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人相处的秘密》读后感摘抄

发布者:卧湖尝蛟 2021-11-16 05:14 来自: 文章吧

《与家人相处的秘密》是一本由胡慎之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家人相处的秘密》读后感(一):给那些觉得与家人相处不好的人,一些良方

有时候有病,我们知道。

有时候还在亚健康区,我们不一定知道。

与家人也是如此,有时候关系恶劣很明显,有时候却是处在一段不温不火的关系中。

《与家人相处的秘密》按照原生家庭(父母)、伴侣、孩子,凭借作者15000多小时的个案经验,一一剖析了与这三大类家人相处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谁痛苦,谁改变,作者如是说。我喜欢这句话。

心理学家总能一针见血地戳破幻像的泡泡,而我们常人总是迷失在其中。

说这本书醍醐灌顶,不为过,因为有很多话,真的说到了你没想到的地方。

《与家人相处的秘密》读后感(二):简洁,平实,有效

自从“原生家庭”这个词出现在大众视野,我们很容易把自己受过的伤害、走过的错路都归结于此。父亲的沉默暴躁、母亲的控制抱怨、伴侣的冷漠麻木、孩子的叛逆厌学,人在各个年龄段仿佛都在面临着种种危机。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才能消除原生家庭的消极影响,感受家人带来的温暖? 陶勇医生曾经说过自己消化坏情绪的方法之一是自我解离,跳出自身,作为一名旁观者从客观冷静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当前的困境。心理学家胡慎之所写的这本书——《与家人相处的秘密——爱、界限与规则》,就是在带领我们进行自我解离。 家人之间的爱是真正的爱还是以爱之名的控制?我们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是否拥有属于自己的安全边界?为什么我们心中会产生不可遏制的打破规则的冲动?这本书的优点之一就是不需要大量知识储备,也可以通过作者平实又一针见血的语言,懂得家人之间的爱、界限与规则到底该是怎样。 《与家人相处的秘密》一共五个章节,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讲述了与父母、伴侣、孩子之间比较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剖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01不延续原生家庭的创伤 小的时候自己心爱的玩具有没有被父母随便送给亲戚家的小孩?有没有因为一句话说的不合父母心意就被劈头盖脸一顿责骂?有没有听过“这么大不结婚你是不是有病啊!”这种话?孩子是被父母创造出来的,作为孩子又能怎么办?作者在这一章节主要是针对我们自己的心态给出建议。 首先明确,父母也许会因为难以控制自身情绪而非常情绪化,也会因为恐惧被攻击和受伤害而具有控制性,但是他们的问题也来自于塑造他们的环境,我们不能用理想父母的标准要求自己的父母。 其次,我们必须接受现实,接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接受自己永远得不到当初父母该给自己的爱与尊重,过去的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无法更改,无可弥补。 第三,摆脱与父母的情绪纠缠。试图改变对方,就是在与对方进行权力的争夺,这种让自己痛苦的拔河,放手才是解脱。父母的垃圾情绪是他们自己产生的,我们没有必要与他们争夺他们自己的情绪控制权。 最后,明确自己与父母的界限。接受自己有这样的父母,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走自己的路,应对自己的情绪,无法应对就选择接受。 书中还给出了很多细节上的指导,比如与父母温和的沟通,不去试图改善父母之间的关系,发展新的人际关系,有意识的去感受生活中的快乐。但我认为在与父母相处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边界,我们会厌烦父母没有边界感的插手我们的生活,但其实我们很多行为,也是在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号插手他们的生活。 02善待自己的另一半 关于婚姻,作者没有讲爱情是什么,他只是问读者,你认为你的婚姻是你自己的、伴侣的,还是你们两个共同拥有的? 每个人的婚姻都是他自己的。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一个大的框架,我们选择了这个人做自己的伴侣,那么他是有一部分适合我们的,在这个积极的前提下,我们针对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自己的改变,但是当我们已经承受了太多,可以选择离开。 停止责怪和抱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与日常习惯相悖的是,在婚姻中感到痛苦的人应该率先做出改变,而不是我们认为做错事的人先去改变。假如妻子感到痛苦,要求丈夫改变,那么双方只会不断重复过去的冲突。 婚姻中出现问题,都是双方互动的结果。我们有认真想过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拥有什么样的婚姻吗?自身的问题被觉察并解决了吗?有没有把原生家庭的创伤延续到自己的婚姻中? 作者认为,一方甘愿为婚姻做出改变,另一方一定能感受到,并随之做出改变。这似乎有些理想化,我更认同作者所说的另一句话,“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能在一段关系中得到好处,自然会认真经营维护这段关系。” 在做出改变的过程中,书中给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比如试着在应激反应中停留一下,自我觉察;不给对方贴标签;把原本属于对方的责任和义务还给对方等等,都是朴素具体的建议。 03不妨把孩子当大人看 很多人在描述孩子情况的时候,倾听者总会感到父母心中深深的疲惫和无力。明明想要爱孩子,想要他拥有美好灿烂的人生,可是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 在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常犯两个错误:过度替代与过度放纵。从书中描述可以看出,很多具体的建议都是围绕这两点展开。 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认识世界的速度比成年人慢,他们无法忍受孩子缓慢的成长节奏,看到孩子笨手笨脚的犯错就会焦虑的指责或替他把事情做好,这是过度替代。 过度放纵就是在孩子出现了一些消极表现后,父母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给孩子完全的自由,绝对的宽容,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太容易在能够获得及时满足的事物里迷失自我了。 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孩子三岁以前,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阶段。作为一个几乎什么都不会做的小婴儿,他的生存几乎完全的依赖母亲。渴了、饿了、累了、冷了、需要陪伴了,这些需要人照顾的时刻能够被满足,孩子就是在接受无条件的爱。 但是随着孩子长大,无条件的爱就会减少,他将慢慢发展出独处的能力。孩子在探索世界、发展能力的时候,势必会犯错失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过度替代,就会限制孩子能力的发展,也剥夺了孩子在挫折中寻找积极意义的机会。 等孩子长到一定年龄,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即父母遵循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当他进入青春期,想要寻找自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时候,当他需要与异性父母保持距离,从而在性意识上健康发育的时候,尊重他的感受和想法,在情感上支持孩子。 无条件接纳与过度放纵该如何区分呢?以学习为例,当孩子在学习上遭遇挫折,无条件接纳是包容理解孩子产生的消极情绪,帮助孩子寻找学习的好方法,而不是放任孩子不去学习。 《与家人相处的秘密》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篇幅远多于其他两个部分,做一位真实的家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尊重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用心陪伴孩子……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自我成长的过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书中有句话适用于我们所有人,“有些东西存在了就是存在了,过去那些经历会造就孩子的部分性格,但是将来孩子有了新的经历,就会形成新的性格,这便是人生规律”。 一切行为的前提都是接纳自我,我承认自己受过伤害,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承认自己不是一位合格的爱人,我只是一个会犯错的,正在积极寻求改变的普通人。 当我们勇敢的面对真实的自我后,才能给予家人真正的爱,而不是控制,才能明确相处的界限,而不是过度干涉彼此的独立,才能制定合理的规则,而不是替代与放纵。 《与家人相处的秘密》还有一个亮点是作者对造成每种问题的原因都进行了剖析,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真正动机,当看到作者的剖析后,总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比如当我再次对孩子在院子里疯跑感到愤怒的时候,我会有一瞬间的停顿,在这一瞬间我有很多想法:我是不是嫉妒孩子的无忧无虑?我是不是羡慕他的快乐?我是不是在工作中受了欺负只想找个弱者发泄?这一瞬间的停顿足以让我找回理智,做出合理的判断。

