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至简》读后感锦集

发布者:深绿海 2021-11-13 03:01 来自: 文章吧

《投资至简》是一本由静逸投资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投资至简》精选点评:

●看完第一章了,写得真不错。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从企业的内在价值是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这个原点出发,对投资框架和体系做了深刻的分析和概括,深入简出,解决了很多认知偏差。感觉此书是对所有投资大师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看了此书后可以不用看其他投资类书籍了。

●三星半。这类书太多了,没有特别多新意。

●天生龙江,谢博士推荐的书,干活满满。祝福大家投资都是“静投资,逸生活”

●像是我自己很想写、却还写不出的书。给出的关于投资的结论,很全面、很准确、很辩证、很经典。

●今年读过的又一本投资好书!

●通过自由现金流折现对投资原理阐述和推导,直达问题本质,耳目一新。投资框架梳理的富有逻辑,非常值得推荐。

●内容专业,但可读性偏弱,排版也不太友好

●这就是一本价值投资宝典,提别是对企业的定性分析,能看到作者的专业功底,干货多而且具有洞见。结合他们自己的实务,对本轮猪肉价格的分析颇具前瞻性。如何搭建价值投资体系,如何发现具有投资价值的好企业,本书值得一看。

《投资至简》读后感(一):价值投资类书籍里比较实惠的一本

最近读了不少价值投资类的书籍,这一本是其中不错的一本。作者是北大的两个毕业生,长期从事价值投资,收益表现也非常不错。

与其他的同类书籍相比,本书胜在:

一是内容全面翔实,全书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价值投资的理念基础,第二部分是选择企业的理念基础,第三部分是选择企业的实战案例。

很多其他关于价值投资的书籍,大多偏重于理念和思想,主要讲的是如何克服自己的心魔,如何树立正确的理念,对于企业的选择着墨不多,有的也顶多是一些理念,如何挑选好企业。但这本书的例子非常多,非常好,不仅有成功的例子,还有失败、错失的例子。

二是叙述流利易懂。看得出来,作者的逻辑很清晰,对于投资体系的构建有清醒的一个认识,并且不像有些书,言之无物,比较空洞,一句古人的话可以引申出来好几页纸的感想。而且语言平实,很容易理解,读起来非常流畅。

所以如果要想入门价值投资的话,其实本书可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了。

《投资至简》读后感(二):一本很有原创性和深度的投资书

这本书的思想非常具有原创性,深度在各大投资书籍中也是领先的。

这本书的写法与平常书籍不同,是用演绎法展开的,从一个原点出发,不断地推导。作者从“投资就是放弃一种资产,获得另一种资产更多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这一原点出发,以演绎思维推导出资产配置、标的选择、估值方法、买入条件、持有的原因、卖出时机、投资原则、资产观、风险观、企业分析方法等一切投资中的重要问题,并构建一个完善的投资体系。第一章的最后部分,用一句话总结了投资体系:“不预测市场,但利用市场已经给出的机会,不断将自有资产转换为少数价格合理,且我们可以深刻理解的优质股权尽量多的份额,逐步构建一个稳健均衡的优质股权资产组合,耐心持有这些公司伴随其尽可能长的经营时间。” 这种演绎法的写法,还是有些别开生面的。

书的很多观点,笔者是首次听说,的确很有深度。例如,现金流折现是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唯一标准。看起来挺绝对的,但作者据此推导出近20条结论,直达投资的本质。都说现金流折现公式是思维方式不用计算,作者观点却是一定要精确地计算一次,而且只需要一次,据此推导出很多定性的结论。关于估值,很多书都是一大堆方法,作者却说其实所有的方法都来自于现金流折现,PE也只是一种简化形式而已。“股票投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股权份额,还是为了获得现金?”这是一个战略选择问题。战略方向选择对了,战术有些许缺陷,也不过是快与慢的问题。但反过来,战术的优势却弥补不了战略的错误。投资者如果进入股票市场的目的是为了“赚钱”,首先就已经“输了”。

关于股价的边际定价机制,作者说的也很精辟。股票的“边际定价”机制,即一家公司的每一股股票的市值都等于当前完成的这一笔股票交易的成交价格,这是一个边际量。举一个极端例子,假设一家公司总股本有1亿零1股,公司老板手中持有1亿股,某股民甲手中持有1股。在昨天该公司的股价是1元/股,所以公司市值1亿零1元,老板身家1亿元。今天股民甲不知道什么原因希望以10元的价格卖出手中这1股,而恰好股民乙不知道什么原因愿意以10元钱价格买入这1股。经过交易所撮合,他们成交了(假设无涨跌幅限制和交易数量限制)。这时,股票行情机上就会显示该公司最新股价为10元/股,该公司市值10亿零10元,老板的身家也就瞬间变为10亿元。而老板本人可能这时正在打球什么也不知道呢,他的身家就被这两位不相干的股民给决定了。就像许家印可能某天上午看新闻时才知道自己成了首富,下午又不是了。这个例子,很受启发!

安全边际不是投资的第一原则。价格和质量的天平,要以质量为先。格雷厄姆体系和巴菲特体系有巨大的差别。

类似上述的新观点非常多,让人耳目一新!

第二部分,商业分析部分,理论体系也非常完备,案例十分丰富。例如,关于商业模式,作者提炼出一个七要素模型,实践中很有用处。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什么样的客户的什么样的需求,如何实现盈利,这项生意有什么样的经济特征和自由现金流状况。

按照逻辑顺序,这句话包含了关于商业模式的七个要素:

(1)“什么样的客户”,是指企业满足需求的“目标客户”。

(2)“满足什么样的需求”,是指企业的“价值主张”。

(3)“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是指业务类型和范围。

(4)“什么样的方式”,是指企业如何组织内外部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也就是企业的“价值链”。

(5)“如何实现盈利”,是指企业的“盈利模式”。

(6)“生意的经济特征”,是指企业的“生意特性”。

(7)“自由现金流状况”,是指企业的经过一系列经营和投融资活动后“自由现金流”的状况。这也是投资者最终关心的部分。

第二部分,作者写了一个关于Costco的完整案例,绝对的经典!

第三部分,可算是手把手地分析实战投资案例,牧原股份、五粮液、呷哺呷哺、伊利股份,这些都是作者过去公开的实战案例,极其有说服力和参考性。作者也非常坦诚地总结了自己是如何错过颐海国际这只大牛股!长生生物是作者的一个分析性案例,也很有启发。

第四部分,作者进行了拔高升华。例如,对人的思考、人性的思考。关于思考方法的思考。孙子兵法、道德经中的投资智慧。如何对待错误等等。

本书最后一句话值得品味:价值投资是普世智慧的一个分支。各行各业的成功者,虽然出发的地点、路径和目的不同,但他们看到的都是同一个世界。

总之,不难看出,这本书是作者用心写出来的,每句话看起来都经过了实战的验证,非常具有理论性、可操作性、原创性,值得强烈推荐!

