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女儿》是一本由[法] 奈瓦尔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的女儿》精选点评:
●对奈瓦尔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Adrienne, Adrienne, Adrienne.
●读了《Sylvie》法语版后,再回过头看,译文简直没法读。浪漫主义最后的诗人。
●这...神经病吧...
●什么是天才?天才大概是已经分不清梦幻疯癫与现实的界限 分不清是笔在书写文字 还是文字寻找着笔端.旁人看来的疯癫与不可理喻 却是与那个不可见之神秘世界的灵魂的沟通.「梦是第二种生命」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新凉 奈瓦尔 波德莱尔 福楼拜与普鲁斯特 梦与虚幻的世界在法国文学里那么美.
●“梦是一种第二生命。我不可能毫不颤抖地冲破这些把我们与不可视的世界分隔开来的象牙或兽角的门。睡眠的最初时分是死亡的形象;一种阴沉沉的麻木攫住我们的思想,我们不能确定,在什么样的精确时刻,自我在另一种形式之下继续着存在的使命。那是一个渐渐亮起来的模糊的地下世界,居住于虚无缥缈之境的苍白的形象从黑暗和夜色中显露出来,严肃地板着的脸纹丝不动。随后,画面形成了,一道新的光亮闪耀着,戏弄着这些露现出来的奇形怪状:精灵的世界为我们洞开。”
●好看
●看了两遍的小说集,最喜欢的一部是《奥蕾莉娅》,如果是幻想文学爱好者,配合托多罗夫那本Introduction à la littérature fantastique看会十分美妙。
●我终于看了传说中的西尔薇
●“……一旦确信我要写我亲身经历的故事,我立即着手转译我所有的梦幻,我所有的激情,我深深地为这种对一颗转瞬即逝的星星的爱而感动,这颗星星把我孤零零地抛弃在我的命运之夜,我哭泣,我颤栗,为我睡眠的无谓降临……”
●我太失望了!!!!!!!!!!!!!!!西尔维娅一点意思也没有!!!!!!!!!安倍托大叔你骗我!!!!!!!!!!
《火的女儿》读后感(一):火的女儿
在这本小说集里,他和他爱慕的简妮的影子无处不在,有时读着中文仿佛在看外文,无从理解。直到最后的《奥蕾莉娅》,这部他在疯病频发的几年里创作的作品,读起来让人心酸,特别是讲述自己疯病发作时的幻象,但超现实主义的描述仍让我茫然。到目前为止,对我来说,日本作家和疯子天才的作品我依旧欣赏不了。
《火的女儿》读后感(二):不疯魔,何以往我?
看得出奇得慢,几次扔下又数次捡起的这本法国作家奈瓦尔的小说集,让我确信,我还没有进入疯魔状态。 那本无比奇特的王小波的《寻找无双》似乎有奈瓦尔的影子。虽然奈瓦尔部分小说里引用了好多西方的神话故事,让我看得云里雾里,即便有注释,仍然看得我无比痛苦,有些部分几乎只能匆匆略过,但小说集中的《西尔薇娅》《杰米》《科丽拉》等写得既通俗,又机敏,让人对其中的女主角既怜又爱。
大作《奥蕾莉娅》需要有分裂的心才能看得真切,虽然不是我的菜,但大胆的文风是相当令人赞叹的。
My vote = 7.8
《火的女儿》读后感(三):瓦卢瓦的歌谣
“啊!告诉我,我的母亲,我的朋友,—我这里听到的是谁在哭泣?”
“我的女儿,那是孩子们牙疼,—他们忍不住哼哼”
“啊!告诉我,我的母亲,我的朋友,—我这里听到的是谁在钉钉?”—
“我的女儿,那是木匠,—他在修理门窗!”
“啊!告诉我,我的母亲,我的朋友,—我在这里听到的是谁在唱歌?”—
“我的女儿,那是迎神队伍,—它在围绕着我们的房屋!”
“但是,告诉我,我的母亲,我的朋友,—为什么你也这样痛苦地哭泣?”—
“嗨!我再也不能隐瞒;—那是让·勒诺一命归天。”
“我的母亲,请告诉掘墓人—让他挖一个两人大的坑,—
《火的女儿》读后感(四):其实,我们都是疯子
对奈瓦尔的认识,非常肤浅,看过翻译过来的他的几首短诗,此外知道他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此外,是个疯子,很多作品是在疯狂中完成的。
本书是第一次较全面介绍奈瓦尔的书,囊括了他许多著名的短篇,比如《安婕丽嘉》、《西尔维娅》、《奥蕾莉亚》、《火的女儿》,它们均被认为是法国现代文学的经典。
奈瓦尔的写作很不好懂,因为它与时代背景有紧密的结合。他所生活的年代,恰逢现代化高潮后的虚妄,理性突然成了人类的敌人,我们曾自豪的一切,突然成了杀戮我们的工具。奈瓦尔不知道该怎样抗争这个世界,它没有任何缺点,面对它的嗜血与虚伪,个体竟无可奈何。
奈瓦尔相信这是宿命,永远无法突破,所以他完全放弃了探寻与解决,而是用生命在与它抗争,他希望撞出一个嘹亮的响声来。这在这本集子中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的,所有主人公都有超越时代的冷静与睿智,但最终却被吞噬掉,他们共同的抗争,就是疯狂。
当你醒来,你就已经疯狂,那么,究竟是谁疯了呢?奈瓦尔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火的女儿》读后感(五):一类人——《西尔薇娅》中的“我”
《西尔薇娅》中的“我”代表了一类人。一些人会说这类人“花心”,另一些别的人则可能说这类人“专一”。说这类人“花心”是因为他们同时爱的并不是一个人。在小说中,“我”同时爱着女演员奥蕾莉娅、农村姑娘西尔薇娅和贵族后裔阿德里安娜,“我”总是摇摆不定,只有当现实告诉“我”不能再爱某个女人时,“我”才会放弃对那个女人的爱。这不是花心是什么?是的,“我”保持着对多个女人的爱恋。但可以说,“我”保持着对多样美的爱恋。正如“我”对阿德里安娜和西尔薇娅的评价:“一半是崇高的理想,一半是甜美的现实。”阿德里安娜的美具有贵族气质,有些遥不可及。西尔薇娅的美是善良可亲的。两种美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两个女人分别是两种美的载体,两种美是无法脱离人而存在的。所以,当“我”爱恋上两个女人身上的美时,“我”同时爱恋上了美她们。
说“我”是“专一”的人是因为“我”始终保持对阿德里安娜的爱,尽管“我”才跟她见过一面或两面,尽管她可能在“我”还是青年时就死于修道院,但是“我”从未忘记她的美。相反,每当我经过圣S修道院时,我就回想起她。同时,“我”一直在现实中寻找这种美。“我”之所以爱上女演员奥蕾莉娅是因为“我”在奥蕾莉娅身上发现了阿德里安娜的美,“我”甚至以为二者是同一个人。短暂的爱恋竟成为一生爱恋的指引。“我”对美的“专一”较之于常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当然,尽管做出上述解释,许多人仍然不会放弃对“我”批评,无论是对“花心”的批评还是对“专一”的批评。但是,从反面来看,那些批评的人,是否可以说他们缺乏对美的执着而恐惧于世俗的眼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