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表达力:抓住改变人生的三分钟》是一本由崔永平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8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即兴表达力:抓住改变人生的三分钟》读后感(一):【读书】帮你提高《即兴表达力》
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里克曾说过“智慧背囊里有两个果子,一个是思维,一个是表达。”有人归纳出最受欢迎的人有六大特点,三点都和口语表达有关。 最受欢迎的人的六大特点:⑴服饰整洁美观。⑵习惯面带笑容。⑶ 注意言谈举止。⑷不卖弄自己。⑸喜欢帮助别人。⑹善于赞美别人, 中国历史上不乏表达力强的人,舌战群儒的诸葛亮,纵横捭阖的苏秦张仪,铁齿铜牙的纪晓岚,中小学课本上出现过的,颇具劝说艺术的邹忌、孙权、 墨子、烛之武、曹刿,机智善辩的庄子、晏子,不畏强暴的唐雎、蔺相如等。他们都以雄辩的才智留下了美名。 当今时代,人与人的多元沟通和交流能力更是成为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人际关系学专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于他如何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 想想看,小到日常交往,大到各类面试、营销、谈判,没有不用到口语交际能力的,口才已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只会“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也需要能说会道的百灵鸟。 超级演说家总冠军崔永平的《即兴表达力》一书,从自己的演说经历积累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提高即兴表达的独家秘笈,对有想要提高即兴表达力的人们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作者首先分析害怕即兴表达的原因,主要是内心不愿意表达没有表达欲望和没有做好表达的准备。很中肯。 接着条分缕析,讲如何克服。比如提前做准备。对于表达的内容也做了说明,比如开头如何导入,可以从对环境、人物、事件的感受入手,每一个建议都辅以自己或别人的典型事例或演说词片段,很有说服力。 在增强自信心方面,作者建议从着装,物件和心态几个方面着手,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内在自信。 作者说到不愿当众表达的人,我就感觉像是在说我,我从小胆小,小时候去别人家里借东西,去之前必然三番五次问父母,我去了怎么说,他们教我之后,我便一路默念着赶过去复述一遍。 记得小时候,傍晚,礼堂东侧高墙下,我们小孩子们在下面表演节目,比他们大一两岁的我总是导演,排小合唱,练跳舞,自己却从不上台。上学时,开班会,要求一个宿舍推一个人演讲,我是舍长,叫舍友演讲她们都说不会写,我就写好了让其中的珍去讲。自己始终是做幕后英雄的。 直到20岁左右,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这个缺陷,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做教师的时候,一次次逼上梁山的公开课,都锤炼了我。 做教师时一直做了十几年的课题研究,就是以说促读,以读促写。亲眼目睹了孩子们的成长。 现在。只要稍作准备,我已经和孩子们一样能够自如地当众表达了。虽然还是讲得不够好,但不会再胆战心惊了。 正如书中作者说的,内在的涵养是表达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否则表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作者的技法只是手段,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锤炼自己的思维,思维有了深度广度,表达力的形成也要容易得多。
《即兴表达力:抓住改变人生的三分钟》读后感(二):《即兴表达力》巧用3点演讲技巧解开捆绑表达力的枷锁
经常听网上热议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们用3年的时间学会讲话,用一生学会闭嘴,这个闭嘴的意思就是让人们谨言慎行,不要祸从口中。
但是当今社会是个人人都应该拥有正确表达力的时代,生活中无论是人们沟通、汇报工作、还是公司开会,等等,我们用到最多的就是嘴巴,如何用自己的理论说服他人?尤其在登台演讲,或者想要开一场直播,怎样能成为像舞台中脱口而出声音洪亮,思维清晰的演说家一样,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让人信服,这就有些难度了。
每次遇到这种设想,或者被点名登台表达时,很多人都瞬间卡壳,脑海中否定自己,并且心里产生疑惑:人人都会说话,会表达,那些能登台演讲并且出口成章的人,都是有天赋的吧?
这就像很多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优秀时羡慕,却总感慨“别人家孩子的”的原因,从而产生自责或者认命,认为人和人的差距是注定的,没有那个本事。
看《即兴表达力》这本书才得知,《超级演说家》全国总冠军、话剧导演、曾受邀前往50多所大学进行演讲,帮助众多人走出表达误区,并且指导超过500名企业高管提升沟通力的崔永平,也就是本书的作者,原来是一位非专业演讲选手。
至今保持着《超级演说家》节目中唯一一个获得全票的选手,并且跟着乐嘉老师共同带领出《超级演说家》第一季全国总冠军。
从此后身边的人甚至观众,也认为崔永平是天生的演说家,后来他经过大量的培训和实践,用一套“内化”的方式,并结合现实中的一些情况,出了这本《即兴表达力》的书,并且获得很多读者的高赞,纷纷表示自己从原来的不敢表达,到现在喜欢上了表达。也证明,人人都能成为演讲只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就能达到,今天我们就从本书中的三个方法来突破自己的表达障碍,成为超级演说家吧。
01、生活中侃侃而谈,一上台就慌乱大脑一片空白
