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碑铭大观读后感摘抄

发布者:安般兰若 2021-11-13 02:39 来自: 文章吧

《连云港碑铭大观》是一本由中国文史出版社著作,平装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5,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连云港碑铭大观》读后感(一):正误:

读完有种突出的感受,要想了解一地的历史,光读现存碑是不够的,因为如果你去对比方志中的艺文,就知道那只是九牛一毛。真想去了解一方,必须看这样的书,要亲自从方志中把历代名宦做过的好事,当地名贤的姓名都熟记于心,才能发挥。

我心里暗自嘲笑一些南京所谓的著名老作家,没看过什么书,就敢写南京城市史、苏州地方史,真是贻害无穷。还是要有大学者,做些基础工作。哪怕是为他人做嫁,也心甘情愿。

此书总体不错。前有海州学宫,中部以云台山碑记为主。

但作者对于文献的标点,还是有不少问题,没有认真二校。我就当自己尖酸刻薄点,为读者标出一些,以免误导大家:

4以钱泳攀云阁缩临汉碑为准,濒误为“频”.

6 枳棘误。

8倒四行:人以此称君。恤亲丧去(离开广济主簿职),丧除,为真州六合主簿。(标点误)

9擿作“木”字旁。此文赞赏陈经大人能“当剧处繁,以多为约,人信赖之。”

12“守乐民之和,侈上之赐(讲侯忠信以皇帝之赐为多)。”(标点误)

13倒四行:殿宇误为“殿字”

14第六行:公所至之处,具有政绩。疑当为“俱”。(元朝在至元十五年1278改地名为海宁,与今浙江海宁易混淆)此碑阴上有大量的县级达鲁花赤。

24倒七行”学政之张弛,视有司之贤否。今之从政者,惟弊弊于簿书期会间……“(标点、字误)· 弊弊,是辛苦疲惫的意思,古代习语。《庄子·逍遥游》:“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亡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 明 宋濂 《跋清源国师所书栖霞碑》:“览者毋徒弊弊焉索之於形迹之间,庶几目击而道存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今之所谓学者,牵制章句,剖析文义,弊弊焉用力於末节,而不复顾其行。”

26倒七行“盖其囿蓄闲,维厥功于人,含弘广博”。”倒五”圣人者作,思为防制,观〈坎〉之象……不知其义已寓于……” 倒2“非有非无,而不可以方。所形象,必有为之者焉。”(标点误)

27第6开始:“太祖……卓有至见。至制有司新官到任谕僚属之词则曰“朝廷设官分职,欲其敬神恤民,亲贤远奸,兴利除害”,而神特居首焉。余疏譾……”

29〈敬一箴〉部分:我其任之,鉴别必明。(标点误)

35第一行“不待申请而知,日夜关心(标点误)”(前穉应简化作稚)

36第四行“电“牧守,衍字。

37第6行“矧后学诵法圣贤,书亦何可无耶?”(标点误)

38第六行:“顾有字、号、籍,岁茫无从考……”(标点误)“岁”如果表达年月,不是这么表达的。肯定是属后,表明年代久远,无法稽考之意。

倒三行:“苏子(珮)率经生余子辈征文为记。润也闻之……”(标点误)

41第四行,衍”号。

52第四行:盖靡日不饮冰,亦靡日不痌瘝乃甿也。(标点误)

55标题与碑题之“诸山赡庙碑”,误为瞻。(目录并误)

57补解释:"释采",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上古时,本是礼门神的。君临臣丧时入门前向门神致礼的仪式。《仪礼.士丧礼》:"君释采,入门。"郑玄注:"释采者,祝为君礼门神也。必礼门神者,明君无故不来也。"《礼记.丧服大记》:"君至,主人迎,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君释菜。"郑玄注:"释菜,礼门神也。"一说,进门前脱去华美的外衣。见胡培翚《仪礼正义》引万斯大说。

58“又其所吹豳、雅,若〈大田〉之篇有云螟螣蠡贼、秉畀炎火者……”(标点不规范)

补解释:八蜡即八位农神:一曰先啬,即神农;二曰司啬,即后稷,古代周族的始祖,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三曰司农,即畯,古代掌管农事的官;四曰邮表畷,邮为田间庐舍,表为田间道路,畷,是田土疆界相连缀;五曰猫虎,即鼠兽的天敌;六曰坊,即堤防;七曰水庸,即水沟;八曰昆虫,即包括蝗虫在内的昆虫。 宋案:故文中有先啬、司啬、迎猫、祭虎语。

79竝当简为“并”

88补释: 【史記·秦始皇紀】過黃腄。【註】東萊有黃縣,腄縣。十三州志,牟平縣,古腄縣也。

99刻文第一行:释氏[大]洋。宋:据下文补一字,此人实为主事者。

228白宝山黄窝摩崖:功名诚敝屣(误履),道德有真筌(误荃)。功名就是双破鞋。

《连云港碑铭大观》读后感(二):真乃大观

按照我的推断,应该是刘阳(朐阳外史)完成的。是在上海出版的两部石刻之后,“又萌生了整理史上残损、遗失的石刻图书”共418处。

此书以大量地方志为基础,知道采择优秀版本,殊为不易,扩吾眼界。我身经踏查,却尚未得闲通览海州方志。而此一书,可与我之足迹汇观。如海州文庙、孔望山诸铭、278张猫造像碑,今已不存,览昔贤佳文,如观法脉。幸甚。

此书还收有不少吉光片羽,有的是考古发现,如108米芾书墓志,有的是一度出现又旋而消失的单字重宝。确实能增长见闻。看来连云港这地方还是可以来淘宝的。

此书以石刻的发现地的区、街道进行分类。

第四页以钱泳攀云阁缩临汉碑为准,濒误为“频”

003东海庙碑碑阴17字,图片不全

006海州大云寺禅院碑,李邕所书,不存。倒6行:生无生,净名不去。即无生法忍之境界。据《全唐文》:

