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林曦是★★教室的创办人及授课老师,教授以书法为主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以书法为起点,亲近中国传统之美。除此之外林曦还对美育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因此在她的小红书、微博等公众平台经常看到好多留言,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和美育相关的问题,所以今天林曦就与大家分享关于小朋友如何学习艺术的问题。
一次留言里有一位妈妈发来问题,林曦觉得这几个问题非常典型,是很多想要孩子学艺术的家长会问到的。所以打算借着回答这位妈妈的问题,与大家聊一聊关于小朋友如何学艺术的这个话题,希望能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这位妈妈的留言其实包含了四个问题,每一个问题的假设和前提,都值得深入地讨论,我们先来就每一个问题聊一聊:
问题一:五岁半的宝宝,练习欧楷已经半年,练完所有的笔画,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林曦老师:楷书,尤其是楷书里法度最森严的欧楷,之于太小的孩子,其实是不太合适的。小朋友的长处,正是在于他们有极强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过早学习技巧复杂、法度森严的技艺,一来是限制了他们想象和创造的自由,二来,投入的时间也会非常长。
现在付出很大代价、很长时间去学习的,可能是孩子10岁以后很快就能掌握的。虽然好像在比较小的年纪有了一些成果,但给小朋友平添这样的束缚,有点像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小朋友如果想学书法,可以从篆隶开始,甚至是大篆、散氏盘一类,起收笔的装饰性动作少一些,比较容易掌握。另外从象形文字入手,对于小朋友来说,也是了解汉字形成历史的很好启蒙。
问题二: 每个笔画都练扎实才能继续往下学吗?
林曦老师:这位妈妈其实是把书法基础的线条练习,和学笔画等同起来了,所以觉得小朋友应该先练横,再练竖,再练撇。如果将笔画作为孤立的零件单独练习,小朋友会慢慢把这些笔画的写法形成定式,非常机械地组装到字里。可是书法的奥妙正是在于万千变化,每一个笔画在不同字里的样子都是不同的,会有很具体的应用。
所以可以单独进行线条练习,比如起笔、行笔、收笔,但最好不要把笔画孤立出来写,这样会对下一步的进阶学习形成一些障碍。
问题三: 现在的读帖能力还不行,是不是先关注笔画,结构后面再提高?
林曦老师:这是另外一个关于书法学习的误区了。用笔和结构是长在一起的,古人说用笔生结构,结构生用笔,当我们在写笔画的时候,结构也会同时生成。之所以觉得结构难,正是因为之前把笔画孤立练习,形成固定样式了,所以当将笔画组装起来的时候,才会无法生成丰富生动的结构。笔画好比砖头,结构相当于一个房子的梁柱,短了谁都不行的。当然,我们可以先把一个房子的砖头准备好,但是没有一个“房子如何建构”的蓝图在,砖头意义也就不是很大了。
问题四:软笔书法和水墨画,是不是只要孩子练习就一定能练出来?
林曦老师:看到这里,其实有一点点想要问问这位妈妈,“练出来”的定义是什么呢?因为有可能在不同人心中,“练出来”会有不一样的含义。
比如我觉得对于小朋友来说,有一个艺术的特长、爱好,大概会在三个方面有非常直接的益处:
第一个益处,在于提高小朋友专注、自律,自我不断学习精进的能力。
第二个艺术,是获得一种兴趣,以及更多的艺术才华和表现力。
第三个益处,也是最重要的,从艺术中获得一种经验,知道如何用一种对待艺术作品的态度,去面对漫长人生中的大事与小事,愉快地打磨精进优化自己的生活。
这三个益处完全是向内获得的,没有外在的标准可以来衡量。
我们现在很容易缺乏独立的判断和思考,非常依赖外界的标准或者某种权威。但是会发现,权威容易幻灭,将心灵的满足寄托在外界的时候,也容易挫败。
所以不知道这位妈妈认为的“练出来”,是办一个展览?还是以此谋生,作为职业?
艺术的学习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所以更应想清楚前行的方向与目的。在过程中付与其中的种种,本该是乐趣本身,但如若寄托其中的是日后容易幻灭的期待,那么这过程就会在心中变成一种代价。艺术这个专业,毕业以后,最后真正做了这一行的人其实非常少。当然现在很多父母其实没有希望孩子一定要以艺术谋生,但心里可能难免隐隐还是会觉得投入了这么多,有所成就是最好。可是要知道,这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事情,如果最开始抱着这样的期望,给孩子的压力会非常大。当我们回看历史,很多艺术大家并没有生在世家或者有很好的环境,但也能自我成就,因为自身就有强烈的热情和信念去实现。
如果一开始,小朋友就是被迫的,一旦日后有了自己的想法,一定会第一时间放弃的。所以不如把功利心放淡一些,让小朋友从艺术中得到乐趣,得到启发,从而找到自己的个性,养成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之于孩子的人生,是更有助益的。
小朋友如何学艺术?
1、林曦老师建议:要启发,不要主导。
林曦老师谈到几年前和陈丹青老师一同做过一个关于儿童美育的讲座,过程里很多爸爸妈妈在问的,都是类似于“小朋友要不要学素描?”、“几岁可以开始学素描?”这样的问题。结束以后,陈老师有点不高兴,说为什么家长都要让那么小的孩子学素描呢。
林曦老师想,可能是因为现今我们的学习大多以考学为导向,所以选择很少,既然日后考试会考到素描,从家长的角度就会偏向于让孩子早些准备起来。但素描其实是非常理性的训练,比较适合十三四岁以上,逻辑和理解能力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的孩子。
所以,父母如果缺乏对美的理解,太着急看到成果,会迫使老师们想一些方法来应对,专业人士让孩子快速画出一张看上去很厉害的画,其实非常容易。但作为父母,出发点是希望孩子现在就画出一张画呢,还是为了孩子整个人生的艺术修养着想。
教育是漫长的投入,也是生活本身。就像我们栽种植物,不太可能今天播种,明天就能结果。越好的果子,越需时间养成。太看重眼前的成果,不值当。
每个小朋友的脑子里,都有一个小宇宙,如果不先去试图聆听,而是让他们按照大人的方式来行事,反而是本末倒置了,很可惜。
所以林曦老师表示教小朋友,最重要的核心是启发,而不是主导。
2、林曦老师建议:赞美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对小朋友的启发,最有难度的部分是赞美。
父母的反馈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很在意这个反馈,所以不要轻易赞美或批评,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林曦老师比较建议在赞美孩子的时候,去表扬他们努力的过程,而不是那个结果。
赞美结果容易让孩子试图去保持一些东西和状态,人都会希望再次得到相似的赞美,但这样就会导致小朋友不进步。林曦经常夸小朋友,你很棒,上次一张画画了四天,这次画了一个星期,说明你画得更深入了,更有耐心了,不太在意他现在画得如何,因为手眼的协调无法一蹴而就,但孩子努力去优化精进的那个过程,永远值得表扬。
3、林曦老师建议:置身其中,言传身教
小朋友是天然就会画画的,父母要做的,是通过交流去启发孩子的想象。大人只有参与其中,才会感同身受,而不是置身事外地赞美或评价。
所以这也是林曦老师一直都想要开美育课的原因。林曦老师发现,每一个人在美这件事情面前,都需要把自己当作一张白纸,从零开始学起。而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言行举止背后的价值体系,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大人如果对艺术与美更了解,将美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并知行合一地实践着,那么言传身教间,便是对孩子最好的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