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格行为模型》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者:明湖映柳 2021-11-13 03:10 来自: 文章吧

《福格行为模型》是一本由[美]B.J.福格(BJ Fogg,PhD)著作,湛庐文化/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9.90 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福格行为模型》读后感(一):1818计划#43 《福格行为模型》,忘记动机,降低难度,高频庆祝

书摘:

动机的确是行为的驱动要素之一,但问题在于动机往往是易变的动机,就像一位酒肉,朋友你可以和他一起玩乐,却不能指望他会去机场接你。 在我的研究中,我专注于三个动机,来源你自己想要的。第2种是胡萝卜或者大棒,第3种是你周围的环境,比如社交压力。 在行为设计领域,我们将动机短期激增的现象称为动机波浪。在符合行为模型的三个要素当中,动机是最不可预测和最不可靠的,如果你以前只关注动机,那么现在我希望你能够理解,要获得持久的改变,仅靠动机是不够的,因为你多半无法维持他,这不是一种性格缺陷而是人的本性。 福格原则一,帮助人们做他们已经想做的事儿 福格原则二,帮助人们感受成功。 能力是养成习惯最可靠的要素,他是让我们处于有利位置的绝佳选择,如果一个行为困难就要让他变得更容易做到。 入门步骤是一种心里柔术,一个很小的动作却能带来极大的影响他所创造的冲力往往能推动你在主力极小的情况下向前迈进,而其中的关键就是不要太高门槛。 我将这些习惯称为珍珠习惯,因为他们的本质是将原本惹人厌烦的事情转化成美好的提示。 艾米开始把丈夫的谩骂视为意外的礼物,就提醒了他要好好爱自己,难道不是吗?通过将前夫的消极行为当做提示,让自己做出积极行为,他变得更快乐,也更有同情心。 是我将之简化为一句话,情绪创造习惯,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设计培养习惯的形式,其本质就是在设计情绪。你好你好。 庆祝不一定要用大声喊叫或动作夸张的方式来表达,他唯一的规则就是你必须说出点什么会做点什么,通过巧妙的庆祝,我们可以创造出一种自己在发光的感觉,进而促使大脑对新习惯进行编码。 如果你只能从这本书学到一样东西的话,我希望是为你的微笑成功而庆祝。成功的感觉是改变了强效催化剂。 成功会带来成功更令人惊讶的是,造成这种动能的是你获得成功的频率,而不是成功的大小。 一句话书评: 养成习惯的秘密是什么,之前我们都太注重于动机了,但是动机是你的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 所以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本书的精髓,那就:忘记动机,降低难度,高频庆祝。

《福格行为模型》读后感(二):巧用“福格特行为模式”,让你轻松养成好习惯

我们常常想要做一个自律的人,不贪恋手机,不浪费时间,可以让自己的工作高效率,可以让自己能拥有更好的身体。

但事实总是相反,拿起手机,就会忘记自己本来的计划,一转眼,时间就那么过去了。

这其实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模式出现了问题。

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创始人B.J.福格在《福格行为模型》一书中,拆解了他提出的福格行为模型,揭示了驱动人类所有行为的3个关键要素——动机、能力、提示。

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联,便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

1、动机越强,行为越可能被做到

《福格行为模型》中说:

“在动机很强时,人们无须依靠提示就能采取行动,还能做出更困难的行为。”

动机这个概念很简单,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作为一个全职写作者,每次有人问我要怎么坚持下来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要真的热爱,因为你只有真的热爱了,才能够很好的坚持下来。

也因为足够热爱,可以让自己的动机更强。

比如我吧,因为我喜欢写作,所以我能在半夜三点爬起来坐在电脑跟前,但如果换一个动机不强的工作,我大概率会充满怨言,甚至会关掉闹钟继续睡觉。

这就是动机的因素。

有人总是说我坚持不了跑步,那是因为动机不足,你看,那真正热爱跑步的人,再冷的天都能出去跑一段。

所以,我们在打算做一件事情时,先要让自己有一个强点的动机。

2、行为越容易,就越有可能成为习惯

越容易做的事情,越容易去做。

是不是觉得这句话比较绕口?

举个例子,我们打算早起跑步,这个行为看上去容易,但和刷手机比起来,却是不容易的。

因为刷手机只要睁开眼睛,就可以把手机拿在手里,除了手指动弹,其他都可以处于懒散状态。

但跑步就不一样了,至少和刷手机比起来,你需要穿好衣服走出门去。

这便是我们的计划常常会被一些类似刷手机的事情耽误的原因。

那想要让我们的计划更好执行,可以把它设置简单一点。比如我们可以先不跑步,先是躺在床上做几个伸展运动,然后一步步起来,让自己进入自己的计划。

3、动机和能力,要像队友一样密切配合

动机和能力,在我们的行为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你有足够的动机,但却没有对应的能力时,行为便会变得困难,那便很难持续下去;

当你有足够的能力,但没有对应的动机时,那行为也不会变得简单,养成习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那就只能加强另一方面,让整体不落后。

就像《福格行为模型》中所说:

“如果一方较弱,那另一方就需要很强才能促进行动,让行为落到行动线上方。”

4、没有提示,行为便不会发生

什么是提示呢?

比如手机的铃音响了,你便会去接电话,这就是提示。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忍不住看手机,和提示也有关系。

比如我在写作的时候,如果把手机放在跟前,便总是会听到信息提醒的声音,一次两次可以忍住不看手机,三次四次,就不怎么能忍住了,而手机一拿起来,东翻翻、西翻翻,效率更差了。

但是,当我们取消掉提示,效果便要好一点。

比如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让自己听不见信息声,或者是把声音静音,并在桌面打开番茄钟。

这样一来,自己能更容易进入专注的状态。

我们也不会再有时不时就看手机的行为。

同理,在其他事情上,消灭提示,也更容易让行为不发生。

比如半夜吃东西,你把家里的零食都收起来,这样便不会因为看到零食而想吃零食。

所以,当你想要养成一种习惯的时候,不要考验自己的忍耐力,把相关的提示收起来,让自己轻松拒绝行为。

明白了这三要素,不只提示,能力和动机,也是可以发生改变,就如《福格行为模型》中说:

“如果无法改变某个行为要素(如动机),那你可以改变其他要素(能力或提示)。”

看到这里,你知道如何有意识去控制自己行为了吧?

快试试吧!

《福格行为模型》读后感(三):福格是谁?“行为设计学”鼻祖?硅谷富翁制造机?微习惯之王?

