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直觉》读后感1000字

发布者:星河清梦 2021-11-13 02:51 来自: 文章吧

《反直觉》是一本由理查德•肖顿著作,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反直觉》精选点评:

●将心理偏差运用于营销,对我这种菜鸟都可以看得很轻松,所以应该是很初级了。末尾的“对所有解释保持合理怀疑”挺好。

●太有意思了。 一切行为均有研究支撑。 就是可读性可以更好些!

●主要是从广告业的角度讲了一些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能把25个单独的点串起来,也是有点意思

●行为科学背后的心理逻辑。24个偏差,你肯定会中一招。

●这本书条分缕析地解释了行为科学的一些经典结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我觉得还蛮值得广告人与营销从业者一读。

●如果读完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及桑斯坦泰勒合著的《助推》之后,理解本书所谈的内容就很容易,系统1和系统2思维主要指的是思维方式,助推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应用,本书所涉及的内容主要还是行为科学领域的问题,谈的还是比较浅显,并不深入

●很少有书能让我半途而废的,这本就是!!!

●很平庸,讲得并不深入

●其实这本书与其说是刷新我们的世界观,倒不如说是告诉我们如何理性思考,避免人性中固有的那些误区。里面的案例很有趣,读起来一点儿也不理论和费劲儿。

●不错的初级快餐式读物,作者算是有心者的收集整理!

《反直觉》读后感(一):反直觉:为什么我们总是情绪化决策?

周末的时候,老公想吃肯德基的老北京,又懒得出去,决定外卖解决。原本只是吃一个老北京,最后却点了一个老北京、一个香辣鸡腿堡套餐、一个鸡米花。

我问他为啥点这么多吃不了,我家老公振振有词地说:一个老北京才18块,配送费要9块,只点一个老北京不是亏大发了!

问题是,他一个人也吃不了那么多,最后剩了一多半。

这就是行为决策中典型的损失厌恶效应。损失厌恶效应,是指人们面对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时的快感。所以人们总喜欢获得而害怕失去。

拿我老公买老北京这事来说,一个老北京18块,而配送费就要9块钱,相当于半个老北京了,所以他觉得自己只买老北京很亏,只有多买一些才能平衡这种损失的感觉。

我们在网上买东西的时候也是,先不论产品如何,看到包邮两个字,对这个产品的好感度就会多一些,下单的概率也会更大。也是同样的道理。

做决策是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这些决定的数量会大到让人不堪重负。有限的时间精力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对所要做的每个决定煞费苦心地加以合理权衡。

所以,我们会靠“走捷径”的方式来更快地做出决策。尽管这些“捷径”的确可以加快决策进程,却容易受到形形色色的偏差的支配。这些偏差便是《反直觉: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情绪化决策》一书所要探究的主题。

作者理查德•肖顿毕业于牛津大学,长期从事市场调研、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品牌管理、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

理查德在书中着重列举了被行为科学认证的25种经典行为偏差,并在每一章节列举了大量与之相关的经典试验与研究成果,并从心理学方面有理有据地进行了分析,使行为偏差能简单清晰地被读者所理解与接受,并随之产生思考。

25种行为偏差包括了:基本归因错误、社会认同、反面社会认同、付款痛苦、数据的危险性、价格相对性、首因效应、期望理论、过度自信、知识之祸、古德哈特定律、仰八脚效应、赢者诅咒、群体力量、韦伯伦商品、可复制性危机、鸡尾酒会效应、稀缺性等。

如果你想对行为经济学有所了解,又不想读《思考快与慢》、《决策与判断》这么专业的书籍,《反直觉: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情绪化决策》这本书是不可错过的敲门砖。如果你想要将行为经济学运用到实践中,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顶尖指南。

我是以书为静,醉于阅读,静于写作。一名时刻保持在精进状态的终生学习者。感谢相遇,[email protected],让我们一起成为读书实现梦想的践行者。

《反直觉》读后感(二):《反直觉》与直觉的博弈

我们每天都被大量广告所包围,最后多少决策是理性的决断,多少决策是凭直觉购买?我们是否掉进过商家的销售套路之中,我们是如何掉进去的,《反直觉》这本书将会为我们揭开那个神秘的面纱。

本书以广告为切入点,从25个偏差,一点点剖析了广告里的那些事。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本书就是给了你一双内行的眼睛,让你去发现之前未曾发现的世界。

本书的作者是理查德•肖顿,毕业于牛津大学,长期从事市场调研、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品牌管理、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本书在2019年赢得年度商业图书奖市场销售类大奖。这本书的副标题虽然有点标题党,但是却是恰当地表达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情绪化决策?

