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读后感锦集

发布者:明湖映柳 2021-11-13 02:50 来自: 文章吧

《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是一本由周小宽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读后感(一):学会真正看见、接受自我

提起周小宽,不仅是一名作家,还是一位心理咨询师,情绪管理和焦虑缓解专家。其课程《周小宽心理疗愈50讲》,曾累计帮助12万读者。

这次作者周小宽为我们带来这本《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带我们来一场真正的心灵的转换,让我们真正学会接受和放下。

全书共分五章,分别是看见此刻的自己,找寻真实的自己,和内在的自己相处,做个好父母,以及学会给自己的心灵疗伤。

人在社会上,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我,还有其他的身份。当自我被其他身份所压制,自我已经逐渐被边缘化,而是其他身份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作者提出:先看到自我。

最近几年,很多书都在讲原生态家庭给人带来的影响。之所以一直在提原生态,就是因为在所有人都带着原生家庭的印迹,然后都活在自有的思维里,一种既定却看不见的模式里,不断循环往返。正是如此,痛苦不断遭到累积。

比如说小时候玩得好好的自己,突然被家长指责;突然家长吵起来,砸东西了;突然......

小小的我们就有了这样的认知,快乐是短暂的,而且后面跟着的是不好的体验。

金伯利罗斯与弗雷达弗兰德曼所著的《与内心的小孩对话》曾提很多父母把欲望强加于孩子身上,导致孩子很小的年轻就承受很大的压力,对外界产生恐慌。而作者周小宽指出,当我们面对痛苦时,就会出展出防御功能,用来帮助当年弱小无助的自己,这是一种本能的方式。

既然已经看到此刻的自己,看到正在痛苦的自己,那么,作者提出:找寻真实的自己。

是啊,这个真实的自我,哪里去了?

比如说家长用受害者的方式来要挟,就没法拒绝;比如说满足某人,则自己是好家长、好孩子,不满足某人,自己则不是好家长、好孩子。

明明知道这样不对,明明想要去拒绝,想要抵制这种行为,却无法摆脱。自己已经变得不再是自己。这时,作者提出:和内在的自己相处。

特别是作者提出来的守护自己内心的小孩这一观点。作者所指出,每一个人心里有二个自我,只有二个自我都达到满足,才能够协调。

一个自我站在父母角度看问题,发出观点。一个自我站在父母对面的你,提出疑问。只有当这二个自我完美达到平衡状态,才能够好好的。我们既要守护那个内心世界的小小的我,也要让小小的我成长起来。

作者的文里,带有很多例子,读起来让人可以有参照性;而作者的文字,透过纸张,从另一个方面来解读这些问题,却让阅读者感受到一种力量,内心充满力量。

这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就是当你阅读时,你会发现,你可能经历的事情,你不是一个例,而是世界上,你不认识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也正经历着。你会与他们引起共鸣,而作者的话,无疑是给了示例中人启迪与力量,同时也给你力量,安慰了你的内心,抚平了你受伤的心灵。

《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读后感(二):人真的了解自己吗?

天地之间,人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因为人类主宰着这个世界,制定着一切运转的规则。

人类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是如此,这好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性,也许这是“造物主”的特别策划,毕竟,不确定的存在才可以产生千万种未来。

每个人的认知都不相同,只是差别大小的问题。但就是因为这种差异性,才能够形成丰富多彩的社会,喜怒哀乐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全部,这是因为每个人在调节自己的时候作用力大小的区别,这其中包含有很多内容:对情绪的控制,对认知的差异,对事物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等等,具体化就是对待父母和孩子、对待婚姻、对待爱情、对待工作等的现实态度。

【1】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无论是高兴、沮丧、愤怒、哀伤都不要轻易的表达出来,要认清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一时激动只会让自己处于相对被动的境地,多多思考才是良策;

【2】增强自己的认知能力,不要局限于目前所获知的水平,要抛开现实的束缚,从点滴做起,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认真感受周围的变化,不要被轻易的影响;

