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特雷诗选》是一本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著作,88出版的2021-8-1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梅斯特雷诗选》读后感(一):梅斯特雷:一位罕见的、难以归类的诗人
1.关于诗歌
你会写诗吗?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也曾写过诗歌,还在一些新闻媒体刊发了,有一段时间,我热衷写诗到痴迷的程度。可是现在再看看自己所写的诗歌,平淡无奇,这些诗歌除了一些编辑还觉得可以,给与一些鼓励,家人、朋友点赞之外,再没有哪位诗界大咖给予点评,可见其影响力多弱。也不是我多虚荣,非得让诗界前辈或鼓励或批评,主要也是因为喜爱,所以才格外想得到一些指点。
现在的我别说写诗歌了,似乎读诗都少得可怜。为何呢?因为现在很多诗歌我是读不懂的。用诗词批评家的观点就是:词句破烂鄙陋,文法颠倒紊乱,心灵枯槁破碎,心智错乱芜杂,莫名其妙,不可捉摸。
我最初喜欢席慕蓉的诗歌:“我好像答应过你,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你说那坡上种满了新茶,还有细密的相思树。”也喜欢汪国真的诗歌:“假如你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读他们的诗歌有一种共情。当然除了他们,我还喜欢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喜欢徐志摩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还想说的是,与现代诗歌比,我更喜欢中国古诗词,现在能背诵得太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至于外国诗人,我读过泰戈尔的《飞鸟集》,雪莱的《雪莱诗集》,但是说实话,由于文学素养不够,再加上都是翻译过来的文字,或许与作者纯诗境的语言还是有些差距的,这也是我很少读外国诗人作品的原因。
2.关于作者及译者
今天与大家分享西班牙诗人胡安·卡洛斯·梅斯特雷作品《梅斯特雷诗选》。诗歌评论家莱昂诺拉·乔莉叶说:“在当今西班牙文学创作的大背景下,梅斯特雷代表着一个孤独而鲜有的声音,对抗现存的所有规则、所有风格范式,创造着规避惯常修辞形式的作品,彻彻底底地独树一帜而具变革意义。毋庸置疑,在过去的十年中,他已成为同时代诗人中很有影响力者之一。” 我知道这是对梅斯特雷的褒奖之词,我也知道写诗要写出自己的风格,要有创新,但是,如果太个性化,甚至规避修辞形式,那他的诗歌一定会引起争议的,这也是我选这部诗集来看的主要原因。
梅斯特雷是西班牙著名诗人和视觉艺术家,1957年生于西班牙莱昂,1982年开始出版诗集、随笔集,如《别尔索秋谷对歌》《诗歌失宠》《济慈墓》。2009年诗集《红房子》获得西班牙国家诗歌奖,2012年诗集《面包师的自行车》获西班牙评论奖。近期出版的诗集有《幸福的自然史》《工人阶级的博物馆》。除了写诗,梅斯特雷还创作版画和油画,在绘画界也小有名气,曾在世界各国多家画廊举办版画和油画展,获得过数项国际版画奖。既能写诗,又能绘画,而且还都获得赞赏,足以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
介绍外国诗人的作品,自然还得介绍一下译者,因为译者非常重要。这本书的译者有两位,一位是施洋,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葡语系助理教授,译有富恩特斯《戴面具的日子》,艾拉《艾拉医生的神奇疗法》《鬼魂的盛宴》,博尔赫斯《美国文学入门》,罗多《爱丽儿》,马索尔《亚哈与白鲸》,以及胡安·赫尔曼、何塞·帕切科、尼卡诺尔·帕拉等多位西语重要诗人的作品,并在《诗刊》《当代国际诗坛》上发表,实力不俗。
