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育家交朋友——读《教育家精神之路》有感

发布者:安般兰若 2025-3-29 13:00

认识和理解教育家精神有两条路径:一是理性的、概念的、思辨的,二是感性的、形象的、实证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走近教育家,了解教育家的精神世界,分享教育家的精神财富,不妨与教育家交朋友。

与教育家交朋友,意味着将教育家当作一个普通的人,一个能亲切地走进你的客厅,与你品茗闲聊、促膝谈心的人。我们既可以与古今中外众多的教育家广交朋友,也可以选择一位与自己情投意合的教育家交知心朋友。交这样的知心朋友,意味着我们对他的感知将从“离身”转向“具身”,我们将以自己的全部感官对其作深度了解与理解,不仅会去收集他的影视资料,研读他的著作,熟知他的言论和思想,而且会去了解他的时代、他的生平、他的生活,会去踏访他的故居,走访他的亲友,关注他的进退取舍、喜怒哀乐……

与教育家交朋友,不妨以这位教育家为对象,做一些深入研究,不必申报立项、不必撰写报告,做些随心所欲却又有实质性意义的研究,重在心心相印。每有心得,可不拘形式地记录,摘抄、批注、日记、随笔、散文、诗词等均无不可。积以时日,你将体会到,教育家研究是一个富有人文性的研究领域,一个有情趣、有诗意、有魅力的领域,一个能给研究者以鼓舞、启示和精神愉悦的领域,一个能最大限度满足研究者寻求真善美的心理需求的领域。它遍布着与大师相逢相知的机缘,等待着你的关注和参与,等待着你在古今中外教育家中找到最知心的朋友和导师,进而成为教育家精神和教育家思想的研究者、享用者、实践者、发扬者、传播者。

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的杨瑞清校长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扎根乡村40多年,创造性地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出了一条独具现代乡村学校特色的育人之路,其背后则是他从陶行知这位良师益友身上不断获得的精神营养和实践智慧。他多次表示:“陶行知先生的精神和品德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启迪着我们的人生观,使我们决心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乡村的孩子。”40多年里,他将一所简陋破旧的乡村小学发展成为集幼儿园、小学、中学和教育实践基地于一体的集团化现代学校,与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界展开了友好交流,广泛吸收了域外的教育思想资源,也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其新发展的影响扩展到了海外。

也有许多教师喜欢与苏霍姆林斯基为友。1982年,刚刚参加教育工作的李镇西第一次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心灵受到巨大震撼。此后,李镇西把苏霍姆林斯基视为自己的师长,阅读了他更多的著作,深深体会到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是一位教育理论家,更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他的著作来自他的亲身实践,使人感到亲切、信服。李镇西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实践。多年后,已成为特级教师的李镇西回忆起这次经历依然十分激动:“《要相信孩子》成了我教育理论真正的启蒙读物,我也从此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追星族’一员。”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相互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人生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那种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与教育家交友正是走进教育家精神殿堂的一条捷径。

与教育家交朋友,不仅使我们全面认识教育家,更重要的是能增进我们对教育家的情感。我们对教育家的情感,与我们跟他们交往的频率、深度成正比,到了难分难解的地步就会出现亦此亦彼的同化现象。在艺术心理学中,这是主体间发生的一种相互移情的作用。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即通常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和教育家交往,情至深处,也会产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教育家身上有着我的理解、我的思念、我的向往、我的发挥、我的延展——正是这些构成了教育家的现实存在;我的心中则会充盈着对教育家的依恋和认同,存在着已经内化为我所有的教育家的言论和思想,我的心中已然成了教育家灵魂的栖身之所,甚至我的身上也会闪现着教育家的某些身影。

《教育家精神之路》一书恰如一个“教育家会客厅”,阅读过程中,我们仿佛和教育家朋友坐在一起,倾心交谈。或许你觉得篇幅不够、时间太短,那么不妨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教育家,继续研读下去、交往下去。这样,我们的灵魂一定不会孤单,我们的心灵一定不会枯燥,我们就会过上一种可能有别于当下的生活,我们的教育生活一定会更加生气勃勃、魅力大增。

不妨设想一下,倘若广大教师同行都能实际地参与教育家研究,使得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教育家都能引起教师的关注,使得我们每位教师都有一位最熟悉、最崇敬、最爱读的教育家,都能与某位教育家为友,时时与之推心置腹、倾诉衷肠,那该是一道多么美好的风景!

(作者:孙孔懿 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推荐阅读
  • 屏息凝神,游道于技——观昆曲《六道图》有感

    屏息凝神,游道于技——观昆曲《六道图》有感

    作者:常 河极少看到这么短的舞台演出。加上谢幕,总计60分钟。这部剧时间不长,居然装进了情怀、神采、思辨、议理、技艺、延展、悟示,令人不胜唏嘘。图片源自北京梅兰芳...

    04-19

  • 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电影《潮》观后有感

    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电影《潮》观后有感

    潮新闻客户端 孟祖平最近,以钱江潮命名的影片登上热搜,好评如潮。影片《潮》,以杭州萧山围垦为历史背景,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物质匮乏却信念炽热的年代。该片导演万波用92...

    04-18

  • 科普秘籍:开启科学传播之门的钥匙——读《问道与闻道》有感

    科普秘籍:开启科学传播之门的钥匙——读《问道与闻道》有感

    作者:冷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在科普的广袤天地中,如何将深奥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且引人入胜的方式传递给大众,一直是众多科普工...

    04-17

  • 观《27岁的我和47岁的我聊了个天》有感

    观《27岁的我和47岁的我聊了个天》有感

    看完倪虹洁这段特别的“对话”视频,内心感触颇多。视频中27岁的她充满迷茫,关心身材、幸福、物质,更纠结感情和人生选择;47岁的她则像智慧引路人,给出温暖且有力的回应...

    04-08

  • 【书香一缕】命运的棋局与人性的微光——读路遥《人生》有感

    【书香一缕】命运的棋局与人性的微光——读路遥《人生》有感

    【书目】《人生》【作者】路遥【版次】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年7月印刷【字数】14.4万字【页数】240页【阅读书目序号】202537【用时】2天【读后感】读罢路...

    04-05

  • 孙殿勤:二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感

    孙殿勤:二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推出《教师悦读成长计划》栏目,展现我省教师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

    04-04

  • 春江有感:

    春江有感:

    初春夜晚慢步江边,清风微拂,水波微荡,遥望初生明月,倒映碧波之中,步入长亭,忽想起一词牌名(西江月)有感而发,为此特出一上联:凭栏远眺西江月,有请高才对出下联。...

    04-03

  • 清明有感

    清明有感

    马上要清明节了,在家乡有提前扫墓的习俗!刚从老家扫完墓归来。巧得很小宝贝也刚学完清明这首古诗,在复习默写这首诗时突然好感慨!杜牧笔下的清明节满显愁绪情怀敬意,扫...

    04-01

  • 韩锺恩:不可忘却的记忆与不断拥有的期盼——观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演出有感

    韩锺恩:不可忘却的记忆与不断拥有的期盼——观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演出有感

    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昨晚于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开幕,清一色复现了极具历史感的三部经典作品,其意义究竟何在?记忆,只因为我们曾经有过。谁是我们?历经千百年人间沧...

    03-29

  • 南妮:你有多少时间?——意大利电影周观影有感

    南妮:你有多少时间?——意大利电影周观影有感

    她们的故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反抗,却有着细水长流的坚持。意大利电影周在上海举行,看的第一部是索菲娅·罗兰和她的银幕老搭档马尔切洛·马斯特洛亚尼主演的《意大利式...

    03-29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