【3】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所谓看透事物要看本质,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行为发生以后,要注意前因后果,反复思考逻辑关系,只有逻辑被理顺后,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这一点很重要;

【4】感受生活的一切,生活和人们密切相关,每时每刻不在相互纠缠,要学会细细品味这世间的一切,不要轻易下结论,因为早出手的人手中的筹码必然不多,在后面的抉择中会立于劣势;

在一切的社会活动中,人们要认真思考自己为人处世的方法,面对父母、孩子、朋友们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不要试图将自己理想化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学会换位思考。对待婚姻,要互相理解,互相容忍,面对要在一起生活一生一世的人,怎能做出毫无分寸的事呢?还有甜蜜的爱情,爱情是神圣的,不要任性撒娇的收容所,要尽量融合两个人的价值观,如有差异就略作微调,不要理直气壮的横冲直撞,到最后受伤的可能会是自己。

要勇敢的认清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勇于剖析自己,了解自己,尽量避免内心中的种种误区,学会沟通和交流,刻意控制激动的情绪,首先要正视自己,然后更要重视他人,所有的一切都将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最终给自己一个正面的评价。

看过国内著名心理咨询师周小宽女士的《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在心理认知上受到了一些启迪,我们需要接受内心中真实的自己,哪怕是错误的、不完美的或者无能为力的,只有真的活出了自我,才可以正确看待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是如何行走的。

