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宝宝》是一部由英格维德·西夫·弗利克执导,Kristine Kujath Thorp / 亚瑟·博宁 / Nader Khademi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忍者宝宝》影评(一):观感
期待极高的《忍者宝宝》开篇自由起来的性眼看着就要让影片朝着一个愉快的方向奔跑起来的时候,急刹车式的换道模式还是有点索然无味。作为一场个体性质的自我纠结来说,女主角其实倒也不算太纠结,不过就是生活的那些需要考虑的内容一一被翻上台面,她需要逐一现实的去考虑而已,其实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特别让内容拉垮,但是现实就是这样,不止是柴米油盐,一旦婚姻子女培养生育这些问题一一摆在眼前需要去处理的时候,其实解决问题是很辛苦也很繁琐的过程。
《忍者宝宝》影评(二):去母性光辉
增添了宝宝视角的动漫部分 不仅能够增添另一角度的见解 达成女主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而且使得影片风格明快 不那么沉闷。
故事简单 立意很贴近当代热点:面对生育问题 女性是否能自我选择——要孩子或不要孩子 无关道德捆绑。从女主不愿相信自己怀孕到拒绝生产到最终生下孩子 结局没有像喜闻乐见那般阖家欢乐——渣男瞬间变为贴心父亲 女主一如既往 不接受这个自己生出来的孩子。
影视剧魅力就在于此 将现实生活中难以取舍的难点迎刃而解。试想如果放在国内 你抛弃孩子意味着一大筐道德问题——赶鸭子上架似的成为一个母亲 往后人生止步于此。想想就可怕。
让我最为之动容的应该是女主医院里与忍者宝宝临盆前的对话:生命难而可贵 摧毁生命谁都会惋惜。可事实上 没人在意你愿不愿意当个母亲。
兴许宝宝也不会理解 还会冲你大吼 你这么差劲 为什么当初还要生下我:)
《忍者宝宝》影评(三):#电光幻影# 《忍者宝宝》,愉快的性,人类的接力棒,被纠结的责任和被质疑的自由。
#电光幻影# 《忍者宝宝》,愉快的性,人类的接力棒,被纠结的责任和被质疑的自由。
到目前为止,人类用来繁衍的最基本模式依旧是保持不变的传统生育。不是克隆,不是实验室培育,不是机械替代法的永生,不是科技合成品的世界。我们依旧传统,是因为我们的能力只足够支持传统,对大多数人来说。
期待极高的《忍者宝宝》给我撒了一点小小的失望。开篇自由起来的性眼看着就要让影片朝着一个愉快的方向奔跑起来的时候,急刹车式的换道模式还是有点索然无味。作为一场个体性质的自我纠结来说,女主角其实倒也不算太纠结,不过就是生活的那些需要考虑的内容一一被翻上台面,她需要逐一现实的去考虑而已,其实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特别让内容拉垮,但是现实就是这样,不止是柴米油盐,一旦婚姻子女培养生育这些问题一一摆在眼前需要去处理的时候,其实解决问题是很辛苦也很繁琐的过程。影片已经很努力的剔除了许多枝节上的不必要,把一个突然面临怀孕事项的女性的懵和反应,走一步看一步的思考,都很直接也很温和的表达出来了。但是有一点很大的特性,影片中的主人公的思维模式其实还是蛮西方的,看的时候感觉特别强烈,就如同那样的思维的发散,生活方式的配合上也是如此,可是这种情况对于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困难了。
影片中其实还是有一个点满触动的,就是主人公在和孩子的父亲探讨未来的生活,孩子的何去何从时,孩子的父亲提出的种种可能性,最后换了她一句很认真的话,她并不想要这个孩子。我想这个翻译理解在中文里大概是这样,但是在感情层面上更容易理解的是,还无法面对,和不想去营造这个未来呢吧。那一刻,觉得现实,有时候也是要让步的。
如果人类就回归在自己身上,自由是什么,责任又是什么呢。自由大概会过成一个滚圆的胖子,而责任会枯萎在角落里一地泪痕。
其实没有预期那么喜欢,以为自己捡了个王炸,实际比较像一颗小子弹。
作者:小佛搞特
《忍者宝宝》影评(四):MVFF 线上映后Q&A
影片剧本参考了一部graphic novel,书中的女主是16岁电影中年龄更大,原因?
不想让“年龄太小还没独立”成为她犹豫要不要孩子的原因
focus的重点在ambivalence about motherhood
聊聊女主。
unpolished character, have flaws, just like one of us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of being a woman!
导演说自己drawn to those true, Rakel is not the normal thing you see broadcast everywhere
剧组买了最便宜的olive oil每天抹在女主头发里,制造油头效果
Who is Ninjababy (this character)?