天也地也,摄生之谓元造;日也月也,容光之谓神功。然亭育之仁,可干终灭。照明之力,未焯昏霾:故热恼积薪,劫烧难铄,惊波巨海,沃焦自渊。独有导师空王,禅那宴寂,一念首安住之域,加行证无为之阶,密教内修,庄严外度,双引相应,并照两忘,然後生无生净名不去,照无照了义能觉。爇菩提之炬,则枳棘涤除;楫般若之航,则横流既济。湛四禅於中道,超三有以上征,精舍修跻,度门斯盛,其此之谓矣。

粤有寺之艮背,山之前临,有确师禅房者,武德八年邦守萧公讳顗护法之所建也。周目环郭,澄心际海,亦既一味,实无众生。夫凭其高,宅其胜,曾近俗谛,或乘法流。且水出於冰,凡作於圣,虽曰丑地,犹是道场。矧乃妙有孤标,宝相灵变,入我室观我形者哉!施及贞观岁,有等观禅师,继前心,承後问,分之则别位二事,合之则同列大空,坐於斯,竟於斯。於戏!四益风驱,百为火灭,楝宇崩落,象设倾低。先天中,有惠藏禅师,闻之斯行,居而不住,妙龄强植,劲节老成,被甲律仪,下帷经藏。方丈之室,时历十年;箪瓢之餐,日常一食。信为法本,悟实如宗,简珠圆明,经莲清净,剃发结落,亡境受除,生起了於心,缘觉被於物。是以兴补旧塔,建置尊容,弥陀当其阳,菩萨侍其侧。四大海水,慧眼启明;五须弥山,毫相崇绝。有若稽义摭实,沿名讨因,都极乐之大郊,寿无量之景命。备如昔者称赞,观厥音声,克济斯艰,乃复於远,则有阶地超越,自在神通,发宏愿心,得大势用:皆所以濡火宅,轫剑轮,投地者结业坐开,入影者苦趣以息。粤若殚财竭力,刻桷雕题,积四三年,模造化意。宝殿蔚以云构,金山焕其日临,岂徒然哉?夫壮丽者,将以重威神;仪形者。将以摄归止。或离性解脱,或见作随缘,药草寓其根茎,雷感其方类。即说非说,若通不通,惟三兽之渡河,庶一子之来学。禅师以为默则绝教,言则牵文,苟心事於化人,岂迹留於舍法?会议斩石,佥允图功。

邕来守是邦,偶闻兹事,俯僧依佛,何日忘之?在家出家,惟其常矣。顷者下檄湖海,申明捕杀。鳞羽咸若,灾疫以宁,救蚁虽尚於潲弥,涸鱼每忧於释种。祁寒则怨,童子何知?率三省於短怀,寄一尘於宝地。虽驾宏农杨公守坚字越石,本枝鼎贵,胄允岳灵,直道守公,智印观法;司马郎琊王公元勖字固礼,高闱袭右,皇士令名,资位升闻,妙意融朗:盛矣美矣,左之右之。时有新罗通禅师,五力上乘,一门深入,利行摄俗,德水浮天,赞而演成,恭而有述。其词曰:

覆焘之奖,始生终灭。昭回之明,内昏外彻。阴入不断,心起难折。灵海欲深,洪炉火热。倬彼大师,超然正觉。亡境息想,示法流渥。绝生死岸,破烦恼壳。度门光启,住地元邈。传灯三叶,分座一义。象设仪形,庄严地位。有为不染,无相能离。苟曰法乘,莫非种智。古者丰石,抗之高山。纪事标柱,铭勋列班。广兹妙有,运彼元关。则百伊昔,粤吾无闲。

008沈括书陈经墓志

宋 沈括 《故信阳军罗山县令陈君墓志铭》:"居家得乡人之欢,姻族益亲;仕于邦,则当剧处繁,能以多为约,人信赖之。"

010景疏楼碑:宋人叶祖洽(状元)景仰汉疏广、疏受而建,尚有散金台、二疏祠。又,309。

027、028林廷玉

035、037、038王同。085、255、289

039、040倪润

047孔望山铭,明淮安知府陈文烛篆书,内容重要。

048望孔门石额。刘秉中。

049万花岩三官殿碑记。万历十九年唐伯元撰。

050焦竑撰《张朝瑞墓表》。又141-3。

051-2杨凤

053陈维恭

054糜竺墓碣

066-7唐仲冕

070-1王先谦白虎山摩崖。此公在南京王氏祠堂上也出现过。

108米芾书墓志,1976年出土,现藏市馆。震憾!

116魏征书“宁海门”

152-3云台山三元宫,索额图撰。

160-162陶澍164许乔林、俞德渊165海曙楼、189、192英和、206、262、272、313

188魏源。又,166,380

299-0张克敏

326潘季驯手书裴天祐墓志。

高瑶41,185

《连云港碑铭大观》读后感(三):雁过拔毛:在连云港过境的五大书法家

一、魏征来花果山,书“宁海门”

