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灭绝之后》是一本由[英] 杜格尔·狄克逊著作,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灭绝之后》读后感(一):未来和现在
以前也买过《消失的大陆》《消失的动物》《动物进化奇遇》一类绘本,但无不蕴含了一种错觉,似乎历史进化到人类就终结了。所以这本《人类灭绝之后》很快吸引住我。
这是作者的第一部作品,出版于1981年,被誉为开创了推想进化学流派。当人类对自然平衡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并最终走向灭亡,而被人类认为是害虫、害兽、害鸟的生物会继续存在并演化出一个全新的动物体系。
汪洋恣肆的幻想基于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和考察,作者首先概述了生命进化的历史,第三章开始对人类灭亡之后5000万年的世界展开想象。
伴随大陆板块漂移,环境改变,鼠类崛起并成为地球上主要的食肉动物,鸟类成为树林真正的主人,骆驼和犀牛早已伴随人类灭绝,不同的地形环境都产生了各种诡异奇谲的新物种:兔鹿、角面羚、极地鼠、鲲鹅、狮狒、象鼻猪、吸血猴、夜魔蝠……书中大量细致的描写,配合精美的全彩插图,详细铺展了这样一幅未来世界的瑰丽画面。
展望未来,只要地球存在,生命就会延续,直至50亿年后,太阳吞噬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内行星并很快坍缩,地球生命终结。但是,在“宇宙里一定永远有生命存在”。一书在手,如同“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这让我想起一个法国绘本《蜉蝣的一生》:蜉蝣做游戏,参观马戏团表演,看电影,然后死去。事实上在自然界,蜉蝣在成为成虫的那几个小时,可能都在忙于竞争交配。一切生命都不过是宇宙的过客。
《人类灭绝之后》读后感(二):挺有趣的书,不过……
先上两张图。
书名是人类消失后的世界,主要内容当然是想象人类消失5000万年后,在各种不同环境下有可能发生的生物(主要是动物)演化。另外开篇还用了将近1/4的篇幅,回顾几百年来的演化学研究成果,很多地方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介绍,其实背后都是一项影响演化理论的大成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最近手上正在翻译一本关于蜗牛演化的书,里面用了很大篇幅介绍的葱蜗牛,这本书里也提到了:
温带林地的多种不同环境中都能见到树丛葱蜗牛(Cepaea nemoralis),这种蜗牛壳上的花纹有几种不同类型。在开阔草地,普通的黄色最利于蜗牛隐藏,其他颜色花纹的蜗牛容易被捕食者看到,很快就会被吃掉。而在落叶覆盖的区域,棕色条纹是更好的伪装,其他花纹则属于被淘汰的行列。这就导致了开阔草地上的树丛葱蜗牛以黄色为主,而林地以棕色条纹为主。这段写的其实是演化学上的一场著名公案——自古利克与华莱士时代延绵百年的“自然适应”与“遗传漂变”的论战。但本书毕竟是1981年的作品,所以这里把“自然适应”理论写成仿佛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然而就在十年后,以“中性演化理论”推翻适应主义的日本人木村资生获得达尔文奖章,显示出学术界的全面转向。事实上,近年来普遍认为应当用“演化”而不是“进化”这个词,也可以说是基于这股风潮的影响。
这是受限于成书年代的结果。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对于人类消失5000万年后的生物,书中的想象其实并没有跳出现存生物的桎梏,看不到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想象。从这点上来说,《深渊上的火》(弗诺·文奇)中构想的爪族,《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中想象的七肢怪等等,才是天马行空的惊艳之作。
《人类灭绝之后》读后感(三):平行宇宙拾遗
十岁那年,我在90—92年间的《海外文摘》杂志上,看到这么一篇文章:讲的是五千万年后,人类早已灭亡,地球上的生物都进化成别的模样 —— 鹿一般飞驰的兔子,由田鼠演变的鬣狗,会啸叫的蝙蝠,面部覆盖着盔甲的羊……
