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国产影视不争气的这个事实,总有那么几个题材是必须要出来立正挨打的。
比如,不能有鬼所以只能故弄玄虚的国产可怕片/剧;
设定狂拽酷炫但特效却总是把人拉回30年前的仙侠玄幻片/剧;
以及,本该青春洋溢但剧情却总是悬浮俗套的青春片/剧(以下统称“青春片”)。
如果说前两种题材还能用某些不可控因素背锅,那么青春片的“烂泥扶不上墙”,就格外让人恨铁不成钢了。
平心而论,最近几年,国产青春片虽然偶尔能凭借一部不错的作品拉回观众缘,但真正像《请回答1988》那样能让人无限次重温的故事却依然没有出现。
没有足够出圈的作品,再加上一个片子成功之后就会有无数模仿者一窝蜂地涌现,所以很多观众对青春片的记忆,依然是多年前盛行一时“疼痛文学”套路。
这也就是为什么,最近那部东北大碴子味儿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凭借着接地气风格,唤回了不少人对青春片的初心。
01
满足全国人民想象的“东北式”青春
或许是因为粗放型的东北与这届观众偏爱的细腻青春格格不入,这么多年来,极少有青春片选择把东北作为故事背景。
而在《少年巴比伦》,《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这样的青春片里,东北又被抽象成了一个供刺头青年们发泄荷尔蒙的朝圣地。
所以《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这样抛开光环与幻想去还原东北面貌的青春片,无疑是特别的。
李进步穿越的东北大澡堂门口
在故事方面,这部剧也不同于最近几年流行的平铺直叙校园风,开篇就用一场简单粗暴的穿越作为整个故事的起点——
高中生李进步与独自抚养自己长大的母亲李青桐之间矛盾重重,一次吵架后的负气出走,让她从过夜的洗浴中心穿越到了1999年的北方大澡堂。
在一个神秘人的指引下,李进步在属于母亲的时代里和她成为朋友,并试图改变她的人生,扭转自己未来的命运。
奇迹!昔日母女今成同学/左李青桐,右李进步
其实用穿越来推动主角成长的手法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因为穿越本身的奇幻感,很容易把影视剧原本想要表现的主题弱化成狗血和鸡肋。
但在这部剧里,极具侵略性的东北风格和充满怀旧气息的时代背景,一下子就消解了一场穿越带来的不真实感。
街边的公用电话亭,装饰得花花绿绿的录像厅,红砖墙上刷着的环卫标语,女主房间里的明星海报,歌词本……
这些被精心设计的细节,无无一不显示出浓浓的时代气息。
从富有东北特色的大澡堂,冒着蒸汽的旧厂房,再到街边露天贩卖的冻梨冻柿子,李进步穿了N集的军大衣,还有被所有观众津津乐道的东北口音……
各种特色鲜明的元素在东北观众眼里是亲切,在李进步这样的南方人眼里是新鲜。
所有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细节,不是作为背景被一股脑地刻意堆叠,而是慢慢变成女主的日常融进了她的新生活里——
李进步第一次去李青桐家,晚餐是东北大饺子就蒜;
铁原小分队给李进步办的“欢迎仪式”,是打雪仗和烤肉配大白梨汽水;
男主段霄去食杂店接找不着家的李进步,随口问她吃不吃冰棍儿……
尽管很多细节只是一闪而过,但这种轻描淡写的还原方式却越发让人相信,李进步身处的地方,的的确确是1999年的东北。
这种处处泛着东北味儿的背景呈现,也让剧里的人物随之带上了独属于东北人的性格滤镜。
这届观众对东北人的最初想象,多半是来自十多年的那部轰动全国的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
尽管如今剧里的故事可能早就被遗忘了,但那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旋律和歌词却依然很上头。
而《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里的人物们,也确确实实很有歌里唱的味道——
脑袋缺根弦儿但又倍儿讲义气的李青桐;耿直勇敢的东北小太阳段霄;满嘴跑火车但呆萌可爱的八蛋;热心善良的老师和家长们……