本书从理性的角度让我们如何看待广告、分析广告或者运用其中的理论。观点明确、思路清晰、一目了然,这样我们就比较容易理清思路。我最近一直好奇为什么各大读书会推荐地大部分都是外国人写的书,难道真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看完这本书我看到了大量实验、案例,看到了丰富地实践、细致入微的总结,论据充分有力、值得仔细回味。

有人会说,我又不是干广告的,这本书对我没用借鉴意义。但是我要说,虽然不一定要营销商品,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营销自己,这是在社会上必须学习的一课。我们可以借鉴的三个成功点:社会认同(好口碑的重要性)、与众不同(差别化)、稀缺性(物依稀为贵)。

当然,如果你真得想更加细致地了解书中的内容、吸取书中的精华 ,还是要读一读此书。

《反直觉》读后感(三):那些真正重要的判断,往往是反直觉的

1992年,28岁的马云开了一家翻译社,同时为了养活翻译社,他开了一家礼品店,从义乌进货到杭州去卖,还做英语培训班。

在我们的直觉中,这样的创业选择还是很靠谱的。通过每天不懈的努力,深耕细作,保本小赚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马云并没有因此而停下他不断思考和继续选择的脚步。1995年去美国,他看到了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他迅速做出判断,义无反顾的做出了选择并投身到互联网创业的大潮中。

之后马云在创业路上一路升级打怪,缔造出万亿级体量的阿里帝国,这些事迹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马云背后的商业逻辑正如理查德•肖顿在他的《反直觉》一书中指出,做决策是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这些决定的数量会大到让人不堪重负。有限的时间精力意味着,人们不可能对所要做的每个决定煞费苦心地加以合理权衡。

所以,他们会靠“走捷径”的方式来更快地做出决策。尽管这些“捷径”的确可以加快决策进程,但它们却容易受到形形色色的偏差的支配。而这些行为的偏差就是商机。

在《反直觉》一书中,作者就曾提到:有限的时间精力意味着,人们不可能对所要做的每个决定都煞费苦心地加以合理权衡。相反,他们会靠“走捷径”的方式,以便更快地做出决策。

尽管这些“捷径”的确可以加快决策进程,但它们却容易受到形形色色的偏差的支配,从而导致结果最终的错误。

2017年美团做的《中国餐饮行业报告》中显示:北京有20.4万家餐馆,2017年关门11.4万家,新开张8.5万家。广州成都等20个城市的数据也大致如此。也就是说,中国一个城市的餐馆,一年将近一半关门,再开新的,然后再关,再开。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直觉,以为别人做了这个决定成功了,我们就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复制成功。而拥有这样懒惰想法的人又何止餐饮业。最终的结果就是大部分人只能落得个陪跑的下场,甚至本钱都难以回来。

能够以普通人类直觉发现的真理,其实基本都被发现了。在这样的高度还去依靠直觉,多半都是要犯错误。比如“上帝不掷色子”,听起来很美好很庄严,结果却被证明是错误的。

继续拿餐饮行业来举例。2009年,北京后海有两家云南菜馆,云海肴和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装修的非常高大上,体验度非常好,很符合一般大众直觉中好饭店的范畴,但是到了2019年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在后海看到茶马古道的身影,而几乎各大shopping mall却几乎都能看到云海肴的顾客络绎不绝的景象。

过去10年,中国消费升级,零售业改造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国开了8000多家Shopping mall,云海肴正是看到了这个商机,重点发力在这些正在成长的场景中,从而获得了从一家店裂变到几百家大型连锁规模。

通常情况下,人类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关注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站在别人的视角看自己。”

每个人每天都在看自己,而我们日常的“看”当中,往往夹杂了太多的想象,很难做到真诚、客观和实际。

但是,营销乃至商业讲究的恰恰就是“站在消费者的视角上想问题”。

很多人都会把“我觉得”“我认为”这样的词挂在嘴边。而这也正是普通营销人和顶级营销人的差距所在。

普通营销人往往擅长直觉思考,而顶级营销人恰恰相反更擅长反直觉思考,思维上的一字之差,却是横跨在不同段位营销人中间的超级鸿沟。

直觉思维注重个人感受,擅长主观性表达,俗称“拍脑袋决策”,不管文案有没有解决消费者的实质性问题,文案要朗朗上口,看起来高大上是他们表现文案的终极目标。

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很多的选择,大的、小的、重要的、次要的,都需要发动大脑来思考,从而做出一个个支配着我们生命走向的选择,而这一连串的选择就构成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命运。