书中介绍《超级演说家》的主持人窦文涛讲述自己在初中参加演讲比赛时,刚上台当看到台下的观众时,大脑一片空白,分明台下倒背如流的稿件,此时却一点也想不起来,经过在台上“很长一段时间”的一言不发,突然大腿内侧一股“暖流……”当时的场面已经无法用尴尬来形容,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也如此,私下里和好友有说有笑,当有一天突然要面对十几人、甚至上百人时,突然就变得面红耳赤,不知如何开口,越挫越挫败,干脆遇到需要开口表达的时候就“学会闭嘴”。
自己不善表达,自然也会影响孩子,所以逐渐形成孩子在学校遇到需要开口甚至回答提问时,脑子里高速运转“千万不要叫我,千万不要叫我”而家长也在单位里形成同样的心理“千万不要问我问题,问我问题我就推荐别人回答”。
逃避开口,就是逃避自己的表达力,也是逃避了别人对自己的认可,这样的担忧会错失人生中很多重要改变,甚至是一些得来不易的机会。
由此可见学会表达,甚至是掌握一些演讲的功力,用处非常大,也能规避生活与学习中很多“逃避”的担忧,为自己的成长争取更多机会。
02、思维跳跃不清晰,让人越听越想逃跑
对于一部好电影的评价就是“全程无尿点”,相反,一个不好的电影或者听一场无聊的演讲,会让人借口去洗手间来逃避。
这样的人倒是会讲,不过没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自己在台上侃侃而谈,听的人一头雾水只惦记着“何时才能结束”如果碍于职位、规则没法想走就走,但是演讲人的目的基本就达不到了。
我们要面对众多人开口讲话,无非就是两个目的:
传播个人思维:让大家认可自己的软实力,能信服支持自己。2.实现变现:一场会销、一次路演、甚至是一场直播,如果别人连你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如何让人家信服并且做出转账的姿势。
所以,能讲敢讲也不行,一定要有清晰的逻辑能力,并且能吸引听众或者观众,被我们的表达所吸引,为我们的输出买单。
03、能讲能演才能引起对方的情感共鸣,否则只是叙述一份苍白的演讲稿
《即兴表达力》中有一个故事,作者说自己在《超级演说家》中遇到一位选手,他的演讲稿写的非常漂亮,这样成功了一大半的开头没想到却惨遭淘汰。
究其原因就是他的表达没有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无法引起观众的兴趣,毫无感染力,语速又快,就像念一份普通的稿子一样。
这样的情况是不是非常熟悉,当我们突破层层障碍,并且掌握技巧后,并且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写了一份逻辑清晰、内容丰满的演讲稿,默念的时候在心中忍不住自夸自己的才能和稿件的优秀,甚至幻想等下登台一定会迎来雷鸣般的掌声,气宇轩昂的登台,激情澎湃的说完后,结果毫无水花,这种情况非常挫败内心的勇气,也会影响下一次的表现。
由此可见,我们的演讲和表达是为了引起观众的情绪,产生共鸣才能激发对方的关注,若在过程中只是默背了一份演讲稿,对于听的人而言依然毫无情感,甚至没有印象,或者昏昏欲睡,所以让自己的表达更有感染力,一定要调整自己的讲话节奏。
04、如何掌握即兴表达的能力?3招助力,人人都能成为超级演说家
不但要感讲、会讲,不仅要和好友侃侃而谈,也要能面对陌生人讲话引起对方认可,成为“有天赋的演讲家”如何能做到呢?
从《即兴表达力》这本书中给大家提出3个建议,帮助我们在生活中面对沟通、演讲、激发观众兴趣的建议,助力我们成为开口就有吸引力的演讲家。
① 翁格玛丽效益:开发内心的动力,培养自信心
其实生活中我们的沟通无处不在,即使在面对和亲密爱人产生争执时,不会表达也只能憋得满脸通红,或者是遇到喜欢的人,不敢也不懂如何开口,更是会错失一段良缘。
我们很多人的成长中,甚至是与人沟通中都是带有批判性的,丈夫批判妻子,妻子数落丈夫,父母指责孩子,传达的都是:
你太差劲,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所以这就导致我们从内心认为自己“不行”。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个“翁格玛丽效应”,来源于一个长相不美的女孩,因为身边人对她经常鼓励、咱们她“你真美”,后来这个女孩越来越自信,果然变得越来越漂亮,由此得出结论:
当你受到了别人的认可,你就会获得很强的“内动力”,从而突破自身的突破口。《即兴表达力》书中介绍了作者崔永平本人因为被老师点名朗读课本,因为手抖家乡话浓重而一直紧张于担心别人的批判中,直到一次在分饰角色朗读《皇帝的新装》时,用角色代入感太监的声音调皮的说了一句:“皇上,您的这件衣服太美了”令同学们耳目一新,也放松了自己的状态,并得到夸赞和关注,得到赞扬的他积极报名学校各种活动,后来整个人越来越轻松,成就了后来的他。
其实我们的很多紧张感和羞怯,都源于担忧他人的看法和想法,对自己不认可而导致的不敢表达,只有先突破障碍,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解放紧张状态,在轻松才能做得更好,也容易得到鼓励和赞扬,自然建立自信心,这也是内动力的来源。
由此可见,我们很多时候都容易陷入探索别人的认可中,经常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不断在心中担忧对方会不会不喜欢自己的服饰、语言、外表、语气……从而增加很多心理负担,其实勇于打破规则,勇敢表达,只要突破设限就能获得赞扬,在不断的赞扬中获得内心的驱动力,自然信心也培养起来了。
②整体的框架效应:有逻辑的演讲都是经过整体设计锻炼出来的
没有人是天生的演说家,一切看起来轻松的展现,不过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已。
我之前听过华人演讲教练袁一峰老师的课,他在台上轻松自如,他曾经也是一个脸红不敢开口的人,后来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我的女儿在学校要参加比赛,需要一段开场白,于是我辅导她写了出来,并且每天教她练习,在教她之前,我先讲了几遍给她做了示范,小孩子没有耐心,后来我说一句她说一句,为了锻炼她带她去户外找一个台子叫上全家人台下看,让她讲,当她不愿意说时,我就用糖果鼓励她,最后她能够倒背如流,并且毫不怯场后,我比她都熟悉。那场演出非常精彩,而且女儿的开场白也得到在场老师和学生家长的赞扬,大家纷纷来向我讨教如何培养孩子的表达力后,当他们得知我是演讲家后,话锋一变“人家爸爸会演讲,天生的”。没有人能想到3分钟的开场白,是他陪着女儿一句一句说,甚至他说的更多得到的结果,但是这也印证了一个事:演讲之前多练习,有准备有框架,自然行云流水。
《即兴表达力》这本书中也介绍了演讲之前的框架准备工作:平时搜集生活中遇到的所闻所事,并且熟悉自己的环境对未来进行演讲的场所进行模拟,并且准备好一些万用故事和熟悉的开场白,多加锻炼,从环境到稿件,都经过锻炼和模拟,自然就有清晰的框架设计,遇到登台,开口成章。
