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传》读后感精选

发布者:海曲人 2021-12-7 05:14 来自: 文章吧

《希区柯克传》是一本由[英] 彼得·阿克罗伊德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4.0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区柯克传》读后感(一):Notice:此处为翻译吐槽处

上周接到后浪出版社编辑老师发来的“硬照”,2018年翻译完成的《希区柯克传》终于出版啦。

我2012年出国念本科,当时非常“叛逆”地选择了电影研究,其实本以为是拍电影的,但是到了才知道每天就是读书看电影写paper.

录取后的暑期大学就会分配一个导师和我们通邮件,当时我很紧张地问我需要准备些什么,教授也只回答了一句话:可以多看些希区柯克。

第一次上专业课,我记得很清楚,课名叫做MACS104 Intro to Film,第一节课,先看电影(把小城做题家惊呆了),看的第一部电影——《西北偏北》。

我上本科的美国中部小城市里餐厅很少,只有一家diner是24小时开门的,我经常大雪天的夜里跑去喝咖啡,店里一个人都没有,我一边啜着美式一边看第二天要上的readings. 店里也没什么装饰,只有一幅巨大的《西北偏北》的壁画,Cary Grant在玉米地里奔跑,后面半空中垂着那架喷气式飞机。六年后我在纽约Flatiron的寓所里经常想起这个画面。

其实对于电影研究的失望也来自于希区。四年后我来到哥大,艺术学院也是治学严谨,在座的也都好像是电影研究的未来,后来我们一个班上14个同学确实有将近一半都去念了相关的博士,且都是叫出来响当当的大学和项目。某一个下午我们在看《惊魂记》,一屋子脑子很好使的人在激烈地讨论着为什么Janet Lee最后流下了一滴眼泪,我突然有了一种out-of-body的感觉,彼时我翻译此书接近尾声,脑海里好像总有希区柯克的声音,那时他说的是——没什么为什么,好看罢了。

2018年夏天我于纽约翻译完此书,2020年是希区柯克逝世四十周年,2021年此书正式出版,我完成了对十八岁的自己的一次回望。

感谢编辑老师及校对老师的帮助,对于此书翻译别扭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希区柯克传》读后感(二):他为什么能成功?

阅读世界名人的传记,往往在字里行间,能感觉到主人公独特的人生经历,出色的学习能力、洞察某个领域的超常的思维意识,这些过人之处常常令我感叹,甚至给自己假设一个类似于这位名人的时空,幻想那个过去正在苦苦打拼的年轻主角就是我自己。

多年来,我已观赏过无数表演形式的、各个国家的电影,作为世界上艺术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电影是文学、戏剧、诗歌等种类中,不可或缺的。在这个行业中,涌现出数量甚多的导演、编剧、演员等人物,他们的出现、存在,都为电影这个在工业革命之后逐渐兴起的艺术表现形式锦上添花。近些天我正在阅读的世界著名电影导演,英国人希区柯克的传记,他非同寻常的天赋、永不磨灭的热情、永动机一般学习的动力,造就了后世无法企及的艺术与商业成就。

希区柯克从从儿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他是个孤僻的人,没有玩伴,常常自言自语,可能是来自于脏乱的生活环境影响,他对来自周围的一切威胁都感到紧张和恐惧,因此后来他对犯罪题材的小说非常感兴趣,他沉迷于研究侦破的过程和旁听法官与嫌疑人的庭审。这个过程锻炼了他从小善于观察的优势,发现一些细节能带给他成就感。他对周围环境的直观感觉,深深影响到他后来做电影导演的表现。那时他的世界观才刚刚形成,是一个充满战栗、惊悚、紧张无度的世界,他想要融入和探究,因此他喜爱旅行,乘坐公共汽车和火车,像列车时刻表一般精准,紧张地安排自己的旅行。

在教会学校的规律学习,让他理解了秩序、控制的意义。他的精神世界建立在天主教宗教仪式的基础之上,他后来统治电影帝国的控制能力,有很大程度上来自儿时精神世界的塑造。可他逐渐从孤僻中走出来,对很多新鲜事物充满了学习的渴望,比如开始编写幻想故事刊物卖给亨利公司同事、组织足球台球俱乐部、参与写剧本,不再做电线技术员,改行做广告宣传,读电影行业报纸和杂志,又依靠兼职参与电影制作,负责字幕,他进而发现字幕的转换,代表着情节和背景的转换,这意味着他发现了控制电影方式的一个细节。

