不会呀。”
这首诗是对生活方式的反思,不同的“哲学派别”想必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作为蜗牛,是愿意安安静静地生活,按部就班,还是挑战一下自己,挑战极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孩子亦如此。建议在给孩子读完这首诗后,先别急着下定论,诗歌没有标准答案,感悟没有,生活没有,人生更加没有。
翻译篇中还有一些睿智的犀利的小诗,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角度中都能读出不同的味道,在这里,我们不需要给孩子过多的解读,我们更多的是听他讲,他感受到的是什么。
感受是分层次的,孩子的视角和大人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没有感受到的,或许过几个月便又有变化了,所以,请大人们不要心急。诗歌是晕染,从创作角度讲如此,从阅读角度讲,亦是如此。
诗歌是美丽的,诗歌是多彩的,诗歌是无定式的,诗歌是自由的。本书的翻译篇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领略了国外的诗人们丰富的表达和内涵。在感受的同时,我们丰富的还有我们的内心,正如韦苇先生所说,他所致力于的是让童诗的多样性更丰富一些,“做一些愿景性的投石问路”,而我在这里,所做的尝试和韦苇先生一样,想让更多的家长,更多的孩子“进入”到每一首诗,读懂诗的意趣的同时,是为读懂我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