就像那位在《超级演说家》中惨遭淘汰的选手一样,虽然他被淘汰了,但是他的准备工作给了他能够登上节目的机会,也给了他被更多人认识的勇气。
所以设计一场万能的演讲话术,并且不断练习,寻找模拟场合反复适应,就能预防紧张的心态带来的怯场和大脑一片空白,比如本文中开头讲的那位初中尿裤子的主持人,他稿件背诵的滚瓜烂熟依然登台尿裤子,还是因为整体框架欠缺,对环境不熟悉。
③把握节奏,激发观众的情感波澜产生共鸣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妈妈说我不对”若停顿在不同的位置,表达出来的意思也不同。“妈妈说我(停顿)不对”和“妈妈说:(停顿)我不对”再比如情感波澜:
“亲爱的,(停顿)我愿为你付出我能付出的一切,(停顿)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停顿)爱是付出,(停顿)不是索取,(停顿)我希望你能下来见我一面” 换成能唤起对方情感的节奏则是:“亲爱的,我愿意为你(停顿)付出我能付出的一切,有句话(停顿)我这么说的,爱(停顿)是付出,不是索取,我希望(停顿)你能下来(停顿)见我一面。”用节奏停顿往往有更强的表现力,让对方能感受到你所要表达的感情,也更有感染力。再结合一些肢体的带动,更能让观众“锁定”人再去听声音。
比如崔永平之前在刚上台做主持人的时候,一上台就赶紧把自己想说的话全说完,自己说得痛快,但是观众还没有反应过来对方说了什么,语气也没有停顿,就像默念一样,当观众反应过来后,崔永平的话已经说完了,观众关心的事情却又没留意,总不能倒回去再说一遍,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讲,就像《超级演说家》中写了漂亮的稿件依然被淘汰的选手一样,自己说完了,没有引起观众的情绪波澜和共鸣,甚至错过了观众的关注度,被忽略也只能忍受这份委屈。
后来崔永平总结出来,一上台先将观众的目光收集起来,只有别人能通过语气、形象、动作能看清楚,大脑中能停留印象后再开始抑扬顿挫,掌握节奏,把控好语速、语调、讲话风格,让观众跟着自己的语境走,自然也就能引起共鸣。
回忆一下,看过的很多电影电视,尤其一些抗战片,带头领队的人在人群中呐喊、讲了很多激情澎湃、慷慨激昂的话,其实我们能记住的词语都是有限的,但是正是他们的肢体语言、演讲节奏烘托出的高昂气氛,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迎合,激发了自己心中的情绪巨浪。
所以,学会即兴表达的三种方式,我们每个人都能是演讲家,所谓的即兴并非张口就来,而是在运用一些技巧后熟练的出口即表达的能力而已。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人最怕的事情就是自我否定,和他人的不认可,这将导致遇事退缩的态度,和做不好就不做的担忧,尤其在试图说服他人,展现表达力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掌握这三点建议,可以协助我们开口即表达,成为演讲家:
1、翁格玛丽效益:开发内心的动力,培养自信心
2、整体的框架效应:有逻辑的演讲都是经过整体设计锻炼出来的
3、把握节奏,激发观众的情感波澜产生共鸣
《即兴表达力:抓住改变人生的三分钟》读后感(三):当众发言表达力不行,《即兴表达力》支你两招解决这个难题
跟着熟悉人聊天,我们一直都是侃侃而谈。可是面对着十几个人或者更多的人讲话时,我们就容易变得紧张,要么结巴,要么有话也说不出来。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有这种需要面对十几个人或者更多人发言的情况,例如同学聚会、同事聚会、生日晚宴或者公司会议等等。发言时,如果因为紧张结巴或者有话也说不出来,难免让人觉得尴尬。
那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临场当众发言尴尬情况的发生呢?这就需要提高我们的即兴表达能力。
向即兴表达能力强的人学习,无疑是个提高即兴表达力的好方法,《超级演说家》全国总冠军崔永平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崔永平是话剧导演、戏剧教育导师、演员,《鲁豫有约》特邀嘉宾。曾受50多所大学邀请进行演讲,指导超过500名企业高管提升沟通力,帮助150万人走出表达盲区,成功打造个人影响力。在他的《即兴表达力》一书里,告诉了我们如何提高即兴表达力的方法。
下面将从克服当众表达的心理障碍和需要掌握的表达技巧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即兴表达力。
一、克服当众表达心理障碍
如前面说的,对着少数熟悉的人讲话时,我们一般都是口若悬河;可是当众发言时,我们却容易张口结舌。这是为什么呢?你可能会说因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不行。
在《即兴表达力》一书里说到:当众讲话会紧张,究其原因,不是你的表达能力不行,而是一种正常的、普遍的现象,是你给自己的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所以要提高即兴表达力,我们就要先解除这种心理暗示,克服心理的紧张情绪。对于如何解除心理暗示,这里有两招。
1. 找到自信的突破口
先问个问题,在学生时代,你有没有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读书或者回答问题的经历呢?相信没几个人没有这种经历吧。我就经常遇到,那个时候数学老师让我回答问题,我最开心了,因为我数学成绩好。但是如果是英语老师叫我回答什么问题,我就特别紧张,虽然我英语也不错,但是我英语单词发音不准,我担心我说的英语会被同学或者老师笑话。
其实很明显,这就是不自信的表现。不自信会让我们变得紧张,原本你准备的非常充分,可是最后表现时却会失常。所以在发言的时候,我们就要提高自信心,找到自信的突破口。
在《即兴表达力》里提到:自信的表达源于内心的动力。如果你能在某一次当中表达时获得别人的认可,或者因为你的一句话给别人带去了积极的影响,那么你就一定能拥有当众表达的“内动力”。这就是“翁格玛丽效应”——当你受到了别人的认可,你就会获得很强的“内动力”,这就是我们找到自信的突破口。对于如何找到自信的突破口,我们可以寻找自己的优势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然后通过不断的实践练习来慢慢地缓解当众表达时的紧张感。
2. 预判思维——刻意记忆
