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许不同的年龄对爱情的理解不一样,但是,对于“人”来说,或许最美的爱情是有一个和你相互懂且相互敬的人,或者说爱情的本质是一种“默契”。无疾而终的爱情大多没有经历过风雨。
明清历史中,两段爱情让我印象深刻,一段是相对凄惨的,不那么幸福的,“探清水河”式的爱情——顺治与董鄂妃。还有一段爱情是榜样式的、不离不弃的——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爱情。爱情与婚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多少人再享受着爱情,就有多少人在寻找真爱的路上。爱情是无形的,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抽象一点说,爱情是一种感觉,所谓“三生有幸遇见你,纵使悲凉也是情”。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事故,简单而又不简单。说简单,是因为,从朱元璋起家开始到最后称帝,马皇后一直是默默地站在朱元璋身后的女人,贤惠、善良、仁慈、做家务等中国传统女性身上应该有的优点,马皇后全都有,对嗜杀成性的朱元璋来说,马皇后像一剂温和的重要,一直在调理着朱元璋。作为一个男人,朱元璋有或多或少的缺点,但是作为一位丈夫,在对马皇后的态度上,朱元璋是让人尊敬的,尽管他还有很多房嫔妃,但是自打马皇后去世后,就再也没有立过皇后,马皇后走的那天,电闪雷鸣、倾盆大雨,朱元璋哭的很伤心,很伤心。
提到朱元璋和马皇后, “怀饼救夫”的故事不得不提。
没有人天生就是将军,朱元璋事业刚起步时,在起义军郭子兴的部队里打工,后来通过自己的能力,发展越来越快,当时的起义军领袖郭子兴也很高兴,在那样的局面下,能够得到一枚能力超强的猛士是团队之幸。于是,郭子兴将自己的义女(干女儿)马女士嫁给了朱元璋,这样,朱元璋就成了郭子兴的家里人,这位马女士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明史·后妃列传》记载,朱元璋的快速提拔引起了郭子兴两个儿子的记恨,因为,这涉及到接班问题,于是,郭子兴两个儿子在郭子兴面前诉说了朱元璋“图谋反叛”。干女婿和亲儿子在老子心中的份量还是不一样的,得知朱元璋“图谋反叛”的消息后,郭子兴迅速做出了决定:关朱元璋的禁闭。此事,郭子兴俩儿子在中间又加了码,让人不给朱元璋饭吃。事情发展到这里,朱元璋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莫须有而亡”,关键时刻,朱元璋的妻子马女士出现了。
马女士知道后,在厨房偷了刚烙好的烧饼放在怀中偷偷给丈夫送去。刚出厨房,恰巧遇到郭子兴的夫人张氏,马氏害怕义母张氏发现,忙将烧饼放在自己怀中,一面向张氏请安。张氏看见马女士神情慌张,就故意与她说长论短,马氏勉强应答,言语支吾;后来疼的流泪说不出话来,张氏把马氏扶进屋里,叫下人们都出去,仔细询问马氏。马氏才伏地大哭,说明了实情。女人没有为难女人,张氏赶忙叫马氏解开衣服拿出烧饼,那烧饼还热气腾腾,粘着乳头,好容易将烧饼除下,肉差点焦烂了。张氏为之动容、不禁泪下,一面命马氏敷药,一面叫厨子速送食物给朱元璋。当晚,张氏便进谏郭子兴,劝他不要听信儿子的话。郭子兴考虑了一段时间后将朱元璋释放。这就是马皇后“怀饼救夫”的故事。
随后,朱元璋心有点凉,而且从郭子兴的处事风格中,隐隐地感觉到跟着这样的老大打天下可能没有前途,于是,朱元璋选择了离开。离开的时候,没钱、没权、没兵(只有二十几个人跟着他),何去何从轮到马女士决策了,她二话没说,决定跟随自己的丈夫朱元璋。
一直到后来,朱元璋养成了嗜杀的习惯,整个朝廷没有人能劝、敢劝朱元璋,唯独马皇后,她像一剂镇静剂,时刻关心着、影响着朱元璋,而朱元璋对马皇后也是百般关心、理解、听劝。马皇后就是那个能让朱元璋的“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女人。
公元1382年,当了15年皇后的马皇后,病情垂危,但此时依然清醒,马皇后知道,人固有一死,凭她对朱元璋的了解,她一死,估计所有的御医都会被全杀了,于是,马皇后在死之前,秘密安排这些太医离开皇宫,并留下书信,求朱元璋不要杀掉他们。马皇后死后,朱元璋哭的痛不欲生,再也没提立皇后的事。
婚姻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朱元璋和马皇后可以称为“模范夫妻”,他们相敬如宾、彼此尊重,在封建社会的帝王婚姻中,难能可贵。
挂个耳朵韶婚姻:珍惜平淡是一种能力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婚姻,在封建社会中堪称经典,共过患难的夫妻不一样,马皇后是幸运的,她的仁慈和忠贞换来了朱元璋一辈子的感动和尊重。
然而,完美的婚姻,现实生活中却并不是非常多,因为,再甜蜜的爱情进入婚姻时间后,需要面临着诸如锅碗瓢盆、学区房、医疗、教育、养老养小、时间分配、自我学习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制造了太多平淡无奇的矛盾,经历变故之后才知平淡是真,有时候,珍惜平淡也是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