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经典》是一本由[日]长冈贤明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为经典》读后感(一):谁都知道它们长销,但你可知道这是为何?
相信大家曾看过这样的现象,或是亲身经历过在日本旅行时不惧路途遥远,大量采购诸如保温杯、化妆品、手表、电饭煲,甚至是马桶盖等产品。虽说此举在一些人看来比较盲目,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些产品得到了很好的认同。
在《成为经典》这本书中,日本知名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通过采访企业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参观工厂等方式深入探究长久以来深受消费都喜爱的商品其背后的决定性因素。书中列举了味之明太子、K椅、Campus笔记本、日本爱乐交响乐团、养乐多、龙解散、电子体温计……等等27个囊括各个品类的经典长销产品,讲述它们是怎样被创造出来,这些企业如何应对社会潮流,这些产品又是如何做到经久不衰等这些关于创造、销售、流行和延续环节当中的奥秘。
到底什么是经典品牌?在长冈贤明看来,经典品牌要做到“珍惜最初的原点产品,同时按照现代的需求不断进化。”然而,在现实当中,许多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丰富产品线,以应对市场上多变的需求。真正做到一直用心地生产原点产品,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基于把产品看成一种有人格的东西的态度和行动力、有设立直营店的勇气、重视设计但又有不谈论设计的勇气、是让品牌长销的重要因素。
在书中我们可以发现,诸如味之明太子、一保堂茶铺等品牌并没有在馐设计上花费过多的心思,他们明白包装设计和店铺设计对产品的重要性,但他们更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满足客户的不同喜好。
比起我们常见的打折促销方式,从不减价促销的服装品牌——皆川明所取得的成功也足以令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设计和创造的初衷是为了造福使用者,但皆川通过创意让每一个环节的人都获得幸福感,从而实现了产品的最大价值。
其实看这些产品有一种感觉,它们花样多,但并不花哨。它们之所以能长销,靠的是稳定而可靠的品质,靠相关创造人员了解并认同公司的理念,同时将那些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到极致,并对产品不断进行改良。在那些创造的过程中往往倾注了设计者和制造者的心血和智慧,他们的产品不仅是做到了满足人员的期望,创造者本身其实也是具有一种兴奋感和期待。这或许也是这是产品能成为经典的一个关键要素。
长冈贤明在书中与我们共同探究长久以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商品,及其背后隐藏的奥秘。这些产品不仅是出于高超的技巧,更体现着企业的一种文化和对产品的一种极致的追求,也蕴含了一种在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的对客户的情感。
我们并非追求一种崇洋媚外的心理,但了解这些经典产品所取得的成功能给我们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经营思维上以很大的启发,能给人在掌握长销关键要素的选择上以更多的灵感。
《成为经典》读后感(二):长销的产品必须要有人的温度
2015年,日本的智能马桶盖突然人气大增,成为不少同胞赴日采购清单上的首选,有人甚至一次买两三只带回国。这款马桶盖一点也不便宜,售价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
难道说中国没有马桶盖吗?为什么这么多人不远万里要跑到日本去买马桶盖呢?日本的产品有什么魔力吗?成为长销产品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除了马桶盖之外,养乐多、龙角散、可尔必思、国誉笔记本、一泽信三郎帆布包……都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国民商品。这些商品大多已经问世了几十年,有的甚至已经销售了上百年。
这些长销商品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持续畅销?
