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光年》是一本由何龙著作,32.00元出版的2011-3图书,本书定价:18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葡萄光年》精选点评:
●这书写的就是卡奥尔的黑酒,西南部赛高!
●不错的游记
●坑爹!就是一拨不怎么懂酒的人去卡奥尔回来写的游记,刊在新民晚报夜光杯连载还差不多
●不到一星。 一群中国人到法国葡萄酒城卡奥尔的类似游记的书。不是好书,但对于了解葡萄酒行业,有一定作用。例如卡奥尔一座小城,大量的酒农使用一个品种葡萄马尔白克酿酒,产酒的终端销售金额至少在36——60亿人民币左右;卡奥尔的葡萄酒产业在1971年获得法国总统推进的原产地认证之前,差点OVER,但挺过那段时间,又再次获得爆发式的增长,并且面临新世界葡萄酒的挑战,卡奥尔酒农从不营销进化到互联网营销和推广。 万物皆有周期,周期源自作为群体的人不理智、不客观、太善变。
●马尔白克...长草喽~
●给我一杯马尔白克,让我醉倒在卡奥尔。
●旅行与法国葡萄酒文化的融合~
●有一点标题党...不好看///
《葡萄光年》读后感(一):卡奥尔的“黑珍珠”
这是一本关于卡奥尔葡萄酒的推介集子,本书的8位作者用各自的笔触和镜头告诉你最真实的卡奥尔和最正宗的马尔白克。
卡奥尔是法国南部的一个镇,也是法国西南产区一个重要的葡萄酒生产地区。这里所产的马尔白克葡萄酒,不是一种简单的工业性红酒,而是一个具有土特产的品性。这就红酒酒色深红,单宁强劲,馥郁丰厚,具有质感以及独特的辛烈香气和黑浆果的味道,是相当耐存久的红酒。因此,被称为红酒中的“黑珍珠”。
法国的葡萄酒是享誉全世界的,最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是波尔多、勃艮第等。其实,法国西南区的葡萄品种和葡萄酒也很优秀,而且价格相对便宜。据说卡奥尔在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经开始生产葡萄酒,只是历史上的生产过程有间隔。法国西南区不仅生产美酒,同时也出产著名的鹅肝酱和松露,这些菜肴正是葡萄酒的最佳搭档。
所谓“风土”,对于酒来说,真的非常重要。在中国有个“北纬28°”的说法,就是说中国的优质白酒多产自这个纬度。风土,在法语中也有一个专门的词语“terroir”,而且在谈到葡萄酒的时候,势必会被常常提到。看来,文化总是有相通的地方。作者们对“terroir”的解析,我很赞同。Terroir,译为风土。其中包含三重意味:风,即气候条件;土,指土壤、土质;风土两个汉字合在一起,又暗示某地的人情、风俗、历史、文化,一切一切。这么说,马尔白克正是卡奥尔的风土撷英。
我觉得,这本《葡萄光年》如果是像杂志那样的大开本就更好看了。书中虽然有很多的图片,但是很多都有点小。还有,纸张的质地不同,图片的视觉效果也会差很多。2009、2005、2003、2000、1971、1947、1865、1152;看看这些诱人的数字,原本的味道究竟如何,只有幸运地品尝过的人才会知道了。所以,好羡慕这些作者啊。当然,更羡慕那些在卡奥尔生活的人,卡奥尔那种特征酒杯上的小圆环,何时会套在我的手上呢?
《葡萄光年》读后感(二):请给我一杯马尔白克,让我醉倒在卡奥尔
本人不喝酒亦不好酒,但是看了《葡萄光年》后也忍不住想来上一杯纯正的马尔白克,即使醉倒在卡奥尔那也是一种幸福吧。
说起法国南部,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大概都是普罗旺斯,是薰衣草,是明媚的阳光,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法国葡萄酒。波尔多,勃艮第,这些地名实在太大名鼎鼎了,想不知道大概也不可能吧。说起葡萄酒,想起以前一位同事的小故事,他要么不喝酒要喝就只喝赤霞珠,他曾有过和一位法国老外一起把上海某酒吧的赤霞珠喝到断货的光辉经历,一直被我们拿来调侃。
本书与其说是在介绍葡萄酒,不如说是卡关于奥尔的旅行笔记。这座法国南部的古老小镇,它是马尔白克的原产地,是黑松露的故乡,是鸭肝酱的产地,这座小镇的一切似乎都与美食有关。而马尔白克更是这个小镇的名片,是当地的人们与外面世界联系的纽带。这座平和宁静的小城,因为马尔白克而变得热闹和丰富多彩起来。
曾几何时,马尔白克在法国只属于不太受重用的“二等公民”,而如今,随着阿根廷对马尔白克的发扬光大,随着“二等公民”在美洲和澳洲等地渐渐成为新宠,作为马尔白克发源地的卡奥尔自然也不甘默默无闻,于是这个曾经几乎是自产自销的葡萄酒产地也开始接受了现代化的营销模式,除了希望全世界的朋友都能分享到他们的美酒,更多的应该还是希望在马尔白克身上烙上深刻的“卡奥尔制造”。这份如同对自己孩子般的骄傲也体现了每一位卡奥尔人的对自己土地的热爱。
与其说我喜欢这本书,不如说我喜欢的其实是卡奥尔。这座古老的欧式小镇,几乎符合我对梦想中的小城所有的幻想:石头垒起来的房子,大片的葡萄园,到处盛开的鲜花,有机植物,古老的桥与教堂,色彩斑斓的建筑,干净整洁的路面,明媚温暖的阳光……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花上三个小时吃一顿饭,是这样的平和安宁,时间在这里是几乎可以忽视的。不禁让我想起弗朗西丝•梅斯笔下的托斯卡纳,那些欧洲的小镇啊,都是这么美丽又轻松自在,这才是真正适合生活的地方,不是吗?
