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短篇小说选》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者:菱草 2021-11-13 03:10 来自: 文章吧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一):契诃夫与《一千零一夜》

文 | 李柳杨

假如你稍微留点心,你就会发现一件事情。基本上每一个强大的民族或者曾经强大的民族,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之后,都会自然而然地集结成独属于他们自己,带有他们鲜明性格、文化的故事集。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故事集基本上是没有作者的,它们不是一个人创作的,而是一群人,通过世世代代积累而成的,比如《一千零一夜》。这些故事之间透露着的是,这个民族的生存智慧、经验以及生活方式。他们所信仰的、崇拜的太阳、爱或者别的什么,以及那些令他们恐惧的东西,都会在这本故事集里毫无遗漏的展现。

假如我们再有点耐心,读一读来自这个星球四大洲的民间故事集,你会非常深刻地体会到“地理”这个词是多么精确、恰当地影响了我们的人文世界。地理环境对作家风格、创作的影响几乎是渗透式的。读契科夫,你会就感觉你到过一百多年前的俄罗斯。那是一个跟热情、浪漫、海滩完全不沾边的地方,那是一个在一年中有大半的日子被寒冷所俘获的地方。

契诃夫为什么伟大?很简单。当你读到他笔下写的那些人和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么多年过去了。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依然如此。我们依然被自由所困,我们中依然有人要挨饿、受冻,忍受不平、贫穷,我们依然要被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一切所折磨。因为契诃夫了解人性,所以他不得不是一个尖锐的、深刻的人。没有人性而谈技巧、叙事的作品,都是在耍滑头。

在《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这本书里,我读到的最喜欢的作品可能是《第六病室》。在这篇小说中,契诃夫难得一见地讨论了处于疯子与正常人边缘的哲学问题。并且在这篇小说中他的技艺也臻于完美,人物、环境.....俄罗斯的市井风味在这篇小说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个世界永远是跟你所接触的教育、眼睛看见的东西,有所区分的。因为每个人都被限制在他自己的生活领域里,很少有谁能跳出来看看生活在别处的人。当一个人真正地拥有思想,他的整个世界就可能全部颠倒。一个精神病医生医治病人,最后也变成了精神病。光是这一个梗,就够影视行业的编剧们写好多个优秀剧本了。人该怎么生活呢?人要怎样跨越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鸿沟?

契诃夫的厉害也见于他的包容性,笔下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人。在他最初创作的作品中装腔作势的小官吏、贫苦的百姓是最常见的。这样也比较容易固化,好在他写的精彩,手法老道,才不至于枯燥无味。后来他渐渐地发展成,一个人逐步在这个社会中的是怎么变形的。但也有些地方令我心生疑惑,难不成人这一生中真的不能遇到什么幸事吗?都是会逐渐变态吗?难道真的没有幸运儿可以拥有一片桃花源吗?契诃夫真的是一个悲伤的人啊!

一个浪漫主义者是不会崇拜契诃夫的,契诃夫的小说中很少有奇情也没有美丽、瑰丽的想象,他总是写发生在你我身边最朴素、真实的生活,他的故事写得都很简单。但是语句之中又透露着他对复杂的人性的揣摩、观察。可能我还有一点浪漫主义的情怀,我还期待着有别样的故事,譬如像传说,像《一千零一夜》那些拥有民间的、闲散的、奇情的气味的故事。契诃夫的小说非常紧凑,不会让你有喘气的时候。他的小说里是没有那些诡异、身体性的东西,当然这不是他的缺点,而是他的风格,在那样一个年代,或许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直面、切割现实的作家。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二):这个版本挺不错