116。 南城既是东方门户之一,又是从南朝泰始七年到南宋景定二年近800年间县(郡、州)治所在地,是海属地区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员、物资集散中心和军事重镇。历经几十个朝代的商贸风云和铁血狼烟,直到孙中山起草《建国方略》时,南城依然贸易频仍,“水陆交凑,扬郁路冲”。港口的巨额吞吐量,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吸引来国内许多政治家、商旅大贾、文人,以及有道行的道士、僧尼。他们有的在这里著书立说、设坛讲学,有的设道场、建寺庙,弘扬“善、忍、仁、孝”和“忠、义、礼、智、信”等理念,陶冶原住民的心灵,形成了特有的风俗民情,积淀了浓厚的地方文化,同时也培养、造就了大批文人名士、贤达俊杰。 南朝泰始七年,因海水上浸,东海县治所从南云台山北的新县(今朝阳镇)迁到南城,刺史刘善明“垒石八、九尺高”筑凤凰城;唐贞观十三年,丞相魏征曾为南城的南门题写“宁海门”三个大字;南宋丞相贾似道,为抗击金兵,把隋唐建的城墙连接加固,城周达十三公里;南宋端平二年至景定二年,海州治所迁到凤凰城,俗称“东海州”;明永乐年间,淮安指挥佥事周德卒又把原城墙加高二尺五寸;清顺治年间,兵部尚书苏纳海以“海禁不佳”为借口,强行把东南沿海诸岛(包括云台山)居民迁入内地,名曰“裁海”,从此凤凰城荒芜凋零。直至1678年,由于东海县16位名士联合-朝廷,据理力争,才实现“复海”,离散居民纷纷返回家园,但南城雄风不再;清咸丰年间,古城进行大规模复修,海州牧黄金韵题“古凤凰城”四个大字,至今仍保存完好;1958年,凤凰城被拆毁,仅南门留存;2006年由市文管会投资修复城门,成为南城的地标。

民间还传说,海清寺阿育王塔是唐初名臣尉迟恭和魏征监造。

二、米芾,书圣在任上书写

108书墓志,1976年出土,现藏市馆。震憾!

宋米芾书《尚书礼部侍郎墓志》(以下简称《墓志》),于1976年1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镇朐山村的一座宋墓中出土,现藏于连云港市博物馆。因其出土较晚,著录不多,故流传不广,知之者不众(《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也未见收入,该卷中的米芾年表亦无记述)。

墓志产生在汉代,“始勒文埋墓侧,遂有墓志。”一般“述其人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卒葬年月与其子孙之大略”等,勒石加盖,埋圹前三尺之地,故又称埋志。该《墓志》已成残石,且碎为四块。正书,右起竖书十行,现存完整可识者42字,字径1.5厘米。释文:“使……淮南……卿太……称绍圣……于京师年……以是岁十月……朐山县凤凰山……长兴县君逢氏……尚书礼部侍郎……涟水军使米芾书,左下角刊“海州韩韶摹刻”六字。该墓主人姓名已无考,官至尚书礼部侍郎。从《墓志》款识“涟水军使米芾书”来看,当是米芾于宋绍圣四年三月——元符二年五月(1093.3-1099.5)之间,在涟水军使任上所书。

米芾书法素以“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而著称,“特别为人赞赏的是他的倜傥纵横,跌宕为姿,充分流露出所向披靡的神气”,“在宋四家中首屈一指”。米芾书法以行书鸣。黄长睿论其“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然而,黄氏之论失之偏颇。其实,“米芾晚年书《向太后挽词》和《呈事帖》,岂可谓之不工?凭着悬手写出,丝毫不懈,本身已是一个绝招,何况小字的规模悉如大字,这本领宋人有几?”当然,众所周知,对于蔑视礼教,向往真性的宋人来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书,其所谓的“正”,大概指行楷而言。《墓志》书体即属这种带有行书意趣的正书。但与前述两帖又有不同,在本不多见的米芾正书中别为一格。上述两帖一为给向太后(宋神宗皇后)所写的挽词,一为初任书画两博士时呈给皇上的札子,自然要全神以对,丝毫不懈。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当把他们与《墓志》相比较时,就会感到其工则工矣,却不及《墓志》之劲挺而又宽博疏朗,攒簇而不拘谨,丰严却不板滞,更能体现米书“快剑斫阵,强驽射千里”的风采。而此中透出的些许消息,又使人隐隐感受到褚河南对米芾的影响,领略那“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的褚字遗风。这也是米芾“慕褚而学最久”所使然。

总之,《墓志》以其工整劲挺、丰严疏朗的艺术风貌,向人们展示了米芾书法的另一侧面,当是此《墓志》的价值所在。

三、潘季驯,治水圣手的遗墨

326手书裴天祐墓志。裴 拜大理寺右丞、左丞,晋右少卿。逾年擢升光禄寺正卿,终致仕归里。他于晚年曾"南走淮阴",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结识为友。当他晋升大理寺卿时,吴承恩为他写了《赠裴鹤洲晋列卿兼逢初度歌》一诗(见《射阳先生存稿》)。在任大理寺卿时,他清正廉明,执法如山,得到朝野一致赞誉。"罪人挟万金赂免死,天佑籍其金于官,置之法。"他是当时著名的一位清官、学者和诗人。后因朝廷腐败,弃官还乡后,撰写《鬻儿行》长诗,著成《拙逸亭稿》,并校正张峰所撰的《隆庆海州志》。去世后,其墓志由御史何宽撰文,潘季驯书写。

四、王先谦

070-1白虎山摩崖。此公在南京王氏祠堂上也出现过。

王先謙(1842-1917),湖南長沙人,字益吾,因晚年宅名葵園,學人又稱為葵園先生。晚清史學家、經學家、文學家、訓詁學家與實業家,為著名的湘紳領袖、學界泰斗。清同治四年(1865年)進士,官任國子監祭酒、江蘇學政。後返鄉擔任家鄉的城南、岳麓書院院長。一生著作甚豐,曾校刻《皇清經解續編》,並編有《十朝東華錄》、《漢書補注》、《後漢書集解》、《荀子集解》、《莊子集解》、《虛受堂文集》、《虛受堂詩存》《詩三家義集疏》、《續古文辭類纂》等。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王先謙出任江蘇學政,光緒十三年(1887年)王先謙按試徐海,在海州期間,公事之余,曾遊覽石棚山、白虎山等風景勝地,並留下了寶貴的詩作與石刻。目前共發現三處:其一為朐山詩碑,在石室書院(今海州中學)內。後毀於日軍侵華戰爭的轟炸中。此碑傳有拓片留世,但未見實物。王先謙傳世有《朐山石室歌》,詩曰:“ 君不見秦皇一舉吞中原,高掌遠蹠無等倫。朅來朐山望東海,立石刻作秦東門?豈惟疲氓心慘烈,後被鞭笞亦流血!當時笑指海門橋,轉眼誰見驪山穴?不如後來石與蘇,醉倒石室相嬉娛。高人何心專一壑?坐使千載聲名俱。欲尋此室底處所?叩石聆聲石無語。髯翁曾道可容車,號以石棚真蔑古。二三好友從我來,悵望異代心徘徊。桃花松蓋俱可吊,洞簫胡琴清且哀。郯人如今不好事,勝地遺蹤誰複記?深岩掃石自題名,石上白雲知我意。”⑥石室書院裡的朐山詩碑所載或為此詩;其二是在白虎山東壁,陶澍鼇頭山詩刻的右側,字跡不清,隱約可見七、八字,卒難辨認成文。其三就是本文所考之石棚山題名石刻。

