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股市风云录》是一本由巴顿·比格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61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战股市风云录》精选点评:
●当四骑士——疾病、战争、饥荒和死亡大开杀戒时,要如怎样保护好你的财富?要分散你财富,5%放到安全之所,5%买个农场(自给自足),10%购买美国政府的防通胀证券,75%用于购买股票。如果灾难真的来了,活下去,留住财富最重要。
●学传播学的人看这本书会发现一个在别的行业的一个相似的视角,很有意思。 但其实读完之后,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小说。经与金融行业的人讨论之后,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研究方法和逻辑竟然如此不一样。
●这本书好在那里,真正的价值就是告诉你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如何保护自己的资产,是啊,命都保不住了,谁还会在乎黄金珠宝钞票,最有保障的最首要的还是食物食物食物,能够存活下去的事物是首要的,其次才是能够换取基本生活资料的硬通货,反正货币钞票肯定是靠不住的,土地和不动产在通货膨胀的时代是至关重要的最好的保值方式,还有就是多元化,这是永恒的风险处理方式!
●看历史的人可以看,学投资的直接看后二十五页就OK
●1、书还是一本好书,起码想探究的“战争下财富保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还是有意义的。2、书里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股市能在大众和专家认识之前把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标识出来”,尽管股市是大众看法的集合。3、翻译得实在太烂,很多战役年份都错!图示也有大量错误,这位译者署名上去不心慌吗?
●本书的精华在最后两章,不过作者显然读过不少二战方面的书,对二战历史比较熟悉,作为了解二战的著作,还是可以的
●其实干货就那么点,5页就说完了。不过回顾下二战历史,也不错。
●翻译的很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翻译成伏尔加格勒战役……可能也是翻译的原因内容与投资的关系并不特别紧密,缺乏主线,只记住了战争期间土地才能保值,房屋、证券、艺术品甚至黄金都没用。还是需要在海外预留资产……
●非历史非经济的。biggs最差的书。
●黑天鹅会怎样着装到来?
《二战股市风云录》读后感(一):关于非常时期的投资
战争对财富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如何在战争这种极端的条件下来保存自己的财富是需要学习的。最后的结论是:把财产多样化,储存之所也要多样化,要尽可能预期未来的麻烦,时时关注市场透露的信息。从长线投资角度看,证券是最好的投资方式,它已经证明是可靠的财富增值手段。从对战争走势的预测和应对上,证券市场是明智非凡的,投资大众具有伟大的直觉智慧。
《二战股市风云录》读后感(二):二战的财富历史研究
有趣的故事:
1、一个被德国占领的国家的一家人,妻子为了救丈夫勾引德国大兵,丈夫得救了,但一直活在阴影中,最后家产败光,自杀了。
2、一个富犹太人在瑞士银行给女儿留下了大笔存款,但有一个取款条件就是必须由他的死亡证明,他的女儿开不出这个死亡证明,最终没有取得大笔存款。
3、法国犹太首富相信德国人会善待他,等他逃出德国时,已经没什么钱了。
一、有一定资产后,应该分散投资:
1、海外房产
2、海外存款
3、黄金(放在家中)
二、遇到战争、灾难时
1、黄金比房子流动性好。
2、房子比股票靠谱。
3、保留好房产的证明。
作者认为战争中股票是比较好财务保值手段,但从书中的例子、数据,实在得不出这样的结果。
《二战股市风云录》读后感(三):团体决定和群体思维有天壤之别,这个概念非常有价值!
个体集合比群体和专家更具智慧和判断力,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人们必须不受他人决定的影响;第二,答案正确的概率,要与所有其他人的答案正确概率无关;第三,参赛者必须不受自己投票倾向的影响。
如果人们胡猜,或坐在一起交换看法,思考正确答案,最后达成一致意见,那就是最恶名昭著的“群体思维”。
竞猜的参与者必须多样化,他们的判断必须是自我判断,与别人毫不相干。同时,参赛者必须“关注”要猜的问题。在竞猜中,要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
要想做出好的团体决定,则团体中的大多数人必须不知道,也不关心团体中其他人对这一问题会怎么想。
之所以英美和德国的股市正确预测了战争走势,而日本和法国的预测失败的一塌糊涂,很有可能和前者的参与个体多理性思维,而后者要么就是群体思维严重,要么就是天马行空。。。所以不看好中国股市的预测能力。。。
Last but not least,历史是一个任人妆扮的小姑娘,试图还原当年发生的很多幕场景,会惊觉实际情况和我们现在了解到的(被宣传的。。。)往往有天壤之别。
(之前何尝想到过希特勒是一个魅力无穷迷死人不偿命的超级英雄呢。但从逻辑分析的角度出发,能登上元首宝座统帅虎狼之师的人又怎么可能是个猥琐的宵小之辈?)