《与家人相处的秘密》读后感(三):爱、界限与规则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共享的便利,各式各样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多地被分享。我们似乎每天都能在互联网上看到各式各样的名词,而且这些名词更多地用来形容某种人际关系,比如PUA、内卷、凡尔赛等。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们听得最多的一个词是“焦虑”,有父母的焦虑,也有孩子的焦虑。

这一切来自哪里?我们要从生命的本源开始探寻,然后会发现它们来自我们的家庭。在我专注家庭关系研究 20年之后发现,家庭在我们人格的最初组成部分上蒙了一层底色。那么,对我们来说,家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幼年时,家庭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归属。当我们成年后,越来越想要独立。但是,我们在归属和独立之间总会感到孤单。不少人越来越感到孤单,一些青少年变得不太爱说话,不热衷于社交,自我封闭,沉迷于游戏......当父母尝试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候,结果往往是“他们好像不太愿意和我们说”。看到孩子处于这样的状况时,我们不妨想想,我们曾经是不是也这样呢?

为什么一些人倾向于独立、独身,不太愿意去建立亲密关系?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是否会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感觉:有时我们觉得自己特别孤单,但自己既享受这种孤单的感觉,又害怕这种孤单的感觉。这让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我们?

这种孤单是我们曾经的一个重要成长场所,孤单造就了我们某种性格特点。家庭给了我们爱、规则和模糊的边界,而孤单的延续与这三个部分相关。

曾经有父母对我说:“(我们)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最多的时间、最好的资源全都给了孩子,我们很爱他,但是孩子似平还是特别自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还觉得:“好像孩子对我们并不是特别感激,以至于我们觉得孩子特别自私。”

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还是说父母在以爱的名义控制着自己的孩子?