日本著名设计活动家、“长效设计”理念的倡导人长冈贤明从“制作”“销售”“流行”“延续” 四个方面 出发,通过对23家拥有长销商品的著名品牌的深入采访,以及和4位日本知名设计师的对谈,探究如何才能成就经典。
这里以“鹤屋吉信”为例,看看它是如何成为经典的。
鹤屋吉信
现代人都讲求效率,机器能做到的事都让机器去做,机器做不了的东西才让人去做。
可是传统老店鹤屋吉信却 一直坚持纯手工操作。
这就是鹤屋吉信的理念。
鹤屋吉信坚持用人工一个一个 亲手制作,人们在吃点心时能感受他们在里面蕴含的心意。
鹤屋吉信的家训是“为了制作出好东西,不吝惜材料和人工。”
现在机器也能包馒头,可是鹤屋吉信依然坚持用人工一个一个的包,因为将流程机械化时需要配合机器改变面的配比。这样做出来的就完全是另一个东西了。
手工制作是鹤屋吉信的特点,但是它却不可以宣传“手工制作”和“老铺”这些特点。因为他们的用心,顾客都能感受到。
这种克制的姿态,与京都特有的美学意识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对日式点心的概念进行升级。
比如举办诸如“献茶会”之类的活动,让职人们以“源氏物语”为主题亲手制作一些点心。
鹤屋吉信在点心的创意和包装设计上有一个共通的理念,那就是“高雅华丽”。他们不会将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致力于守护日式点心店的良好传统,不会成为日式点心店的制造商。
铜锣烧
琥珀糖
现代人说到“匠人”,通常率先想到的是日本。
日本有许多知名的企业家或者小手工业者都是可以称得上“匠人”的,他们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将它们做到高精尖,从小做到大,从优秀做到卓越,从专业做到一流。
即便只是一家豆腐坊,每日起来做豆腐,老板都要带领员工虔诚祷告。正因为他们将做豆腐这件事看得如此神圣,所以他们的用心和一流的技术,人们在品尝豆腐的时候都能感受得到。
所谓的“匠人”,是将一份工作做到极致,”匠人精神“就是这背后的坚持。
若要使产品成为经典,则必须要有这种“匠人精神”,重视精神层面,为人着想,让产品有人的温度。
《成为经典》读后感(三):真诚和用心,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可口可乐自1886年创立至今,已经畅销了135年。如今可口可乐仍然是很多人拿来续命的快乐肥宅水。打造经典或成为经典,是每一家企业都期望获得的成就。与之对立的,是我们现在身处于一个快时尚消费为主流的时代,产品的生命周期已较之过往,大大缩短。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依旧可以保持长销的经典产品,到底是如何做到让消费者不离不弃的?这里面又蕴藏着哪些秘密呢?
《成为经典—长销的秘密》是一本探究长久以来受到消费者喜爱的商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创意奥秘和心血结晶的书。作者是日本知名设计活动家、“长效设计”理念倡导人长冈贤明。本书是被原研哉、安藤雅信等人盛赞的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联合《日经设计》编辑西山薰,深入采访拥有经典商品的企业,挖掘成就长销商品的方法。
全书通过还原“可尓必思、养乐多、龙角散、国誉笔记本、一泽信三郎帆布包”……等23件经典日本商品背后的“长销”故事。深度挖掘这些在日本,甚至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知名度的商品,是如何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里持续销售的秘密。
“长久不衰的经典产品,绝对不是想当然、碰巧造出来的,也不只是靠漂亮的包装设计取胜的。除了表面功夫,一定还有其独特的创意理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看看,我们熟知的经典产品背后的故事。
养乐多
这个产品相信应该没有人不知道。不过看这本书以前,我确实不知道它是日本的品牌。在我小时候,喝养乐多可是一件非常流行事,小朋友间经常分享养乐多的不同喝法。养乐多在日本是家喻户晓的产品,是发酵菌饮品行业的领军者。养乐多长盛不衰的原因是每天饮用能保持身体健康的理念。每天配送上门的方式,让养乐多和各个地区建立了联系,它所提倡的这种生活节奏让人很安心。
创造:
1. 设计出像牛奶瓶一样脍炙人口的容器
养乐多在1935年生产之初是使用玻璃瓶作为容器的。1968年塑料容器诞生,养乐多对容器的设计方案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外观上“有亲切感、有意思,不容易看厌,符合餐桌氛围;二是方便饮用,但不能一口喝完。
新设计的奶瓶型容器,凹陷的部分不但容易拿取,喝的时候也不会一下子将液体都倒出来,可以慢慢享用。这个经典设计一直沿用至今。
2. 让人第二天还想饮用的容量
一瓶养乐多的容量是65毫升,看起来似乎不多,但这样能让人产生“明天也要喝”的欲望,从而让人们养成每天饮用的习惯。
销售:
1. 用上门配送的形式传递价值
养乐多通过培养熟悉公司理念和产品特性的销售人员并构建配送上门的销售体系,向大众传达“乳酸菌”的真正价值。
2. 与守护家人健康的主妇合作
独创“妇女销售系统”,让平时守护家人健康的主妇能认识到养乐多的价值并将它传达给身边的人。
流行:
1. 希望成年人也能饮用
很多人第一次喝养乐多都是在小时候,所以对它的固有印象是“小孩子喝的东西”。养乐多以“代田菌”为诉求点,通过广告强调其对成人健康同样重要。
2. 摆在便利店的显眼新设计
由于有顾客反映想在店里买了就喝,所以还开发了便于一次喝完的“每日饮用”款。
延续:
1. 传承至今的“代田理念”
整个养乐多公司秉承创始人代田先生的理念,以“预防疾病、维持肠道健康、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价格提供健康产品”
2. 养乐多与科学
创业以来,养乐多一直在做以肠内微生物为核心促进人类健康的研究。
作者通过对23家拥有长销商品的著名品牌的深入采访,以及和4位日本知名设计师的对谈,从“创造、销售、流行、延续”这四个角度出发,探寻这些诞生于不同时间和地点的经典产品的共通之处。书中列举的产品都是日本本土品牌,很多产品可能读者朋友会和我一样,不太熟悉,但经典产品背后的逻辑和经营理念是不变的。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以人为本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成为经典》读后感(四):「普通到极点」「落后20年」,它们却为何成了经典?