所以虽然本人不胜酒力,但是心甘情愿醉倒在卡奥尔的酒香中,只为了品一杯2000年的马尔白克。
《葡萄光年》读后感(三):沉淀岁月中的芬芳年华——读《葡萄光年》
说起葡萄酒,首先想到的便是“葡萄美酒夜光杯”这样一句诗。原本对酒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是一直以来都说少量喝些葡萄酒对美容有帮助,也就不免对葡萄酒多了些留意。
了解葡萄酒文化的人都知道,法国的波尔多是盛产红酒之地,闻名海内。光环太亮从而挡住了同样身在法国的红酒产地——卡奥尔。
“你去过卡奥尔吗?那是一座浸在葡萄酒中的古老小城,在那里,时间总是过不完,姑娘永远不会老,天空与湖水永远不变,而酒因十足的浓郁而酿出黑色……”仅仅这样一段印在封面的话,吸引着我不由自主地翻开书页。
卡奥尔是一个湮没在历史洪流中的法国小镇,这里民风淳朴,盛产葡萄酒。在书中,才第一次真正了解到,真正的好品质葡萄酒会因为其浓郁的色泽和香醇而被称之为“黑酒”。在这里,葡萄酒被卡奥尔人称之为“流动的生命”,在这里,有关于葡萄酒的最真实的图文。
通过这本《葡萄光年》我们了解到著名的马克白酒的前世今生。原产于卡奥尔的马克白葡萄酒,却在阿根廷的酒文化史上发扬光大,名声大噪,这其中的曲曲折折,一起随着历史的翻滚而融入时间的隧道,这其中的大小故事,足以让卡奥尔人在品茗之余,有了佐酒的谈料。
小小的一本书,融入了诸多作者和摄影师的心血,他们在主编的号召下,聚在一起,来到这样一个美丽的小镇,在这里,他们体验了纯正的法式生活,休闲、娱乐、工作,缺一不可,浪漫的国度中,酒香弥漫的小镇,翠绿的山野,湛蓝的天空,光是听着这些描述就让人忍不住的向往。而他们在体验的同时还能品尝纯正的法国葡萄酒,经典的马克白,真正的“黑珍珠”,无法不让人向往。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去体验那种城乡结合式的生活,便利的条件,是为现代生活的基础,闲适的游玩,是为乡村生活的慵懒。品着美酒,欣赏着美轮美奂的异域风情,聆听着法式历史积淀下葡萄酒的故事,一切都显得如此惬意而又美好。
这既是一本展现风土人情的旅行游记,又是一本描述法国卡奥尔红酒的全新介绍,如果你想在忙碌之余让自己放松体验一番法式浪漫的闲适之情,如果你想了解神秘的法国葡萄酒背后蕴藏的到底是怎样的故事,这《葡萄光年》将成为很好的导师。
《葡萄光年》读后感(四):不如来场葡萄佳酿的盛宴
说到法国南部,谁都很容易想起那位定居于此地的大师彼得•梅尔的普罗旺斯系列,在他的作品中,那里是从不吝啬的阳光,湛蓝湛蓝的澄空,满眼的薰衣草田,幽默热情且不准时开工的南部人。若提到葡萄酒,很多人也都不难记起那片与大西洋相隔不远的波尔多葡萄园,谁又会想到在法国这片土地上除了以当地之名盛产的香槟,闻名于世的波尔多红酒,南部神秘的苦艾酒之外,还有一片阳光倾洒的南部佳酿圣地——卡奥尔,而它所产的酒,自古就被称为Black Wine。
葡萄光年,从纵向出发,记载了在卡奥尔葡萄酒发展史上的重要年份,每个年份都由一位作者详尽其对卡奥尔酒的理解和感悟,还有精彩的游记,令人大饱眼福。它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葡萄酒产地的兴衰史,更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法国这个国家的文化。要想对葡萄酒有更多的了解,就必须深入卡奥尔的酒庄里。每个酒庄都有它的特色,而这些庄园几乎是家庭式经营。只是时代的发展,年轻一辈要比上一代更注重于新的营销方式。在传统模式改变的情况下,不变的是对制作葡萄酒的心。用心制酒,创新经营,这或许是卡奥尔红酒重新站起来的最好搭配方式。要知道,在近些年,是阿根廷人发扬了卡奥尔的马尔白克酒并为人们所熟知,似乎,它的产地就在阿根廷。孰不料,真正的原产地就在法国南部的卡奥尔。