另一位是李瑾,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现任教于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曾翻译、发表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著作《火的记忆III》、巴勃罗·洛佩斯·卡瓦略诗选和莱奥诺拉·乔里耶评论等,也有建树。
3.关于诗集
梅斯特雷说:“诗歌大概是一种自觉意识,关乎我们无论如何也觉察不到的某种事物;或者也可以说,诗歌是一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方式,应对变化无常的气候,抵御各个时期的匮乏,把记忆的延续变成词语的一份伦理性的遗嘱,道德上的平衡,介乎所有被噤声者的理据和未出生者的未来之间。”
《梅斯特雷诗选》是诗人从所有出版的诗集中精选的自选集,既然是自选一定得选自己中意的作品,毕竟是首次在中国发行。编辑说:“作为这时代的游吟诗人,他俯拾便有乐器,打开喉咙都是歌,真与美以他的诗和音乐重获新生。”我觉得要介绍一位诗人,一定得从读他的诗作开始。
这里分享一首梅斯特雷的诗作《我所知的自己》,由于诗歌太长,我只是截取了片段,希望读者从这个片段中也能感受到作者的诗境与诗意。当然,一首作品很单薄,并不能展现作者的全部才华,大家如果喜欢,还可以多看看作者的其他作品。“我出生在这里,挨着夏天高高的紫丁香,和非洲芙蓉绿色的花梗。我生在枯萎的玫瑰丛,和一片梦中花园凋落的枝叶。夜莺歌唱。露珠在清晨用水晶刀剖开的透明杨林,如同落在坟茔上的一叶。我出生就踩过这块石头,被它的光洒溅,像一个为音乐而生的人雕琢木头石头,听它们在刻刀下吱嘎说话,也不提问。我生就心硬,却错了,但你们给了我春天般温软的手,吹来四季,让死树新绿的那位,检视过这根烧不起来的树杈,我的日子,无差别地像在光里消耗的,以及被爱放逐的,像那个谁,进家门看见海,享受幸福,永远跟海留在了一起。”
我想译者已经尽量还原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的思想,让我们读起来不那么生硬,甚至讳莫高深。在这里我还要澄清一个事实,这首诗歌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是我为了方便加上了标点符号,我知道,标点符号加得不正确,同样影响读诗的效果,所以,还请多多谅解。
4.读后一些感悟
这部诗选中很多诗歌都带有一种突破,诗评人说作者是一位罕见的、难以归类的诗人,我觉得有创新,有改变不是坏事,中国的古诗词很优美,但是中国当代很多诗作也是一种旗帜,时代不同了,我们需要更多不一样的作品。
好的诗歌不仅可以影响本国人,对其它国度的人一样会受到启迪,有人说梅斯特雷是承诺派诗人,太阳派诗人,他的才思光芒万丈,同时亦深奥和具有揭示性的黑暗。对于这些头衔我觉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诗歌确确实实能够打动到读者,被读者认可。
梅斯特雷善用讽刺,性格激烈,同时又是活动家,是有爱的人,他善用诗歌行使言语不屈的权利。希望有更多的诗人都能创作出有现实意义的诗作,而不是只顾风花雪月,为赋新词强说愁。
诗人也是有傲骨的,东晋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文天祥宁死不从元,钢刀架在身上也还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好诗,写好文,做好人,吾辈当自强。
《梅斯特雷诗选》读后感(二):《梅斯特雷诗选》:我不愿活在随波逐流的群声中
