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人生》
【作者】路遥
【版次】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年7月印刷
【字数】14.4万字
【页数】240页
【阅读书目序号】202537
【用时】2天
【读后感】
读罢路遥的《人生》,我仿佛从高加林的泥泞人生中走了一遭,衣衫尽湿,却也满心余悸。这部不足十五万字的小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命运的荒诞与人性的脆弱。高加林的命运轨迹,恰似一只被狂风裹挟的风筝,在城乡夹缝中踉跄前行,最终重重坠地。他的挣扎、妥协与沉沦,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棋局中的缩影?

一、高加林:在云端与泥沼间舞蹈的矛盾体
高加林,这个被时代洪流抛起又摔落的青年,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畸形儿。他手握文化的火把,却在黑暗中迷失方向;他渴望飞翔,却被土地的脐带紧紧束缚。当民办教师的饭碗被砸碎时,他的绝望如决堤洪水;而骤然获得县城编辑职位时,那膨胀的野心又让他变得轻飘飘。他像一只在玻璃房里扑腾的飞蛾,既渴望光明,又被自己的倒影吓到。

他的爱情选择,更像是一场精妙算计的棋局。刘巧珍的纯真爱情,如同山间清泉,却被他视作通向城市的敲门砖;而黄亚萍的现代气息,则让他沉醉于虚幻的云端。当命运将他扔回黄土地时,曾经的骄傲化作齑粉,他终于明白:那些被他践踏的温情,才是生命最本真的底色。他的跪拜,不仅是向巧珍谢罪,更是向自己曾经的傲慢谢罪。

二、命运的齿轮:城乡夹缝中的血色年轮
《人生》的锋芒,直指城乡二元结构的坚硬壁垒。高加林在县城的短暂辉煌,恰似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即逝。那张薄薄的户口本,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将他与体面生活永远隔开。当他被驱逐回村时,围观群众的麻木眼神,恰似古罗马斗兽场上的看客,将个人的悲剧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马占胜们的权势,像一张无形的蛛网,轻易操控着年轻人的命运。而高加林的挣扎,不过是蚍蜉撼树的徒劳。当知识无法改变命运,当努力沦为笑柄,那被撕碎的理想主义,化作满地碎片,刺痛每一个读者的神经。

三、女性的悲歌:被时代碾压的玫瑰
刘巧珍的悲剧,是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挽歌。她将全部心魂交付给高加林,却换来背叛与遗弃。她的泪水,在黄土地上迅速蒸发,只留下盐碱般的苦涩。而黄亚萍的“现代爱情”,同样脆弱得不堪一击。当激情退潮,当现实袭来,所谓的自由恋爱不过是海市蜃楼。她们的命运,恰似被时代巨手揉皱的纸团,随意抛掷,无人问津。

四、余音绕梁:玻璃渣里的微光
合上书本,高加林跪在土地上的身影久久徘徊。我们何尝不是他的镜像?在写字楼的格子间里,我们是体面的都市人;回到出租屋,又变回蜷缩在角落的漂泊者。我们追逐的高薪职位,何尝不是现代版的“民办教师”岗位?当AI取代人类,当内卷吞噬理想,我们是否也会像高加林般,被迫跪倒在命运面前?

可即便如此,那土地的厚重,那亲情的温暖,那曾经的理想主义微光,依然在黑暗中闪烁。就像被踩碎的玻璃渣里,依然反射着阳光的碎片。人生本就是场注定失败的抗争,但正是这抗争,赋予生命以意义。高加林最终选择在土地上扎根,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重生?当我们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才是最大的勇气。

《人生》像一面魔镜,映照出时代的荒诞与人性的幽微。它告诉我们:命运或许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在时代的狂风中,愿我们都能成为高加林最后的模样——即便跌落尘埃,依然能从泥土里开出倔强的花朵。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读后感#
#那些一生不可不读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