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们对恐龙的认识真的错了!》是一本由[美] 凯思琳·V.库德林斯基 / [美] S.D.辛德勒著作,天略童书馆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我们对恐龙的认识真的错了!》读后感(一):错误之下有真知,恐龙背后有学问
最近我在陪伴孩子亲子阅读的时间里看了一套非常有趣的有关于破解认知错误的绘本读物、它以四个分册,四个不同主题的形式,逐一探索着已知认真下可能有错误的科学资讯。这其中主要围绕着恐龙,人体,太阳系和天气这四个版块话题展开。
《孩子, 我们对恐龙的认识真的错了!》这个分册探究的便是恐龙的话题。一如本书开篇讲述的, 随着新发现的层出不穷,人们对于恐龙的认识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着。经由着本书风趣幽默形式的描述展开,我们收获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恐龙探索经历。
相较于传统意义形式上对于恐龙这个生物群体的解读描述方式,于这本书中,编者们另辟蹊径地展开了别样的讨论。何为恐龙?何为理论意义上古代人们对于恐龙的认知和了解?何为古代人们对于恐龙类型的归纳定性?种种的问伴随着一系列图片的描绘和文字的捷达中得以一一展现于小读者们面前。经由着图文并茂的解说,小读者们可以更加形象真切地认识着恐龙这一类群体。尽管命名为恐龙,其实恐龙的类别也是让人目不暇接。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还或者是水里游的。虽然哪怕现在我们都无从找寻到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恐龙存在,但是这些群体曾经遗留下的骨骼化石便成为了今时今日我们人类考证这群生物的最好明证。
当然,证据也并非面面俱到。哪怕是有着化石的依据作为佐证,但是很多时候还往往收到人们资料数据的残缺有了不同成都意义上的纰漏。就类似于其中有关于恐龙身上形状如犀牛角般的骨骼用途为例。最初人们就是错判为鼻子,而最终等更多化石证据的支撑证明着这个骨头其实更是恐龙手骨的说法。而事实上,今日很多有关于恐龙的认定何尝不是通过科学家们经验性地分析和推敲而得。一旦我们有任何更多得一手资料,我们何尝不是可以推翻现下认知得不足和漏洞呢!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孩子们在翻看着这本书之后,更会推成出新地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空间。不是前人认可的都是真理。真正的真相其实还是需要我们找寻更多的线索和证据来进一步证明。
当然,这本书里所谓的“认识真的错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否定,更多的则是抛砖引玉地等待着今时今日年轻,有能力的后辈们不断去对恐龙话题的进一步探索和发现。
《孩子,我们对恐龙的认识真的错了!》读后感(二):大胆猜测,小心求证
《孩子,我们对恐龙的认识真的错了》。(下简称《恐龙》) 这个系列真是越看越欢喜了,《人体》、《太阳系》、《天气》之后,我又打开了第四本《恐龙》。 还是同样的配方,还是同样好吃的味道。和我看过的这个系列的其他三本一样,《恐龙》也是先列举出一些人类研究恐龙的历史上出现的错误,接着站在后人的高度非常愉快地来一句:“”孩子,他们真的错了。”然后用现代的科学解释一下错在哪里。 这个系列全部都是用的这样的一个套路,但是套路不怕旧,好用就好,周五周六周日我已经给我家的小侄子讲了三本了,小朋友一直很喜欢。今天因为小朋友要去上学,我们约好了等到晚上放学再来讲剩下的一本,可是中午午休的时候,我忍不住偷偷地提前打开了最后的这本《恐龙》,自己独享阅读科普绘本的快乐,“孩子,对不起,姑妈错了。”不过我也错得蛮理不直气壮的,毕竟,其他的三本儿,我的知识储备都远远高于小朋友,可是这本《恐龙》,小朋友的知识储备要远远高于我。我必须得提前备个课呀。 原来恐龙的知识也这么有趣,怪不得小侄儿天天为恐龙如痴如醉呢。一本《恐龙》看下来,我觉得小侄儿以后再说起恐龙的时候,就会多一个大玩伴了,他的姑妈成功地被这本书里的恐龙圈了粉。 和其他三本比起来,《恐龙》这本书里面,提出了科学探索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当手头的材料不足以支撑科学的研究的时候,不妨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猜测一下未来方向的多种可能,比如在这本书里,你就能看到大家一路在猜:看到巨大的骨骼,猜一猜会是什么样体型庞大的动物才会拥有这样的骨骼;暂时找不到位置的骨骼,先根据猜测把它拼到自己觉得合适的地方……
