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菩萨指什么?
十地,是指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大地能生长万物,故佛典中常以“地”来形容能生长功德的菩萨行。“十地”即指十个菩萨行的重要阶位。在佛典中,不同的经论,往往对十地的内容有不同的描述。
关于十地的意义,各宗因所据教义有别,往往有不同的解说,兹依法相宗教义试释华严十地如次:
(1)欢喜地:菩萨至此位舍离无始以来的异生性,初得圣性,具证人法二空理,能利益自他而生大喜,故名。
(2)离垢地:菩萨至此位圆具净戒,远离烦恼垢,故名。
(3)发光地:菩萨至此位成就胜定、大法、总持,发无边妙慧光,故名。
(4)焰慧地:菩萨至此位安住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薪,增智慧焰,故名。
(5)难胜地:菩萨至此位,能令行相互违之真俗二智互合相应,故名。
(6)现前地:菩萨至此位,住缘起智,进而引发染净无分别的最胜智现前,故名。
(7)远行地:菩萨至此位,修行进入无相行,远离世间及二乘的有相有功用,故名。
(8)不动地:菩萨至此位,无分别智相续任运,不被相、用、烦恼等所动,故名。
(9)善慧地:菩萨至此位,成就微妙四无碍辩,普遍十方,善说法门,故名。
(10)法云地:菩萨至此位,大法智云含众德水,如虚空覆隐无边二障,使无量功德充满法身,故名。
又,十地的满心,名金刚喻定。因此位的定力能破一切烦恼,犹如金刚之能摧一切物,故名金刚喻定,又称为金刚三昧或金刚心。若由此再开出一等觉位,则成四十二位。等觉为断惑的最后位,是因位的最上位,与果上的妙觉仅差一等,次生即可补前佛处而作教主,故亦云补助位。但是,《璎珞经》则称为无垢地,以虽有烦恼余习,然只如微烟,有等于无,故名无垢地。
学佛修道者,欲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从初发心,经‘十住’、‘十行’至‘十回向’,即‘三贤位’之菩萨;再从‘初地’至‘十地’,即‘十圣位’之菩萨,如是‘三贤位’及‘十圣位’,总共四十阶位,再历经等觉、妙觉,方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云何为‘十地菩萨’?依《法门名义集》开示:圣种性有十地菩萨,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地”,能生万物,树木花草依地而生,一切有情依地也才能存在。菩萨以地分阶位,是因地能生万物,因地能生诸功德,登地的菩萨就快要成佛了。
1.欢喜地:初地的菩萨,断除了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不再有执着恐怖、颠倒、梦想。不忧虑生活,不惧怕死亡,不怨人毁谤。进入初地的菩萨,等于生到诸佛如来家中了。度人为本,以布施为乐,能绍隆佛种,能弘法度生,因为分证了佛陀的法身,相应了菩提,欢喜踊跃,所以叫欢喜地。
2.离垢地:二地的菩萨,自己修行十善,也劝人勤修十善,不再误犯微细的戒律,远离垢染,获得三业清净,能够广行慈悲,饶益有情,所以叫离垢地。
3.发光地:三地的菩萨,勤求佛法,受持佛法,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动心,精修定学,得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定,不再为贪嗔愚痴暗蔽,圣格升华,像光明一样,驱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发光地。
4.焰慧地:四地的菩萨,精进修习三十七道品,除了我执、法执,见解上没有愚痴,思想上也无谬误,不生爱染,不起嗔怒,智慧的光像火焰一样炽盛,照亮了佛道,所以叫做焰慧地。
5.难胜地:五地的菩萨,不但修满了禅定,而且更证悟真实的谛理,离诸戏论,证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是极难到达的阶位,所以叫做难胜地。
6.现前地:六地的菩萨,圆满了般若智慧,经常安住在灭尽定中,不起有漏心识分别,照见缘起性空,彻悟诸法自性,可说真实的佛法已现前,所以称现前地。
7.远行地:七地的菩萨,安住在灭尽定中,出定入定,随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诸佛法,度众生而有无限方便,远大的目标,即将到达,所以叫做远行地。
8.不动地:八地的菩萨,功德任运增进,愿恼不再现行,不为名利所动和境风所诱,只有大愿度生,所以叫做不动地。
9.善慧地:九地的菩萨,无相无功用行,自证的固然无功用行,为他说法,也不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净法力,守护佛法宝藏,以纯善的智慧开示众生,所以叫做善慧地。
10.法云地:十地的菩萨,是真正的法王子,一生补处菩萨,就要圆满成佛了。有大慈悲,大神通,那福德智慧的云朵,严密护身,可以发为电光,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诸魔外,终成佛道。
十地菩萨的菩提智光,与诸佛无二无别;菩萨的菩提心宝,与诸佛一样圆满清净,这是成佛的征兆。为什么叫法云呢?因为十地是以般若波罗蜜多增胜,不但能自在说法,而且能遍法界而现神通,现身说法。从大法云而降大法雨,无处不满,普润一切,能长养一切众生善根。十地菩萨是“从愿力生大慈悲,福德智慧以为密云;现种种身,为杂色云;通明无畏,以为电光;震大雷音,说法降魔。一念一时,能于上所说微尘世界,皆悉周普,以善法雨,甘露法雨。”
菩萨从最初发心经历十地,到此完成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等着入诸佛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