11月11号还没到,但双十一的第一波活动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个一年一度的销售狂欢中,不断刷新的销售额、玩笑自嘲的尾款人是绝对的主流。要在将近一个月的狂欢期过后,互联网才能逐渐冷静,之后是令商家和物流头疼的巨大退货量。
虽然退货往往伴随着怨声载道,但他们至少还是双十一的参与者,是主流的一部分。然而,在狂热购买的主流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连头痛退货的机会都没有。这个群体,是「破产者」。
△ 网页一搜倒闭,大量内容跳出
这个群体中生产的某些产品,可能你去年双十一还在抢购,但今年这个时候就消失得了无踪影。艾格(2020年3月破产)、达芙妮(2020年8月退出中国市场)……
或是品牌或是产品,很多我们所熟知的东西都在倒下。2021年,平均每个月有254家公司倒闭,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中,企业能屹立和产品能长销显得难能可贵。
当然,有倒下的自然也有活得好的,在迅速火爆又迅速被忘记的新产品对面,是那些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现在仍旧畅销的产品。这些通过时间的考验存活下来的产品,自然也就成了经典。比如国货中20世纪初年诞生的回力、始于1931年的百雀羚、1959年开始发售的大白兔奶糖等,有很多经典长销产品都活得不错。
其实,说到创造经典产品和经典产品的长销,日本是一个绕不开的国家,诞生于江户时代的龙角散、1919年的可尔必思、1935年的养乐多、1975年的Campus笔记本……
这些产品的的畅销年限从几十年到百余年不等,在今天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日本这些经典产品长久畅销的秘密究竟何在?今天特意找了两个经典产品来挖一挖,两个产品一个是「不想设计出被人喜欢的Campus笔记本」,一个是「不想走出京都的帆布包」,一起看看吧!
图为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采访图
Campus笔记本是日本的国民产品。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是在几天前,知道这件事后,我感叹了一番:原来小小年纪的我就已经用上了洋货。
几乎学生时代人手好几个的笔记本,竟然是舶来品,这是让我大受震撼的一件事,震撼之后我对这个日本产品有了一次重新认识。
标准的长方形外表、一条窄长的胶装线、规规矩矩的内页横线,再加上普普通通的颜色。这样的设计,就算是在十几年前不谙世事的我看来,也没什么别致,除了封面的「Campus」可能让它加了一点「洋」味,其它的一切都太普通了。
△ Campus笔记本不完全合辑
但之所以普通大概是由于无处不在的普遍,因为Campus已经普遍到「烂大街」的程度,所以任谁看来也不像外国货。而且,到了我这一代的学生时代(2010年左右),Campus已经流行很多年了,以至于在我的认知中笔记本生来就是这样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笔记本也不是生来就长这样。在Campus刚出现的六七十年代,它的开创性程度可能比得上后来半个ladygaga的造型。
Campus笔记本是国誉文具的一个产品,国誉于1905年创立于大阪,刚开始主要生产日式账簿的封皮,而后转行做西式账簿、传票和便笺。国誉(KOKUYO)原本是商标,后来直接用作公司名称。
△ 国誉文具商标
从50年代开始,国誉开始进军笔记本行业,作为后来者,国誉必须做出点有创意的东西,才能吸引人的目光。
当时用线和订书钉是最普遍的装订方式,但国誉更重视手写的舒适度,于是便着手开发用胶装订的非线装笔记本,和以学生为目标客户的战略笔记本系列。
之后,他们推出了封面印有照片和各种图案、用线圈装订的意匠笔记本。封面所选用的图片也非常符合学生的身份——各类欧美名校,可能当时的日本学生看着笔记本,也像我们以前在清北间纠结一样,在耶鲁和哈佛间犹豫不决。这些笔记本上印有Campus note 的logo,它是Campus笔记本的原型。
△ 1965年发售的意匠笔记本
到了1975年,初代Campus 笔记本终于诞生。颜色只有橙色和浅蓝色,封面上印着Campus 的logo。它们都采用了最新的非线装设计,而且每种颜色的封面上都画着细细的格子。战略笔记本初代由此诞生。
△ 1975年初代发售的Campus笔记本
