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惊奇读后感锦集

发布者:菱草 2021-11-26 05:14 来自: 文章吧

《六日惊奇》是一本由[英]朱丽叶·康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六日惊奇》读后感(一):六日惊奇书评

如果一个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会有什么样的选择?

相信多数人会郁郁寡欢,怨天尤人,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在悲痛中黯然离世。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英国作家朱丽叶.康林著的《六日惊奇》,作者还是译者,因为她在英国和德国都长期生活过,而且擅长英语和德语,所以她能双语写作。目前,包括《六日惊奇》在内,朱丽叶.康林已发表五部小说。

朱丽叶创作的《六日惊奇》讲述的是平凡人的一生,主人公在悲惨的人生中寻求温暖和阳光。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阿尔弗雷德知道自己的余生只剩下最后的六天,他下定决心独自一人去赴一个遥远的约定。而突然遭遇的事故,让他终于决定将自己一生的故事合盘托出。亲人离散,战争来袭,命运颠沛。

阿尔弗雷德幼年失去父母,青年被带到了异国他乡成了俘虏,妻子流产,好不容易有了第二个孩子,却被溺爱的性格乖戾。阿尔弗雷德因为身份被歧视被骚扰甚至被人纵火,差点丧命。人到中年,妻儿离家出走,上了年纪后妻子先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又因中风去世,好不容易收到了孙女的来信,可二人见面的当天她从楼上一跃而下。

每次去医院,我们都会感慨,看到病人痛苦的样子,顿悟健康的重要,可是离开医院,我们又开始我行我素,肆意挥霍自己的身体,直至身体亮起红灯。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如果想活出质量,就一切看开,遇事不慌,放平心态,努力去寻找光明的心动,哭着来,笑着走!

《六日惊奇》读后感(二):我们付出万般的勇气,只是想过完这平凡的一生

我们付出万般的勇气,只是想过完这平凡的一生。 有的人的一生是那么的漫长,而有的人的一日也是那么的漫长。 阿尔弗雷德从小就知道自己得了幻听症,就是他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不过后来他母亲告诉他如何和这个声音相处,于是他在这种情况下克服了这个病对自己的困扰,能做到和这个声音和谐相处。 很不幸的是,这个病会有遗传的。当他的儿子也有这个病的时候,他想告诉他的儿子,如何和这个声音相处,就像他的母亲告诉他的一样。 显示所有大图 但是因为从小儿子被老婆娇生惯养了,因为生了几个女儿才生到儿子,老婆对儿子非常疼爱。 儿子并不听从父亲阿尔弗雷德的,所以他也没有办法把这个事情告诉她。随着亲子关系越来越僵,很早之后阿尔弗雷德的儿子就离家出走了,独自一个人人到外面去闯荡,可是很不幸的是,多年以后儿子混的很差,并且得病了。 这个时候也许是儿子懂得了悔改,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不过回来以后他也告诉了阿尔弗雷德一个重要的消息。那就是儿子有了个女儿,也就是他当爷爷了,听到这个消息他非常高兴。 可惜很不幸的事,孙女也遗传了幻听的病,这对于他的孙女来说,无疑是不幸的。 阿尔弗雷德有一天知道自己的余生只剩六天了,他选择独自一人离家千里去寻找自己的孙女,他希望把这个如何和自己最佳的声音相处的方法告诉她的孙女。 可是很不幸的是,当他排除万难来到了这个地方的时候,他发现他的孙女因为一场事故而变得昏迷不醒。 可是他没有办法把这件事情亲自告诉他,因为他的时日不多了,他觉得自己可能等不了。 在找到孙女的路途当中,他遇到好心人朱莉娅。朱莉娅决定帮助这个年迈的老头,始于最开始他帮助这个老头付的士费,然后没想到他遇上麻烦,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像老头的家人一样,帮助这个孤苦无依的老头。 它觉得再也等不到孙女醒来的时候,他决定把这一切告诉朱莉娅,希望朱莉娅帮助转达给孙女, 茱莉亚不没有辜负他的嘱托,后来在她的讲述当中,她完成了这本书。 人生之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和自己好好相处,包括自己的优点,自己的缺点,还有自己的病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那个。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了作为一个大长辈对晚辈的深爱,只有这种大爱才能让他跨越万水千山,而为了告诉孙女这一件事情,鼓励她重新往后的人生要好好的走,那时候我们才会想到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事情。

《六日惊奇》读后感(三):用生命最后的6天时间,他拯救了自己以及孙女

一开始的时候,由书名《六日惊奇》想到了另一本书,也就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但后来发现,显然并不是这么回事。

要想读透《六日惊奇》,实事求是而言,起初并不容易。因为虽然貌似只有“6天”时间,其实却写到了三个时间段,涉及到了主人公阿尔弗雷德的母亲、他自己以及他的孙女布莱妮娅,当然还有一个貌似第一人称视角实则是第三方视角的“我”——也就是茱莉娅。

有杜伦大学心理学博士的学位加持,英国作家朱丽叶·康林讲起故事来果然游刃有余。除了小说中的“我”之外,和阿尔弗雷德有关的三个人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本领,或者说是总是在困扰他们的“病症”——幻听症。借助于这种“病症”,他们或许可以“未卜先知”地知晓、预见到一些事情,但或许会令人不寒而栗,对他们产生极深的误解以及畏惧。所以,他们或许终究会不见容于周围的世界。比如,布莱妮娅要纵身跃下高楼。

