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读后感精选

发布者:初雪未央 2021-11-17 05:15 来自: 文章吧

《竹竿》是一本由(科威特) 萨乌德•桑欧西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19-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竹竿》读后感(一):名誉可能是一场体面的狭隘

在母亲的国家,除了家庭,我一无所有。在父亲的国家,除了家庭,我拥有一切。……年复一年,我们离梦想越近,就越能认清梦的本质。为了实现梦想,我们会用生命做赌注。许多年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可是梦想依然还是年轻时的梦想。我们最终实现了梦想,却发现我们远比梦想的年龄大,年轻时的梦想根本不值得这些年因等待所付出的艰辛。 没有爱的给予毫无意义,不存在感激的索取淡然无味,这是我的体会。 ——《竹竿》 《竹竿》是科威特80后小说家萨乌德·桑欧西的一部假自传体小说,在小说里他化身一位名叫Jose的科威特&菲律宾混血儿,讲述了自己尴尬的身份与恼人的人生。 我是第一次阅读科威特的小说,这次去约旦也的确如书中所说的那般,阿拉伯人不怎么爱阅读,所以写书的可能也有限。不过这本出自科威特80后小说家之手的《竹竿》,却比不少同代欧美小说家的作品更扎实,它以描写一个混血儿的人生困惑,来呈现两个国家民族之间的生存境况,以及阶级内外的壁垒,很是客观。 在我去到约旦的时候,对当地人最深的印象是阿拉伯国家也是个人情大国,人们很讲究与他人的联系,部落民族发展出这样的人际关系似乎也在常理之中,不过侧面来说,人言也绝对可畏。像是科威特这样资源丰富却土地窄小的国家,人情世故的比重就更大了。小说并非对此轻率地做批判,只是想表达这样的“闭塞”所面临的家庭要素的挑战。 想来也是,人情有时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但失去理性,它也就成了枷锁。中国走了很长的路,才逐渐抖掉些许负担,过去的人畏惧舆论不敢真心面对自己的心,但这种“忍辱负重”也隔绝了真爱的实现,我们过着他人眼中圆满的生活却无法真心深爱眼前人事,这是孤独和悲哀的。 我很欣赏小说一段话,“人们通过卜拉格雕塑、十字架、佛像、阿尼陀雕塑等其他一些实物坚定他们的信仰……每个信徒都去寻找根本不存在的奇迹,他们编造奇迹,相信自己编造的东西,这样的信仰所体现的只是他们对自我的怀疑。” 如果人生大部分都用去使劲表达自己对体面的虔诚,又有多少时间真正地去进行体面和尊严的生活呢。

《竹竿》读后感(二):不被接受与推开他人是同样的孤独

《竹竿》是科威特青年作家萨乌德·桑欧西于2011年完成的一部关于“海湾国家外籍劳工非婚子身份认同”问题的长篇小说,涉及种族阶级、信仰多元等敏感话题。主人公伊萨是科威特人拉希德和菲律宾女佣的“非婚之子”。因为母亲低下、外籍、非穆斯林的身份,伊萨终未能被父亲家人、父亲国家所接纳。但伊萨的痛苦不仅仅来自亲人的不接纳,更源于对名字、宗教、祖国的归属困惑: “我在医院刚出生时,父亲双手将我捧起,在我右耳边轻声念叨穆斯林的祷文,但这并未能阻止母亲在我们一回到菲律宾时就把我抱去当地的一个小教堂完成天主教的洗礼仪式……多么希望我只拥有一个名字,人们都叫我同一个名字,只拥有一个国家,自己的国歌熟烂于心,在长眠于祖国大地上之前,我会在祖国的树干上、大街小巷里留下属于我的记忆和痕迹,多么希望我有一种宗教信仰,这样,我就不用在内心自封为先知,信奉只有我自己信仰的自创的宗教。” 在不被他人与自我接受的孤苦中,只有表姐能给予他同伴感,尽管表姐性情冷傲任意,但其被异国父亲抛弃的相似伤痕,让伊萨不可自控的想要亲近。多年后,也是表姐的一封信安慰了“寻根”失败的伊萨:“不要在意自己的长相,要像我一样,不在乎自己的长相。在向别人证明你是谁之前,你要先向你自己证明你是谁,相信你自己,这样,周围的人才会相信你。如果他们不相信,这是他们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小说以“竹竿”命名小说,更是出于作者对竹子的感悟:“如果我像竹子那样就好了,无须依附于根。砍下一截竹竿,没有根,随便插进一片土里,不久,就会重新长出根来,在一片新的土地上,重新生长,没有过去,没有记忆…”这样的期待该是处于何等孤独的内心啊!事实上在这种冷漠的社会现实中谁人又不孤独呢! 伊萨的外公——脾气暴虐、依靠女儿赚钱的门多萨用酒麻醉着自己的无用与孤独;伊萨的父亲——夹挤在家族名誉与自我意志的拉希德无法与爱人妻儿一起生活,在故乡如他乡般孤独;拉希德的朋友——无国籍人士格桑是孤独的;伊萨同父异母的妹妹——被家族规则囚禁的郝莱是孤独的……满篇众人无不孤独。足见作者旨在以文映射人们孤独生存状态,呼吁不同宗教、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的对话、包容和理解的意图。