艺术仿佛是互通的。一个画家,放下笔、张开嘴,他就成了音乐人;当他闭上嘴,重新拿起笔,他又成了一位诗人。
艺术家又总是孤独的。他不以找到任何一处接纳他的群体作为归宿,反将独自开辟出的一隅当作乐园。
他的笔就是他进攻的武器,他的文字就是他护体的铠甲。
来自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梅斯特雷就是这样一位孤独勇毅的诗人。他的诗作多次获得大奖,这使他成为同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以他拜访伟大诗人济慈的墓地作为转折点,被分成了态度鲜明的两部分——
拜访济慈墓地之前,他主要围绕着“厄运引起的忧伤”进行创作,颇有点吟唱命运不公那种悲愤的感觉。
结束墓地拜访之后,他的诗里开始饱含力量,锋利的诗歌开始向现实的残酷直直刺去。
《梅斯特雷诗选》一书选取了梅斯特雷诗歌创作中的126篇,按不同时期划分成了七个主题:最初的念头(约1974),萨福来访(1983),别尔索河谷的秋日对歌(1985),诗歌失宠(1992),济慈墓(1999),红房子(2008),面包师的自行车(2012)。
这些主题虽以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但编排者却有意筛选出思想能够遥相呼应的作品。
诗选将每一篇诗歌当作一缕彩色丝线,让所有的诗歌(丝线)编织在一起,就成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感突出的宏大作品。这幅作品上,多的是渐变的色彩。
奥斯威辛是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不可多见的集中性悲剧,就像曾经被血染红的南京。梅斯特雷在历史废墟的残垣断壁中挖出只言片语,轻轻化为一句:
在面对诗歌日渐凋敝、人类的痛苦无从发泄时,梅斯特雷写下《诗歌失宠》,留下一句:
那是刚拿起武器的诗人对潜在危险的辨识不清,是温热的身体对抗现实谜团时的举棋不定。
后来,济慈的遗思惊醒了沉睡的灵魂。可见的肉体化为无畏的身躯,梅斯特雷的诗与他这个人合二为一。
他如同看清命运嘲弄的诗人,不再妥协于微弱的希望。他大刀阔斧,在满是疮痍的大地上开辟出一条踏实的道路。
他在济慈的墓前留下一句:
从这一刻开始,活在梅斯特雷内心的野性全面苏醒,他笔下的文字有了第二个灵魂。
梅斯特雷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在自由中尽情探索思想能够延展的形态。
不讲究韵律,不在乎音节,梅斯特雷的诗要的是最不遮掩的告白,像那写实的画作,不给缺憾添加任何虚假的光彩。
这和他那句“我与不现实的东西达成了一致,我是现实的唯一影子”不谋而合。
解读一段历史,除了历史记录,诗歌是最自由的表达形式。
从一个诗人完整的思想进程中看历史的变化发展,宛如在一汪清泉中望一轮皎白的月亮——触碰不到真实,却能看清所有真相。
读梅斯特雷,就是在读西语世界里一种自由而强烈的呐喊。
梅斯特雷诗选
8.5
2021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梅斯特雷诗选》读后感(三):《梅斯特雷诗选》:诗歌失宠
天气很好,太阳很暖,我在大风中读诗。
这本书是《梅斯特雷诗选》,我很喜欢莱昂诺拉·乔莉叶最后为此书所作的跋里的一句话—“梅斯特雷的诗歌贯穿着犹太人的精神,挺身而出,站在他所经历的那个世纪的废墟上,为缺衣少食的人、虚弱的人、不满的人而发声。”
梅斯特雷的家
我去查了这位诗人的资料,他是诗人的同时,还是位画家,他的房屋陈列真的绚丽又热烈,搭配也多彩而不俗,就像他的诗歌一样,富有一种隐秘的激情,他一边穿越人类的荒漠,一边英勇地嘲讽,他太酷了。
我们无法用一个或者几个固有的名词定义他,“华美的辞藻为你而消亡”,他肯为任何不平发声,他向我们展现了一位诗人的面貌,而诗歌,不应是束之高阁的展览品,诗歌,应是现实向的——发出怒吼般地抗争。
