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的“窑洞大学” 赵耀宏 叶梦娇 2021年12月12日08:25 | 来 ...

发布者:晒太阳的牙刷 2021-12-13 05:16 原作者: 庆来自: 庆推荐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你觉着谁也管不住你,是不是?如果你觉着我这个老头说话语气咋有点冲,在下跟你说啊,

我才不能够哪。我也只能够算个喇叭而已,传声筒呀。

传那个的声音敢这么生硬?说出来可别吓着了,是咱们党中央的习总书记、国家主席、

军委主席。

在给高级干部讲话中讲过,大概有13种贪官的把戏!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好猎手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光是省部军级的贪官就已抓出1000多名呀!再不收手再不收敛那就不行啊!

告诉做官和经商是两股道。当官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不会让人民吃亏,人民就拥护你。反之

惹不过你就会恨你。 经商你就按国家规定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做你的生意好了,没人找你的事。

你要是囤积居奇、投机倒把、买空卖空、偷税漏税、用行贿围猎革命干部等资本主义那一套来对付国家

而做出不法行为,那就是在犯罪!

给人民说话权力、监督权力、生活福利,人民打心眼里感激呀!

2021-10-24 6:29

延安时期的“窑洞大学”

赵耀宏 叶梦娇

2021年12月12日08:25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延安时期的“窑洞大学”

【人才故事】

1939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强调:“我们历来最缺少的干部是妇女干部,妇女运动经验亦没有总结,这个缺点必须补救。”专门培养党的妇女干部的中国女子大学随即开始筹办,数百民工日夜施工,在山坡上建造起新窑洞。当年7月,中国女子大学举行开学典礼。

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延河两岸坐落着多所学校,当地群众称它们为“窑洞大学”,其中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延安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中国女子大学等30多所院校。

2021-12-12 23:58

延安13年,中共中央把延安打造成造就革命人才的大熔炉,使延安不仅成为革命圣地,更成为人才圣地,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为我们党创造辉煌、成就伟业奠定强大人才基石。

“身居窑洞里,心怀全中国”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抗大的校训。

《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的歌词作者公木回忆在抗大工作时的情景:有一个连队的墙报上出了这样一首顺口溜:坐地听报告,站起来唱歌……身居窑洞里,心怀全中国;翘首登荒山,放眼看世界。我们多亮堂,我们多快乐!

作为延安时期我党创办的一所培养军政干部的专门学校,抗大前身是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会议上明确提出,为承担抗日战争的新任务,“必须大数量地培养干部”。1936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陕北延长县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要“办一所红军大学来培养大批干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会议决定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为基础,在瓦窑堡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瓦窑堡米粮山上一座旧庙前举行了开学典礼。1937年1月红大迁到延安,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前后办了8期,另有分布在大江南北的12所分校,在近10年间培养了军政干部20万余人,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对我军的成长和发展,都起到重大作用。

“给你们两件礼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才的成长需要把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但同时也需要在艰苦环境和复杂斗争中去磨练。陕北公学就是延安时期党创办的一所“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人才”的学校。1938年,毛泽东同志曾亲笔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艰苦的环境是造就革命人才的最好课堂。曾在陕北公学学习的陈辛火回忆:没有课堂,就在窑洞前的坪地上、在树荫下的空地上上课。就是在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的第二天,我们也照常到一个山坡上坚持上课。没有桌子、凳子,就席地而坐,膝盖就是活动桌子。纸张困难,就用淡蓝色的马兰草造的纸写字,有时还用桦树皮写诗。大家为革命如饥似渴地学习,常常围着豆粒大的灯光读到深夜。

当年,党仅在延安及周围地区就创办了30多所干部院校。“延安处处有学校、延安遍地有歌声”就是党大规模造就革命人才历史画卷的生动写照。曾任抗大、延安大学、延安民族学院教员的著名法学家、社会活动家王仲方,从1937年至1945年在延安生活工作了8年时间,他回忆说:党的一大批干部正是在延安经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各种文化知识,提高了理论素养,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走出小鲁艺,走向大鲁艺”

“在延安到处都是革命的歌声,不是《延安颂》《太行山上》,就是《抗大校歌》,歌声震动了整个延安的山谷。”1938年到延安,先后在抗大、女子大学学习,后到鲁艺工作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于蓝这样回忆道。

1942年5月30日,毛泽东到鲁艺视察时号召学员们“走出小鲁艺,走向大鲁艺”。在创作实践中培养文艺人才,依靠文艺作品作用于现实,这是鲁艺精神的精髓。鲁艺在延安成立之初,就坚持课堂教学与实际革命工作挂钩,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二者并行并重。

1939年,中共中央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延安的学校向外分流发展。先是抗大挺进山西、河北办学,接着陕北公学、鲁艺部分单位、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四校联合,在河北成立了华北联合大学,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

抗战胜利后,自然科学院迁离延安,辗转华北,1949年迁入北京,后演变为北京理工大学。离开延安的教育队伍,有的在东北办起教育,有的来到了华北。后来新中国许多高校都和延安时期的“窑洞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如中国农业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国防大学等。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延安时期培养革命人才的实践启示我们: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只有不断开创党的人才工作新局面,才能更加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作者:赵耀宏、叶梦娇,分别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院长、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2021-12-13 0:03

推荐阅读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作者 东方春晓​ 无论快乐或不开心的日子,时间都如流沙,在指缝间“哗啦”流失。当暮春的秀手,叩开夏日的门楣,亦将逝去的五月,演绎相逢或告别的剧情,浅浅喜,淡淡愁。

    07-03

  • 缘分的秘密 !(美文)

    缘分的秘密 !(美文)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悲欢。缘分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有的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

    07-03

  • 精选每日晨读,美文100篇‼️
  •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奇妙的缘分。我们或许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与某个人擦肩而过,然后彼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但有时候,这些相遇却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

    05-16

  •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靡靡之香,穿过弄堂,绕过亭长,在城中漫溢......车窗,划过玲珑紫粉,偶有留白,丰富了五月的层次。是丁香,结成花海,分列长街,随风涟漪。浅夏,登场。取之不尽的暖意。

    05-15

  •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美文)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美文)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幸福,幸福的最高境界是清欢。 千百年来,一代代人绵延不断,奔波不停,都是为了美好生活,为了得到幸福。 幸福是人们的理想目标,是人类的最高追求。 一

    05-01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