老实说,这些性格在以往的国产青春片里未并非没有过,但在李进步横冲直撞的故事里,配上屋外凛冽的风雪,东北人的热心肠就显得格外不一样了。
不管是好心收留李进步的段霄一家、三言两语就被骗到的李青桐、还是被迫下岗收入没有着落依然尽心照顾李进步的李青桐爸妈。
乍一看感觉剧情处处是漏洞,但习惯了剧中角色的待人方式之后,又让人觉得这一切发生在东北根本不足为奇。
女主暂住段霄家旅馆的杂物间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开篇莫名其妙,但后续却慢慢把故事拉回正轨。
冰天雪地里粗糙的人间烟火气,似乎和以往的小清新青春片很不一样。
02
从狗血到纯爱,
这届观众很善变
很多观众都在说这部剧很“新”。
穿越回去和亲妈做朋友,成为一群长辈里的“大姐大”,和亲妈的同学谈恋爱……就连这部剧的所有演员,对大多数观众来说都是新面孔。
但它真正意义上的“新”,其实是脱离了以往青春片热衷于造梦的窠臼。
中国的青春片浪潮,从赵薇的那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开始,已经翻涌了7年。
2013年,当《致青春》用7.19亿的票房拿下当年的年度票房季军时,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如今被观众们嫌弃的狗血剧情,其实曾经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当隔壁的日韩青春片逐渐厌弃了“车祸癌症治不好”的老三样的时候,中国的青春片才刚开始走上模仿这些俗套剧情的创作道路。
其实从此前的《山楂树之恋》就能看出来,“虐恋”的套路对于此时的国内观众来说非常受用。
《同桌的你》里的出国,《匆匆那年》里的堕胎,《左耳》里的车祸,充斥屏幕的荷尔蒙与肾上腺素,给大多数在少年时代埋头苦学的观众带来了巨大冲击。
而那些又虐又作的情节,一方面弥补了许多人没能在学生时代叛逆一场的遗憾,另一方面,又给了人们大哭一次的契机排解眼下生活的郁闷与悲伤。
2016年,吴亦凡主演的《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用一句“无残酷,不青春”作为自己的slogan,其实也是那几年大多数青春片的注脚。
这批所谓的“青春残酷物语”虽然初看畅快刺激,可类似的套路多了,注定会让人觉得无聊又空虚。
尤其是,当几乎所有的青春片都在用“打架”“堕胎”“三角恋”这样浮夸又恶劣的情节制造话题,观众对这种套路的反叛也是情理之中了。
所以,叛逆过后,人们此时更期待能有更真实的作品为自己的青春时代正名。
此时,怀旧的需求就变得格外突出。
其实早在之前的青春片里,怀旧就已经是一个一以贯之的情绪。
只不过和张扬的洒狗血剧情相比,这种向内的情愫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
当网剧《最好的我们》用简单纯粹的校园故事吹起一阵怀旧的风,青春片突然被赋予了另一种使命——
帮助观众回忆青春明媚的少年时期,并短暂地从疲惫的现实生活中抽离。
当青春片不再把回忆聚焦在背叛虐恋上,而是让男女主角乖乖穿回校服,回到校园的时候,几乎不需要再对故事做任何戏剧化的处理,一种青春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但学生时代乏善可陈的平凡生活,满足不了观众们对青春的幻想,所以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青涩初恋,是对他们的最好补偿。
和期待在狗血的生活里遇见一个救世主不一样的是,在学校,每个怀春的少女的终极目标,都是征服一个能把数理化踩在脚下的学霸。
《最好的我们》之后,青春片里最受欢迎的男主,忽然就成了各型各款的三好学生。
《你好,旧时光》里体贴温和的林杨,《小美好》里高冷霸气的江辰,《小时光》里蠢萌傲娇的顾未易……
很多观众都能在这些剧里找到自己学生时代的影子:可怕的摸底考,讨厌的家长会,总被请假的体育老师,严肃刻板的教导主任……
某些时刻,这种类型的青春片似乎已经和观众们期待的“真实”越来越接近了。