《人类灭绝之后》原著出版于1981年。现在想来,那篇短文一定就是这本书的缩编综述。一方面为了炫耀自己的记忆力,另一方面被这些遥远时代的动物迷住了,十岁的我,一遍又一遍地读它,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直到把全文都背诵下来。
此后几年之间,我给很多同龄的朋友,绘声绘色地描述过那个异兽横行未来世界—— 讲冰盖的融化,大陆的漂移,讲企鹅将进化成一种鱼,草原上的巨兽用的双角耕地;讲人类文明注定会消失,而鼠族的后裔将在无人的大地崛起…… 我讲啊讲啊,遍历了数千万年自然演化,最后已经分辨不清,哪一句是我读到的,哪一句是我兴之所至编造的。
我还记得,所有听我讲故事的孩子,都瞪大了眼睛,他们对这虚构的自然演化进程深信不疑。三十年过去了,那曾经烂熟于心的词句,如今只剩只言片语 。而倾听故事的孩子,也早就不再是孩子。
我们必须迁徙,离开那片温暖宜人的大陆,有的进化出羽毛,有的进化出鳞片,有的在荒野上学会咬噬同类的尸身,有的在深渊下度过自己的青春。与此同时,我们一定会忘却那些我们曾发誓永不忘记的故事。
自然史的行进,让生物的演化树抽出新枝,把胸鳍化为利爪,又把骨骼上的棱角抚平。我知道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会被世界塑造为平庸的事物 —— 忠诚的狗、疲惫的牛、在绝壁上筑巢的鸟、被噩梦纠缠的狼。
但是我,就只有我,还是紧绷着自己疼痛的前爪,在坚硬的冻土上挖掘着,挖掘着。日复一日,夜复一夜。自以为在这个荒凉的星球上,还能寻找到什么新的东西。
《人类灭绝之后》读后感(四):给我一头兔鹿,我能看一个下午
书本身的立意就挺有趣的。毕竟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生物演化不是简单的适者生存过程,也没有证据显示演化有什么固定的方向,当然更不存在辉格式的由低到高过程。所以未来的生物究竟是什么样子,一方面需要考虑现在的物种生存状况和地理条件,一方面也多了很多遐想的空间。当然这方面来说,本书的设想基本还是很保守的,书中的5000万年后的地球气候环境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生态位也没有彻底的改变,只是旧的物种灭绝,新的物种填充进来了而已。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作者不仅一本正经虚构了上百种动物,还像模像样分别起了拉丁文学名。比如本书上来介绍的第一个兔鹿属Rabbuck,作为一种长了蹄子的巨型兔,属名Ungulagus就来自蹄子Ungula,下面几个种则分别叫林居silvicultrix、黄毛flavus、爬山scandens和粗毛hirsutus。这其中有些是借用了现存动植物命名的种加词,有的则是新造的,看得出来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这玩意的眼睛太有意思了,真要有一头估计我能看一下午……更好玩的是只要随便谷歌一下,就能在Fandom上发现Speculative Evolution的wiki,俨然已是一副成熟亚文化的样子。其中的兔鹿词条里还多了几个书中没有收录的种,看插图风格,显然是本书初版之后作者又继续增补进来的,比如:
条斑兔鹿(strank, Ungulagus virgatus,种加词即枝条编织的或有条纹的)。这货一看就生活在非洲热带草原,利用深草隐藏身形。按照设定,兔鹿的身形应该比较接近麂子一类的小型鹿科动物,估计它就是占据了斑马的生态位吧。
斑兔鹿(watoo, Ungulagus cento, 种加词指补缀成的织物),甭问,这跟长颈鹿一模一样的斑纹,一看也是非洲稀树草原上的生物。不过虽然这玩意体型比较大,但参考兔鹿的一般大小,它应该长不到现存长颈鹿的体型(两层楼高的兔兔见过没)。
獐兔鹿(picktooth, Dolabrodon fossor ,别想了中文名都是我瞎翻的),这玩意看学名其实不是兔鹿属的,但不知为啥wiki也说它是一种rabbuck。属名Dolabrodon来自dolabra,意思是鹤嘴锄,种加词fossor也有锄头的意思,所以这玩意也可以叫锄锄兽……显然这东西一看就是照着獐子设定的,不过栖息地主要还是热带稀疏草原,不像现实中的獐子主要生活在亚热带和温带林地。而且獐子只有雄性才会暴露大犬齿,但这货的犬齿是用来刨地挖草觅食的,所以雌雄都有。