他是“行为设计学”鼻祖,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创始人,深入研究人类行为超过20 年,提出了被产品经理奉为圭臬的“福格行为模型”。

他是“硅谷亿万富翁制造机”,风靡全网的Ins,Clubhouse 创始人的创导师。

他是“超级大厂高管发射器”,班上的学生被谷歌、Uber、Facebook 等企业疯抢。

他是“领先企业追捧的产品导师”,大师课一票难求,耐克、宝洁、苹果争相组团抢购。

他是传奇的“微习惯之王”,帮助超过12 万人毫不费力地实现了个人改变。他是 布莱恩·杰弗里·福格(Brian Jeffrey Fogg),人们喜欢叫他B.J。

2007 年5 月,Facebook 宣布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在其平台上开发应用程序,到9月,有超过5000 款应用程序被开发出来,但其中只有4 款拥有超过100 万用户。2007 年9 月,斯坦福的一名教授开设了一个Facebook 班,招收了75 名学生。教授要求学生们3 人一组,完成“在两周内创建一个Facebook 应用程序”的作业。10 个星期以后,Facebook 班的学生在教授的指导下创造出31 个应用程序,发展了1600 万名用户,赚得了100 万美元的广告收入。这位一战成名的传奇教授,就是福格。

你相信吗?计算机可以改变你的想法和行为,激励你戒烟,说服你买保险,促使你捐款给正在遭受痛苦的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福格的答案是:“是的,计算机可以。”

大概30 年前,福格读了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他意识到有一天电脑会被设计成影响人类的东西。作为一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他想象了将说服和技术结合起来的许多好处,决定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索这个领域。20 世纪90 年代,福格成为斯坦福大学传播系的一名博士,他的导师是一个跨界组合:传播学教授克利夫·纳斯(Clifford Nass)和巴伦·李维斯(Byron Reeves),计算机科学教授特里·温诺格拉德(Terry Winograd)、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教授(Phillip Zimbardo)。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用户体验心理学,特别是说服和行为改变。

福格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发现计算机如何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他在学术环境中展示的实验,让一些人感到困惑。事实上,他在市场营销课的一次作业中描述了用电脑推广和销售产品的场景,只得了一个C-。那门课程的教授说:“这永远不会发生,这是行不通的。”但福格没有改变主意,他坚信:“那位教授错了,我是对的。”1997 年,福格成为斯坦福大学的教师,创立了“说服技术实验室”,带领学生对网站、软件、应用程序和移动设备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的原理进行深入研究。2002 年,福格完成了一部意义深远的作品——《说服技术》(Persuasive Technology)。这本书和他早期的研究成果引发了一场持续10 年的国际学术会议。

2007 年,长期致力于人类行为研究的福格终于解开了一个的重要谜题,他发现:“当动机(M)、能力(A) 和提示(P) 同时出现时,行为(B) 就发生了。”这句话用公式表示出来,就是“B=MAP”,也就是后来被产品经理奉为圭臬的“福格行为模型”。刚开始,福格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模型的强大力量。随着后续的研究,福格发现这个超级简单的模型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行为、所有的文化,以及所有年龄的人。有了这个基础模型,他就能够创建关于行为的其他模型,以及有效的设计方法。他把他的模型和方法统称为“行为设计”,同时将“说服技术实验室”的名字改为“行为设计实验室”。

在那里,他指导学生们进行研究和创新,指导企业里的创新者在行为设计中使用他的模型和方法。福格每年都会开设一门新的课程。在开课的第一天,他就会告诉学生,上他的课就像和他一起创业,虽然有计划,但这个计划一定会变。他自己也不知道最终是否能成功,所以“如果这种课程让你害怕,那么你需要去找一门更传统的课程”。现在,福格的课堂和实验室是硅谷最重要的人才聚集地,从那里走出诸多超级大厂的高管,Ins 和Clubhouse 等明星产品的创始人。

福格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你必须了解的导师”,还收获了“硅谷富翁制造机”的美誉。

2009 年开始,福格的研究兴趣转向个人领域。他发现,改善生活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无论你是希望减重、减压、睡得好、摆脱坏习惯、提升效率,还是平衡工作与生活。2011 年12 月,福格教授在他的行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微习惯法”,并创办了“微习惯学院”。目前为止,有超过12 万人尝试了“微习惯法”,而且每个月都有更多的新人加入进来。

福格在自己身上做了很多实验,证明了“微习惯法”的有效性。通过设计适合自己的微习惯,他的身体更健康,工作更高效,家庭关系更加和谐,还帮助姐姐琳达走出了生活的困境。2008 年,琳达的儿子死于药物过量,在随后的几年间,她的女儿被诊断出患有躁郁症,她的丈夫被诊断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而且病情恶化的速度很快,他们的家族企业破产了,他们失去了所有的积蓄,失去了房子。这一系列灾难让琳达饱受痛苦折磨,她却没有时间可以感伤,因为她还有孩子要养,所以很快就陷入了抑郁情绪。幸好,福格和“微习惯法”将她从生活的深坑中挖了出来。

每天早晨从睡梦中醒来、双脚落地下床之后,她都会大声地喊:“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这一个小小的改变,让事情开始变得不同。借助微习惯,琳达不仅把自己挖出了生活的深坑,还华丽转身成为一名微习惯教练,帮助更多的人毫不费力地实现了改变。福格想告诉所有人:“无法改变绝不是你的错,只是因为你不懂行为设计。”掌握了这套有效的方法,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

《福格行为模型》读后感(四):首发!对话“行为设计学创始人”B.J.福格博士3万字实录:行为设计改变一切

(本文来源于2021年10月26日晚,“行为设计改变一切:对话‘行为设计学’创始人、《福格行为模型》作者B.J.福格博士”直播内容)

韩焱:各位线上线下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欢迎来到今天的活动现场,同时也欢迎直播间的在线观众。今天活动的主题是“行为设计改变一切:对话行为设计创始人福格博士”。今天这场活动也是《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的新书发布会,我是这本书的出版人,湛庐创始人韩焱。本场活动是由湛庐文化和百度百家号联合主办。

湛庐创始人、董事长 韩焱

今天的活动主题有两个重要的关键词,一个是“行为设计”,一个是“改变”。“改变”不难理解,每一个人都想通过“改变”让自己进步,每个组织也都想通过“改变”得到发展。如果能够顺利改掉一些不好的旧习惯,养成一些好的新习惯,确实可以增强健康、学会新东西、提高效率、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但是,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体会过什么叫做“知易行难”,明明有些事情应该做但做不到,比如坚持跑步、学好英语、读更多的书等等;同时,有些事情不该做又忍不住,比如不想老吃外卖、不想总熬夜等等。做到真正的“改变“并不容易。很多人越做不到就越着急,怪自己缺乏意志力、态度不端正。但这样一来,不仅没有越变越好,反而增加自己的压力和焦虑,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我们常说,做事情要讲究方法,改不掉坏习惯,养不成好习惯,很可能就是你的方法不对。所以光责备自己是不管用的,让意志力和态度背锅也是不行的,你要做的是停止自我批评,开始学习“行为设计”,这就是今天要谈到的最重要的关键词。简单来讲,如果你想要改变,光靠自己主观上想变,或者让客观环境帮助你变,可能都不是最有效的办法,只有重新设计具体行为,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行为设计学“就是研究怎么重新设计人们的具体行为,给人们带来真正改变的一个新领域。