——诗歌失宠的年代
《诗歌失宠》是我在这本诗集中最爱的一首诗之一“诗歌失去了宠爱/正午的蓝色蝾螈在死亡的太阳下两眼脱轨/爬进它祭祀瓶罐的废墟”
总有人高喊着诗歌已死,我不相信,诗歌怎么会消亡呢,对啊,或许诗歌只是失宠罢了。
我想到我很喜爱的一位女诗人辛波斯卡的诗—“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写诗或许是件荒谬的事情,那不写诗就不荒谬了吗?诗歌永远存在,带着属于它的使命。
“我们还年轻,却在智慧的笼前忍受沉默。”
——不应流俗的浪漫主义
《大唐酒家》
“我在大广场的中餐馆爱上你/那天,金色的龙下面,你是世上有过的一切王朝”
这首诗真的美到窒息——当我爱上你的时候,你是一切,而一切事物,都可以化身爱的意象,当爱意不在,我回想起你时,我的内心依旧是温柔的。
你是甜美的“春天的嫩芽”。
这是属于浪漫主义者的浪漫。
(插播一点有意思的小事,我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妈妈就在旁边,读完之后,她说“嚯,餐巾纸都能写进去啊”,她觉得很有趣,我也觉得很有趣)
——要是没有诗人
《要是没有诗人,资产阶级会是什么样》
类似这样“直球”的诗有很多首,我挑了这一首,因为它可能最“直球”。
“他们讲话滔滔不绝,用光了他们专属医生的收据簿”
这首诗的嘲讽意味太浓了,从这首就能清晰的明白为什么说梅斯特雷的诗里有着先锋派的影子,他用想象来对抗权力,在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至上的时代,他依然无所畏惧。
这个很有仪式感且很方便的小布条,在这些年出的书里真的好少见了
——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济慈墓》是这本诗集里的一首长诗。济慈是一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短暂的一生都在追求永恒的爱与自由。
而这首诗,占了足足84页的篇幅,需要花些心思才能读进去,梅斯特雷拥抱着济慈之墓,从各个阶层剖析了一个腐朽而没落的城市,他期待着人文主义的复兴,最后他说——
“再见,罗马,再见,神秘莫测的痛苦光芒”
——“加入这场反抗吧,你已在世界被重塑时浪费了梦想”
这位诗人太优秀了,我从刚刚翻开时的不解与困惑,一步步到惊叹,直到最后的震撼,这本诗集所涵盖的内容之广,意义之深远,让我折服。
梅斯特雷绝不是一位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诗人,他值得诗歌爱好者们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品味与研究。
——写在最后,关于诗歌。
有些诗一定要大声的读出来,因为是“诗歌”,我一直很钦慕吟游诗人,他们边走边写边唱。而大多数的诗,虽然我们已经渐渐遗失了唱出来的能力,但我们依旧可以大声念出来。
是一种仪式感,也是更有助于理解。
而梅斯特雷的诗尤为适合这种仪式感。
所以我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到小区里读诗,可惜起了大风,于是我在大风中读诗。
我很喜欢的一位国内女诗人文珍在一首诗里说“春天,有很多日子适合写诗,比如阴天,比如大风。”
可能就是我在读诗时的感觉,万物都很适合,即使是大风,但还有蓝天与太阳。
诗歌怎么会失宠呢,在爱诗的人心里,诗歌永远至上。
《梅斯特雷诗选》读后感(四):《梅斯特雷诗选》:那种富有金属力量感的现代诗歌的重构
每一个写作者都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是与众不同的,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酷爽的。这里,尤为表现得十分突出的,那就要数诗人了,毕竟诗人是最敏感,最有灵性的写作者,也具有最有创造出自己一片天的作品的能力。