虽然所涉及到的人物好像并不算多,但由于叙事的主线相对并不少,所以读这本心理学意味极浓的小说,确实需要一些耐心——好在,渐入佳境之后,大部分的“麻烦事”都会迎刃而解。就在144小时的有限时间里,一个跨越了近80年的“无限”的故事娓娓道来,无数的悬念就犹如“山顶千门次第开”这句诗所描绘的场景一样,带来一个又一个着迷时刻。

79岁的阿尔弗雷德千里迢迢独自一人来找自己从未谋面的孙女布莱妮娅——猜到为什么他们从未谋面了吗?猜到为什么年龄如此之大的一个老头,要千里迢迢去找他的孙女了吗?猜到在得知自己的孙女因意外住进医院,而阿尔弗雷德居然很轻易地就知道孙女的病房到底在哪里了吗?许许多多的故事在这些问题中拉开了序幕,从近80年后,也就是如今79岁的阿尔弗雷德讲到了他6岁的那一年。

阿尔弗雷德身上的故事显然更多,所以他才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但小说中的那个“我”,也就是在火车上与阿尔弗雷德邂逅的茱莉娅也非常重要。集身世的坎坷与故事的离奇于一身的阿尔弗雷德,在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那种“异常”所具有的巨大破坏性功能之后,特别是在遇到自己的孙女因为同样的原因跳楼的悲惨的遭遇之后,决心去拯救她——当然,同时也是在拯救他自己,与自己的过去做一个永远的告别。

作为一名有心理学家受教育背景的作家,在小说《六日惊奇》中,朱丽叶·康林需要把握的人和事显然看起来确实是非常杂乱的,所以叙事过程中的某种跳跃性也就成为了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入门”才相当困难。但只有能忍得了一时,才能跟上作者的思维不断前进,最终读到一个痛快淋漓的故事。

借助于茱莉娅,阿尔弗雷德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了自己的孙女;而借助于对宏大讲故事能力的良好“操控性”,朱丽叶·康林也把一个集人生经历、爱与得失种种非凡的人生“旅程”展现出来——幸好,过程虽然曲折,结果却毕竟有了无数的亮色,从此再也没有了心乱如麻!

人生总归有着更多值得珍惜的地方——这样的感觉还真是不错。只要能让自己的心回复坦然、平和,即使生命只有几天的时间,那也没什么大不了!

《六日惊奇》读后感(四):《六日惊奇》:我们付出万般勇气,不是为了过平凡的一生

朱丽叶的这本《六日惊奇》,让我不由的想起另一本名著《鄙视》。

《鄙视》里的那个丈夫,发现妻子很鄙视自己,一路焦虑忐忑,最终把自己作死了。

《六日惊奇》中,这个平凡人,没有受到书中任何人的鄙视。却得到了我发自内心的鄙视和小瞧。

我很诧异,也很不解,还有点愤怒。

我很诧异,这个人怎么会如此平凡,在他有魔法姐妹加持的情况下

即使有智慧女神的指引,阿尔弗雷德仍然走错了很多步。

他是无知的,当父母突然去世,他和妹妹被送到孤儿院时,他光顾着和声音吵架,被孤儿院拒收,自此和妹妹分散。

他是无情的,在无家可归是收留他的是犹太孤儿院,给他陪伴和爱,教会了他一流的知识,他却在认回身份后,让自己遗忘了这段时光,一次也没回去过。

他是懦弱的,当被送上战场战败后,当躲在仓库里被发现时,明知道声音和他的想法是一样的——必须要及时制止住被吓坏了的战友,才有一线生机。他却紧紧闭嘴,任由战友发狂奔出,被不明所以的搜寻者击毙。

如果说那时候阿尔弗雷德还小,对人和人的情感还不清楚。那么在热烈追求并获得自己的妻子以后,他的表现仍不尽人意。

我不理解,一个遭受很多不平等待遇的人,为何要用他受到伤害的方式去对其他人。

当妻子遭遇流产的时候,他置声音与不顾,不去安慰妻子,反而放任妻子和自己冷战。从此他爱的人性情大变。

当妻子和他背井离乡之后,在家里闷闷不乐,想出门找个工作时。没有一天不能不工作的他,居然拒绝了。他希望妻子在家做家务,做饭,做个只属于他的小女人。

当妻子生下了他们第一个儿子时,他感觉被忽视,于是他花费更长时间在工作上,也忽视了妻儿。

如果说阿尔弗雷德并不擅长处理婚姻,不懂得在婚姻中受到的伤,一味的逃避并不能消失不见。那么他后来的所作所为,简直让我气愤。

在发现儿子和自己一样特殊以后,他没有第一时间帮儿子疏导,反而放任他自由发展,最后致使他离家出走,走上绝路。

在妻子终于承受不住,逃离家庭的时候,他居然和他的雇主爱丽丝出轨了长达半个月。

他独特的个人问题,他居然没有分享给自己最亲爱的妻子,而是分享给一个有夫之妇。

这是怎样一个糟糕的人生啊!

我不禁反问自己,为什么我会如此愤怒如此生气。

也许是因为,阿尔弗雷德身上的可笑的无知,近乎傲慢的自卑,懦弱的好运气,在我身上也似有似无吧?

