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读后感100字

发布者:莲塘纳凉 2021-11-13 02:40 来自: 文章吧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是一本由(美)梅格·杰伊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精选点评:

●童年阴影存在于75%的生命中,我们不能改变外界环境对我们施加的力,却可以改变收到力的作用之后的自己。曾经的伤害并不一定能完全阻碍通往成功的道路,还有多种选择,我们可以选择慢慢填补曾经的空洞,将伤害带给我们的疼痛转化为另一种未来的路。 我选择的是听书。其实并没有觉得作者的某些观点很有价值,而且好像并没给出具体可实行的脱困方法,单纯有一种听故事的感觉。

●20200105 樊登读书 尽量善待自己以及自己邂逅的人,或许你邂逅的每个人都在打一场艰苦的生命之战,我们现在都知道了,很多人其实都是如此。 20200330 樊登读书 想起自己童年

●时间和复原力

●樊登年度12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必焦急,该来的总会来。

●最好的解药:爱与时间

●很治愈~ 案例很精彩,像小说希望 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成长痛点吧

●有积极意义,可以引导受原生家庭影响的孩子走出来,但不知道效果如何。

●最好的报复就是不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202003《我们都曾受过伤,才有了很好的人生》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必然会有点事情才能不断成长。 还好,就是听过很多道理才好过这一生。原生家庭一定是有影响的

●里面的故事有些震撼,看的人既难过又感动,人的韧性成谜。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读后感(一):每一个伤痛都为了让我们变得美好

童年的各种逆境,可能是成人都无法觉察的内容都会让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去不断探索和克服的

原生家庭可能掣肘了你,也可能成就了你,一念之间,结果差别如此之大

我的家庭留给了我什么,对于婚姻中另一半的寻找一定要脾气好,对于自己的性格和脾气却是爸爸完整的延续。对于生活中的不够自信是怎么来的呢?一直困扰着我,英语快慢分班,好像只有在过了注册会计师后才建立点点的信心

女儿有从我们的家庭里接收到了什么,是讨好的性格吗?是不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决定一切事情的首位吗?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读后感(二):活好自己

#樊登读书#

好好生活才是对过往苦难的最好报复。

原生家庭的苦,大部分人都吃过,但性格决定命运,终究是敏感的孩子受害多一点。我妈身体不好,我爸我俩都格外的照顾她,也许是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吧,所以她说话往往很冲不太在意我俩的感受。我好怕自己成为我母亲那样的母亲,虽然很爱我,但是我们从未亲密无间。也许过几年我也会当母亲,我会努力,变成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女人。成为孩子温暖的靠山。

听了这本书,告诉自己放轻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唯有战胜挫折,找到出路,才是人生赢家。不必盲目羡慕。

“所谓的普通人根本就不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正常人,所以不用羡慕别人,不用觉得别人一定比我们好。

你自己的人生,可能就是你正常的人生。

对施害都最好的报复,就是不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对所有加诸于我们身上的错误的行为,那些糟糕的东西,就让这一切在这儿终止。

善待自己以及自己邂逅的人,或许你邂逅的每个人都在打一场艰苦的生命之战,我们现在知道了,很多人其实都如此。”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读后感(三):一本亲密关系的书

#2020第3本书#《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如何从童年创伤中复原?》 (supernormal),作者梅格·杰伊,女,临床心理学家。 这本书的名字翻译的文不对题,受过伤的人并没有更好的人生,这些超级正常人可能会成为英雄,但是超常者的内心压力和强烈的孤独感是挥之不去的:没有任何人是真正坚不可摧的,孩子不会,成年人也不会。 很多人的童年都遇到了逆境,他们误打误撞,愤怒、警觉、逃避、取悦他人、重启等等手段,好像阿拉丁发现了神灯,彼得帕克被蜘蛛咬了一口,成年之后变得和正常人一样,甚至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所以有个概念叫“复原力”,这个名单有美国总统奥巴马,网球名将阿加西,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格尔,星巴克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 但是看这本书千万不要有个幻觉:以为给孩子逆境,孩子就会有“复原力”。虽然人的生存本能强大到不可思议,但童年受过的伤,却是永久的,很多人即便“复原”了,但在心理也会遇到障碍。 虽然我们没办法决定我们的童年,但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童年生活质量对其人生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小。最重要的是:拥有哪些爱,而不是没有哪些爱。做对一件事情比做错一件事情更重要。(所谓的原生家庭现象是存在的,但有些人总是纠结于过去,有些人在向前看,比如奥地利的《自卑与超越》就指出了这种现象) 重建一段人际关系,可以重塑我们的大脑和生活,爱情,亲情,友情,“贵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志同道合的社群,都会帮助我们。记住,“爱可以战胜恐惧”。 在这里,推荐另外三本书,《身体从未忘记》、《感受爱》和《亲密关系》。 书中最后也给了11个建议,让我们更好的应对童年逆境,帮助“超常者”不要在成年之后还受到过去的影响。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第七条:列一个你感激的人的清单。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读后感(四):不知道是否算是受过伤,但我还是碌碌无为的活着