人与人之间的控制来自三种情感:第一种是恐惧,第二种是愧疚,第三种是责任。

怎么让孩子恐惧?很简单,威胁就可以。比如对他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你再这样我就不给你......”这是常见的威胁方式。如果要让孩子经常性地感到愧疚,那就更简单了。当父母把所有的资源都给孩子而自己过得不是很快乐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会对父母产生愧疚,这有点像我们经常说的:“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从那一刻起,孩子的愧疚就深深地植入内心了。

责任,更多的时候是攀比。这种攀比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的攀比。我们觉得自己是尽责的父母,我们不断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赋予孩子责任。这背后似乎缺乏了一点真正的、成全式的爱,更多的是一种控制式的爱。这种控制式的爱之所以无法令人满意,是因为我们总是对孩子有所期待,或者说我们总在担心未来会有一些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当我们按照这样的方式爱孩子的时候,其实孩子经常会有一种感觉:“我是父母的累赘。”当孩子被过度照顾时,他们会失去自己的价值。

我们并不想看到一个给我们添麻烦的孩子,或者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经常犯错的孩子。我们认为孩子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在我们觉得自己是在为孩子付出的过程中,孩子的价值渐渐被剥夺了。

曾经有一些人讨论,说自己和父母聊天是报喜不报忧的。报喜不报忧其实是一种攻击行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愿意用真诚的方式去与自己的父母交流,因此用一种付出的方式,好让父母安心。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和孩子彼此之间是不信任的,孩子觉得父母好像是弱者,当他们把一些事情说给父母听的时候,担心对方承受不了,就像很多父母把重担全都放在自己身上,仿佛不把孩子看成家庭的一部分。

还有一种现象经常发生在传统的家庭里,就连一些成年人也受其影响,那就是家庭中的规则感。我们回想一下:你在多大的时候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空间?或者说一个独立的房间?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次你的“领地”被无端侵入?哪怕是你的一个喜好、一个爱好、一种口味,都有可能被质疑。比如孩子说:“妈妈,我想吃草莓冰淇淋。”但是父母觉得草莓冰淇淋不好,认为这个东西是“凉性的”。在这里,一个简单的愿望都可能不被满足。同时,父母给了孩子一个其他东西,逼着孩子去吃。这种情景屡见不鲜。

在这种情况下,相对来说,父母对待孩子就比较任性,他们无法对孩子需要的东西感同身受。而这一切也是父母在他们的父母那里习得的。

亲子关系中缺乏一种边界感。如果孩子的边界不断被父母侵入,他长大以后便可能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边界,他可能会去讨好别人,可能会胡乱答应别人的一些要求。

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一种合作精神,缺乏一种契约精神。

讲到规则,我们常常认为规则是保护我们的,但我们又发现,在家庭或亲近的关系中,我们在不断强硬地打破规则,我们需要“我说了算”。我们之所以要打破规则,是因为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按照我们内心的理想规则运行,希望这个世界围着我们转,我们无法认同、接受外界的规则,无法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一有机会,我们内心就想把我们身上的“安全带”解开,我们好像总是无法理解规则、总想打破规则。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误解和困惑,当你产生困惑时,可以看看我们到底被怎样对待了、我们是不是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最亲近的人。经常有人说“原生家庭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如果你当了父母后还在因原生家庭感到困惑,意味着你也在创造影响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这本书中展示了一些很常见的现象,希望读者理解我们应如何厘清爱、界限与规则。其实,对我们来说,这三个要素是人生最重要的心理营养。当我们能够理解这三个要素时,我们将更加享受我们的生命和人际关系。

胡慎之

2021 年 5月 26 日

《与家人相处的秘密》读后感(四):《与家人相处的秘密》:为什么越亲密的人,越难收获幸福?

如果你在知乎上搜索关于家庭的话题,会发现有无数的吐槽:

曾经,我们说,家是温馨的港湾,心灵的归宿,情感的寄托,可是看看电视上层出不穷的家庭纷争调解节目,似乎也在告诉我们,有时候家庭的伤害远比他人来的更多、更深远、更难以释怀。

可是有这样一个神仙家庭,感动了无数人,也羡慕了无数人:

曾经,我总在想,那些没有什么温度的家庭,很多问题不都是显而易见的吗?想幸福,改正这些就好了呀。 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才发现解决问题岂是这么简单。有时候,你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谈何解决?