“行为设计学”是由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福格博士创立的。其中,最有名、使用最广泛的就是“福格行为模型”。很多关于掌控习惯、打造爆品、让用户上瘾的畅销书里,引用和依据的都是“福格行为模型“,我们常常使用的互联网产品的背后逻辑、产品经理使用的设计工具也都是源自“福格行为模型“,可以说行为设计其实已经贯穿了你的生活。很可能以前你并不知道也不了解它,希望通过今天的这场大师行,能够让您们更了解行为设计,不仅让自己发生改变,还可以帮助身边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也变得更健康、更进步,甚至运用到自己身处的工作和组织当中,让用户更爱你的产品,让团队合作更高效。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请到”行为设计学之父“福格博士,请他来亲自来讲解这些问题。福格博士今天不仅自己来了,还带来了他最新的著作《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被亚马逊评为2020年最佳商业和领导力书籍,亚马逊甚至自掏腰包在纽约时代广场包下巨幅广告屏,庆祝这本书登上年度图书畅销榜。

在请出福格博士之前,我向大家做个介绍。福格博士是斯坦福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创始人,他深入研究人类行为超过20年,被称为“行为设计学”之父。除此之外,他还有一长串的“头衔”:

有人说他是“硅谷亿万富翁制造机”,因为他是风靡全网的Instagram、Clubhouse这些创始人的幕后导师;也有人说他是“超级大厂高管发射器”,因为像谷歌、Uber、Facebook这些公司的用户体验高管都是他的学生;也有人说他是“领先企业追捧的产品导师”,耐克、宝洁、苹果等公司都争相邀请他提供服务;另外他还是传奇的“微习惯之王”,因为他帮助十几万人毫不费力地实现个人改变。说到这儿,你是不是非常好奇,一个人是怎么创造出这么大成就的呢?

接下来,我会和另外两位嘉宾一起和福格博士展开对话,和你一起搞明白“行为设计是怎么通过小改变带来大影响的”。

我想先介绍一下张溪梦老师,他是GrowingIO的创始人,专注数据驱动增长20多年,曾经在eBay工作,还曾在LinkedIn担任美国商业分析部高级总监,他还亲手创建了近百人的数据科学团队,支撑相关业务的高速增长。2013年,他被知名的Data Science Central评选为“世界前十位前沿数据科学家”。此外,张溪梦老师他从很早以前在硅谷工作的时候,就对福格博士的理论非常熟悉,他曾带领团队亲自实践福格行为模型。

还有王潇老师,她是“趁早”品牌的创始人,也是“五种时间”理论创建人。她曾任央视主播,后来创办了自己的文创品牌“趁早”,以及女性健康品牌“SHAPE YOUR LIFE”。同时她还是知名作家,出版过多部著作,也获得过很多奖项,包括安永亚太区成功女企业家、中国传播年度人物等等。

王潇、韩焱、张溪梦(由左至右)

我们再次欢迎现场和线上直播间里的各位观众朋友,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到我们话题的讨论中,大家可以通过弹幕和公屏留言的方式提出您的问题,您的问题很有可能被选中,得到福格博士以及各位嘉宾的回答。

接下来,隆重有请福格博士。首先我先向福格博士提问,刚才提到了我是《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的出版人,所以我是有幸在中国最早拜读这本书的人,这本书到目前我已经完整读过3遍了,而且每次阅读都能让我收获更多不一样的改变。其实,在我阅读福格博士自己写作的《福格行为模型》之前,我已经看了好几本关于“行为设计”的书,比如有帮助个人掌控习惯的,也有帮助企业让用户对自己的产品上瘾的,其中都反复提到了”福格行为模型”,这些书很多也都成为了畅销书。

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福格博士您为什么没有选择成为第一个写“行为设计”畅销书的人,为什么在别人用了您的理论出版那么多畅销书之后,您反而要出版一本讲“行为设计”的书?如果您能原谅我的冒犯,我替大家问得更直白一点,就是那么多人的著作里都讲过您的“福格行为模型”,我们为什么一定还要再阅读您本人写的《福格行为模型》?我们读过以后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收获吗?

行为设计学创始人、《福格行为模型》作者 B.J.福格博士

福格:好的,非常感谢韩焱您刚刚的美言介绍,而且我也非常喜欢您提的第一个问题,提得非常好。确实如您所说,有很多别的作者用过我的理论和模型写过畅销书,但是他们只是讲了行为设计中某一方面,而且有些书写的并不对,甚至有时候写错了。开始的时候我没有写书的想法是因为我自己是一位研究人员、一位创新人士,我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

一方面我是在斯坦福大学做学术研究,另一方面我从在2011年时候我开始为个人提供这种培训,从每周200人慢慢变成每周400人。从2011年开始,我一共培训过超过4万的学员,具体的数字我已经不再计算了。在这些工作中,我希望我给大家分享的所有见解都是真实并且准确的。大部分书的作者其实都不是研究人士,也没有实践经验,而我有这两方面的专长。

话说我之所以暂时停下研究工作,撰写《福格行为模型》是因为我做了一个梦。

当时我乘飞机去一个地方做主题分享,我梦见飞机马上要坠毁,我要死了。我不怕疼,也没有想念我的小狗,我当时唯一的遗憾就是自己还没有写一本关于行为设计和微习惯的书。那是我的顿悟时刻,醒来之后,我就决定要写一本书。《福格行为模型》里面全部都是我自己的研究和创新,我没有借鉴其他人观点。我研究这个领域已经有10多年了,现在仍然在进行相关研究。

我喜欢《福格行为模型》,是因为它是关于行为设计最完整、最全面的分享,里面都是全新的想法。其他畅销书都是基于一些过去的研究,而《福格行为模型》中有100多个新想法,新创新点。韩焱您刚刚也提到已经读过三遍,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非常感谢您读得这么仔细。《福格行为模型》是一本有深度的、准确的书,是其他书无法取代的。

韩焱:与其他书比较的时候,就会发现《福格行为模型》讲得非常全面,还讲到了很多我们在行为设计里必须重点关注的部分,这些可能都是其他书里没有涉及的,比如积极情绪的作用,又比如重复对塑造习惯的重要性等等,而这其中又涉及一些误区。说到误区我想提第二个问题,很多人在想做到又做不到的时候,常常会更焦虑,更有压力,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您认为我们为什么总是不能成功地改掉坏习惯或者养成好习惯?人们在做的时候会有什么主要误区?“行为设计”为什么可以更好地帮我们做到?