机会从来都是为有准备的人而来的。他有幸代替了一位因病不能参与工作的导演,他会编写剧本、懂美术指导(字幕和宣传)、布景和服装也粗懂一些。他的初次导演就使得电影获得了成功。这跟他从小的个性和学习能力密不可分。后来被制作商派往德国参与合拍、又回国接触到了俄国电影,使他形成了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导演是电影的中心,广泛宣传和媒体评价才是电影能否大卖的保证。

这本书的作者彼得・阿可罗依德依据希区柯克晚年回忆的讲述,带读者一同回到20世纪初期的英国,在工业革命兴起之后,正在高速发展的世界工业中心,人们向往更多制作精良的电影去改善精神生活。只有那个环境之下,才能诞生像希区柯克这样影响世界电影界的泰斗级导演。读《希区柯克传》,更重要的是思考他为什么能够成功,他的天赋、努力、机遇等因素,能带给读者什么样的启发。

《希区柯克传》读后感(三):离希区柯克最近的地方

希区柯克是谁? 我想,对于很多热爱电影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只要看到这四个字就会明了。但是,对于正写下这些文字的我来说,仍然觉得应该以这个问题开始。

他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知名的导演、编剧、制片、演员、剪辑师。1899年8月13日,他出生于莱顿斯通大道517号,那里是他父亲开的一家小店铺,在经历了起伏、辉煌的一生,留下了无数让人惊叹的作品之后,终因肾衰竭,在1980年4月29日上午离开了人世。 他是当之无愧的电影艺术大师、悬念大师。代表作有《后窗》、《惊魂记》、《西北偏北》、《蝴蝶梦》等,其作品《惊魂记》在豆瓣29.4万人看过的情况下,仍有9.0分。他擅长用光影调动观众的情绪,用自己独特的镜头语言让观众众代入故事,用巧妙的叙事节奏抓住观众的目光和思绪。他作品中的恐惧从来不是来自血腥的场面,而是巧妙地在叙事中,将恐惧种在了观众的内心。

看到后浪电影学院出版了《希区柯克传》的时候,作为希区柯克的崇拜者之一,我的内心真的是惊喜极了,因为这无疑是了解希区柯克的一种极佳选择,而在这之前,我们离他最近的距离是《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而这本相当“有料”的书,已经绝版,一直希望拥有的这本书我也只是在图书馆中曾读过,深以为憾。 我起初认为,这本《希区柯克传》是一本能填补我心中遗憾的书,阅读以后,才知道自己错了,《希区柯克传》并不是“另一个版本的《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它是最接近最真实的希区柯克的路径,不是他的作品、他的表达,不是那个叫做希区柯克的导演、编剧、演员,而是作为导演、编剧、演员和他自己的那个真实的希区柯克。

并不是说这本书中没有希区柯克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从来都是希区柯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在这本《希区柯克传》以前,我们只能通过他的作品和他零星提到的只言片语去了解他,猜测他,而这本《希区柯克传》则是给希区柯克迷们的一份珍贵的“补全”。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传记、历史作家阿克罗伊德,他以希区柯克作品为引线,收集、阅读、研究了大量资料,在狄更斯、王尔德、艾略特、卓别林等英国大艺术家的源流脉络中理解希区柯克,全面展现了希区柯克的成长背景和人生道路。在这里,你会看到那个在影片中时刻将观众的情绪掌控在鼓掌之间的,喜欢让观众自己吓唬自己,沉迷在恐惧之中、在悬念之中、在意外之中的那个希区柯克所经历的恐惧、遗憾、奋斗和挑战;会了解他是如何从一名字幕员到电影制作中每一个岗位的行家里手,最终开始他的导演、编剧、演员之路;也会陪他和他的妻子从相识到共同奋斗、相互依靠。