直觉与反直觉是相对的,也是可以培养的。经过一定科学训练的人,他的直觉会超越两足动物的局限,随着训练的程度达到新的精确度。

《反直觉》系统讲了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25个反直觉知识点,相信通过学习本书,你可以更深度更系统的做好决策,提高在职场和生活的成功几率。

《反直觉》读后感(四):内心的笃定,比不上凶猛的环境

购物节就是为女人设立的节日,却让男人们痛心疾首。女人们凭直觉购物以及决定要做的事情,好像是天经地义的。而男人们更能理性购物以及理性做事。

无论是凭直觉,还是理性,都认为自己是遵从内心的决定。

女人们这样振振有理:我们跟随着自己的内心走有什么错?

男人们也不甘示弱:我们理性做事,才是真的遵从自己的内心。

不得不说,在渲染成全民狂欢的购物活动中,很多人都“自觉”的加入到购物的热潮中,好像不购物真的说不过去似的。

除了购物在特定环境的影响下,还有哪些因为环境让我们对内心做出妥协的事情呢?

比如那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比如,我本来想这么做着,可是现实不允许嘛!我能怎么办?这样发自灵魂的拷问,又有多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但是,有很多时候,我们承认的是环境能够影响我们,但决定不了我们内心的选择。我还是会遵循自己的本心。但是理查德•肖顿在他的《反直觉》书中一针见血的指出----

作为决定人类行为的因素,情境的影响力往往要大于人格。

虽然很多人不想承认,但在那种特定情况下,情境因素要胜过人格因素。换句话说,你所处的环境决定你做什么样的选择,做什么样的人。

这个结论一出,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才是人类行为科学背后的真相。这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关于人性的讨论。正如广告创意界的传奇式人物比尔·伯恩巴克所言:

“人类本能的形成用了数百万年,即使有所变化,那也还要再过数百万年。谈论人的改变是很时髦的,但一个传播人应该注意不变的人性——对于生存、受尊崇、成功、爱和自我关怀的不可遏制的驱动力。”

人类的本性一向如此,是我们一直存在一种错觉。的确,历史的车轮在向前走,但人类的本性改变很难。

因此,讨论人性无可厚非,试探人性真的没有必要。更要承认环境带给我们的决定影响力数百年、数千年的一直存在着。

1、 饱受争议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环境决定了你的选择。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这样描述的---------

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和同事们搭建过一个小型监狱,并招募了24个经过身心检查,达到合格标准的志愿者,把他们分为囚犯和狱警两组。

整个实验过程严格模拟监狱生活,研究人员要求志愿者们快速进入自己的背景设定。当大家进入状态后,狱警们开始对囚犯严格要求,甚至有虐待行为。

当囚犯们进行抗议的时候,狱警们则开始进行加大惩罚力度,甚至是殴打,他们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了监狱里的权利独裁者。

在这样的环境下, 有的囚犯甚至已经忘记了这是一次试验,他们真的以为自己是囚犯,在一次次心理和肉体的摧残下,有些人濒临崩溃。

这个实验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环境和情景对人性格的影响,恶的环境能逼出人性的恶。好的环境更能发挥出人性的真善美。

正如韩剧里说过的一句话,生活富裕的人更容易做好人。正是环境使然。

这也正是说明了不要考验人性的这一个观点。因为环境的因素,决定着人们的选择。

曾经我的几个女同事做过这样一个看似好玩的游戏。5个女同事参加了一个叫“考验男友是否专一”的微信游戏。规则是她们各自加其中的一位同事的男友微信发约会邀请。不好玩的是有三位男友接受了邀请。另两名洋洋得意的女同事也没高兴太久,她们的男友知道真相后都长吁了一口气说,找上门来的,不去白不去嘛,可是想想没你好看就算了。而那三位接受邀请的男士呢,自然是分手大吉了。

一个小小的游戏,让10个人的心里打了结,也打散了3对情侣。

男友们在那样的情景下做出了那样的选择。结束了多年的爱情。不分吧,心里有一根刺,分吧,又留下很多遗憾。万一是对方是一时的好奇呢?万一没有越雷池一步呢?不要轻意考验人性,要相信日久见人心。