福格:误区是非常多的。很多时候人们总是想做却做不到,就像我在《福格行为模型》提到的,“你不需要因此而责备自己”,你只是没有找到改变的正确方法,这也是《福格行为模型》的意义所在,它让改变变得非常容易,让你毫不费力地养成新习惯。还有一些常见的误区,比如说选择一些抽象的愿望,说我想变瘦,我想多锻炼,我想努力学习,然后试图激励自己朝着抽象的愿望前进,这种方法不是很有效。《福格行为模型》给出的方法恰恰相反,你要选择非常具体、明确的愿望,而不只是试图激励自己,你要让事情变得容易,这是一个行为设计挑战,而不是动机挑战。

另外您提到的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很多人都认为“重复创造习惯”,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而且已经存在几十年,其实并非这样。关于习惯这方面的畅销书都会强调重复的重要性,但是我找不到科学证据能够证明“重复创造习惯”。其他书籍引用的研究,也只能证明他们有相关关系,但并不是因果关系。真正创造习惯的是情绪,是我们在做一个新行为时所感受到的情绪。如果你在做这个新行为时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积极情绪,你很快就能养成习惯。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第一次使用这支钢笔写字时感觉很成功,我觉得我的字更好看了,我的表达感觉更好了。如果这种感觉很强烈,我很快会再次使用这支钢笔,甚至可能再也不使用其他钢笔了。

还有一个常见的例子。你还记得我们插在手机上的有线耳机吗?现在我们都开始用无线耳机了。我们用多久养成了这个新习惯?可能只用了一天,因为无线耳机太好用了,它让我们感到更自由。

如果你观察自己每天的生活,你会发现,如果某个行为让你感受到成功,感受到积极的情绪,这个行为就会迅速变成习惯。习惯能够养成不是因为重复,而是因为你的大脑在做这个行为的时候感知到的情绪,习惯是由情绪创造的。

韩焱:我们也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做到的就是不断地为自己塑造积极情绪。我们从小都被教育一定多做自我批评,去找到自己哪里做得不好,然后针对这些地方再去改善。但是就像您说的,没有积极情绪的加持可能我们很难促动自己不断地坚持,塑造起一个好的行为。现在我们在工作中,常常都在讲积极情绪一定是第一生产力,当我们不能塑造积极情绪时,就要停下来想想是不是需要有一个“庆祝时刻”,帮助我们找回积极情绪,然后再做下去。

很多书里面都提到过福格行为模型,很多人也都对其中的三个要素有大致的了解,今天不管是现场还是线上直播间里的观众,可能也有很多不了解B=MAP这个模型。您能不能简单说一下您是怎么找到这个模型,而这个模型里面的几个要素都是什么。如果是已经了解过福格行为模型的人可能会有另一个疑问,以前M有,A也有,但是最后一个是T,为什么在《福格行为模型》中T变成了P,这个变化又意味着什么呢?

福格:我先讲一下什么是行为模型。行为模型是指当M、A、T三个要素同时出现的时候,行为就会发生。首先要有动机M(motivation),然后是要有能力A(ability),最后还要有提示P(prompt),当这三个因素同时出现时行为就发生了。例如,你希望能够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你首先得有和妈妈通话的意愿,其次你得有接电话的能力和时间,像是没有正在打别的电话,也没有在开会。满足了这个两个条件,也不意味着你就能够接电话,你还要等电话铃声响起才能完成这个行为,这个电话铃声就是提示。

行为的发生需要“动机”“能力”和“提示”同时具备,缺少任何一项,行为就不会发生。如果没有提示,没有铃声,你不会凭空拿起电话喊妈妈;如果你的手机响了,但是它被锁在某个房间里,你进不去,你也没有办法接电话;如果你能接电话,而且电话铃声响了,但是你不想跟妈妈说话,这个行为也不会发生。

虽然福格行为模型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它非常优雅,因为它的简单中蕴藏着强大的力量,能够解释所有文化中的,所有年龄段的人们的,所有行为。我们可以用这个模型做很多事情。就像解谜一样,在没有找到这个谜题的答案时,你可能会感到困惑,认为这是一道难解的谜题,但当你能看到答案之后就会发现非常简单明了,一但理解了福格行为模型,你就会发现它就是那个很明显的答案。福格行为模型看起来的确很简单,但我是用了很多年的时间一点一点地研究,再把所有的研究结果拼在一起的。直到2007年我才最终把这个拼图完成,完整地提出福格行为模型。

再聊一下您的另一个问题。最早的时候,我用的是B=MAT,T(triggers)的意思是“触发”,但是后来我把它改成了“提示”。因为英文里的触发是非常抽象的概念,2007年我刚开始分享这个模型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搞不清楚“触发”与“动机”的区别,所以我总要告诉人们,“触发”的意思就是“让行为立刻发生”。后来,随着时间推移,“触发”在英语中渐渐变成了一个贬义词,特别是一些遭遇到创伤的人们,总觉得它是包含负面的含义,所以我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把“触发”改为“提示”。因为“提示”是中性词,并且不会产生歧义。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韩焱:我在这本《福格行为模型》中除了看到对于B=MAP这个公式,以及对这三个要素非常详细的解释之外,也解决了我一个很大的疑问。以前看过很多其他谈及福格行为模型的书之后,我很难把它使用起来。主要是因为我知道这三个要素都和行为相关,但我不知道这三个要素它们怎么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当我想去塑造新的习惯时,MAP怎么能够有效结合,这是我看了《福格行为模型》后最大的收获。比如提示一定要跟我想要塑造的新习惯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怎么在原有的环境和行为模式里找到锚点,特别建议大家看看《福格行为模型》。不管你是不是已经知道福格行为模型,我都相信在这本书里面你可以看到很多你原来不知道,但却是你必须要知道的事情。

下一个问题,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对工作产生倦怠,但大家又都想提高效率,也都很重视建立目标和目标达成,比如最近很流行OKR管理模式和工具。可是我记得您在书里说过:“行为设计”的词汇表里没有“目标”这个词,这就让我们很恐慌,因为我们朝着目标奔去,但现在却没有目标这个词了。您说我们应该要使用“愿望”或“成果”这两个词,这会让我们感觉更加明确,您为什么这样认为?