最近,拜读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荷马奖章桂冠诗人译丛《梅斯特雷诗选》就是这样一个走出自己诗歌风格的出色诗人,读他的诗歌,你可以发现原来诗歌不只是到语言为止,还包含了世界万物,包括了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思维,一种对世界的一种同情和各种情愫的抒发。正如梅斯特雷诗人自己所言:在诗人看来,同情的语言是诗歌觉醒的第一项行为。
在时下充斥着各种自媒体的时代,网络语言的无营养,以及大众思维的空洞无力,以及诗人自身的自卑敏感的困窘环境之下,有这么一位诗人,是有着那种富有金属力量感的现代诗歌的重构,将诗歌语言不断发展,意图让诗人继续担任语言之神,普度众生,让诗人不要隐退。是为这种先锋派的诗歌的最大价值所在。可以这么说,他是想将现代诗歌的重构,创作与众不同的诗歌的一名孤勇者。
说了这么多,梅斯特雷是何许人物?他是西班牙著名的五零后诗人和视觉艺术家。代表作就有《别尔索秋谷对歌》(1985年阿多尼斯诗歌奖)、《诗歌失宠》(1992年海梅·希尔·德别德马诗歌奖)、《济慈墓》(1999年哈恩诗歌奖)。2009年诗集《红房子》获得西班牙国家诗歌奖等等。他更是于2018年获颁欧洲诗歌暨文艺荷马奖章。而这部《梅斯特雷诗选》就是结集了以上他的名作,让这样优美富有力量的诗歌之花,让生活在黄色太阳底下,黄色土地上的黄色肌肤的中国人们可以吸取这种重构的现代诗养分,启迪未来。
此诗集是以2018荷马奖章受奖答词作为开端,这也方面对这位陌生的诗人做了一定的了解,容易与诗歌内容阅读。那么诗人写诗的先锋和创新的意图就是认为诗歌,是一种没有口的诉说,对永恒真理的寻而不遇,这说明诗歌的不确定性,但诗人也不是悲观者主义人,恰恰相反,诗人以其自己的力量仿佛可以将这头诗歌的奇珍异兽活活地逮住了,无讲述关于他反抗战争,反抗民族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拥护诗歌之上,崇尚自然的美好,以及对人世间报以善意的同情地写诗的。这就体现他在一直在实验着让诗歌觉醒的行动中。
此诗集收录的的一首诗歌,就是让掷地有声,代表了他那强大的富有金属力量感的现代诗歌的重构。一句“父亲,你离开了我,但我从来了没有离开你”就有力地控诉了反战的思维。而在《孤挺花赞》中,诗云“......颤出果敢和钢,打开伤口,浮游在快意之上,但你的赤裸在门廊出现,请留下一些念头,和蒸汽式面粉”这里笔者读到的是一种求生的生存意识,意象“蒸汽式面粉”就是食物,象征可以在动荡的社会里活下去的物质基础。
另外,此诗集也收录了诗人梅斯特雷敬仰和歌颂同行诗人的赞美之诗,如《给聂鲁达(带葡萄)的歌》诗歌中,最后诗云“亚马孙在文字里暗暗响亮生长,词语成为了美洲丛林里的蛐蛐声,统治的动词从来没有握紧长矛,副词站着小逗号四下惊醒,名词充当步兵”就生动形象了写出了对聂鲁达的赞美,也突出诗人那种诗歌那种本真美的追求。这里也事实上表明了诗歌与政治的态度是怎样的。此外,在《萨福来访》中写出了诗人对古希腊著名的女抒情诗人萨福的欣赏之情。
而在别尔索河谷的秋日对歌部分,诗歌《思念是一只夜里点燃絮语的鸟》就体现了诗人将人和自然融合创作的诗歌风格,一句“柱廊柔美的弧线下,女孩子们有如芬芳的青藤,梦想着男青年蜜色的身躯”就是很好的将人与自然的形态美都彰显了出来了,而在一句“秋多美,想法里有下河洗澡的孩子同样的笑”这不让笔者想起了云南的歌手阿肆的那些歌曲中某些唱词。都是体现了一种崇尚自然美的诗歌重构写法。