人总是对像自己的丑陋格外在意。

不是每个人都有阿尔弗雷德的好运气。不太费力,过了有功有过平淡的一生。

我愿意拼尽全力,过一个不平凡的一生。

《六日惊奇》读后感(五):很多人的生命,即使并不算漫长,依旧让人觉得精彩

朱丽叶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作者,她就像是在一个乱糟糟的线团中精准地找出个线头,然后便能整理出一副精美的刺绣,这种感觉就好像有个魔法师可以将一个人本该乱糟糟的人生牵引起来,铺成华妙的篇章。一场有关人种对立的战争,一段世代遗传的天外声音,一个辗转流离的家庭,把这些佐料加在一起,就成为了今天的故事。

老人阿尔弗雷德大约是个一生都不算幸运的老人了:幼年时以混血身份生活在二战前夕的德国(血统矛盾),父母意外离世后与姐妹兄弟被各自领养送走(生离死别),又被迫换为犹太人种族寄居于宗教孤儿院(再次因身份被孤立),希特勒发动种族清洗再度逃亡,与姐姐短暂重逢后被抓壮丁参军,“亲密”战友战死(友情爱情的萌芽被掐碎)本人被俘虏,二战结束后以战败国国民身份再次受到歧视不得不与妻子背井离乡,第一个女儿夭折第二胎儿子染上吸毒后早早离世,直至人生的后半叶才发现自己除了一个从未谋面的孙女外早已孑然一身。

纵观这个普通老人的一生,他仿佛一切都得到过,亲人、朋友、战友、爱情、儿女,而又永远快速地离他而去,而除此之外呢,始终困扰着他的更是身份的认同感,被激进的种族主义者蔑视,被犹太人排挤,被战胜国羞辱,他身上所流的血液不被个人意志所转移,又被大众的主观意志推推搡搡着,这恐怕也正是作者为何将那个奇幻的“诅咒”加之在他身上的原因。

那是源于数个世纪前的血脉遗传,家族里的每一代人中都会出现一个人被选中,可以听到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声音”,她们环绕在这个人的身边每分每秒都不得停歇,有人将其视为病毒与折磨,有人却将其看作祖先的庇佑。阿尔弗雷德就是后者之一,他依靠着耳边回荡的声音在人生的处处磨砺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在迷失的身份认同里找到可以告慰自己的力量。就像出身无法被选择,那些声音同样如此。

这大约是老人一生最大的幸运了,因为腼腆,因为沉稳,他早早从母亲口中得知了“声音”的真相,转而从不害怕不抗拒变成了主动的交流和求助,事实证明,在生与死的一次次抉择中,这些声音坚定地站在他的一方,即使平常时候偶尔会显得聒噪。

相反的,儿子约翰尼未能找到共处的正确方式,他赶走了善良的“声音”,而又被恶魔的低语所纠缠,孙女布莱尼娅同样以为这是种很难治愈的精神分裂,可所幸在她生命才刚刚进入花样年华时遇到了找来的祖父。

在阿尔弗雷德明知自己快要离世的最后几天里,他将自己与“声音”和谐共处的故事分享了出来,他似乎是在用最大的努力来解救孙女的挣扎,可同时这些回忆的慢慢涌现不也是老人对自己一生最后也最好的交代吗?

一个普通人,该如何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呢?他们勇敢而又努力的活着,又也许永远得不到好的报偿,一切折磨的起始又可能只是早已命中注定的“出身”二字而言。故事中所说那世世代代承袭下来的“声音”,又何尝不是对现实的映射,作为一个普通人所能做的,不过就是好好与之相处,亦或是被其打败被时代吞没。

当我试图复盘这个故事的时候,发觉可说的地方太多了:比如阿尔弗雷德自幼的早熟让他轻易感受到了“声音”的善意,他的信任得到了回报,而他学会的也是以善意对待他人,所以才能在孤儿院也好,在军队也好,亦或是在作为战俘生活的庄园里也好,都最终被人接纳,有些话就像是毛毯,可以让人感到温暖;比如他的妻子伊苏贝尔,从丧子之痛到离乡愁绪,再到半辈子做家庭主妇所慢慢积攒的怨气与不甘,让她到中年时突然选择了离家出走,我们不知道那几年她去了哪里,追求梦想还是逃避现实,但最终她还是回来了,在阿尔弗雷德的接纳下重新回归家庭,也许陪伴才是长久的良药,直到伊苏贝尔死去的那一刻,我们都可以无比相信他们的爱情。

还比如布莱尼娅,她的前二十年始终以为自己得病了,直到她了解了“声音”的真相,第一个想法却是替在自己幼年时便离家出走,暴毙在外的父亲感到遗憾,她了解这种折磨带来的痛苦,所以言语间都是对父亲的理解与宽恕。不得不说,布莱尼娅也是个善良的人,也许隔代遗传的不仅有那些“声音”,还有善待他人的性格吧。

当布莱尼娅醒来的时候,阿尔弗雷德已经离开了人间,祖孙二人就像是这场家族轮回的缩影,又像是提醒着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永远在继续,而我们最好不要就此停歇。

《六日惊奇》读后感(六):《六日惊奇》:用生命最后六日时光写下的爱别离

如果,我是说如果你的生命只余下六天时间,你会如何安排?是会继续手中未完成的工作,还是会闭门谢客缅怀旧时光?是会访亲会友,还是会寻医问药?