2、 有的时候,好的环境更容易做出善意的选择。

他们给 40 位天主教见习牧师发放了调查问卷,让他们各自填写进入修道院的动机。通过调查,这些学员是出于帮助别人还是实现自我救赎的动机。

做完这个调查后,心理学家告知这些见习牧师要录制一个5分钟的谈话。录制的地方有一段距离,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到达。

于是,心理学家把他们到达录制地方的时间做了人为的设定。第一部分人有充足的时间,设置为低度匆忙状态。第二部分告知可以慢慢过去,还有一点时间,设置为中度匆忙状态。第三部分人告知时间已经要到了,尽快过去。设置为极度匆忙状态。

学员们被任意分配在三种不同的情景中。在他们经过的路上,都会看到一个装成一副落魄潦倒的样子。他瘫坐在走廊中,垂头颔首且双眼紧闭,而每当有学员靠近时他都会发出呻吟和咳嗽声。这次实验的关键点便在于,哪些学生会停住脚步并伸出援手。

这个实验的结论是他们感到的时间压力的大小是决定他们是否停留的主要因素。在极度匆忙状态中,学员的停留人数比例仅为10%;与此相比,在中度和低度匆忙状态中,学员的停留人数比例分别为 45% 和 63%。

这个实验也证明了人格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非常小。某人选择成为神职人员的原因与他是否愿意驻足停留之间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所处的时间环境是不是充足,有没有影响到他们本身很在乎的录制谈话这件事情。

我们在评论某件事情时,往往更多的是评论人格人品方面,更多的是忽略了对方所处环境的影响力。

有很多时候,我们高估了人格,低估了环境。

3、 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尽力多听听内心的声音。

《反直觉》提出情境的影响力往往要大于人格观点,被广告商们频繁利用,把消费者设置在某中情景中,达到销售的目的。

那么,做为消费者的我们要注意了,你在看广告、逛商场、听讲座等各个情景中,你都有可能成为被“设计”在其中的人。绝大多数人渲染在情景中,但也有人能跳出情景,听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比如 即将到来的双十一,有很多人准备好了购物车,也有一些人不为所动。

比如,身处凶猛环境中,大家对暴徒选择沉默,也有人挺身而出。

挣脱环境束缚的人也大有人在。我们不能轻意指责你不理解的选择,但也不能把什么事情都推给环境(外因)这就是看《反直觉》这本书值得我们深思和领悟的地方。

从广告商的角度来说,他们设置各处情景让消费者们入坑。而我们做为个体的人,也是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理性的分析,科学的判断,不盲从,也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事情。

环境决定着你的选择。但你也能意识到选择是否合理。无论是在实中,还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总会出现那些遵从初心的选择,他们不受环境影响,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意识。

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一要看环境,二要看自己。

《反直觉》读后感(五):要求升职加薪,什么时候给领导提要求是最佳时机?试试这3点

在职场,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有一些升值、加薪、换部门等问题向领导提要求。虽然这些要求大都是合理、正当的,可是作为一名下级或普通员工,在心理上多少都会觉得有些难以启齿。很多人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愿意给领导提合理要求,其实不愿意给领导提要求的原因无非这么几个:不敢提、不知道怎么提、提了以后怕从此被讨厌、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提。

今天,我们一同来谈谈,给领导提要求的最佳时机——老板心情好事情闲的时机。

心情对各方面的影响

●心情影响注意力与记忆

阿姆斯特丹大学专注媒体和广告研究的弗雷德.布朗纳教授围绕心境对注意力做了相关研究。1287名受试者随意翻阅一份报纸,然后回答他们还记得哪些广告。

研究者根据受试者心境对数据进行了分组,最终结论如下:

心情放松的受试者留意到了56%的内容;焦虑受试者只留意到了36%的内容。

对于“今天过得非常美好”这一说法表示完全同意的受试者留意到了46%的内容;对这一说法表示完全不同意的受试者只记住了26%的内容。

依此看来,心情处于放松情绪良好的人与注意力、记忆力是正相关的。同样,心境不光影响记忆 ,还影响喜好。

●心情影响喜好

我(作者:理查德.肖顿)和劳拉·麦克莱恩进行了一项实验,结果表明当人们心情好时, 他们对广告的接受度就会增加。这项实验很筒单,仅涉及两个问题。 首先,我们给2035名受试者看了一则广告,并让他们说出自己有多喜欢这则广告。然后,我们又让他们对自己当时的情绪进行评价, 评分采用十分制——最低为零分(惨透了 ),最高为十分(很快乐)。 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当消费者感到快乐时(在表上打分 为七分或更高),他们中21%的人喜欢这则广告。相形之下,在感觉不快乐(打分为六分或更低)的人中,喜欢这则广告的比例只有13%。情绪对于是否喜欢广告的影响幅度达到了 62%。 ——《反直觉-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情绪化决策》