五、李邕,谁人不知李北海?

006海州大云寺禅院碑。北海佞佛,世传《麓山寺碑》即是。此碑乃李邕守邦时所撰,任海州刺史。任北海太守,故名北海。

《连云港碑铭大观》读后感(四):连云港十大名人趣谈(下)

六、一个叫做“猫”的女子

封面的奇碑,唐开元六年。此碑原位于连云港中云崇善寺,民国时,寺为日军轰炸,此碑遗失 仅国家图书馆存其拓片。

《张猫造像碑记》这位名叫张猫的清信女弟子,为何以猫为名,是否与海州猫知名有关,不得而知。但最起码在唐朝,海州的猫已经相当普及了,我们还是先从海州的猫谈起。

《嘉泰会稽志》记载:《记》曰:“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食田豕也,今海州猫最佳。俗云‘海州猫,曹州狗’。”《分门琐碎录》记载:“猫生子值天德月德者,无不成,忌寅生及子生。”人见吴君,云:“海州猫儿,名冠天下。异于他处者,不吼平声耳”。

碑初载于罗振玉《面城精舍集》:“唐开元六年十月,女弟子张猫造像记在海州南城仏寺。《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及金石家皆未著录,清河王燕生丈鳦馆其地,始得拓本,碑字清劲,犹是六朝矩矱,洵初唐妙斲。文有曰,上为天皇天后法界仓生,咸同斯福。称帝为“天”,皇后为“天后”,尚沿高宗武曌之旧,其时距伪周未远,后是诸刻则无此称矣。闻海陬佳刻尚夥,尚安得偏覩而尽读之”。民国二十五年(1936)出版的许绍蘧《连云一瞥》上,对此碑来历记载颇实:“其山(隔峰山)麓有崇善寺,寺里有开元六年《张猫造像碑记》。据《苍梧北乡访稿》载,咸丰二年,土人于山门前掘出,碑高二尺五寸,上有观音像。文六行,行十四字,字径五分。嵌正殿后墙,今则观音像已碎为数块矣。寺南有古银杏树,乡人呼为神树。

缪荃孙在《江苏省通志稿》中记载此碑拓本的尺寸:“张猫造像,在海州。拓本高九寸四分,广三寸二分,六行,正书行十四字”。而北京图书馆就保存有《张猫造像碑记》完整的拓片,用现代的长度单位来计算,通高76厘米,宽30厘米。造像碑的正上方雕凿一尊释迦佛像,结跏趺坐。无龛,呈铺式高浮雕,头光呈椭圆形构图。身着袒右肩式袈裟,为无下摆紧身装。左手施无畏印,右手施说法印,菩萨下方为覆莲圆座,莲座下方为发愿碑文,碑身连座,碑文左右两侧各一协侍立像,上下基本同宽,躯体较平直,身形向内微侧,为铺式浅浮雕,与主像构成三尊式造像。造像中部为发愿文,即法事时话施主愿事之表白。碑文为阴刻楷书:“维大唐开元六年,岁次戊午八月壬戌朔八日己巳。清信女弟子张猫,□玄监于正见,爇智火而照昏城;晓四大之无坚,然惠灯而晖闇室。敬造五给浮图一躯,像一铺,上为天皇天后,法界仓生,咸同斯福。” 这里的清信弟子,是佛教中一种不出家的佛门女弟子。凡是受过三戒、五戒的弟子,已成夫妇者,男子称清真弟子,女子称清信弟子。在唐代,不光出家弟子的戒律森严,清信弟子的戒律也非常森严,俗人是不得与清信弟子同坐的。 20世纪30年代初,灌云县地志局的许绍蘧先生来到崇善寺,并将《张猫造像碑记》拓片的照片,收录在他的著作《连云一瞥》内,但是他见到的张猫碑已经是面目全非了,碑额的观音像已经碎为数块,文字两侧的侍者像也不见了,碑文的右上角残缺一角,碑文“维”字大部已残。

在许绍蘧去崇善寺之后的几年中,传世还有一张拓片。拓片中第一行字迹全毁,第二行仅存7个字,石碑的右下角(无文字)缺一斜角,较几年前损坏更为严重。可惜的是,就这样一方残碑也没能保存下来,实为憾事。

七、杨凤

杨公去思碑 连云港人听过的并不多。(051-2)

杨凤,字文祯,一字虞廷,云南安宁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冬由举人知海州。在任劝农桑,抚流移,给牛种,捐俸薪,减笞革例,又修城墙,立官渡,修学宫,建闸坝,浚盐河、设学田,多实政,迁南康府 同知,士民吁留,得旨仍牧海州。天启元年(1621)春迁太原知府,海州境内立四所生祠,立碑纪念。天启四年知府宋祖舜请于抚按,疏请入祀海州名宦祠。

现在你会听说过有当官的,用自己的工资为老百姓做事的吗?会听说有老百姓爱戴到为他建生祠吗?