福格:在英文中,目标这个词的定义是很模糊的,可能指愿望,也可能指成果。因为我创立了行为设计领域,所以我有机会,也有责任去创造这个领域的专业术语。一个好的术语应该是精准的,模糊不清的术语是不合格的,所以我得做个决定。人们每天都会想我的目标是什么,我要做什么行为去实现这个目标,这种做法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想成为行为设计或者是微习惯的专家,你可以会想从愿望入手,比如说我的愿望可能是想睡得更好,那么我可以设计能够让我睡得更好的微习惯。或者,你也可以想从成果入手,比如说我要睡足八小时,这个就是成果,成果必须是可测量的,我可以设计达成这个成果的微习惯。我想做严谨的研究,研究过程中要避免模棱两可,所以我不用“目标”这个词,因为在英文中它是一个很模棱两可的词。

愿望和成果都是很好的出发点。大部分时候,我喜欢从愿望入手养成习惯,这些愿望包括让自己充满能量,睡得更好,或者加强人际关系等等。但有时候我也会从成果入手设计行为,比如说我想要在大风大浪中冲浪,我想流利地说夏威夷语等等,这些成果是能够测量的。回到您刚才的问题,我认为术语里每一个词都要有特定的含义,不能选择模棱两可的词。

韩焱:湛庐使用OKR很多年了,我们也在寻求一些突破,现在给了我们一个崭新的视角,可以在行为设计这个视角下更好地思考怎么用好OKR工具,提高我们团队的成效。我的下一个问题是,现在在中国有很多线上课程和培训,这种形式非常流行,湛庐也通过我们自己的“湛庐阅读APP”为用户提供精读班、书单课等。我相信在市场上也还会有其他的线上课程都会和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用户们学完课程的比率。用户买课学不完是我们感到非常遗憾的事情。除了课程本身要不断提高质量,也需要更精准地满足用户需求,帮助他们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任务。您认为我们可以怎么通过“行为设计”的方法,帮助用户完整学习完他们的课程?

福格:这是非常具体也非常好的问题,我很喜欢。我先讲讲行为设计的背景。行为设计是一套关于行为的模型,有福格行为模型,还有其他模型。模型是一种思考方式,而行为设计是一套关于如何设计的新方法,这些我在《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中都进行了介绍。此外,行为设计还有两个核心原则。

如果我们想要引导用户做出长期改变,养成习惯,完成一门或几门课程时,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帮助人们做他们已经想做的事。如果他们并不想上这个课程,那你很难帮他们完成。比如说刚刚我提到了夏威夷语,如果你的用户想学怎么说夏威夷语,但你提供的是写作课,那用户肯定不愿意学。所以第一个原则是帮助用户完成他们想做的事情。第二个原则是帮助人们感受成功,这样他们才有动力继续下去,才能够形成习惯。像是夏威夷语这个课程,如果我感受到成功我就会更愿意继续学下去。有很多方法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成功,不只是取得高分或是获得奖章,因为这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感受到成功。也许走出去和那些说夏威夷语的人沟通交流,学到了每天都能够用得上的夏威夷语词汇,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成功。这说起来非常简单,但是执行起来是比较难。

所有面向客户的产品或服务如果能够在市场站稳脚跟并且快速发展,肯定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帮助人们做他们已经想做的事,二是帮助人们感受成功,特别是在用户第一次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时候。你一定要让他们在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就感受到成功。美国有一个通信工具叫作Slack,当人们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就能够感受成功。因为如果第一次使用的时候没有人跟你聊天,机器人就会跟你聊天。所以,让用户感受到他们在学习,在做有价值的事情,就是在践行这两条原则。

韩焱:这两个原则非常好,我们都记住了。第一个原则就像是说,如果我们想让一辆车启动,最好是去推动已经滚动起来的车轮;第二个原则就像是说,如果我们想让车不断跑下去,就要用成功,用积极情绪不断地给车加油。这两个重点我们都记住了,非常好。

最后一个问题,1986年您曾经来过中国,您和家人偶然走进一所学校,然后和操场上的孩子们踢了一场球。您还记得是在哪个城市吗?现在线上直播间所有的观众,大家有没有人记得您小时候学校是否曾经来过几个高个子的外国人,和您的小伙伴一起踢了一场足球?我想那些孩子现在应该已经40多岁了,如果你们今天刚好在直播间里,也希望你们能回应一下当年的这场偶遇。福格博士您当年是在哪个城市踢了一场球呢?

福格:我真是记不得了,当时我是和家人一起到中国,而且我们身高都比较高。那是20世纪80年代,当时没有很多美国人来中国,所以大家对我们的出现感到非常稀奇。当时到中国旅游是我提出来的,当时为了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事情,我们请了向导协助我们与当地人沟通。我虽然不会说中文,但也能够在向导的帮助下买东西。当时走进某一个学校的操场的那一刻,我就感到和中国有一点渊源。后来湛庐和我接洽,要把我的书在中国出版,我觉得非常神奇,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时刻。如果直播间里面的听众,小的时候真的有几个高个子的外国人和您的小伙伴一块踢足球比赛,一定要告诉我!我觉得非常奇妙,能够在湛庐的帮助之下用中文和中国听众分享我的书。

韩焱:我们当时跟您签这本书的时候,期待今天的活动应该是线下的,湛庐很希望邀请您来中国,在线下场地做大师行活动。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们能够请您再次来中国和所有读者用户见面。

接下来我们想请张溪梦老师向福格博士提问。“福格行为模型”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商业领域的应用,用在产品设计、用户体验以及团队合作上,它帮助了谷歌、Uber、Facebook等公司的产品实现了更好的用户使用体验、增加了用户黏性。对于其他行业和公司来说,行为设计和“福格行为模型”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下面,我们就请张溪梦老师对话福格博士,很期待他们的对话。我想再次介绍一下张溪梦老师,张溪梦老师是GrowingIO创始人,专注数据驱动增长20余年,他早期在硅谷工作时期就曾经实践过“福格行为模型”,对“福格行为模型”的应用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GrowingIO创始人 张溪梦

张溪梦:非常荣幸受湛庐文化的邀请参加福格博士的新书发布会,我最早在硅谷的互联网公司工作了将近10年,最后一家公司是LinkedIn。在互联网公司,我们需要做大量行为分析,那时就听说过福格博士的模型和方法,后来在企业内部我们也经常学习使用“福格行为模型”。第一个问题我想请教福格博士,《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里谈到的更多是个人相关的话题,特别是个体行为的改变很适合运用B=MAP这个模型。请问,对于组织和个人,您认为“福格行为模型”的使用有哪些区别?

福格:您的问题非常棒!其实,我本来也想在书里讲解一下“福格行为模型”在组织层面的应用,但这样这本书就太长了。目前书中的内容完全可以应用于组织层面。

大部分组织都有目标,这些目标就是我所说的愿望或者成果。当你需要一些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的时候,可以像书中讲述的那样“挥舞魔法棒”,找出大量的行为选项,然后匹配具体行为。我在书中介绍了如何找出“黄金行为”,就是那些非常容易做,人们有动力去做的行为。这些方法都适用于企业。

如果你想要帮助用户实现持久改变,就要好好看看那两条最重要的原则,大家想要设计好这种行为,就要看重两个最重要的原则,一个是帮助人们做他们已经想做的事,另一个是帮助人们感受成功。这两个原则,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企业,都是适用的。所以,《福格行为模型》一书里有很多内容完全可以用于组织层面,帮助企业成功。因为行为就是行为,不管是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还是企业组织内部,最基本的单位都是行为,而行为本质是相通的。

这本书中有我升级过的福格行为模型,还有很多其他的内容。在组织层面,《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思考组织的行为,书中的很多方法都可以在商业环境中使用。事实上,我创办了一个行为设计新兵训练营,为组织提供行为设计方面的培训,参加培训的学员必须读过《福格行为模型》。