《投资至简》读后感(三):《投资至简》常见问题解答及勘误

静逸投资

静逸投资新书《投资至简:从原点出发构建价值投资体系》2020年1月份出版以来,感谢读者朋友们的认可,出版社已加印多次。其间,我们也收到读者一些问题,以及发现的一些错误,在此一并解答和更正。

常见问题解答

1、等比数列计算问题

问题:第24页计算茅台未来现金流折现过程中,2029年及以后,公式是1375×(1+5%)×(1+10%)/(10%-5%),很多朋友不太明白计算过程。

答复:这个公式是无限期等比数列公式计算出来的。这个表格将计算过程分为两步,先将2029年及以后的自由现金流统一折现到2029年,然后再折现回2019年初。至于为什么分子有(1+10%),也需要熟悉等比数列计算过程,因为首项包括2029年数值并且加上2029年以后折现到2029年的数值。

这个问题问的读者特别多。但是,我们一直觉得这个计算一点也不重要,书中也强调,之所以精确计算一次,是为了更清楚地掌握估值的数学原理和定性逻辑,除此外并无用途。说明很多朋友在估值时还是在寻求一个精确的公式、找个精确的数字,似乎这样才有“安全感”。

实际估值中,我们不会精确地计算,也没有必要。即使要精确计算,企业未来会不会产生自由现金流、产生多少、能持续多久、折现率是多少,这些变量都无法精确,还是需要通过一套定性的分析框架,得出大概率模糊正确的判断。

熟悉等比数列等数学公式当然不是坏事,但意义不大,如果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而背后的定性道理却觉得不重要,那就是没有抓住重点了。数学不是太熟悉的读者,建议完全忽略计算过程,看文字部分表述即可。

投资实战中,对于估值最重要的还是第二部分“商业判断”,如果对一家企业商业模式、护城河、成长空间、管理质量等方面已经判断得很清楚,估值是便宜还是贵,根本不需要任何计算。

现金流折现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原理,对这个原理理解越深越好,真实的精确计算没有必要。

2、股权思维与现金思维

问题:股权投资以股权为目的,现金为手段。这点不太理解。我赞同股票要拿得住,现金要有耐心,但是如果投资股票只为拥有股权,对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答复:股权思维和现金思维,是投资者股票投资中思维方式的巨大不同,行为也巨大不同。有股权思维的人会不断积累大比例的优质股权资产并长期持有,首要目的是不断积累“下金蛋的鹅”。现金思维的人,总想短期内获得更多的现金,账户每分钟的波动都看做自己身价变化,跌了要止损,涨了要赶紧卖出,涨的慢尽快换到自认为涨的更快的上面。这说的是投资中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没有任何关系。并不是说家庭所有资产积累股权,永远不卖出,借钱度日。你说的是个人家庭资产配置的问题,股权在家庭资产中应该占据合适的比例,要保留合适的现金流。提前做好规划,股权仓位形成后,尽可能不要短期内被迫卖出。不在规划之中的资金需求,为了生活当然也可以卖出。

3、本书是否会出电子版?

答复:这个要看出版社的安排,目前还没有计划。

由于读者朋友较多,我们无法通过加微信一一解答问题,在此抱歉。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通过雪球“静逸投资”关于本书置顶帖统一提问,我们统一回复。

勘误

1、第258页第7行,“公式+农户”应改成“公司+农户”。

2、第270页,表3-2中翻台率,由于出版社一位编辑老师主要熟悉科技行业,对餐饮业“翻台率”概念不是很熟悉,在图书审校最后时刻加上了百分号,也并未通知我们。翻台率是数字,并不是百分比,阅读时请删去百分号。

3、第281页倒数第三行,2017年改成2007年。

由于本书篇幅较大,尽管经过多次检查,出现错误仍难以避免,也麻烦各位读者发现错误后告知我们,以便再次印刷时修改。

关于个股的问题

很多读者和朋友询问我们个股的问题,我们在此统一回复:个股是否能投资的问题请自行判断,我们不提供参考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我们无法保证自己的意见不犯错误。我们自己的投资判断出现错误,对我们个人影响不大,因为完善的投资体系和容错机制对成熟的投资者更重要。例如,我们会假定即使看错一家公司,也不会对整个组合影响太大。对于不同标的确定性和弹性的微妙差异,要分配合适的仓位。相反,如果投资体系不完善,对判断错误的标的满仓甚至加杠杆,可能万劫不复。如果因为我们的意见加强了“信心”,我们更是无法承担这种道义责任。

第二,问标的行为本身是一种投资体系不成熟的表现。成熟的投资者,不可能将投资的信心放在别人身上。有人问段永平个股能不能投,他的回答都是“不能投”,原因是“你需要问别人能不能投,所以不能投”。需要参考别人的意见,说明自己缺乏分析框架,对标的本身也没有信心。缺乏完善的投资体系,发现了好的标的,也没有意义,而且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亏损。

第三,正确对待波动,前提是对投资标的有信心。市场波动往往剧烈,如果对投资标的没有信心,是不可能拿得住的。如果当初投资一家公司,是因为别人的意见,那么这种信心是很脆弱的。

所以,我们看到,巴菲特的股东大会不回答个股能不能投的问题。静逸投资的分享会嘉宾分享的内容也是加深对投资、商业、人性以及思维方式等底层逻辑的理解,会配合大量的案例,但不会提供个股买卖的意见。其实,如果真正去学习底层的东西,而不是聚焦在个股能不能买卖上面,发现和拿住投资机会并不那么难。

这里还要声明,《投资至简》一书中的案例,尤其是第三部分的案例,也只是参考而已,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尤其是要注意写作这些案例的时间。商业世界变化万千,企业的基本面也在变化,当初很好的公司可能衰落,当初看衰的公司可能剧情反转。我们书中的一些案例很可能会过时,但理论逻辑不会过时。

我们觉得,不停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投资和商业的理解力,早日做到不需要问别人的意见、不需要在意他人的想法,做出独立、准确的判断,这才是投资的正道,否则投资路上是难以成长的。有些朋友总觉得那些成功的投资者最重要的资产是发现了某只牛股,投资体系、分析框架这些一文不值。其实不然,那些成功者拥有一套完善的投资体系以及发现和持有优质公司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最有价值的,才是值得我们每天去努力积累的。

《投资至简》读后感(四):大道至简

一、入市前的自我检查清单。

1、是否具有完备的投资体系

是否理解投资的第一性原理,是否理解各类资产的特性,是否理解优质的企业股权为何是最好的资产,资产配置的战略性问题,是否理解股票的本质、安全边际、能力圈、基本规律、风险、杠杆、复利等。

2、是否具有必要的知识结构

投资需要具备股票市场的、会计、财务报表、商业经营、企业管理、数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模型,理解基本知识和结构,并且具备常识。