51页碑文详述:天启皇帝“推侯为循良第一人”。又,“天性廉介,不染仕路一尘。且涵精明于浑厚,有仁人长者风。” 这种人,真是《庄子.人间世》讲的:「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对于老百姓的事,国家的事,都是怖惧忧愁,内心如焚, 痌瘝在抱。 “陶冶绸缪,不遗余力”。

而且国家的制度,就是应该让地方官坚守一地,没有去心,否则刚做了点什么事情,就拍拍屁股走了,一定是做的表面文章。所以碑文说:“大率侯实心实政,定见定夺,前后一辙,久暂一致。……棠阴桑林,所维系人心者深远矣。”

谈蝗虫的,P52-4,所以有蒲神庙,又曰八蜡庙。陈培基说,唐太宗曾吞蝗,姚崇善捕蝗,故为神像。

八、糜竺,刘备的小舅子,还得了

054 糜竺墓,从石曼卿读书处向东50余米,便到了糜竺墓。据《三国志·糜竺传》所记,糜竺字子仲,故里是连云港市锦屏山一带,富甲一时。糜竺原是徐州牧陶谦的的得力助手,陶谦“三让徐州”,刘备在陶谦病逝后接任徐州牧。刘备在抵御袁术时,吕布夺取徐州,迫使刘备流窜到广陵海西(即连云港市灌南),关羽也逃到了海州,刘备窘困之时,糜竺弟兄资助刘备“奴客三千”,补充兵源,支持其“金银货币”做军饷,并“进妹于刘备为夫人”,使刘备得以东山再起。刘备称帝后,拜糜竺为安奴将军。糜竺去世后,就安葬在石棚山。现在的这座陵墓是按照当时的风格重新修建的。

九、许鼎霖,与张謇齐名的实业家

317说他早年为了父亲七年的大冤狱四处奔走,还要照顾病了的母亲,直到左宗棠才平此事,被当地呼为异人。

他1882年中举,光绪十六年(1890年)受命为内阁中书,充本衙门撰文。光绪十九年(1893年)为秘鲁领事官。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皖先后任盐运使、庐州知府、署理风阳知府、大通税监、安徽道员,代理芜湖道署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浙江省任洋务局总办。宣统二年(1911年)初任本溪湖煤铁公司督办、盐政正监督、奉天交涉使。1913年初加入国民党,为江苏省议会议员。1914、1915年任苏北荡营垦务督办、江北贩务主办。1915年10月15日,许鼎霖病逝于上海。

若没有张状元的回忆,说他“闻敏果决,魁梧,雄论辩而条理缜密,片言解纠纷。”我们不知道他有这么大才。

许鼎霖一生丰功无数,他和南通的张謇创办耀徐玻璃公司,和严信厚等在海州创办海丰面粉公司都是洋务运动中非常成功的民族企业。宣统二年,许鼎霖又创办了赣丰机器油饼厂,镇江开成铅笔罐厂、赣榆海赣垦牧公司、上海大达外江轮船公司等,为实业救国不遗余力。在许鼎霖任商部会办,主持导淮和江北赈务期间,曾拨款治理赣榆境内的小沙河、朱稽河,赣榆本地百姓获益匪浅。

许鼎霖一生坚持造福赣榆本地百姓,以实业挺起民族脊梁,深受赣榆人民的爱戴与怀念。如今,许家花园——潜园早已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但许鼎霖实业救国、振兴经济、造福为民的精神却薪火相传。青口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十九大号召,努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心打造农业、文化、旅游多种行业相互融合的现代田园综合体,并将重塑“潜园”形象, 弘扬“潜园”精神,贯穿始终,为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求索。 十、魏源,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与连云港不得不说的故事

188。又,380,166

增补:

名人写海州的十大文章

008沈括写陈经

012魏了翁写侯忠信,论及天险是道德,一篇大好文章。

魏荣P16、19

金铣写陶昺023-5

024宋理宗时,真德秀以为社为郡祀首者,以其产嘉谷,育烝民也。 “宜兴县先贤祠作记”说:“古者,乡先生没而祭于社。夫社者,保本之事也,乡先生何功而祭于此耶? 盖常深思,社之为群祀首者,以产嘉谷,育蒸民。而乡先生之重于乡,亦以其蹈道秉德,而牖民于善也。育之以保正命,牖之以全正性,其功尔??后世先贤有祠,亦古之遗意,盖不独躬受教如师弟子,然后可祀其人远矣。而言行风迹廪廪且存,乡人子弟犹有所观法则,虽历千百祀不可忘也。”

《连云港碑铭大观》读后感(五):连云港十大名人趣谈(上)

一、二疏遗存

二疏是西汉时的学霸,因为是东海人,祠墓都在连云港,所以备受后人崇仰。略介绍如下:

疏广(未知 -前45),字仲翁,祖籍东海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其曾祖迁于泰山郡钜平(今宁阳县西部)。西汉名臣。 疏广少时好学,习惯用读、记、背、研的学习方法巩固知识,拓宽知识面,精于研究《论语》、《春秋》。乐于创办私学,治学严谨,注重学生的德学兼优。本始元年初,宣帝征其为博士郎、太中大夫。地节三年(前66)封疏广为太子太傅。

疏受(未知-前48),字公子,是疏广兄弟的长子。疏受少时跟其父和叔疏广学儒家精典,对孔子少时演礼的事特别崇拜,常效孔子演礼,至精至勤,为人恭谨。疏受才思敏捷,言辞逻理缜密,且善演讲。天子每朝,都让其进见与天子群臣策对应答。他成为太子的师傅后,孜孜不倦,因人施教。太子12岁能通《论语》、《诗经》,精《礼》、《尚书》等,教绩垂史。刘询封他为太子家令。