我?我没有答案。

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无论如何我也无法做到如阿尔弗雷德·华纳般泰然。

阿尔弗雷德·华纳是英国作家朱丽叶·康林新作《六日惊奇》的主人公,这位79岁的老人在得知自己生命只剩下两周时,决定前往德国柏林看望从未谋面的孙女布莱妮娅——他唯一的亲人。

在收到布莱妮娅来信前,阿尔弗雷德只知道自己的孙女生活在某个地方,阿尔弗雷德无从寻找,以致于快要忘记掉了布莱妮娅的存在。当然,如果不是与阿尔弗雷德如影随形的“三姐妹”帮阿尔弗雷德下定决心,阿尔弗雷德也不会在离开故土近半个世纪之后,重新踏上德国的土地。

《六日惊奇》在初读时会有微弱的混乱感。因为无法抓住故事的主线,因为人物间关系的纷杂。不过,这种混乱感会随着阅读的深入很快消失不见。我是在读到六岁的阿尔弗雷德独自在森林里时被吸引住的。

三个不同女声在六岁的阿尔弗雷德脑中和耳畔回荡的场面,让我想到了比利的24个分身,让我以为小小年纪的阿尔弗雷德拥有多重人格。而事实并非如此,阿尔弗雷德继承了母亲家族的与众不同——能够听到声音——这个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家族,每一代都会有人可以听到看不见的人发出的声音。

只是,因为无法事先获知谁会被选中,所以每一位被选中的下一代在最初听到声音时都会陷入恐慌,无所适从。阿尔弗雷德、阿尔弗雷德的儿子约翰、孙女布莱妮娅,无不例外。

在这一点上,阿尔弗雷德要比约翰和布莱妮娅幸运,因为阿尔弗雷德的母亲在看出阿尔弗雷德的异常后,第一时间为阿尔弗雷德解释了他能够听到声音的原因。渐渐地,阿尔弗雷德习惯了“三姐妹”的存在,并时常会产生求助于她们的念头。

阿尔弗雷德在即将离世的最后时刻对茱莉娅说:这一辈子,我都在聆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却没有想过要听他(约翰)说话。从不曾真正听过。再想告诉他,他是个特别的人时,已经太晚了……我不配拥有这么美好的生活。

其实,阿尔弗雷德曾察觉到约翰与自己一样能够听到声音,但是他错过了告诉约翰真相的时机,这也间接造成了约翰人生的混乱。也正因为此,即使约翰不缺席女儿布莱妮娅的成长,他也无法给女儿布莱妮娅关于“能够听到”的任何帮助。

阿尔弗雷德在前去与孙女布莱妮娅会合的路上,并没有想到布莱妮娅也“能够听到”。直到阿尔弗雷德在医院看到昏迷的布莱妮娅,阿尔弗雷德才意识到,布莱妮娅是与自己一样的,是特别的。

要如何将布莱妮娅自沉睡中唤醒,要如何让布莱妮娅了解自己的特别之处,阿尔弗雷德将目光投向了茱莉娅。

茱莉娅与阿尔弗雷德相识于德国中央火车站。

对茱莉娅来说,阿尔弗雷德是意外闯入的陌生人。或许是因为父亲刚刚过世不久,所以茱莉娅在面对与父亲年纪相仿的阿尔弗雷德时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这也就可以理解原本只是顺路的两个陌生人为何会产生六天的生命交集。

《六日惊奇》以插叙、倒叙相交替的方式呈现了阿尔弗雷德的人生。整个故事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在于,阿尔弗雷德回忆往昔时的“平静”。不可否认,父母早逝、犹太孤儿院成长、异国战俘生活对阿尔弗雷德的人生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然而,坎坷的人生经历并没有让阿尔弗雷德丧失对生活的热爱,暮年的阿尔弗雷德依旧如少年般腼腆,身边的一切都会让他满心欢喜。

阿尔弗雷德用生命最后六日时光写下的爱别离,醇厚温暖,充满希望。

--END--

《六日惊奇》读后感(七):六日惊奇:寻找光阴的心动与心恸

1

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会有什么样的选择?

多数人会郁郁寡欢,感叹命运的不公,在悲痛中默然离世。

著名演员,老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选择了出家修行,就如林黛玉一样选择了“质本洁来还洁去”,所以大家才慨叹:“天堂多了陈晓旭,世间再无林黛玉”。陈晓旭曾说:“我没有辜负的是一个名字。”她宁愿美丽的离去,也不愿意痛苦的活着,她生于晚秋,逝于暮春。

还有一对夫妻,丈夫韦德患了严重的冠心病,而妻子也被确诊患有晚期乳腺癌,当时医生说他们夫妻都只有3个月的生命了。两人想即便如此,那就去外面的世界走走,再看一眼美丽的风景吧,于是两人结伴而行,一路上只贪恋旅途中的美景,根本没时间想自己的身体状况。两人看不落的太阳,看浩瀚的星海,尽情地体验生命的美好和世界的奇妙,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活过了医生预言的最后期限,而且他们并未感觉到自己身体有种种不适,精力也越来越充沛。当他们再回到医院去检查时,发现两个人的病症都消失了,据说这是医学界的一个奇迹,而我觉得这才是人生该有的选择。