3、是否具有合适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性格观

股市是一个照亮投资人内心的镜子,股市将人性的弱点,贪婪恐惧暴露无疑。投资对投资人的心性、品格、价值观有更高的要求。合格的投资人需要理性、眼光长远、独立思考、机会来临的勇敢品质。

4、是否做好了财务准备

是否有房产、保障性保险、足够的现金对应突发事件的准备金?有足够多、五年内不动用的、完全闲置的资本。

二、公司研究的检查清单

1、挑选真实公司——排除各种造假。 2、挑选出优秀公司——排除不优秀的。 3、理解优秀的公司为何优秀——排除自己不理解的。 4、预测公司5-10年的未来——排除未来难以继续优秀和自己难以预测的。

1、公司过往数据如何,有无重大的疑问,财务报表是否优秀? 这是定量分析,最好看财务的历史数据,最好10年以上的财务数据。

2、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 利用本书提供商业模式七要素分析模型,分析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 。

3、公司未来成长空间大小,成长动力是什么? 公司产品和服务空间有多大?行业未来 分析企业未来成长动力如何:随着行业增长个销量增加、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扩大更多的低于、产品提价、产品结构升级、开发新产品、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收购兼并。

4、公司有没有宽阔的或成河,体现在哪些方面?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公司对上游客户的溢价能力、对下游客户的溢价能力、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替代品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分析公司护城河体现在那些方面:品牌、规模经济、网络效应、技术专利、政府特许、特殊资源、低成本优势。

经过综合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具备宽阔的护城河,以及护城河的强弱级别。

5、公司管理层是否德才兼备

通过媒体报道访谈、视频、股东大会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对管理层的道德和能力进行判断。观察实际控制人和管理层的格局、价值观、敏锐度、行动力。

6、公司治理结构如何 公司的主要股东是谁?实际控制人是谁?公司是国企还是民企?管理层和主要骨干与没有持股?股权质押情况?公司制度化运作,还是高度依赖个人?

7、公司的企业文化如何? 公司的管理质量、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什么样的?是短期利益导向,还是非常重视长期价值?公司对待员工、股东、供应商、客户、合伙人、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

8、公司存在哪些劣势,未来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哪些负面因素? 思考公司的负面因素:公司有哪些劣势或者软肋?关于公司有哪些负面观点、负面的消息、是否影响公司的投资价值?公司发展可能存在安歇风险?未来什么原因可能导致公司衰落甚至倒闭?如果出现最差的情况,公司是否能生存和发展?

9、对公司的定性分析能否解释公司过往的经营业绩 对于数据优秀的公司,重点在于理解其过往为何优秀,才有助于判断未来能否继续优秀或者更加优秀。

三、买入阶段的检查清单

交易阶段的检查清单的任务是拒绝买入,拒绝买入不够安全的买入机会。

1、当前市场估值如何 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市场的历史平均市盈率、市场中位数市盈率、市场平均市盈率、市场历史平均市净率,市场中位数市净率、市场历史中位数市净率、市场新开户股东比较、两融余额比较。注意,市场估值整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般来说市场萧条机会会更多,大多数公司无论好坏估值都会香江,但不代表具体公司有投资价值。

2、当前公司估值如何 当前市盈率、历史市盈率,当前市净率、历史市净率,当前股息率、历史股息率,其他可供参考的估值比率。注意,公司历史估值和当前估值只有参考价值。估值高低不能单看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等指标,要回归到现金流折算。

3、当前公司基本面在分析 当前公司基本面与研究阶段是否发生严重的而变化?正面因素是否仍然被忽视?负面信息是否已经被股价体现甚至体现过度?

4、当前价位买下多少仓位 对一个标的的买入仓位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这家公司的确定性有多大的把握,也取决于当前估值下,预期收益率的弹性有多大。在能力圈范围内,考虑个人机会成本,确定性高,弹性大的标的建立更大的仓位。同时仓位管理要有容错机制,保证即使完全看错,也能做到损失可控,不至于伤筋动骨。

5、当前价位买入后的加仓/持有预案 是否有短期内下跌/上涨10%、20%、30%等对应的预案。

6、买入前再次检查 对公司的研究是否足够彻底,有没有忽视重大信息?可以持仓的期限,是否愿意持有这家公司10年,仓位是否合理,如果该笔买入的本金完全损失,是否可以接受。

7、检查买入动作是否受到心理误差的影响 是否仅仅因为股价正在说上涨货已经下跌而买入?是否基金因为固件已经上涨或者正在下跌而拒绝买入?买入动作是否受到价格锚定的影响。

四、持有阶段的检查清单

持有阶段的检查清单,任务是拒绝卖出。剞劂卖出的标准问题,不触发卖出即为持有。牢记股权是目的,现金是手段。卖出是被动行为——不得不卖出(股权思维),而非主动行为——落袋为安或者截断亏损。

1、持续关注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否按照预期进展,还是变得更好或变得更坏。

对于持仓的公司,我们应该定期体检。平日要多关注公司新闻等信息,季报、半年报、年报出来后持续跟踪其经营状况,还可以关注行业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以及其他的投资者的思考。当然不要在意短期业绩,要关注对公司具有长期影响的因素。

此外,对公司的商业模式,成长空间、护城河、管理因素等判断,也并非在买入时一劳永逸。我们对一家公司的认知会随着信息的增加以及商业判断力的逐步提升加深,一家过去看的好公司经过长期思考之后可能不再看好,在持有阶段,对持仓的公司需要深入的思考。

2、是否触发卖出标准

仅仅基于现价与买入成本价差做出的卖出决策都是错误的逻辑。 卖出的仅有四个标准。

1、看错了 如果我们发现当时的买入逻辑不成立,无论此时是浮亏还是浮盈,都应该果断卖出。

2、股价被高估 高估并不是卖出的标准,股价极度高估甚至是疯狂才是卖出的标准。对于非常优秀的公司,也可以作为永恒持股,只要潜力不发挥出,就永远不卖。

3、公司基本面恶化 因为某些不可逆转的经营失误或者外部条件环境的变化公司原有的商业模式不在成立,或者成长空间、护城河有限、此时就应该卖出。当然这里面要区分短期业绩回落和长期业绩下滑。

4、发现更有确定性和更好的标的 当然除非遇到更好,更明显的标的,这个卖出的标准一般不用。

3、卖出是否受到心理偏差的影响 是因为股价涨的太多而卖出,而是因为无法承受股价下跌而卖出,卖出决定是否受到买入成本的影响?这些都是错误的卖出标准。买入价、浮盈、浮亏程度是否应该卖出没有任何的关联。

4、是否触发新的买入标准 我们持有公司可能在持有过程中又达到了新的买入标准,可能公司发函超过预期,公司业务增加了新的潜力,少数优秀的公司股价大幅上涨后,反而具备了更好的投资价值