Rakel’s subconscious, so she has discussions with oneself, like talking out loud
They have so much fun creating this character, can’t decide his age, draw many different fetus, beautiful and ugly
The director never created animated character before
had some difficulty trying to find the voice has to fit the character —
children - become sad and not funny, not as wanted
end up with this teenage attitude, not nice, a little rude voice, he really wants her to say I love you but he is not saying that he wants it, just trying to get her attention, he is teenager but also a grown-up
How did she react to ninjababy, the animated character that was not on set?
Scenes was thoroughly planned in this “one woman animation show”
女主本人不仅是演员还做design(has worked as production designer, make children books) so holding a pen, being in her space is sth the actor herself loves, maybe she feels natural
the technical part - they were a small crew, just being all around her, telling her where to look
it’s very techinal, but the actor is also very “present”
耳机里会有另一个人在另一个房间里说ninjababy台词
导演希望the scenes to be emotional, don’t want just an assistant to read it
What do you want the audience to come away with? (最终结局是男人带孩子,主持人觉得比较subversive)
men also need to have a broader space in films to play out
give the men a chance, don’t push them away, they can be wonderful, we don’t need to be rigid, “there are so many ways to do this”
What’s next?
TV series first before feature films
political satire about the labor party in Norway, following a female character, based on actual happenings
《忍者宝宝》影评(五):忍者宝宝VS玩咖妈妈,生育究竟意味什么?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影吹斯汀,阅读原文:生而不养,不是罪过?这部少女怀孕题材片,也太大胆了吧!
文/motion
当少女意外怀孕,她和她的家人会如何应对
是类似那些直戳脊梁骨的残酷东亚女性电影(如李玉的《红颜》)所演绎的那样,一家人为前途与名誉尽毁而崩溃?
还是更接近好莱坞式的温情美梦(如《朱诺》),一家人喜迎新成员,欢乐待产?
但这部收获今年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奖特别荣誉,在近期释出资源的挪威电影《忍者宝宝》,却绕开了这两条主干道,走上了一条景色奇异的分叉小径,提供了一种“非常规”的少女意外怀孕叙事:
不仅家人没当回事儿,“当事人”也没有母性泛滥或精神坍塌。她不着急立“独立女性能扛住一切”的新牌坊,也没有慌乱地给孩子找爹。一句“我不会成为一名母亲”的宣言,就亮明了她的前锋态度——男人和母职身份都不能捆绑我,我的身体与人生必须由我掌握。
《忍者宝宝》从少女拉克尔意外怀孕,但她却并不想成为母亲的心路历程展开,呈现了一个相当“非主流”的少女形象与一个在日常中“失控”的怀孕故事。
“意外怀孕”四个大字之于这位少女,重点不在于“怀孕”给她带来的所谓神圣责任或毁灭打击,而在于解决“意外”本身。
首先便是这个宝宝的“忍者般”的安静降临与静默发育,搞得拉克尔发现自己已有身孕,想要流产之时,才发现宝宝已经长了六个月,只能生下来。
如此“意外”并非由于她匮乏性知识,而是她实在“野”得太不像一个能怀上孕的女人了。
在生活上,她走的是嬉皮士路线。
酗酒、嗑药、蹦迪、退学一样不差。精力也相当充沛,练合气道翻跟头也不在话下。对待性则更是自由,除了时不时来一场激烈,她也没有身为女性的“基本耐心”。具体来说,就是她嫌弃月经太麻烦,为了省事,长期服用避孕药。