在追索答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本妙书,还没看完就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哦~好多都是表象,原来如此啊! 再一看作者,专注家庭关系研究2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怪不得看问题一针见血,提建议循序渐进。 在这里,我也将胡慎之这本《如何与家人相处》一书梳理了下,以期在整理的过程中,再度深入反省与家人相处过程中的症结所在,思考如何拥有稳定、安全、有亲密感的幸福家庭。

可能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为什么人前彬彬有礼、热心、耐心,回到家就像换了副面孔? 难道最美好的样子,不应该留给最亲近的人吗?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学习如何与家人相处之前,我们要从根源了解,为什么与家人相处更容易出现问题。

1、家人与我们的羁绊更深 无论是养育你十几二十年的父母,还是携手共度的伴侣,亦或倾注了你大半生精力的孩子;毫无疑问,从时间跨度和精力投入来看,家人都是与我们最密切的人。 久处生隙,大概就是如此。 2、我们对家人的期望更高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连古人的《诗经》都知道要互相赠送答谢,更别提我们为之付出了太多心血的家庭。 一段关系越被重视,就越会有期待;而期待越高,越不容易达到;越达不到,就越感到失望。 3、更多的真实自我展示 回到家,最先脱掉的,可能不是外套,而是面具。

4、责任与义务的辅助性约束 当我们的工作出了问题,我们会想尽办法解决,否则等待你的很可能是降级或者解聘。 但家庭中,由于有责任和义务的约束,我们不会轻易解除这种关系,这种无形中不是助攻的助攻,让我们更加漠视家庭问题的存在。

作者拥有的15000余小时的心理个案经验,让他从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中,直击本质,让我们重新认识那些忽略已久的真相。

1、解读方式 你如何解读动机,就决定你如何做出反应。

如果可以,我们还能找出许多“被误解”的行为,错误的解读,往往会导致过激的反应或者重复的无用功。

2、语言不是唯一的沟通方式 不知道你有没有不善言辞的家人,令你常常觉得问题难以沟通解决。也有诸如吵架后下不来台,却始终不好意思张口说一句“抱歉”。 于是,我们认为沟通真的太难了,你们之间不是无效沟通就是回避沟通。 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语言并非沟通的唯一方式。 眼神、触碰、行动都可以传达我们的意愿,试试这些办法,也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3、良好的关系是合作,不是胜利和控制 一段关系中,会有两方,这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战场。 回想一下,有问题的家人关系中,是不是经常有下面这样的模式:

你觉得这样有问题吗? 完全的自我,会导致双方漠不关心的冷漠场面;而强烈的胜负、控制欲则会时时将家庭变成战场。

三、我们应该怎么做

其实了解了上面容易出现问题的思维模式,我们只要随之做出相应调整,就能避免家庭道路上的大部分坑。

1、换位思考 家庭关系也属于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换位思考在任何场合,都能够用同理心去消灭大部分纷争。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 2、合理的期待 认知心理学中有个概念——不合理的核心信念,是指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求别人绝对公平公正地对待自己,及时满足自己的需要,否则就会很痛苦。 许多被伤害的体验都来自期望没能得到满足。 有时候期待在对方能做到的标准附近或者之下,你会发现,生活真的太容易“满足”了。 3、非暴力沟通 知名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说过,如果孩子有问题,一定是父母出了问题。孩子只是认同并习得了父母的行为方式。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情绪失控,请想一下自己是否也经常情绪失控。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运用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观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自己的需要,从而寻求帮助。 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四、结语

写到这里,我的思绪还陷在书中的一句话: “一个人为寻求他所需要的东西走遍了世界,回到家里,就找到了。” 最珍贵的人生财富,便是幸福、温馨的家。 与家人相处的秘密,值得我们好好探寻。

推荐阅读
  • 生活.美文

    生活.美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溢满生活滋味,让人沉醉其中。季节终点,冬日晚风凉,斜阳渐矮只影长。 孑然一身,独吟天上月,自顾自盈缺,揉乱琵琶弦,一碗红尘一盏烟,冷暖交杯是...

    12-18

  •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在书海中徜徉,偶尔会遇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书名,但翻开之后却发现内容大失所望。这种感觉可不太好!不过,今天我要推荐的这三本书,书名可能让你感到意外,但它们绝对不...

    12-10

  •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10日,星期二。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跟生活认输,不向岁月低头,你会发现世界如此美好。——题记在这悠长的人间旅途中,我们...

    12-10

  •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5日,星期四。多做上进的事,拥有乐观的心态,人生就会变得更灿烂和美好。—《人民日报》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步履匆匆,仿佛被一只无形...

    12-05

  •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一】不要与任何一个人去争,爱你的,不用争,不爱的,争来也没用,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二】时间是种极好的东西,原谅了不可原谅的,过去了曾...

    12-05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