如果,你读过《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那我相信你在这本《希区柯克传》中所获得的快乐一定会翻倍。因为二者都是沿着希区柯克作品的时间线不断向前的,而前者重在电影,后者重在日常生活,而将两者连起,你就获得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希区柯克。 比如《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中提到希区柯克儿四五岁时,他的父亲让他带上一封信去警察分局。警长看了信,把他关在单人囚室里呆了五至十分钟,然后对他说:“这就是对付顽皮小男孩的办法。”但是这件事的原因却并没有说明,而在《希区柯克传》中则给出了解答:只因为这个小男孩在一次穿越伦敦的“探险”之后回来的有点晚。 比如在《希区柯克传》中提到的一句“他经常会把自己的钱花的精光”,在《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中,希区柯克本人则详细讲述了当时电影拍摄的情况和遇到的难题,波折百出,讲述了是什么让他在尽力节省开支的情况下依然将钱花了个精光,那是希区柯克作为导演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欢乐园》。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中一句话略过、现在只留下几张夸张的剧照和几张引人注目的照片的那部“糟糕的”影片《山鹰》的背后,那个暴风骤雨的平安夜希区柯克向阿尔玛的求婚;比如那被誉为第一部真正的“希区柯克影片”的《房客》,怎样被大老板拒绝后束之高阁,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

如果,我们将希区柯克看做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带我们看到的是地表之上的部分,是近距离地欣赏那舒展的枝叶,《希区柯克传》带我们看到的就是那地表之下的部分,是他的根,是他力量的来源,是他走过的每一段路。 总之,如果你想了解希区柯克,这本书绝不该被错过!

《希区柯克传》读后感(四):别人用一生治愈自己童年,他却用自己的童年给大家讲……恐怖故事

不是谁都能以自己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但希区柯克可以。

希区柯克与象征“希区柯克精神”的图腾

提到他,尽管“恐怖片!”“《蝴蝶梦》”能让人即刻打开话匣子,但事实上,刻在他身上的标签不只这些。比如说“悬念”。我们对近年放映的国产电影《误杀》给予不低的口碑,原因在于它先把“谜底”抛给观众,但把“悬念”留给电影中的人物,人物的命运继续因为“悬念”而变得不确定性,而观众在知道“谜底”的情况下却无法帮助片中人物走出“悬念”,因此而产生紧张的情绪,片里片外,不管是谁都被“悬念”带动起来。可知道,这种表现手法,可以说是希区柯克玩剩下的——那是五六十年代时的他惯用的手法与风格。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能拍出我们今天仍啧啧称奇的电影手法,对于这样的人,他的真实面目与他的经历,包括他对电影的真实看法,难道不好奇吗?彼得·阿克罗伊德(Peter Ackroyd)曾为希区柯克写传,并于2015年出版Alfred Hitchcock,而这本《希区柯克传》正是其中译本。

彼得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出生(1899)开始说起,到1980年他逝世结束,故事性叙事与史实结合是这本书的特点,翻译成中文也用了通俗表达,读者在翻阅的时候不会觉得难以入口,甚至可以很快看完——它的趣味性和易读性能让读者短时间无法放下这本书,当然,最终还是有赖于希区柯克精彩且颇富戏剧性的一生,为这本传记提供重要的素材。

《希区柯克传》似乎再一次证明三个我们常说俗话:人因他独特的经历而成为独特的人;“三岁定八十”;“艺术源于生活”。追溯希区柯克不愿提及的童年经历,再回想他的作品中呈现的某些场景与情节,会发现他带给我们的恐怖,很大程度源于他本身对这个世界的恐惧,而这些恐惧源于他童年时的经历,这些经历变成回忆的片段后,被希区柯克用他所理解的角度融入他的作品中,再重现于公众面前。以此看,我们观看到他的恐怖作品时,很大程度与他一同感受他真实的内心。这一点,似乎在过往评论希区柯克的作品时,被忽略了。

希区柯克成功的一点或许很早就已有所铺垫。当他涉足电影行业不久,凭借他对外界的观察,他对电影,对自己要制作出来的电影,已有十分清晰的定位——没必要太执着于将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区分开来。反而宣传才是关键。他的观点是,电影不是为了大众拍的,导演只需要通过媒体和影评人两关,他的名气就有了,有了名气,他就可以随心所欲,等电影放映的时候,大众看到什么其实已经无关紧要。

这段话举一反三的话,放置今天仍十分有效。它甚至能解释,为何我们一直批评某些流水线生产的作品,但它们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它们的生产线,甚至有时所谓口碑高于电影本身。当大众批评电影和演员、导演时,这些声音甚至与票房毫无关联,票房不会因为被口水淹没而降低几分。他们(媒体与影评人)说的好,就一定是好的吗?这是一个问题。