2

今天与大家分享英国作家朱丽叶·康林著的《六日惊奇》,作者还是译者,因为她在英国和德国都长期生活过,而且擅长英语和德语,所以她能双语写作,目前,包括《六日惊奇》在内,朱丽叶已出版五部小说。

估计大家都熟悉意大利著名作家乔万尼·薄伽丘创作的《十日谈》,作品叙述了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10名年轻男女在一所别墅避难,他们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其中许多故事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中世纪传说。卜伽丘在《十日谈》中歌颂现实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和美好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对封建贵族的堕落和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作了有力的讽刺。作品采用了框形结构,把一百个故事串联起来,使全书浑然一体,作品语言精练幽默,写人状物,微妙尽致。

如果从小说的名字上看,两者似乎有些相似,但是从故事内容上看则完全不同。朱丽叶创作的《六日惊奇》讲述的是平凡人的一生,更像余华创作的《活着》,主人公在悲惨的人生中寻求温暖和光。

3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阿尔弗雷德知道自己的余生只剩下最后的六天,他下定决心,独自一人去赴一个遥远的约定,而突然遭遇的事故,让他终于决定将自己一生的故事和盘托出。亲人离散,战争来袭,命运颠沛。

阿尔弗雷德幼年失去父母,青年被带到异国成为俘虏,妻子流产;好不容易有了第二个孩子,却被溺爱得性格乖戾;阿尔弗雷德因为身份被歧视被骚扰甚至被人纵火,差点丧命;人到中年,妻儿离家出走,等到归来之时儿子已经身患绝症,并且先离他而去;上了年纪以后,妻子先患上阿兹海默症,又因中风去世;好不容易收到了孙女的来信,可二人见面当天她从楼上一跃而下。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更加觉得与《活着》的故事有些相似了。当然,这部小说中也经常伴有一束光,比如阿尔弗雷德也拥有在母亲爱护下的快乐童年、在犹太孤儿院里的幸福时光、找到姐姐之后的那段幸福生活、恋爱和新婚的喜悦、被贵人赏识的机缘、被邻居朋友们认可的人品和技能,以及被脑海中的声音指点而躲过的一次次致命危机。我想作者在阿尔弗雷德悲惨的命运中加入这些元素,就是想告诉读者,人生不会一直悲惨下去的,总会在跌落低谷时看到一丝希望,即便希望非常微小,也会让人快乐起来。

4

刚读过的《巴黎图书馆》讲述的是二战期间,一群热爱读书的人保护图书馆的故事,这部小说中没有写战争血腥场面。《六日惊奇》同样是写二战期间德国人与犹太人之间的故事。

看似作者只写了阿尔弗雷德生命中最后六天的故事,然而这六天里讲述的却是三代人的人生。阿尔弗雷德童年丧父母,中年丧子,老年丧妻和孙女,这岂不是人间最悲惨的命运。

读完这部小说,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人生本来就很短暂,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又会遇到种种磨难,每一天都让我们肩负着责任和压力。或许有些人生来就带着光环,他们可以潇洒地度过一生,而多数人并没有这样的机遇,他们只能负重前行。

每次去医院,我们都会感慨,看到病人痛苦的样子,顿悟健康的重要,可是离开了医院,我们又开始我行我素,肆意地挥霍着自己的身体,直到身体亮起红灯。

教育子女也是一样,溺爱的结果,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好的教育一定是彼此尊重,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成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而多数父母则以拔苗助长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令孩子成长中痛不欲生,结局可想而知。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如果想活出质量,就要一切看开,遇事不慌,放平心态,努力去寻找光阴的心动与心恸,哭着来,笑着走。

《六日惊奇》读后感(八):不平凡的老人和他平凡的一生

这无疑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引人入胜的冷门佳作,没有网络的宣传(现在搜索首页也见不到它的身影),没有无脑的腰封,普通的纸张配以古典的封面。很惋惜这些无疑影响了它的传播,但是我又很庆幸我能够读完了这本书《六日传奇》(这个书名翻译的总感觉不对味)。

《六日传奇》采用的是POV写作手法(视点人物),再穿插着蒙太奇的手法,在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人物视角和不同的时间来衔接整个故事。这种手法要好过平铺直叙,当然对这一作品来说刚开始的几小节要回看一下,不然确实有点摸不到头绪。

书中的视角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段和人物:现在2005年我“茱莉娅”的视角,我和阿尔弗雷德六天的故事;布莱妮娅的过去到现在布莱妮娅的视角,孙女布莱妮娅的故事;阿尔弗雷德儿时到现在第三方视角,阿尔弗雷德的故事。

主线故事发生在现在2005年,79岁的阿尔弗雷德千里迢迢独自一人来找自己从未谋面的孙女布莱妮娅,因为紧张与害怕他全程没有去厕所。在下了火车后遇到了我“布莱妮娅”,我帮他看着行李,让他去了厕所,就此认识了阿尔弗雷德。我对这个老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送他回家。在到达他孙女的住所时,我们得知他的孙女布莱妮娅跳楼重伤送进了医院,随后我们赶去了医院。在此之前我们并未知道孙女被送到了哪个病房,但是阿尔弗雷德却可以直接判定孙女的病房在哪里。我确定收留老人,但是老人却坚持说自己只有六天寿命了,而他要拯救自己的孙女,而拯救的方式是给我讲述他的故事由我再转述给自己的孙女……