检查清单主要任务是排除和拒绝。拒绝买,除非不得不买,拒绝卖,直到不得不卖。检查清单从来不是大而全的操作手册,而是理性选择后的思维,帮助我们更好的识别风险

《投资至简》读后感(五):近年来读到的最佳投资书籍,记下了200段精华

[email protected] 的《投资至简》这本书,堪称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好的投资书籍(也许没有之一)。

豆瓣上读过此书的暂时还寥寥不足百人,但评分高达9.3分(本人也打出了五星),口碑可见一斑。

如此好的一本投资书籍,竟非出自国外大咖,而是出自我们国内的投资界“后浪”,不禁感到惊喜又钦佩。听闻作者是两个北大毕业的才子。

通读下来,这本书深合我意,像是我自己很想写、却还写不出的书。书中给出的关于投资的结论,很全面、很准确、很辩证、很经典,应很适合反复翻阅和温习。

我也将阅读过程中收获最大、希望后续自己能够“学而时习之”的一些段落,摘录了下来,正好200条——没错满满都是精华。

为尊重原作者起见,本文不标原创。希望如有转载的,首先请注明作者和出处(静逸投资、《投资至简》),其次愿意的话可以把我这个整理者也捎带注明一下。

当然书的内容之完整、具体和精彩,尤其还介绍了几个经典案例也都剖析得比较彻底,断然不是摘录的所谓“干货”能替代的,希望大家都能去购买一本正版书籍以表支持。

1.“投资就是放弃一种资产,获得另一种资产更多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这就是投资的“第一性原理”,投资的“原点”,包含了投资的所有要义和精髓。其他的关于投资的一切道理不过是这句话的推论和实践。

2.买股票就是买企业,那么到底是在买企业的什么东西呢?是买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吗?是买企业的品牌和技术吗?是买企业运营资本的能力吗?都对,但都不完全。买企业,买的是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

3.现金流折现就是一项资产的“内在价值”。我们做一切投资决策,都应该首先基于内在价值,而不是“历史成本价值”“账面价值”“市场公允价值”“清算价值”。只有内在价值才是我们得到的,其他的可能是我们曾经付出的,现在要付出的,或者别人付出的,更多的只有参考价值。

4.现金流折现是评估一切资产价值的统一标准。所有资产类别,无论是现金、银行存款、债券、股票、未上市企业、保险、比特币、黄金、白银、农场、房地产、商铺、字画、古董、艺术品、苹果树还是老母鸡,都可以用其未来现金流折现来评估其价值。

5.买入企业和买入债券是完全同样的道理。企业是特殊的债券,债券是特殊的企业。只不过债券和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形式有很大不同,债券的息票是提前定好的,到期日也是定好的。而企业的未来的息票和到期日则是没有提前确定的,未来还可能遇到很多变数。

6.我们应知道,做一笔投资,我们放弃的到底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只有得到的大于付出的,这笔投资才有意义。而“付出的是什么”和“得到的是什么”,有时候并非一目了然。

7.只有公司股价低于内在价值时,回购对现有股东才有意义,相当于股东放弃现金。从市场上买入了价值更大的资产(本公司的股票)。

8.依据资产未来现金流特征的不同,可以将所有资产分为三种类型:现金类资产、交易类资产和股权类资产。

9.现金类资产在关键时刻为我们提供流动性,并对其他资产形成保护。巴菲特说:“现金就像氧气,当它存在的时候,从来不想它,但当缺了它的时候,却是心里唯一想要的东西。”所以现金在关键时刻有救命的作用。很多企业的倒闭并非没有高价值的资产,而是缺乏流动性资产,缺乏现金。

10.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在投资中应该只用闲钱。所谓闲钱,就是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不会动用的钱。只用闲钱,可以保证我们不会在急需用钱的时候被动决定我们的卖出时点。闲钱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更加坦然地面对各种极端市场情况。

11.除了保证必要的流动性外,现金类资产在资产配置中应该占据比较小的比例。因为它们在长期来看是高度确定会永久损失本金的资产。

12.有些所谓的类现金资产,并不真正等同于现金,并不具备现金的最高流动性和“中心化”特征。一些银行理财产品,表面上有现金的模样,却要求锁定几十天至几年不等,背后的资产甚至是股权或债券。这就失去了我们持有现金类资产的应有之意。我们在选择现金类资产时,一定要想明白现金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13.股权类资产因为总体上有比较稳定的、可预期的现金流产出,相对容易评估。因为有持续的产出,所以不需要他人“接盘”,甚至不需要股市等交易市场的存在,投资者也能享受产出的现金流。这类资产是投资者精耕细作的大本营。长期来看。股权类资产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最大的回报。

14.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本能够取得比物质资本多得多的回报,其重要性甚至已经远超过物质资本。卓越的企业家和卓越的管理层能够在相同的物质资产条件、相同的商业模式下,领导企业获得远超同行的总(物质)资产回报率,这种现象在某些行业、某些企业非常突出。

15.在现有会计准则下,并非所有创造净利润的资产都体现在了资产负债表中。

传统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完整的表述应是:物质资产=债权所有者权益+股权所有者权益

如果再加上隐含的部分则是:

创造利润的资产=物质资本形态资产+人力资本形态资产

=债权资本所有者权益+股权资本所有者权益+

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

16.股票代表对企业利润的所有权,可以享受到企业的成长带来的利益。而债券支付利息的大小和时间都是固定的,无法享受企业成长的复利效应,所以债券的长期收益不如股票。

17.投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主要配置何种类别的资产。

18.投资股权类资产(尤其是上市类股权)的另一个好处是,在判断失误或企业基本面发生变化时,比较容易退出。

19.对个股而言,即使再优秀的公司,也可能在某年股价腰斩,也可能好几年不涨。由于损失厌恶是人类本能,只有极少数的投资者可以看淡这种波动。

20.对于一个对股票资产有深入研究的投资者,波动性大也是一个优势而不是劣势,这可以让竞争对手很少,而且时不时可以用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入大量优质的股权资产。

21.我们投资一家未上市企业的目的就是获得其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投资上市企业也是一样。

22.如果把投资比作一场游戏,那么玩游戏的有两拨人。他们有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第一种把股票当作企业的一部分,第二种只希望以更高的股价卖给别人,前者叫作“股权投资者”,后者叫作“筹码交易者”。

23.安全边际既是控制风险的办法,也是提高收益的办法。当然,如何掌握好安全边际的度,也有一定艺术性。

24.现金流折现公式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反复领悟,会发现投资中的种种错误,或似是而非的做法,都是偏离了这一投资的原点。可以这么说,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是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唯一标准。

25.买入一家公司的唯一理由就是,买入价格相对于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值(内在价值)有足够的回报空间。