如果你在公司上班,公司会议或者部门会议是必不可少的,开会时领导让你发言也是常事。但是有时也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在你发言完之后,领导还让你说说其他的。这个时候因为毫无准备,就容易变得紧张以至于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那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即兴表达力》说到要有意识的培养预判思维。预判思维即,提前预见我们要面临的状况,与可能要说的话,并且有意识地组织材料,在任何场景的即兴发言时都能有料可说、从容应对。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刻意记忆对环境、对人以及对事件的感受。敏感地捕捉你所感受到的一切,并适时地讲出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临时发言无话可说所带来的尴尬。
二、需要掌握的表达技巧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林兆华在评价《即兴表达力》一书时说到:我们不用羡慕别人的侃侃而谈,通过练习,你也可以拥有别人没有的应急思辨和高效表达力。
这句话告诉我们,想要拥有应急思辨和高效的表达力,就需要练习。那我们应该如何来练习呢?练习当然不能盲目地无厘头地练习,那种练习叫做无用功。我们需要掌握技巧,有技巧的来练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在《即兴表达力》一书里,作者崔永平提到想要提高即兴表达力就要掌握这几项表达技巧。
1. 开场:要有吸引力
进行一场发言,都会有一段开场。如果我们在一开场开口时,无法抓住听众的兴趣,抵达听众的内心,这场发言可能会变成自说自话,影响到发言者的自信心,最后可能匆匆了场。所以,在一开口就能引起听众的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即兴表达力》提供了四种有吸引力的开场方式。
(1)开门见山式开场开门见山的方式言简意赅、直奔主题。适合比较正式的场合或者表达的主题本身就很具有吸引力或话题性。
(2)悬念式开场悬念式开场一开始就要制造悬念,勾起听众的兴趣。这需要做到:利用听众的惯性思维制造疑问,把自己当做听众。要学会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另外也可以采用倒叙表达。
(3)讲故事式开场这种方式可以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或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讲别人的故事时,最好是与自己有直接联系的,如果没有直接联系,最好用大家都认识的名人。这样有利于听众听下去。
(4)引用名言式开场引用名人名言开场可以起到借力打力的效果,使你表达的核心观点更具说服力。
2. 故事思维:要“一波三折”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一个具有感染力的好故事可以让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迅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所以学会讲故事是非常重要的,那要怎样讲出一个有感染力的故事呢?
《即兴表达力》里讲到,一个动听的故事,最重要的是一波三折。即一个动听的故事其实就是由一个核心事件加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三个转折所构成的。用公式表示为:发生一次事件+解决三次事件=一波三折。当然也可以一波二折或一波一折,根据所讲故事的复杂程度自由选择。
讲到发生事件的过程和如何解决该事件时,要注意两个关键点:
(1)快速进入发生的事件。讲故事讲的太慢容易造成故事内容涣散,没有重点,听众抓不住你要讲的重心。(2)学会夸张放大。夸张放大务必要适度,不要夸张到让人难以置信。这种夸张的手法,可以营造故事的前后反差效果,吸引观众。3. 内容展示:用故事来讲观点。
《即兴表达力》里给了一个用故事打动人心的公式:核心观点+故事延伸+强调观点=打动人心。
在这里的核心观点,指的是当你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发生冲突时,不要急着讲道理,应该将你的观点延伸到一个故事里讲给对方听,并在讲完后再次强调你的观点。通过这种用故事来阐述观点的方式,更容易打动人心,说服他人。
例如,过年的时候回家,亲戚朋友看到你还没结婚,便会询问你:“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结婚呢?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啊?”
如果你直接跟他说:“没有遇到合适的。”他们估计继续劝你要放低要求什么的,于是就这样把天聊死了。
要是你给他们讲个身边的某个朋友结婚太早婚姻不幸福的的故事,让他们深有体会,他们也许以后就不会催你结婚了。
故事的力量是无处不在的。
4. 控场:学会互动
还记得学生时代,上课的时候有些老师的课总是听得让人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就老师一个人在那里苦口婆心的讲,下面却没有几个人听。而这种情况的出现,跟缺乏互动不无关联。
如果我们在发言的时候,也不与听众互动,难免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互动在表达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即兴表达力》里面提到了几点互动的方式。
(1)问答式互动。就是你来问,听众来答。也可以让听众来提问题,你来进行回答。在这里作为发言者,要做出预设,预见听众的提问或回答,可以引起听众的兴趣,也可以避免因为突发情况冷场。(2)侵入式互动。在讲话过程中,讲到某个点时,不需要所有人来回答你的问题,你可以直接走到听众席,随机挑一个听众来向他提问。这样可以让听众打起精神,避免昏昏欲睡。(3)游戏式互动。这种互动方式起到暖场的效果,也可以直接和听众建立起信任及亲切感。但是游戏最好能和你讲的内容或主题有关。在和听众互动时,作为发言者要注意和听众保持眼神交流,随时感受现场气氛的变化。这样可以让你的发言更成功。
5. 完美收尾
讲话有头没尾是我们讲话时经常发生的情况,在发言时有个漂亮的收尾会让别人更清楚你在讲什么。那我们应该怎样收尾呢?
