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是我国传统春节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拜年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鲜花拜年、邮寄贺卡拜年、电话拜年、手机短信拜年、电子邮件拜年、喝酒拜年、集体团拜等等,通过拜年这一特殊交际方式,既表达相互间的祝贺与祝福,又有利于增进友谊和联络感情。
其实,拜年也很有讲究。选择合适的时间,是拜年的第一要素。由于平时劳碌,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拜年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礼物也应得体,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近年来已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拜年礼物还应讲究卫生,比如,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会腐烂变质;给年迈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该有益于对方强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此外还应注意节俭。比如,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恋人、同事等,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示自己的才华。拜年时,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纵然平日有所积怨,亦不应提起,至于聊侃时不谈粗俗之事,不讲无聊低级话语,就更是常识、常理了。
小时候在老家,初一早晨起床后,男同志和结婚后的女同志便成群结队地开始为本家户族的长辈们拜年,同一个姓的长辈基本上都不能落下,有的住的不成片,因此得村南村北地跑上一个早晨。拜年的人到家后,先是和老人们打招呼:“大爷、大娘,给你拜个年”。然后,排成队双膝跪地,连续磕两个头。此时的大爷、大娘的脸都笑开了花,感动地又是抓花生、又是拿果子。还有的好喝酒的人,对着酒壶喝一口大爷刚温好的老酒,用手擦擦嘴,点上烟,接着再去拜年……
今年牛年春节正好单位放假,有幸能好好地在家过上一个初一,早上起来,决定和7岁的儿子一起去给小区内几位好朋友的爸妈拜年,见面互相祝福后,和儿子一起磕头给长辈拜年,老年人心里都非常地高兴。同样,老母亲在家也早早起床,收拾干净,等待着别人来为她拜年,老人也收获着高兴。我的感觉,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磕头拜年”,更加深刻地留在了长辈们的心灵和记忆深处,虽然时代变迁,他们仍然喜欢、渴望、传承这种古老的拜年方式,这种方式,恐怕是其他任何拜年方式都无法代替的——这就是传统民俗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