契诃夫在我这儿真是短篇小说最牛逼的人(当然有可能是因为我还没读欧亨利)不知道养活了多少出版社,毕竟谁都能出不是吗。读了这种谁都能出版的外国公共版权作者的书我就发现:尼玛出版社和翻译者实在有讲究,太影响阅读体验了好么!我其实一共读了三本《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分别是1、作家出版社 李辉凡译2、人民文学出版社 汝龙译3、浙江人民出版公司 朱宪生译我之所以会读三个版本是因为——第一本是我在重庆旅游的时候由于受不了烈日炎炎躲在书店里随手翻阅的,当时就觉得精彩,要不是书店里空调太冷我可能就读完了。于是我回家之后就想着读电子版的,因为没有作家出版社的这本,于是我就读了汝龙译的,汝龙是翻译名家,但是吧,翻译名家的作品大多出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年代感太强,一些遣词造句在我这种俗人看来就有点苦恼了,所以我看了几篇之后就觉得不行我受不了太文绉绉的表达了。接着我找了一本2019年朱宪生译的,算是比较近期的,语句更随意生活化一些所以我就陆陆续续读完了。其次,本次阅读我深深的感觉到前言和后记也是很有必要好好阅读的,读了前言可以更加贴近作者,读了前言读契诃夫有个稍微深入一点点的了解,就能明白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些作品。后记大多数是翻译者的一些想法,能让读者明白他为什么这么翻译,有一种和译者亲切握手的感觉,以后读书还是应该注重前言和后记的。接着我终于要来谈读后感了。《变色龙》、《一个小官之死》、《牡蛎》这些算是初高中名篇了,契诃夫对人物言行和心理的描写是十分精准的,随便一搜就能看到许多分析和读后感。契诃夫真的是对底层人民非常之同情的,可怜的万卡真是让人觉得心痛,写了一封信道尽了生活的艰辛满心期望爷爷会来接他,可惜结尾却告诉我们这封信永远都不会到他爷爷手上,因为他不知道地址,哎。还有一篇《渴睡》,因为小女佣实在是太想睡觉但是一天到晚根本没有时间休息,于是为了能睡一会儿,弄死了老板家的宝宝。明明平时看到保姆虐待小孩的新闻都会义愤填膺,但是读到这篇《渴睡》,内心更多的是心酸,怪不得有人还就“渴睡”和“瞌睡”写了篇文章,是啊,是得多么的疲惫渴望睡觉才会扼死小宝宝,小女佣压根没有意识到她在干什么因为她已经疲劳到神志不清了。其实我影响最深的是《苦恼》这篇,三个版本都认真读了一遍,读这篇有一种读余华《活着》的感觉。《苦恼》里的车夫姚纳,老婆老早死了,这个星期又死了儿子。在这种全家都死光了的情况下却无人可诉说。想和坐自己车的客人说吧,人家也浑不在意,最多敷衍一句“人都是要死的”。最后车夫只好跟自己马厩里的马说说。想不想《活着》里最后主人公对老牛在自言自语。想不想现代人在无人可倾诉的夜晚,发一个悲伤朋友圈连点赞的人都没有。人生匆匆就会过去,你我都在赶车、赶路、赶着奔赴生命的终点,因为太忙碌,没有人会停下脚步注视一下路边,即使看了两眼,更多的也就是点赞之交,更车夫的乘客又有什么区别?读契诃夫的用处在于——强制自己花一些时间听下来观察和倾听身边、审视自己。然后感叹一句:哎,都不容易。 最后,虽然是短篇小说选,但是放了个中等篇幅的《六号病室》,这篇也算是名篇了,能体现出译者的挑选取向,一开始我压根没看懂《六号病室》,甚至还去找了点解析辅助再读了一遍,然后觉得吧,这个世界,真是也讲不清楚究竟谁是真的精神病。也许精神病院最大的作用还是把和大众不一样的人隔离开吧。总是,契诃夫很值得一读,尤其是短篇,但最好不要一下子读太多,容易晕晕乎乎。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三):这个版本挺不错