《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读后感(三):爱别人,也爱自己;宽以待人,也宽以待己

高三的时候,班主任在黑板上面贴了四个大字:“我很重要”。 正值最需要鸡汤和鸡血的一年,每个班都要贴一些振奋人心的口号,有个班还选了网上很火的那句,“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而我们班是最特别的,一句“我很重要”,至今仍打动着我。 我在读周小宽的《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时,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这件小事,因为通篇读下来,总觉得作者一直在我耳边说,“你很重要哦~” 作为知名心理咨询师、情绪管理和焦虑缓解专家的周小宽,已经通过她的系列课程《周小宽心理疗愈50讲》,累计帮助了12.1万读者接纳自我、建立自信、走出焦虑。 在这本《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中,她尝试教我们疼爱自己、关注自己、安抚自己,通过自我疗愈,获得心灵的平静与舒适。 1. “假自我”与“真自我”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真自我”和“假自我”的概念:一个人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建立的自我,是“真自我”,而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建立的自我,是“假自我”。 这么说可能有些难理解,我们来举个例子:当小孩不听话时,父母会用打骂的方式教训孩子。孩子尽管不甘,可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作出乖巧的样子——这就是“假自我”。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朋友跟你开了一个玩笑,你听了其实并不高兴,但怕朋友尴尬,就不说出来,自己承受;又或者,朋友向你提了一个请求,你其实并不想答应,但拒绝的话在嘴里来回转了半天,就是说不出来。 也许培养一个完美的“假自我”是人成熟的表现,可有时是不舒服的。有时候,我们想活得舒服放松,要把“真自我”放出来,看看它想要什么、想说什么。 正如周小宽在书中说,“人不是机器,只有机器才要完全按照完全正确的程序运行。人不应该按照某种设定活着,而应该自由的活着。” 当然,自由是会有后果的,我们也不可能获得完全的自由,但你愿意支付一点代价,来换取一段时间的舒心,又有何不可呢? 我之前有一位朋友,她常跟我开黄色笑话,可我听了真的很尴尬。渐渐地,每次和她相处我都谨言慎行,担心她又说什么让我想钻进地缝的话。碍于面子忍受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终于下定决心跟她表达了我的不适,然后选择远离她。也许失去了一位朋友,也许在别人心中留下了敏感小气的名声,但我也为自己减少了很多不快,感觉挺值的。 2. 学会做一个普通人,是我们一辈子的功课 周小宽在书中提到了一位来访者,是一位全职妈妈,婆婆待她极好,也很愿意帮她分担,但是她却没有办法在婆婆带孩子的时候,心安理得地去休息享受。她认为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必须要创造价值才行,否则就良心不安。 作为心理咨询师,周小宽是这么解答这个困惑的: “不管你是出去健身,还是出去呼吸新鲜空气,逛逛街,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时间,在这一刻虽然看起来你没有创造价值,但是你在滋养你自己,而你这个人的存在本身就很重要。 “你的存在本身就很重要”,深深地触动了我。这让我想到了叔本华说的一句话: “你自己”是最本质的,比任何外在财富或是别人怎么看你更重要。 我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价值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好像必须要满足什么条件,比如说特别优秀,你才是一个值得别人喜欢的人,但其实不是这样,大家都是普通人呀。 作者还提到一位S小姐,法国海归,人美文笔好,一肚子诗词歌赋,生活水准很高。你看,她本应该是幸福洒脱的姑娘,却活得特别紧张,用一堆事情把自己填满,根本没法放松和享受快乐。原来,在她小时候,母亲对她特别苛刻,甚至用暴力的手段去“教育”她。母亲给她“设计”了一个完美的人生,这种做法就像把一个坚硬的模子套在了她身上,无论如何都是不合身的。 作者建议S小姐学会说“不”,拒绝母亲强加给她的人设,尝试适应舒服的状态。 3. 爱别人,也爱自己;宽以待人,也宽以待己 叔本华说过,“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我想,一个人能够感觉到舒服自在,并不是说他总是在经历快乐的事情,而是他能够很好地处理消极的事情,比如说自己的愤怒、他人的愤怒,比如说不安全感。 《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中专门列出了一章来讲我们如何安抚这些情绪,我在读了之后也受益匪浅。 比如说,压抑愤怒不叫“处理情绪”。我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让很多人学会懂事、谦和的人,可有些时候,一味地压抑反而适得其反——释怀并非轻而易举,强行“释怀”容易成为隐患。 还有,不要别人的“情绪承担者”。我有时觉得作为敏感的人真是运气不好,虽然洞察力强一些,可也因此太容易察觉到别人的情绪,然后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对此,周小宽说,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你不要总是去承担起别人的情绪。 “活在关系中,但不被关系淹没。” 这一章中我还发现自己跟有个来访者很像——特别没有安全感,每次给家人朋友打电话打不通时,就会害怕出了什么事,陷入焦虑。作者给我们解答了这种不安全感的来源,以及如何去接受它并与它相处,我觉得读了之后启发特别大。三两句话解释不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读读。 我之前其实很怕读这种心理方面的书,因为读着读着就对号入座,觉得自己有问题。 不过我刚刚突然想明白了,其实这类书的打开方式并不是自我诊断,是通过别人的案例来想想,如果我们也有类似的困惑,可以怎么去思考和行动。 毕竟市面上的心理咨询真的很贵,很多人虽然也有一些心理上的小麻烦想解决,但也没有达到要下决心花大价钱的程度。那么,阅读这一类书,或许就挺好的。 最后,再次推荐周小宽的这本《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祝你阅读愉快~

《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读后感(四):我梦见和父母和解,醒来后才发现和解的对象是自己

从小到大,听见最多的话语就是:“你要听话,你要乖乖的,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怎么又不乖?”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于父母的抵抗渐渐地消失了。他们每次说我“听话”或者“不听话”的时候,我都只选择默默地听着,仿佛他们口里说的那个人从来都不曾是我。

有时候看到别人家的父母和孩子其乐融融的模样,我都会无比的羡慕。在我的认知里,我家好像从来都没有这样的生活,一年里有那么一两次的其乐融融,感觉也就特别的多了。记忆之中,父母就是父母,和我并不属于同一个家庭,所以导致了我从小就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里多余的存在的认知感。

也因为自小就认为自己是多余出来的一个存在,所以我不会撒娇,也不会去要求自己想要的一切。我安静的在这个世界上存活着,身边的一切仿佛已经都与我无关。而父母强制在我身上的希望,我也不管不顾,我就如此的颓废着,并且生活着。

我把自己困入了黑箱,得不到救赎。我把日子过的乱七八糟,一边和所有的人一起埋怨着自己没用一边安静的活着。

我有一个习惯,任何事情发生了首先在自己身上寻找问题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好人,但是也不是一个坏人,遇到所有的事情我都会第一时间去反思自己有没有任何做错的地方。

比如和朋友约好了时间吃饭,朋友迟到了开始抱怨,我则开始思考如果选择的不是这个时间不是这个地点是不是更好,就听不见朋友的抱怨了。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我的问题,朋友迟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她的抱怨是她的问题,而并非属于我。所以等到晚上我回家之后我会继续思考,我为什么要考虑是不是选择的时间和地点不对的问题?

