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参加朋友生日聚会,我们三个人为了短视频争论了大半个晚上。回家之后我考虑了另外两方的观点,发现自己之前好像从来没有谈过对短视频的看法,最多是讲过我为什么在视频时代还在写字,而不是转去做直播或者视频节目。那么,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想法:
当只有知识分子和准知识分子上网的时候,信息的载体是文字,这是他们最惯常使用的方式。当全民上网的时候,信息的载体是图片和视频,这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理解门槛最低的方式,就算是文盲也没有多少障碍。这也就是说,文字所能承载的人口有限,相比之下视频有天然的优势。
所以,也没有必要指责大众选择了视频,或者批评视频的流行。正如历史上人们也批评过电视,但是电视的确也改变了世界。从对世界的理解来说,电视塑造了今天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起码人们感觉自己看过许多现场,目击过许多历史时刻,无论是海湾战争的战斧齐发,还是飞机撞向双子塔。全球人类通过报纸和书籍得知,和看着电视上的画面,这完全是两种概念,两种感受,电视对促成地球村的概念有很大助力。
我承认视频在信息传播上的价值,也承认它的有效,还承认它有很强的社会需求。但我自己却不是一个心系天下的人,更关心视频对我自身的价值。站在我的角度看,视频太过偏向娱乐,于是噪音变得相当大,从中筛选出我需要的资讯效率会很低。当然,我知道肯定会有很强的反驳出来说:B站、YouTube上可以学习任何你想要学到的知识,观看任何你想要学习的课程。确实,我在上述视频网站看过一些相当专业性的课程。不过我有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我也在Pornhub上看过高等数学课程,这是真的,的确是有人在那里开课,但Pornhub有高等数学课程改变了什么吗?我可以说我是去那里学数学吗?会有人相信吗?
人的欲求不是等分的,对娱乐的需求占比很高,对资讯对知识的需求占比很少。人性就是不喜欢做吃力的事情,哪怕知道这些事情对自己有好处也不愿意主动去做。所以,一个人如果还在自我成长,他一定是很小心地维系了某种脆弱的平衡,把相当一部分时间投入到资讯和知识中去,而不是全部被娱乐侵占。稍微不小心,他的一整天都会拿去娱乐,因为太放松,太有趣,也太消磨时间。对此,胡适博士有相当程度的发言权,他的日记里记载了打麻将的快乐。
互联网上的娱乐一度是有门槛的,为了下载一首歌,一部电影,一位网友可能要学习如何使用电驴、flashfxp、Netants、bitcomet,还要学习识别各种格式和压缩格式的文件。当初看起来是麻烦,今天看来是件好事。娱乐有成本有代价的时候,人们还会精选一下,考虑一下自己的真实需求。当娱乐是无限供给的时候,人们就会沉浸在娱乐里,不假思索地享用一切,挤占掉所有时间。娱乐没有罪过,就像糖没有罪过一样。问题是如果可以很方便的取用,而且是无限量地供给,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信息茧房是一个比较流行的批评意见,也有一种有力的反驳说:读书就没有信息茧房了吗?书店的书难道就不是经理选取的书目?几百个视频主决定了你每天能看到什么,难道真的不如几百个图书编辑决定了你能看到什么书?个人的眼界、知识、观念,难道不是受到自己周围150人的小群落的影响和灌输?这种反驳还有进一步的强力论证:
知识分子对于个性需求和多样性要求的担忧,很可能是一种自大。无法接受一个人被200个标签所定义,然后平台就根据标签划分提供对应的视频内容。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所有的归类都是一种侵犯。问题是,人类可能并没有独特到那种程度,虽然全球有数十亿人,但彼此之前的差别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用12星座分成12组固然粗疏,但也不至于划分为60亿种彼此不同的组别,也许所有地球人加在一起,分成5000类就已经足够,甚至都不需要那么多。因为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内容就可以满足每个人90%上的需求。
我觉得这样的反驳也有道理。不过,这是在谈共性。可以考虑某一家人,兄弟姐妹之间的基因差异应该非常小,但是他们长大之后的性格脾气天分能力个人成就会彼此不同。又或者是考虑猿猴猩猩一类人类的近亲,它们在基因上和人类的差异也很小,但大家彻底是不同的物种。等同的资源,投入到99%相同的部分上,还是投入到1%的差异部分上,结果怕是大相径庭。一个人200个标签,划分成5000个组别,提升的是共性的匹配精准度,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更有价值的不是那些未能满足的个性部分么?就像是1990年代的互联网。
算法控制也好,信息茧房也罢,我倒不是那么在意,因为这是互联网自发进化的结果,换谁来也无法阻挡。我在意的是那1%的差异性可以通过什么手段加以满足和强化。反正我是不大相信自主选择的那一套话术,它天天考验人性却不用负责,这是不合理的:你看公开课视频还是看娱乐视频,这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你看大波妹看到全部推荐大波妹视频,这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你看10分钟还是100分钟视频,这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当然不是个人选择,这是把人性置于非常为难的位置,并且不断加以考验,其实一开始平台就有很大把握它会倒向哪一边,而且产品本身也就是那么设计和进化的。
我认为我自己是个意志薄弱的人,受不了这样的考验。如果给我一个视频软件,我多半直奔99%而去,没有勇气和毅力去逆流而上追求那1%。而且,我很可能安住于那99%,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我需要娱乐,但我又不需要那么多;我需要知识,但我也同样心存畏惧。这就让我觉得自己活得危若累卵,需要很小心地处理自己的人性和欲望,免得瞬间被它们暴起淹没。视频很好,也许太好了一点,好到让很多人无法离开,好到变成很多人的新生活方式。人在潮流之下,实在是太过柔弱,太过渺小。
在生活中除了欲望的满足之外,人可能还需要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就像是今天的题图,它是智利百内国家公园的风景,几只羊驼站在雪峰之前,云雾之中,标题就叫《云中羊驼》,另一个中文名我不敢写。当我早起看到这张图的时候,立即感受到那种凉风透体的感觉。我没有去过智利,也没有见过活体羊驼,但是我去过高原,也在雪峰前的草地上站过,所以我知道那种风会是什么感受。如果没有这样的亲身经历,我看到的只是一张漂亮的风景图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