《二战股市风云录》读后感(四):避险指南
翻译得不怎么样,错误,硬译都有一点。不过这本书本来就是在吹水,没啥干货,难度很低,所以也没差。
作者写了半本的三流二战史和八卦,想说大众其实不蠢。然后发现实在写不下去了,才认真的提了一些观点,摘录如下
1 危机时刻,最佳的资产是朴实无华的商业,工业,居住,农业土地。(不是房子,而是土地,没有人能在战后得到房子被毁的赔偿,但他们大都能把土地要回来。除了日本的土改。)
2 不要碰国有股,银行股,如果有可能输的话。顺带一提,长期来看,输掉对财富是毁灭性的打击。
3 总有人会钻空子。用作者的话来说,“他们是如何逃过继承税,最终没有被没收的,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4 一定要在手上留一些黄金珠宝。艺术品绝对不是避险的选择。
5 关于避险——总要做一笔坏买卖。
6 没有安全的企业:6772家企业中,只有3家才保持了50年的优秀。标普上榜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0年。总体来看,股票是均值回归的。
7 投资比例,单个项目应该是5%~10%,而不是50%。单一化投资的风险高到骇人听闻。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然后好好照看,这是谎言。
8 黑天鹅不是用来抓的。
9 黑天鹅总会来的。
10 原文摘录
“发达经济体里拥有一个农场……相当于你净资产的5%……
夕阳西下,坐在阳台上看着你的田地和牛羊,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人感到满足的呢?
……安排在外人无法轻易接近,不易受到干扰破坏的地方。
……种子,化肥,罐头,药……他们会知难而退,去找那些易于攻击的人家了……”
说起来,基本就是避险指南啊。算是值得一读
《二战股市风云录》读后感(五):战争 ,股市与财富管理
二战股市风云录,这是一本怎样的书?通过股市的走势,分析和讲述市场大底大顶这样的拐点附近的历史,讲述方式是以各个国家为视角,特别讲述了各个国家元首的情况,比如人物性格。同时又分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为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达到最顶峰开始转衰的转折点;以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德国失败的转折点。太平洋战场为珍珠港事件,导致美国加入二战,美英结盟。中途岛战役,日本又盛转衰的转折点。作者详细的描述了当时的战况,同时认为股市的群众有一种预知未来的群体智慧,比如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德军的胜利,但是德国股市反而大跌,相关的运输与冶金板块领跌。作者认为股市走势与当时媒体报道所反映的当时实际情况相违背反映其智慧。不过做过交易的人都清楚其实股市股价反映的是未来的预期,比如敦刻尔克事件的发生当天出现的德国股市回调很可能是利好兑现,即在此事件发生前已经有很多投资者预期德国的胜利所以买入持仓,并在此预期事件发生后卖出获利了解。至于之后为什么此处为转折点我认为作者是犯了后视镜的错误,站在为来看此处是否是大底一目了然,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虽然进行了获利了解但是之后怎么走又是下一步的博弈,站在当时的角度看是有可能再下跌的,但是之后发生的事情逐渐改变了这种预期没有形成新的低点,也就是说是一种动态的博弈结果,而不能像作者那样静态的去回看历史。所以是否像作者第一章所认为的股市有一种所谓的群众智慧是值得商榷的。
除了历史与股市的叙述,作者还通过数据分析了在战争期间如何保护财富,比如黄金是战争期间流动性最好的抗通胀资产,不过价值在换购食物药品衣服时会大幅折价。土地的产权在战争期间不会被摧毁,战后的经济复苏中商业地产的产权可以翻上百倍,相比农田更差,很可能在战后被政府以极低价回收,其缺点是战争中无法换取食物医药衣服。艺术品保存财富很差,不仅已被摧毁,流通中基本不能换取生活必需品,同时被别人发现后容易招惹杀身之祸。股票能够很好的抗通胀保存财富,但是战争期间流动性差,尤其是参与到战争中的国家的市场,可能遇到市场大幅波动,或者股市关闭的情况,不过如果持有战胜国的股票且长期持有是所有资产收益最高的。
之前看过乌合之众,那里详细讲了大众的一种盲从心理。这里作者反而认为大众是有智慧的,尤其当参与到有物质奖励,也充分讨论后的结果。从我的角度看可能这两种结论都对,在不同情景下都会产生正确与错误的结果。不过对于作者所引用的例证,即通过股市的走势反转点去证实的方法正如上文是有待商榷的。不过看作者是出身于摩根士丹利这种大投行的分析师,应该对基本面分析很熟悉,但此处中并没有像研究报告那种有很详细的方法于数据可能也是作者在经历几十年的市场波动后发现有些事情很难用自己已有的教科书知识去解释后产生的新视角。不过除此之外对于作者给出关于如何保护财富的内容还是很有启发的,毕竟出生于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而战争一旦发生往往是对整个社会阶级的大洗盘。之前看过相关的报告,拉出近100年数据看出股票最好,但是当你加入在这百年时间中所发生的战争后会对资产的配置有一种新的认识,算是在自己原有的认知上有了新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