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你几百万,你愿意从事殡葬行业吗?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疫情的影响,殡葬行业仿佛成了香饽饽。它不仅属于“暴利行业”,而且投资接近“零成本”,还被称为“永不衰落”的产业。
据悉一个抬尸工日薪八百,晚班过千。消息一出,马上有网友振臂高呼:都别动,放着让我来!人醒了还能唠唠嗑!
可现实中,从没听说谁想加入殡葬行业,人们对于这行还是很忌讳,特别是老一辈。
孔子曾有言:未知生,焉知死。圣人对死亡都避而不谈,凡人更鲜少思考。
当死亡成为禁忌话题,相关从业者也成为了禁忌的一部分。大家觉得他们“不干不净”,阴气缠身,和一切的吉祥犯冲。
从业者不可以微笑;不可以和人握手;不能说再见;不能参加婚礼;更不能抱新生的婴儿。听起来很残忍吧,可这就是现实的情况。
图片
2
最近,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入殓师》在国内修复上映。
随着影片在各大平台热度的飙升,入殓师这一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谈论的职业,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中。
虽然是2008年的旧作,但是很多影迷都高呼这是“有生之年系列”,迫不及待在电影院二刷、三刷这部经典之作。
图片
电影的开头,空灵伴些诡异的钢琴曲响起,有如硕大的雪片碎地的声音,沉闷而庄重,镜头铺展开,一辆小轿车从漫雪中缓缓开来,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驶向远方,车中的人终究要做什么?
伴随着影片的开进,有这样一幕场景,男主人公双膝跪于停柩的棺木旁,为尸体穿衣化妆,悬念也由此解开,他们的职业是入殓师。
图片
在一般人的眼里,这算不得是一份体面的职业,每日要与死人打交道,可怖、作呕、恶臭冲天。
当男主人公小林大悟所在东京的大提琴演奏团解散后,他误打误撞地结缘于这样一份职业。
一开始,他感到嫌恶,甚至不敢向妻子诉说,直至某一日,社长带他前往一位死了妻子的先生家中,那是他第一次见社长为尸体穿衣化妆,体验到所谓的“入殓师”。
图片
当冰冷毫无血色而近于枯腐的尸体被装扮好后,那一瞬的庄严肃穆之美融化了小林的心,似乎是亡者在笑意着向亲人作最后的道别:“此刻的我不会因为死而悲伤,生死即宿命,我不过是要去到下一个轮回罢了,我愿用我的虔诚感化天国。”
此情此景,小林恍然明白,入殓师的意义—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
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
至此,小林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职业,然而,这举动却没有受到周围人的理解。他不仅要遭受那些亡者的亲人所给予他的舆论谴责和攻击,甚至最后连朋友、妻子都要弃他而去。
图片
图片
但他并没有过多挣扎,而是默默忍受着这一切,继续着他那神圣而庄严的送葬仪式。
图片
3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入殓师比影片中所要承受的更多,他们不仅要克服沉重阴冷的工作环境所带来的压抑感和对死亡尸体的恐惧心理,还要避免出席一些婚嫁场合、承受职业造成的选取另一半的局限性,甚至是对自己职业的难以启齿。
人们对这个职业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不理解、不重视,可死亡毕竟是大事,我们既要正视它,也要尊重它。
而入殓师恰恰是起到了这样一种作用,为死者庄严的送行,完成生者的寄托与夙愿,这昭示着死亡的美好意义。
也许,入殓师是一份很微小的事业,甚至还未被多数人所知悉,可我们生活的社会,不仅需要像医治病患的医生,维护正义的律师这样众所周知的职业,也需要像入殓师这样的社会小齿轮,它们共同参与着社会的运转,少一环都将是社会的一种滞固不前。
为什么人们难以理解接受这份职业呢?其实这从侧面反映出人们不愿意面对死亡,这是一种分离焦虑的做法,是因为对死亡产生难以估量的恐惧感。
并且,这种焦虑的感觉是复杂的,可能掺杂了不舍、无助甚至还有一些其他错觉,从而导致在人生真正分别的时刻,其实很难客观冷静地去感知死亡,也无从理解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明显的情况就是人们都愿意对婴儿的诞生惊喜赞叹,却很不愿意去主动触及或谈论死亡。人固有一死,关键是要死的体面,死的有尊严,这就是入殓师所在做的事情。