契诃夫在我这儿真是短篇小说最牛逼的人(当然有可能是因为我还没读欧亨利)不知道养活了多少出版社,毕竟谁都能出不是吗。读了这种谁都能出版的外国公共版权作者的书我就发现:尼玛出版社和翻译者实在有讲究,太影响阅读体验了好么!我其实一共读了三本《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分别是1、作家出版社 李辉凡译2、人民文学出版社 汝龙译3、浙江人民出版公司 朱宪生译我之所以会读三个版本是因为——第一本是我在重庆旅游的时候由于受不了烈日炎炎躲在书店里随手翻阅的,当时就觉得精彩,要不是书店里空调太冷我可能就读完了。于是我回家之后就想着读电子版的,因为没有作家出版社的这本,于是我就读了汝龙译的,汝龙是翻译名家,但是吧,翻译名家的作品大多出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年代感太强,一些遣词造句在我这种俗人看来就有点苦恼了,所以我看了几篇之后就觉得不行我受不了太文绉绉的表达了。接着我找了一本2019年朱宪生译的,算是比较近期的,语句更随意生活化一些所以我就陆陆续续读完了。其次,本次阅读我深深的感觉到前言和后记也是很有必要好好阅读的,读了前言可以更加贴近作者,读了前言读契诃夫有个稍微深入一点点的了解,就能明白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些作品。后记大多数是翻译者的一些想法,能让读者明白他为什么这么翻译,有一种和译者亲切握手的感觉,以后读书还是应该注重前言和后记的。接着我终于要来谈读后感了。《变色龙》、《一个小官之死》、《牡蛎》这些算是初高中名篇了,契诃夫对人物言行和心理的描写是十分精准的,随便一搜就能看到许多分析和读后感。契诃夫真的是对底层人民非常之同情的,可怜的万卡真是让人觉得心痛,写了一封信道尽了生活的艰辛满心期望爷爷会来接他,可惜结尾却告诉我们这封信永远都不会到他爷爷手上,因为他不知道地址,哎。还有一篇《渴睡》,因为小女佣实在是太想睡觉但是一天到晚根本没有时间休息,于是为了能睡一会儿,弄死了老板家的宝宝。明明平时看到保姆虐待小孩的新闻都会义愤填膺,但是读到这篇《渴睡》,内心更多的是心酸,怪不得有人还就“渴睡”和“瞌睡”写了篇文章,是啊,是得多么的疲惫渴望睡觉才会扼死小宝宝,小女佣压根没有意识到她在干什么因为她已经疲劳到神志不清了。其实我影响最深的是《苦恼》这篇,三个版本都认真读了一遍,读这篇有一种读余华《活着》的感觉。《苦恼》里的车夫姚纳,老婆老早死了,这个星期又死了儿子。在这种全家都死光了的情况下却无人可诉说。想和坐自己车的客人说吧,人家也浑不在意,最多敷衍一句“人都是要死的”。最后车夫只好跟自己马厩里的马说说。想不想《活着》里最后主人公对老牛在自言自语。想不想现代人在无人可倾诉的夜晚,发一个悲伤朋友圈连点赞的人都没有。人生匆匆就会过去,你我都在赶车、赶路、赶着奔赴生命的终点,因为太忙碌,没有人会停下脚步注视一下路边,即使看了两眼,更多的也就是点赞之交,更车夫的乘客又有什么区别?读契诃夫的用处在于——强制自己花一些时间听下来观察和倾听身边、审视自己。然后感叹一句:哎,都不容易。 最后,虽然是短篇小说选,但是放了个中等篇幅的《六号病室》,这篇也算是名篇了,能体现出译者的挑选取向,一开始我压根没看懂《六号病室》,甚至还去找了点解析辅助再读了一遍,然后觉得吧,这个世界,真是也讲不清楚究竟谁是真的精神病。也许精神病院最大的作用还是把和大众不一样的人隔离开吧。总是,契诃夫很值得一读,尤其是短篇,但最好不要一下子读太多,容易晕晕乎乎。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四):契诃夫之后,所有优秀的短篇小说家都叫契诃夫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拿大短篇小说作家爱丽丝•门罗,早年的目标曾经是写出优秀的长篇小说。但是在看了契诃夫的作品后,她受到极大影响,遂放弃写长篇的想法,专心书写短篇小说。