26.投机并不违法,也并非不道德,但是长期投机成功的概率非常低。投机者在长期几乎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27.无论投资于何种资产,不管是股票、债券、房地产还是贵金属,只要能对其未来现金流做出了高度确定性的评估,依据其内在价值与当前价格的差距来投资,而不是脱离价值的炒作,都可以叫作“价值投资”。

28.投资要保证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就必须建立在高度确定性的基础之上。如果一家企业的寿命和未来现金流,与预期大不相符,这样“投资”是没有确定性的,只是在碰运气。我们需要选择那些至少可以模糊预测其寿命和未来现金流的企业。

29.投资者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线性外推”,认为历史完整地包含了未来。一家公司过去10年有很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成长性,不代表将来还能持续。一家公司过去10年股价一直上涨也不代表今后还如此。一切财务数据和股价数据都是已经发生的历史数据。它们都是结果,而非原因。

30.投资者应看到企业获得历史经营业绩的深层次原因,并思考这些原因和环境的变化将如何影响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

31.企业内在价值包含了企业整个预期寿命的未来现金流,所以只要投资人能够以高确定性预测企业长期的现金流,那么短期内是否盈利其实影响并不大。

32.研究表明,投资一个分散的、低PE低PB的组合,的确能够获得不错的长期收益。分散的组合可以用概率来对抗不确定性,这也是格雷厄姆体系目前依然有生命力的原因。但对单只股票来说,任何一个指标都说明不了什么。

33.唯一判断当前投资是否有安全边际的标准就是用未来现金流折现值跟目前的市值作比较。企业未来价值的成长也是安全边际的一部分。

34.只看PE做投资而不是从自由现金流折现这个原点出发,有些时候会被误导。PE也只是从自由现金流折现公式推导出来的特例而已。

35.如果有新的迹象表明公司内在价值大幅增加,且增加的幅度大于股价上涨的幅度,那么就可能股价涨了公司反而更便宜了。

36.所谓左侧交易或是右侧交易,都加入了对价格趋势的判断,而非对价格时点的判断。我们不需要预测大盘走势或市场牛熊,只要好公司股价便宜了便值得买入。

37.根据现金流折现公式,成长本身就是企业价值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长只是现金流折现公式的一个参数而已。这个参数可以为正,可以为零,也可以为负。

38.价值投资者大多表现得很守旧,比较少投资新兴产业。其实这也只是一种结果而已,并非对新兴产业有偏见。新兴产业往往技术迭代迅速,不确定性较高,竞争激烈,对社会发展有利,却很难预测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难以评估投资价值。如果有能力评估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的预期寿命和未来现金流,完全是可以投资的。

39.我们分析一家企业,要做到“目中无人”。唯一的衡量标准还是未来现金流折现值与现价的差距有多大。只要具有投资价值,我们的投资可以表现为逆向而行,众人恐惧时我们贪婪,也可以和大众同向而行。

40.我们的确无法精确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折现值,但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就是未来现金流折现值。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判断不断逼近这一事实。

41.“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平庸企业的敌人”。业绩不增长的平庸企业,或者业绩下滑的烂企业,必须要用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入,而且越是随着时间推移,形势对烂企业越不利。对于业绩不断增长甚至高速增长的优秀企业、伟大企业,以合理价格买入,买入成本等于甚至略微大于当前现金流折现值,随着时间推移,内在价值的增长依然会带来不错的回报。

42.真正优秀的企业会不断推迟企业落入永续低速增长的时间,未来多年的现金流增幅也很可能超出我们的预估,实际的内在价值逐年增长的幅度可能更大。

43.如果增长率大于折现率,那么企业的价值就无穷大,也就是说无论现在以什么价格买都是划算的。现实中是不存在价值无限的企业的,以两位数的速度永远增长下去的“永动机”是不存在的。

44.真要我们拿着Excel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投资机会往往不是好机会,价格愚蠢到不需要计算(或简单口算)的机会才是大机会。

45.现金流折现公式精确计算的结果并不重要,但计算过程所揭示的原理却十分重要。

46.一些企业虽然能取得不错的账面盈利,但获得的盈利需要不断投入到生意中来维持原有的生意规模和竞争优势。股东无法获得这些盈利,这样的企业没有“自由现金流”,也就是没有“股东利润”。对我们股东来讲,有意义的现金流折现是“自由现金流折现”。

47.企业生命周期越长越好,但对股东最有意义的还是企业壮年期、成年期的那么几十年所创造的现金流。

48.无风险利率越高(一般用长期国债的利率衡量),折现率应该越高。国债是我们轻易就可以投资的,这是我们所有投资都应该用来比较的机会成本。

49.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能够计算出来,也不是所有能计算出来的东西都重要。在给企业估值时,宁愿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

50.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其中大概率的可能性,作为我们投资的依据,同时为小概率的可能性做好准备。

51.真正的“买点”不是一个点,是时间和价格上一个模糊的区域。

52.市净率(PB)等于企业的市值除以账面净资产,在估值中意义不大。企业的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内在价值总体上关系不是很大。

53.股价的上涨到底是业绩的决定作用大,还是估值的决定作用大呢?这两个因素的作用都很大,但是短期内估值的作用更大。时间越长,估值作用越小,业绩的作用越大。

54.一个具有“企业思维”的长期投资者,主要赚的是企业业绩增长的钱,而不是估值变化的钱。赚估值变化的钱,对长期投资者来说,某种意义上在整个持股期只有一次。

55.盯着短期完全由PE决定的价格也许就是缘木求鱼。

56.P=EPS×PE这个公式,还揭示了投资者应该修炼的能力,EPS是商业判断力,PE则代表洞察人性的能力。

57.美国从1801年到现在200多年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是15倍,股票的年化收益率是6.7%。我国A股的估值历史均值差不多也是这个数。但须知,这个15倍是整个股市的大致合理PE,并不代表任何板块、任何行业以及个股的合理PE应该是15倍。

58.PE应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在市场常态下的合理估值水平,二是情绪和其他因素的扰动带来的变化。

59.一般来说,企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时,可以享受更高的估值水平。毕竟,越小的时候,一般来说成长越快。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一个人的工资可能到快退休的那几年达到最高峰,但那时享受的PE却低了,并不是市场错了,而是后面要走下坡路了。

60.估值的前提还是对企业做出定性定量的正确分析,否则一切精确的参数都是毫无意义的。

61.在股权思维下,所有短期的市值波动和市值回撤都是幻象,都是伪命题。我们持有一家公司的股权份额比例,在我们买入的那一刻已经决定了。无论短期内股价如何波动,我们的股数(股权份额)一股都不会少,一股也不会多。

62.在股价是由“市场上最后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决定”的边际定价机制下,把自己的“快乐”和“痛苦”都建立在达成最后一笔交易的那两个不相干的人的决策上,真是无比的不可思议。人们心中一旦把股票账户市值和金钱画上等号,所

