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130-131」“(上行之诗。)耶和华啊,我从深处向祢求告……。”诗篇第一百三十篇是一首上行之诗,也是七首忏悔诗中的第六首。在这首诗中,上行者来到圣所,认识到自己和以色列民在神面前犯罪得罪神,于是他从心的深处向神发出呼求:“耶和华啊,我从深处向你求告。主啊,求祢听我的声音!愿祢侧耳听我恳求的声音!”这里的“深处”和“深水”(诗69:2)、“深渊”(诗69:15)一样,都是形容身体或灵性的极度危机,表达极深的痛苦、绝望和远离神的感觉。这位上行之人已经上行到了圣所,却落进许多的“深处”里。因为他来到公义和圣洁的神面前的时候,就看到自己的罪,他就恳求神侧耳听他恳求的声音,因他知道罪在罪人和神之间筑起了一堵墙,使他们隔绝。而诗人从心中最深处向神呼求,也表示他处于极度的急难中,这急难就是“罪孽”,有他自己的罪孽,也有以色列整体的罪孽。所以他说:“主耶和华啊,祢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但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诗人知道,若神“究察罪孽”,世上没有一个罪人,可以在公义、圣洁的神面前站立得住!所以诗人认识人还能存留,是因神有“赦免之恩”!但神的“赦免之恩”,是要叫人敬畏祂,不敢再犯罪得罪神。如果人认为反正神会赦免,因此就不再敬畏神,那只是不认识神的人,他们只是自己赦免自己、自己安慰自己。
因诗人有了这个认识,就宣告:“我等候耶和华,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祂的话。我的心等候主,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这里诗人连用了5 次“等候”,这是一种很深的等候,因他等候耶和华是从心灵的深处,他也仰望神的话。而等候神、仰望神就是建立在神的话上。诗人还把等候耶和华的心志和态度描绘成“胜过守夜的等候天亮。”这是何等有信心的等候!诗人又呼吁神的选民:“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因祂有慈爱,有丰盛的救恩。”基于“因祂有慈爱,有丰盛的救恩”,
诗人坚信:“祂必救赎以色列脱离一切的罪孽。”这里诗人用了“祂必”,表明不是可能、也许,而是非常的肯定,神一定会救赎他们脱离一切的罪孽。由此可见,以色列人蒙救赎,不是因为他们的虔诚,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善行,甚至不是因为他们有选民的身份,而是因为神的“慈爱”和祂“丰盛的救恩”,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诗人时代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诗篇第一百三十一篇是:“(大卫上行之诗。)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本诗篇是大卫的上行之诗,也是一篇像珍珠一样宝贵的短诗,虽然只有三节,却含有深远的属灵意义,也包含了人面对神、准备朝见神最为重要的态度就是:谦卑。当大卫上行往耶路撒冷圣殿敬拜神时,他就用这首诗篇预备他的心,安静谦卑的在神面前,他说:“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而“狂傲”就是极端的骄傲,“眼目高大”,就是目中无神。但大卫在经历了神的救恩后,就能说出这样的心声:“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这不但是大卫在神面前表明的心愿,也是他在神面前的谦卑。因为大卫的心不狂傲,眼不高大,所以他说:“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不敢去行。”那什么事是“重大和测不透的事”呢?就是指神的事,因世上没有任何事比神的事更重大和更测不透。所以大卫为神作事,不敢擅自去行,必寻求神的旨意。就如当时大卫想为神建一座殿宇,神不允许,他就完全顺服,这就是他“心不狂傲”的具体表现。
接着大卫用一个比喻来表明他的心境,他说:“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断过奶的孩子”,在古代大约是三岁。一个“断过奶的孩子”躺在母亲的怀中,不是因为离不开奶,而是因为离不开母亲,只要在母亲的怀中就能“平稳安静”。大卫以这样的比喻来形容自己,在神怀里的平稳安静,这是大卫对耶和华神存天真单纯的信靠,实在是意味深长!当他像断过奶的孩子,将自己委身信靠神时,他就获得内心的平稳安静!由此可知,大卫的心能平稳安静,不是因外在的环境,而是因神的同在,他能瞻仰神的荣面。如此他就能安然躺在神的怀抱中,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得享在神里面的平稳安静,他的心满意足了。因大卫有了这样的经历,他就呼吁神的百姓们应当要来仰望神,他说:“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而这“仰望”,除了要把盼望放在神里面,还要等候神。可是今天我们有时却不能仰望神,我们也不能把盼望寄托在神的身上,等候神,因为我们对于自己还有盼望。若我们对自己已经绝望,就会仰望神,也会把盼望寄托在神的身上。为此,愿我们今天都要像大卫那样,全然专心,谦卑的信靠神,并要定睛仰望神,等候祂,从今时一直到永远!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