爱丽丝•门罗后来被赞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

世界文学史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家被冠以“XX契诃夫”的称号。比如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被称为“美国的契诃夫”,约翰•契佛被誉为“美国郊外的契诃夫”,爱尔兰短篇小说家威廉特•雷弗被称为“爱尔兰的契诃夫”,等等。

为什么人们会这样称呼一个优秀短篇小说家?因为契诃夫的作品代表着短篇小说所能达到的巅峰,他本人就是“优秀短篇小说家”的代名词。

契诃夫出生于1860年,卒于1904年,这段时期正是俄罗斯农奴制度走向末路,同时也是最黑暗,各种矛盾最激烈的时期。

契诃夫的祖上就是农奴,一直到他出生前20年,他的祖父才攒够钱赎了身,一家人才成为自由人。所以,契诃夫说:“我的血管里流着农民的血。”

成为自由人的契诃夫一家,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善。他的父亲先是给人做店员,后来自己开了一家小杂货铺,又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为了躲债,契诃夫的父亲离开家乡来到莫斯科。

契诃夫在全家搬到莫斯科之后,孤身一人靠当家庭教师,在故乡完成中学学业。后来契诃夫考上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靠行医养活自己。

历史上很多作家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都选择学医行医。比如乔伊斯、毛姆、鲁迅等。当医生是这些出身普通家庭,需要靠一技之长养活自己的人的最好选择。现在我们熟悉的毕淑敏、冯唐等作家也有从医的经历。

契科夫行医时间很长,甚至可能还要超过写作的时间。他非常热爱医学,曾说过“医学是合法的妻子,文学是情人”。

正因为此,契诃夫作品中的主人公,有很多都是医生。比如《出诊》中的科罗廖夫,《第六病室》中的安德烈•叶菲梅奇,《约内齐》中的德米特里•约内齐•斯达尔采夫,戏剧《万尼亚舅舅》里的乡村医生阿斯特洛夫等等。

在他漫长的行医生涯中,他接触了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底层老百姓的生活。这些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而医生这个职业,在技术上需要冷静客观,在情感上需要悲天悯人,这两个特征同时体现在他的写作上,让他既能不动声色地观察这个世界,又能对人类的悲哀和不幸,表现出极大的仁慈和悲悯。

但契诃夫在文学上也走过一段弯路。他1884年大学毕业后,一边行医一边写作。迫于生存压力,他只求速成多产,所以写了大量充满笑料却很无聊的作品。

1886年,当时的著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给契诃夫写信,要他不要浪费自己的才华,要尊重自己的作品。契诃夫大受启发,开始严肃对待写作。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正式使用安东•契诃夫这个笔名。

认真写作的契诃夫很快就受到认可。1888年,他获得“普希金奖”,在文学界展露头角。已经出版了五部短篇小说集的契诃夫,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作家,需要肩负的社会责任。他说:“如果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

1890年,契诃夫不顾自己体弱多病,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到库页岛考察。那里是沙皇政府安置苦刑犯和流放犯的地方。他调查了“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在调查中,契诃夫的思想觉悟和创作水平都得到了改变。他说:“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我至少需要一点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一点点也好。”

从库页岛回来,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其中《第六病室》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连列宁读后都受到极大感染,说自己“觉得可怕极了”,好像自己也被关在“第六病室”里了。

作为短篇小说代言人的契诃夫,用自己的笔写尽社会百态。不管是揭示丑恶现象,还是深刻思考人生,抑或对无知者的哀叹,对苦难者的怜悯,都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1)农奴制度下底层老百姓困苦的生活