有的痛苦和烦恼就都来了。

63.以过高的价格买入,我们可能牺牲了巨大的机会成本,投资最大的隐性成本是时间。在股权思维下,投资者为了最大化股权份额,总是寻找相当的安全边际才买入。投资者为了持股,不在乎所谓浮亏和套牢这种幻象,只在乎是不是做到了最小化机会成本,尽量“花更少的钱,办更大的事”。

64.绝大多数投资者,买人股权的那一刻就总去想什么时候卖,赚百分之多少就卖,似乎卖出才是买入的目的。他们总是无法理解,买入这一个动作完成之后,其实就完成了资产配置的目的,并不一定需要卖出的动作。

65.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一部分。买“股票”就是买其“股”那部分所代表的资产属性,而不是“票”那部分所代表的筹码属性。

66.市场在长期是非常有效的,它从来不会亏待任何一家优秀企业,也不会放过任何一家烂公司。

67.股票的“主观定价”规则和“边际定价”机制,决定了股票价格在短期内和给定时间点具有随机性,完全不可预测。

68.任何买入、卖出、持股、持币的决定都不应基于对市场的任何短期预测和给定时间点预测。很多投资者,包括价值投资者,在投资操作中很多时候都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加入了对市场的短期预测和给定时间点预测。例如,尽管估值已经很低了,害怕进一步下跌,导致建仓拖延太久以至于错过机会;或认为估值已经跌到历史最低点,已经不可能再跌,可以加上高杠杆抄底;或者害怕市场下跌,过早地见好就收,从而丢失了潜力巨大的优质股权。

69.长期来看,股价与公司价值挂钩,与公司未来的经营情况紧密相关。如果我们能预测公司未来的经营情况的话,就有很大概率可预测未来的股价。但是这种未来的正收益,又面临两个非线性。一个是公司经营业绩发展的非线性,另一个是股价反映经营业绩的非线性。由于这两个非线性的存在,我们即使预测到了未来的股价会大概率达到某个区间,也无法预测股价会以怎么样的路径和多长的时间到达那个区间。这样我们就不得不长期持有股票。

70.大多数优秀公司的股价上涨是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完成的,但我们不知道这个时间会在什么时刻到来。所以,我们的持股务必做到对所有时间傻傻地“全覆盖”,才能保证股价反映内在价值的“闪电时刻”一定在场。

71.做T降低成本最大的风险就是“卖飞了,接不回来”。有句话叫“如果你从来没有误过飞机,那你一定在机场浪费了很多时间”。股市也是一样,如果你总是能避开回调,那你一定更多次卖飞了自己的好股票,或者错过了更多的涨幅。如果总想在长的投资期限内避开短期的回撤,想利用短期回撤增加现金或者股数,其实是一种贪心不足,将投资决策建立在没有高度确定性的事情上。卖飞以后,需要更多的现金才能接回原有的股数,或者花同样的现金只能接回更少的股数,这种痛苦使得人们不愿意去面对。

72.我们建议投资者忘掉买入成本价。现在的交易软件,均可以自由修改成本价。如果投资者将所有股票的成本价都改为0元,彻底忘掉它,将目光聚焦于公司的未来,也许投资表现会更好。

73.即使是市场非常悲观的底部,使用杠杆也面临巨大危险……市场和股价并没有可以预测到的“底部”。我们可以看对后天,但如果死在了明天,后天也就没有意义了。

74.使用杠杆表现出对财富的急切追求,往往欲速不达。

75.根据投资大师们的经验以及我们个人的投资经验,市场价格反映内在价值期限一般在3~5年。其背后的逻辑是因为企业的经营周期差不多是这个时间。

76.如果确定自己在合理的价格买了股票,三年甚至五年之后,依然是浮亏或收益很一般,要反省自已对公司的研究真的很透彻吗,有没有可能看错了呢?长期持有本身不一定正确,长期持有正确的东西才是我们的目的。

77.股价只反映可见未来的预期,而不是未来所有年份的现金流折现,然后股价会根据新的信息的出现进行贝叶斯式调整。

78.如果能够穿越到未来,企业的现金流最终只有一系列精确的值,只有一条路径。但是,站在任一时点看未来,企业发展的可能路径有很多条,所以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不可能是一个精确值。我们只能根据当前的信息来进行估计,这种估计可能与企业未来路径有很大的不同。

79.企业内在价值是动态变化的,事物的发展具有多重性。我们在做投资时并不是上帝视角,而是根据眼前可见的所有信息对未来做大概率的合理判断。

80.预期的力量不能穿透未来所有时间,而是只反映短期三五年能看清楚的时间。投资者的预期会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证据不断进行动态的调整,带动股价不断变化。这个预期事后看,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事前判断这个预期反应程度是否非理性,构成了利润的来源。

81.企业内在价值不是一道现在就能看到底计算清楚的计算题,而是一幅不断动态展开的画卷。我们能对可见未来做出判断,并对当下的市场预期是否理性进行感知,但我们不能判断未来所有的现金流。

82.股价波动,哪怕剧烈波动,并不是风险,本金永久性损失或回报不足才是真正的风险。大部分人把股价的下跌当作风险,这是最大的误解。

83.大多数人喜欢追涨,股票越涨,被感知的风险越低,隐含的风险越高。投资者最终要么被套在顶部,要么忍痛割肉出局,这就是本金永久性损失的风险,这才是真正的风险。

84.投资者应把风险放在第一位,收益放在第二位。不少投资者为自己制定每年的收益目标,事后看来这些目标亳无用处,收益多少是市场说了算。投资者掌控不了自己能获得多少收益,但能决定自己承担多少风险。

85.能够获得长期成功的投资者一定有系统的、有效的投资体系。所谓投资体系,就是对如何分析公司、如何看待市场,以及买入什么、何时买人、买入多少、何时卖出等理念和操作层面有一套系统的规则,而且这一规则要经得起逻辑和实践的检验。

86.如果说投资失误损失的是金钱,盯盘则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甚至导致人生和金钱的双重损失。时间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资源,如果花大把时间用来做无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投资于自己的大脑和身体,本身就是最大的失败。

87.很多个人和机构做出一些投资决策,并非出自于独立思考和理性计算,仅仅是因为别人也是这么做的。跟随潮流能够带来一些安全感,即使错了也是大家一起错。但获得优秀的投资回报,要求我们根据事实和逻辑去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别人在做的事情。追随大众,不可能获得超越市场的收益。很多时候,我们要逆向思考,做和大众相反的事情。

88.很多人控制风险的主要方法是依赖于对市场走势的预测,预测市场会下跌时卖出,问题是没人能预测市场。

89.关于风险控制方法最重要的是,风险控制要在买入之前,而不是买入之后。要做到“胜而后求战”,而不是“战而后求胜”。一定要对企业方方面面研究得十分清楚,并且做好出现“黑天鹅”事件的预案和容错机制之后方可买入。