推出经典之后,Campus并没有止步,为了保持产品的新鲜感,不管销售情况如何,笔记本每8~9年都会改版一次。对此,文具事业总部产品部的长衣川忍说到:"对正常销售的产品进行改版,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有人会说,明明大家都很满意,真的有必要改版吗?但只有努力去改变,才能让品质得到提升,让产品得到进化。”
此外,为了保持长销,Campus还会根据售卖场景改变设计。以前,文具店的笔记本区域主要采取平铺的陈列方式。但1990年之后文具开始进入大型卖场,笔记本的陈列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货架下层还维持平铺的形式,但上层却开始直立摆放。
△ 像这样☝ 上图是1980年一家名为「野原公司」的店铺摆放笔记本的货架
为了让摆在上层的产品更显眼,国誉1991年推出的第三代Campus笔记本就将logo 改成了纵向排版。在改版时提高产品品质,还能起到防止跌价的作用。第四代Campus 笔记本增加了装订的强度,这样内页更不容易散开。为了向使用者传达这项改动,设计师特意加宽了Campus 笔记本的书脊部分。
Campus笔记本一年的总销量一般都会超过1亿本,在实用笔记本中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与我们想象中「创造是生产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不同,Campus在改版设计时,通常考虑的不是让人喜欢,而是让人不讨厌。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
「一个设计喜欢的人再多也没用,只要讨厌的人数降不下来,就会面临淘汰的命运。所以,国誉的目标是打造“普通到极点”,但15年后也不会过时的产品。」
看到这里,我想通了为什么我看它会觉得普通了,因为它的目标就是这样。
如果在百度上搜索一泽信三郎帆布几个字,会出现「帆布包中的爱马仕」「一生一只包」「百年小众老店」这样的字眼。 是不是帆布包中的爱马仕无法验证、小众也大概不是事实,因为它几乎已经成了京都的旅游纪念品。但百年是事实,一生一只包也有据可依,不算是互联网时代夸张的形容词。
△ 帆布包支持维修,费用按照实际收取。图为打下手的员工,他正在给布做折痕
一泽信三郎帆布的前身一泽帆布是1905年在京都创立的,初代当家一泽喜兵卫本来经营着—家西式洗衣店,后来他开始用缝纫机制作工具袋。现在公司的社长是第四代传人信三郎。当初他跟第三代传人信夫一起将一泽帆布发扬光大。但信夫去世后,一泽帆布陷入了继承人的纷争中。失去继承权的信三郎带着员工自立门户,创建了一泽信三郎帆布这个品牌。后来,法庭重新将一泽帆布判给了信三郎。
△ 现任社长信三郎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我对制造的认知:制造产品,然后找销售的对象。一泽信三郎帆布的设计理念是:找一群人然后为他们量身定做。他们不会为想象中的客户制作,而是站在实际使用者的角度考虑。
最早的帆布袋,是专门给牛奶店、酒家制作的配送袋,后来根据使用者的习惯对产品进行了改良。
以牛奶店的配送袋为例,为了将牛奶瓶严丝合缝地放进去,特意将帆布袋底部做成了圆形。配送袋的提手也换成了可以替换的粗绳,因为牛奶店的人配送时会将装满牛奶瓶的包挂在自行车把手上,这样配送袋的提手很容易损坏。
另外,考虑到配送时会出现牛奶泼洒的情况,为了防止牛奶积存在配送包里,还在包的底部开了一个孔。在容易碰到自行车的部分缝了两层布料做加固。
也由此可见,这是一款完全为牛奶店打造的实用型包具,与时尚和潮流并没多大关系,后来这些设计被放在店里卖给了普通人,职员们也会根据顾客的反馈进行改良。
△ 当初设计给牛奶店的配送袋(复制品),现在店里售卖的底部没有孔的
虽然一泽信三郎的知名度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成了京都的代表。但它一直坚持自产自销,直营店在京都也只有一家。他们不愿意分销,也不愿意走出京都。信三郎说:
"我希望顾客在弥漫着帆布味道的店里,亲自去触摸去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
△ 直营店外内情况
连分销都不愿意,对于网购一泽信三郎就更是懒得参与。与今天用时一周都算久的物流相比,一泽信三郎完全可以说是落后时代二十年。因为虽然它有网站,但并不支持网购。他们支持邮购,但必须从产品目录上挑选,而且产品目录也只能用邮寄的方式获得。支付方式必须用银行转账或汇款,货物会在两个月之内送达。