在家和父母居住,总会有点磕磕绊绊,每次遇到父母心情不好指责我是个没用的人的时候,我都会开始反思为什么在学生时代我并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为什么我没有读上一个好的大学然后毕业进入一个高级的公司,为什么我到现在还没有能力独立生活……所以我就该被父母指责,我就该听着他们说我是个没有用的人。

如此反复的次数多了,其实心里挺麻木的,就如同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呆的时间长了,视觉开始疲惫,也就懒得再去寻找四周可以看到的其他的东西了。反正一直都在黑暗之中,一黑到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所以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的躲在黑暗里,有时候觉得挺好的。

我想,我这是陷入了一种黑箱之中,我在自我抱怨的世界里无法出来。也许曾经的我,也期待着有人能够拉我一把,但是最后没有谁能够把我从那个黑暗的世界里拯救出来,所以我也就继续的呆在黑暗的世界里,享受自我的存在。

这种状态就如同《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里面说的那句话——为什么反思越多,你对自己的误解越深?

我想,也许我真的是误解自己了,只是我自己没有发觉。因为我不愿意和这个世界交流,我觉得反正我说的任何事情都会被反驳,所以还不如呆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的生活。这样子,我轻松很多,别人也轻松很多,至于其他的事情,又与我何干?

我从一个小时候特别活泼的人,成长成为了一个不怎么喜欢笑的人。有时候甚至觉得,所谓开心不开心的人生,大抵也不过如此,只要活着就足够了。这个世界上,我好像寻找不到能够刺激我的人生,也好像觉得我所遇到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原本就拥有的一切,我对自己说:“我好像失去了情感认知这个东西。”

每个人的世界都有黑箱,接受它便好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第一次生存,应该如何过每个人有着属于自己不同的独到见解。虽然说原生家庭给人带来的影响很大,但是每一个原生家庭里,也必定会有一两个异类存在。他们思考着家庭习惯不同的生活,然后改变自己改变别人。

我觉得看书多的好处,便是从书本里的知识,去反观自己的世界,然后和自己和解。最简单的例子便是我觉得自己和家里所有的人都格格不入,我是一个多余的存在。这个思绪一直困扰着我,但是也仅仅是困扰而已。而我每天的生活该如何继续,就会如何继续——睡醒,上班,回家,吃饭,睡觉。

父母总认为我是一个照顾不好自己的人,所以拼了命的也要给我介绍男朋友,然后要把我嫁出去。我看着父母鸡飞狗跳的婚姻,然后由着他们去折腾。介绍的男孩,见面聊天,我的话少以及面瘫脸,最终成为了他们选择离开的理由。

我不明白,为何父母一定认为我只有嫁给一个男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为什么每次当我想要努力的过我自己的生活、为梦想奋斗的时候他们就会泼我冷水?母亲焦虑与我的无动于衷,开始说着她小时候的生活多么不好,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生活多么艰难,然后开始问我:“你什么都不会又照顾不好自己,怎么还不赶紧的找个男人嫁了照顾你?”

