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速度似乎成了基本的准则。急着联系了解,急着分手拉黑,似乎所有人都被拉着往前跑。
学生时代,面临着中考、高考,害怕成绩落后太多,各种补习班轮番上;进入大学,考虑就业、考研,担心绩点太低,没办法进入好的实习单位;毕业之后,就要想着结婚、买房、育儿养老。
事实上,很多人在说“活着真累”的时候,大概是在表达对人生已经感到厌倦的意思。他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无奈之中,譬如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久而久之,他们对未来失去了期待,对人生感到了厌烦,对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兴趣,但又把憎恨、敌意、厌恶等负面情绪压抑在心底,最终憋坏了自己、憋出了抑郁症。
我们被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规则约束着,驱赶着,马不停蹄地追求事业、爱情、地位、财富,似乎慢一拍,都会被这个世界抛弃。即便是天真诗意的少年,也会被快速的社会节奏所裹挟。
很多年轻人为了生存,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离开家乡去往更好的城市。在大城市里挣扎拼命,只为了满足日常温饱。
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同时也是底层的人。他们的生存基础来自于并不高的工资,对生活深感无力,却又不敢向其他人倾诉。
因为倾诉,可能会被其他人认为是炫耀、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是年轻人吃不了苦的矫情。
日本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里的主人公丈夫就是这样一个感到自己活得很累的人。他在某网络公司,他的妻子小晴则是一位不出名的漫画家,他们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丈夫为人纤细,一丝不苟,习惯每天早上做便当,按照不同日期搭配便当的奶酪和领带。但是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他看似平静的内心渐渐失衡,他甚至一度企图自杀,经问诊才发现自己已经患上了抑郁症。
感觉活着累的人,其实是很认真的人,也是曾经努力过的人。在努力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他们坚信总有一天自己的努力会得到回报的,总有一天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夸奖的。他们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之路会像现在这样越走越窄。但是现在却对人生感到疲倦了,什么都不想做了。
为什么他们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呢?为什么曾经积极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们却变得厌倦生活、甚至想要结束生命了呢?为什么我们会感到活得累呢?
日本的心理学家加藤谛三认为,人在说一些消极想法的时候,其实是想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夸奖的。消极思想的源头就在于对爱的缺失感。这种对爱的缺失感可以追溯到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对于那些小时候就没有得到爱的人来说,这种“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欲望”,其强烈程度是超乎想象的。再怎么普通的孩子,他们最想得到的也不是“关爱”,而是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被人认可。
比如孩子有时会对妈妈说:“妈妈,东西很重吧,我给你一起拿吧。”这时候,妈妈可能会想孩子还是想玩的,如果让孩子和自己一起拿东西,可能会耽误孩子玩,就对孩子说:“不用了,妈妈我一个人拿就可以了。”但是,这时孩子往往会露出不愉快的神情。
其实孩子是想帮助妈妈做点事,希望能够得到妈妈的认可,是想帮妈妈做完事后能够从妈妈那里得到“真是帮了大忙”这样的夸奖。要是能够听到这样的夸奖的话,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