△ 一泽信三郎帆布官网
对此,一泽信三郎解释:想将一针一线做出的产品直接摆到店里,不用花运费和多余的人工费用。这样就能保证用合适的价格卖给顾客,也不用为了降低成本而削减材料费。
在如今这样一个人人都想跻身销售快车道的时代,一泽信三郎的慢、落后显得「格格不入」,但也挺酷,虽然不会走出京都,但它也早就走出京都了。
日本这个国家不好评价,但在产品的原创性和长销上,确实值得全世界学习。本文花了近三千字写了Campus笔记本和一泽信三郎帆布这两个很有代表性的产品,但远没有谈完。从创造销售,到流行延续,关于这两个产品的长销就还有很多内容可谈,关于其它日本产品的就更不要说了。
比如,养乐多、龙角散、可尔必思、超级幼兽、K椅等,这些全球知名的产品,能长销几十年,一定是有自己独特的秘诀。
如果你对日本产品长销的秘密、对日本文化有兴趣的话,推荐你看看《成为经典:长销的秘密》这本书。这本书是由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通过走访的方式写成,书中深度解读了23件日本经典产品。
△ 《成为经典:长销的秘密》实拍图
长冈贤明是日本知名设计活动家、京都造形艺术大学教授和武藏野美术大学客座教授,2013年获得日本设计大奖「每日设计奖」。
在收获奖项的同时,长冈贤明也得到了业内很高的评价。作为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的原研哉曾盛赞他:
长冈贤明虽站在能够批判所谓「GOOD设计」教条价值观的位置,却没有武断地定义何为「GOOD设计」,他的兼容并包和对设计的深爱,令我尤为佩服。
日本著名陶艺家安藤雅信也称赞他:正如博伊斯的「雕塑社会」一样,贤明所追求的是设计社会。
长冈贤明还创立了以「Long-life Design(长效设计)」为主题的店铺型活动体——D&DEPARTMENT,主张是让物品留存的时间更久一点,其实翻译翻译也就是「劝你少买一点,用久一点」,这个店铺今年还在杭州还开了新店。
△ 2018年在黄山脚小开的店
作为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也真的很「难搞」,在《成为经典:长销的秘密》这本书的引进中,为了不改变原版的版式,引进版光在排版上就前后核对了好几个月,并且全部内容都是由他本人亲自审定的。连标点符号都要一一审核的设计师,你能想象到这本书有多精细了吧!可以说,《成为经典:长销的秘密》除了文字不同,其它全部都是原汁原味的!(此时路过一位吐血的编辑
《成为经典:长销的秘密》除了深度解读23件日本经典产品长销的秘密之外,还收录了长冈贤明与minä perhonen 的设计师皆川明、JR九州顾问和“七星in九州”超豪华列车设计师水户冈锐治、DEAN & DELUCA品牌运营横川正纪、Twin主理人和“松屋银座”设计顾问山田节子4位设计师的经典对谈。
△水户冈锐治、山田节子
△皆川明、横川正纪
对日本设计稍有了解的人一定会知道以上几个名字的分量。这些业界大佬是如何理解和创造经典长销产品的,此处限于篇幅,卖个关子,只能说大概率会刷新你的认知。
除了访谈部分,《成为经典:长销的秘密》还有一个很赞的点,那就是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片,比如1919年初代可尔必思的包装、1958年刚上市的超级幼兽、1962年K椅的设计图等等。
对于想要了解这些经典产品的长销秘诀,或是对这些产品感兴趣的人来说,这些第一手的历史资料照片你绝对不能错过。
整本书采访了那么多经典的长销产品,看完之后会发现,每个产品长销的秘密并不相同。比如有贯彻「彻底落后于时代」理念的一泽信三郎帆布,也有随时走在时代前沿的金鸟蚊香,有采用几乎无人的高效制造工厂的龙角散,也有遵循纯手工制作的京都点心铺鹤屋吉信。
所以要总结出一个具体的秘密,那是不现实的,但这些经典的长销产品,又都有一个相似的点,那就是:都蕴含着人的温度。
这些长销产品和品牌,会花大量时间与人建立联系,也会努力思考延续的事,并不是不关心人也不关心品牌能否延续,而只在乎能不能赚到钱,说白了也就是坑蒙拐骗。
而所谓的人的温度是如何践行的,其实每个产品都有每个产品的做法,相信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解读,要解读这些问题,还是自己翻开《成为经典:长销的秘密》去看看吧。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