遗憾的是,当学霸与平凡女孩的故事成了另一种万试万灵的套路,就注定会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
越来越趋近偶像剧的完美人设和过于强调发糖的甜宠路子,让这些本该干净的故事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校园玛丽苏。
当大多数青春片都在忙着造梦的时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这样粗糙朴实的路子能吸引人的注意了。
砍掉了成年世界对青春时代的冗杂意淫,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把一群少年的青春演绎给你看,没有柔光与滤镜。
而这群性格各异的少年,时而愚蠢,时而真挚:会因为害怕在高考动员大会上挨批找人冒充家长,也会为了帮朋友解决麻烦向校霸低头。
李青桐的出场方式,是制片人的亲身经历。
在这之中,观众分明能看见自己的影子。
03
让青春片止于青春
要说《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是一部多么完美的片子,无疑是一种捧杀。
毕竟,开篇即穿越的操作已经给这个剧挖了一个大概率填不上的大坑,而李青桐本人在学霸与校霸之间的夹心饼干状态也很容易让剧情驶向狗血三角恋的自杀式结局。
但当它把一群东北少年的校园故事一幕一幕坦荡地展示出来的时候,很难不被其中朴实又浪漫的情绪感动。
就像开篇说的那样,尽管东北并不是青春片的死角,但长期以来它呈现出的那种幽默豪横的气质,却和传统意义上清新鲜活的青春片气质相去甚远。
那些扎根东北的青春片,也多是看中了这里后工业时代的朋克气质和充满传奇色彩的黑帮故事。
带着这样先入为主的目的性,本身就很容易让东北变成一个符号化的标签。
电影《东北插班生》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更像是从东北土壤里扎扎实实长出来的故事。
事实证明,它能让东北之外的观众产生共鸣,靠的不仅仅是东北元素的猎奇,还有对真正的青春不加任何过度解读的接地气还原。
所有的青春片都试图为青春下一个定义,《致青春》的疼痛,《青禾男高》的热血,《左耳》的叛逆,《谁的青春不迷茫》的梦想,而《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的真实,就是因为它展现的是一种平常到无法定义的青春。
因为这个原因,观众总能在某个时刻被铁原三中小分队的故事击中。
比如,特别的节日总是希望能和要好的小伙伴一起庆祝;
运动会上被逼着报名最后总没好结果;
月考放榜的时候第一时间肯定挤不进去;
班上最漂亮的女生不一定那么受欢迎……
这些在很多怀旧向的青春片里被走马观花地复刻和特意强调的场景,在这部剧里成了每一集都在发生的细碎日常。
任何观众在围观这群人闹哄哄的生活的时候,都很难不想起自己学生时代某些阔别已久的回忆。
过去,观众以为自己爱青春片,是因为把校园当成了乌托邦,想要逃脱眼下毫无幻想可言的生活。
那些看腻了的烂俗偶像剧情节,如果发生在学生时代,似乎也会变得格外浪漫。
但这种臆想的美好却很容易失控,恰如其分的甜蜜与粗制滥造的工业糖精,有时只是一线之隔而已。
校园纯爱式的青春片发展到现在,人们想起最打动的自己故事,可能依然是“耿耿余淮”。
最初,后来者们还能靠着观众对这个类型的好感收割一波红利,但换汤不换药的模仿,又很容易亲手把这种红利蚕食殆尽。
眼下看来,《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的东北校园爱情故事,因为没有套路而很难被其他青春片借鉴。
这或许也是在告诉未来的青春片们,不必故意制造冲突或者幻想来吸引观众,也不要期待能把所有的共同记忆塞进片子里。
让青春片止于青春,对观众而言或许就是这个题材最致命的吸引力。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想看真实的青春,
不那么美好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