《汉书·疏广传》: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为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故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宋案:海州城东北,有景疏楼,宋人叶祖洽(状元)景仰二疏建。但楼早就没了,碑刻也没存下。尚有散金台、二疏祠。就是与乡党宗族一起享用、一分不留的典故,有点共产主义大团结的意思。 枣庄峄城东郊的峨山 ,还有二疏城。

其祠墓在第309,东海县西北,今连云区平山村有其墓。亦有说景疏楼实际应该在这里。网上陈圣余说:“若林廷玉在海州城内见过景疏楼,且“二疏神道碑”也在海州,则景疏楼有可能曾有两座,一座建在平山,即苏东坡在1074年及之后几次登临把酒之处,后损毁(原因待考)。18年后,叶祖洽任海州知州时(1092)在海州城内异地复建,并将二疏神道碑从平山运至海州置于景疏楼上,于是有景疏楼是叶祖洽所建之说。”

二、林廷玉的悲催

这个操了唐伯虎的人,这个讲学不辍的大师,这个在龙洞碑被抹了的人。

林粹夫,成化十九年(1483)乡试解元,次年进士。弘治十二年(1499)因涉唐寅考场舞弊案, 劾副主考程敏政扬屋阅卷可疑六事,令谪判海州。P27言:“弘治乙未滥典文衡,不虞科场事变,出判海州。窃叹世之有官,君子能体圣祖数言,则其职业亦云修且举矣。猛省驱策,不敢不尽心(修城隍庙)。”

弘治十六年(1503)升任湖南茶陵知州,倡建洣江书院,聚生徒讲解儒家经典,风雨无阻,寒署不辍。历江西按察使司佥事、广东提学副使、右通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南京都察院等,官至都御史。正德十三年(1518)八月,福州士兵因索饷哗变,因士兵怨左布政使 伍符裁省月粮。廷玉与副使高文达出面劝解得缓。后因御史董建中劾其拗执褊刻,乞归,家居二十年,著述自娱。嘉靖十一年(1532)病逝,终年78岁。有《南涧文录》。

他还是诗吟海州八景的人:“

崖阴积雪粉妆峰,石室春风霭气浓。马耳晴岚飞彩凤,虎峰夕照应非熊。

旸谷朝霞金罩柳,疏楼夜月玉笼松。苍梧晚渡人归后,蒙羽秋成乐岁丰。”

其中“疏楼夜月”正是本文前一章所论。

25《海州乡贤祠记》就是他干的一件大好事,文章也重要 ,共有乡贤四十人。基本把连云港的早期名人都包罗了。

时代:明弘治十四年(1501)。

刻文:题额:乡贤祠记。 正文:海于州为郯国,环山抱水,扶舆之气,孕生毓秀。所谓丹砂、石英、钟乳之类不能独当者。故周汉以来多闻人。周有郑国,汉有孟卿,後苍,翼奉,于公及其子定国、孙永,萧望之及其三子育、咸、由,疏广及其兄之子受,匡衡、毋将隆,薛宣,王良,卫宏。三国时有刘虞、王朗及其子肃。晋有肃之曾孙雅及鲍靓。梁有徐勉、徐摛之子陵与孝克,何思澄及其子朗、族人逊,时谓之三何。前宋有无忌。隋有包恺、鲍泉、泉弟宏。李唐之时有徐有功、吴通微。赵宋有孙传、胡松年、丘砺及其子岳。上下二千载得四十人,于贤可谓多矣。郑国封朐山侯,王肃司空已祀于学宫。余乡贤固宜有祀。弘治己未秋,玉谪判此郡,首谒诸贤于祠,观碑刻所载,挂漏率简,殊未惬意,况祠宇卑恶,又非所以示钦崇也。乃图于州守郓城侯公镗,于学宫右偏购地一区,前连大门一楹,外为八字墙,二面门内中央树一塞屏,最后建祠一区,中祀孟卿以下四十人。一以朝代先后为序,父师列予上,子与徒列于傍,弟列于下,孙又列于傍之下焉。海之先贤,无复遗漏,而崇祀之礼意称焉。九泉英爽能不少慰乎哉?弘治十四年,州判林廷玉撰。

27《修海州城隍庙记》不仅记实,而且流露出林廷玉的心声,太重要

三、王同,写个大字没问题

宋案:王一之先生,我在连云港看到好多他的字迹。一来他治理蔷薇河数十年,使之重接淮泗,深受百姓爱戴。二来他喜欢写大字,喜欢爽。 如孔望山龙洞前的“归云飞鸟” 。这是他个人的方式。 此外,花果山水帘洞右侧的“高山流水”,左侧的“神泉普润”;郁林观东岩上的“飞泉”“采山钓水,抹月披风”;石棚山上的“高行清风”;伊庐山钟庵附近的“奇泉”;海州古城南门的“朐阳门”小篆;孔望山龙洞西石壁上的篆书“六言诗刻”;白虎山巅的“蓬莱庵诗刻”等。是港城古今石刻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他就喜欢这么爽。

这海州清官,字一之,明河南郏县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以举人身份出任海州知州,后迁升南京都督府经历。王同在海州任上减免税粮,减轻“马政”负担,兴修水利,修葺学宫,救荒赈贷。海州百姓称他为“河南父母王”。 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载,王同初来海州时,公、民有土地累计11146顷。由于连年灾荒,百姓连年外出逃荒,实际耕种只有1500顷。原住户12700多户,在王同到任时,仅剩3500多户。天灾使田里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可赋税仍然照旧,“民逃而差不减,田荒而粮照旧”“一户常有数差,一丁常有数役”。灾荒加上高赋税,形成了“富者因累渐贫,贫者莫可支持”的恶性循环。即使在本州能够勉强生活下去的农户,也加入外逃的行列。王同到任后,面对此情此景,愤然上书朝廷,提出按实际人头、田亩确定赋税标准。王同的上疏得到户部和工部的批准。海州田户由原来的116里并为60里。粮赋下调将近一半,让农民减去了一大笔沉重的负担。