读这本书的起源是和小哥吵架,当时突然发现,原来结婚的誓言,并不是真正的誓言,誓言,也是会破灭和打碎的,并不是做出了誓言,就真的可以一直遵守,完全不会打破的。

要去做牙的根管治疗的前一天(后来发现并不需要做),和小哥大吵了一架,当时真的以为小哥要彻底离开我了。那种撕心裂肺和绝望的感觉,真的是头一次体会到。那次争吵之后,我在和小哥相处的过程中,一直都战战兢兢的,总感觉离他很远;在他身边和与他相处的时候,也感觉好害怕,觉得一切都是假的,不那么真切。这次争吵,也促使我更进一步去反思自己的童年生活,便买了这本《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想知道别人都是怎么在童年创伤之后,拥有了更好的人生。

我之前以为爸爸只是爱喝酒,经常喝醉,但在读了其中一章后,我意识到,爸爸可能是有酗酒的问题,但没那么严重。以前总以为,他只是爱喝酒而已,但其实,他的爱喝酒,却为家庭和我造成了很大的问题和困扰。虽然他喝醉以后跟我说的伤人的话,是他内心本来就那么想的吧,但总感觉还是跟喝酒有些关系的。包括小时候很多不好的记忆,比如过年我生日的时候他们吵架,他喝醉的时候摔手机,喝醉后用茶杯割破了手,去了医院,吓到我离家出走,妈妈大晚上带着我,出去找喝醉酒的爸爸,诸如此类的记忆,其实都和他喝酒有关系。他的爱喝酒,的确影响到了我的家庭生活和我的成长。

虽然在看连岳的公号时,他说什么童年创伤和原生家庭,都是假命题,大部分人以为的问题,都没有那么严重。我承认这可能是正确的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来自家庭的问题,只是别人不知道,或者影响没那么大,但对于当事人来说,特别是小孩子,真的很难正常的去理解这个世界,理解大人们的行为,以及对爱、关心、安全感有很好的认知。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经常会不太好。书中的很多情景、书中主人公说的话和感受,都能让我感同身受,感到难受。这些主人公后来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也从童年创伤中逐渐走了出来,但我自己却没什么成就,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一事无成。对自己的情绪和由童年事件带来的影响,我还是无法很好的掌控,还是经常被自己的情绪和性格中的缺陷控制,说一些伤人的话,或者脑海中出现一些不好的想法。我没有成为一个像书中主人公那样,成功复原的人,仍然带着自己以往所经历的破碎,破碎的生活着。

可能以后经济条件好了,我会考虑去求助于心理治疗吧。在现在经济还达不到的时候,就自己多看看书,多反思,锻炼身体,提升自己,来慢慢抚平自己,加油也可以从中复原吧。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读后感(五):别把锅甩给原生家庭了,成年人得对自己的缺陷人生负责

2008年,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成立,在我们这样一个讲究孝道的社会,小组的诞生无疑是惊世骇俗的。

父母皆祸害小组引起了激烈争议,同时也将对原生家庭的讨论推向了高潮。2016年,电视剧《欢乐颂》热播,再到今年的《都挺好》,每一次都能掀起一场关于原生家庭的大讨论。

这些年,原生家庭从一个心理学上的专业词汇变成了一个被广泛讨论的大众词汇。

在一次次的讨论中,许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亲子关系,尝试着从原生家庭寻找性格的起点,但有些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我的人生之所以如此糟糕,都是因为儿时的创伤。”

“我现在这样xxx,都是因为原生家庭xxxxx……”

然而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真的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吗?当遇到糟糕的原生家庭,我们该如何走出过去的创伤呢?