我恍然,曾经以为他们希望我过的幸福才逼着我接触那些不认识的相亲的人,然后结婚生子,其实只是他们自己觉得我这种天生照顾不好自己的人,就应该找个人嫁了照顾我。我哑然,退一万步说我真的什么都不会,别人会愿意照顾我一辈子吗?不可能吧。

我懂了,父亲和母亲生存的那个贫瘠的年代里,没有人教他们什么是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从小就为了生存而奔波,缺少家庭关怀的他们,自认为他们对于我的逼迫,是让我走向幸福的方向。只可惜,谁都没错,但是谁都错了。

每个人的世界里,都有一个别人看不见的黑箱。这个黑箱在生命之中最黑暗的地方,如果不是自己一个人反复的去寻找,大概连自己都无法发掘黑箱的存在。父母没有寻找到他们的黑箱,那是属于他们的事情。我找到了我的黑箱,那么怎么处理黑箱则是我自己的问题。

梦里我看到母亲为我骄傲,醒来我决定和自己和解

我的生活之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事情,评测产品。虽然这些产品不会很贵,但是能够第一时间接触新产品并体验,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母亲知道之后,只这样子轻描淡写的说了几句话:“如果你好好工作,你的工资更高一些,你还需要去免费的评测这些护肤品然后写报告给厂家吗?”

我哑然,继而放下了手里的产品,开始反思为什么我的工作这么垃圾,我的工资这么低,我这么没用……我又陷入了自己的黑箱世界里,一时半会出不来。

晚上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自己拿着评测的产品微笑,而我的母亲站在我的身边为我鼓掌。我以为我和母亲和解了,醒来之后却发现,梦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梦怎么可能真实呢?我忽然笑了,决定和自己和解。

母亲不理解我的世界,那么就让她不理解好了,我做我的事情,觉得开心就继续好了。毕竟,评测的机会难得,而去体验新产品的感受又是那么的让人满足。母亲的时代,是不属于我的时代,她的时代里,女人就应该结婚生子持家做家务,男人就应该出门打拼努力赚钱养家什么事都不做,可那不是我的时代。

我想如果没有读到《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这本书,我可能一直都不会和自己和解,我会一直认为我没有完整的做到母亲理想中的样子,我就是个垃圾。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而不同的个体,又怎么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有着相同的理念和生活方式?

世界的安全感,与其去依靠别人,还不如自己努力来的实际。而生活,本身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所以寻找到最真实的自己,那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因为焦虑、因为父母的关心、因为亲戚的爱护最后变得不像自己的那个存在,终究会被这个世界抛弃。

《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读后感(五):世界这么美好,为何你活得不开心?周小宽教你拥抱那个内在的小孩

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现在有很多,电视剧《狗十三》《欢乐颂》《都挺好》等等,都能看到原生家庭的影子。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长久而深刻的。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一生的幸福。

每一个生活得不开心的人,似乎都能从他或她身上找到原生家庭的影响。那么,真的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吗?

周小宽的答案是:有!

周小宽,知名心理咨询师、情感管理和焦虑缓解专家。她被心理学家胡慎之誉为“能够带领来访者穿透人生最黑暗和痛苦的阶段, 通过认知生命的真相,走到光明之境的心理咨询师”。

她的《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也是一本关于原生家庭影响的书。所不同的是,在这本书里,她聊原生家庭,仅仅是为了了解,为了看见。

我们理顺了那些乱麻,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把原生家庭无形的影响降到最低,才能真正过好自己的生活。

01不被爱并不是不够好

电视剧《都挺好》讲述了苏家三兄妹,因为母亲重男轻女,两个哥哥几乎占去了家里所有的资源,小女儿明玉在年少时不仅在饮食上没法跟哥哥们比,还要做各种家务,母亲为了省钱更是苛刻地压缩明玉的教育资源。

原生家庭带给明玉的伤害深深影响着她以后的生活。成年后的苏明玉,明明是公司高管,拥有富裕的生活,就因为从小“不被爱”,她生活得一点儿都不开心,一个人孤独地住在空荡的大房子里,没有真正的朋友,也无法接受别人的爱。

一边疏离这个家庭,一边又希望得到这个家庭的认可。时时处于这种矛盾和痛苦之中。

人天性的防御本能就是,让自己待在熟悉的感觉里,那样当不可避免的糟糕感觉来临时,会觉得更容易接受。人怕的是失控的感觉,于是很多人无意识地操控着自己的人生。

认识世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别人的方式理解,如父母、家庭、环境;另一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在接受父母及周围人的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也来自于父母、家族及周围人。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自我认知,其实是别人给我们的自我认知,并非自己的认知。