德国,1932年,六岁的阿尔弗雷德一家是庄园主马克斯特恩的雇工,他与父亲卡尔·沃纳,母亲弗蕾娅,哥哥埃米尔,姐姐乔安娜,妹妹玛莎,小妹妹玛丽生活在一起。本应平凡的生活被打破了,妹妹玛莎因为肺结核离世,全家沉浸在痛苦之中,而阿尔弗雷德也由此开始在脑海里可以听到三个女人的声音,他们时常吵闹,也有时会带有预见性的指点阿尔弗雷德,比如在玛丽小的时候睡觉趴着睡要憋死了,三个女人提醒他赶紧去拯救自己的妹妹。也是这次机遇,使得母亲弗蕾娅知道了阿尔弗雷德的这种异常,便与阿尔弗雷德交谈称自己也可以听到,但是可以和她们很好的相处。母亲给他讲述了这些声音背后的故事,三姐妹生存在被残暴的酋长的统治下,为了躲避酋长手下的抓捕,将他们引入迷雾死于饥渴,随后酋长派人杀死了三姐妹,她们的儿子将她们复活但是只是复活了声音无法复活肉体,她们可以预知一些事情,也可以扰乱你的心智。在母亲的帮助之下我和她们姐妹三人达成了和解,彼此相安无事。

但是平凡的人想过平凡的人生却是那么的艰难,新的德国领袖上台了,庄园主马克斯特恩也加入了纳粹党,虽然卡尔是德国人,但是母亲并不是,母亲与父亲在去接受人种审查的路上,母亲被卡车撞死。随后,阿尔弗雷德的姐姐和哥哥被庄园主收养,而阿尔弗雷德和小妹妹被送往了福利院,因为阿尔弗雷德在重大变故面前暴露了自己精神上的问题,未被接收被送往了犹太人的福利院。

随后便是如何在纳粹暴政下的生存,如何被应征入伍,以及被俘在苏格兰战俘营的监禁生活,获释后在英国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从德国到苏格兰再到英国,再加上战争的阴霾,不断的环境变化催生了他各种极端的心理变化。姐妹三人的声音一直围绕在他的身上,而且这种特性还在自己的后代上得到了延续。但是这种特性仿佛不再是良性的,它给后代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阿尔弗雷德的孙女布莱妮娅便深受这一特性的折磨,她很早就开始服用精神疾病药物。但是经历了各种曲终人散后,她选择了停止服用药物,在三姐妹的操纵之下她多次自残。直至2005年她给自己从未谋面的爷爷阿尔弗雷德写了信,希望爷爷可以从养老院来帮助她,爷爷阿尔弗雷德如约而至的那一天,布莱妮娅却在声音的控制之下坠楼……

时间线就此拼接在了一切

对于阿尔弗雷德和母亲来说声音曾带给了他们困扰,但是最终他们得到了和解,他们只想过上平凡的生活。但是从未想过,幻听为自己的后代带来的是不良的影响,这也是阿尔弗雷德在自己79岁这年,在自己还有六天可活的时候,决定只身赶往千里之外为自己从未谋面的孙女指点迷津,为了她再努力奋斗一把。

历史与虚构情节的层层推进,战争与精神疾病的双重折磨,时间与人物框架的衔接。使得这本书从头至尾绝不乏味,尽管它还没有畅销到每个人的书桌,不过它确实配得上一本佳作。

《六日惊奇》读后感(九):有的人旅程即将到达终点,而有的人旅程才刚开始

初读《六日惊奇》的时候,我一度没有看懂,一般的小说,往往只有一个人物视角,或者最多两个,而在这本书里,竟然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都用上了。作者不会觉得乱套了吗?但当我读完后,我自己已经有了答案。

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人物视角,是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阿尔弗雷德,他患有遗传性的幻听症,脑海里时常蹦跶出三个人的声音,而这三个人,是三个性格迥异的女人。

本书的作者朱丽叶·康林,拥有创意写作硕士和心理学博士双重学位,她懂人性,也热爱用文字记录下人性中的真善美,因此她的每一部作品读起来都能直击人内心深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出版《六日惊奇》这本小说前,她已经有5本畅销小说了。

朱丽叶很善于观察人性,观察生活,写这本书的创意,还是源自于她和朋友一次闲聊,朋友告诉她,青春期的时候,他总能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

这个朋友也就成了故事主人公阿尔弗雷德的原型。

阿尔弗雷德的出生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家族,为什么是看似普通呢?因为这个家族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就是他们家族有一个遗传病史,每一代人中,都会有一个人不幸中招,“继承”这个遗传病。

阿尔弗雷德的母亲是这样,阿尔弗雷德自己是这样,他的孙女也是这样。

在旁人看起来,他们其实没什么两样,只要他们自己不说,那就没人知道。

没有人知道,得了这种特殊遗传疾病的人,他们的生活会因此变得多么糟糕。要是他们学不会如何同这个声音“和平”共处,那么他们将会深受其害。

和这个声音和平共处,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阿尔弗雷德小时候的日子过得并不如人意。他亲眼目睹了刚出生的妹妹离世,随后父母出车祸死亡,他被送入福利院,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分离,独自寻找姐姐未果,又因被选中去战场,不幸的成为俘虏。可即便如此,阿尔弗雷德从未放弃过自己,他甚至还学了一门能养活自己的手艺。