之后在诗歌失宠部分,其中的《赞词语》中,就说出了诗歌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犹如金属的硬朗的气质,如诗云“像鸟儿在投石器前目光凝滞,词和词影越过死亡的揭示,等着自己的勾留”这里虽然是有诗歌危险的处境,但如诗人的诗歌作品一样,会好好并且茁壮存活下来的。因为这样的诗歌失宠之下了还写了人类同情性强的《写于奥斯威辛》,另外在《夏夜》你也抒发了诗人和诗人有着如同吉卜赛人的热情与疯狂,和流浪追去个性的魅力。如诗云“像贫民区的一条孤独的狗,吉卜赛人推着装满黑色蜂巢和香膏星星的手推车”,而这里诗歌的力量还是暗喻了一种诗人对资产阶级的贫富差异的真实揭露。
倘若说,诗人在写亲情中,写的最为刻骨铭心十分悲痛的诗歌,当数了《父亲的家》,原来父亲的家是坟墓,而在诗人面对父亲坟墓的心境是这样的呢?一句“有过回忆,在白的无上”就说明了阴阳两隔的人,对应已故父亲的是一种虚无了,这种虚无是白色的,是悲伤的。而父亲生前爱喝的茶叶,“对我自己的意志开始不可解”。最后一句十分触动人心“风,黑暗的香气,我住在那香的记忆力。”所谓爱在记忆中找你,这对于诗人而言,就是表露了对父亲的无限追思和悲痛。
另外这部诗歌集也收录了诗人的长诗《济慈墓》诗人做了一次首尾呼应的写法,首先诗人以济慈的诗句“大地的诗歌永不消亡”作为题记,诗人也就在诗歌的最后,写到“再见,钢琴师的黑星,再见,大地的仓促”“卧室空着,死去的肉旁,徒有天鹅的假设”就说明了诗人对济慈英年早逝事实报以惋惜和痛心。
红房子部分,其中引人关注的是那首《有狗的一页》面对被纳粹人辱骂自己是犹太狗的诗人,回应是也是有金属一般的有力量感的,如“狗这个字和朋友这个词同样忠诚,和星星这个词同样灭你,和锤子这个词同样必不可少”这就体现了反抗的铮铮铁骨的精神,也泄露纳粹那种不忠诚虚伪奸诈的残忍的本性。
而在爱情诗歌中,一首《大唐酒家》就是诗人一种优美的情诗写作,与对象相遇的地方是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大唐酒家,诗人赞美对象是三角洲的壮丽,瀑布的神奇美,餐巾纸的文雅。而表达诗人的倾慕之情,就是通过猫“云在屋顶下喵喵叫着”请注意这样的词语搭配,是没有错的,这是作者一贯用的通感写法,就是一种崭新的诗歌手法。但这样爱情还是无疾而终,诗人还安慰地设置了一个借口看似让这悲剧爱情多了一份自在和潇洒,但即使悲剧,诗人也还是赞美对象有加的,将对象比喻称冰淇淋球,并结合中国文化,用竹筷子轻抚对象,并美云“春天的嫩芽”多好的多盎然的想象力啊。
此外在《天使广场》,就写出了社会百态,说明诗人同情低层的一种生存自娱自乐状态,这也不由得让笔者想起了在人民广场吃炸鸡的云南歌手阿肆唱着《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的自在,是有相同点的。而在《西西弗斯历》就用最简单的诗词,结合月份,说出了人生的爱情虽然徒劳无功的循环但实质都是一种如西西弗斯不屈不饶地地追求真爱的态度,不管是男女之爱,还是女女之爱,还是男男之爱,都是孕育了西西弗斯不屈不饶去爱的人物的诞生。
而在《圈套电报》就用“空格”一词,代替了传统诗歌要空格的形式,是颇为有反智的创新形式的诗歌书写。也表明了诗人不是追逐名利的大诗人,并表明做一个对公民有用的好人的人生态度。而在《稻草人》这体现了诗歌的建筑美,只不过这个建筑是建筑成一个稻草人,就是十分结合内容是很有形象和自然乡村美的 ,而在《第十二首诗》其实是一首十二首诗,诗人在于读者闹着玩捉迷藏,这也是一种写诗的新乐趣吧。
梅斯特雷是这时代的游吟诗人,他俯拾便有乐器,打开喉咙都是歌,真与美以他的诗和音乐重获形式新生。他秉着诗歌创造性的原则,在风格形式上,有意识地规避惯常的修辞套路,彻彻底底地独树一帜而具变革意义。从风景般规整到经卷的笃定,再到散文诗直至生僻动词的肆意叠加,他越来越追逐教堂钟声般的真与美,轻快如风,欢乐如游戏,戴面具,让嘲讽的魔鬼附体,任荒诞的磁场逼近,终达至想象力的本质。如此让人感觉到全新的语言之美的诗歌,是让人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