在行为训练营中,我帮助人们把书里的内容付诸实践。这件事情我已经做了五六年了, 90%的学员反馈这是他们接受过的最好的专业培训,这让我深受激励。我的培训理论和方法的基础都在《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里,大家可以把这本书作为起点。你从书中学到的内容自己就能够有效实践,从现在开始了解《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了解有哪些具体的方式,了解用户在面对产品时的情感是怎样的,这样就能够让用户真正参与进来,并且产生持久的影响。

张溪梦:我在硅谷的工作,包括现在在国内的公司都非常重视用户行为分析方面的工作,其中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增长。今天中国的市场发展非常快速,很多企业都在做数字化。现在我想请教您,如何通过“福格行为模型”帮助企业实现用户增长和业务增长。

福格:感谢您提的这个问题。当企业碰到一些挑战,你可以利用“福格行为模型”进行用户行为分析。其实,用户增长背后有规律,用户参与背后也有规律,用福格行为模型的视角来看这些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地进行分析。你也可以用刚刚提到的两个原则,一个是帮助人们做他们已经想做的事,另一个是帮助人们感受成功。

分析之后,你还可以用“福格行为模型”做好行为设计。怎么帮助客户降低难度?怎么为用户提供有成就感的提示?商业领域有时候需要要做分析,有时候需要做设计。有些模型只适用于分析,而有些方法只适用于设计,但是“福格行为模型”两者皆可使用。

假设你想养成每天练习钢琴的习惯,或者你有一项业务,是让用户养成练习钢琴的习惯,你都可以用“福格行为模型”和微习惯的方法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用户是有动机方面的问题,还是能力方面的问题。是用户缺少动机,还是每天练一个小时对于用户来说太难了,还是用户没有得到提升?你需要了解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如果用户现在有动机,而且每天只要练5分钟,能力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他完全没有的大提示,你就可以针对提示这个环节进行设计。书里有介绍了三种类型的提示,包括人物提示、情境提示、行动提示,你可以针对不同的人找到最好的提示。非常感谢您刚刚提出的问题。在商业领域,“分析”和“设计”都非常重要,但“分析”和“设计”也不一样。好消息是,“福格行为模型”在这个两个方面都可以帮助到大家。

张溪梦:非常精彩的讲解。正如刚才福格博士讲的,无论从分析角度,还是从设计角度,通过“福格行为模型”,我们都可以把用户的行为分解出来,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更好地增长、用户数量更快地增长。福格博士我再问下一个问题,“福格行为模型”可以应用于商业领域,特别是针对用户、消费者和商业方面。您觉得它对一个企业组织的内部管理是否也适用,您有这方面的案例可以分享一下吗?

福格:好的,我确实有一些案例可以分享。我帮助美国最大的健康管理组织对它内部的1000名员工进行管理。我们一起设计了一种产品,可以帮助员工匹配自己的最佳行为,并把这些习惯融入自己的生活,最终推动了企业内部的改变,使得员工更健康,压力更小,进而推动企业文化发生了改变。

企业文化非常重要,有一些公司专门帮助企业做文化调整的工作。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公司,他们来学习行为设计,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美国有很多企业都非常关注企业文化中的包容性,想让他们的员工视野更加多元化,乐于接纳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包容性作为愿景,然后分析用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实现,然后在组织内和公司内把这些行为变成习惯。

另外一个例子是美国一家非常重要的研究型医院,这是5年前的故事,发生在新冠疫情之前。这个医院中的护士压力非常大,新冠疫情期间压力进一步攀升。5年前,这个医院找到我,请我帮助医院中的护士管理压力。我和我的姐姐一起与医院合作,设计微习惯配方,教护士庆祝他们的成功。结果,护士们在工作中的压力极大地得到缓解,他们变得开心,觉得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回家之后觉得更幸福了,与家人的关系也更紧密了。我知道这个做法会奏效,因为我研究微习惯太久了。

最令人惊讶的是,在与这些护士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一个人压力越大,越是没时间,越是觉得工作复杂,就越需要微习惯策略。护士的压力很大,时间有限,生活也非常复杂,所以他们无法做出大的改变。唯一可以帮助他们的就是微习惯策略。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压力进一步攀升。微习惯策略是帮助人们改变的最好方法,它把起点设置得低,你不需要借助意志力和自律,就可以完成转变。你会感受到成功,我把这种感觉叫做“发光时刻”,虽然有很多挑战,有很多压力,你还是能感受到“发光的时刻”,它让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所以,要帮助你的员工感受“发光时刻”,获得成功的感觉是提振员工情绪的关键之一,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管理、助力企业和组织成功。

张溪梦:非常精彩!博士分享的“福格行为模型”不仅能应用在用户运营上,还可以用在企业和组织内部管理上。特别是对于员工的激励很有效,可以帮助他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尤其是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这么大,压力越大的时候,员工越是可以通过微小的行为改变和调剂,拥有更加发光的生活。这令人叹为观止。

博士我再问一个问题,刚才您讲了福格行为模型可以用在用户运营,也可以用在企业内部组织,甚至提升企业文化。您能不能讲解一下,在组织内和企业内,使用行为设计的时候如何把握应用的尺度?有哪些您觉得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两者之间的度如何把握?无论是企业也好,还是读者也好,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福格:好的,非常感谢您的问题。我之前提到两个准则,这两个准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非常关键,是我20多年的研究和行业经验的成果。你要如何把握尺度?第一个准则是帮助人们做他们已经想做的事,这是一个安全的着手点。如果你想要操纵别人、让别人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就有很大问题。

有时候,你需要让你的孩子做一些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但在员工管理方面这不是一个好办法,我们要帮助员工做他们已经想做的事。有时候因为岗位不同、责任不一样,我们要帮助员工调整具体的任务,但是,我们首先遵守的一个原则就是帮助人们做他已经想做的事情。

第二个准则是帮助人们感受成功。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提到过,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用批评、惩罚去影响别人。这个短期内可能奏效,但它不是一个长期有效的办法,帮助员工感受成功才是更好的做法。而且这个成就感或者成功不一定是很大的才可以,可以是非常小的。比如,昨天,我的一位研究院进行了一场在线培训,教人们管理自己的积极情绪。她做得很好,所以我发了一条信息表扬她的工作非常成功。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它却是增进成就感的做法,会给团队成员带来更强的动机。

所以,我也呼吁大家,在商业环境中,我们要尽量去寻找所有可以释放的积极情绪的信号,跟自己的同事分享。而且要即刻作出反馈,如果等30天、60天再给对方认可那就太迟了。哪怕是很小的成绩,都应该尽快给对方做出积极反馈。只需要一些小小的表示,你都不一定用奖金的形式表达认可,甚至只是一个绿色的即时贴或者小标签,用来表达对对方工作的肯定,也同样会奏效,并且会让员工感受到这种认可、记住这种认可。你所处的职位越高,你的权力越大,你所发出的声音的力量就越大,你给出的积极评价起到的作用就越大。