此外,马政也是架在百姓头上的一具枷锁。正像《隆庆海州志》编者张峰所说,“既征银以输京而又养马以备用,是一马而有二役也”。为此,王同又两次具奏减轻马政,由政府直接征用马匹改为征银两,征银也减三分之一,使百姓又卸下一副沉重的担子。并里、减赋、轻马价等几项善政的实施,很快地收到实效。据《隆庆海州志》载,全州户数由原来的3500户增加到15860户,创明代中期海州居民户数之最,这不能不说是一项了不起的业绩。

兴修水利,是他任期之间的德政工程。蔷薇河一直被誉为古海州的“母亲河”,从元末明初开始,就是境内的主河道。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王信围海州,决洪门堰坝后,潮汐夹带泥沙倒灌,致使蔷薇河严重淤塞。因经费问题,“屡议屡止,邅延五十一年”。如P35所说,王同提出“用财而不取商财,用民因以赈民”的以工代赈,当时的巡盐侍御齐云汀积极支持,“饥民闻之,牵臂荷锸,日数千人欢呼赴事,不两月而功成。”P34还谈到连年的蝗灾,当时的王同,真是不容易。

37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也就是王同到任的第三年,他拿出自己的积蓄亲自到南方选购图书。古海州长期经济低迷、文风不振,他平时以兴修学宫、葺学育才为己任,为士子建了一所重点为众儒生服务的书库。这些图书重点为经类、史类、子类三大类,“凡三十部,计七十套,共七百六十册。”他对这些图书特别珍惜,配置了专门的书匣,叠成木柜,藏于明伦堂中。还编制了图书总目录,并在每部书上盖上“海州儒学官书”印鉴。此外,他还安排专门的“掌学”官员进行管理。为防止这些图书再度散失,王同写了一篇名为“海州儒学贮书记”的短文,刻成石碑,立于藏书处。序文赞之为奇碑。

四、陶澍,道光的中兴名臣,对一棵松树情有独钟

122蟠龙松,是陶子霖在云台山上留下的一笔。 他第一次(1832年)巡临云台山,在三元宫升香祈福后,写下四首七律,当时随行的盐官邹锡淳、谢元淮和海州名士许乔林都依次当场唱和,后来传播到扬州、江南,新来的巡抚林则徐,还有布政使梁章钜、河道总督张井盐运使俞德渊等都纷纷应和。和者有四百人之多,和诗有一千多首。这是一次空前盛大的唱和活动,影响深远。据记载谢元淮曾结集刊印《印心石屋诗荟》. 现在刊本已经失传了,但还有不少代表性的和诗在史籍中保存下来。其中林则徐“半岭吞云竹树昏”此句就是描写花果山风门亭的。

花果山上曾经有一株蟠龙松长得非常奇特,《云台新志》称其为“蟠龙丈人”。当时,谢元淮列出了云台山的十一棵美松,它就是其中之一。

《蟠龙丈人歌》是陶澍在第二次巡视海州作的最长的一首诗,有文有诗,非常有气魄,当时也有不少唱和,引起了轰动,仅次于三年前云台诗荟。不仅再现了蟠龙松的形象,而且寓情于物,这棵老松可以说就是陶澍的精神化身。这棵老松已经不存了,所幸因为陶澍的赞美,《云台新志》留下了它的图形,迂回曲折,才骨非凡,好似游龙昂首欲飞。

陶澍蟠龙丈人歌

【序】

云台山三元宫西涧,有松一株,最奇,漱石枕流,荫满一山,相传三代以上物也。其松高可五尺许,围称之。躯确甚,而顶平无所见,见二干。其北干鬖髿拂地,行行且止,忽化为常山之蛇,作一大围盘,缀尾如连环然。其南干,崛起穹窿,如虹梁,大数斗,鳞甲琤,力辟万夫。忽袒而露其臂,再接再厉,重茁二枝。一东向,如拜舞状,跌宕自喜,若将饮于溪而昂于霄无能羁勒之者;一南出而西顾,亭亭然如承露之盘,擎以仙人之掌。其上结璚台瑶岛,层层掩映,而蜃楼虬户,若可仰数焉。至其飞髯走鬣,枝撑节附,面目殊特,殆无分寸雷同者。而回环曲折,遥遥相应,忽起忽落,乍东乍西,大力盘旋,则又风雨离合,不可湊泊,按之仍一气呵成,不能不别其为株为干为柯叶也!余行天下山水窟中,所见多矣,未有如此松之夭矫离奇,变化不可思议者!惊喜之下,就呼为“蟠龙丈人”。揭石其旁,而声之以诗,庶为兹山发潜德之光焉。道光十二年壬辰四月二十六日。

【诗】

郁州之山滨海东,有松郁律蟠其中。蟠天蟠地蟠不已,势若老龙拔崖起。龙老颁且皴,此松尤鳞鳞;龙老牙而角,此松殊岳岳。上蟠碧落下蟠泉,晴空白日生寒烟。前蟠欲飞后蟠舞,飒飒周旋中风雨。问松自何年?烛龙未出扶桑前。蟠桃三千年一熟,此松卑之犹晚族。蟠李万叶森中州,此松视之亦部娄。苍然古心复古色,海屋近邻龙伯国。文章不露世已惊,之而漫作谁能刻。南阳抱膝吟,东海绳床心,子鱼握龊何足道,捧腹来此荒山岑。不羡大夫封,岂利大人见。在田在天跃亦潜,泰山顶上窥真面。我今为尔号,号尔曰“丈人”。即松即龙龙即丈,犹龙老子何其神!不然十八公、岁寒友、苍髯客、支离叟,尔名多矣,于丈人乎何有?袍笏虽无米老呼,洞岩合遣灵威守。重为告曰:龙之德也奇,松之德也常。以不常目有常,是谓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世间不乏沈诸梁,勿投时好为虚张。噫嘻哉!松蟠蟠,龙矫矫,伏处能无变化心,长材肯作轮囷老。待尔深山行雨归,余亦田间思荷蓧。

又,《陶澍全集》收录他所作楹联一百多对。题于海州最多(8对,超过上海豫园),在花果山的有六处:

1、海甸涌名山,烟复云回,位业真灵参五岳;洞天开福地,阳舒阴霅,馨香瑞应启三元。

2、曙色已平分,听万籁无声,只觉人来天上;楼光射四面,看一轮初上,始知身在日边。

3、义气干宵,近指白云开觉路;威声走海,遥凭赤手挽狂澜。

4、百丈水帘,自古无人能手卷;一轮月镜。迄今何人敢行磨?

