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篇文章的题目吸引了我“幼小衔接不是抢学,游戏才是幼儿的正当行为”,这篇文章正符合眼下的情景,所以看到这个题目就倍感亲切。
说起幼小衔接,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真正做到科学幼小衔接的,少之又少。大家似乎把幼小衔接理解成了“抢学”,谁提前学知识,谁就觉得孩子在小学一定跟得上,会超越别人。所以很多孩子幼儿园没有上完,甚至大班都不上,家长就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像小学上课一样,一坐就是一天。我特别理解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加上如果身边有孩子上补习班,就会非常着急,所以就不会去考虑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去补习班,就直接送去了。孩子到了补习班先不说学了多少东西,学会了没有。只要去了,家长就会觉得很踏实,似乎孩子已经比别人前进了一步,这种自认为“抢学”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但是,平静下来,我们还是要思考一个问题:把孩子提前送到补习班,真的科学吗?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思维发展处于动作思维和形象表征思维阶段。在幼儿园,应该让孩子充分游戏,去体验、去感知,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作奠基。这是一个准备的过程,而不是提前学习的过程。学龄前儿童现阶段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老师家长要重视生活和游戏对孩子学习与发展的独特价值。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个体差异还很大,越是早期,越有个体成长规律。所以,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就越强调他们在生活中、在应用中的全面发展。因为要通过感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孩子才能理解一些东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但是上课的话,孩子们就坐在那里,老师讲这个东西,最多老师预设好一些材料,但都是预设的一些目标。可是在游戏中,就会有不确定性。孩子们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困难。不断地解决问题,孩子就越来越聪明。通过游戏,孩子是会获得智慧的。孩子在游戏当中获得的创造力,是最显著来表现。
所以在幼儿园阶段,不要提前学习学科知识。因为孩子还不具备足够的理解能力。有很多东西不在情景中,他就只能靠死记硬背。所以学习的有效时间很短,知识的获得只是暂时的。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科学做好幼小衔接,而不是“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