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26年兑现亡妻的承诺上榜“中国好人”
三湘都市报11月25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张浩 通讯员 刘雅伦 易建军)灾难面前,他是一名“编外”救援队员;公益助学,他是慷慨解囊的“败家子”;邻里相处,他是孝老爱亲的“大孝子”……
今年52岁的肖高敏,是衡阳县岘山镇藕塘村的一名农民志愿者。“这些年我们一起当义工,是我最开心的日子,你可要坚持下去啊!”妻子病逝前的一句嘱咐,让肖高敏在公益之路上坚持了整整26年。
11月23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1年10月“中国好人榜”,肖高敏当选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
肖高敏与武警官兵一起参与灾区救援。图片来源:三湘都市报
一句叮嘱,一生不负
1989年,肖高敏与杨淑梅结为夫妇。杨淑梅是个善良的姑娘,热衷于公益活动。夫妻俩在广州番禺打工时,肖高敏也经常跟着妻子一起做义工,救助一些落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当年,杨淑梅还被评为番禺“十大爱心”人士。
1994年杨淑梅患上脑瘫,夫妻俩不得不回到衡阳县的老家。“做义工的日子,是我们最开心的一段时光,高敏你说是不是?”杨淑梅病逝前,向丈夫许下了最后一个心愿,希望自己一直坚持的善行能被丈夫接力下去。
妻子临终前的这句话,改变了肖高敏的人生轨迹。他暗暗下定决心,要用一生的精力去完成对妻子的承诺。
藕塘村地处偏远山区,上个世纪90年代交通并不发达。肖高敏看到家乡的牛形山水库旁的村民出行很不便,一个人带着锄头和箢箕跑到水库旁边的老虎坳开始修路。困了,就在路边树下歇一会;饿了,用自带的炊具在土丘上架起了饭锅。整整17个月,开出了一条两里多长的土路。
村民们出门方便了,肖高敏脸上也有了笑容。接下来的几年,肖高敏在农闲时靠着锄头、铲子最原始的工具,在村里挖出了大大小小7条村间小道。
救灾现场,总有他的身影
1998年6月,肖高敏在电视上看到湖北孝感出现特大洪灾。灾区洪水泛滥,群众缺衣缺粮。电视机前的肖高敏忧心如焚,当即买了一张绿皮火车票赶往孝感。
背沙袋,清淤泥,帮群众转移财产。灾情缓解后,肖高敏又马不停蹄赶到天门市参加抗洪队伍。
那一年开始,肖高敏做义工的范围一再扩大,成为一个哪里有灾情,人就扑向哪里的“编外”救援队员。
2011年6月,肖高敏赶赴贵州省望漠县打易镇抗洪抢险,遇见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被冲入洪流中。面对汹涌的洪水,现场群束手无策。肖高敏不顾疲乏,毫不犹豫就跳入洪水中施救。
好在肖高敏水性好,他用头顶着老人,一手抓着小孩的头发奋力向岸边游去。爷孙俩获救了,肖高敏又急匆匆往抗洪抢险的重灾区赶去。
四川汶川、青海玉树、舟曲县特大泥石流、云南镇雄特大山体滑坡……近20年来,肖高敏清瘦的身影总会出现在救援一线。
肖高敏的家里,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图片来源:三湘都市报
慷慨解囊,建房的钱都捐了
藕塘村,有一个五保老人叫肖功友,长期卧病在床,肖高敏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照顾,每天跑去老人家为他做饭、洗衣服、洗澡、梳头,经常自己掏钱为老人买药和营养品,买生活必需品,一直照顾到老人安详地逝去。
肖高敏经常跑去敬老院当义工,捐钱捐物为老人改善生活。周边群众谁家有困难,只要他知道了,他准会去帮忙。
肖高敏并不富裕,老房子非常简陋,两间矮矮的土砖房里,一张旧床、几件破旧家居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家里没有电器,他连看看电视也要跑到邻居家去蹭。
勤俭又节约的他,连个像样的家电都买不起?知晓肖高敏的人就知道,肖高敏平时对乡亲们非常“大方”,谁家有困难捐款又捐物。
每次出去救灾,肖高敏都是吃住自费。看到无家可归的群众,他也会慷慨地施以援手。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肖高敏出发时卡里有四万元,回来时只剩下四千多元。而这笔钱,是他原计划建房买材料的。
2017年底,在当地村委的帮助下,肖高敏买下了邻居的一栋旧房子,总算有了个像样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