5、云水漫匆匆,半日闲谈僧院竹;海水还历历,一庵同吃赵州茶。

6、依树论功名,爽籁流声清涧壑;在田占利用,甘膏洒润普桑麻。

五、张朝瑞“天下清官第一”

张朝瑞,字子祯,明代约嘉靖十五年(1536年) 出生于海州一名门之家。隆庆二年(1568年)中进士后,任鹿邑(今河南开封市)县令,当时很多土地被豪强侵占,张朝瑞清理被占的土地7000余顷。因为他不依附权贵,被贬做了南京行人司的副职。后提升为金华府的知府时,恰逢荒年,张朝瑞设法赈济,全活甚众。同时还修建了书院,买下2000余亩地,作为书院的田产,收入供教师开支、校产维护、学生补助。朝廷考核全国官员,张朝瑞曾被列为天下清官第一人,升至济宁宪副。在济宁兴水利,治漕河,政绩显著,迁任杭嘉湖参政。后转任南京府丞,任上肃政安民,置田养士,因有政绩,入朝为大鸿胪寺卿。他曾向朝廷上书,认为分黄导淮是一大失策。后黄河夺淮,淹毁大片农田,人们都钦佩他有先见之明。

张朝瑞的祖父名张通,曾经借贷数百金给别人,后来却把借条给烧了。张朝瑞的父亲名张昶,字文显,“一如父志,坦夷豁达,轻财好施。”兄弟七人,张昶居第二,负责管理家务,却毫无私心,没有为自己积存一点家私。在执行父命;为众弟兄分家时,将家产全部分与弟兄。嘉靖二十三年 ( 1544),海州发生大饥荒,张昶把家中存储之粮拿出来赈济邻近居民,救活很多人。张朝瑞当官以后,张昶对他是谆谆教诲,勉励他一定要作个好官, 千万不能给海州人民丢脸。

张朝瑞的清廉,在世期间得到了万历皇帝 (明神宗) 的褒奖,有《授张朝瑞南京鸿胪寺卿制》的圣旨颁赐张朝瑞。万历帝对张朝瑞的评价是:“张朝瑞学擅博综,才称经济,端凝表度,修洁坚操。”张朝瑞去世后,万历皇帝又亲自写了一篇祭文,以示哀悼和褒扬,对他公正廉明的一生给予了充分肯定,祭文中说张朝瑞“中道遽殂,空囊若洗。清白独贻,尔无愧己。”当了这么多年的官,去世时,空囊若洗,是何等清廉! 这说明张朝瑞在晚明政坛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社会公认的清官,正印证了“天下清官第一”的称号。

张朝瑞中进士后,一直在外做官。但他时刻关心着家乡,在海州的影响也很大。隆庆年间(1567-1572年),倭寇常从海上侵扰海州。海州修城御倭时,他捐助“坊银四十金”以助工。万历十五年(1587年)至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期间,淮安商人谢淳(释德证)毁家独建三元宫时,就曾不远千里将庙宇图纸送给张朝瑞,征求这位海州籍名官的意见。张朝瑞在《东海云台山三元庙碑记》中对此事作了交待,他说: “殿(指三元庙) 经始于万历十五年六月,落成于二十四年之九月。当未落时,余方参浙藩,守吴兴部,而僧德证绘图重茧,以记嘱余。余披图数过,复议以山麓夹道,宜缭以周垣。暮则杆掫而防標攫,涧设沽肆,以供谒三元者昕夕匕箸。”张朝瑞提出在三元庙建筑群外围建筑围墙和在庙之四周开设茶馆、酒肆。这两条建议是三元宫建筑中的点睛之笔,对于最终形成其三十六所庙宇的庞大建筑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此碑记开始就写道: “海内号大灵山者四,而余州云台列其一。”向世人道明云台山在明代万历年间处于全国名山大川的显著地位。张朝瑞与吴承恩是同时代的人,而且二人还有着密切的交往。张朝瑞在碑刻中写道: “三元之先家东海,今大村盖有陈子春遗冢。子春者,名光蕊,实始诞三元云。”这与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的记述是一致的。张朝瑞还为家乡云台山撰写了《重修青峰大仙庵碑记》《纯阳庵记》等,为云台山留下了宝贵资料。

050焦竑撰《张朝瑞墓表》。又141-3。

推荐阅读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作者 东方春晓​ 无论快乐或不开心的日子,时间都如流沙,在指缝间“哗啦”流失。当暮春的秀手,叩开夏日的门楣,亦将逝去的五月,演绎相逢或告别的剧情,浅浅喜,淡淡愁。

    07-03

  • 缘分的秘密 !(美文)

    缘分的秘密 !(美文)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悲欢。缘分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有的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

    07-03

  • 精选每日晨读,美文100篇‼️
  •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奇妙的缘分。我们或许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与某个人擦肩而过,然后彼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但有时候,这些相遇却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

    05-16

  •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靡靡之香,穿过弄堂,绕过亭长,在城中漫溢......车窗,划过玲珑紫粉,偶有留白,丰富了五月的层次。是丁香,结成花海,分列长街,随风涟漪。浅夏,登场。取之不尽的暖意。

    05-15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