在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梅格.杰伊的《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一书中,也许你能给你新的启发。

01

完美的家庭并不存在

在父母皆祸害小组中,成员们把代际间的伤害分为直接肉体伤害、间接人格伤害、家庭状况造成的情感伤害、试图控制孩子的人生等。

除此之外,影响更深刻的原生家庭创伤还包括父母离异、血亲去世、血亲猥亵或犯罪、家庭成员患有精神疾病等等。

20世纪中叶,有心理学家提出,正常的成长发生在一种普通的、可预期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足够的食物、足够的关爱、足够的和平、足够的关注、足够的监护、足够的约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认为的这种普通的、可预期的环境既不普通,也不可预期。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0年的一份报告估计,约有25%的成年人在儿童期遭受过言语虐待,15%遭受过身体虐待,10%遭受过性虐待,大约30%的人目睹了父母离婚,30%的人生活在滥用毒品或酒精的家庭环境中,5%的人在父母入狱的环境中长大。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所谓“足够好”的成长环境并不多见,没有一个家庭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家长是完美的。

但事实情况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平安健康地长大了,甚至许多在极端的问题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依然收获了幸福的人生。

1955年,心理学家埃米.维尔纳和露丝.史密斯发起了一场研究计划,研究的主题是早期逆境对人生毁灭性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对象是698名婴儿,这些婴儿大多来自极端的问题家庭,他们的父母长期生活在贫困中,受教育程度低,没有工作,部分家庭还面临着家庭成员酗酒和患有精神疾病等问题。

698名婴儿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在10岁时开始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或学习问题,18岁时,部分孩子开始出现犯罪行为或精神疾病。

但这其中仍旧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即使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充满着高风险因素,但最终却成为了有能力、有爱心的成年人,他们找到了比父辈更好的工作,并组建了温馨的再生家庭。

这个结果令研究人员有些意外,并促使他们改变了研究方向,把目光对准了另外三分之一的孩子,开始了一场长达数十年“复原力”研究计划。

02

停止向外归因,对缺陷人生负责

复原力的一个核心意思就是,人们在逆境中表现得比预期要好,在遭遇许多不利因素时,这些人总能朝着好的方向努力。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拥有复原力,能够从原生家庭创伤中复原?

在《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中,梅格.杰伊给出了一些建议:

比如“分享秘密”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事实上,那些在不幸环境中长大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可能不同,但内心却有许多共同之处。

人们在遭遇某个问题时往往会产生一种疏离感,觉得自己的问题与众不同,但太多人面临的问题是相似的,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孤独。

这就是在许多心理治疗中会有治疗小组的原因,团体能够让每个成员知道自己并不是唯一的。 有研究表明,在经历了早期逆境后,依然能在成年后感觉良好的最有力因素之一就是能够主动把秘密分享给别人。

许多人把创伤深埋于心,任负面情绪发酵,担心遭受偏见,但就像《本质》杂志创始人爱德华.刘易斯所说:“正常人能够根据我们最好的经历,而不是最糟糕的经历来定义我们。”

再比如“从受害者变成英雄”

书中有一个例子,戴维的父亲早逝,母亲患有抑郁症,在他的童年回忆中,母亲很少微笑,沉默寡言,容易发怒,他常常看到母亲在哭泣。

戴维在家庭中扮演着“英雄”的角色,为了让妈妈开心,他经常在家里讲笑话,在学校努力取得好成绩,他很注重照顾母亲的感受,时不时称赞母亲的厨艺。因为儿时的经历,戴维长大后还成了一名帮助他人的社会工作者。

有研究证实,当有压力时,为别人做善事可以降低一个人的心率与血压,积极照顾生病的亲友可以给自己带来更积极的感受,并降低自己的死亡风险。

其实戴维不是个例,在许多问题家庭中,都会有这样一个扮演“家庭英雄”角色的孩子,这些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同时也在英雄的角色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第三,是重启

如果说,童年创伤的本质是“过去总是存在”,即昨天发生的事情永远侵入今天的思想,那么将过去与现在分离,就是一种治愈创伤的有力措施。

书中的安东,父亲因偷盗入狱,囚犯儿子的标签让他在生活的城市备受歧视,安东一直也觉得自己就像个囚犯。后来,安东从美国的东南部搬到了西北部,在那里,没有人认识他,他如释重负,开始了新的生活。

重启能给人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尽管这样的重启有点像逃避,但有时候,逃避虽可耻却有用。