契诃夫的行医生涯,为他了解底层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后来他更长途跋涉到库页岛,调查边疆苦寒之地移民和犯人的生活。

他对这些最穷困人们的生活感受至深,有的直接用标题来表达情感。比如《哀伤》《苦恼》《风波》等。

在《哀伤》里,穷苦的庄稼汉格里戈里•彼得洛夫在一个大雪之夜,拉着自己生病的老太婆到医院去。在路上,他不停自言自语,埋怨雪下得太大,路太不好走,拉车的老马走得太慢,更恨自己在老太婆生病时,还到小酒馆喝酒,喝醉了还回家打她……

他这样“不由自主地念叨,为了缓解一下自己的忧郁”。但很快,“他抓起她的一只手摸了摸,冰冷冰冷的。那只被他提起过的手,像鞭子一样落了下来。”

痛苦还没有开始,就马上结束了。

彼得洛夫想到妻子跟着他没享过福,却要过饭。自己总把家里微薄的收入拿去买酒……

就在他沉浸在对妻子的怀念和痛苦中时,他又累又冷,倒在暴风雪中。等被人发现救起,他被要求“跟你的手和腿告别吧,已经冻坏了!”可他怎么能够躺下呢?他的老太婆还没有下葬,那匹老马也要还回去,他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可是,“一切都完蛋了!”

极端的穷困经常与疾病和死亡相伴相生,更加重人的苦难。

在《苦恼》中,年老体弱的马车夫约纳在雪里等了一天,才在黄昏等到一个乘客。他想和客人说说儿子的事。他的儿子一周前死了。但客人很不耐烦。

接下来的客人不但给钱很少,还嫌他的马跑太慢,往他头上重重打了一下。这些他都不在乎,他只想和他们说说自己的儿子。

可没人想听一个老车夫的痛苦。

他的妻子早就死了,儿子是他唯一的亲人。现在儿子也死了。在这个世界上,他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只有对自己的马说。可他觉得他对不起这匹马。因为一天赚的钱,连给马买点燕麦都不够。他的马只能吃干草。

老约纳就像祥林嫂,逢人就说:“我儿子死了,你知道吗?”他只有在不停地诉说中,才能忽略生存的痛苦。他挣扎着求生存,挣扎着忘记痛苦。

生存和死亡,到底哪一个更痛苦?

《万卡》的主人公万卡是个9岁的孤儿,只有一个年迈的爷爷。为了糊口,万卡被送到鞋匠铺做学徒。

在鞋匠铺里,万卡受尽折磨。他要做一切杂务,还要照顾店主的孩子,稍有不慎就被打被骂,有一次,万卡甚至被打昏过去。他还经常吃不饱,连菜汤都喝不到。

圣诞节前夜,小万卡趁店主和师傅们出门做晨祷,偷偷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自己的遭遇,希望爷爷来把他接走。

把信投到邮筒里后,他就靠着炉子睡着了,梦里是回到家后和爷爷幸福的生活。就像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最后一支火柴的微光中,看到圣诞节幸福的灯光。

但这些都是幻觉。火柴灭了,小女孩永远闭上了眼睛。万卡的爷爷,也永远不会收到他的信。因为万卡在信封上,根本没有写爷爷的地址。

痛苦仍将继续。契诃夫只给了万卡一个美好的梦。

《万卡》

2)官僚体制下小职员丑陋的面孔

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除了在困苦中挣扎的农民之外,还有丑态百出的官僚小职员。其中不乏荒诞、戏谑、幽默和讽刺的意味。

《小官吏之死》和《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的作品,表达方式直白幽默,节奏紧凑,给读者酣畅淋漓之感。

小官吏切尔维亚科夫在看歌剧时,不小心打了个喷嚏。他担心自己的唾沫溅到前排的高官头上,便心怀愧疚,一个劲儿想道歉,想弥补过失。

可那位高级官员一开始不在意,后来被他搞得不耐烦了,说了声“滚出去”。这下切尔维亚科夫觉得没希望了,“感到肚子里好像有什么东西碎了。”他失魂落魄回到家里,离开了人世。

