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条小巷》是一本由傅拥军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条小巷》读后感(一):小小“书评”:每一个字,都是生命的花朵。
书很小。正好是一只摊开的手大小。一页页,便是只手来回的开合,如一花一世界拂过。随身携带,任何场合时间都能拿出,如身体的延伸,有了温度。我喜欢封面的有点磨砂软皮的类似皮肤的触感。如与那只手触碰,冥冥之中应合“让我们从此有关系”的理念。它和《小巷诗集》设计理念一脉相承。但比起蓝色,我更喜欢内里的白色封面。 从一开始,书的气息,便是一本能够和孩子一起翻阅的书:质朴,可爱,温暖…… 我幻想出那遥远古老记忆的场景:院子里,婆婆抱着小时候我们,坐在小板凳上,翻阅着这本书。阳光,洒满旁边被微风摇曳的晾着的床单。光斑落在书上,婆婆和儿孙的手上,还有那朵小花上…… 小小的书,小小的爱。这便是《七条小巷》 。 每一个字,都是生命的花朵。
《七条小巷》读后感(二):情真不怕巷深,亲近自有桥连-----评《七条小巷》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情的地方自有故事的演绎。在知名摄影师、策展人傅拥军及其摄影团队的最新艺术作品集《七条小巷》里九有着更多道靓丽的风景线。这里没有精致的亭台楼阁,这里亦没有特写镜头下的帅哥靓女,但是这里却是通过着丽水的七条小巷展开着一次脑洞大开的摄影艺术展览。
在这本书中,我们基本不难发现里面更多的是原汁原味下的七条小巷。没有特地装扮,没有精致打磨,于最淳朴之下的图文一览中却让我们更多的读者感受着美的契合。一如本书书名般定义《七条小巷》自成了一座城市的美术馆。尤其是此间更是让我们书外读者共同见证着一次脑洞大开的影像艺术时间。一窥那连接着你我他,重构领里关系的艺术桥梁。
虽然我未曾去过丽水的七条小巷,但是我却也是在闲暇的翻读中很是有机缘地游览了丽水七条小巷这个“网红胜地“。小巷肖像,小巷诗集,小巷空间考,小巷的影像实验,小巷口述,小巷访谈,以及让我们真正有关系这几大版块内容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刻画勾勒下了丽水七条小巷的点滴细节。于作者的摄影,采集的文字素材,故事整理等等方方面面形式下,读者们可以从细微处见真地了解着丽水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有些影像照片选用了更多平凡普通当地人的生活剪影,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很是有心地让人们可以感知到了一个更为真切,原生态状态下的七条小巷。一个”真“字是对全部内容的总结汇总。与此同时,一个“情”字更是让更多原本素昧平生的七条小巷中的人物们变得真切形象。以至于我们虽然未曾相识,但是他们的淳朴,他们的真挚,他们对丽水七条小巷的情感关联是那般自然流畅地展露于书中的字里行间,书中照片朴实表情。
于这个不断日新月异的今天,于这个更多的人们可能告别老城区前往高楼大厦的时日,七条小巷中依然还是每天上演着属于着它自己的故事。因为在这里还是有着那样的一群人们,也因为着这里还有着浑然天成的一花一草一世界般的宁静祥和。相信哪怕是未来的某一天,更多的人们也许会告别这样的巷子,但是《七条小巷》的故事早已经默默地将这里过往的种种细致地书写刻画于书中,分享给后人们对丽水曾经的回味。、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借由着这本书册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美。美在淳朴,美在自然,美更在于和谐邻里关系下得那份独特!