在这本对卡奥尔葡萄酒的发展进行探究的书里,法国美食南部文化像是不小心倒多了的葡萄酒从杯中一点一点地溢出。美味的鹅肝酱,这绝对是让人食指大动、垂涎三尺的东西;365天可以吃到不同口味的奶酪;令人眼前一亮的黑黄金松露,还有寻找它的神奇方法:用母猪或狗去掘地三尺,就为了那个不起眼但价格不菲的松露;搭配得当的土豆、羊排等,组成了香喷喷的盛宴。法国的美食早已世人皆知,但每每看到游记中的描述,还是忍不住疯狂地想飞到那儿去细细品味。
品酒,我不是行家,只是不喜度数高的酒,偏好葡萄酒这种度数不高且能和味蕾舒服契合的酒。卡奥尔的葡萄酒在看这本书前未曾听闻,只懂得波尔多的红酒,而读8位作者的葡萄游记,赏关于法国南部风土的图片,让我身未动,心已远。卡奥尔在书中是个低调的地方,而它的酒在这些年的发展中高调向前。黑如墨的酒,平易近人的酒,热情执着的庄主,为其努力的年轻一代,对酒痴迷的客人,那么,不如来场葡萄佳酿的盛宴吧。
《葡萄光年》读后感(五):杯中的小城魅影
除了葡萄酒行家,应该很少人了解卡奥尔这座浸润在葡萄酒中的古老小城。这里出现过许多名人,其中就有像中国作家张爱玲一样被称为天才的弗朗索瓦丝·萨冈(Francoise Sagan,1935-2004)。但这并未能让卡奥尔引以为傲,因为这座小城值得骄傲的东西实在太多,马尔白克葡萄酒就是其名片之一。
《葡萄光年》就是一本对卡奥尔的探寻之旅。此次活动由何龙发起,联合各路媒体人、文化人,以时间为线索,书写了卡奥尔少有人知的一面。虽然本书由8位作者分别书写8个年份的葡萄酒,但其中涉及的领域却涵盖了卡奥尔这座古老小城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美食特产等等,甚至以此延伸至整个法国。所以,说这本书是在介绍葡萄酒,不如说它以葡萄酒之名,做了一次卡奥尔的文化之旅。
像这样的探寻之旅并非第一次,早在2006年何龙就同样以策划者的身份对法国进行了一次采访,并出版了《行走的葡萄》一书。这本书与《葡萄光年》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地域差异描写了不同的葡萄酒,并在法国地图上做了一次360度的全面探秘。这一类书与其他法国文化研究书籍的不同之处是它们以旅行笔记的轻松笔调写作,配以精美的图片,生动有趣地展现了一个国度的面目。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何龙的眼光,他写作这类书籍的优势自然是他曾经以驻法记者的身份在这个国家工作了长达五年之久。所以在《葡萄光年》一书中,他谈论起葡萄酒的时候眼光与另外7位作者有所不同。他的笔调反而不甚轻松,也未对法国这个人人向往的浪漫国度大加称赞,他更多的是表达了对这个国家的体制、生活模式、经济矛盾的担忧,进而发出了“欧洲向何处去”的疑问。
但是全书还是以介绍卡奥尔为主,从此地的风土说起,到对美食如奶酪、松露、鹅肝等,甚至连田园风光也不放过。当然,重头戏也就是此次法国之旅的目的——马尔白克葡萄酒的探寻是不容错过的。8位作者从不同年份出发,不但详细描写与其年份相对应的气候、葡萄收成情况,还记录了葡萄酒酿制的细节。展现我们眼前的是一座造酒之城芬芳的年谱。
卡奥尔因马尔白克葡萄酒闻名,但这里美丽的风景、缓慢的生活节奏却使其成为许多人向往居住的地方。假如有一日,能在卡奥尔的小巷中散散步,啜一口甘醇的葡萄酒,让每一寸肌肤都沐浴在这座魅力小城的芬芳中,人生也就不枉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