比起物理空间的重启,更有效的是心理的重启。

我们在从未成年人变为成年人,从学生变为工作者,从子女成为伴侣与父母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第二次机会”,让你远离过去的创伤。比如我们会遇到善意的同事,积极向上的朋友,倾心相待的伴侣等等。

在《都挺好》中,苏明玉的“第二次机会”是他的师傅,他在苏明玉的生活中扮演了父亲的角色,给予了她认可与关怀,帮助她成为女强人,完成了经济独立,远离原生家庭的控制。

改变的措施很多,但一切的前提是“愿意改变”。

许多经历创伤的人一味沉溺于过去的伤痛,将所有原因归结于原生家庭,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我很糟、我很惨,我无法改变。

然而我们已经不是孩子了,而是有自我意识的成年人,要打破轮回,就必须停止向外归因,对自己的缺陷人生负起责任。这很难,但并非不可能。

03

重要的是拥有多少爱,不是没有多少爱

1938年,哈佛大学的医生兼研究员阿伦.博克开始了对幸福感的研究,这是历史上针对幸福感开展的持续时间最久的研究项目。

他们跟随研究对象从青年到老年,最终发现,影响一个人生活是否美满最重要的因素不是财富与地位,而是:爱。

我的朋友小洁8岁丧父,当母亲告诉她:“你以后再也没有爸爸时”,她的人生彻底改变了。

她给自己贴了一个受害者的标签,暗示自己不被爱,不配拥有爱,认为自己没有父爱,同样也握不住友情与爱情。

在人际交往中,她始终对人保持警惕,将他人拒于心门之外。从小学到大学,她几乎没有一个真心朋友。

但在大学毕业时,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次机会”,进入了现在这家公司,遇到了一群如家人一般关爱她的同事,帮助她走出自卑封闭的怪圈。

小洁曾经埋怨过父亲,恨他这么早离开人世,抛下他们母女不管。但现在的她感恩父亲,感谢他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予了自己足够的爱。

因为父亲的去世,小洁深感健康的重要性,她现在的工作是一名健康管理师,帮助别人拥有健康与幸福。

她说:“曾经我是一个缺乏爱,只知道索取爱的人,而现在,我学会去付出爱,去温暖别人,给别人力量。”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们还发现,到了后半生,很少会有老人跟他们谈论童年出现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人童年生活的质量对其人生的影响比我们想象中要小。就像老话所说,三十岁前看家庭,三十岁后看自己。

人生很长,像小洁一样,我们的生命中,会出现许多积极的人或事,而积极事物产生的影响要比消极事物产生的影响更大。 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哪些爱,而不是没有哪些爱。

小洁花了五六年的时间慢慢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这个过程很艰难,但她说,只要有爱的力量,改变只是时间的问题。

现在,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与伤痛依然会时不时爬上小洁的心头,给她带来困扰,但她现在已经足够强大,懂得用理性去克服。

人很难完全治愈原生家庭的创伤,可真实的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带着缺陷与不完美前进,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搏斗。

推荐阅读
  • 付出,得遇上对的人 !(年度美文)

    付出,得遇上对的人 !(年度美文)

    有一个鸡蛋,非常天真的和石头在一起了,磕磕碰碰,身上伤痕累累,但鸡蛋一直坚持着,终于有一天,鸡蛋受不了了,离开石头。后来鸡蛋遇到了棉花,棉花对鸡蛋的每一个拥抱,...

    12-24

  • 生活.美文

    生活.美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溢满生活滋味,让人沉醉其中。季节终点,冬日晚风凉,斜阳渐矮只影长。 孑然一身,独吟天上月,自顾自盈缺,揉乱琵琶弦,一碗红尘一盏烟,冷暖交杯是...

    12-18

  •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在书海中徜徉,偶尔会遇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书名,但翻开之后却发现内容大失所望。这种感觉可不太好!不过,今天我要推荐的这三本书,书名可能让你感到意外,但它们绝对不...

    12-10

  •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10日,星期二。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跟生活认输,不向岁月低头,你会发现世界如此美好。——题记在这悠长的人间旅途中,我们...

    12-10

  •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5日,星期四。多做上进的事,拥有乐观的心态,人生就会变得更灿烂和美好。—《人民日报》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步履匆匆,仿佛被一只无形...

    12-05

  •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一】不要与任何一个人去争,爱你的,不用争,不爱的,争来也没用,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二】时间是种极好的东西,原谅了不可原谅的,过去了曾...

    12-05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