好在,上帝给阿尔弗雷德关上一扇门的时候,给他留了一扇窗户。尽管他没能找到姐姐,但是他却能和自己心爱的女人结婚,并且还有了爱情的结晶。

日子似乎在一天天变好,可惜好景不长,阿尔弗雷德发现,自己的二儿子约翰也和他得了一样的病症。约翰其实还有一个姐姐,可惜那个姐姐没能活下来好好好看看这个世界,但也正因为此,阿尔弗雷德的妻子,对于这个小儿子格外的宠溺。

母亲的宠溺加上父亲的不作为,约翰变得越来越叛逆,再加上他能听到那些声音,这让他不知所措,又不知道如何和父亲沟通,所以他选择了离家出走。

他没能像父亲一样,学会如何和那些“声音”共处,他选择了自甘堕落,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才找到了父亲阿尔弗雷德,告诉他,他还有一个孙女。

可惜,阿尔弗雷德又被老天捉弄了一次。当他兴冲冲找到孙女的时候,却发现她因为事故陷入了昏迷,而他自己也只剩下了六日的生命。

他想将自己毕生如何和那些“声音”相处的经验告诉孙女,可惜孙女听不见。他将自己整个故事告诉了“我”,一个和他在旅途中认识的陌生人。

“我”接受了这个老人最后的心愿,将他的故事以及他如何同那些“声音”和平共处的经验都记录了下来,在他的孙女醒来的时候,完完整整的交给了她。

因为有了阿尔弗雷德留下的东西,他的孙女布莱妮娅得以开始一段新的人生。

一段生命旅程的结束,却也是一段生命旅程的开始。

故事的主人公离开了,但是,他的故事却还在继续,只是换了一个人,代替他,继续“付出万般的勇气,过完这平凡的一生”。

大多数的人生,都是平凡的,我们就是这个世上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一个人,或者说,就是一个普通的过客,在这个世间走一遭,可能能留下点什么,也可能什么都不曾留下。但我们要明白的是,即便我们只是世间的蚍蜉,可我们也是这个世间的唯一。

我们都是很特别的存在,这个世间没有人能真正代替我们的存在,所以,请好好珍惜你的当下,用力的为自己活一次,不要让自己留有遗憾,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

《六日惊奇》读后感(十):有遗传性幻听症的老人,用生命最后的6日时光,拯救唯一的亲人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即将离开人世的老人阿尔弗雷德。他患有遗传性的幻听症,脑子中常伴有三个性格迥异的女人。

他的家庭中,母亲、儿子和外孙女都跟他一样,这种遗传性症状,会在每一代人中挑中一位。

在其他人眼里,他们没有任何的异样和不同之处,只要他们自己不坦白,没有人会发现这个秘密。

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若不能学会与“声音”共处,必将深受折磨。

(1)阿尔弗雷德自己

阿尔弗雷德在小的时候,亲眼目睹了妹妹离世的整个过程,清晰的看到了她因发炎而肿胀的关节,因病痛而遭受的痛苦,气若游丝的吐出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口气。

对于像阿尔弗雷德这么小的孩子来说,是无法消化这样的情感经历的。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他选择躲到没有人的地方,满心恐慌的等待着痛苦的到来。

在这件事之后,阿尔弗雷德就能听到一些声音,是一些女人的声音。尽管他努力保护自己的这个小秘密,但还是被细心的母亲发现了。

妈妈告诉他,不只他一个人可以听到这个声音,她也同样能够听到。除此之外,他的妈妈还传授了他与这些声音和谐共处的方法。

不久之后,阿尔弗雷德的父母均丧身于车祸,他也因此被送进了孤儿院,被迫与自己的兄弟姐妹分离。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路上看到了失散多年的姐姐,于是偷偷跑出了孤儿院,凭借着记忆在街头等待着与姐姐重逢。

姐姐被道貌岸然的养父领养后,遭到了非人的对待,在怀孕之后被送到了一个老妇那里。阿尔弗雷德与姐姐相遇后,过了一段安心又踏实的日子。

好景不长,阿尔弗雷德被选中去战场,并被对方抓住成了俘虏。他在这段时间,学会了从事一生的职业所需的技艺——园艺。

在寻找姐姐的下落无果后,他选择留在英国,并与心爱的女人结婚。婚后,他过了一年多幸福的家庭生活,直到刚出生的长女夭折。

多年后,他又迎来了自己的次子约翰,在妻子的娇惯之下,约翰有一身的臭毛病。如果这些事情足以让阿尔弗雷德生气,那当他发现约翰也可以听到其他声音时,他感受到了绝望和无奈。