《论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就是《入殓师》的反映,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
有时候入殓师或者送行者代表着子代或者生者对亡者的尊敬,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而一个失去了对死亡的尊重的民族,注定是缺乏深度的民族。
现在,我们忌讳死亡,把死亡藏起来了,似乎这样,他就不存在了,不,它每时每刻都在,甚至就在当下这一口呼吸之间。
我想,在这世间再没有什么比见证生死更为恢宏的,不要因降生人世的美好而轻视了死亡的肃穆神圣,死亡的那一瞬,同样是静谧的。
为亡者留驻永恒那一刻的庄严肃穆,静谧,所有的举动都是如此美丽。
其实,入殓师和产科的医护人员本身在某些程度上就像是人生赛程上的接棒者,一个在产房里带着希望和阳光迎接你来到这纷繁嘈杂的世界,之后你在这世上寻寻觅觅浮浮沉沉时而欢声笑语时而捶胸顿足,一个在殡仪馆里带着尊重和怀念送你体体面面离开,前往下一段旅程。
纪录片《人生海海》中,一个入殓师说:“我们这一行就是很普通的职业。它既不晦气,也不伟大,只是世人的眼光让它变得不平凡。”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方式,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曾经眷恋过、执着过的生命,何乐而不为?生死融于四季,敬死同于敬生。死亡,看起来好像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但它其实并不可怕,它与生命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而作为入殓师的人,听到最多的就是:“要是……就好了。”几乎每天,都有死者的家属这样说。
在死亡面前,所有关于死亡的想象、描绘、传说、艺术作品,都显得虚弱无力,甚至尴尬。
实际上,死亡其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它教会我们用一种更审慎、更友好的态度面对生活,让我们避免轻浮和挥霍。
这是哲学上一个重要而严肃的话题,简单却容易被忽略。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没有那么多机会去尝试太多事,所以才需要更小心谨慎地做决定,不要浪费每一天。
相比其它人,殡葬行业从业者先悟了。从在意世俗的目光到在工作中找到自我的价值认同,从与亲人针锋相对到宽恕别人并与自己和解。哪怕这份工作会被世界误解,也要坚守着那份虔诚的心。
从一种状态进入到另一种状态之时,一个群体会出现某些变化,而伴随着这些变化的,是通过仪式。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的新生?
人死如灯灭,任何的形式到最后都会变成灰,而入殓更多的是一种安慰。生死融于四季,敬死同于敬生。
看到最后,突然就明白了,这是一段有温度,关于人性和爱的故事,里面包含了死者对生者的期盼,痴情人的等待与祝福,都是人生最美丽的片段。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没有人可以告诉你死去的旅程到达何方,是悲是喜。
那是一场注定孤独的旅程,我想踏上旅程的人必定希望走的无所牵挂吧。他们只是希望曾经被这个曾经哭泣着到达的世界温柔的对待。
入殓和死亡是它的一个表象,死亡终究无法避免,入殓是因为我们尊重死亡,故而我们更加热爱生活,尊重生活。
《入殓师》与其说谈论的是生与死的万千柔情,不如说爱才是永恒的主题。
父子的爱、母子的爱、夫妻的爱、所有亲人对逝者的爱、甚至或许所有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对亲人的爱,共同谱写了一曲人间的欢乐颂。
图片
就像影片中所说,“死亡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穿过它,走向下一程。”最后我们能做的只有带着那份不舍的爱,对他们说句:“路上小心,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