因此怀孕半年不来月经她也未怀疑,只觉得自己胖了点。
可如此“折腾”、“马虎”,竟也没挡住受孕,更没阻碍这个“该死”的受精卵健康发育成一个胎儿。胎儿也相当“隐忍”,既没有让她呕吐头晕、精神萎靡,也没让她显怀成大肚腩,妨碍她的精彩性生活。
如此隐蔽的怀孕,气得本想以人流解决麻烦的拉克尔,在得知必须生下小孩后,大骂脏话,调侃宝宝为“忍者”,恼火得连他(她)的B超单都不想看。
尽管这样的开头特别像一类性喜剧或小妞电影,但故事没有导向“迷糊小妞为子寻父,最终遇真爱,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套路,而是赋予拉克尔全然的自主意识,让她在一次次略显搞笑的挫折中,呈现她的迷茫,并再次坚定自己对于生活的选择。
因此,在短暂震惊、愤怒后,拉克尔立刻平复了心情,接受了自己必然要生下孩子的命运,随即开始寻找合适的领养对象。其中就包括自己曾经的对象,以及那些领养机构里富有的中年白人夫妇。
这就是《忍者宝宝》在创作思路上的特别之处。它摒除了少女在思绪上的优柔寡断,而是让她清晰地切割“接受这个孩子的存在”与“我需要成为母亲”这两个概念,拒绝“生”和“育”的捆绑,并且为解绑利索地行动起来。
不过,拉克尔给孩子找父母,可不是为了寻父(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寻夫),而是拒绝母职本身。她没有母性爆发,并为母亲感人至深的生育叙事所感动,而是从自己的现状(不适合成为母亲)和理想出发,乐观且清醒地对抗着那些关于伟大和牺牲的成规。
当然,话是这么说,我们可以称赞拉克尔独立自主,但也可以认为她“自私狠心”,就算不“渣”,也有点冷酷。
为此,电影以超现实的动画形式,增加了“忍者宝宝”的视角,让女主与“忍者宝宝”交流起内心想法,既抓住了她一闪而过的心理变化,又形成了观点的碰撞。在夸张又奇幻的氛围里,削弱了她“弃子”行动的冒犯性,帮助我们走进女主的内心,理解她以及她的宝宝,所面临的现实。
比如在面对领养家庭时,忍者宝宝就跑出来表示自己更喜欢有钱的白人家庭,还希望自己的母亲是安吉丽娜·朱莉,因为“她经验丰富(收养了6个孩子),还不差钱”,远远胜过连“自己生活还没搞定”的拉克尔。
而拉克尔自己在选择领养家庭时,也会从多方面考察他们,比起经济能力,她更重视情感和价值上的熟悉和认同。
在宝宝和妈妈观点的交锋中,我们也能看出养育观念的差异,以及生育本身的巨大随机性(“掉落”进什么样的家庭)与深刻局限性(家庭环境在某种意义上的决定性作用)。简单地把生与育当成一件事,无论对于这位年轻的玩咖母亲,还是忍者宝宝,都不太公平。
另外,电影也无意将拉克尔塑造成一个绝对铁石心肠的女子(这样也跟那些不负责任的男性没有区别了),而是通过拉克尔对领养家庭的“挑三拣四”,以及一次险些流产的经历,表现她对骨肉的深刻情感。
当她看着动画形态的宝宝一点点消失时,那强烈的悲伤和忏悔,还是流露出了母性的本能,哪怕她算不上一位合格的“母亲”。
好在电影并没有用丧子之痛去惩罚、规训这个广义上不符合社会要求的母亲,而是让她有惊无险地诞下了一个女婴,让拉克尔在充满波折的怀孕、找领养对象的过程中,寻得了一种坚定并平和下来的力量。
她不需要过分“先锋”,视所有男性为自己的性玩具,或假定他们都是不负责任的猥琐生物;也不需要过分荣光化自己,在母亲“付出一切并无所不能”的要求里失去自我。她只需要认识自己,并尽可能借由社会、周边的力量,让孩子找到合适的归宿。
最终,电影留下了一个相对温暖的结局,让孩子的父亲承担带娃责任,拉克尔也和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未来充满希望。
当然,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看来可能近乎童话。在我们当下的社会里,少女怀孕的案例,从起因到结果两端,都可能携带着大量贫穷、愚昧、结构性不平等(从观念到体制),乃至罪恶因素。闪念之间,惨剧即生。
而在《忍者宝宝》的故事语境里,有相对开放自由的性观念与文化环境,经济稳定的中产生活,以及相对全面的社会福利体系给人物托底。她怎么造作,都有一个稳妥的社会-家庭网络保护着她。
只有这样,拉克尔的意外怀孕才不会变成事关人生,一步错了就步步溃败的致命节点,而更接近青春期里的一次成人考验,它关于爱、责任还有自我认同。
电影相对两全的结局——渣男回心转意喜当爹,拉克尔成为母亲,接纳孩子后还有自由,也表明了电影在传达先锋观念后的中和策略。
女人拥有更多自由,男人回归家庭的身份置换,既强化了独立理念的可行性,也形成了一定的反讽意味,让这一道德和策略上都相当危险的“弃子”事件,形成了一个相对圆满、更容易被接受的解决方案。
《忍者宝宝》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但它还是实现了青春片形式与女性主义表达的融合,以鲜活的人物和坦诚的故事,传达了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青春情绪与性别思索,展示了一种相对进步的女性观念。(对比同题材但诞生于2007年的《朱诺》,解绑母职的主题也算更新不少)
电影借女主之口的道出的性别不平等
解绑女性母职,在电影里作为一种架设在“真空环境”(从家庭到社会全方位担保)中的理念与行动,或许冒犯感十足(不一定有很多受众),实际操作性也不得而知。但依然可以触发更多的讨论和思考,带领我们想象女性的另一种生活状态,并提供行动的路径。而这,也算《忍者宝宝》的一件功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