不过,说归说,希区柯克虽然有这般洞见,但实际上他也没一开始就让自己走在一条顺风顺水的大道上。为人熟知的《房客》曾因为“看不懂”,差点被束之高阁,差点埋葬希区柯克的电影生涯。重新剪辑《房客》时,可以看作希区柯克对他人的观感作出某些妥协与让步。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电影圈作为娱乐圈的一部分,聚光灯下多少人参与多少肮脏八卦事,恰恰希区柯克并不是其中一份子。他“着迷于探听那些被隐藏的事物和那些可以被称为隐秘生活的东西……他以为每扇门后每一个人都在做污秽下流的事,除了他自己。”这是希区柯克的编剧阿瑟·劳伦茨对他的评价。妻子的评价或许更有力一些。希区柯克的《香槟》即将杀青之时,亦是他妻子阿尔玛分娩之时。当时希区柯克无法及时陪伴在侧,他在伦敦漫步很长一段时间,还在邦德街买下一只镶了蓝宝石的金手镯,打算以此弥补他缺席的过错。而在他的想象中,“他承担了这个女人的分娩之痛。”阿尔玛也认为,他与她互换了位置。

大概正因为他拥有这种感受他人感受的敏感,他能更敏锐地捕捉日常生活的意外带给人们的真实感受,这些感受显然是复杂的,而他将这些转化为自己“高于生活”的想象,然后再以幽默+惊悚的手法表现出来。这么说,观看希区柯克的电影,会给人现实与戏剧交织的双重感受。

有意思的是,这么精彩的电影,以被认为希区柯克最佳之一的《贵妇失踪记》为例,它只花了不到五周的时间,在伊斯灵顿一个狭小拥挤摄影棚里就完成了。太让投资方省心省力了吧!不仅如此,这么高效的完成,反而说明了希区柯克在进入导演状态时的完全自我的形象。他在开拍前就想好一切,哪里摆放摄影机,哪一部分的情绪应该如何,演员们一到片场,“事情都可以快速地、毫无痛苦地完成”,“他信奉严格的纪律,但他从来不强调纪律,他本人就是纪律”。非常实用主义。

希区柯克也不完全是一个片场独裁者,他也有基本不怎么给指导,甚至不怎么看取景器的时候,这说明他对现场的演员十分信任。

这本书还有一些描述希区柯克的幽默词句,比如说他“极其专业地选择向不可避免的事情低头”“他会在一些不合时宜的时候闭上眼睛养神或干脆打个瞌睡”,这与他“本人就是纪律”的形象极不相称,他身上的矛盾性也体现在他和他的电影之中,比如他“天生胆小”,但我们都知道他是“恐怖片大师”,他有眩晕症,拍出来的电影不少令人晕眩的跌下深渊的场景。彼得对此的解释是,正因为希区柯克深刻感受到这些,明白这些,他才能本能地把这些感受传达给观众,激起大众们的焦虑以及其他。

人到暮年迎来“失败”,是希区柯克人生的痕迹。《艳贼》票房惨淡,遭到媒体与影评人的批评,这事打击了希区柯克,也影响了他后来的发挥。他的才华也因好莱坞诸多限制而备受束缚。人生的不如意才能看到真实的如同孩子般的希区柯克,他柔弱的一面在妻子二次中风后暴露无遗。他本想坚持,也一直寻找适合的项目,然后自我突破。但健康问题终究要面对,这无法避免的事实也一度影响着希区柯克的心情,包括他对电影的判断。

晚年的他与意气风发之时的他已全然不同。他对这个世界再也提不起兴趣,孤独感吞噬着他,年纪病让他与妻子两人都无法清晰察觉对方的存在——希区柯克忘了阿尔玛也在房子里,阿尔玛忘了希区柯克已离她而去的事实。

推荐阅读
  • 晨读美文100篇!背下来写作就厉害了

    晨读美文100篇!背下来写作就厉害了

    晨读美文100篇!背下来写作就厉害了

    11-12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作者 东方春晓​ 无论快乐或不开心的日子,时间都如流沙,在指缝间“哗啦”流失。当暮春的秀手,叩开夏日的门楣,亦将逝去的五月,演绎相逢或告别的剧情,浅浅喜,淡淡愁。

    07-03

  • 缘分的秘密 !(美文)

    缘分的秘密 !(美文)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悲欢。缘分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有的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

    07-03

  • 精选每日晨读,美文100篇‼️
  •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奇妙的缘分。我们或许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与某个人擦肩而过,然后彼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但有时候,这些相遇却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

    05-16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