也许在原生家庭,我们得到的认知是“不被爱”,是真的因为不够好才不能得到爱吗?不是的。

苏明玉不被爱,只是因为她的妈妈不快乐。她妈妈原本是有能力的人,原本应该有一个如意的婚姻,可是为了家族,外婆牺牲了她的爱情。

她妈妈无法面对自己人生的失败、不开心以及内心的各种冲突,所以毫无反抗能力且被忽视的女儿,就这样成了母亲发泄内心不和谐冲突的对象。

妈妈不能让女儿舒服,因为外婆没有用让妈妈舒服的方式养育过她,妈妈没有习得快乐、舒服这种感觉。

她们的人生背负着别人的人生,同样也希望苏明玉也背负她的人生。

所以苏明玉没必要期待要变得完美去获取爱。我们不应该也承担不了他人的人生,这个他人,包括父母。

原生家庭无法改变,创伤无法改变,那些痛苦的经历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看自己的眼光,去容纳、理解,去接受和放下。

心理学有句话叫“看见即疗愈”。看见此刻的自己,不仅能打破旧有认知,还能扩展自己看待世界的宽度。

快乐有时,悲伤有时,低落有时,骄傲有时。这就是人生。暗夜和白昼共存,痛苦有时大于快乐,但是,我也想去看。

02你不用去讨好全世界

2003年4月1日晚,张国荣因抑郁症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坠楼身亡。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可以说震撼了整个华人社会。

事业有成爱情满好、人见人爱的张国荣,当时是带着怎样的一种绝望跳下去的呢?人们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可是,回顾他的人生,我们依然能发现,童年的经历带给他的创伤,在他的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也在影响他。

张国荣出生于一个十个孩子的大家庭,他是老幺,而且是孤独的老幺。

他的母亲是一个委委屈屈的正房,在不幸的婚姻里终其一生。夫妻感情不合,加之工作忙碌,嗷嗷待哺的孩子反而成了累赘,更不要说什么母爱了。他的母亲在他成年后跟他说话也如陌生人一般客客气气。

而他们家父母与孩子是分开住的,他的父亲一年到头除了节假日很少回家,他与父亲几乎没有交流。

冷漠的亲情,给幼小的张国荣的心理投下阴影。成名后的他曾回忆说:“小时候不跟父母一起住,那种心酸、那种不开心,现在提起心里仍好像有根刺。”

他甚至认为小孩子给妈妈打是一种好事,因为他连被打的机会都没有。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最核心的对于自我的认知,来源于最早期的母婴关系。

在年幼时,孩子与母亲之间建立的关系中,孩子没有从母亲那里确认自己是被爱的、是足够好的,那么这份匮乏和对于自我的不确定感会蔓延到这个人的人生中,蔓延到他所有的关系里。

他需要的不仅仅是认同和肯定,是所有人的认同和肯定,不容有差,所以他什么事都追求完美。

圈内的人都知道张国荣是一个过分追求完美的人。他在电影《枪王》中饰演一位偏执的杀人狂瑞克,这是一个精神病人,片中所表现出的迷茫无助,让人几乎疑心他真的患了病,实际上,这时距离他患抑郁症还有两年。

张国荣在自传中坦言患上抑郁症的原因,是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世界更加不满。

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没有任何关系是完美的,没有人是完全符合期待的。

所以你不需要向别人去证明自己。从小“不被爱”,只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出爱和肯定的能力。不被爱,并不是因为不够好,即使足够好,没有“爱”这种能力的人,仍然不可能给予真爱。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体现在某件事情中,而是体现在这个存在里。

对于普通的我们来说,从现在起,学会在心里对自己进行肯定吧,并锻炼这种能力。宽容地对待自己吧,自己的价值不取决于他人的评价,更不需要向别人证明自己。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规则吧,别被任何人的规则绑架。