我们作为人类,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寻求成就感。即便只是我的学生给我的反馈,“你的课真精彩”,或是“我很喜欢你分享的故事”,对我来说同样很有意义。学生给我提供这样的反馈,促使我能够去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所以,请大家记住这两条关键原则。有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是不是夸的太多了,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我曾做过一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类非常渴望听到肯定的声音,而且永远不会嫌多。所以,不用担心自己是不是夸的太多,或者给的正面评价太多,因为人永远是听不够夸赞的。你可以通过积极的评价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他们在工作中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进步,我们要帮助员工”感受发光”。

张溪梦:刚才博士讲的第一点是顺势而为;第二点我可以用一句中国古话概括:叫小功不赏,而大功不立。企业、组织或者管理者对员工微行为的鼓舞和奖励,会给员工心理上带来正向循环、促使员工产生正向行为。因为时间关系,我再问您最后一个问题,未来十年之内您认为行为设计最可能带来哪些商业价值。

福格:这是一个好问题!第一个机会就是在企业内部,行为设计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取得成功,这样员工就会留在你的企业内。在美国员工的离职率非常高,尤其在硅谷,而员工的离职对企业的伤害非常大。如果员工在工作中能获得成就感,他就会留下,这样企业就能够留住人才,这非常重要。如果你能够创造一种让人们“感受发光”的企业文化,他们会更加有创意,释放更多潜力。

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如果你的员工都能够理解“福格行为模型”如何发挥作用,就意味着员工都在以正确的方式来理解行为和行为实现的方式,你的员工就会有相同的思维方式。

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给企业做集体培训,因为可以让大家建立共识。我在教授大家如何做行为设计的时候,大家共享工作方法,这样可以让团队非常高效,与其他没有学过行为设计的公司相比,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韩焱:特别好,刚才听了两位的分享我也想到好多,我们湛庐有一个好处,自己先读一些书、掌握一些先进的工具和方法后,总要自己先用一用,这是让我们最开心的一件事。所以,推出了《福格行为模型》一书以后,我们也在工作中倡导大家实际应用。

听了大概一个小时的问答,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觉?我觉得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里有两点特别难做到,第一点是表扬别人。刚才张溪梦老师说我们可以激励、奖励员工,这些可能都比较容易做到,比如说年底发年终奖,奖励优秀员工。但是,在《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里面,福格教授特别讲到我们应该及时给别人一些语言上的表扬,这个非常重要。但是,每一个小的成功都要表扬你,肯定你,我们做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时候蛮难的,特别是当你想夸别人的时候,往往夸的时候有点僵硬、不自然。

我觉得这个书特别贴心,书的附录里提供了一个工具箱,叫“福格行为设计工具箱”,列出32种肯定成功的方式,万一谁像我这样夸得不太自然,可以看看附录。里面有一个表格,有一个矩阵,会教你一套表扬的方法。比如,有一个销售员工一下子卖出去了很大的单,这时候怎么表扬,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比如说表扬他的出色表现,和别人相比他的表现,合作时他的表现,甚至在他表现得不好时,我们还是可以从里面找到一些可以庆祝的好消息。工具箱里面还有很多句式,我觉得可以帮助我们这些比较内敛的人更好地进入这个状态。

我们中国人一直秉承的是表扬会让人骄傲,而骄傲使人落后。但是我们可能需要改变了。最重要的是博士刚才讲到的,它是符合人性的,它跟人的神经系统和大脑有很大关系。所以,并不是说我们仅仅从主观上表扬一个人,更多的是我们要通过表扬不断地触发被表扬者自己的神经系统,从而让被表扬者产生正向循环。这个确实很难做。

另外一个很难做的原因是我们害怕尴尬,我们不敢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我们想庆祝的心态和行为。如果仅仅因为一点点小事我们就很兴奋地庆祝,这多少都有一点夸张。对于这个问题,博士也给出了100种庆祝方式,甚至是教你怎么自己默默地庆祝,而不会打扰到周围的人。如果你性格很内向,又不想让自己觉得尴尬,大家也可以到附录的行为设计工具箱里找找方法。

刚刚张溪梦老师和福格博士聊了很多在商业和组织中应用行为设计和福格行为模型的内容,让我们对整个行为设计学又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那么,当我们回归到个人,我们最想用福格行为模型来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想改变别人很困难,但是如果我们先来改变自己,从个人层面用福格行为模型促成更好的改变呢?

下面请王潇老师向福格博士提问,听他们来分享福格行为模型对个人带来的改变。王潇老师帮助过非常多的个人改变自己,尤其是很多女性,我想你们有很多想聊的。

趁早创始人 王潇

王潇:福格博士您好,我今天已经不能用荣幸来形容了,我是非常快乐。当我接到湛庐文化的邀请,并且看到《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时,我感受到遥远的相似性,原来在这么远的地方有人和我在做同样的事情,只不过研究方法不一样,我是帮助很多具体的人做好习惯的养成。

今天我有很多问题想要探讨,我代表我们的用户选了一些最核心的问题请教福格博士。为了让福格博士更好地理解我的问题,我简单介绍一下我是做什么的。我的公司已经创立了13年,公司名字是“趁早”,用英文来说是:before it is too late,我们是一个帮助别人创立好习惯、创建人生秩序的公司。

公司有两个业务,之前的十年我们用文创产品、计划手册、表单帮人养成习惯,让大家在手册上面写愿望,写对自己的奖励、每天做什么。互联网时代来临后,从2019年开始我们带领大家参与好习惯100天训练营,训练营主题各不相同,有健身、读书,还有饮食健康。

福格博士的训练营中的很多训练我们也做过,但在过去我们并不知道有行为设计这个名词,我们叫它好习惯养成、创建人生秩序,还有一些我们叫作微小积累、持续改变、时间看得见。在这些年中,在线下使用趁早文创产品的用户有600多万人,线上参加训练营是90多万人。用户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太多了,今天我精选一些用户问我们最多的问题。

过去我们用趁早的逻辑回答,今天更想听福格博士系统性的回答。第一个问题,我在《福格行为模型》中看到一句话和我过去想的不同,这句话是:相对于意志力而言,行为设计更重要。我们的用户很爱学习,读过很多书,他们在读脑科学类的书时发现,大脑里有个部分叫前额叶皮质,这个部分帮我们做计划,控制我们自己。

在2020年新冠期间,我们的用户在家里不能外出,没什么事可做的时候,依然没有完成他们很久以来因为工作太忙没有完成的计划。这个时候人和人的区别就显示出来,有人这个时候恰恰做很多事,有人没做。