人类对于恐龙的认知,到今天基础仍然非常薄弱,人类至今还没有看到过完整恐龙的尸体,只能凭着世间残留的骨骼去加以想象和研究,一些关于恐龙的非常基础的东西,都是经历了漫长的认知过程之后才得以确立的,比如恐龙的腿到底长在什么位置?恐龙的尾巴到底是什么模样?还有一些内容,我们到今天都还不知道,比如恐龙的皮肤之上到底长着什么?我们看到绘本的作者,根据猜测把恐龙的表皮分为了三类:一类是像大象一样的裸皮,一类是像小鸡身上那样温暖而又蓬松的羽毛,一类是像公鸡身上的长羽。这些都还未经考古支撑,还只是人们的想象,至于是对是错,还要留给未来的科学家。
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郭沫若和甲骨文故事,郭沫若被称为甲骨四堂之首,但实际上他的古文学底子是四个研究者四堂中最差的一个,他为什么会居于首位呢?就是因为当初在甲骨学界一团死水的时候,郭沫若用他的大胆想象打开了甲骨文研究的局面,他所开创的先猜测后求证的方法,造福了甲骨学界。大胆猜测是小心求证的基础啊。 这套书最了不起的思维方法就是告诉孩子们,今天所有的正确都是建立在前人的探索之上的,即使是被后人认为错误了又有什么?任何时候,都要在已知的条件下做出最好的探索。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这才是科学的精神。
《孩子,我们对恐龙的认识真的错了!》读后感(三):孩子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恐龙吧!
恐龙是孩子最喜欢的动物之一,但每次都给孩子讲不明白关于恐龙的一切。今儿和孩子一起读《孩子,我们对恐龙的认识真的错了》这本绘本时,孩子兴奋的手舞足蹈。绘本封面有一只大大的恐龙和另外两只小动物,科学家们正抬头仰视着恐龙,手里拿着一块类似大骨胳的东西,还有两位小朋友在与小动物们对话。正是这样一幅画面激发起了孩子阅读兴趣。
和孩子一起打开绘本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了解恐龙吧。 最早的人类对恐龙一切未知时,在国内发现了一些大的骨胳,人们试图通过用猜测来断定会是哪种庞大的动物才会拥用如此大的骨胳。古代的人们通过对大型骨胳化石的研究后断定这是龙的骨头,更可笑的是他们认为这是有魔法的龙才会如此巨大,而且龙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当时没有太多关于恐龙的线索,都是靠现有的骨胳化石猜测出来的。
当发现第一批禽龙的骨化石时,其中有一块骨头的形状就像犀牛角一样,科学家们猜测这是一块奇特的骨头像尖角一样长在禽龙的鼻子上的。后来事实证明这一猜测是错误的。
后来通过发现一块完整的禽龙骨化石,才发现原来两块尖尖的骨头并不是在禽龙鼻子上而是长在禽龙手骨的一部分。
科学总是通过不停的探索而前进着。 对恐龙的喜好者就会发现在一些很早期的恐龙绘画中,恐龙的肘关节和膝关节是像蜥蜴一样朝向身体外侧的,长着这样的腿,恐龙只能蹒跚行走或是水中漂浮。通过现代的恐龙绘画可以看出恐龙的腿是在它们的身体正下方直立的,就像马的腿一样。恐龙并不笨拙,根据绘画可以看出恐龙腿骨的长度和形状,并能判断出有一些恐龙像鹿一样敏捷、优雅。因此早期对恐龙的认知是错误的,通过科学的考证一步步证实真正的恐龙。
据说古书的插画中恐龙的尾巴拖在泥土里,因为有发现尾巴拖曳痕迹的化石。后来通过成千上万的科学探索发现恐龙足迹化石根本不带尾巴拖曳的痕迹。通过恐龙化石上的线索表明,很多恐龙可能都能依靠后腿直立,可以够到很高的树上的叶子,甚至还有其它恐龙一直靠两 条腿行走。
《孩子,我们对恐龙的认识真的错了》绘本中还有大量的关于恐龙的一些发现,如:恐龙是恒温动物还冷血动物?恐龙皮肤上覆盖的到底是鳞片还是羽毛?恐龙身上的颜色到底有什么意义?恐龙和恐龙蛋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恐龙是如何灭绝的?现在的地球上是否还有恐龙?