另外最后wiki里还给了一个属被称为跳兔鹿(Hopping Rabbucks (Macrolagus spp.)),从属名上看应该是一类比较大型的兔鹿,但是没有图,也不好说这玩意究竟是什么,嘛毕竟是脑洞生物……不过总的来说从上面的设定可以看出,这部书里的动物基本都是参照现有的物种和生态位设计出来的,所以虽然少了几分幻想的成分,但都非常合理,完全可以设想它们会在未来的地球上蹦蹦跳跳称王称霸。
最后激情放送一张兔鹿交配图~本书的插图虽然细致描绘了很多动物的生态习性,但其实都没怎么出现交配的场面,不知道后来的新版增补没有~
看来未来生物的生命大和谐跟现在差别也不大《人类灭绝之后》读后感(五):迪斯科年代“复古单品”中有这样一本神奇动物设定图鉴
写这则书评是因为想在这里放几张图,看图你就知道我为啥非得放图了哈哈哈哈哈哈。
先说说这本书的作者:
杜格尔·狄克逊,一个拥有150余个(???)头衔的英国著名科学作家,拥有地质学、古生物学、生物进化的学科背景。早先他在伦敦一家百科全书出版社做地球科学编辑,有丰富的科考经验,到访过许多岛屿、平原,还参加过美国的剑龙发掘,参观过世界各地的化石遗址。
《人类灭绝之后》这本书出版后第十年,1990年,日本人把它改编成了两小时特别节目(我专门跑到Youtube上找到了这个视频),画风如下:
After Man 特别节目片头 可能是用橡皮泥捏出来的模型????以为在看cult片,这小东西也太可爱了叭After Man 特别节目中出镜的本书作者After Man 特别节目片头 看着哪里有点像异形后来,日本和美国还举办过关于这本书的电动模型巡回展(hhhhhh请大家脑补80年代科幻电影中各类怪兽道具)。
作者和妻子住在英国某郡的一个镇子上,“在那里,他夜间管理镇上的电影院,大部分业余时间用于制作电影和动画。”所以在工作和科考旅行之余,作者很可能是位深谙时间管理之道的阿宅。
作者说的三段话很是震撼我:
大自然讨厌真空……任何一个生态位都不会长期空置,只要有空位出现,很快会有物种进化出来占据它。在每个物种内部竞争都很激烈,因为每个特定的生态位只能容纳一定数量的个体。……最终结果是,当其它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缓慢改变去适应自然环境的时候,人类却可以改变环境,让环境满足自己的当前需求,从而获得短期收益。人类的文明在进化之外高速发展,文明发展的成果不是通过基因而是通过学习传给下一代。虽然人类躲开了自然选择严酷的一面,但人类也因此无法享有自然选择带来的长期优势,简言之,人类的进化中止了。……随着主宰地球的物种消失,世界上的动物将进入一个长达数万年的进化混乱期。人类的灭绝会促使许多新物种出现,对于5000万年之后的世界来说,人类的消失绝对是对塑造世界有着重要意义的事情。接下来,根据丰富的知识储备、扎实的古生物和进化学方面的研究背景,作者和本书的插画家就要大开脑洞了,大家请看:
兔鹿
由于大片的温带林地变成城市和农田,鹿的栖息地遭到破坏,生存压力之下鹿的数量减少到难以恢复,整个生态位都空着。人类消失之后,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快速繁殖能力的兔子就进化出不同形态,最成功的是兔鹿。啊看起来rio柔软可爱(令人想要消灭人自己…?
兔鹿猎鼠
这是兔鹿的天敌——虽然外形像狗,但它们毫无疑问是老鼠的后裔。(因为啮齿动物将成为地球上主要的食肉动物)这种新型“硕鼠”一身腱子肉,乍看起来居然很酷?
猎鼠伶仃兽
emmm这是什么神奇姓名,感觉是在叫我?
河岸湖边常见的哺乳动物,经常在芦苇荡中出没捕鱼,腿和脖颈细长,身上有竖纹,让它们在芦苇中完美地隐藏了身形。
伶仃兽伞尾鼩
当幼兽长大,离开父母巢穴的时候,它们跳到空中,借着夏日从光秃秃的岩石表面升起的热气流,飞向新的栖息地,有时能飞至几公里外。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看了图我笑得好大声。
伞尾鼩夜魔蝠
谁能拥有气场如此之大的名字?想必是来者不善。
夜魔蝠 与 红花蝠打住,不能再继续贴图了,否则就是剧透啊。
感恩【后浪】那些可爱的小编,搞出了这么一件80年代初的old school风格“复古单品”,让我这个看不太懂硬核生物学知识的人也能手不释卷还笑出鹅叫。
另外,读完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在版编目数据里把这本书列为“幻想小说”,讲真这的确是一本今年上半年以来我读过的最令人快乐的Zoology fant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