在开场的时候,我们可能引用了名言或者提出了问题没有给答案,那么在结尾,我们就可以用与开头相呼应的方式或者给出未给的答案的方式来进行收尾。
同时,对总结后的观点最好能进行主题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你的核心观点也更具感染力。当然也要触碰到观众的利益点,调动观众的情绪让他们按照你的要求行动起来。
结语:
一个人的即兴表达能力,可以看出他思维的敏捷程度和说话水平。那些即兴表达能力强的人,一开口就赢得了更多机会。
即兴不是张口就说,而是有备而来。想要提高即兴表达力,就要先克服心理障碍,然后掌握技巧,进行有意识地练习,你会发现有一天你也可以拥有高效表达力。
《即兴表达力:抓住改变人生的三分钟》读后感(四):《即兴表达力》“闭嘴”巧妙说话,只要学会“一波三折”讲故事
学会说话文|幸福娃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某天,我来到一个集市的小角落,观察人来人往。我看到一个瘸腿乞丐,他穿着破烂的衣衫跪在街边。
就在我打算离开的时候,乞丐突然站了起来,我亲眼看到他那双“瘸了的腿”一瞬间恢复了健康,迈着大步离开了。
我目瞪口呆,连续观察了四五天,发现他专找善良的女大学生乞讨。
这是《即兴表达力》里,作者崔永平在构建硬盘思维方法中,观察生活里的例子。
《即兴表达力》作者利用观察到的事例,巧妙创作成小品,内容是便衣警察假扮乞丐,同另一个假乞丐抢生意。由此引发矛盾冲突,让他引来同伴,最终将这个ZP团伙一窝端。
这个小品不仅获得了第一名,还提高了许多学生对街头行乞人,有了防范意识和基本的判断能力。
其实生活中,我们稍微留意观察,你会发现生活远远比我们想象得更有趣。你会发现说话妙语连珠的演说家,主持人等公众表达和演员的创作,乃至写作,是有共通之处的,都需要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而留心观察则是最好的方法。
我们每个人生下来,要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余生学着如何闭嘴。这个“闭嘴”是让我们分场合,分人巧妙说话,但这个巧妙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用。
《即兴表达力》是《超级演说家》全国总冠军崔永平,结合自己在当导演、导师、演员等多重身份历练下,与多年经验积累和总结,并倾囊相授著就而成的书。
作者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法,非常接地气的事例,教我们如何即兴表达(讲故事),应对生活中各种突发情况,小到工作上的应酬,同学聚会,情感沟通;大到公众演讲。
崔永平就连吵架,也可以巧妙运用故事来解决。
在真人秀《我家那闺女》中,袁姗姗的爸爸和妈妈闹别扭,袁妈妈三天都没和袁爸爸说话,也不给他做饭。
于是袁姗姗的爸爸给妈妈讲了一个故事,惹得她心花怒放,第二天就给袁爸爸做好了早餐。
袁爸爸是这样做的:有一天晚上,他故意半夜醒来,折腾出很大的动静,袁妈妈受不了:“你神经病啊?”
袁妈妈袁爸爸说:“我刚才做了一个噩梦,跟你有关。”袁妈妈一听跟她有关,就很好奇。
于是袁爸爸说:“我梦到,我和你两个人在江边散步,突然间下起了暴雨。我们没有伞,我就背着你跑。江边路特别滑,我一下子被绊倒了。这可不好,我的心不小心也被摔了出来。我想,我的心被摔出来了的话,我会S的。于是,我就赶快把心往回装,这时候,我看到我的心上写了三个字,是你的名字。”
袁妈妈听了以后心花怒放,再也不和袁爸爸生气了。懂得巧妙沟通,讲故事,就连吵架都转瞬变成浪漫的事情了。
袁姗姗和爸爸学会讲故事,便找回说话的主动权。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说话,表面上看是紧张,其根源在于缺乏表达素材(肚子里没墨)和表达欲。
这个表达素材不仅是自己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还有用五感【眼(视觉感),耳(听觉感),鼻(嗅觉感),手(触觉感),心(精神情感共鸣)】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和提炼生活!
生活中的故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为生活每天都在继续,每天都有新鲜事情发生。这就需要我们有颗好奇的心,用心感受生活的每一天。
美国作家西蒙·斯涅克沟通表达的思想里,有一个特定的模式,就是:“why——how——what”。
why——代表初心,它围绕一件事情的初衷和信念展开,比如你为什么做现在的工作,你要赋予它一个积极向上的意义;
how——代表过程,就是一件事情,你具体是怎么做的,同样要把执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困难,你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解决的讲清楚,不要草草了事;
what——代表结果,就是这个过程执行完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或影响。这个影响可以带来更大的销量,更好的服务或者影响更多的人更好地生活等等。
而且这个结果要与之前的why和how形成很好的呼应,让听者深切感受你的初心,进而形成情感共振。
说话注重结果想要学会如何巧妙说话,要从学会故事思维,讲故事要符合“U型公式”。
爱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一个具有感染力的好故事,可以让完全陌生的人们迅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故事的力量超乎我们的想象。
一个动听的故事,最重要的是“一波三折”。就是由一个核心事件加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三个转折所构成。即发生了一件事件+解决三次事件=一波三折。
例: 我昨天下班回家,发现钥匙丢了,想要打电话给开锁公司,却发现自己的手机忘在公司了。
我正彷徨无措时,隔壁邻居家的女孩儿恰好回家,就咨询她能否借用一下手机,让我给开锁公司打一个电话,但她的防范意识很强,拒绝了我的要求。
我没有办法只好打车回公司,拿到手机再打电话给开锁公司。经过一番折腾,我才进了家门。
故事分析:
事件: 我回来发现钥匙丢了。
解决1: 想打电话开锁,手机忘在公司。
解决2: 借邻居女孩手机打电话,被拒绝。
解决3: 打车回公司拿手机,打电话开锁,才进家门。
学会把话说清楚先讲清楚发生了什么,解决的过程就是故事的核心。其核心需要注意三个关键点:
1. 要快速进入发生事件,避免拖拉,没重点;
2. 学会适当夸张放大,增强感染力,有利于情感共鸣;
3. 学会对比反差,第2点的夸张与第3点的真正形成反差。
这三个关键点做好,讲出来的故事就一定会是一个充满力量,又具有感染力的好故事。
说话之间有互动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不管是上台演讲还是私下交流,都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是想要有更多的影响力,少不了在讲故事时,与倾听者的互动,建立情感链接。
有三种互动方式:
1. 问答式互动(一问一答);
2. 浸入式互动(你随机选一个人互动提问);
3. 游戏式互动,游戏最好跟你要说的事情有关。
在这个互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1. 与交流者保持眼神交流互动;
2. 观察听者的身体姿态,来判断自己讲内容的情况反馈;
3. 感受当时气氛的变化。
做到了互动的情感链接,就建立了一个与听者有温度的连结。
暖心的连结最后,还需要一个完美的收尾,关注“利益点”,才能调动听者情绪。有三个简单又实用的收尾方法:
1. 首尾呼应
确认式呼应,用与开头相呼应的方式来结尾。例如:臧鸿飞在《奇葩说》里有一段关于婚礼是一场庙会,他的开场是“我们今天不是讨论应不应该办一个婚礼?我们讨论的是如果我们不想办婚礼的话,有没有权利不放婚礼?”