如果说切尔维亚科夫的死,是出于对权力的惧怕,那么,《变色龙》里的奥楚蔑洛夫,则充分展现了一个小官吏对上级的攀附和媚从。

有个人被狗咬了,要警督奥斯蔑洛夫为他主持公道,让狗主人赔偿损失。在确定狗主人身份的过程中,短短几句对话,奥斯蔑洛夫的态度就变了6次。一个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底层小官僚的嘴脸,顿时暴露无遗。

《胖子和瘦子》是更直接的上下级碰撞。胖子和瘦子在火车站遇见,老友相见,分外亲热。瘦子先介绍自己的家庭和工作现况,气氛轻松愉快。

可胖子一开口,瘦子就发现人家的职位要比自己高很多,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瘦子马上就把腰弯下去了,毕恭毕敬地重新向自己的老朋友介绍自己和家人。

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奉承、低三下四的寒酸相”,让胖子也觉得恶心。可瘦子一家三口却“又惊又喜”。

这些小官僚们在官场上的丑恶嘴脸,被契诃夫毫不留情地写出来。而他们在生活中的样子,同样令人憎恶。

比如读者都很熟悉的《套中人》,那个始终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保守、拘谨、墨守陈规的学校职员,不但自己不敢越雷池半步,还要时刻监视别人,让周围的一切都处在压抑的氛围中,令人喘不过气来。

在《歌女》中,这种人表现得更无耻。柯尔巴科夫热烈追求一个年轻漂亮的歌女。但他却不敢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

柯尔巴科夫的太太来找歌女,认为丈夫把挪用的公款都给了歌女,要歌女赔偿。当歌女委屈地将自己所有财产都交给这位官太太后,柯尔巴科夫却认为自己太太向这个低贱的歌女屈尊了。他大骂一通,扬长而去。

这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完全不把歌女当人看,只将她作为玩物。当她损害自己的利益时,便毫不留情地将她一脚踢开。

小官僚身上的所有丑态,被契诃夫写得毫发毕现,无所遁处。纵观世界文学史,几乎无出其右者。

3)契诃夫不仅在揭露,他也在思考

对于社会的种种苦难和丑恶现象,契诃夫在作品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或者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

在《厨娘娶亲》中,契诃夫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对婚姻发出了疑问:“我弄不明白,这娶亲是干吗呢?……娶这么一个吓人的马车夫……呸!到底出于什么目的,非要可怜的(厨娘)娶丈夫呢?”

他想:“(厨娘)以前生活无拘无束,想干什么都可以,用不着和谁说。可突然就这么平白无故地来了个陌生人,居然从某个地方得到了支配她的行动和财产的权力!”他感到非常苦闷。一个自由女性就这样被束缚被支配了。

在《渴睡》中,13岁的小女孩瓦丽卡,因为失去亲人,小小年纪就到鞋店当保姆。她没时间睡觉,白天晚上都不停地在忙。要照顾小婴儿,要劈柴、泡茶、刷鞋、做饭、打扫卫生,店里所有的活都要她做。“要是瓦丽卡一不小心睡着了,老板就会把她痛打一顿。”

一个晚上过去了,一个白天过去了,又一个夜晚过去了,瓦丽卡的眼睛没有合过一下。她的精神崩溃了。最后,她认为导致自己无法睡觉的罪魁祸首就是不停哭泣的婴儿。于是,她掐死了婴儿,自己睡熟了。

这是瓦丽卡逃脱苦难的办法吗?契诃夫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瓦丽卡,只好让她暂时睡去。一切等睡醒再说吧!