通过绘本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恐龙的一切,原本那些陈腐的观念在本书中也会得到证实。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的观念也要时时更新,说不定等孩子们长大后当了科学家探索到更新的科学进展时,让我们为之惊叹地说:“我们对恐龙的认知真的错了!”
《孩子,我们对恐龙的认识真的错了》绘本应用搞怪幽默的绘画风格激发孩子阅读兴趣,从科学的角度去打破旧有的愚蠢的知识,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验得到的真理,事实证明人类一直是向前进步的。
《孩子,我们对恐龙的认识真的错了!》读后感(四):《孩子,我们对恐龙的认识真的错了》:不迷信权威,我们才能抵达真相
《孩子,我们对恐龙的认识真的错了》这是一本非常特别的儿童绘本。 说它特别有三个原因:
首先,用“对。。。。的认识真的错了”来命名一本绘本,很有新意。
我们在看到这本书时,就会下意识想,为什么说我们的认识错了呢?你知道我怎么想的,就知道我错了?你说我的认识错了,那真正的认识又该是怎样的?
这样的题目,会让我们在众多绘本中,停下脚步,吸引时间和注意力。
其次,这个绘本的讲解很特别,它不像常规的时间顺序来布局谋篇,而是采用倒叙的手法,层层递进去解读我们对恐龙的错误认识。
绘本会帮助我们构建认识一个事物的框架,不只适用于恐龙。
开篇就用恐龙灭绝了?也许我们的认识真的错了。难道恐龙没灭绝?也有这种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鸟类,可能就是没有灭绝的恐龙。非常打破常规,颠覆认知的同时,又给本书奠定了基调。大胆假设,仔细求证。
我们的认识只局限于当下,并不全适用于未来。未来是用来探索和打破的。这种思维,对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力非常有帮助。
接着,从恐龙化石的发现,进一步解读。我们发现的恐龙化石,在最早,一直以为是龙这种动物。随着越来越多化石的发掘,我们才以此模拟和拼凑出恐龙的形态,想想以前的认知是不是有点庖丁解牛、坐井观天的意味。像极了我们,觉得昨天的自己有点傻里傻气。但这并不妨碍今天的我们勇往直前。
最好玩的是,我们以为,禽龙的鼻子带有尖尖的刺,直到发现完整的禽龙骨架才知道,尖尖的刺原来是恐龙的爪子。
设想是一次次被事实验证后推翻的,但设想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想象力,它可以带领我们的思想走得更远。
从化石、爬行还是直立、皮肤颜色、覆盖羽毛还是鳞片、变温还是恒温,灭绝还是没灭绝,一步步推翻过去,重塑未来。
自始至终,作者用一种不破不立的大胆思维指引小朋友们一起去大胆假设、小心验证。这个过程,正是人类好奇心和求知欲得以实现的路径。
最后,这本绘本却在阐述着深度的人生道理,很多大人都不一定能参透其中。
那就是: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权威!
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名人、专家的光环所影响,也习惯跟从人类的从众心理去行动,那如何塑造独立人格和思想呢?从探究事物本质开始,以怀疑的态度去探寻真相。
就像樊登曾说:所有的科学,只要是科学,它就是错的。它一定是承认自己不完美的。只有伪科学才会说,我是没错的。
真正的科学,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到量子力学,哪一个不是错了又修正,修正又错,错了又修正,这是一个不断质疑、打破、重塑的过程。只有抱着怀疑的态度,不迷信权威,才有可能找到事物的真相,抵达遥远的未来。
《孩子,我们对恐龙的认识真的错了》是一套系列丛书,它是其中的一本,但整套绘本带给我的震撼非常大。简单的话语,强大的逻辑,总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成长的力量。
青春是一本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等我们真正读懂了,青春却不再。
我是青颜,关注我,陪你读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