《竹竿》读后感(三):不被接受与推开他人是同样的孤独

《竹竿》是科威特青年作家萨乌德·桑欧西于2011年完成的一部关于“海湾国家外籍劳工非婚子身份认同”问题的长篇小说,涉及种族阶级、信仰多元等敏感话题。主人公伊萨是科威特人拉希德和菲律宾女佣的“非婚之子”。因为母亲低下、外籍、非穆斯林的身份,伊萨终未能被父亲家人、父亲国家所接纳。但伊萨的痛苦不仅仅来自亲人的不接纳,更源于对名字、宗教、祖国的归属困惑: “我在医院刚出生时,父亲双手将我捧起,在我右耳边轻声念叨穆斯林的祷文,但这并未能阻止母亲在我们一回到菲律宾时就把我抱去当地的一个小教堂完成天主教的洗礼仪式……多么希望我只拥有一个名字,人们都叫我同一个名字,只拥有一个国家,自己的国歌熟烂于心,在长眠于祖国大地上之前,我会在祖国的树干上、大街小巷里留下属于我的记忆和痕迹,多么希望我有一种宗教信仰,这样,我就不用在内心自封为先知,信奉只有我自己信仰的自创的宗教。” 在不被他人与自我接受的孤苦中,只有表姐能给予他同伴感,尽管表姐性情冷傲任意,但其被异国父亲抛弃的相似伤痕,让伊萨不可自控的想要亲近。多年后,也是表姐的一封信安慰了“寻根”失败的伊萨:“不要在意自己的长相,要像我一样,不在乎自己的长相。在向别人证明你是谁之前,你要先向你自己证明你是谁,相信你自己,这样,周围的人才会相信你。如果他们不相信,这是他们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小说以“竹竿”命名小说,更是出于作者对竹子的感悟:“如果我像竹子那样就好了,无须依附于根。砍下一截竹竿,没有根,随便插进一片土里,不久,就会重新长出根来,在一片新的土地上,重新生长,没有过去,没有记忆…”这样的期待该是处于何等孤独的内心啊!事实上在这种冷漠的社会现实中谁人又不孤独呢! 伊萨的外公——脾气暴虐、依靠女儿赚钱的门多萨用酒麻醉着自己的无用与孤独;伊萨的父亲——夹挤在家族名誉与自我意志的拉希德无法与爱人妻儿一起生活,在故乡如他乡般孤独;拉希德的朋友——无国籍人士格桑是孤独的;伊萨同父异母的妹妹——被家族规则囚禁的郝莱是孤独的……满篇众人无不孤独。足见作者旨在以文映射人们孤独生存状态,呼吁不同宗教、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的对话、包容和理解的意图。

《竹竿》读后感(四):Approaching Kuwait

1. Citizenship and identity

2. Censorship

3. Femal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4. Lineage

5. Class: implicit caste

6. Stereotypes bond to nationalities

7. Collective honors of the family... What comprises family? “事关整个家族……科威特太小了。”(p. 202)

8. The conventions of social structure (conventions and public reactions/attitudes)

9. Kuwait as an intermediate springboard for South-North leap

10. Marriage as a tool (e.g. Ibrahim and his female students)

11. Warfare

12. Gender inequality in Philippine (women accepts the discourse and find excuses for husbands)

13. Religious (identity) confusion (Kuwaiti Islam, Philippine Christianity, Chinese Buddhism)

14. Mixed Children (“mud blood”)

15. 近亲结婚

16. 格桑:بدون(无国籍者) Bidun genes (gene as social construct)

17. 科威特被占领期(不同的抵抗方式,比如عود,歌剧)

18. Maids gossip about employers

19. distrust between individuals

20. Alcohol

21. multiple facets of Kuwait

22. 有钱的“疯子”们四处旅游

科威特很有钱,但没有多少爱。(p. 316)

宁要名声,不要财富。(p. 161)

蔡老师在译后记提到“他者”,有点人类学的味道。

推荐阅读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作者 东方春晓​ 无论快乐或不开心的日子,时间都如流沙,在指缝间“哗啦”流失。当暮春的秀手,叩开夏日的门楣,亦将逝去的五月,演绎相逢或告别的剧情,浅浅喜,淡淡愁。

    07-03

  • 缘分的秘密 !(美文)

    缘分的秘密 !(美文)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悲欢。缘分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有的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

    07-03

  • 精选每日晨读,美文100篇‼️
  •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奇妙的缘分。我们或许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与某个人擦肩而过,然后彼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但有时候,这些相遇却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

    05-16

  •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靡靡之香,穿过弄堂,绕过亭长,在城中漫溢......车窗,划过玲珑紫粉,偶有留白,丰富了五月的层次。是丁香,结成花海,分列长街,随风涟漪。浅夏,登场。取之不尽的暖意。

    05-15

  •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美文)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美文)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幸福,幸福的最高境界是清欢。 千百年来,一代代人绵延不断,奔波不停,都是为了美好生活,为了得到幸福。 幸福是人们的理想目标,是人类的最高追求。 一

    05-01

  • 美文,时光倒数,春花惊艳

    美文,时光倒数,春花惊艳

    寒城,花总是迟的。漫山遍野的芳菲浪漫,是别人家的灿烂故事。我们的花开,总要等到春很深很深时才来。四月荼靡,方为春始。再等几天,花苞才会勉为其难的苏醒,惺忪的坐在

    04-14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