这项实现表明了,心情对于个人喜好的影响。情绪良好时,更容易接受和喜欢其他事物。

●心情对接受度的影响

雅虎也做过类似的试验,让600名成年人用智能手机完成了一周的情绪状态记录日志。此项试验表明,当他们情绪良好时,他们对出现的信息与内容接受度会提高24%。试验结论,营销工作的“合适时机”不仅仅限于他们浏览网页的那个特定时间点,还必须力求兼顾消费者的情绪因素。

为什么心情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供了权威解释:当人们心情愉悦时,通常身边不存在任何危险,因此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也随之减弱,这就是心情能够影响方方面面的原因。

那如何将这种效应运用在职场中,在什么时候给领导提要求是最佳时机?

什么时候给领导提要求是最佳时机?

●1.找准领导心情愉悦的时刻

人们在好心情时“更好说话”,作为职场人士的你不应该错过这一时机,现实中有不少机会都可以加以利用。比如,一般情况下,领导周五的下午都会比周一的上午心情愉悦,通常周一工作最忙,会议也多。比如,趁团建和领导一起消遣娱乐时,这个时候领导的心情要好过开完一次冗长艰巨会议后的心情。比如,和领导一同出差,拿下一个大项目单子回程时,领导的心情就会比去时更加轻松愉快,我的朋友小董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和领导一路笑谈,回到公司就升了一级。

当然,时机重要,与此同时,工作中能实打实出力拿下工作的魄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2.将已知心情愉快的领导锁定为目标对象

上述的方法稍稍有些精糙,你只是比较被动的接受好时机,且受条件限制比较多,如何才能将主动权更多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呢?这个时候你可以将“游戏力”引入你的工作当中,用“游戏改变职场人生”,在此时,你可以为你“招募“一名盟友,那些第一时间知道领导心情动态的领导秘书/助理等人,将会帮助你第一时间掌握领导的情绪动态。特别是如果你和领导的办公场所物理距离相距较远的情况,比如你人在分公司领导在集团总部办公这样的情形,盟友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

“招募“一名盟友,将已知心情愉快的领导快速锁定,这个时候去提要求,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3.让你的要求信息与领导的情绪相匹配

前面两点好理解,“要求信息与领导的情绪相匹配”是什么意思呢?先来看《反直觉》书中谈及的一个实验,2015年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基思.威尔科克斯以情绪一致性为研究课题,对142人做了一项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当人情绪低落或感到悲伤时,高能的广告便难入你人们的“法眼”,职场人要懂得活用这一条效应,当领导有重要亲人离世时,就更能够接受你需要照顾生病的亲人而请的事假;同样,领导如果正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之中时,对于你因为约会而偶尔不能加班的请求会表现得相对开明。

【小结】

什么时候给领导提要求是最佳时机?

答:领导心情好的时候。这里的“心情好”并不是只指领导心情愉快的时候,具体内容请参照“让你的要求信息与领导的情绪相匹配”这一原则。

注意三点:

●1.找准领导心情愉悦的时刻

●2.将已知心情愉快的领导锁定为目标对象

●3.让你的要求信息与领导的情绪相匹配

时机不对,下次再来~

推荐阅读
  • 晨读美文100篇!背下来写作就厉害了

    晨读美文100篇!背下来写作就厉害了

    晨读美文100篇!背下来写作就厉害了

    11-12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作者 东方春晓​ 无论快乐或不开心的日子,时间都如流沙,在指缝间“哗啦”流失。当暮春的秀手,叩开夏日的门楣,亦将逝去的五月,演绎相逢或告别的剧情,浅浅喜,淡淡愁。

    07-03

  • 缘分的秘密 !(美文)

    缘分的秘密 !(美文)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悲欢。缘分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有的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

    07-03

  • 精选每日晨读,美文100篇‼️
  •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奇妙的缘分。我们或许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与某个人擦肩而过,然后彼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但有时候,这些相遇却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

    05-16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