大家的问题是:是不是我天生意志力跟别人比会差一些。当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不愿意说“可能是这样的”。但是当看到《福格行为模型》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用户会有很大的安慰,因为行为设计比意志力重要。如果他们现在问您,您会告诉他们忽视掉意志力这种先天存在的条件吗?还是说,如果意志力有区别,我们通过训练的方法和训练的次数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福格:我相信,不同的人意志力是不一样的。好比有的人天生唱歌更好听,或者有的人更擅长做其他的事情,所以先天上确实存在一些区别。但是所有人都能成功,有了福格行为模型大家并不需要那么多意志力。很多人觉得微行为就是从小出发,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变大,其实并不准确。

像我要做俯卧撑,我不是一开始就做20个、30个,我不会给自己定这么高的标准,我会从一次做2个开始,在一开始的10天里可能我有足够的体力做更多的俯卧撑,但是我只做2个。所以福格行为模型的精髓就是从只做最小的行为开始,这样你会有足够的成就感。每次你觉得想要做更多的时候,就可以慢慢地把自己变得更强大。

如果有的人今天太忙了,或者今天来不及做,那就不做了。人们不会轻易放弃,因为每天只要做2个俯卧撑就达到目标,然后从每天做2个俯卧撑,到每天做4个俯卧撑。起点设置得非常低,慢慢往上面提,你就会觉得这是自己额外做的训练。

王潇:当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根据福格行为模型来回答,个体之间的意志力有一些区别,但是和行为设计带来的力量相比微不足道,我们只要设计并去做就可以。

第二个问题,除了意志力有区别,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的习性,更具体说是父母的习性,会大大影响我们的习惯。如果父母早睡早起,生活健康,爱运动,大概率有这样的孩子。我的用户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会问:“如何让孩子拥有好习惯。”福格博士您认为孩子在成长中最基础的好习惯应先从哪里开始建立,能成为他很多好习惯最初的锚点。

福格:这个问题非常好,而且也不太好回答。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应该要让孩子学会感恩,这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从很早的时候学会感恩。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想法,不是我研究出来的。福格行为模型是基于我的研究,我大部分讲的都是基于我的模型,但是我下面讲的是基于我作为父母的经验。

我的母亲是一位非常好的音乐家,我自己在音乐方面没什么才能。她指导我,还要求我每天上午都要练钢琴。虽然小的时候我不太喜欢,但现在我很喜欢。因为这种练习锻炼了我的品格,所以定期练习乐器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就是让孩子们去玩耍,不是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而是让他们进行探索式的玩耍,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不是我研究出来的。我发现让孩子通过玩耍来做探索是可以让他受益一生的。我本身就是一个喜欢玩的人,我现在已经快60岁了,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很爱玩儿,这对我的教学很有帮助,对我的事业很有帮助,对我的人际关系很有帮助,在帮我应对压力方面也很有帮助。

所以感恩、乐器练习和这种探索式的玩耍,都是可以帮助孩子成长的。我们作为成人非常容易有压力,以上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帮助我们重新充满能量。而且我们如果能做到这点,就可以给身边的人,不管是同事、家人,甚至是地铁上遇到的陌生人,都带来积极的能量。以上就是我给你的解答。

王潇:感谢福格博士。我给用户的解答可能和中国文化有关系,而且和您的答案很像,第一,我们告诉用户,一般孩子练习好习惯是从运动开始,运动这个事情很神奇,因为它的奖励和庆祝在他自己身上就发生了,有一个健康好身体的孩子。第二,我们告诉用户引导孩子把今天的事情做完以后让他在Happy track上打一个勾,这个动作会让他感受到做完的快乐。第三,中国有一个成语叫以身作则,还是建议家长本人养成好习惯,孩子就能受到好的影响。和您说的非常相似,我非常开心。我们作为同行在这当中有很多共同的见解。

王潇:我继续问第三个问题。用户来到我们的平台上想做很多事,加入的时候都觉得动机是很强烈的,有一些动机的唤起、提示都会跟着做。但是我发现您的书解答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有的用户会在过程中停止,就是因为能力不够。但是用户在过程当中,或者启动之前他缺乏一个能力,他缺乏判断自己有没有能力的能力他就开始做了,开始以后当他不能继续就会感到沮丧,觉得自己不行。想请教福格博士,一个人想启动一个行为之前,应该如何预估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好呢?

福格:非常好的问题。我在《福格行为模型》中介绍了一个能力链,就是把能力拆分成5个因素。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我们每天阅读20分钟,首先要看时间,时间是5个因素之一,20分钟就是标准,如果抽不出20分钟就很难,这是其中一个因素。然后看金钱,需要多少资金。还有你去读的书本身难不难。另外一点是体力要求高不高,比如说有些工作可能需要很多体力,读书也许不需要太多体力,但如果你的愿望是整理房间或者运动可能需要更多的体力。另外它与你的日常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

有些时候我们动力很足,但是最后发现做不到,就会非常沮丧,您说的“沮丧”是非常精准的描述。当人能力不足的时候就会陷入那样的情况,所以可以使用能力链的5个因素分析,时间、金钱、体力、脑力和是否适合你现在的日程,并做出调整。如果说我的能力达不到,我可以调整这5个因素,比如说20分钟太长,我可以缩短这个时间,或者书太难读,我可以选择更好读的书。非常感谢您的问题,让我可以给大家讲解一下能力链,这也是行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王潇: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产品启发,在产品设计上,我们可以在用户进入到训练营之前给他一个自测表,这个训练难度是怎样的,需要多长时间和什么样的储备。如果都满足,我们再开始,不然就会加深他的沮丧、挫败感。

接着刚才的问题,我继续提问,能成功完成100天训练营的用户有很多人,大概有50%的人完成了100天训练计划,这在人群中很罕见。您刚才分享的观点在我们这得到实证,当一部分用户能够确切地受到文化激励,甚至读了我们的书之后,积极情绪足够强的时候我们完成率达到70%。人

推荐阅读
  • 生活.美文

    生活.美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溢满生活滋味,让人沉醉其中。季节终点,冬日晚风凉,斜阳渐矮只影长。 孑然一身,独吟天上月,自顾自盈缺,揉乱琵琶弦,一碗红尘一盏烟,冷暖交杯是...

    12-18

  •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在书海中徜徉,偶尔会遇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书名,但翻开之后却发现内容大失所望。这种感觉可不太好!不过,今天我要推荐的这三本书,书名可能让你感到意外,但它们绝对不...

    12-10

  •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10日,星期二。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跟生活认输,不向岁月低头,你会发现世界如此美好。——题记在这悠长的人间旅途中,我们...

    12-10

  •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5日,星期四。多做上进的事,拥有乐观的心态,人生就会变得更灿烂和美好。—《人民日报》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步履匆匆,仿佛被一只无形...

    12-05

  •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一】不要与任何一个人去争,爱你的,不用争,不爱的,争来也没用,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二】时间是种极好的东西,原谅了不可原谅的,过去了曾...

    12-05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