毕竟,无论何时,一个人的存在本身,才是最大的价值。

有时候,我们无法阻止别人对自己的伤害,但也不要成为他人伤害自己的合谋。

你可以改变自己,但不要攻击自己。

03和内在的自己相处

大部分处于痛苦或愤怒状态的人,都是由于内心有一种冲突,而他们又无法整合这种冲突。那么,这种内在的不和谐不统一,一定会延展到他的外部世界,以挑衅别人、攻击别人、抱怨别人或与他人起冲突的方式呈现。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内在世界不和谐时,他的外在世界,也会充满不和谐的人、事、物。

如果身边刚好有一个人常常被激怒,你可以这样去想他:也许那是因为他内心有很多冲突没法平衡积累下来的愤怒,在无意识中流露出来蔓延到了周边。

这样,是不是变得容易接纳了呢?

换句话说,很多时候,外界引起你的不高兴,只是因为在内心深处,你对自己不高兴。

其实生活中冲突总是不断的,并没有完全不存在冲突、完全和谐的人生。

生活中的关系总是充满着大量的投射,自己消化不了的情绪,会通过各种攻击、指责扔给别人,这就是很多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怎么保护自己少受伤害呢?只有划清界限,更多地接纳自己、接纳他人,让内心的冲突减弱能量,让自己更舒服,也让别人更舒服。不与自己为敌,也就不与世界为敌。

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这个样子可以不够好,甚至很糟糕,但是真实。这种被接纳的感觉,会带来极大的安慰和安全感。

人人都爱好的事情、好的结果,但这不是爱的全部。当我不好、做不到、不想做、很糟糕的时候,你仍然喜欢、接纳、理解、不离不弃,这就叫“爱”。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小孩,好好守护你的内在小孩吧,不要把它当作“坏孩子”,这是为了爱自己。

当你没有达到预期,觉得自己很糟,觉得沮丧时,你仍然不攻击自己,不处罚自己,不离自己而去,这就是爱自己。

当你感到疲劳困难、难以为糨时,如果没有别人来帮助你,那么你需要去做一些疼爱自己、关注自己、安抚自己的事情,这是一种自己为自己补充能量的方式。

原生家庭的问题是差不多的,原生家庭引发的伤害也差不多。从出生开始,每个人都会有需求没被正视或满足过,所以每个人心底或许都有个受伤的小孩,期待着被“看见”和“疗愈”。

但,光期待是不够的。只有你选择去看清楚,这一切才会改变。

周小宽老师的文字像钥匙,可以打开尘封的认知黑暗,颠覆你的自我认知,不再活在别人的认知里,不再被外界的评价标准绑架。

要做一个成年人,更多的是去做一种选择:选择构建属于自己的全新认知。正如心理学家胡慎之所说:打开这本书,就是你成长的选择。

亲爱的,这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去看见自己,认识自己,重构自己吧。

推荐阅读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作者 东方春晓​ 无论快乐或不开心的日子,时间都如流沙,在指缝间“哗啦”流失。当暮春的秀手,叩开夏日的门楣,亦将逝去的五月,演绎相逢或告别的剧情,浅浅喜,淡淡愁。

    07-03

  • 缘分的秘密 !(美文)

    缘分的秘密 !(美文)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悲欢。缘分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有的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

    07-03

  • 精选每日晨读,美文100篇‼️
  •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奇妙的缘分。我们或许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与某个人擦肩而过,然后彼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但有时候,这些相遇却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

    05-16

  •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靡靡之香,穿过弄堂,绕过亭长,在城中漫溢......车窗,划过玲珑紫粉,偶有留白,丰富了五月的层次。是丁香,结成花海,分列长街,随风涟漪。浅夏,登场。取之不尽的暖意。

    05-15

  •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美文)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美文)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幸福,幸福的最高境界是清欢。 千百年来,一代代人绵延不断,奔波不停,都是为了美好生活,为了得到幸福。 幸福是人们的理想目标,是人类的最高追求。 一

    05-01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