随后他才洋洋洒洒地进行具体讲述,最后总结结尾说“你们要尊重我不办婚礼的权利。”
问答式呼应,就是在开头提出一个问题,在讲述的过程中,先不去解答这个问题,直到结尾时才给出回答。
例如有朋友问你:“你觉得《新喜剧之王》这部电影好看吗?”
你说“我觉得很好看。”
然后你开始分析这部电影的剧作,导演手法,演员演员演技剧情等,与之前的《喜剧之王》对比。最后你告诉朋友你的观点,我觉得这部电影没有超越前作。不是很好看。
推翻式呼应,就是在开场时引入一个和你最后要表达的观点,完全对立的结论。
然后你就开始引用和论述一些案例,来说明之前引入的结论并不正确。这样一来就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说的“我最开始看到他,就感觉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来接触了以后发现是什么样的人。”
巧妙互动和首尾呼应2. 升华主题
就是在原有的主题上面做出拓展和延伸。比如,一个关于输和赢的出题。<br>最后升华的是,不应该去计较输赢,应该以爱温暖人心;而爱,不是生日蛋糕,越切越少,爱是生日蛋糕上的火焰,越点越多。
主题升华就是不同维度的观察,给人的启发完全不一样。
3. 引导行动
就是当我们发言总结完最后观点,还可以引导听者展开行动。
著名主持人柴静的演讲《穹顶天下》结尾处的引导话语就非常有力量:
就在那个餐馆老板把那个油烟(回收装置)装好的那一会儿,我突然觉得我好像脚踏实地,这种感觉很难说清楚。
你明明知道,说它对于改善大气污染的作用是非常微乎其微的,但就是因为一个人知道了自己做的一点点事情,可以让事情本身变得更好,他心里面就能够踏实了。
柴静所以回头来看,人类与污染之间的战争,历史就是这样,创造的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有一天他们会说不,我不满意,我不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起来做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成千上万的孩子正在孕育,正在出生,这些河流、天空、大地应该是属于它们的,我们没有权利只消费而不知克制,我们有责任向他们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在雾霾严重的时候,我们至少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就是保护好你自己和你爱的人。
愿我们学会一些沟通技巧后,与父母,爱人,同事,朋友的相处过程中,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理解,时刻关心和爱护他们。
其实,不管是当众表达,还是表演,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说话(写作)的本源,回归到充分的内容准备和真实情感的表达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将说话的气氛带向高潮。
你的时间那么宝贵,要留给懂你的人。让自己在爱的路上想爱就爱,在成长的路上一直成长。
让自己在爱的路上想爱就爱,在成长的路上一直成长。《即兴表达力:抓住改变人生的三分钟》读后感(五):《超级演说家》总冠军倾囊相授:把握住关键时刻,拿回人生主动权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在某个时刻,特别羡慕那些能当众侃侃而谈的人,总有些人,一出现就会成为焦点,能把一件普通的小事,讲得妙趣横生。
又或者,你在熟悉的人面前也尝试着去讲一些小笑话、小故事,也能讲得津津有味,可是,一到公开的场合或者人多的时候,大脑就会一片空白,原本滚瓜烂熟的段子和演讲稿,也会变得磕磕绊绊,越发不自信起来。
面对大家讲话时,很多人会显得紧张、焦虑、害怕。
这种我们常常会遇到的现象,从表面上来看,不敢张口表达可能是因为紧张,而从根源上来说,则可能是,你缺乏表达的素材和真正想表达的欲望。
《超级演说家》人全国总冠军崔永平曾说过: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超级演说家,每个人的身上或周围都有着很多素材,只是你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不懂挖掘而已。崔永平是《超级演说家》全国总冠军,同时也是话剧导演、戏剧教育导师、演员,还是《鲁豫有约》特邀嘉宾。
曾受50多所大学邀请进行演讲,指导超过500名企业高管提升沟通力,帮助众多人走出表达盲区,成功打造个人影响力。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带来崔永平在三月份出版的新书——《即兴表达力》,可以解决我们心中有顾虑、脑中无素材、表达无技巧的一切沟通难题。
其实即兴演讲也并非张口就说,而是有备而来。
《即兴表达力》主要分为四大版块:
第一版块,是从当众表达紧张的底层心理原因入手,教你克服公众表达的心理障碍;
第二版块,着重讲解了一些表达和演说的技巧,针对表达中的痛点问题各个击破,并教会大家如何将这些小技巧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三版块,结合了作者自己多年的经验,从表达素材的选取到由内而外的气场养成,为大家带来一些指导性的建议,这些都是我们在其他同类书中难以学到的;
第四版块,实战篇。在这一版块,将会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即兴发言场景,并根据这些场景的情况,指导大家如何在各种场合自信表达,将自己的影响力扩散出去。
从心理到技巧再到实战,只有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写出这样充满精华内容的书,让我们一起从搭建素材库开始,解决表达难题,由内而外地养成强大气场,并建立自信!