《七条小巷》读后感(三):让我们真正有关系
我之所以摄影,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情感。 浙江传媒学院美术馆馆长、硕士生导师 傅拥军对“在地艺术项目”的解读,勿用笔墨,惟有镜头。一群有点想法人的,来到一个有点意思的地方,以艺术的名义搞点事情。 摄影是静止的艺术,以光影的组合展示内心的情绪,这仅仅是外行的视角。对于资深发烧友,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组织受众对摄影作品评头论足,实现跨时空的再创作,无须提出条条框框,大家都可以开诚布公,指点江山,在观点的碰撞中,让静止的艺术活跃起来。 《七条小巷》是一本特色鲜明的摄影作品集,勾勒了创作者对乡村的怀念。在都市里,即使晨昏我们行走在同一条大道上,擦肩而过,彼此也不会生发与陌生人结识的兴趣。在乡村,即使互不相识,大家也会摘下礼帽、伸出双手,表达彼此的敬意与关爱。
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需要时间的沉淀。与七条小巷原居民的相识相处,延续了两个春夏秋冬。在丽水,策划一场别具一格、不同凡响的展览,没有专家、没有评委,只有创作者与被创作者零距离的接触,优劣雅俗的评判权交给镜头中的主角。 现代化进程浩浩荡荡、摧枯拉朽,很多老城区在城市发展中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这是令人痛心的一件事。若将不可逆的历史进程与可逆的文化重塑结合起来,必须通过艺术形式的创新,以实现主题的变革与深化。关于七个小巷的影像档案,最终以一份画报与一部纪录片的形式得到了传承。
傅拥军策展的《七条小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他深知,每位居民由于出身、地位、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早已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价值观,但个性中蕴含的共性,却不是显而易见的。为此,傅拥军以及创作同伴们为每条小巷制作一份画报,讲述平凡的小巷故事,让小巷的主人登上画报,同时拍一段原生态的纪录片,小巷主人本色出演,说方言,话民生,不亦乐乎?
《七条小巷》,无意承载古香古色的建筑,有心牵连活灵活现的居民。活动伊始,傅拥军招募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摄影师、艺术家,怀着一份虔诚的情感来到现场,真心实意地与居民做朋友,与大家吃住在一起。在完成策展的那一刻,创作者的身份悄然发生改变,他们已经成为志愿者——一群愿意且有能力为七条小巷的居民整理家庭相册的志愿者。这一刻,让我们真正有关系。
《七条小巷》读后感(四):让我们从此有关系
书小小的,深蓝的底上一朵橙色的花在手心绽放着,漂亮、精致。拿在手里,很舒服。
如果沉下心来,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把它读完。
这本书是关于《七条小巷》在地艺术项目的纪实和总结。大体就是,一群人围绕着丽水最古老的七条小巷,做了许多丰富有趣的艺术创作,为用田野调查的方法进行在地艺术项目实践提供了参考样本。
但翻阅完整本书,我发现书里的主角,其实是小巷居民,是他们的历史、生活、情感。
和很多的艺术书籍不一样,作者用平实而真诚的文字把读者对艺术的想象从高阁带回了地面,接地气,运用的语言就像朋友在向你诉说一般。或许是因为做这个项目、写这本书时的出发点就是不一样的,“让我们从此有关系”,“把它当作一份礼物送给小巷居民”。在书里,你能看到基于田野调查下的艺术创作是富有深度和温度的,老照相馆的发现、《小巷诗集》的出版、纪录片的创作等,生活是艺术创作最好的土壤。
但最打动我的还是小巷居民。
“孤独和寂寞
是我的朋友
不怕它们
所以活到现在”
美翠的诗歌在小巷诗集第一篇出现,我想她诚然是拥抱了孤独和寂寞的,但同时我也对她充满了好奇,经历了什么,才有这样的人生感悟?在后面的口述史篇章中,我又看到了她,一个固执的、清醒的、善良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了我的面前。她始终是周围人眼中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读书、摘抄、只做自己爱做的事。我想她的内心有渴望交往的,但大多时候是她选择了孤独,一个人在生活里起舞。
“我喜欢水,就算是小小的一条溪,我看着都很好。我大儿子十几岁的时候很喜欢学开车,我说你这么喜欢开车,等我死了,你把我放在车上,载到瓯江那些有水的地方,把骨灰撒到那里去。”
她连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都想好了。
翻看口述史篇章,就像打开了一个人的一生,通过小巷居民们生动的回忆和讲述,你会发现我和他的距离是如此的近,它是很鲜活的,立体的。在口述史中我也感受到了时代的风云变化,经济体制改革,人口结构流动,城市的迅速扩张。有的人赶上了发展的列车人生一路顺畅,也有的人始终和命运在抗衡,有艰辛、有喜悦、有痛苦也有遗憾、但始终是没有戾气和抱怨的,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是像朋友一般的关系,这化解了大一部分极端的情感,文字始终是温暖的,甚至是用浪漫化的手法呈现出来,这是充满人文关怀和生活哲学的。
丽水是一座小城,被山环绕,瓯江从中穿过,天总是蓝的,空气也很新鲜。
我想小巷一直都在,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看一看,没准和你擦身而过的就是这故事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