90.成功的投资依靠的是必然性,也就是确定性,但绝不可忽视偶然性。我们要始终假设一些“小概率的坏事”真的会发生,但其发生时我们所投资的公司、我们的投资体系和投资组合不能因此而崩溃。不要假设些“可能发生的好事”一定会发生,不要把公司的未来、我们的投资寄托于这种美好的可能性上。

91.纪律层面,只买能力圈内的公司,不懂不做。不懂一般是真的不懂,而懂不一定是真的懂,有可能只是当时认为自己已经懂了。懂的尚且不一定可靠,不懂的就更不能做了。

92.对于能力圈,我们要积极地、努力地,但又要极其谨慎地去扩大。我们只应该投资自己能力圈内的、完全理解其未来5~10年的前景的公司。很多投资者频频踩雷一些财务造假的公司,很多时候是因为脱离了能力圈,仅仅看到股价涨得好或者过去几年的财务数据好看,就开始买入。坚守能力圈,不越雷池半步,风险就会小很多。

93.好生意的特点有三个,一是产品被很多人强烈需要、难以替代、可以提价,有经济特许权;二是成长空间大,自己容易复制扩张,可以做到边际成本不增或者递减;三是别人难以复制、模仿。

94.好管理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上下同欲,二是人尽其才。上下同欲将股东、管理层、员工、用户的利益放到了一起而不是对立面,这样的企业文化必然具备普世价值的特征。人尽其才,是充分发挥人的价值和主观能动性,把人真正视为价值创造之源,而不是生物动能的转换工具和机械的传感器、计算机。

95.安全边际的意义在于看错时仍然可能避免或更少地损失,看对时提供超额的收益。

96.适度分散的投资组合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看错”和“买贵”的风险,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经营遭遇小概率坏事的风险。

97.“回撤”之所以让很多人难受,是因为人们在心中把“市值”等同于“银行活期存款余额”,把“账面浮动盈利”等同于“已经实现的盈利”。如果没有对股市规律的深刻理解,是很难淡看回撤的。

98.任何一个具体的股价、市值和净值,都是精确的错误。这很像薛定谔的猫。当我们不去观察猫的时候,猫是既“生”又“死”的状态的叠加。当我们观察猫的时候,猫的状态就只剩下“生”或者“死”唯一一种结果。只用一种具体结果去代表整体是错误的。在股市没有开市的时间,或者停牌期间,人们对公司股价的估量都是模糊的,各不相同的。股价呈现出弥散的状态。一旦开始交易,股价就迅速“坍缩”为一个具体的值,并开始随机游走。其实,任何一个具体的交易价格,都不足以衡量公司价值,都只是从一个极小的角度反映公司价值。当我们有长期的、大量的交易价格时,才可以逐步接近公司内在价值的全貌。

99.高抛之后,理论上任何一个低于高抛位置的价位都值得接回,何时接回就显得很为难。另一种情况是,高抛之后股价继续上涨,是否要认错加价接回长期看好的股票就显得更加为难。绝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加价接回的,从此与当初长期看好的股票再无关联。

100.“黑天鹅”事件造成的股价回撤,事前我们几乎无法预知和防范,但事后我们要持续关注事态发展,及时做出评估。有的可能不需要做出反应,有的需要尽快减仓(但不要仅仅因为股价下跌而减仓),也有的可能反而是加仓的好机会。

101.对于股价随机游走引起的回撤、个股短期高涨情绪回落引起的回撤、“黑天鹅”事件引起的回撤、短期业绩回落引起的回撤,我们发现的规律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不知道在什么位置会发生,不知道回撤多大幅度后会结束。我们将之总结为“不可避免的回撤”。

102.对于长期业绩下滑引起的回撤和牛市崩塌引起的回撤,是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可以预见的。我们将之总结为“可能可以避免的回撤”。这部分回撤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和预防的,考验我们对商业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感知力。

103.安全边际是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幅度,价格越低,安全边际就越大。安全边际的作用是可以吸纳计算失误或负面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影响,即容纳主观的误判和客观的负面影响。安全边际不仅能为不确定的未来提供保护,有时还能化腐朽为神奇。足够低的价格能够使得质量一般的证券变成稳健的投资机会。

104.格雷厄姆对企业成长带来的安全边际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成长股投资也是可以符合安全边际的理念的,只不过投资者计算安全边际时需要预期未来的利润,而不是当前的利润,这样做起来难度更大,需要有“相当程度的预见性和判断力”。

105.安全边际可以分为静态的安全边际和动态的安全边际。静态的安全边际可以用低PE、低PB、高股息率等指标来衡量,计算的基础是企业当前和已经发生的盈利或者净资产价值。动态的安全边际是指企业未来现金流不断成长带来的安全边际,虽然静态估值看起来不低,但企业成长会带来估值的下降。

106.格雷厄姆本人希望自己的投资体系能够为普通人所运用,甚至不需要懂公司的生意,只需要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公司的历史财务数据和静态的有形资产数据,建立一个具有安全边际的分散化的组合,就可以取得成功。但是,经过费雪、巴菲特、芒格等投资大师们的努力,我们有更多的工具和分析框架来投资所谓的“成长股”。商业模式、护城河、管理层等重要的概念,在格雷厄姆那里是没有的,我们现在却可以利用。经过一定训练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对部分企业的未来现金流折现做出比较合理的判断。

107.毫无疑问,最佳的投资机会是既便宜又有质量的“便宜的好公司”。但困难的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常见,可能好几年才出现一次。大多数情况,便宜的价格公司质地不够好,好公司往往不便宜。对于好公司过于追求价格便宜,会错失很多机会。我们需要做出权衡取舍。

108.“便宜是投资的硬道理”的认同者往往在意的是静态的便宜,没有动态地看问题。我们加入“时间”这个极其重要的变量,一切就显得大为不同。时间是好企业的朋友,是平庸企业的敌人。如果买入静态看起来便宜的平庸公司,拉长时间可能根本没有安全边际。

109.时间越长,估值的作用越小,企业内在价值的作用越大。考虑到时间的力量,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公司,好于以便宜价格买入平庸公司。

110.安全边际是投资的重要原则,但不是投资的核心原则、第一原则。安全边际虽然重要,但不是万能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买错了,在时间面前,“安全边际”只是短期内减轻损失和痛苦,时间越长,安全边际能起到的保护作用越小。

111.对安全边际更深入的理解,应该是当前的价格相对于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值的折扣。成长本身就是安全边际的一部分。静态地理解安全边际,静态地追求便宜,没有考虑到企业高质量成长带来的动态安全边际,往往会买入PE或PB低的企业,可能会掉入“估值陷阱”。从这个意义上讲,便宜不是投资的硬道理。

112.理论上讲,安全边际越高,收益也会越高,这是没错的。不遵循安全边际原则,付出过高价格,我们就会面临本金永久性损失或回报不足的风险。但太过于追求安全边际,很容易错过机会。“过错”和“错过”的风险,我们都应该注意。