在列宁都感到可怕的《第六病室》里,成年人的世界就没这么简单。

“第六病室”环境恶劣,但没人关心。因为这里的病人都是疯子。

医生安德烈•叶菲梅奇来到这里后,想改变这里脏乱差的医疗条件。他还喜欢和那个上过大学的落魄贵族疯子聊天。他说:“二十年来,全城只有一个有头脑的人,而这个人是个疯子。”

这里的医生都衣冠楚楚,对待病人态度恶劣,中饱私囊,官僚气息浓厚。但叶菲梅奇喜欢智慧和正直,和周围环境正相反。

他的助手想顶替他的位置,就说他不正常。接着所有人都认为叶菲梅奇不正常。最后叶菲梅奇也成了第六病室的病人。

叶菲梅奇的遭遇,让人想起《局外人》中的默尔索。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人,结局必定或疯或死。

《第六病室》是契诃夫从库页岛回来之后的作品。他通过叶菲梅奇之口,说出了对人生的思考。

“努力理解生活自由的深刻思想,和完全鄙视尘世的空虚,是人类最高的幸福。有了这种认识,第欧根尼住在木桶里也是幸福的。”

“普通人从马车、书房这些身外之物中期待美好的东西,有思想的人却从自身期待。”

“很多人把生命的能量、把自己的智慧和心灵消耗在打牌和造谣上,而不愿意在有意义的交谈和阅读上花点儿时间,不愿意享受智慧带来的快乐,这多么遗憾,多么可惜!”

不要责怪契诃夫没有更加先进的思想,不知道用革命的方法来改变社会。一个作家能用自己的如椽巨笔,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唤醒人们改变的意识,就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毕竟,他的读者中有列宁。

根据《第六病室》改编的电影《Ragin》

高尔基曾说,契诃夫是一个独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字史上和在社会情绪中构成时代的作家中的一个。列夫托尔斯泰也给予契诃夫极高的评价,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而且还说:“我撇开一切虚伪的客套肯定地说,从技巧上讲,他,契诃夫,远比我更高明!”

契诃夫和莫泊桑齐名,都被誉为“短篇小说大王”。但有“英国契诃夫”称号的卡特琳•曼斯菲尔德说:“我愿意用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

海明威说的更直接:“人们说卡特琳•曼斯菲尔德写了一些很好的短篇小说,有的还很优秀。但看完契诃夫的,再看她的,就像听了一个聪明、博学的医生讲的故事之后,再听一个年轻的老处女竭力编造出来的故事一样。”

所以,有人说契诃夫不是在“写”小说,更不是在“玩”小说。他是在“流”小说。

他不需要编故事,也不需要构思。他的人物不请自来,他的情节随手拈来,他仿佛只要拿起笔,就像拧开了水龙头,小说便如水一样源源流出。他能从任何角度开始,也能从任何章节断开。但看起来都天衣无缝,浑然天成。

契诃夫的这种能力,就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他只需要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处理就行了。同时他的小说中还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直面现实的勇气。

读契诃夫的小说,就好像看着他站在路边,微笑着对走过的人说:“你们可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

契诃夫的所有作品已经全部被翻译成中文,其中一些优秀作品,如《变色龙》《套中人》《万卡》,还被选入小学和中学课本,将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推荐阅读
  • 晨读美文100篇!背下来写作就厉害了

    晨读美文100篇!背下来写作就厉害了

    晨读美文100篇!背下来写作就厉害了

    11-12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作者 东方春晓​ 无论快乐或不开心的日子,时间都如流沙,在指缝间“哗啦”流失。当暮春的秀手,叩开夏日的门楣,亦将逝去的五月,演绎相逢或告别的剧情,浅浅喜,淡淡愁。

    07-03

  • 缘分的秘密 !(美文)

    缘分的秘密 !(美文)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悲欢。缘分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有的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

    07-03

  • 精选每日晨读,美文100篇‼️
  •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奇妙的缘分。我们或许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与某个人擦肩而过,然后彼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但有时候,这些相遇却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

    05-16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