他想尝试同约翰沟通,就像自己的母亲那样,告诉约翰如何自处。只是,在父子关系不佳的情形下,约翰从来不承认自己的问题。这让阿尔弗雷德无从下手。

(2)次子约翰

约翰自出生以来,就被母亲捧在手心。

在他之前,他的母亲经历了丧女之痛,刚出生就没有呼吸 的女儿,连面都没有见到,就被医院的工作人员处理了。

母亲从来没有让约翰离开他的视线,他的性格也因此变得蛮横无理。父亲阿尔弗雷德早早发现了这个问题,但他明显无法与妻子进行抗衡,只能任由此发展下去。

但是,约翰能够从父亲那里,感到越来越多的不满。在父亲问到他,是否可以听到声音的时候,他拒绝沟通。或许,他害怕让父亲更加失望。

由于自己的不同,和对这些“声音”的不知所措,他总是逃课。在青春期的时候,离家出走去了美国,想要在那里开始新的路程。

一开始,他是兴奋的,常常与父亲和母亲沟通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并期待“他们也在这里”。

很快,他交到了一些不好的朋友,也染上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在女儿出生之后,他因为这些不良嗜好,被禁止与女儿生活和接触。

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瘦骨嶙峋的出现在了父母的家门口。

这次,他是来告别的,他得了绝症。他与父亲达成了和解,并告诉了他自己女儿的存在。

阿尔弗雷德也是在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已经是爷爷了。

(3)孙女布莱妮娅

布莱妮娅知道爷爷要来看自己,高兴坏了。爷爷大概后天就到了,坐飞机来看她。

阿尔弗雷德赶到的时候,发现布莱妮娅因为事故陷入了深度昏迷之中。而他自己的生命,还有六天就走到尽头了。

他拼尽全力来到这里,是要告诉布莱妮娅关于自己的秘密,也想让布莱妮娅知道如何同自己脑海中的“声音”相处。

然而,布莱妮娅却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苏醒。

在这种情况下,阿尔弗雷德选择了相信一个陌生人,并将他一生的经历和秘密全部诉说,并期望她转述给布莱妮娅。

这个好心人在阿尔弗雷德去世后,将他的故事尽数用文字记录了下来,转交给了布莱妮娅。

布莱妮娅在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之后,改变了以前颓废的人生态度,开始了崭新的生命。

在日后的生命中,无论再遭遇什么,布莱妮娅都可以在来自家族的关爱中坦然面对。

(4)

这本书的作者朱丽叶·康林是兰卡斯特大学创意写作硕士,杜伦大学心理学博士。在《六日惊奇》这部小说之前,她已经出版了5本畅销小说。

这本书的创意,缘起自与一个朋友的交谈。这个朋友说他在青春期的时候,可以听到声音,也就是幻听。

之后,朱丽叶·康林对幻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幻听者的采访稿和学术论文。

在幻听的人中,有一些世界闻名的人,像是苏格拉底、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圣雄甘地、圣女贞德、作家福楼拜。

尽管一直有对幻听症的记载,但直到19世纪末,精神病学出现之后,这种症状才与精神错乱关联。

在中国的经典中,也有对幻听症的记载与说明。

《说文解字》中有“睽,目不相听也。”

刘君祖在《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中对此解释为:“睽是眼光有问题,因为情绪用事、感情生变,看事物看不准了,眼睛所看到的蒙蔽了你的理智,会看到幻象、会有幻听,对于人际关系的信心不够,疑神疑鬼,很多莫须有的东西跑出来,或者听别人挑拨离间的话,无法看到事情的真相,无法正常面对人际的亲密关系。”

总的来说,遇到了幻听的情况,千万不要被负面的情绪左右,关注生活中积极和正向的一面,就可以突破难关,在乌云之后重见阳光。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推荐阅读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作者 东方春晓​ 无论快乐或不开心的日子,时间都如流沙,在指缝间“哗啦”流失。当暮春的秀手,叩开夏日的门楣,亦将逝去的五月,演绎相逢或告别的剧情,浅浅喜,淡淡愁。

    07-03

  • 缘分的秘密 !(美文)

    缘分的秘密 !(美文)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悲欢。缘分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有的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

    07-03

  • 精选每日晨读,美文100篇‼️
  •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奇妙的缘分。我们或许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与某个人擦肩而过,然后彼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但有时候,这些相遇却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

    05-16

  •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靡靡之香,穿过弄堂,绕过亭长,在城中漫溢......车窗,划过玲珑紫粉,偶有留白,丰富了五月的层次。是丁香,结成花海,分列长街,随风涟漪。浅夏,登场。取之不尽的暖意。

    05-15

  •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美文)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美文)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幸福,幸福的最高境界是清欢。 千百年来,一代代人绵延不断,奔波不停,都是为了美好生活,为了得到幸福。 幸福是人们的理想目标,是人类的最高追求。 一

    05-01

  • 美文,时光倒数,春花惊艳

    美文,时光倒数,春花惊艳

    寒城,花总是迟的。漫山遍野的芳菲浪漫,是别人家的灿烂故事。我们的花开,总要等到春很深很深时才来。四月荼靡,方为春始。再等几天,花苞才会勉为其难的苏醒,惺忪的坐在

    04-14

  • 美文:总有一些花开,惊艳了时光,浪漫了岁月

    美文:总有一些花开,惊艳了时光,浪漫了岁月

    总有一些花开,惊艳了时光,浪漫了岁月。在时光的长卷中,那些花儿如诗如画,如梦幻般绽放。它们以各自独特的姿态,演绎着生命的绚烂与美丽。春天,是花的盛宴。桃花灼灼,

    04-12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