一、 演讲思维:你的演讲力就是影响力
很多我们以为是别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其实都是苦心修炼而来的。
《超级演说家》的主持人窦文涛,曾讲述过自己在初时参加演讲比赛的场景。他说,在台下的时候,他已经能够将稿件倒背如流了,可是一站到台上,他居然说不出一句话来,这并不是简单的卡壳,面对台下的同学,他一言不发地站了良久,直到大腿内侧划过一道“暖流”……
虽然对于当众表达时会紧张的这种情况,我们很多人都会遇到,但像窦文涛这么严重的也是少数,当时他真是感觉到尴尬极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当然,这也告诉我们演讲这项技能,即使是先天不足,也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成为达人的。
四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演讲思维。
1.翁格玛丽效应:自信心都是鼓励出来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在熟人面前会显得幽默风趣,也能侃侃而谈,而在陌生人面前却常常沉默,或者变得不自信起来。
有的时候,当众讲话会紧张,并不是表达能力不行,而是自己给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破除这种暗示呢?
首先,要找到自信的突破口
① 找到自己的优势或者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② 通过正向反馈慢慢地缓解当众表达时的紧张感
其次,表达前尽量做好准备工作
① 内容的准备,包括对稿件的准备打磨,和大量反复地背诵和练习。
② 熟悉演讲场所的环境,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避免掉我们在陌生环境中的无措感,就相当于彩排。
③ 调整自己的状态,可以通过各种尝试,让自己达到最佳的状态。
2.预判思维:刻意记忆,才能脱口而出
其实不仅仅是演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经常要面对即兴发言这个环节。
比如,公司开会时,领导可能在你汇报完工作后,突然问你的想法。这个时候,可能你就会支支吾吾地回答不上来了,又或者明明心里也有想法,但表达出来却前言不搭后语,思维十分混乱。
要能游刃有余地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预判思维。提前预见到可能面临的状况和可能要说的话,就能有所准备、有的放矢了。
敏锐的捕捉到感受到的一切,养成预判思维,我们可以这样做:
① 有意识地记忆对环境的感受
② 记忆对人的感受
③ 记忆对事件的感受
3.心锚效应:破除强大而未知的压迫感
什么是心锚效应呢?它实际上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人的某种情绪与行为和外界的某个事物产生连接,产生条件反射。
比如当你听到今年过年不收礼的时候,是不是就会想到脑白金呢?这就是心锚效应的表现。
比如,还有些小孩子从小的时候,就要抱着玩具娃娃、玩具狗狗睡觉,喜欢和它们说话,似乎它们的陪伴也是另外一种心安,这也是一种心锚效应。
心锚也有正负之分,我们要排除负面心锚,建立正面心锚。
如果我们想把这种心锚效应应用到表达中,来破除一些未知的压迫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寻找和运用:
① 从外在寻找心锚,比如穿精致衣装或者特别的兼容,可以增加自信放松情绪的行为都可以。
② 从肢体动作中寻找心锚,比如你常用的手势或者动作。
③ 强调和重复心锚,就是从上面的两点中找到自己的心锚,并不断地重复。
4.黄金圈法则:用感召的方式吸引同频的人
黄金圈法则是美国作家西蒙·斯涅克在TED演讲中提出来的,其核心思想就是在沟通表达时,可以按照一个特定的结构:why-初心——how-过程——what-结果,来进行表达。
二、 框架效应:有逻辑的演讲是设计出来的
演讲就如同盖房子一样,在我们打好“演讲思维”这个地基后,就可以搭建自己的逻辑框架了,有了框架,一切才可以井然有序地进行,不至于说出来的话颠三倒四,毫无头绪。
1.强力开场白:让观众移不开眼睛
瞬间可以抵达听众内心,一开口就能抓住听众兴趣的开场白,到底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讲有四种:
l 开门见山式l 悬念式开场l 讲故事式开场l 引用名言式开场2.自我介绍:把三分钟的黄金定律
好的自我介绍应该具备三大特点:精炼、精妙、精准。
l 在你的名字中寻找趣味性:趣味嵌入+强调重复、代入故事l 找到突显自己个性的方法:事例佐证+猛攻优势l 挑最突出的经历和所取得的成绩介绍:时间跨度、过程和结果并重3.故事思维:讲故事也有公式
讲故事的公式:发生一次事件+解决三次事件=一波三折
拿电影《我不是药神》来做案例分析:
发生一次事件:男主角程勇生意失败,但父亲病重急需用钱。
第一次解决方法:前往印度购买仿制药品,回国非法售卖获得利润,欲收手时,对无力购买国产药物的白血病患者产生恻隐之心;
第二次解决方法:再次前往印度,贩售仿制药品用以治病救人,最终被捕入狱;
第三次解决方法:三年后程勇被酌情释放,从而推动医疗改革,给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这就是一波三折的应用,环环相扣才能使人念念不忘。
面对公众讲故事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l 要快速进入发生的事件l 要学会夸张放大l 要学会对比反差4.内容展示:准备你的百搭故事
用故事打动人心的公式:核心观点+延伸故事+强调观点=打动人心
5.互动控场:与观众建立有温度的链接
在学生时代,我们每个人可能都见识过这样的场景:
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声情并茂,而下面的同学地睡着了一大片,剩下仅有没睡着的,还可能悄悄地说着话。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缺乏互动的当众表达。
要想与听众良好的互动,我们通常可以尝试三种方法:
l 第一种:问答式互动。l 第二种:浸入式互动。l 第三种:游戏式互动。除了了这些技巧之外,我们在表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和观众保持眼神交流,并注意观察观众的体态,以此来发现他们对哪些话题更感兴趣,就可以着重多讲一些。
6.完美收尾:关注利益点,调动听众情绪
我们常常说万事开头难,但结尾也同样重要。常常有人讲话虎头蛇尾或者有头无尾,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用这三种简单又实用的收尾方法:
第一, 首尾呼应。具体有确认式呼应、问答式呼应、推翻式呼应。
第二, 升华主题。
第三, 引导行动。
制图:洛子画三、 细节:让人不知不觉追随你的力量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公众表达时,也并不是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讲。
而是我们没有在思维体系中构建起自己的‘故事宫殿“,让各类故事成为随时可以被我们调用的素材。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那么,我们要在生活中寻找故事素材就要注意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并提炼生活。
积累好素材后,我们就要注重语气语调,让你的语言体现出灵动之美。
还要懂得把握演讲的节奏,这样才能激起听众情感上的波澜与共鸣。
在演讲过程中,还要利用好肢体语言来表达。
如果肢体僵硬就会让人感觉到你的紧张和局促,表达的说服力自然会大打折扣。而灵活运用肢体动作,则会唤起表达力量感的身体工具。
舞台上个人演讲表达魅力的体现,一定离不开幽默感。演讲者可以通过反转、重复、谐音、自嘲的方法来掌握幽默的奥义,可以在舞台上适时的“抖包袱“。
另外,经科学研究发现,视觉对外界信息的捕捉是听觉的25倍。听觉+视觉,沟通才会更高效。
主持人乐嘉在关于“性格色彩“的演讲中,把每一个案例中的人物都进行了生动的演绎,让人如同在话剧现场看完了演讲,生动有趣而且记忆深刻。
学会表演也会为演讲加成,可以将气氛带向高潮。
那么,如果在演讲的过程里突然出现类似“忘词”的小状况时,该怎么办呢?这就要求我们日常要修炼自己的反应能力,千万不要输在小小的漏洞上。
这些看似都是小细节,却可以形成我们演讲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正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也会牵引和带动他人追随。
制图:洛子画四、 场景化表达:让任何场合都是你的主场
在聚会中,我们总会发现,永远有那么一两个人可以和任何人谈天说地,散发着主角的光环,但也总有几个人特别内向,即使偶尔说上一两句,又被别人忽略或者抢走了话题,完全找不到存在感,也只能作罢。
其实我们应该预先思考一下,什么样的聚会适合说什么样的话题,就不会过于沉闷和尴尬了。
比如,在同学聚会时,尽量少聊现在和将来,可能多聊聊学生时代的趣事,因为一旦有炫耀和攀比,那么整个聚会是不可能太愉快的。
而在同事聚会中,则切忌聊隐私话题,可以在自我介绍中找些共同点,借此找到话题。
麦肯锡公司曾有一个在电梯内30秒内的说话训练,我们想要同样在短时间内把事情讲得有趣有料有水平,就需要做到三个字——惊、精、止、
也就是先语出惊人,引发好奇。接下来化繁为简,用矮小精悍的事例来证明观点。最后,就是要适可而止。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在会议中,应该如何发言。
我们在开会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面对领导的要求,一个同事提出了一个方案,而另外一个同事可能会讲,这个方案根本行不通,解决不了问题,只是在做无用功。
而提出方案的同事肯定会不满,两个人很容易你一言我一语地吵起来。
职场会议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三个困惑和应对方法:
1.如何应对会议发言中的意见不合
职场中遇到意见不统一非常正常,想要巧妙的回避掉此类问题,我们只需要在发表意见时做到“三要三不要”:
①要指出具体问题,不要说泼冷水的话
比如对于同事的方案有不同意见时,我们就可以应用“欲抑先扬”的方式,先肯定对方的方案,比如你可以这样说:这个方案不错,可以增加工作效率。但是,后期跟进的人员势必也会增加,这样是不是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会增加呢?
②要点到为止,不要咄咄逼人一直追问
在向同事抛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点到为止,切忌一直追问,会给人留下故意找麻烦或者针对对方的不良感受,也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增加了彼此间的矛盾。
③要经得起推敲,不要说“没有营养”的反对
2.如何用巧妙的语言化解与领导之间的危机
①面对批评,先接受,再处理
遇到此类事件,即使你并没有做错,也要等待领导情绪稳定下来了,再去解释。
②面对不合理的工作安排,要学会巧妙拒绝
如果领导安排的工作超出你的能力范围或者时间范围了,一定不要一并承担下来。
首先先感谢领导的信任和自己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然后说明情况,自己为什么不能接受的原因。
如果领导表明非你不可,那你也可以请领导帮你划分一下手头工作的优先级别,先做哪个再做哪个,以免耽误了两头不落好。
3.如何在会议中有技巧地向领导提要求、要资源
有一个做房地产别墅销售的朋友,在一次会议中,问她的经理:我们组的销售额达到多少,您才能带我们去巴厘岛搞一次团建呢?
经理有些吃惊,想了想说:如果月底之前能卖出30套别墅的话,我们就去巴厘岛度假。
这个答案让大家非常兴奋,每个人都干劲十足,最终完成目标也出国旅行了。
后面几次类似,都完成了目标,这个朋友也因为出色的业绩而被提升为经理。
其实朋友的秘诀也非常简单,如果想让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最好的方法并不是先向对方提要求,而是想办法让对方先来要求你。
其实沟通的场景远不止于此,在应聘面试的时候、在与客户谈判的时候,甚至是在恋爱沟通和与家人沟通的时候,掌握沟通的技巧都是必不可少的。
它会让任何场合,都成为我们的主场。
如果,你是一个嘴笨的人,或者不擅长表达的人,又或者当众表达就会紧张、咀嚼磕磕绊绊的人,都不要紧。
正如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林兆华所说:
我们不用羡慕别人的侃侃而谈,通过练习,你也可以拥有别人没有的应急思辨和高效表达力。 崔永平在表达方面有十余年的经验,相信他融合多年的表达经验,一定可以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表达风格。深以为然。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成就自己独一无二的即兴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