113.任何人对企业的理解都是具有历史性的,都可能发生错误和偏差。我们理解任何问题,难以避免会有事先的成见。随着我们后续获得的信息增加或者思考的更加深入,或者发现当初遗漏了重要的变量,或者对某些变量做出了错误的预估,就可能发现当初自己看错了。价值投资者没有“止损”一说,但应该坚决“止错”。

114.企业的发展并不是线性的,既有多种多样外部偶然的因素,也有内部经营者的各种主观决策。即使当初我们做出了正确的评估,企业后来的发展也可能大幅偏离。

115.即使经营再好的公司,也会一路上时不时冒出负面消息。这时候是考验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商业洞察力的时候。负面消息,有些是需要认真分析的重大事件,有些是卖出的强烈信号,有些是吓唬人的鬼故事,有些甚至反而是重大机会。如果对负面消息不加甄别,一有风吹草动,并且看到股价确实已经跌了,就马上抛空股票跑路为上,其实是对公司信心不足的表现,也反映了当时买入的决策是非常草率的。

116.优秀企业一时达到“一般的高估”是不必卖出的。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优秀公司如果暂时被高估,收益迟早会增长到让估值变得合理,并且也许能上涨得更高,增长是能够很快抹平一时的高估的。第二,真正有吸引力的好公司数量特别少,卖掉高估的优秀公司还是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如果降低了公司品质,产生的风险要大于当前持有价格高估的优质公司的临时性风险。第三,由于股价的不可预测性,卖出后如果股价短期内继续大幅上涨,很难再以合适价格接回来了,只能错失后面的所有涨幅,并且还可能因此买入了其他质地很差的股票。

117.“一般的高估”之下,股价可能略微高于内在价值,但要注意,我们计算的合理内在价值不可能精确,只是一个模糊的区间而已。假如持有的是一家优秀公司,那么后面的增长很可能超过预期,越是优秀的企业一般好消息越多,越可能超过我们模糊估算的内在价值。

118.不躲避高估只是给优秀公司的特殊待遇,并不适用于普通公司或者烟蒂股。质地较差的公司依靠未来业绩增长抹平高估可能需要极长的时间,甚至永远回不来。烟蒂式投资一定是不能长期持有的,价值回归即要卖出。

119.买入和卖出的标准是非对称的。买入时要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发生也不会亏损,卖出时则要珍惜手上的优质股权,因为我们可能低估了它的潜力。

120.同一时间同一标的同一价格可以既“不符合买入标准”也“不符合卖出标准”,这时就表现为“持有”—持有股票,或者持有现金,或者同时持有股票和现金但不再做任一方向的转换。

121.对巴菲特而言,资产市场价格波动并不是风险,不了解或看错了所投资的企业,导致资产内在价值受损,造成本金永久性亏损或回报不足,才是真正的风险。在这种风险观下,分散会导致对每个企业了解不深,从而带来风险。

122.在股市中投资,我们不宜采用风险投资的策略,上市往往是公司相对成熟的阶段,指望个别的股票能够带来几百倍的回报弥补其他的亏损很不现实。股市投资的策略最好是将资金集中在少数确定性极高、赔率合适的标的上。确定性在前,赔率在后。

123.当我们的投资能力还有限时尽量多分散一些,或者放弃选股,直接定期买入指数基金,这相当于对国运进行投资。当然,指数投资也并不容易,虽然减轻了选股的压力,但仍需克服人性本能的压力。如果已经具备了完善的投资体系,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对商业和人的判断力已经证明比较可靠,应该相对集中地投资,选择5~10家具有长期竞争力而且价格合适的公司。

124.所投资标的的特征和确定性也决定着集中和分散的程度。如果采用“捡烟蒂”的策略,投资的公司基本面整体较差,那么一定要足够分散,以此来对冲个别企业可能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对于前景好,但确定性没有那么高的企业,也应该尽量分散。相反,对于质地非常好,确定性非常高的企业,就可以集中。

125.当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判断某个行业前景非常好,但该行业有好几家企业,我们无法判断哪家企业将胜出时,可以考虑同时分散买入这几家企业。

126.我们大仓位持有的标的应该是同时具备“确定性”和“弹性”,当二者不能同时具备,以“确定性”优先。什么是具备确定性的企业呢?依然是优秀公司的标准:好的商业模式、大的扩张空间、高的竞争壁垒、优秀的管理和企业文化。其财务上表现是有较高且持续性强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且能产生丰富稳定的自由现金流。“弹性”是指一只股票的预期收益空间有多大,这取决于企业的业绩增长空间以及估值相对于内在价值折扣的大小,例如处于发展早期的企业弹性一般较大。对于一些弹性较大,但确定性有瑕疵的企业,要么不去投资,要么分配较小一些的仓位。

127.所谓“能力圈”,就是我们能够判断现金流折现的范围……在实际操作中,所谓“懂”一家公司,就是我们有非常大的把握能够判断一家公司5~10年的未来。

128.能力圈的首要原则是坚持在边界之内,不懂不做。但是,我们应该终身学习,不断拓展能力圈的边界……投资是关于机会成本的选择,是对不同投资机会进行比较的过程,能力圈更大的投资者拥有更大优势。

129.优秀的投资者往往非常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是把时间花在不重要的细节上。把企业的商业模式、发展前景、护城河、管理质量等几个大的问题弄明白就完全足够了。

130.企业的定性分析要从“模式、空间、壁垒、文化”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这四个方面做出了正确的定性判断,我们就可以对一家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做出“模糊正确”的估算。理想情况下,优秀企业应该在这个四个方面都做得不错。简单来说,优秀企业要满足四个字:“好大、高、正”——好的商业模式、大的成长空间、高的竞争壁垒、正的企业文化。

131.完美的商业模式,能够以适当的成本生产某种产品和服务,很好地满足目标客户高强度的、高频次的、高稳定性的需求,并形成稳定的盈利和现金流。

132.有大的发展空间和扩张前景,意味着企业能以递减的边际成本很高的组织效率,调配资源不断

推荐阅读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作者 东方春晓​ 无论快乐或不开心的日子,时间都如流沙,在指缝间“哗啦”流失。当暮春的秀手,叩开夏日的门楣,亦将逝去的五月,演绎相逢或告别的剧情,浅浅喜,淡淡愁。

    07-03

  • 缘分的秘密 !(美文)

    缘分的秘密 !(美文)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悲欢。缘分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有的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

    07-03

  • 精选每日晨读,美文100篇‼️
  •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奇妙的缘分。我们或许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与某个人擦肩而过,然后彼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但有时候,这些相遇却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

    05-16

  •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靡靡之香,穿过弄堂,绕过亭长,在城中漫溢......车窗,划过玲珑紫粉,偶有留白,丰富了五月的层次。是丁香,结成花海,分列长街,随风涟漪。浅夏,登场。取之不尽的暖意。

    05-15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