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不觉中,秋天已悄悄到来。
早上去上学,风从脸上刮过,冷冷的,痒痒的,有时,还不由自主的挠几下脸。
抬起头 ,望着天空,大雁成群结队的向南方飞去,她好像在给我说:“电报来了,电报来了,我们要去南方了,明年我们一定来看你!”我也给她们应道“好的,好的,我在这边等着你,你们一路当心啊!”
和大雁告别了,我心里有些难过,便信步向山上走去,路边摆着各式各样的菊花,有墨绿色的、白色的、粉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花枝招展,很讨人喜欢,一阵微风吹来 ,一股浓浓的菊花香味扑面而来,就这些菊香也能让我陶醉。
再看看马路边那两排整齐的梧桐树,它的叶子已经变黄了。树下有几片刚落下来的叶子。我拾起一片叶子,把它与我的手相比,啊!真像我的手,难怪人们常说‘梧桐树叶像手掌’这句话呢!
走进公园,看到一棵一棵漂亮的枫树,枫叶已经变成火红的了,我随手捡起一片大一些的枫叶,做为我的书签。继续向山上走去,农家门口的柿子树已经挂满了红通通的灯笼,有的柿子还有点硬,可有的柿子都已经红的透明了,真想摘下来尝尝。
在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带着愉快的心情下了山。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想,只有春天辛勤的播种,夏天努力的耕耘,才会有秋天的收获。就像我,现在只有播种,到我的“秋天”才会有“收获”。
葛蒙:独兰
兰,读《兰亭序》时就感觉得出她的与众不同。王羲之字帖里的兰,写得很传神。俊逸高雅,稳健矜持,正符合了兰的高贵气质。笔锋变化处潇洒、修长、险劲,恰似凌风微动的兰叶,那么富有张力。
我上学的时候非常喜欢《兰亭序》这本帖子,经常用钢笔临摹,后来也用毛笔临摹过一段时间。也许是追求笔画飘逸如兰,竖着写的字,比横着写得要漂亮。当时,内行人都说王羲之的字,气质如兰,非常脱俗。我也感觉每一个字好像都各有灵性,无论单个看,还是放在一起看,都很协调,富有魅力。兰,从此在我心里就成了美的符号。
真正的接触兰,是1996年的春天。在外地的一个花集上,我第一次看到了兰。那盆兰属于春剑,花叶细长挺立,清秀可人。花剑上玲珑的开着两朵兰花,花舌淡黄,花瓣微绿,都象玉一样温润。尤其是散发出的幽香,更令我陶醉。这种香很淡雅,是随着微风轻轻存进了我的记忆。香得那么的与众不同,只要嗅到一次,就永远不会忘掉,也永远不会和其他的香味混淆。我毫不犹豫的从花集上买走了那盆喜欢的春剑,放到离自己最近的窗前。在空闲的时候,我会端杯泡好的明前茶,仔细的品读这盆兰花。
兰花是很有个性的仙物,古人把兰花比作花中君子,一点也不为过,她与梅、竹、菊并称为四君子是恰如其分的。兰花喜净恶浊,孤傲不群,居于悠远,具有人格魅力。文人墨客们常自比兰花远离尘世,品行高洁,与众不同。我倒觉得兰花始终芳心自持,不争奇斗艳,清心寡欲的静守本分,比那些文人墨客的清高可爱的多。她总是那么低调、淡泊,在静寞中保持着最优雅的风姿,用缕缕的暗香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兰就是兰,映在水边,仙姿绰约令人心静如水;舞在风中,叶翼凌空欲飞令人心驰神往。想起兰,首先想起的就是她那淡淡的,经久不散,萦绕在记忆里,浮动在心里,永远挥之不去的幽香。“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如果能回答这个问题,应该算是读懂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